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庵大師[超话]##慈悲有情[超话]##悟显法师开示##悟显法师法语##大乘定香精舍[超话]##妙法莲华经正解##佛法看世间##佛教[超话]##素的好[超话]#

【楞严经白话直解】卷三 (43)・十八界本如来藏 ─ 鼻识界本如来藏

悟显法师 讲述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

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具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

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个讲的是鼻识界。

佛说:“又汝所明。鼻香为缘。”鼻闻香,产生鼻识,这个识是因“鼻”所生,以鼻为界,还是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佛说:阿难,第一个,“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你拿什么当作你的鼻子?佛说:“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是以我们现在这个鼻根的形象,还是取那“嗅知”,也就是你的嗅觉,当作是你的鼻?如果取肉形,这个肉乃是属身,“身知即触。”那它就属于触尘了,所以说“名身非鼻”,它就是你的身,不可以叫做鼻,“名触即尘。”名触那就叫做尘,因为触即是身尘,不可以叫鼻识,所以“鼻尚无名。”鼻的名字尚且没有办法确定,又从何立界?你说这意识是从鼻而生,取肉形双爪之相,这是不对的。你说意识从鼻而生,那你以什么为鼻,是以肉形双爪之相?这肉质乃属于身,如果是属于身的话,那它就算身根,它不叫鼻根,身知它就属于触尘,不叫鼻识,所以没有办法立界。

还是取前嗅知?如果以嗅知性为鼻,又汝心中以何为知,是以肉为知,则肉之知,仍是属于身触,要么叫做触尘,不能叫鼻识,要么叫身触,你不能称为鼻识,所以说,则肉之知,元触非鼻,还是以虚空为知,那虚空自知,那跟你没有关系,“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那你这虚空是你吗?不可能的,“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虚空是你,虚空知道,你这个色身不知道,阿难应无所在,那你说你是阿难,这个阿难就应该不存在,为什么?因为虚空是你,你说你这个色身是阿难,那你阿难应该不存在,所以说“应无所在”。嗅知性尚且找不到,鼻根尚无,这个鼻也不能成立,从何生识?这个鼻根,以两个:一个是肉形的话,是属于身触,一是以嗅,你又找不到,你以嗅知性当作你的鼻根,你找不到这个嗅知。

还是“以香为知。”这里是从嗅知来说,则“知自属香。”跟你没有关系,那如果这个香臭二气必生汝鼻,从你的鼻所生,这个是防他转计,“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这“栴檀木”是我们讲的沉香木,那“伊兰”翻成中文叫极臭木,可以臭四十里,伊兰生长在栴檀木的旁边,这个伊兰它是很臭的,栴檀木是香的、一个是臭的,是非常明显的对比。如果说这香臭二气,生在你的鼻根的话,它就不生于伊兰及栴檀木。

当伊兰跟栴檀木这二物没有现前,那你嗅嗅看你自己的鼻,是香还是臭?是香则非臭,是臭则非香,如果能同时闻出香臭的话,“若香臭二具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你说都生于你的鼻,哪有一个鼻可以同时生香臭的,那是不可能。因为是香则非臭,是臭则非香,它两个是对待的。如果你能同时嗅两味的话,那就是两个嗅知,一个嗅香,一个嗅臭,你就等于有两个鼻子。那你身上就有两个阿难,为什么?因为你有两种知,一个嗅香的知,一个嗅臭的知,这就变成你有两个嗅知。而人只有一个嗅知,你有两个,那就变成两个人,“对我问道。有二阿难。”对我问道的,有二阿难,谁为汝体?到底是嗅香那个?还是嗅臭那个?

