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妈妈来信:微微辣,想咨询你一个问题。我家宝宝2岁了。有时候会坚持要做一件事,比如大晚上就要吃山楂,不给就一直哭,还有很多这样的类似的事,我想问,如果大人制止了,会造成她叛逆吗?
不止这一件事,就是没有满足他,她会叛逆吗?

我:这段时间我重复讲过几次这个概念——家长不是不能对孩子的要求做限制,而是做限制的时候不要希望孩子笑着接受。
孩子要求一直吃糖的时候,家长鉴于知道吃糖太多对健康不好,就会加以限制;
孩子要求一直在游乐园玩下去的时候,鉴于真的到时间得回家了,或者待会儿还有个什么事儿要做,不能耽误了,家长就会加以限制;
孩子要求一直看电视一直吃山楂要求自己过马路,家长都会出于自己的顾虑,加以限制。

这些限制是合理的,完全不限制才是不想花心思和不负责任的行径。

限制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用脚趾头也能想到,不可能会有小孩开开心心地说,矮马,感恩妈妈不让我吃糖,这样我才能健康,感谢父母不让我玩游乐园,这样我才能吃得上晚饭,还好有纪律严明的爸爸妈妈,这样我才能保护眼睛,才能保护牙齿,才能保证安全——哪里会有这样的小孩!有的话你自己都送到精神病院去了。

真正的正常小孩,遇到这些限制百分之两百都是难过的,有的流泪,有的打滚,有的不做声,有的翻天覆地。

这就是小孩。这才是小孩。

洞主担心小孩不被家长满足要求,就会造成叛逆,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一方面可能是你看到小孩的眼泪,你觉得小孩的眼泪是叛逆——其实真正的叛逆是小孩在被限制之后轻轻一笑,看你一眼,说哦,行,谢谢您了。对家长隐藏真实情绪,才是真正的叛逆。

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秉持所谓爱与自由的人的看法,他们认为小孩要干嘛就应该一直给他们干,应该放手让小孩完全自己体验人生,最经典的是李雪建议的:小孩要看电视就陪他看,看连着几天看到腻,想吃糖就给他吃,吃到身体自己感觉不舒服,这样让孩子自然停下,自然做选择,这就不会有叛逆——这也是一个说法咯。

这里的荒谬之处是,如果小孩自己管自己就行了,什么都可以不加限制,那么大人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为什么小孩子需要大人的照顾?是因为从生理到心理,孩子都不够成熟,也无法为自己做的决定背负相应的责任。不管脑瓜子不成熟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大人全都去满足的话,可以想见世界都得大乱了。

当然,如果你有一个期待叫做:我希望孩子可以学会协商,不要一不被满足就哭。这个期待是完全合理的,只不过,第一,我们作为大人,是不是应该先有一些协商意识、协商技巧?第二,是不是要给我们的孩子一些时间,来掌握这个并不容易、也并不熟悉的内容?宝贝没这么快能学会协商。每个孩子自己的年龄,年龄所决定的思考能力,个性都不一样,掌握所有事都跟人协商的技能,这是漫长的成长过程。

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要求来讲,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就洞主说的这个大半夜要吃山楂的问题,不同家庭不同家长因为有不同的经验经历,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嘛。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无所谓,吃就吃呗;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哎呀我不喜欢你吃,但是非要吃,也行,我希望你少吃点,就是限量的话我就给你吃咯;
还有的家长比如我,可能是「吃可以,但我需要你吃完再刷牙一次,一定吃完刷牙我就准吃」;
也有的家长就是完全不希望孩子吃,如果完全不希望孩子吃,要么就承担孩子的不高兴嘛,要么就给孩子点别的盼头嘛,比如宝贝第二天我给你两片吃。

脑子里尽量满足两个人的要求,这是协商的核心,而往往很多大人都没有这个核心,他们只觉得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可以了,那么的确在这种情况下,当孩子的需求长期、多次、总是、持续的被忽略、被轻视、被打压、被嘲讽,之后孩子也许会默默变得「叛逆」,但这个「叛逆」完全是大人的各种忽视种下的果。

对我们的孩子加以限制,这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不得不限制的情况下;
有问题的是那些,长期只考虑自己的要求,不考虑孩子基础能力、个人感受的限制——这种家长刚好也是无法接纳孩子被限制后有负面情绪的同一群人。

————

总结:
1、如果考虑到孩子身心健康,你想要做一些限制,可以做。就是别指望孩子开心的接受。

2、如果孩子不开心,你需要安抚这份不开心。不用把不开心看成是洪水猛兽,它只是半小时后的风平浪静。

3、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单纯做限制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慢慢增加的主人翁需求,所以家长也要意识到学会跟孩子协商的重要性。

