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道定人道!
这部旷世奇书,
影响了华夏历史2000多年

导读 :
在现实中,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

而想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法,
就必须了解某件事情背后的基本逻辑。

但遗憾的是,
很多人即使了解了事物运行的逻辑和规律。

却依旧无法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而这个问题的关键,
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根据规律,
来制定攻略。

用古人的话来说,
就是不懂得道与术之间的关系。

《 新语 》

这是一本讲透了道与术的奇书,
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一位被历史遗忘的奇人。

他的名字叫做陆贾,
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位重要谋臣。

虽然他的名号并不怎么响亮,
但是他在整个华夏文明中所发挥的影响和地位,
却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所有人。

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一本名为
《 新语 》的古书。

在这本书里,
陆贾不仅从天道的法则中,
找到了人道运行的规律。

而且还融入了自己对于古今兴亡,
以及人生与时代命运的独特见解。

最终形成了一套堪称巅峰之作的,
治世御人之学。

而他也因此被许多人奉为最完美的帝王之师。

直到如今他所留下的这部著作,
依旧被奉为古代成功学的经典。

帝王之学,
以道为基

提起帝王之学,
人们总是会把先秦时期的韩非子,
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

但事实上韩非并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之师,
这一点我们只看秦国的结局,
就能够一目了然。

因为秦始皇所推行的,
就是韩非子的政治主张的。

在这个过程中,
秦朝虽然盛极一时,
但却很快就如昙花一样初开便败。

所以说真正的帝王之学,
应该是能够打造出一个长久的太平盛世,
而不是只追求巩固君主的地位和权利。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
单纯的法家思想其实并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天下的重任,

更不能作为一套完美的帝王准则。

而陆贾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个结果,
所以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目光只局限在法家,
或者儒家道家等某一个流派当中。

而是开始从人类文明的源头作为出发点,
以纵观全局的思维,
逐渐梳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总结了各个时期不同的特性以及共同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并且提出了一套更为完善的理念,
来支撑人类社会的构架。

而且在他的这一套理念当中,
最主要的一个底层逻辑就是以道为基,

所以他给自己全书的第1篇命名为
《 道基 》。

所谓
“ 道基 ”
就是以天地之间的自然大道作为基础,

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探索,
来完善人类社会的种种法则。

这种感觉有点像古人所说的 :

“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在这一条理念当中,
道就像是一种贯穿整个世界的基本规律,

世间所有的法则都是大道的延伸譬如 :

伏羲氏从中体会到了阴阳的消长变化。

神农氏从中感悟出了四季的时令迁移。

黄帝从中归纳出了世间万物的各自特性和用途。

皋陶依据这个规律,
制定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法度。

而在他们之后的历代圣贤,
则从道的理念中衍生出了用来规范人类精神思想的,
仁义礼智等概念。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天道定人道的过程,
正如《易传》中所说 :

“ 天生万物,
以地养之,
圣人成之。”

就是把天然存在的规则加以变通,
运用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完善当中。

无论是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

还是后来的大禹、
商汤、
周文王,

其实都是在不断探索大道对于人世间的作用。

包括后来的诸子百家也是一样,
他们或者是从大道之中,

或者是从前人治理天下的经验当中,
找到了一部分具有价值的亮点。

然后以此为依据展开论述,
提出自己对于世界的设想,
并且付出实践。

在陆贾看来,
道是这个世界上不变的底层规律,

但是人们对于这个底层规律的运用,
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

所以才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
和千奇百怪的思想流派。

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其实就是道与术的关系。

以术为变

其实陆贾所说的道与术之间的关系,
就像是现在网络平台上的算法和攻略一样。

道就相当于一个平台的运行机制和逻辑算法,
而术就是针对于这套机制的玩法和攻略。

虽然平台的大环境一直都在不断变化,
但是它背后的运行机制却始终如一。

所以一个人只要能够彻底摸清网络平台的底层运算逻辑,

就完全可以跟上大环境的变化,
制定出完全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实用性攻略。

而且一个人对这套机制的运算逻辑越了解,
那么他在制定攻略的时候就越轻松越完美。

而人们按照他给出的这套攻略去运作,
也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就是说在陆贾看来,
一个能够抓住大道本质的人。

