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我们凡夫跟佛一个性,一个自性,一个灵性,丝毫差别都没有。我们在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里面得到这个信息,他老人家跟我们讲得很详细,讲得非常的精彩。

我们学了之后,虽然没有证悟,有解悟,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佛菩萨、祖师决定不会欺骗我们,我们对他要有坚定的信心。

我们学佛没有别的,就是把它找回来,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回来。所以他论文的题目「妄尽还源」,还源就找回来,把真的我找回来。

身是假我,把身认为是我,那你就错了,错到家了,所以头一个觉悟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

这个事实真相真明白、真清楚了,你怕不怕死?不怕,为什么?没有生死,你怕什么!舍身命就跟脱衣服一样,我衣服脏了脱掉,丢掉再换一件新的。

阿赖耶就是这样,阿赖耶在佛法里叫神识。这个身体老了,不好使用,换一个新的,可是有的人愈换愈好,有的人是愈换愈差。

这个关系大,六道里面人天好,畜生、饿鬼、地狱那就很差,你换什么身?这里面讲业因果报,你的心善行善,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是自性,自性的性德。

自性性德里面的核心,用我们现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爱,佛法里面讲慈悲,中国古人讲仁义,本性里头就是一个爱。

确实,见性之后自性的爱自然流露出来,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他的爱心遍宇宙、遍法界,像光波、电磁波一样,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感受到。

我们现在的念头,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可了不起,无论是个善念、是个恶念,才动就周遍法界,我们自己不知道。

为什么?《还源观》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现象,物质也有波动现象,任何物质都有波动现象,所以现在科学家讲宇宙是个波动的状况,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物质是波动形成的,精神也是波动形成,如果没有波动,精神跟物质都不存在。

这跟佛法讲的宇宙万物的缘起就很接近。佛经上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一念不觉就生起万物,那一念就是波动。可是科学家没有把那个一念讲清楚,佛经讲清楚了。

我们看到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这个对话在《菩萨处胎经》里面,这部经有这么一段对话,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一般凡夫,六道里面凡夫,心里起一个念头,佛就问:这一念里头有几念?这我们想不到的,一念里头还有几念?谁能想到这问题?我想现在最聪明的科学家也没想到。

一念里头有几念?换句话说,这一念是多少个细念组成的?这问的才有意义,有几念?后头还接着问:有几相?有几识?相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佛问了这么个问题。

弥勒菩萨是我们佛教的心理学家,如果把佛教看作教育,他专门教心理学的。他回答世尊,实际上他们两个人谈话是给我们听的,不是不知道。

弥勒菩萨说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我们这个世间人起一个念头大概就一弹指。这一弹指多少个细念?三十二亿百千念。

单位是百千,百千就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中国人讲三百二十兆,一弹指。

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佛经上说出来,科学家没说出来。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就是佛说的相,相分,阿赖耶的相分,「形皆有识」,每一个形都有识。

这就是说,物质跟精神从产生的时候就同时,没有先后,物质里头一定有精神,精神里头一定有物质。

这个物质,佛经里有一个名词叫无表色,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是有表,这个物质现象;无表色我们看不见,真有,能感觉到吗?能。

什么叫无表色?我们曾经见过,在香港我们看到香港跟九龙当中是海,是海水,不是淡水,海水,我们都看见。

现在我们坐在房间里,我们想想这个海下的水,能不能很清楚有种概念?问你有没有色?有,你自己很清楚,别人看不见。

这是物质,这是说明精神里头有物质。精神是什么?精神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从哪来的?是从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见闻觉知。

见闻觉知是性德,觉悟了,受想行识就没有,就转变成见闻觉知;迷了,见闻觉知就变成受想行识,就这么回事情,变质了。

受想行识是六道凡夫里有五种受,这不是真的。所以佛在经上讲,我们的身叫五蕴和合,成了这个身体,众缘和合,众生;一个人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

