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即能懂:秒学《十二门论:观性门第八》龙树菩萨造

赵峥/讲解

观性门第八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无性故。
注解:
第八门,观自性。
再者说,龙树还是先亮明自己的观点,一切法空。为什么呢?一切法都没有自性。

如说:
见有变异相  诸法无有性
无性法亦无  诸法皆空故
注解:
我们看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所以一切法就没有“自己”、没有本身、没有自性。
“自性”就是自相、自己、自身、自己的存在。梵文自性:就是“自己的存在”。如果一个法连自己都找不到,这个法就没曾有过。一切法都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故一切法空。

诸法若有性,则不应变异,而见一切法皆变异,是故当知诸法无性。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不应从众缘生,若性从众缘生者,性即是作法,不作法、不因待他名为性,是故一切法空。注解:
一切法要是有他的“自性”本身,就应该是固定不变的,没有变化才叫有自己有本身存在。有变化就说明还是由组成部分,各部分的运动状态产生了变化和变异。有变化就还能分,还能分,就不是本身。所以有变化的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就没有本身。
这在第一门“因缘门”就讲得很明白了,解释清了众因皆所生的法,无自性;后众因缘也是众因缘所生法,当然也无自性。自性空了,众因缘也空了,故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空。
再者说,若一切法有固定的状态,他的性质是不变的,就不应该是因为其它缘生的它。如果它是从从缘生的话,它就是造作出来的。不造作,不因为其它而有自己才叫有“自性”。事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找不到一个本来就有,不由因缘组成的东西。所以,一切法空。

  问曰: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若无生灭则无苦谛,若无苦谛则无集谛,若无苦集谛则无灭谛,若无苦灭,则无至苦灭道。若诸法空无性,则无四圣谛,无四圣谛故,亦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贤圣,是事无故,佛法僧亦无,世间法皆亦无,是事不然。是故诸法不应尽空。
注解:
外道又问:如果一切法是空,就没有万物的生灭了,没生灭哪来的小乘的四谛法,也就没有苦,集,灭,道佛讲的佛法了。如果一切法是空,也就没佛说的四圣谛,四沙门果,也就没加行位的四贤位果了(证空性最后的暖、顶、忍、世第一四位叫贤),也就没证初地的菩萨了,如果都没有的话,佛法僧也就没了。但世间法这些修行的果位都是有的,所以,一切法不应该都是空。

这里就有小乘和外道人的错误认知。世间的佛,佛相,佛法,所谓的修行的果位,都是用色声香味触描述出来的,如《金刚经》上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所以,世间一切佛,佛法,都是般若船,都是假相。梦里的佛是化身,是假的。梦里的法是般若船,是成佛的工具;梦里的僧也是假的,是影象。而真的佛,佛法,果位,是梦醒了后,空掉五蕴后见到的真实的每个人的做梦的心,那个是真实境界,里面的佛与菩萨才是真正的自性身,法身,十地的修行才是真正的果位。

《法华经》化城喻里也说过,小乘得的果是假果,不是真的涅磐果。是为不能发大心的小乘人,说的一个化城,安立的一个梦中的假果。先根据他们的根性先修一段,不是真正的佛果。所以,此中外道中的那一切都是空,就没有生灭,是对的,梦中什么也没生灭出来,佛果,四谛法,沙门果,佛法僧,都是假安立的。不是真实的佛法僧自性本身。

  答曰:有二谛,一世谛,二第一义谛。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因世谛,则不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
注解:
龙树说:世间有两套真理,一是世间人共认的真理,一是真实的真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先有世间的一切,才能清楚表达“真实的真理”。也就是说,真实的真理,就是针对世谛的道理来的。如果世间的一切,也说不出来“最真实的道理”。如果没有“最真实的道理”,也就无法修涅磐果了。

