【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丰南新闻# 【【人文纪实】夜行记】

早年离家,到唐山市里上学。假日里,往返于城乡之间,一路奔走,几年下来,乘车不计,也有几千公里吧。又多走夜路,旷野茫茫,小巷深深,其种种经历,至今难忘。

坐小运转

假日回家,偶尔坐一回短途火车,到站胥各庄。车叫小运转,运行在开滦矿区沿线几个车站,主要接送上下班矿工。这趟车晚七点左右停靠唐山站。

星期六傍晚放学后,奔小山,过天桥,沿铁道外的高墙一路疾行,一刻不耽搁,方能赶上这趟车。常常是刚买上票,就到检票时间了。刚进到站里,就见那辆熟悉的绿皮火车,喘着粗气,冒着白烟,从北开来,在逐渐减弱的“咣当”声中停在站台下。也就几分钟吧,蓦地一声长鸣,火车开动,顿时车厢连环错动碰撞,仿佛天地都动了一下。即使坐在座位上,也被颠得来回侧歪,站在过道上的人更是东倒西歪,还没站直呢,又是咣当几下子,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个向前撞去,又齐刷刷向后倒,待站稳后彼此都笑将起来。

绿色的车厢,简单的座椅,冒烟的机车,但对下井矿工来说,能坐小运转上下班,即使离家几十里路,也可来回跑家。下班能回家,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有的工人身上脸上还带着井下的煤灰和烟尘,但看不出有丝毫苦乏之相,或大声交谈,或靠窗凝坐,眉宇间都洋溢着那个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搭乘这趟车的其他短程旅客,一两站或两三站就到达目的地,也不在乎行车快慢与车内设施如何,更何况我等穷学生。

唐山到胥各庄,不到十公里的路程,火车要行驶二十来分钟。中间还有一个叫季家屯的小站,停靠一两分钟,上下几个人。

在长途跋涉中,能坐上二十分钟火车,我已然满足了。它省却了我两个多小时的奔波之累。而且,车窗外飞掠而过的田野庄稼,夜间远方移动的灯火,那种平日少有的速度之美和悠远的时空感,都是步行时感觉不到的。

这趟小运转,是我平生第一次坐过的火车。从唐山到胥各庄,票价一毛九,大体是一里地一分钱。

过废窑

从学校到家乡小村,有两条路径。一是西行经胥各庄,再往南去,这期间,可乘二十里地的火车。二是径直向南,走复兴路,经交大,过李尚庄,沿唐柏路奔稻地,再往南行。这条道夜间也不通汽车,需一路步行。不过这也好,不用着急赶钟点,还能省下坐火车的钱,徒步行走比西行还近些。

走这条线,傍晚出发,从文化北后街沿复兴路走到南刘屯,天已大黑。为早点到家,一出刘屯,我就一路小跑,一直跑到几里外的礼尚庄,方放缓脚步,喘口气,定定神,再大步前行。这时,离城已远,路上少有车辆行人,常常是我一个人在暗夜里踽踽独行。

路上要经过一处砖窑,不知何年废弃,在路西不远处兀立着。村人说,那个地方夜里偶有“打杠子”(劫路)的,夜间有行人路过,便悄悄从破窑里窜出,从背后打人闷棍。我说,我一个穷学生怕什么。说是不怕,可每经过那里,总是心怀忐忑。眼盯着那堆突起的黑丘,随时准备拔腿狂奔。心想,这两年一趟一趟赶路,这脚板也练了出来,那些剪径之徒,未必跑得过我。

有一天,还真遇到了情况。

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我一个人刚走近砖窑,就见前方有一个人,在马路上摇摇晃晃,来回走着“之”字形。心想,眼前那人莫非就是打杠子的家伙,在此故作颠倒状,只待有人走近,突然给你一棍子?我停住脚步,看那人东倒西歪,不敢走过去。也就几分钟吧,那人走着走着,“噗”一声栽倒在地。我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幸好,正在我进退维谷之时,从后边走来一个年轻人,见此情景,说道,是个醉汉吧,大半夜怎么到这里来。来人肩上也背着书包,看来和我一样,也是个赶路的学生。于是放下心来,同他一起从那人身旁走过去。走出几步回头见倒地的那人,已是呼呼大睡。

夜路遇有同伴,又一同遇险,彼此都觉亲切。我俩边走边谈,知道他是唐山十中学生,也是走夜路回家。走到一岔路口时,他说,我从这里下道,我家就在东边那个村子。你若害怕,我送你一段如何?我忙说,不用,不用,我不怕!他不再说话,向我挥挥手,拐进那条岔道,转眼间消失在暗夜里。

在那个黑沉沉的夜晚,我没有看清他的脸,但记住了他迷茫的身影,记住了他友善的话语。还有那个倒地醉汉,不知何时能醒来。

走小巷

走过那座破败的砖窑,南行四五里,下马路,往南拐进一条土道,前面就是稻地村。

土道傍着水沟,细细长长,白日里前方村舍树木俨然,并不觉得远。天黑下来,远近一片模糊,只有路边沟里,隐约可见有点发白的流水,路上也就有了淡淡的水腥味。夜风滑过时,沟里的芦苇沙沙有声,方感觉到旷野里它们的存在。

走土道进村,迎面是一条南北狭长的巷子,被两边高墙夹持着,走进去有一种压抑感。夜间,巷子被夜的手任意拉长,仿佛没有尽头。两边的高墙似乎都往巷子里重重地往下压,让你喘不过气来。夜间走在巷子里,脚步声格外响,“嚓嚓嚓”,一声挨一声。

