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清凉六盘水 火热十一运 | 蓬勃发展,六盘水40年体育之路

迈出新步伐,造就新精彩。8月8日,贵州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在六盘水隆重开幕。
在这里,358万凉都各族儿女,迎着19℃的夏天,尽享着运动会带来的健康、快乐与大美,激情飞扬、热情满怀,更是本次盛会的不变定式。
在这里,携手共同细数六盘水建市44年来的体育发展成就,感知这份从“煤都”到“凉都”的精彩蝶变。
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六盘水撤地建市,一座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山地特色城市加速崛起!
而后,“三线”建设的精神之光,照遍六盘水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且朝着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一路“挺进”。
山河之变,焕发出城之美景;运动之变,提振着人之精神。
在这里,六盘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把“冷资源”变成“热资产”,让体、旅融合成为发展常态。
随之而来的变化,让过去“一煤独大”的六盘水印象,早已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及现代化农业等发展中渐行渐远,逐渐被“中国凉都”“19℃的夏天”“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所替代。
今朝,读懂一座城,我们从一场场“体育运动”开始。
纵观六盘水建市44年,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立足气候、生态等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让体、旅融合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凉都儿女的普遍共识。

据史料记载——
六盘水市竞技体育工作始于1959年,当时只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少数几个体育项目。
1971年,六盘水地区体委成立。1983年11月,市体委始有专职主任与书记,六盘水市竞技体育工作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2010年,六盘水市体委与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合并为市文体新闻出版局,2012年与市广播电视局合并成立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年7月,六盘水市体育局成立。
回望“战绩”,是为了让未来的“奋进之力”更加强劲。
1986年8月,六盘水市运动员在贵州省第六届运动会上,共获35枚金牌、37枚银牌、23枚铜牌,14个第四名,13个第五名,11个第六名,团体总分列全省第三。
1988年,贵州省第七届运动会在六盘水市举行,六盘水市运动员共获金牌52枚,银牌46枚,铜牌27枚,21个第四名,17个第五名,17个第六名,团体总分列全省第三。
1989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国、日本、韩国、美国4国青年无线电测向比赛中,六盘水市运动员吕吉明获男子个人全能和2米波段比赛第二名。
1991年6月,六盘水市羽毛球运动员唐永淑入选国家少年队;同年11月,在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获女单第三名。
1991年至1998年,唐永淑多次在世界羽毛球公开赛、锦标赛、总决赛、尤伯杯赛、世界杯赛上崭露头角,共获9个第一名,17个第二名,23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7个第五名。1996年8月,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获羽毛球女双季军。
1996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三好”杯国际女子皮划艇邀请赛上,六盘水市运动员曾庆兰获500米4人皮划艇和200米4人皮划艇2项比赛第一名。
1998年8月,在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六盘水市运动员刘星获三级跳第一名,同年10月,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获男子三级跳第二名。
2009年,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六盘水市张宏鹏、王文虹、马春波、彭鹏、周滔等5名运动员参加了皮划艇、赛艇、射击、田径、拳击项目决赛。其中张宏鹏在皮划艇男子1000米4人艇比赛中获得金牌,皮划艇男子500米2人艇比赛中获得银牌;王文虹在赛艇轻量级4人艇男子500米比赛中获得第七名。张宏鹏在2008年进入国家皮划艇队。其教练员曾庆兰也进入国家皮划艇队教练组,负责张宏鹏的日常训练工作。
2015年8月8日,在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六盘水市共派出219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田径、拳击、跆拳道、游泳、皮划艇、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等10个大项130个小项的角逐。期间,六盘水代表团在本届运动会上共获得9枚金牌。
尤其在2019年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上,六盘水代表贵州省参加比赛,获得1枚越野滑轮银牌,为贵州省冰雪运动项目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发展竞技体育,是六盘水市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持续用好、用足‘中国凉都’‘全国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体育+旅游、体育+民生、体育+健康、体育+产业、体育+大数据等,逐渐成为一个发展的整体,并以此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六盘水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擘画凉都体育之奋进蓝图,六盘水一直在路上。
近年来,六盘水以一年一度的消夏文化节活动为载体,相继举办了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凉都·六盘水牂牁江”国际滑翔伞公开赛、全国体操冠军赛以及汽车场地赛等体育赛事,建成了凉都体育中心、盘州红果体育场等大型体育设施,积极推进贵州老王山国家生态型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野鸡坪户外运动基地、玉舍滑雪场等山地户外运动设施的建设。