这里头有色法,色法是物质,就是形;有受想行识,心法,受是前五识,想第六识,行第七识,末后那个识就是阿赖耶,精神现象。

所以我们说唯物说唯心都错了,心物同源,是一桩事情,决定分不开的。我们动物有受想行识很明显,植物有没有?有。

矿物有没有?有。很难得,日本江本博士,水是矿物,他细心去观察水,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有见闻觉知。

那是矿物,有见闻觉知。我告诉他:不但水有见闻觉知,所有矿物都有见闻觉知,现在你只是把它的色看到了,色相看到了,它还有声、香、味,这三种你还没有能够发觉,你要好好继续努力,任何物质里它有香,你能闻得到,它有味,它有音声,你现在只看到它的色相。这就是佛讲的,在三千年前说得这么清楚,他现在做实验才看到一个,他佩服。

原来以为佛教是迷信,不敢接触,现在他明白了、相信了。我们这是讲的「出佛身血」,插这么一段闲话,都是属于佛学常识。

djyy8-3

《圆觉经》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第七段)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佛对普贤菩萨说:善男子!一切修学小乘、二乘、大乘的菩萨及末法时期的所有众生,要想求得真实圆觉之道,就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那么,哪些是属于幻化虚妄境界呢?总的来说,构成身心世界的五阴十八界二十五有、及三界内十二类众生等现象,都属于幻化虚妄境界,为什么都属于幻化虚妄境界呢?
因为“五阴”是“圆觉心”因无明所生之幻相,认识“五阴”的目的是为了灭除这些幻相,从而回归“圆觉心”。“五阴”指的是:一、色阴;二、受阴;三、想阴;四、行阴;五、识阴。这是依次立名而有利于辨别,是迷者重名相才取的五阴。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对色合为五。此五通称为阴,阴与阳相对,以阴覆为义,能盖覆出世真明之慧,而增长生死,集散不绝,故通名为“阴”。
十八界是指构成人身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及构成外境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根六尘,共计十二处。十二处再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称为十八界。此五阴十八界构成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两大世界都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这虚妄而生的和合法,一旦因缘离散,所有的虚妄现象都将随因缘的离散而尽皆灭尽。
所谓二十五有是在十八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精神和物质世界所形成的七大种性即:地、火、水、风、空、觉、识。与十八界合计共称为二十五有,有就是有为法,为圆觉所生之幻法,认识二十五有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虚空宇宙形成的奥秘,从而建立正确的佛教人生观,悟明二十五有皆幻、万法俱空,由此而悟入本性涅槃之真如实地。而十二类众生是指:
1、卵生类众生:是六道中三恶道之一。指飞禽、海洋生物、两栖类、爬行类、鬼道阿修罗等。
2、胎生类众生:指哺乳类动物,如:人、畜生、仙、龙、人道阿修罗等。
3、湿生类众生:是六道中三恶道之一。湿生属微生物类,如:细菌、病毒、蚊蝇、蛆虫,畜生道阿修罗等。
4、化生类众生:含蠢蠕动类。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也指:天人、地狱、饿鬼、天道阿修罗类众生。
5、有色类众生:有色相的如萤火虫、珠蚌等。或为日月精华、星辰之明耀。
6、无色相类众生:这类众生修四禅八定、充塞于无色界天,即充塞于: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已灭了身相,另有舜若多神“虚空神”、旋风魃鬼等也无身相,名无色众生。
7、有想类众生:指有心想、而无色相,如:神鬼精灵。“神鬼”如岳渎城隍、魑魅魍魉;“精灵”如山海风精、祠庙土地等。
8、无想类众生:指灭思想、而有影像的。如:修无想定之人类、神类、鬼类、精灵类。