在幽深的巷子里,我总怀疑身后有人跟着,不敢回头,又总想回头看个明白。一咬牙下定决心,猛回头匆匆一瞥,只看见一片狭长的黑暗。

小巷尽头,直抵陡河河堤,一架木板桥横在河面上,桥宽两人仅可擦身而过。桥板距水面也就三四尺,在桥上弯下腰去,手能够得到河中流水。走上板桥,颤颤悠悠,每一步都吱吱作响。到夜里,仿佛一切都诡异起来,白日里河水清且涟漪,入夜,星月无光,河水夜一样黑,让人心生恐怖。于是,小心翼翼,生怕一脚踩空,掉到河里。

走过板桥,沿对岸河堤再走五里许,下堤,走一段野外土道,就到家了。

在此后好长时间里,无边无际的遐想,许多都是从那幽深的小巷和颤巍巍的小桥,还有那无边的旷野派生出来的。

置身那样的场景中,为什么总是忐忑不安呢?我想,这也许是蒙昧时期的人类祖先,在仰望星空大野时的种种神秘与恐惧,积淀下来的古老基因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域以及依法被采取封闭式管理措施的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不按规定佩戴口罩且不听劝阻,不按规定路线行驶、超
  • 郑重宣布,为促进广大同好之间的交流,现本微博决定开启LIBIDEX中国区二手交易通道1.需保证产品完好无损,LIBIDEX商品标签完好,若有瑕疵需注明并拍图展示
  • 这部剧是过程很欢乐,但是结局让人很心痛,特别是茂茂最后的结局,其实早在这部剧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茂茂的悲剧,因为他的人物简介上写这一句话,就是“知足常乐,手足至上
  • --乱七八糟的深夜丧在英国伦敦北部的爱德蒙顿,有只宠物鹦鹉从家中鸟笼开锁逃跑后,在邻居家的屋顶上待了三天三夜,又渴又累。今年夏天C罗、齐祖,科娃纷纷出走皇马,李
  • 市公安局工会组织在慰问突击队员殷旭妻子时表示,在全市疫情最紧要、最吃劲、最关键的时刻,殷旭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坚守数据分析研判一线一个多月,为全
  • ”有一段回答说得很好:“不常联络,因为知道两人的关系,不需要靠常联络来维系;时常想起,因为不管在哪里,看到适合你的东西,看到美丽的风景,总想和你分享。3这个世界
  • 8、招行高管层最新发声:各项经营管理保持正常状态4月25日,备受市场关注的“零售之王”招行在线上召开了一季度业绩交流会。”4月25日,第一财经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
  • [666][并不简单]日森洗车机,省时又省力,省能还省心!1、亲爱的,你忙吗(不忙的话帮我一下吧)2、你稍等一下哈(我现在没空搭理你)3、不好意思在忙没看到你消
  • 保姆见自己拿了这么久的东西,马未都竟一点没发现,就以为马未都是个特别糊涂的人。一次,马未都爆料:我家保姆是个怪人,她不碰我的古董,不拿现金,可今天顺走一根葱,明
  • 我在2020年法国巴黎摄影大奖PX3中获得一个小荣誉,拍摄于陕西陇县,PX3是一个来自法国巴黎的摄影奖项,这个独特的国际摄影奖专注于挖掘新秀摄影师,并将其作品介
  • 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 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要学会转移注意力******************[胖丁微笑]有些事情既然已经成为事实就尝试着去接受⊙﹏⊙∥∣°
  •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送花花]#刘宇宁白愁飞# [送花花]#摩登兄弟[超话]# 期待刘宇宁白愁飞 期待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假装进化 拼命想和动物有差
  • 5、刚玉,18世纪末-19世纪初包括天然蓝宝石、红宝石原石,总重75.8ct,产自斯里兰卡,原属于法国国王 Louis XVIII。2、蓝色托帕石和茶晶共生矿3
  • 20、新朋股份icon:上海区域工厂有序复工。8、中环股份:子公司增资至35亿,增幅3400%。
  • 看到这里,真的为邯郸警察的无畏点赞。超话可正常签到,点赞,但是禁止发布任何动态及娱乐性内容,所有动态会解禁后发布,也希望大家注意言论 ,禁娱期间如有发布我会直
  •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狮子座都想成为主导位置,哪怕狮子座因为某些事情说了软话,也不要被狮子座的表象所蒙蔽,如果你因此觉得狮子座好欺负,那你就错了。3、白羊座白羊座
  • 天地良心,小伟当时物质生活已开始有限奢侈,绝非当年初出闷子货车天兵天将之流之下作贪涎,不过天真怀旧……吃喝到最后,小伟好奇心屡压不静: “阿黄,到底,今
  • 【泸州2017首届美食节暨迎春购物月完美落幕】泸州地标菜评选赛上出现了14桌筵席,113个地标菜,按照“本土食材、本土技法、本土味道”形成的本土文化,是一大亮点
  • 下午和帅哥打游戏的快乐达到最高,所以我就考虑了一下根据自身经验来看必定还得发生点让我乐极生悲的事儿,果不其然因为做晚饭被我妈连发两难,一淘米水不留下二用旧水做了
  •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被贬潮州,途经蓝关时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李白)秦岭愁回马,(杜甫) 心事两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