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六盘水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广泛开展健身跑、健步走、棋牌、钓鱼、陀螺、武术、马拉松、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车、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以及老年健身活动项目,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年年有赛事”的良好氛围。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六盘水全市累计培育成立体育社会组织81家,其中单项体育协会51家,民办非企业体育组织29家,体育民间组织会员达到14100余人;社体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建立社体指导员人才库,培训国家社体指导员5984人;扩大社体指导员在各行业、各人群的覆盖面,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向乡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延伸;共完成“乡体工程”87个、“村体工程”1132个,实现“农体工程”全覆盖,实现78个易地扶贫安置点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全市共建成体育活动场地5249块,人均体育面积达1.77平方米。
据此,全市体育工作呈现出“群众体育取得新发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体育产业形成新亮点”的发展格局。
44年初心不改,44年砥砺奋进。
建市以来的六盘水,于1988年7月31日,成功举办贵州省第七届运动会后,今夏又迎来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由此可见,六盘水市体育事业之蓬勃发展,在近年来的凉都运动会以及汽车拉力赛、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冬季滑雪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后,再迎“高光”时刻。
未来已来,六盘水将以本届省运会为契机,持续围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竞技体育综合实力、青少年体育固本强基、体育产业总量结构”迈出新步伐等为主抓手,举全力围绕全市体育、旅游资源禀赋,勠力同心,奋楫笃行,着力构建体育发展新格局,实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新时代六盘水高质量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此时,在六盘水,随处可见的全民健身运动已蔚然成风,公园、广场、小区空地上,激动人心的音乐弥漫,广场舞、交谊舞、健身气功、太极拳、柔力球各类健身队伍,总让人目不暇接;此刻,凉都体育中心的会场内外,醒目的省运会标识牌以及赛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健儿,这些都在提醒: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来了!他(她)在凉都,在人们的瞩目高处。
来源:天眼新闻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欧洲能源危机方向今天又有异动,天然气这边,胜通能源涨停,德龙汇能涨停,北交所近期比较活跃,把这个当成之前的可转债来炒了,弹性大,市值小,是T+1的,刚放量启动的
  • 4月13日在清徐县第二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结果初筛阳性,随即被转运至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隔离治疗。4月13日在清徐县第二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结果初筛阳性,随即被转运至太原
  • 在这里,即使还没有看到海,也不会枯燥和沉闷,周围万物呼应着大自然的脉博,有节律地跳动着,而你要寻找的也不仅仅是一片水面。我对梭罗的文字仿佛具有一种血缘性的亲和与
  • #博君一肖[超话]#宝子们,中午好呀娱乐圈文《星星点灯》【直掰弯】今天更新啦设定:影帝/制片博×作家/明星战每天中午12点更新 日更2章第61章 认可跟王一博同
  • 身体最重要,千万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一步步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就很好啦~前天看牙医,医生说我不能喝那么多奶茶了,可是今天是生日哎,怎么能不吃点甜的呢?生日嘛,要开心一
  • 广州正颌手术好的医院医生?广州正颌手术好的医院医生?
  • #NBA##NBA吐槽大会#很难再有比福贵更悲惨的遭遇了,一个人活过70载,生活的冰雨愣是一场没落下。IOS1区,五维分数如下,会每周刷双爆,基本不会忘记打机密
  • #湖北专升本##专升本##知本升本[超话]##晚安心语##中秋快乐 ##重庆拍照##有哪些适合中秋节的祝福文案# 玉露泠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风无
  • 你要好好的观照无常,人,事,时,地,物会变化的,财色名食睡也会变化的,五蕴身也会变化的,我们的妄执不要那么坚固,否则你的痛苦没有办法减轻,你的焦虑没有办法释怀,
  • 第二局终点前,RNGM.橙受到接连的单体攻击,还是顺利冲线,再拿一分。第七局AG道具质量更佳,使得RWK无法上前,最后AG.Duck顺利冲线,恭喜AG4:3拿下
  • 因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慈悲,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不会有任何进步。因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慈悲,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不会有任何进步。
  • 如投资投机类的钱财,在风水上后背有无靠山,这点非常重要,横财往往是通过特别关系所进之财,没有贵人帮,没有别人的帮助,横财是注定无缘。日坐偏财,身边围着偏财,食伤
  • 中国载人航天用三十年的时间,用一代代人的汗水与勇敢击穿困难,以一辈辈人的好奇和坚韧融化阻拦,不畏渺小与艰险,让浪漫的神话变为坚定的现实。中国载人航天用三十年的时
  • #珠宝[超话]##珠宝##MATRO GBJ##冠玲珑# 来自中国香港的珠宝品牌冠玲珑追求兼具时尚与经典的珠宝设计理念,珠宝具有永恒的吸引力和现代感,专为时尚女
  • 重重大力表扬那些在基层真干实干巧干的带头人,媒体要大力宣扬,有图有视频,他们付出太多,他们的苦他们的真心话烦恼快出来都倾诉出来,他们不是一帮神,同样是一帮普通人
  • 原来是这样主人公の「私」「先輩」に名前がないのは、映画版、原作版、漱石の猫とかにも共通するが、私の勝手な設定では、主人公も先輩も、「誰にも名前を覚えてもらえない
  •   2021年,市中心城区精心打造45个“口袋公园”、33处拆墙透绿项目、3处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提档升级工程,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方式,精心布局在市民家门前
  • #崔杋圭[超话]##崔杋圭txt唯一官方门面# 感觉新粉们对犯规的人气有一定误解呢,我给你们整理了一下档皮子的中输数据给大家清醒清醒,我们犯规现在的在tc的处境
  • [允悲][允悲][允悲]但这一年,娃真的长大了好多,懂事了好多:每天出门前,会主动把垃圾带下楼;看我心情不好时,会装萌卖傻逗我开心;打球训练基本没有了任何业余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