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自2010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以来,销量“平庸”多年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终于在2021年有了起色:随着整体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的销量激增而水涨船高。在今年年初,PHEV市场又遇上油价大涨、电动车提价,销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2倍。

只不过,销量的增长彻底打破了原先PHEV市场的竞争格局。2020年,理想ONE、宝马5系PHEV与比亚迪的插混车型还能在市场平分秋色。到了2021年,比亚迪坐稳该细分市场的霸主地位,以超27万辆的销量,占据近一半的插混市场。

回溯过去的十年,BBA在内的几乎每一家跨国车企对电动化战略的规划都是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过渡到纯电动车型。2016-2018年,北京现代、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等多家合资车企先后推出了自己的PHEV产品。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在2020年还明确表示,大众将优先发展PHEV,并在大众品牌的众多热门车型上搭载该技术。

然而,跨国车企轰轰烈烈的转型规划,与PHEV车型惨淡的销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2021年插混车型销量排行榜中,只有宝马5系PHEV称得上外资品牌中走量的车型。被市场教育的合资车企,在短暂几年对PHEV市场的热情之后,便偃旗息鼓,眼见着插混市场被比亚迪或理想这样的后来者蚕食。

一边是插混市场的增量几乎全贡献给了比亚迪、理想这样的头部玩家,一边是中国汽车品牌有越来越多的新品投向这一细分市场。过去的5年,是外资品牌因为过渡路线而错失了及早布局电动车的前瞻,还是比亚迪以外的中国品牌错过了抢占插混市场的先机?

被偷走的5年

作为一个过渡产品,插混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政策的照顾。2013--2016年,比亚迪相继推出了秦唐宋元等王朝系列的混动车型,并在上海这样的限购城市大受欢迎。然而,当时的PHEV车型并没有燃起非限购地区消费者的主动购买热情,一直被看作是特殊政策的产物。

合资车企也不愿意错过政策的红利,自2016年开始,外资品牌的PHEV车型陆续投放到中国市场。可很多因为与燃油版相比没有优势的定价,而鲜有人问津。2017年上市的福特蒙迪欧PHEV,官方指导价为28-30万元区间,比当时售价20万元左右的蒙迪欧价格高出一截。最终因为销量惨淡,以停产收场。与燃油版本售价未大福拉开差距的北京现代索纳塔PHEV与领动PHEV,同样也没有摆脱卖不动的命运。

没有起色的销量也消耗着车企的耐心,2016-2020年这几年前,插混市场的整体销量一直在10-20万辆左右徘徊,与纯电动车市场由40万辆增长至百万辆形成鲜明对比。单一PHEV车型销量最好的宝马5系插混年销量在万辆左右徘徊。中国品牌这边,最受欢迎的插混车型,依然是为限购而生的比亚迪、荣威、名爵等插混车型。

直到比亚迪号称“燃油颠覆者”DM-i车型的出现,插混市场也才有了起色。根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在2021年PHEV车型销量排行中,比亚迪以28万的销量遥遥领先,与第二名理想汽车约9万辆的销量拉开差距。两家企业几乎占据了国内PHEV(含增程)市场一半的销量。

虽然比亚迪DM-i车型与理想ONE的产品定位并不相同,但这并不妨碍其他中国车企追赶的步伐,推出各自的混动系统。比如长城柠檬DHT,吉利雷神混动系统等。除此之外,岚图 FREE 、问界M5 、自游家NV等新的汽车品牌,均推出了增程的技术路线,欲与理想汽车分一杯羹。

“比亚迪在国内PHEV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以电池业务起家,三电系统可以自产,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占据优势,大幅拉低了PHEV车型的售价。”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副教授王欣告诉汽车之家。他指出,对于理想来说,又是另一种情况。在同级别的车型中,理想的配置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增程式混动的动力系统使其在成本、油耗、性能和政策间寻求到了一种相对平衡。

PHEV,中国车企的高端化利器?