#中医##健康养生#

上热下寒,又上火又怕冷,一味中药引火下行,火气变元气❤️
中医上有一个词叫水寒不养龙。
水寒不养龙是中医特有的一个名词,不过中医所说的龙可不是影视剧里演的那种腾云驾雾的龙,而是什么,龙火。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就把它比作是一条龙。
龙的老家在哪里呢?在肾。同样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肾比作是水,因为龙是要生活在水里的嘛。但是有一点很关键,就是这个水不能寒。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像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泡温泉。泉水从很深的地下冒出来,假如它流经的地方刚好有岩浆,那么,在岩浆的灼烤下,它就变得很热。有岩浆的作用,水就是温热的,没有岩浆的作用,水就是寒凉的。温泉水一淌出来,它是温热的,很舒适,人就愿意泡在里头。

那龙也一样啊,它也喜欢待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它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它是安逸的,悠闲的,自得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水变寒了,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寒,越来越寒,那叫一个冷啊,冷的直打哆嗦,龙就再也呆不住了,此时的它满脑子就一个念头:逃。

往哪逃?往外逃,往上逃。诶,中医又给取了个名字叫龙火上奔。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牙痛,喉咙痛,口腔溃疡,面红耳赤,头晕耳鸣等等,总之就是一派热象。

但是很奇怪,就是你这个人上热的同时又有下寒的表现,像手凉脚凉啊,腹泻啊,尿频啊,尿液清长啊,都是下寒的表现。
为什么会这样?

清代有位大医叫郑钦安,他在《医理真传》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的根源概括为四个字:阳气若伤。

也就是肾阳受损了,肾阳不足了,比方说过食生冷,滥用寒凉的药物,以及空调的过度使用等等都会使肾阳受损,导致肾阳虚,肾阳的小火苗越来越弱,按照上文的思路来讲,就是水寒了,龙跑了,龙火上奔了。再说肾阳温熙的功能减退,人是不是就会怕冷?这样热在上面,寒在下面,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要打破这种局面,当务之急是找一味药材,去温补肾阳,把下焦暖起来,下寒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的药材并不难找,还是有很多的,像附子,锁阳,肉桂都可以,它们都有这个作用,甭管选谁,都能胜任。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上热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龙还在上头呢。试问,它愿意离家出走吗?它也不愿意。一方面是“背井离乡”的愁苦,一方面还要被不明所以的我们用各种寒凉药“追杀”,龙心里头憋屈着呢。

但是它跑得确实太远了,对老家发生的事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是不是得派一个人不辞辛苦,不远万里地去寻它,告诉它:家里冷的问题解决了,跟我回家吧。龙一听,诶,不苦闷了,兴高彩烈的跟着回去了。这就是中医经常提到的引火归元。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的这味药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点:第一,能温补肾阳,第二,能引火归元。
肉桂脱颖而出了。

这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做出的决定,而是古人经过反复实践,不断验证做出的决定。

《本草求真》:“肉桂有鼓舞气血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

《医方集解》:“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名七味地黄丸,能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

用法:肉桂打粉,每次取3克,泡水,温水送服,或者拌粥吃。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怎么这么少的量?

中药材就像我们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性格,有的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的人呢性格外向,喜欢交朋友,就肉桂来讲,它的性子是外向的,活泼的,非常善于走窜,所以我们只需要派一小队人马去把龙接回来就可以了,否则一下子千军万马派出去了,一路上浩浩荡荡,反倒会加重上热的迹象。

再一个,因为我们是单味药去用,单刀直入,大剂量辛热的药物投下去,难免会伤阴,这样一点一点来用,是比较稳妥的。

适用于肉桂的人一定是水寒不养龙,这样的人舌质淡舌苔白。

如果舌质红舌苔少,这是肾阴亏虚,肾阴亏虚导致的上热下寒,在中医上也有一种说词叫水浅不养龙,这个时候是不能用单味肉桂的,否则会加重阴虚的症状。要怎么用?肉桂5克煮水送服六味地黄丸,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七味地黄丸。地黄丸滋补肾阴,肉桂引火归元,这样配合着来用。

最后我们来讲讲肉桂和桂皮的区别。
我们来看这张图,上面是桂皮,下面是肉桂,很明显,肉桂比桂皮看上去更厚实,因为有对比,所以感觉是比较直观的。

假如没有对比呢?大家在拿到这样一味药材的时候怎么去判断它到底是桂皮还是肉桂?

