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五百罗汉皆大欢喜
(第一百二十一段)
【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于无量佛宝,得少涅槃分,如无智愚人,便自以为足。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设诸肴膳。以无价宝珠,系著内衣里,默与而舍去,时卧不觉知。是人既已起,游行诣他国,求衣食自济,资生甚艰难,得少便为足,更不愿好者。不觉内衣里,有无价宝珠。
与珠之亲友,后见此贫人,苦切责之已,示以所系珠。贫人见此珠,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我等亦如是,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令种无上愿。我等无智故,不觉亦不知,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余。今佛觉悟我,言非实灭度,得佛无上慧,尔乃为真灭。我今从佛闻,授记庄严事,及转次受决,身心遍欢喜。】
憍陈如尊者说:我们听了佛说的无上《妙法莲华经》,知道自己的佛性从未丢失,心里非常踏实、非常“安隐”即安住于轻安禅定中,又亲自听到了佛为我们授记的音声,心里更有一种从未得到过的欢喜。我们真诚地顶礼“无量智佛”。
以上说的“无量智佛”是指佛具有无量智,无量智又称为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含有凡夫的世间智、声闻的三十七道品智、缘觉的十二因缘智、菩萨的四摄六度智、如来的十力四无畏等最最上智。这总括一切的无漏智唯佛所得,所以佛能以一种智慧觉知一切道法及一切众生生死轮回之因、随业受报之果,了达诸法之寂灭相、以及圣凡各类千差万别之种性。
诸佛如来以金刚般若,力断生相灭相等一切相,心量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遍,以唯一真实,显诸法实相,不需作意,本心自然显照一切妄法,由此破邪显正、灭妄显真,于自性中起大智用,普施无量方便法,随顺不同根性之一切众生,开示种种不同法义,令其各各得解、各各受益。于禅定、智慧等诸法,自在无碍,并尽知诸法总相、别相等种种差别相,这所有的一切相、一切法,皆以一般若智统摄。如此则名:得一切种智。
憍陈如尊者说:我们这些声闻众,今天在世尊面前,对以前不正确的认识表示深深的悔过,后悔自己当初不能信受大乘无量多的佛宝,却乐于小乘的一点涅槃境界,就像一个乞丐,能讨得一口饭吃、一件衣穿,就心满意足而别无他求了。我们就犹如这种没有智慧的乞丐,得到一丁点并不究竟的解脱法就非常满足了。
憍陈如尊者说:打个比喻,我们这种乐受小法的人,就好比一个穷人,到一个大富大贵的“亲友”家去作客,亲友用“诸肴膳”即各种美味佳肴招待自己,又悄悄地放了一颗“无价宝珠”在自己的内衣里,然后悄然离去。
这里说的大富贵“亲友”比喻佛;“诸肴膳”比喻佛宣讲的二乘方便法;“无价宝珠”比喻一乘《妙法莲华经》;“时卧不觉知”之“时卧”、比喻无明;“不觉知”比喻在无明中忘失了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
穷人离开亲友的富贵之家后,辗转流落,“游行”到了“他国”。“游行”比喻离开大乘佛法、“他国”比喻三界。穷人流落他国后,为了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四处打工,生活非常艰难,能挣得一口饭吃就非常满足了,不敢去奢望更好的。
这几句比喻小乘人得少为足,偏安于空,法味清贫。纵欲不如凡夫、自在不如菩萨;上不想学大乘、下不想当凡夫。所修小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进退维谷,因而感到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困境中,却不知道自己内衣里面有一颗无价宝珠,后送宝的亲友又遇到了这个穷人,见这个人有宝不用,还是那么穷,又心疼地责怪他,并指出他身上有宝,何须外求而保命。这比喻的是、不要心外求法!