无论处在任何时代背景之下,
其实都能够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
给出一套完美的方法去治理天下。

但无奈的是,
世人们总是以为古人说过的话,

做过的事才是最有道理,
最有依据的。

所以很多人宁可去推崇,
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旧时代制度,
也不愿意考虑当世人杰所提出的治世之法。

这样的想法,
就好比把能够填饱肚子的五谷杂粮丢弃在地上一样。

反而抱着看似珍贵,
但实际上却不能吃不能喝的金银珠宝,
在那里忍饥挨饿。

因为那些旧时代的制度,
虽然曾经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
发挥过极大的价值。

可是随着时代和大环境的改变,
以及人类在精神和物质层次上的追求不断提升。

曾经的那些规则和制度,
早就已经不能再继续承载人类文明的重量。

这就像一匹小马驹在刚生下来的时候,
人们只需要用一根非常细小的绳子,
就能够拴住它。

但是当这匹小马驹长大之后,
你再用这根细小的绳子去牵,

结果肯定就会被挣脱,
甚至把绳子崩断,
而这也正是导致周朝和秦朝相继灭亡的根本原因。

比如周朝曾经用礼制统治了人类社会长达数百年的时间。

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里,
人类文明一直都在不断成长,

可是那一套所谓的礼乐制度,
却始终不曾有过任何改变,

所以最终难免不堪重负,
秩序崩塌。

而之后的秦朝也是一样,
只是一味地追求法治,
只用法家这一根绳子来维系社会的运转。

结果自然也是显而易见,
天下分崩离析。

然而陆贾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
因此他强调要想让整个天下能够安稳运行,
就不能单纯依靠某一种制度去治理。

这就像人们要想驾驭一匹奔腾的骏马,
就必须用多条绳子编织成一套缰绳,
才不至于失控。

所以他觉得君王治理天下,
也应该像编绳子一样,

把各种思想和制度的精髓编织在一起,
用来规范整个社会的秩序。

无论是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风俗制度,
还是诸子百家思想中的各自闪光点。

只要能够在现实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都可以将它们熔炼到社会体系的构架之中。

正所谓 :
“ 书不必起于重尼之门,
药不必出于扁鹊之方。

合之者善,
可以为法,
因世而权行。”

而这一段话的意思也就是说,
想要制定管理天下的方针。

除了可以继承已有的制度和思想之外,
还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探索和创新。

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肯定也会出现以前不曾有过的问题。

而针对于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现象,
人们肯定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那么在这个时候,
统治者也就需要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形,
来采纳一些全新的观念,
替换一些陈旧的规则。

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天下长久保持活力,
生机延绵不绝。

这一套理念,
就是陆贾为当时的大汉王朝开出的济世良方,
总结起来就是5个字 ——
化道术为用。

化道术为用

在陆贾给出的这一套方案当中,
君王无疑处在整个天下金字塔最顶端的位置,

但是也正因如此,
难免会有畏高而威的处境。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社会动荡,
甚至是国家倾覆。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 然心愿差别,
其相乃多,
若不指陈,
如何趋向。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
又不贪欲乐果报,
唯为生死,
为菩提。

如是发心,
名之为正。] ---

《 劝发菩提心文 》
  
大安法师讲解 :
  
好,
请看这一段。

上面把发菩提心立坚固愿的重要性作过阐释,
下面就从发心立愿的差别形相,
来标显出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标准。

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谈发心,
发心的内涵非常广,
世间上也讲发心,

发求名的心,
求利的心,
求当官的心,
求做善事的心。

它也由这个心,
立种种的目标,
种种的愿。

即使修行也有种种不同的动机,
所以发心立愿的相状是很多的。
  
那么到底一个大乘的行人,

正确的发心和立愿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善知识给我们特别地开示出来,
才能令我们的发心趋向正确的目标。

否则我们对自己修行的这一念动机常常会迷惑颠倒,
常常会把错误的发心认为是正确的,

或者把正确的认为是不正确的,
迷惑颠倒。

所以省庵大师就特别地谈到这一点,
他了解到众生发心立愿的差别相很多,

如果不在这里加以指点,
陈述出来,
行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趋向正确的发心。
  
所以就
“ 今为大众,
略而言之。

相有其八,
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

就是现在在这里,
概略地陈述八种发心立愿的形相。

这就归纳为四对范畴 :