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闻。肉桂闻起来有点甜,有点香,它是甜香的,很多喝咖啡的人喜欢在咖啡里加一点肉桂粉。桂皮闻起来像什么,大家都吃过炒瓜子,就是用香辛料炒好的瓜子,大概就是这么个味道。

第二步,辨。如果第一步还不好判断,那我们来看第二步。辨什么呢?辨颜色,从颜色上来区分。桂皮是棕色的,肉桂则趋向于橙红色。大家看上图,是不是这么回事?

第三步,切。用指甲在内侧切一道,有油痕的是肉桂,没有油痕的是桂皮。

总得来讲,肉桂的药性要比桂皮好的多,所以入药用肉桂多一些,桂皮更适合炖汤。

————转自温暖中医 https://t.cn/A6qg1Dc1

我们见到诸佛菩萨真如的妙用,所谓的法身、智身,第一种人是「依」止「分别事识」,这个「分别事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依止我们的名言妄想所产生遍计所执的一个心识,叫分别心识,有各式各样的取着叫「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包括谁呢?包括「凡夫」、包括「二乘」,凡夫是依止有相的取着,二乘依止无相的取着,「见」到的都是「应」化「身」。就是我们是依止现在的内心状态,假设我们生长在佛陀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佛陀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老比丘相,这叫应化身。我们因为「不知」道我们所见到佛的身相,是我们自己第六意「识」的取相分别,所以我们「见从外来,取色分齐」,我们看到佛是由心外而来的,所以产生一种「取色分齐」,有一种自他的分别,佛跟我是有差别的,我们就「不能」够完全的「尽知」诸佛如来法身、智身的种种妙用。

  这个意思就是说,同样一个佛身,我们心中取着的心强,我们看到的佛陀会有衰老、会有病痛、会有死亡,其实这个是我们心中有所取着,所以我们看到佛陀会有老病死,这叫应化身。

  辰二、明报身

  这个是无量功德庄严的「报身」。

  二者、依于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

  前面是依止分别事识,是凡夫跟二乘人有所得的心所建立的;这个地方「依」止的是「业识」,「业识」是第八识,第八识当然是依他起性,没有第六意识的遍计执。这个「菩萨」是「初发意」菩萨,这个地方的初发意菩萨是初住,发心住以上的,包括三贤位,也包括十地,「初发意」是讲发心住,「乃至菩萨究竟地」,所「见者」的是佛的功德「报身」。这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把报身的内涵说出来。

  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

  先说明报身正报的庄严。「身有无量色」,有各式各样美妙的颜色;每一个颜「色有无量」的「相」,不只是我们前面说的三十二相,他有无量的相;每一个「相有无量好」,不是只有八十种好: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正报庄严。他的依报,「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他所住的国土,我们看到佛陀住的茅蓬也是由泥土所做;但初发意以上的菩萨,看到佛陀是住在实报庄严土,七宝庄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讲到依正庄严;以下讲到这个庄严是没有时间、空间的障碍。先讲空间:「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我们看到诸佛菩萨报身的依正庄严是没有穷尽的,因为他没有自他的分离。在时间上:「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他没有老病死的问题,他是无量寿。所以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我们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时候我们是拜佛陀那一期的个体生命,佛陀的出生、出家、成道乃至于说法度众生。当然应化身还是很重要,因为没有应化身说法,我们就不能听闻到佛法。但是有时候我们拜佛说「南无常住十方三宝」,就是没有老病死的那个佛,这个是报身佛,因为他这种佛是「常能住持,不毁不失」。第三段作一个总结:

  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身。

  这种「功德」报身,它的成就有二种力量:第一种是外缘的力量,就是种种「波罗蜜」利他的因缘所成就的福德资粮;第二个是本觉内熏,我们依止我们内心的三空自调、正念真如、念念的随顺真如,一种本觉的内熏所成就的、悲智所「成就」的。这种报身有「无量」无边的安「乐」解脱之「相」,「故说为报身」。在《维摩诘经》上说:我们见到佛陀,如果你是见到应化身,你不一定会得到利益。你看外道他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有时候也当面的诃责佛陀,造了罪业,所以应化身是我们凡夫有所得的心显现出来的。但是你要见到报身,你一定会得到利益,一定会灭恶生善,绝不空过。在《净土圣贤录》上说:慧远大师曾经念佛的时候见到佛的报身,那是遍虚空界,无量光明、无量相好。当然你能够见报身,那绝对是会灭恶生善的。就是说佛陀的功德法身、智身就像镜子一样,你用什么心态,你是一个各式各样的相貌在镜子上,你就见到自己的反射,见到自己相应的法身、智身,是这样子的。

  寅二、约机所见以判粗细

  前面是讲到二身,这个地方是讲到「粗细」,它不用二身来判断,以粗跟细。这当中有四段,先看第一段。

  又为凡夫所见者,是其粗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身。

  这个是最粗的,「凡夫所见」到的「粗」略的法身、智身,他是「随」顺「于」我们「六道」遍计执的心,「各见不同。种种异类」。就是说假设我们今天是一个三恶道的众生,比如说你现在是一只狗,或者是一条蛇,你看到的佛陀是一个黑象的脚,一个长长的黑色的柱子,没有光明相、没有庄严相。但你要是天人,你看到的佛身就像一个天神相,光明美妙。比如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有诸天、有人、有饿鬼道、阿修罗,每一个人所见各式各样不同,当然时间相也各式各样不同。总之,凡夫所见的这个「粗色」,简单的说就是「非受乐相」,它不是一个清净解脱之相,就是你看到了佛身,你看到的佛陀也生病了、也老了,他的色身也衰老了,身体出现了皱纹了,最后死掉了。这都是「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这是我们看到最粗略的颜色。再看第二个:

  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

  这个地方讲到三贤位的菩萨,「初发意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种位次的菩萨,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深信真如法故」。就是说他内心在断恶修善的过程当中,他能够生起观照,说是「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能够离诸有相、无相的对待,能够「深信真如」,这个「信」就是随顺忍可,他内心当中虽然没有真实的契入真如,但是他不断的往这个方向去随顺去忍可,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是「少分而见」,相似少分而见,所以他有真如的气氛。他见到的佛身,是「无来无去,离于分齐」,他看到的这个佛身,没有这个时间、空间的这种障碍,而且没有自他的「分齐」,知道这是一心真如所显现,而「不离」开「真如」。但是他的内心当中,还有微细的自他「分别」,没有完全契「入法身」的阶「位」。他虽然随顺真如,但是他有所得的心还存在。他所见到的佛身,比前面凡夫所见的更加殊胜。看第三:

  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

  这个讲十地菩萨。十地菩萨从初心,初心就是欢喜地初地的菩萨,他「见」到佛的法身、智身是依正庄严、是不可思议的「微妙」。他的作「用」,佛陀对这个菩萨产生灭恶生善的功能,是地地「转胜」,说是「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佛陀教化十地菩萨,是先从他受用的报身,这样的报身对那个菩萨的加持就不可思议了,「地地转胜」,这个是讲到十地菩萨他在受用佛身时候的情况。我们最后会想:那佛跟佛接触的时候,会是怎么回事呢?看第四:

  若离业识,则无见相。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

  如果说一个人已经完全「离」开有所得的妄动「业识」,「则无见相」,因为「诸佛」如来「法身」,没有「彼此」对立的「相」貌可得。这个「则无见相」的意思就是说,假设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见面,他们二个是怎么回事?在《成唯识论》上说:佛跟佛之间的相见,他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只有见分没有相分,因为这个相分是有差别的。我今天看到这个瓶子的相分,跟昨天看到的相分会有所差别。所以他这种是能见、所见「唯是一心」,没有对立相,只有见分、没有相分。当然这样的意境也不可思议,就是有见分,但是没有相分。

  这个是讲到有四种的众生:凡夫、三贤、十地跟佛,

  在受用法身、智身的时候一个粗细的差别。看最后一段:

  子三、结示真如妙用

  这些种种的差别,其实都是诸佛如来从真如所显现的妙用。

  问曰:若诸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色相?