穷人在富人的指示下见到了自己身上的无价之宝,心生大欢喜,一下拥有了无量多的财富,在五欲中能随意享用了。这几句比喻佛出世后,又见到了这些仍在修小乘法的人,于是用方便法开启他们自有的如来宝藏,指明无上菩提,人人本具、不假外求,这本具之菩提,具足如来一切智慧德相,转凡夫财色名食睡五欲为菩萨五欲,菩萨五欲即:
1、人乘欲:如果有人求来世再得人身者,如来即授予五戒法,使其想得人身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2、天乘欲:如果有人求来世到天堂去享天福者,如来即授予十善法,使其想到天堂去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3、声闻欲:如果有人求解脱生死烦恼者,如来即授予四圣谛法,使其想得小乘涅槃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4、缘觉欲:如果有人求辟支佛道者,如来即授予十二因缘法,使其想得二乘涅槃的欲望尽能实现。
5、菩萨欲:如果有人求正等正觉者,如来即授予四摄六度法,使其想得菩萨道的欲望尽能实现。
菩萨用以上所说这五欲,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利可为法自在,对机施教,随缘起用,当处解脱;利他则可使一切众生的欲望,都能得到各自想得到的真实利益。
憍陈如说:我们在世尊的开示下,得到了衣中宝,得到了菩萨五欲,非常快乐。回想以前我们修小乘法的时候,正如以上的比喻,贫子不识衣中宝,在乞食中得少为足。世尊见众生在无明长夜里,流转于生死,常发大慈悲,用种种教化,引导众生发求证无上菩提的大愿,我们这些没有智慧的小乘人,对自性如来藏,不觉不知,得到刚离开三界的小涅槃,就自足自大而不想再学其他的了。
今天佛用大智慧觉悟我们,指明我们得到的涅槃不是真灭度,真灭度是要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德相,要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德相,就必须要得到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成就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种种福德功德,灭除两种生死,得三身四智,永远享受“常、乐、我、净。”这样才是真灭度。
憍陈如说:我们五百个阿罗汉由此而明白了世尊所开示的无上妙法,又得到了佛亲自为我们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教我们转告得了授记而因事没来参加法会的人,当于何时成佛?成佛后的状况如何?这些天大的好事,使我们的身心都充满了大欢喜。
《法华经》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记品>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本品是佛成功地劝导了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五百人,放弃小乘涅槃、转修大乘菩萨道,并为他们授当来成佛记。得授记的人,痛悔以前乐于小法,并用贫子衣中宝作比喻,深责自己智慧低下,执空不前、贪享涅槃,不求如来真实义。后在佛的开示下,豁然间大彻大悟,都得到了成佛授记,使这五百个阿罗汉、由衷地感到皆大欢喜。

《法华经》有得缘觉不退菩萨
(第六十九段)
【诸子是时,欢喜踊跃,乘是宝车,游于四方,嬉戏快乐,自在无碍。告舍利弗:我亦如是,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著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死,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著深故。以是方便,为说三乘,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


世尊说:“诸子”这个时候,听说父亲要送比三车更好的大宝车给他们,非常欢喜,踊跃而起,乘坐着父亲送予的大车,到处旅游,去参观四方所有的世界,相互嬉戏,快乐无比,随处所到,身心自在,没有一丝障碍。
以上所说的“诸子”比喻已出离生死的小乘声闻众、“是时”即一时。声闻众一时听了佛开示的大乘法,明白了大乘法的义趣和无穷妙用,都非常高兴,欢喜得跳了起来,愿意回小乘、向大乘,于是都进入了大乘法的修证,乘上了通往无上大道的一乘宝车。他们非常高兴地修四摄六度,菩萨万行,游于四方,入一乘了义,得法喜充满,心无羁绊,嬉戏快乐,于一切时、一切处,自由自在,无一障碍。
世尊告诉舍利弗说:我和前面说的长者是一样的,长者为世间之尊、我为圣贤之尊,为十方世间之父,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儿子。他们追逐世间的名利地位,深深的染著于酒色财气之乐,丢失了自己本有的般若慧心,不知三界之内,并无安身之处,四面都是欲火燃烧,三苦八苦,充满世间;不测之灾,随时可至,夺人性命,毁其财物,十分恐怖,令人生畏。世事无常、生死无常,尽在瞬息之间。更有病痛,生不如死,死亦生悲,忧患不绝,像这些焚烧众生之无明火,众生不知,却越烧越猛,无有止息。
世尊说:如来已经远离了三界火宅,早已了断生死,灭尽了所有的烦恼,生活在常寂光净土里,清净自在,所居闲适,常安处于林泉野外,独享怡人景色,并且非常富有,现在这三界里的一切,都是我所拥有,三界内的众生,都是我的儿子,他们在三界里,正遭受着许许多多的悲苦患难,只有我一人,才有能力救护他们。