9、非有色众生:指精神极度痴呆化为“土、木、金、石”无情识类。
10、非无色类众生:指本不是有色、借物以成色。如水母等以虾为眼目,还有依草附木之鬼神,寄生人身的蛲蛔虫等。
11、非有想类众生:指不像胎卵类之有想、而是非有想。如桑虫本非有想,但想成为细腰蜂“蒲卢”之子,蒲卢作蜂房时顺便背负桑虫纳于其中,念咒诅说:“类我类我!”七日后果然化为其子,将别人的儿子变化成自己的儿子,名非有想类。
12、非无想类众生:如蒲卢类,蒲卢即果蠃,又名细腰蜂。《诗经》说:“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即桑虫,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这类众生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思想不正常。如猫头鹰“枭鸟”附土块为儿、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后父母遭子鸟所食,此类名为非无想类众生。
以上即是十二类众生形成的因缘,这十二类众生分别生存于三界内,由所造之业,流落于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十八界二十五有及十二类六道众生都是幻化虚妄境界,幻化出虚而不实、妄而不真的现象,其实这些世界和众生都是从圆觉心中流出,是圆觉心因无明而生的水中月、镜中花,并不真实,故名虚妄。
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后,就应当坚决执持远离心,但这个执持的远离心是因执着而生,仍在虚妄的五阴十八界里,依旧是幻心,对这种幻心,也要远离,如此能远离的这个心,还是幻心,也要远离,这能离远能离幻的心,都是幻心、都要远离,所谓能离之心和所离之心都统统远离后,得到的才是无所离、无所不离的心,这个心才是圆觉心,圆觉心显现,自然就除去了诸多的幻相。
这个道理,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比如钻火,两木相因,就是用两截木头作为取火之因即原材料,然后在木头上钻火,火钻出来了,木头就会被燃烧,木头被烧尽了,化成了灰,火烟也消失了,也就是灰飞烟灭了,灰飞烟灭就是“以幻修幻”的道理。
这说明火是幻、木头也是幻;身是幻、心也是幻;火与木头终归于灰飞烟灭;身与心终归于性空。虽然身心世界及一切现象都在性空中灭尽,但这不是“断灭”,也不会入断灭,因为断灭是一灭永灭,什么都没有;而这种一切现象归于性空,性空是不灭的,是什么都有的,因为性空就是圆觉心,圆觉心是永恒的,是在一切幻相灭尽后才显露出来的种种真实性。
佛对普贤菩萨说:“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也就是说:知道了身心世界及一切现象都是幻相的道理后,就应当果断地远离,这不需要去修什么小乘大乘之类的方便法,因为只要离开了一切幻相,就觉悟了,这种觉悟表明已见到了自己的圆觉心,也就是大彻大悟了,所以,这种大彻大悟不是靠修什么十七地或五十七个位次这些次第法所得到的,而是自性中本来就有的,这是个认识问题,不是修与不修的问题,只要认识清楚了,就开悟了。
以上所说就正如自己乘船已经到达了彼岸,上岸后就不再需要船的道理。这个道理是真正的顿悟,一切菩萨及末法时期的众生,若能依此顿悟法修行,就能永离诸多的幻相,不会再被一切幻相所迷。世尊作完这些开示后欲重宣以上所说之义,而说诗歌形式类的偈语如下:
佛说:普贤菩萨你应当知道,一切诸多的众生,自无始劫以来,都生活在幻相中,这些幻相都是无明所生,虽是无明所生,但这些幻相都是从诸多如来的圆觉心中所建立,这个道理就犹如虚空之花,依空而有其相,如果虚空之花灭除了,剩下的就是不动的虚空了。这说明一切幻相都从诸佛众生觉心所生,幻相灭除了,觉心就圆满了,圆满了的觉心,就像虚空一样如如不动。
如果诸多的菩萨及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明白了以上所说的道理,就常应远离一切幻相,并将诸多的幻相统统远离,远离后的证境就犹如木中生火,木烧尽了,火也灭了。也就是一切幻相就像木与火一样都灭尽了,圆觉心就显现了。圆觉心即是如来心、也是众生心,是永恒不灭的常乐我净心,如此觉悟到的圆觉心不是渐次法和方便法修出来的,而是每一个众生本来就有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之根基;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社会,与人和谐友好地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