若人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如是若知世谛,则知第一义谛,知第一义谛,则知世谛。
注解:
如果人们清楚二者的关系,就不能自利,利他,共同进步了。所以这样看来,只有懂得世间的共识真理,才能听懂佛说的最“真实的真理”。知道佛说的“最真实的真理”,也就能看清楚世间人的共识是怎么回事了。

汝今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是故堕在失处。
注解:
你现在只是听到世间的一切共识和道理,就认为是“最真实的真理”,你是停留在错的误中了。

诸佛因缘法,名为甚深第一义,是因缘法无自性故我说是空。
注解:
诸佛说的因缘法,才是“最真实的真理”,叫最深最深的了义道理,把道理说到底,说到了。这里的“因缘”法,准确来讲,是指佛亲证到的真实境界,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心识。 是离言说境界的,所以叫甚深法,最了义法。
也可以指佛法,佛讲的佛法,对比世间一切道理来说,是最了义的道理,说得最准确。
无论是亲证的“心识”即依他起也叫种子和现行,还是安立的佛法,都在讲没“自性”这个道理。也就是没有东西生出来。佛亲证的境界里,也没有凡夫认为的山河大地,男女老少,极微,基本粒子生出来,佛讲的佛法,也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大家所认为的真实存在的东西生出来,
所以叫因缘法无“自性”,因为没有本身,没自体存在,所以,只能是空。

若诸法不从众缘生,则应各有定性,五阴不应有生灭相,五阴不生不灭,即无无常,若无无常,则无苦圣谛,若无苦圣谛,则无因缘生法集圣谛。诸法若有定性,则无苦灭圣谛。何以故?性无变异故,若无苦灭圣谛,则无至苦灭道。
注解:
龙树说,你们说世间一切法有自性(这里定性是外道人认为的极微,最小的基本粒子,不可分割),那么就应该不是众缘生的,本身如果就有,不用因别的而生。这样的话,一切法都应该各是各的样子固定住,不会变化。五蕴也应该不是无常,不会一会生出来一会消失了,应该是固定的才对。如果一切都是固定的,没有变化,那么,永远稳定的东西,就不会有烦恼和痛苦。有烦恼有苦是因为总变化,保持不住才产生的。如果没有苦,也就没有修行的集,即没有小乘的苦集灭道这回事。原因就是,固定的东西,不会变化无常。永远存在,就没烦恼,也不需要修行。

是故若人不受空,则无四圣谛,若无四圣谛,则无得四圣谛,若无得四圣谛,则无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事无故,则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向者,若无得向者则无佛。
注解:
所以,如果你们的观点不认为一切法空,一切法有定性,按这样推理下去,就没有四圣谛。。。。等等一切修行,也没修行得的相应的果位,和最后证成佛。

破因缘法故则无法,以无果故则无僧,若无佛法僧,则无三宝,若无三宝,则坏世俗法,此则不然,是故一切法空。
注解:
破了因缘生法,按你们说的本身就有自性,这样就没法了,因为与事实不符。事实是一切法都有变化,都是因缘合和生的。龙树说如果有自性,就没一切法了,没法,也就没修行的果,僧人,佛法,三宝也就没了。把世间的事破坏了,这样是不对的,所以,还是我说的一切法空,才没这些问题。

  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无生无灭,无罪无福,无罪福果报,世间常是一相,是故当知诸法无性。
注解:
再说:如果诸法按你们说的一切法有自性,有本身是固定的,就应该没有生灭变化。没变化的话,世间一切都是固定的了,也就没有造作出来的罪和福,善报和恶报,世间就凝固了,成一个样子了,所以,你们说有自性不对,诸法没自性才对。

若谓诸法无自性从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自性,云何从他性有?因自性有他性故。又他性即亦是自性。
注解:外道又说,如果诸法无自性,那么有他性可不可以?龙树说,这也不行。为什么呢?怎么能从他性来呢?自性和他性是相对成立的。他性对于自性来说,也是自性。

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故,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离自性他性,何处更有法?若有不成,无亦不成。是故今推求无自性、无他性,无有、无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注解:
他性就是他自己,他本身。如果前面把自性不能成立起来的话,他性也一样成立不起来。如果自性,他性都成立不起来的话,其它地方还能找到法吗?有成立不起来,无也就成立不起来,有无是一对相对概念。所以,自性,他性,有,无,一切法有为法都是空,相对成立的无为法,自然也是空,有为无为都空了,哪里有一个认识一切法的我呢?