邪和正是一对,
真伪是一对,
大小是一对,
偏圆是一对。

在这四对中,
邪正和真伪这两对是对世间凡夫的发心而言,

大小和偏圆是对出世间圣贤的发心而言,

其目的都是为凡夫圣贤修行人指示发心修行的标准。
  
“ 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

这就来设问,
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来为下面阐述这八种发心的内涵作一个铺垫。

说明这八种发心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我们可以选择采取,
不正确的我们就得放弃。

这就是取舍。
  
下面就具体的对这八种发心,
四对范畴作一个非常精练的概述。

这种概述一方面是来自于佛典里面,

释迦牟尼佛对阎浮提众生的心理、
种性和好乐的把握,

另一方面也包含着省庵大师对那个时代我们中国众生的一些状况的把握。

这两种把握都对于我们众生有普遍的描述和指导意义,

乃至于现在我们看来都没有越出这八种发心的范围之外。
  
好,
我们来看第一种,

什么叫邪?

发邪心,
立邪愿的相状 :

“ 世有行人,
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
但知外务。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

这是第一种。

我们读这些文句,
都要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来照照自己,
我们自己的发心在这八种里面对号入座,

属于哪一类?

那么这第一种是邪心邪愿的相状。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
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
也想走修行的道路,
所以他也发心修行。

但是他发心修行,

一向以来的修行是什么?

不了解佛法的真理。
  
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要究明自心,
我们自心真如自性,
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
在销归自性上下功夫。

儒家的学说如孔子也说 :

“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学人,
都是为己,

为己不是说自己的己,
这个己就是自性的明德,

都是为了明明德,
做这样的学问。

孟子也讲做学问是
“ 求其放心 ”,

把放在外面的心求回来,
这是在做学问。

“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儒家的圣人都把学问放在自心上。

那么佛法更是心法,
如果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就偏离了佛法修行的轨道。
  
我们大小乘经典,
千经万论,

都是在
“ 悉明唯心 ”,
都是在究明我们的心地。

现在很多学佛人很可怜,
他都不了解自己的心,

自心是什么状况,
每天心猿意马,
没有办法去控制。

自己每天打的什么妄想,
一概不知道,
没有在心性上下过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大家念佛,
念佛就是在究明自心。

我们的自心无形无相,
但如何了解我们的心 ——
你去念佛。
  
佛号就是实相,
借托万德洪名,
来显我们的自性,
单刀直入,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开佛知见,
这就在究明自心。

但你如果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就凭着与生俱来的我执,
去追逐外界的事情。

我们的心无量劫以来都是奔驰在外面的五欲六尘上的,

我们没有一刻的回光返照,
安住在我们的自性里面。

所以有这么一种修行人,
他不在心性上下功夫,

只知道驰骋在外面,
跟没有学佛的人没有多少差别。
  
所以
“ 但知外务。”

外务有几种呢?

这里列出了四个对象 :

第一是
“ 或求利养 ”,
财利的供养。

一切众生都以财物作为他的外务,
这是众生贪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
财色名食睡。

他虽修行,
但他还贪这些利养。

我们也看到,
很多修行人,
包括由修行人所组成的所谓的机构,

大多在开庙店,
一进去,
商业气氛很浓,

烧支高香要多少钱?

抽个签要多少钱?

开个光要多少钱?

他整个的就是求利养。

这样就使佛门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尤其是出家比丘,

如果他真心办道,
一定不会饿死的,
佛菩萨会给他四事供养的,

一切有信心的信众,
四众弟子,
居士会给他供养的。

然而他对这些信不及,
他一定要自己去求供养。

当他的心去求供养的时候,
他就不能究明心地,
不能安心在道业上,

那整个的他就成了一个公司的职员、
老板,

是这样的状态。

在南方的一些寺院,
称寺院的负责人就叫老板,
成了一家公司性质的。

这是
“ 或求利养 ”。
  
第二种是
“ 或好名闻 ”,

好是好乐,
他还离不开虚荣。

希望到处都知道他的名声,
要知名度。

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于是他就会搞一些新闻炒作,
让很多报纸刊物来登自己的光辉形象,
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

做点小事,
都要登报。

这都是
“ 或好名闻 ”。

有的修行人可能不好利,
但是好名。

利放下了,
对名的渴望就更大。
  
第三种
“ 或贪现世欲乐 ”,
贪现世五欲的快乐。

要知道五欲 :

财色名食睡,
地狱五条根啊!