4、协商意味着,双方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不太了解,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厘清需求,同时跟孩子开诚布公地讲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让亲子僵局变成你赢则我输,或者是我赢则你输。找到第三种方式,既满足孩子,又满足你。如果对这个办法不太熟悉,那么说明你和孩子都需要一些时间来掌握这里面的一些技巧。
比如预先知会很重要(可以在我微博搜索预先告知或者预先/提前等关键词),比如日常沟通、日常说话算数建立互信很重要、日常对事件进行复盘(复盘也有关键词)这些都可以开始做起来——抱着你跟孩子可以因此而互相更加了解的心来去做这件事。

5、慢慢的,当你们遇到意见分歧时,哭声会减少,深呼吸和主动协商会增多,因为孩子会慢慢发现,跟爆哭一场相比,协商还是更有效。

6、拿出所有的耐心,跟孩子一起成长吧!少给孩子贴「叛逆」这样的标签,才不会被标签挡住眼睛,这样一来你能更了解你的孩子。#墩妈的育儿理念##给家长的一堂课##微博亲子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工作时间:11:00-19:00 时段按需面议工资:诚请面议地址:漳州岱山路6-2一号仓库,糖仓咖啡空间电话:18050703422 微信同号#漳州工作[超话]
  • 产假三年,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团品➏CHANL经典发财包方胖子链条包市场价格199开团价格65真的是超级好看➰瞬间爱上这个颜色高级黑 ~ 清新绿仿小羊皮
  • #苏州公共交通摄影[超话]#纸局电局运转,拍车基本上没啥亮点,还搞了一腿的副产品(蚊子咬的)[笑而不语],当车迷真的不容易啊! #苏州公交掠影# 原833路的两
  • 生气于己于人都不是好事,没必要生气时最好还是不生气, 何必给自己徒增很多麻烦呢?看开一点,和这个世界为友, 而不是和这个世界为敌, 活得也自在洒脱 )佛
  • 不同于一般的冰袖,[求关注]不仅吸湿排汗优秀,还自带冷感效果,贴在皮肤上是冰冰凉凉的,超级舒服。转笔刀的造型仿佛是一个做好的御好烧,煎饼、酱料一应俱全,而铅笔在
  • 其实,柚子皮可是个好东西,它含有柑橘精油成分,有芳香、清洁的功能。操作方法:将柚子皮切适量大小放在冰箱角落、厨房垃圾桶周围、卫生间里,柚子皮中的芳香物质会散发,
  • 记者李双双报道2030年全面建成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1第一阶段 2018~2020年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功能基本显现连接国内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等通道网络进一步
  • 昨晚终于躺下得早了些,不知是不是不适应,好像一晚上都是浅睡状态,醒了许多次,窗外的车声从未间断,睡前发现困而难以入睡,轻声播放着周小宽的疗愈音乐。努力证明自己没
  • Lucky Broken Girl - Ruth Behar 电子书mobi+epub- Age Range: 10 and up - April 11, 2
  • ”池年眼睛一亮,将几张男人的照片拿到他眼前:“祁总你见多识广,帮我把把关?还想拯救一下的池年,偶然得知车祸的缘由后,看着一如四年前对她冷漠的祁深:算了,毁灭吧。
  • 不知道,也许因为年纪很老了,有的故去,有的糊涂,有的动不了身、出不了门,早就被历史淘汰或者说天与其便,用不着再搞清楚发生的一切了吧…这样也好,人有人的命,国有国
  • 【#学而思违规开办寒假培训班被通报# 被责令限期整改】#守护我的消费权益# 据北京日报报道:西城区“双减”工作专班办公室1月20日发布关于学而思培训学校违规开办
  • 终于选岗了…毕业回家两个月的时间,真的很累,新泰未进面,莒县递补进面放弃,上岸费县(也算是全都体验了)笔试成绩不好,所以想面试拼一拼,报了辅导班,但是每天焦虑,
  • 摩羯座摩羯座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会不假思索地给那个人打去电话,有些事情在TA们看来,千次万次自我凌虐,不如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来得实在,反正也没有了期待,对方
  • 这几个月走来,经历了很多作者都会经历的反反复复的修改,精雕细琢改了不下五十版,很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阳光总会照进来,在任何一刻绝望的瞬间都不要放
  • 你哭了,眼泪是你自己的;你痛了,没有人能体会到。不管生活中的动与静,不偏激,不忧虑,动静相宜,才是生活的尺度,心中有田园,眼中有世界。
  • 当我们将这些完全看透,不再纠结的那一刻,那我们不就达到了杨绛先生所说的“洗净污秽”的境界了吗?有些人觉得,什么时候“回家”那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只要自己平平淡淡
  • 有谁能体会我的心情 妈的 真的服了有些人 不懂一天还乱说 之前说我 当了妈有啥子了不起 每个女人都要当妈妈 现在又说我最没有育儿经验 说我狠心 这么小就把孩子扔
  • 起句“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第三句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在深秋寒风飒飒之
  • 发布会上,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成都市卫健委主任杨小广介绍了5名病例基本情况如下:病例1:居住于成都市锦江区锦东庭园小区,7月15日核酸检测阳性,诊断为本土确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