慧明法师|出世与入世 !

祖道影 2019-05-23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欢迎关注祖道影

来源:《慧明法师开示录》作者:慧老讲述

诸同学!佛法真理,本不可说,出世入世,亦是假名。姑方便说,都归一心。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入世?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然真妄丕一,离开入世,亦无出世。故六祖云离世无菩提。这种道理,要用心参究,才知道我佛慈悲应世之大事因缘。

  

初学佛者,只谈出世,不谈入世。而昧于佛法者,一味入世,不知出世。如此皆落边际。何以故?世法即佛法,离妄无真,离真无妄。而且佛法真实道理,入世就是出世,出世就是入世。故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又云:“如如不动。”当知出世入世,乃是体用不二之理。出世为体,入世为用,离体无用,离用无体。佛法真理,如是如是。而凡夫妄生分别,执著入世,则起惑造业;执著出世,则厌离生死。殊不知诸法如幻,生死亦了不可得。如来为破此等执著,故恒顺众生,示现种种方便,引其入道。其实应无所应,住无所住。其法身真心,十方遍满,妙用如如,正表出世。而其报身,本此真心,现示幻身,随机应化,正表入世。学佛人如果明白此理,住无所住,生无所生,无住无生,即是真心。真心是空,妄心是有,一切一切,有事无心,当下自在,何有出入。不过此理微妙,初学不易领悟,所以要从无住生心上用功。故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即是出世,生心是入世。无住生心,即是出世入世不二之妙心。

大乘佛法,不离入世,不废出世,故首在修心。修持不相应者,并非佛法不相应,因学人不肯在心上用功,故不明心地。不知何心是真,何心是妄;又不知真心妄心,即是一心;更不知一心之妙,亦不可得,所以修持不相应。修持不相应,则功不成,而用不彰。盖佛法真理不能悟到,其他道理亦难彻底,因此世道遂受影响。须知世道渐衰,并非世法不良,乃是人心不正所致。何以故?人心不正,则道心不立,以致舍真逐妄,舍本逐末,从流忘返,真理愈晦,世道愈衰。所以说事在人为,道在人行,世法佛法,理无二致。故儒家云:“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如人人能本仁心,行仁事,入则仁慈仁孝,出则仁爱仁恕,以仁感仁,以仁而格不仁,何愁世道不仁。

迩来人士,鉴于国势不振,遂疑固有文化无济实用。其实中国文化最高,道德尤胜。儒家之修齐治平,于入世之道已臻其极,而大乘佛法涵盖一切,普济群伦,并行不悖。不过近代以来,欧化东渐,学术虽新,但迷于唯物,忽于唯心,只知入世,不知出世。而国人炫其功利,对于固有文化,多半不肯深入研究,以致人心江河日下,而世道愈以浇薄。若欲挽救世道,即当先救人心。欲救人心,亟应宏扬佛法。何以故?佛法无边,不住无为,不著有为;不舍出世,不离入世;不偏唯心,不偏唯物。以一切法无我之真心,运用一切法;以一切慈悲之心量,应付一切人。如此则万物得所,自然成化矣!兹有一偈,以揭其要:

佛法与世法,本来不二法。

心善是菩提,心恶是夜叉。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又云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佛法不离世法,只在善与不善之分耳。然法无自性,善与不善,全在一心。心正则法善,心邪则法不善。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一切法皆是善法,善法即是菩提。不然,则一切法皆非善法,非善法,即是夜叉。