世尊说:为了救护众生,我反复教化诏示,为他们说大乘法的道理,但他们不相信、不接受,因为他们受“财、色、名、食、睡”这诸多之欲的染污太重,在虚幻的尘境里陷得太深。鉴于众生,染污太重,只好用方便权巧的办法,说三乘法,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再给众生讲这虚空宇宙的成、住、坏、空,三灾八难等,让众生知道三界之内,处处皆苦,使他们有了清醒的认识,愿意离这三界之苦,然后我才开示出世间的大乘菩萨道。
世尊说:觉醒了的诸多众生,如果已下了出离生死的大决心,决心修出世法,就能具足得到“三明”及“六神通”。“三明”“六通”指的是三种智慧和六种神通。三种智慧是: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智慧,即:
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三、漏尽明:四谛成就、断一切见思烦恼。此三明又名:一、宿住智证明;二、死生智证明;三、漏尽智证明。六神通则指的是六种超天地造化而自由无碍之力,即:
1、神境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具有自由无碍,随心所欲,可变天地万物并具有变化无穷之能力。
2、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
3、天耳通:能听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
4、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对别人的心理活动,一览无余。
5、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6、漏尽通:已断尽三界内一切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在“三明六通”的基础上,修十二因缘法,可证得“缘觉”果位。《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卷四,举出缘觉有三种:一、缘觉之缘觉:此与因果俱相同。二、声闻之缘觉:其中“因”指声闻、“果”成缘觉。三、菩萨之缘觉:其中“因”指菩萨、“果”成缘觉。
《大乘义章》卷十七对声闻、缘觉有四种分别,即:一、是声闻而非缘觉:即声闻人。二、是缘觉而非声闻:即麟角喻人。麟角比喻独觉,与缘觉同义。三、是声闻也是缘觉:即为部行。四、是缘觉也是声闻:即因缘觉。
声闻、缘觉相比较,则有五同六异之说,五同即:一、见理同:同见生空之理。二、断障同:同断四住之烦恼。三、修行同:同修三十七道品法。四、得果同:同得尽智、无生智果。五、证灭同:同证有余、无余涅槃。
六异指:一、根异:声闻为钝根、缘觉为利根。二、所依异:声闻依师、缘觉不依师。三、藉缘异:声闻藉教法为缘而得悟道、缘觉藉事相之现缘而悟道。四、所观异:声闻观察四真谛法、缘觉观察十二因缘法。五、向果异:声闻人中四向四果。四向是: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四果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向的意思是: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得阿那含果、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如此所得名四双八士。
所谓“四双八士”指的是声闻修行者从入圣道到证入阿罗汉的八个阶段,就是修四向四果的阶段。而缘觉人则是一向一果。一向是缘觉:一果是辟支佛果。是缘觉人修十二因缘法的一个修证阶段。六、通用异:声闻之人二千国土为通境界、缘觉之人三千国土为通境界。在声闻缘觉的基础上,如果转修四摄六度法,可证得“不退菩萨”位。不退菩萨有三个含义,即:
一、位不退:指修得之位不退失。二、行不退:指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三、念不退:指正念不退转。此三不退配以菩萨行位,诸宗说法不一。法相宗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成就唯识观,无复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称“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对利他之行不退失,称为“行不退”;八地以上,得无功用之智,念念入真如海,即在定散中亦恒常自在,称为“念不退”。
天台宗则以别教之初住至第七住为“位不退”、在此间断灭见思惑而永超三界生死;以第八住至十回向之终为“行不退”,在此间破除尘沙惑而不退失利他之心;又以初地以上为“念不退”,此时已断多品无明惑,永不退失中道之正念。如配以圆教,则初信至第七信为“位不退”;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终为“行不退”;初住以上为“念不退”。
以上不论是用哪一宗证此三不退,除了定位名称不同以外,意义都是一样的,都已安住于大乘菩提道,得不退菩萨位。得此不退菩萨位,就意味着决定能成佛了。

《法华经》三界火宅
(第五十三段)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嘻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已,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世尊说:舍利弗!如果有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区县、一个城乡聚落,住在这里面的有一位“大长者”。什么是大长者呢?大长者在世间必须要具有十德才能被称为大长者,此十德的解释出自于《翻译名义》,即:
1、贵姓:贵姓是指勋戚尊贵、世称门阀之族。“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形成于魏晋时期,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阶层。东汉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等豪强世族是门阀的前身。由此可见,贵姓指出生在血统高贵的家庭,如权贵或皇亲国戚之家。
2、位高:位高指位居“九卿”、“丞相”、及权位在“卿相之上的三公宰辅”之位高权重者。
3、大富:大富指珍宝货物丰富多饶,所需具足,财产丰厚,富甲一方,一切充足。
4、威猛:威猛指不怒而威、乐善而猛。威严稳重、为人厚道,重情重义,人所敬畏。
5、智深:智深指智虑深远、越格超群。所谋皆当、智慧深睿,谋略过人,处事正确。
6、年耆:年耆指年高。年高者为物仪表、阅历丰富、德高望重、为人表率,受人尊重敬仰。
7、行净:行净指持心律己、廉洁奉公,洁身自好。所行如言,言行一致,皆无玷污,为人公道,爱无偏党,清净无染。
8、礼备:礼备指威仪庠序、世所式瞻。意为威仪有序,具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世间礼数,受世人效法瞻仰。
9、上叹:上叹指才德兼备,言行可则,为在上者所叹服。意为才能出众,品德高尚,言必行、行必果,常受到上级或佛菩萨的赞叹。
10、下归:下归指谦以处己、宽以御众,为在下者所归向。意为虽有权势,但绝不仗势欺人,而是谦虚谨慎,以仁爱普被于人,令人尊敬信伏而皈其门下。
具足以上十德,名为世间长者。既有世间长者就一定有出世间长者,那么出世间长者是谁呢?出世间长者就是佛,佛也有十德,就是佛的十个果号,即:
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本来佛有一万种名号,后来人们记不住,就慢慢简略为上述十种名号。这十个果号具足慧德圆满、福德圆满,功德圆满等一切圆满。
世间长者有十德,唯欠功德,于世间法中可得;佛之十德,不仅具足世间十德、还具足大法师十德、善知识十德、出世间十德。一切法圆满、一切理圆满、一切义圆满、一切事圆满。世间长者住生死、出世间长者住涅槃,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巨大区别的,但因众生只知世间十德,不知出世间十德,所以常常借此喻彼,用以显现如来大威势,让众生相信如来有能力救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在比喻法中,以上说的“大长者”比喻的是“佛”;“国”比喻的是实报庄严土即菩萨净土;“邑”比喻的是方便有余土即声闻缘觉之净土;“聚落”比喻的是凡圣同居土,也就是三界内即净即秽土。此三土名“迹”,迹者,路过之意、不是目的地;佛的无余涅槃,名常寂光净土,这才是目的地。
常寂光净土名“本”、指本来具足、本来就有的如来藏性。《仁王经》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可见三土为不究竟,还住在因果里;佛土为了义,已超越因果,是真正的净土。
这个大长者,已年迈体衰,但他却拥有无量多的财富,还有很多的田土、宅院、房产,及很多的年轻僮仆。这些“财富、田宅,僮仆”等比喻如来藏中本具之珍宝。何为珍宝呢?能救人慧命即是珍宝,如三藏十二部,戒定慧三学及八万四千解脱法等。大长者的这个家非常广大,但只有一个进出的门。此“一门”比喻为一乘法;比喻在生死面前,要想彻底摆脱轮回,唯有一乘法为真正的逃生之门。
宅院里有许多的人,一百、二百、乃至五百,都住在里面,这“一至五百”比喻的是五道众生。这里有个问题,佛明明讲的是六道众生,怎么变成五道众生了呢?是这样的,阿修罗生前普遍能修善法,除了地狱道没有以外,在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里都有,所以不再单列,故只称五道、展开了就是六道,并不矛盾。
这里说的“一百”比喻地狱道、“二百”比喻鬼道、“三百”比喻畜生道、“四百”比喻人道、“五百”比喻天道。此比喻五道众生,同住在一个大宅院里,这个大宅院比喻为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由于长者年老,力不从心,此大宅院年久失修,厅堂阁楼已出现朽坏,墙壁也开始脱落,屋梁房柱正在腐败,房顶栋梁倾斜,整个大院已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此处:“堂”比喻欲界。“阁”比喻色界、无色界。“朽”比喻三界弊恶无常、终将坏灭。“墙壁”比喻地水火风四大五蕴之身。“柱根腐败”比喻贪求酒色财气、身体多病,生命渐至衰亡。“梁栋”比喻意识。“梁栋倾危”比喻六识心、念念迁流,生灭无常。
此时,大宅院周匝即周围,忽然火起,大火已开始吞噬房屋,一片火海,但这个火,并非真正的火,而是无明欲火,无明欲火虽然看不见,却能烧坏自己的法身慧命,比能烧坏自己色身的明火更可怕,这一点,世人无知,但佛陀却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佛将大宅院比喻为三界,三界内的众生都困在浴火中,因此而喻为“三界火宅。”
三界火宅里的“周匝”火起,周匝有八个方位,比喻人生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此比喻人身四大被诸苦遍满缠缚。“火”比喻烦恼无明火;“宅”有两个含义,一、比喻三界;二、比喻人体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之身。意为人体五阴之身被因烦恼而起的无明火燃烧,生死随时都在顷刻之间。