色声香味触,
都是我们轮回的根本。

他看不破这些,
放不下这些,

而且挂着修行人的名义,
还要去贪这些世间的快乐。

有的人就更讲排场了,
出门都要坐名牌的车,

如果不坐宝马车,
都丢不起这个脸。

这是贪世间的快乐,
不能淡泊明志啊!

他因贪这些,
不能淡泊明志,
不能少欲知足,
他那颗心就安定不下来。

世间五欲快乐的滋味很浓,
但是他的道味就没有了。

第四个
“ 或望未来果报 ”,

他修行是想得到来世的人天福报,
或者下辈子做人,
能做大官发大财;

或者修行想得到上天堂的快乐。
  
这些都是邪的发心。

当我们看到这些文句的时候,
真的有点感慨啊。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
可不就没有摆脱

“ 或求利养,
或好名闻,
或贪现世欲乐,
或望未来果报 ”的范围。

很多到寺院去的,
到佛教团体去的,

你去问问,
有几个真的是为了求解脱,
求了生脱死成就佛果而来寺院的。

很多人都是求福报,
求保佑自己。

甚至还有一种观念,
认为学佛了,

怎么才能表明你学佛得到利益了呢?

一定要身体比别人更健康,
钱要比别人挣得多,
官要比别人当得大,
才说明你学佛就有利益了。

这些观念还很有市场。
  
于是很多人就振振有词 :

我要积极勇猛地得到这些东西,
我考上博士了,
当上部长了,

证明我学佛有贡献,
有利益了,
别人就会来学佛了。

他要做表范。

甚至得了病,
我一学佛就必须好,
这才能说明我学佛很有利益了。

我们听到这些都胆战心惊,
这可是指错了方向,

发错了心,
这些都是邪的东西啊。

佛教对世间这些五欲的快乐,
来世的福报,

怎么去看待它?

佛教对我们人生当中,

遇到种种的逆境、
障碍,

怎么去看待它?

这要用智慧,
用佛的知见去看待。
  
《 净土十要 》里面
有一篇文稿
《 念佛直指 》,
是元代的妙叶大师写的。

《 念佛直指 》中的
第十七章就讲的是
“ 十大碍行 ”。

妙叶大师非常慈悲,
他知道末法时期的行人,

一学佛法,
他的魔障就会起来。

魔障起来时,
往往透不过这个逆境魔障,

就会退失自己的道心,
使无上甚深的佛法在他身上得不到利益。
  
所以出于这样的一念悲心,
他就写出十大碍行来,
让一切行人先把自己放在一个障碍逆境里面,

使这个障碍逆境成为修行道业、
得到解脱的逆增上缘,

这样障碍反而容易得到通过。

如果障碍得到通过,
这就是以八苦为师,

就能够使一切障碍逆境都增强念佛的信心,
使净土的莲华更为光明灿烂。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
即使你在一个顺境当中,
也会退堕。

他这个十大碍行充满着辩证法,
真是把众生的状况描述得非常的确切。

这十大碍行也不是妙叶大师自己创立的,
他也是依据佛经里面来的。
  
我们来给大家介绍其中几个碍行,
看他是怎么阐释的。

比如对生病的问题,
他说
“ 念身不求无病 ”。

我们修行人不要求无病,
有病是好事啊。

为什么呢?

“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 ”。

你身体没有病,
非常强壮,
这时候你的贪欲就上来了。

大家想一想,
自己生病的时候,
是不是贪欲就会下降。
  
如果身体营养非常丰富的时候,
你什么都来了,
要干这个事业,
要得那个享乐,
贪欲乃生。

特别对比丘来说,
你不要身体太强壮了。

古人说 :
比丘常带三分病。

如果他强壮得像蓝球运动员一样的,
道心又上不来,
那就麻烦了。

下面就是
“ 贪欲生必破戒退道 ”。

这个贪欲心上来了,
他降伏不了,
他就会破戒。

一破戒,
他就成了佛法戒海的一个死尸,

就会被抛弃,
他就会退失他的道业。

所以,
一个修行人要用智慧观照这个病,
病的性是空的,
知病性空,
于是这个疾病就不能对自己产生恼害。

不产生恼害,
这样的疾病正好就是我们修行道业的良药,
“ 以病苦为良药 ”。

所以还要去求无病吗?