  这个「法身」是「离于色相」,那为什么「能」够「现色相」呢?看回答:

  答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

  这个地方把前面佛陀所现的应身报身、粗色细色,会归到其实都没有离开真如,我们看它的回答。这个「法身是色体故」,是色的依止处,所以「能」够显「现色」。其实从因缘所生法,「色心」是不能分开的。就说十法界的众生一定有一个心,一个明了的心,这个心一定有个依止处,就是色法,这个物质的色法。当我们「色性即智故」,就是把色法会归到一心的时候,说万法唯是一心,把万法的差别会归到一心的时候,这个「色体」当然是不可得,所以这个「智身」是把色法会归到心法的时候,我们称为智身。当然这个智身是一个明了的心性,就无有少法可得;但是当我们「智性即色故」,当我们讲一心万法,把一心延伸万法的时候,「说名法身,遍一切处」,以一切法为色:看你是用什么角度。总之,这个色心是不分离的,只是在讲的时候有所偏重。我们所见到诸佛的「色」是没有差别「分齐」,「随」众生的心,显现十法界「菩萨」各式各样的「报身庄严」,但是他都没有自他的分别,而「不相妨」碍,这不是我们凡夫的「心」所「能」了「知」的。而这些身相都是一心「真如」,从「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乃至「常乐我净义故」显现的种种妙用,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等于是把佛身相的问题作一个解释。