欧美科学,偏于物质者,其善与不善亦然。就其资生工巧,有益人类言之,亦是菩提。就其新奇战具,毒害群生言之,则无异于夜叉。然此等战具,在发明者之本旨,是想与社会国家有利,然未想到世界人类之害,以致愈演愈烈,遂与发明本旨相乖。须知日造杀人之因,必结人杀之果,未来之惨,可想而知。推其原因,乃由偏执入世有为之用,而忽于出世无为之体。有用无体,偏于一边,而失平衡。其所以执入世忽出世者,盖以为无为落于空,不如有为生万有。其实空有不二。譬如一切生物,离空不生,离地不长。天生地长,正所以显空有不二之用。是故偏执于有,虽功效蓬勃一时,而物极必反,终非长治久安之策。中国文化本来甚高,消长之理,遍于人心。于是唯心之士,恶唯物之害,乃偏重精神。殊不知偏重物质,固然执有,偏重精神,亦是执空。执有执空,均非中正之道。当知精神是体,物质是用。若有体无用,所谈皆是无用之学;有用无体,所作皆是无体之事。无用之学,与无体之事,其弊相等。所以在此情形之下,除积极昌大固有之道德文化外,一面以精神运用物质,一面发展有益科学,以物质焕发精神,方合中正之义。

世俗以为学佛人不应谈世法,谈世法彷佛是开倒车。当知倒车就是顺车。何以故?法法圆融,兼含互摄。入世固含出世,出世亦不离入世。入世出世,尚是假名;倒车顺车,更是戏论。故经云:无有定法可说。总之,佛法真理,不离世法,出世入世,全在自心。心正,入世亦是出世;心不正,出世亦是入世。六祖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慧明悟境有限,方便贡献,只备大家作一参考而已。

#敦煌系列#
今天跟大家聊聊敦煌绵延千年的形象佛教史吧!

莫高窟属于综合艺术 由建筑 彩塑和壁画组成
洞窟的建筑因为功能不同而形制不同
彩塑是莫高窟艺术的主体 位于窟内最显著的位置
壁画则分布于佛龛 四壁和洞窟顶部等处

莫高窟的建筑形制有5种:
1.禅窟
正壁开龛塑像 左右两侧壁各开2个/4个仅能容身的小斗室 供佛教徒坐禅修行

2.中心塔柱窟
洞窟的中间凿出连地接顶的中国方形楼阁式塔形
塔柱四面开龛塑像 象征佛塔 供修行者入窟绕塔观像与礼佛
上面2种受印度相应石窟形制的影响 但已被中国化

3.殿堂窟
平面方形 覆斗顶 正壁开龛塑像 其余的壁面和穹顶都绘壁画 是修行者礼佛或讲法的场所

4.佛坛窟
其形制与中原寺庙佛殿 乃至世俗宫室殿堂的格局类似
洞窟主室中央凿出方形佛坛 彩塑群像高居佛坛之上 信徒可以绕佛坛右旋环通 礼佛观像

5.大像窟
因洞窟里有巨大佛像而得名 窟外建有保护洞窟的木构窟檐 如130窟还有地标性建筑第96窟九层楼

莫高窟除了各种各样的窟 还有很多栩栩如生的彩塑 有佛陀 菩萨 弟子 天王 力士像

十六国 北朝时期的彩塑是古印度犍陀罗 马图拉佛教艺术风格和中国本土艺术风格的结合 表现了宁静沉思的神情

隋唐时期的塑像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 比例精准 衣饰华丽 造型健美 神态逼真 个性迥异 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唐代还以石胎泥塑的技法 塑造了高达35.5米的北大像和26米的南大像 以及长达15.8米 表现释迦牟尼佛“涅槃寂静”的大型卧佛像 表现出大唐文化的恢宏气象