有点病是好事啊!
  
再看下面 :
“ 处世不求无难 ”。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
没有厄难。

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
你骄傲的心,
奢侈的心就会起来。

太顺利了,
那你就像独生子女一样,
象骄傲的公主一样,
你骄奢的心就会起来,

你就会欺负人,
居高临下,
就必然会欺压其他人,
欺压一切。

所以要体会到人生的苦难,
苦难的本性也是虚妄业力产生出来的,

叫作
“ 体难本妄 ”。
  
所以这苦难也伤害不到我们。

你知道它是虚妄的,
就不会被这个虚妄的苦难所伤害。

就像梦中你遭遇水难火难,
你知道水火灾难很痛苦,

但你知道是梦中的水火灾难,
也不会伤害到你。

“ 难亦奚伤 ”。

所以以患难为解脱,
这患难正好就是你解脱的增上缘。

你在这种患难里面,
正好是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你在患难当中修行,
你将死在安乐当中啊。
  
再看下面 :
“ 谋事不求易成 ”。

你做某件事业不要去求很容易成功,
如果事情太容易成功,
你心里就会生轻慢的心。

轻慢的心上来,
你必定会想
“ 我多有能耐,
多有能力 ”,
这个傲慢的心就会起来。

我们要用智慧观照,
一种事业是不是能成功,
是成功还是失败,

这完全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决定的,
并不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

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的是,
为什么他做不成。

赚钱的人都想赚钱,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赚到钱呢?

所以事情成功,
不是因你的能耐。

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病:疾甚曰病。
▲使门人为臣:让门人为孔子做家臣负责治丧。臣,指家臣。门人,即孔子门人。李炳南:“大夫有家臣,治丧时,行臣礼。”朱子:“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郑康成:“大夫退,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
▲病间:病少差。皇侃曰:“少差曰间,谓少差为间者,若病不差,则病病相续无间断也;若少差,则病势断绝有间隙也。”病情减轻。间(jiàn),空隙,引申为有时间距离,再引申为疾病稍愈。朱子做“病闲”,少差也。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孔子病重时不知,病差了才知,于是责子路行诈。孔安国:“少差曰间。言子路久有是心,非今日也。”皇侃曰:“夫立臣事大,非卒可定。汝今立之,是知有其心已久故也。”诈,伪也,欺也。考士丧礼,虽有夏祝、商祝、御者、彻者、摈者、奠者之属,皆暂时司其事者,谓之有司,本不为臣,今用大夫礼,是伪有臣也。
▲无臣而为有臣:孔子已经不是大夫,不当有家臣。朱子:“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
▲无宁:宁可。
▲二三子:你们,指孔门弟子。钱穆:“孔子谓我与其有家臣治丧,岂不更愿由门弟子治此丧事?”
▲大葬:君臣礼葬,此处指大夫之礼。《正义》:“大夫称君者,对臣言之。”钱穆:“在大夫与庶人之间有士,礼之及于士,其事皆由孔门设教始。今孔子若病而卒,在当时实亦无礼可循,无丧可治。子路心尊孔子,谓不宜临丧无礼,乃欲以大夫礼治孔子之丧,而不知其不可。”陈士元根据《周礼》认为:“盖自卿大夫以上,谓之大丧,则其葬亦谓之大葬。”
▲死于道路:指弃于道路而不葬。孔子自信不会“死于道路”。