  当然你要不修念佛法门,可能对佛身就没有什么样的障碍,但是有些人对佛身有障碍。有些人说: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发音要怎么样才正确?美国人他念阿弥陀佛的发音跟我们台湾人的发音不一样,哪一个人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就是说既然净土法门讲到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是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要感应,我们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哪一个代表阿弥陀佛呢?这个地方有些人会产生障碍,那么这个地方就给你答案了。其实是没有障碍,障碍是我自己的分别。敦珠仁波切说:你在修本尊相应的时候,你观想本尊的相貌,你喜欢他是男相也好、女相也好;你说我希望我的本尊是一道光明也可以;你说我连相都不要,我就听他的声「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就是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众生一切心想中」,诸佛菩萨的真如妙用,他的「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常乐我净义故」,他本身没有时空障碍;但是你要深信你心中所现的影像,不管是一个声音、是一道光明,是一个男众、女众,你要深信他就是总持本尊的功德,你要深信这件事情,你就能够感应道交。你要是起一念疑惑,这样子本尊的功德就消失了,你就活在自己的妄想当中,就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佛如来的真如妙用,他的「大智慧光明义故」能够离一切时空的障碍,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但是你在忆念他的时候,你要相信「深信诸佛皆充满」:你这样子就能够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不管你看到的是粗色、细色。其实这个地方讲「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都是成就诸佛的功德,重点是你要能够深信。前面的用是讲到修因,这个地方是讲到果地的功德。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你有这样的烦恼,现在还找不到解决方案,我想推荐这本书给你——《被讨厌的勇气》。很小的事情想分享给你,这是我的人间烟火气。
  • (3)上市公司公开发行优先股的,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12个月内应当不存在违反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三)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1.类型上市公司
  • 这个世间上现在已有四圣谛和十二因缘之法,大家都会明白自利利他的道理,佛法已具备,我进入涅槃常在法性中照顾你们,还有甚么可悲哀的地方呢?#易烊千玺[超话]#想把你
  • 此前,在第一笔儿童税收抵免月度付款下发后,有孩子家庭的这一数字从11%下降到8月份的7.8%。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7月至9月的调查,大多数父母报告说,他们使用了这
  • 瑞晟光电项目2021年实现产值4.5亿元,每平方米产值达3万元以上,是瑞昌科技园落户企业中“平方论英雄”的样板;康佳KKTV项目是资本招商典范,实现当年开工、当
  • 辽宁女子得了“怪病”,手臂到手掌的部位突然发黑发紫了。女子惊恐之下,就连忙打电话寻问医生是什么情况,好几位医生看完照片后,都说可能是肢体阻塞导致血液流通不顺畅,
  • 所以在他们的身边真朋友和小人都掺杂在一起的,加上官杀为忌的人欠缺一定安全感,所以很容易拒绝他人的好意,凭借着自己的主见行事,从而结交到麻烦的朋友也在情理之中。3
  • 做好防晒对抗光老化,调整饮食作息抗氧化、抗糖化;使用含有胜肽、左旋维生素C、高浓度的玻色因、视黄醇等成分的日护用品,日常专业的抗衰facial面护,这
  • 无名而有苦,误解、忧虑、贪婪、愤怒、傲慢、妄想、嫉妒、恐惧、都是源于无明,幻象则与之相反,此乃两性,守持中道,不偏不倚如北极星,不饿己身亦不耽于欲望,专注中道,
  • 辖区内银海酒店、锦江之星等3家酒店第一时间响应商圈党委招募令,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劝离住客准备隔离房间;滨东物业党支部主动请缨,派出35名保洁员协助酒店清洁消
  • 潘安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妻子早逝,而他太专情,没有再娶,人生结局不太好,尝尽人世悲欢[笑cry]穿越成卫玠也不错,传说卫玠肤白如玉,世人都称他为”玉人“他的美最适
  •   我说,我没必要怎么样,我一点也不喜欢下雨,它总会让人感觉湿漉漉的,除了冷还有什么。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不像是谁说出来的,就那样一直盘旋在我们的头上,
  • 整个世界的人性是不是已经发生了质变,恶者总是以各种姿态去展示自己的权利的蔓延,世道有轮回,就算你现在不受,你的下代以及下下代总会有报应。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
  • 我多少不是一个爱爬山星人哈哈哈哈哈真的累哦但是山顶的烤肠好好吃我万万没有想到阻碍我吃到它的居然是我没有网orz万万没想到出门加爬上爬下加返回其实只需4.5小时
  • 酷爱穿古着,爱搞小老头你就来吧;唱跳不喘气能开麦,爱舞台你就来吧;体重五十公斤腰细腿长,爱搞模特你就来吧;忠爱冷脸撒娇一秒切换,爱反差你就来吧;公司唯爱分rap
  • 拍2⃣️再减10~去年杨紫喷完直接大断fou,一整个夏季都没搞上喷雾[苦涩]今年早早囤起! 起因是我觉得今年国家线涨的太厉害了,觉得啥行业都是这样,然后谈到就业
  • 这份判决,不仅告慰了遇害的江歌,安抚了其受伤的母亲,维护了社会公义,更为刘暖曦们敲响了警钟:做人要坚守良善、懂得感恩,别把替你挡刀的人关在门外,别让见义勇为者流
  • 周日得知我周二要讲公开课,试卷评析课,我开始准备,周三晚上通知我周四下午要演讲发言,我何德何能收到如此的重视呀~还好扛过来了,几天没睡饱觉,现在躺床上,往后希望
  • 当父母给予子女的时候,孩子们笑了;当子女满足父母一个小小的心愿时,父母却哭了。孩子把父母的爱当应该,缺失的是应有的感恩;而父母却把子女的回报倍加珍惜,担当的是社
  • 一个人努力地去尝试过自己渴望的生活,虽然有些孤独,有时亦会感到无助,但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孤独?5,窗外鸟语,听上去似乎是在吟唱无忧,未曾痴呆,傻气有的是,并且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