  • 今天看到他去了新乡巩义,趟着洪水走推着救生艇上的受难者,给他们扔救援物资,我知道所有的志愿者和他一样努力一样的全身心投入到救援,可是他的脚本来就有伤,洪水里不知
  • 与八年前青涩的自己在QQ音乐上线的第一支歌曲《海岛风》相比,这首《踏剑寻花》也会是自己音乐制作爱好迈向专业的第一个起始符,未来还会发更多样化风格的作品[太阳]同
  • 经过两年的官宣,他们的爱情一直比较稳定。过去这五年江阴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打造绿色怡人的居住环境、集聚多元集成的功能业态、
  • [委屈]朱芊佩牵手富二代依然做老本行的行为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有些蠢,也有些人会认为她是在故意炒作,但是她拥有了名气之后本心并没有迷失,有了幸福稳定的生活之后还坚持
  • 本 肖战粉丝 觉得 肖战图片 好帅 但是比起肖战路透图,我还是觉得 肖战工作室 发的图更清晰,更适合做 肖战壁纸 一边吃着开小灶一边喝着真果粒穿着李宁一边期待肖
  • 文艺慵懒而干净的超赞句子~[心]1.“今天是骗子 总说明天会更好”2.“请无时无刻的告诉自己:老子最棒”3.“不知道结果仍义无反顾地才是勇士”4.“人生南北多歧
  • 我想,上天是公平的吧,别人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也有自己特别烦恼痛苦的事吧,人生很难,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去克服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每当我特别特别难过家里带给我的一些压力
  • 天道轮回,不要只盯着自以为的不公平,而忽略了真正的法则是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好运气,就看你选择善还是恶。我有个客户情绪崩溃的时候问我,为什么她自己的亲生父母不疼
  • 但是自己却可以更加中正客观平衡的去发送传播是平和的能量给到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心境 念头能量对自己去向平和稳定丰盛也是对自己最大的成就啦!
  • #我为群众办实事# 【便民服务再加码 “公益日”升级“公益周”】钟悦社区作为园区启动“红色管家”项目的第三批社区,始终按照“组织党员、整合资源、服务社区、培育文
  • 是父母,给了我们世界上唯一的最尊贵最伟大的生命,无论身在何处,身在何时,无论黄发垂鬓,年轻力壮,身份卑微抑或声名显赫,那充满深情的句句叮咛,充满牵挂的句句嘱托,
  • 至少本喵也是一边欢笑一边咔嚓照相,忙碌而充实地过了一整晚呢!近日北京德云红事会馆1号馆召开的发布会现场进行了斗罗大陆的IP展望、圆桌会议访谈,各路渠道、媒体与广
  • 镨钕的价格目前还是有点高的,镝的价格是我认为 是没有理由暴涨的,但是镝也是国家一直强调的战略资源属性比较强,我觉得也掉不到哪里 去。整合预期 有传闻稀土集团整合
  • 【因斯】#尹普美[超话]#✨ #sparklingbomi# 210719 普美因斯更新@BOMI_0813 【洗赈啊,谢谢你的礼物[good]#Marimon
  • 塔利班围城!阿富汗官员和家属收拾细软美元疯狂涌向机场,挤上客机要逃跑!
  • 替代方案有很多,比如换一个大一些的房子、二手回收、二手置换、扔掉等等。尤其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推进,票据、文件、档案越来越少,很少发生放不下的情况。
  • !说句实话,我最近很少关注微博上俊哲的事情,每天除了打个卡,有时候来建个楼就不在看微博了,每次在微博上刷点俊哲的消息,都能给我气出病来,我又是个杠精,看见了就想
  • 与此同时,该市也确定16所学校、5所医院以及巴石市文化场所(Tanghalang Pasigueño)成为疫苗接种点,每个接种点将由至少74名医疗和非医疗人员组
  • 别人能模仿到的不过是表象,但真正不可复制的是他复杂多变的个性和灵魂。他是人,气,神,魂结合的恰到好处的产物,他是造物主的恩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