■现代翻译: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让门人充当夫子的家臣来预备丧事。后来孔子的病情缓和了,说:“好长时间了,由用这种诈伪的方法啊!我没有家臣,却装作有家臣。我这是欺骗谁呢?难道要欺骗上天吗?而且我与其死在家臣的手里,不是还不如死在你们的手里吗?况且我即便不能用大夫礼葬,难道我就死在道路上没人埋葬吗?”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苞氏曰:疾甚曰病也。郑玄曰:孔子尝为大夫,故子路欲使弟子行其臣之礼也。孔安国曰:病小差曰间也。言子路久有是心,非唯今日也。马融曰:无宁,宁也;二三子,门人也。就使我有臣而死其手,我宁死弟子手乎也!孔安国曰:君臣礼葬也。马融曰:就使我不得以君臣之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宁当忧弃於道路乎?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孔子病甚也。子路以孔子圣人,宜为人君,且尝为大夫,大夫亦有家臣,今疾病,恐忽终亡,故使弟子行臣礼也。(故江熙曰:“子路以圣人君道足,宜有臣,犹祷上下神祇也。”)当孔子病困时,不觉子路为立臣,至于少差,乃觉而叹子路行诈也。言子路有此行诈之心,非复一日。我实无臣,今汝诈立之,持此诈欲欺谁乎?天下人皆知我无臣,则人不可欺;今日立之,此政是远欲欺天。设使与我死于臣手,则我宁死弟子手也。(臣礼就养有方,有方则隔;弟子无方,无方则亲也。)若纵不得君臣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岂复被弃掷于道路乎?言亦必得葬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孔子不欺也。“子疾病”,以孔子尝为鲁大夫,故子路欲使弟子行其家臣之礼,以夫子为大夫君也。当其疾甚时,子路以门人为臣,夫子不知。及病少差,知之,乃责之,言子路久有是诈欺之心,非今日也。我既去大夫,是无臣也。女使门人为臣,是无臣而为有臣。如此行诈,人盖知之,是人不可欺,故云吾谁欺。既人不可欺,乃欲远欺天乎?就使我有臣,且我等其死於臣之手,宁如死於其弟子之手乎?且就使我纵不得以君臣礼葬,有二三子在,我宁当忧弃於道路乎?言必不至死於道路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夫子之死,门人欲葬以三代之礼,而君子不以为非礼。门人欲厚葬之者,义也;孔子不敢厚葬之,礼也。夫诈则不诚,欺则不忠,不诚则无以行己,不忠则无以事天。故于己言诈,于天言忠。

●宋朱熹《论语集注》: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范氏曰:“曾子将死,起而易箦(zé,竹编床席。)。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子路欲尊夫子,而不知无臣之不可为有臣,是以陷于行诈,罪至欺天。君子之于言动,虽微不可不谨。夫子深惩子路,所以警学者也。”杨氏曰:“非知至而意诚,则用智自私,不知行其所无事,往往自陷于行诈欺天而莫之知也。其子路之谓乎?”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子路,孔门之高弟而所见,若是之偏者,盖意有毫厘之差则流于欺诈而不自觉耳。故君子战兢自持,而每惧其或偏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郑注云:“大夫退死,葬以士礼,致仕,以大夫礼葬。”夫子去鲁是退,当以士礼葬。今子路用大夫之礼,故夫子责之。宋氏翔凤郑注辑本云:“按此为孔子未反鲁事,故有‘死于道路’之语。盖孔子自知必反鲁也。”此当是鲁以币召孔子,孔子将反鲁,适于道路中得疾也。“大葬”,谓鲁复用己,以大夫礼葬也。夫子言己虽未必复见用,以礼大葬,亦当得归鲁,不至死于道路。所以然者,以天未丧斯文,必将命以制作以教万世,故决不死于道路,亦兼明子路豫凶事为过计也。有臣死于臣手,礼也。夫子愿死于弟子手者,以弟子情益亲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是说孔子的修养。孔子说“吾谁欺?欺天乎?”他没有过分责备子路,反而是“引咎自责”的态度,觉得自己没有把子路教育好。