莫高窟的壁画可以分为7类
1.尊像画 就是从佛陀到护法天人的佛教众神像 如飞天 就是护法神 他是天上的天人 在天空中为佛供奉鲜花 香气 歌舞 千姿百态 优美动人

2.释迦牟尼故事画 包含释迦牟尼佛从太子到成佛的传记故事画 佛前世还是菩萨的时候 他要经过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等6种修行方法 才能修炼成佛 比如254窟的“萨锤那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

3.中国传统神仙画 中国当时最为流行的古代神仙传说信仰中的神仙印象

4.经变画
就是把一部佛经的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用一整铺画像表现出来 比如《无量寿经变》描绘了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亭台楼阁 技乐歌舞 还有琉璃玛瑙等珍宝跟快乐

5.佛教史迹画
描绘佛教历史上的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以及一些佛教圣地 圣迹的故事 如张骞出使西域

6.供养人画像
是描绘为祈福鑲灾而出资开窟的功德主以其眷属的礼佛供养画像
统治瓜沙二州的节度使曹议金 他不仅让人把自己画的2米多高 还把他的妻子 儿子 亲戚甚至衙门里的属役 小官员等100多人全部画进去 这个洞窟成了他光耀门庭的家庙

7.最后是装饰图案画 用于装饰洞窟建筑 佛龛 彩塑

敦煌壁画在表现佛教内容的同时 还表现了各时代丰富的社会生活 经济生活 民俗风情 是关于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墙壁上的博物馆

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壁画 但是拥有持续绘制上千年的壁画艺术的 只有敦煌莫高窟

中国传世绘画保存下来的多为五代及宋后的作品
唐和唐前的作品特别少

西魏时期的壁画宽袍大袖 面容瘦削 神态潇洒的人物形象 再现了东晋南朝顾恺之 陆探微“顾得其神”“陆得其骨”的秀骨清像的风格

唐前 642年的《帝王图》 可以让我们领略阎立本《帝王图》的风韵 壁画里大量衣袂飘举 笔法豪放的人物画 是唐代的“画圣”吴道子一派“吴带当风”的特色

盛唐的《都督夫人礼佛图》 就有唐代开元时期仕女画家张萱的画风

敦煌莫高窟是唯一一个历经千年开窟 雕塑 壁画一应俱全的世界艺术宝库
它本身就是上千年的形象佛教史 是一部绘画史 一部雕塑史 一个绘画博物馆

它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点
1.规模大
南北区共735个洞窟 窟内现存壁画45000平 彩塑2000多身 是现存最大 保存较好的佛教艺术石窟群 堪称世界古代佛教艺术的集萃

2.历史跨度长、延续性强
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 历经北凉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唐 五代 宋 西夏 元等千余年 艺术传承关系清晰

3.具有鲜明的时代跟区域性特征
它鲜明的体现着各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流行艺术样式特征的同时 又表现出强烈的敦煌地方化艺术元素

4.艺术形式多样
集石窟建筑 壁画 彩塑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 内容包罗万象

5.艺术技法富于变化
以绘画 雕塑为主 绘画艺术强调线描与传神结合 壁画色彩以多彩富丽为主 另有白描画 版画等绘画形式
雕塑有立体圆塑 贴壁半圆塑 高浮塑 石胎泥塑 模制影塑等

6.具有文化艺术的多元性 世界性特征
莫高窟艺术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 汇聚了鲜卑 吐蕃 回鹘 党项 蒙古等多民族文化艺术 还有外来的南欧古希腊 古罗马 南亚印度 西亚波斯 中亚粟特等国家和地区艺术在内的艺术综合体