长者有很多的儿子,“十个、二十个、三十个”,都在这火宅中。此“十个至三十个”比喻三界内未断生死的三乘修学人,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长者见火从四面而起,非常惊慌恐怕,心里面想:“我见此险情,虽然有本事能够自己出此火宅之门,出去后就可得安全稳定,而我的那些儿子们,他们在火宅内,还在追求功名利禄,乐著于嘻戏玩乐,对大火逼身而毫无知觉,一点也不惊慌恐怕。已经被火逼身的,虽然感到苦痛,但心里并不厌恶此火,还在想着怎样升官发财的事,也没有想求怎样出离火宅的意愿。”佛陀虽然非常担心,但众生却对三界火宅没有风险性的认识,仍旧还在贪享苦中之乐,并没有出离火宅的意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宇宁新歌肆无惧燥#☄️#刘宇宁开始推理吧#☄️#摩登兄弟[超话]#不求你大富大贵 只愿你平安顺遂 不求你大红大紫 只要你开心快乐 感谢你有一颗强
  • 我自认为,对任何亲友没有任何偏见,不管他们怎么编排,我从没任何想法,可最后却说我没礼貌,也真是可笑,任何人说都可以包括他本人,我只是没打招呼,哪怕是没有任何想法
  • 我和你爸的房子和存款,都由孙子孙女成年以后继承,成年之前由老姑娘,我婆婆对我的称呼,掌管,我老公没说什么,就是一直和我道歉,说这一年回家觉得太没意思,就冲动了。
  • 接下来又开始忙碌,画作业的时间不多,记录一下此刻心情,谨记充电的重要性~】《归家》这是一个在外游历(搬砖)的大蘑菇拖着满满的“爱”(塞满花朵的大包裹)回家,回到
  •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
  • 我爱我家,但我也爱喜欢他之后内心的一方自由天地(不把它称作家因为它更是我的自我成长空间!!!)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因为他这样,发一条微博激动到失措,热烈的三
  • 很多QQ群这个时候就想着开团确实有点不厚道,这个时候哪怕真的是队友背刺了大家也就当是敌人刺的算了。大家这些什么仇什么怨啊的,都默契点,不说出来,就当没发生,专心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2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我们的清净自性,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没有什么来去、生灭之相,哪有
  • [送花花]别害怕顾虑,想到就去做,这世界就是这样,当你不敢去实现梦想的时候梦想就会离你越来越远,当你勇敢地去追梦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晚上好@摩登兄弟刘宇宁
  • 今天写完仍是这样想,但突然又有个念头,想加几个露露进去…小狗不会让世界变得完美,但是会让我变得不再盯着不完美看。求求厄运快点消褪,让妈妈身体健康今天话真的好多,
  • ​​上午,俺又去游嘉陵江了~​骄阳似火,俺的后颈和后背还有前额,都晒得长出痱子了,这可是六、七十年代重庆人身体的记忆。从秦岭沿着嘉陵江一路呼啸(实际上是哐叽哐叽
  • 小乘呢,遗憾的是只把缘起的道理仅仅限于观察人生上面,大乘呢,它只是大踏了一步,认为一切都是这个道理。所以佛法是立足于与现实生活相适应,法无定法,惟变是适,但是佛
  • #方灿[超话]##万能cheatkey方灿# 【220725】日本官推更新 方灿相关消息Stray Kids 2nd World Tour"MANIA
  • 【注: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西汉置敦煌郡起,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三条主要通道的总汇,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敦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阿拉伯新闻消息,对于阿拉伯世界的体育迷来说,沙特阿拉伯周一宣布有意申办2026年亚洲足球联合会女足亚洲杯,为女足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足球[
  • 水忌急湍激流,不要选择高山流水和飞瀑横流的地方,小区的水景也要避免这样的造型。5、要选择水的转弯处内侧、滢聚处、慢流处,这些地方都能聚气。
  • 飞雪落花摇曳了谁的思念,落雪成诗勾勒出谁的孤独 指尖微凉 白色的蝴蝶飞过了时光的彼岸 一抹繁华如枯草走瘦了繁华 多少往事在时光的枝头凝结成了霜
  • [摊手]我昨天想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想是為了快樂吧我考研因為我覺得這個努力變得有知識的過程很享受,每天瘋狂的輸入,然後總結做題整理反思。媽媽爸爸上班,因為他們喜
  • 10、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勇敢的做自己,不要为任何人而改变;如果他们不能接受最差的你,也不配拥有
  • 那么也就是说,假如一劫是四十三亿年,差不多就有四十二亿九千九百九十八万八千五百年的漫长岁月,娑婆众生没有佛陀可以依止,没有佛法可学,那是多么可怕的无尽黑暗!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