★此句是见圣人守礼以正也。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子路的做法违反了礼制,是一种严重的僭越。这对于把礼制看得比命还重的孔子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如果真的按此,那只能让他蒙羞,故而,孔子才会对子路发出指责,并自责“吾谁欺?欺天乎?”刘宗周曰:“圣人致谨于死生之际,将些小错失看作天来大,又将门人罪过担在自家,何等严切,无非自策自厉也。贤人之学只是择善不精,才动便有过当处。”由前言之,见家臣之不当有;由后言之,见家臣之不必有。遵守礼制,庶乎理顺心安,而无逾越之失也。钱穆曰:“读此章者,当悟孔子当时言礼之真实分际所在,又当知孔子言礼,与其言仁言道所分别处。至于孔子之可尊,其所以为百世之圣者,在其创师道,不在其曾为大夫。”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进入攻城这个环节是战略上已经失败了,当然我们说不是完全避免攻城,有时候处于战略全局的攻城也必须打,但是不能是无谓的攻城,一定是在战略指导下的攻城,就是他其实强调
  • ?分享和萌萌宝贝的一天日常“岁岁姐你有酒窝诶,那里面是不是有酒呀”“哈哈哈哈哈当然没有呀,我这个不是酒窝啦”“我亲你一下看看有没有酒味”(就这样被偷亲了)“岁岁
  • 建造...#热盘最新快讯#【大兴德贤华府】德贤华府由中冶、华发、信达三大国匠联合开发,承袭德贤系高端基因,集合三家开发商优势,打造的近20万㎡高品质公园洋房社区
  • 现在大家热议的“无源物联网”主要是指基于无线电磁能量捕捉技术的物联网。现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终端芯片的功耗降低到mW级甚至更低,再加上能量转换技术的不断升
  •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老婆,你觉得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体力太好” “那缺点呢” “太....。” 安小兔本以为闪婚老公只是一个普通男人,
  • 《林薇因转》显示了这个女子不一般的柔情,但是有处理得当,游刃有余,在她的生命中,不光有爱情,还有事业,亲情,友情,责任和使命。当我们夹在古与今之间、东与西之间、
  •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
  • 】【酒茨洁癖,杂食不要在我这发表拆逆言论就行,彼此尊重】【排球杂食,吃嘛嘛香,cp向会打tag,但还是得说一句:洁癖慎关】【不要ky,ky会被我骂】【不想看的取
  • *提醒,如果你还没有玩过1代和2代,下方内容谨慎阅读*①首先一个最明显的,也是很多玩过前作的玩家都能看出的,本作预告出现的贝姐(Bayonetta)其实是1代里
  • 读书和不读书,差的是整个人生。周岭曾说: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它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 2006~2007赛季,他为蓝军拿下足总杯冠军,而老东家AC米兰的头号前锋因扎吉这次成了欧冠决赛的主角,梅开二度的意大利人成为最大功臣,然而这已经跟舍瓦没啥关系
  • 这一年好多事情都匆忙,匆匆忙忙毕业,匆匆忙忙离开学校,等不到参加一场学位授予仪式,等不到跳完最后一支没有演出的舞,等不到一个称心满意的结果,也等不到本属于自己的
  • 当你不快乐的时候,那就做点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吧。没关系的,年龄只是个数字,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老去,无论你是否接受,这都是个现实。
  • #青海旅游#青海旅游攻略之国庆节青甘大环线 行程分享,希望能帮助更多的驴友,26条青海旅行攻略,建议以及旅游攻略~ ①青海基本到了夏季之后,晚上9-10点才会天
  • 本次合拢段位于107国道上方,107国道被誉为中国最繁忙的国道,交通流量巨大,在主桥跨路合拢段施工环节,为了不影响107国道交通,最少占用既有道路,交通导改方案
  • 拥有H13 HEPA 滤网配合活性炭滤网,3阶段过滤,能够有效捕捉高达99.97%的粉尘、烟雾、颗粒及过敏原,还你清新空气。仙女群的仙女在哪里~揪一个仙女送我的
  • #刘宇宁小林暖宝宝代言人# [心]#刘宇宁的“温暖”神器# 这个世界嘈杂黑暗,但当你存在,我依然觉得生活充满纯净与美好!@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心] lyn[
  • 8月19日,山西高速交警通报了一组事故,事故的起因都是疲劳驾驶。高速交警介绍,疲劳驾驶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从而在客观上出现
  • 它们在1948年至1951年间刊登在人气女性杂志《Idilio》上名为“El psicoanálisis le ayudará”(心理分析会帮助你)的专栏。这部
  • [心]肖战顾魏,肖战时影 ​​​,肖战唐三,肖战五号[心]肖战好帅,肖战演技好,肖战唱歌棒,肖战颜值高,肖战很暖心,肖战人品好,肖战有礼貌,肖战非常敬业,肖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