它展示了中国佛教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也展示了中国与世界艺术交流的历史 对研究中国跟世界美术史都有重要意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于是趋利避害、直觉很强但暗藏心机的陶思稚给蒋舸精心准备了《睡觉养生手册》讲诉关于睡在地上的25个好处,贴心的放在蒋舸的床边……我觉得这也让蒋舸咬牙,“恨”在心
  • 码一些给对象的可爱备注 ✄╰ᴜ╯.⁺₊♡₊⁺ ʚ小宝ɞ ‎干饭王 ૮₍ꐦ -᷅ ⤙ -᷄ ₎ა饼王 虚哥. Dr.男主角 ̊ଳ ̊ ‍ 逆子 爱
  • ️ 阅读书籍:《非暴力沟通》阅读时间:2024年5月29日好词好句:“读书/沟通持续地为内心带去慈悲、关爱和理解,不仅让生命变得柔软,也不断澄清着内心真正的渴望
  • 咳嗽嗓子疼,非常非常的烦人,非常非常的难受,为了缓解这种难受,这种不舒服,除了吃药之外,那就是看一些美好的事情,看一些美好的养眼的东西,就如这养眼的美女和他手里
  • 能在42们不开心的时候带给42们一些快乐,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每个人都有不容易的时候,但我们的42们能这样勇敢地面对,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我认为这真的很了不
  • #全班40人一半以上不知道1元纸币#【给“无现金社会”的孩子补上金钱认知这一课】#现在的孩子不认识现金了吗# 当今社会,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产生一个值得注意
  • 今生,只为一个影子默守忠诚,怕只怕相见时,红颜已双鬓含霜,激情燃尽……一袭茕孑的影,一汪欲滴的泪,风也含愤,尘也忧伤,是谁剪断了阳光?只一个背对背,已是结局/文
  • “在我看来,努贝尔的道路已经确定,除非诺伊尔继续踢球到我们无法想象的时间,”这位前德国国家队球员预测道。伊万努舍茨也在荷兰联赛中踢球,他是一名边锋,非常有能力。
  • “我在这里深受大苦,满腔愤恨,可我没有错” ​​​我用了很久才明白,人不可能同时成为并拥有两者。我想知道,当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时,是什么在你的内心支撑着你。
  • 再加上他奇装异服和一头绚丽的鸟毛,还是引起正准备进去的人的注意。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第一眼就被它的质感深深吸引了?
  • 不过只要有猫咪在就有源源不断的新猫毛,而且始终治标不治本,搭配冠能抗过敏猫粮一起来人猫相处环境更舒适~ 如果因为猫毛过敏的而失去了吸猫自由的姐妹们,可以参考我家
  • 你说我的歌迷只吃糖不吃苦,你说我们永远都是你的小朋友,你说既然我们见你一面很难的话,那你就来见我们,你说希望我们可以做勇敢的大人,也可以做快乐的小孩,你说……
  • 伯克希尔于1996年以相当于A类股1/30的价格发行了B类股,以迎合那些想要从巴菲特业绩中分一杯羹的小投资者。市场人士林毅也注意到了这个超级bug,在185.1
  • !!
  • (江苏科技报 葛思佳)详情请关注:#工作动态# 【培育“新农人” 助力乡村振兴】5月28日,由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24丹徒区“新农人”培训暨“新农人”发展联
  • 2.收集并提交样本亲子鉴定样本的选择多种多样,鉴定机构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样本,司法鉴定必须现场采样.实名登记鉴定。二、司法亲子鉴定价格:3000元-45
  • 我想到我第一次磕cp,第一次因为爸爸妈妈的真诚和年轻所打动,本污浊又混乱的娱乐圈,我竟然在这看到了浓烈又隐晦的爱……少年的爱胜过所有。​ 因为他们是这么好的人
  • 当 2 月 13 日公布 CPI 指数为 3.1% ,低于预期的 3.4% ,即通货膨胀放缓时,比特币现货 ETF 流入资金随即逐步恢复。下一个关键时间点: 6
  • 配上可可爱爱但笨笨的大鞋子)在舞台上跑来跑去跟我们互动…还记得当时大屏幕里的他唱着“让我捕梦 亲手送你”那种意境感真的特别绝…祝我们下次见面的那一天来得更早一点
  • 心不欲杂,行善则真; 心若欲杂,空行百善。 心不欲杂,行善则真; 心若欲杂,空行百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