“他们(新势力)普遍缺乏核心技术。”3月1日,摩卡DHT-PHEV上市发布会上,魏牌CEO李瑞峰抛出“DHT混联可以对‘蔚小理’实现吊打”的观点。虽然没有明说,走插混路线的摩卡DHT-PHEV高端SUV的定位,几乎将矛头对准了走增程路线的理想。

不止是李瑞峰,车企大佬们多次炮轰过理想的增程路线为“落后的技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冯思翰曾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作出“增程是最糟糕的方案”的评价。

天津大学教授,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指出,单从技术门槛上看,增程式的技术路线更加简单。它通过减少发动机的直驱和并联的工况,进而避开离合器、变速器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由于增程式混动系统只有纯电与串联的工况,其在高速情况下油耗相对较高。

他进一步解释道,“不宜脱离实际使用场景来评价某个技术路线,增程式混动也可以在油耗、续航里程、充电等方面达到一个平衡。和插混可以在馈电的状态下行驶不同,增程式混动只能依靠电机驱动,所以一般会搭载一个容量更大的电池,这对车身的长度就有了要求,再叠加成本的因素,增程的技术路线更适宜放在中高端车型上。”

而对于普通PHEV车型来说,一方面,其成本较高、技术难度较大,不适合A00/A0级车型搭载;另一方面,相比于纯电车型用户,插混车型用户更加注重价格、性价比和实用性。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A级PHEV有望成为燃油车电气化转型的替代者。

比亚迪也多次公开表示,DMi混动技术有信心取代外资品牌在燃油车市场的地位。魏牌CMO乔心昱近日就在社交媒体上自信地表示:“别看现在合资燃油销量如日中天,如果还维持现在的配置和价格,我敢断言,在拿铁DHT这样的混动面前,合资燃油没有未来。”

无论是眼馋比亚迪在PHEV市场一枝独秀,抑或不服理想汽车通过增程产品在这个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开始行动了。吉利将雷神Hi·X插电混动版放在了紧凑型轿车车帝豪L上,长城将PHEV技术首次用在高端SUV 摩卡DHT-PHEV上,长安将iDD插电混动搭载在高端序列UNI-K上。

从长远看,基于混动系统的目标都是逐步替代纯燃油车型,但定价策略上每一家车企各有不同。比如,比亚迪同级别插混车比燃油车售价大约贵 3-4 万元(宋 PRO PHEV版与宋 PRO燃油版),而长城摩卡PHEV版售价比燃油版贵大约10万元左右。“毕竟,现在插混车型相对于燃油车来说成本依然偏高。即便是走性价比路线的比亚迪,也在自下而上逐步进行产品的升级。“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利润更高的中高端车型更有利于消化PHEV与燃油车之间的价格差。”王欣补充道。

PHEV的前景取决于BEV

在更严格的油耗法规与排放标准的大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电气化的趋势已经毋庸置疑。王欣对PHEV的市场前景持积极的态度,他指出,未来十年,越来越多的传统燃油车会被HEV和PHEV取代,未来可能只有最低端的车型才会沿用纯内燃机驱动。在全面电动化来临之前,低碳燃料与混合动力系统的结合将是交通源减碳的一条关键途径。相比电动化,电驱化对于我们国家的“双碳”目标的达成更具现实意义。

“当前PHEV市场的爆发也掺杂着一定的偶然因素,比如油价的上涨,电动车大规模涨价。最重要的是,2023年补贴的全面退坡。“王欣认为,政策在其中起到的影响不容小觑,就如同排放标准的切换会提前透支掉一部分市场的消费能力,不排除很多消费者在政策红利完全退出之前,提前”上岸。

姚春德同样看好插混市场。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过渡产品,影响PHEV市场前景的,并不只是价格与成本,而是纯电动车技术是否有革命性改变。在电池技术出现了犹如铅酸电池到锂电池的革命性改变之前,混合动力将长期与纯电动路线共存。

“在成本与价格上,不同的车企作出了不同的尝试,有的通过降低发动机功率,简化结构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有的与之相反,增大技术复杂程度,形成壁垒。但技术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不同的用户对PHEV有不同的需求,关键在于有没有抓住用户心理。“姚春德说道。

理想ONE的成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理想汽车用一个外界看来不高明的插混技术,打造出了一个现象级的产品,足以说明强大的产品塑造能力对车企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与其说是增程式成就了理想,倒不如说是理想成就了增程式。与其说是PHEV成就了比亚迪DMi,不如说是比亚迪DMi成就了PHEV市场。而这才是插混市场爆发的核心所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雾山梦到三日月带着一群猴子占领国会议事厅是怎么回事,哈哈哈,这画面要是能拍出来多好,对上一次有说雾山梦到三日月就是第一季第六集那个经典的“感情也是有时效的”的梦
  • 你可以和恋人商量着多创造一些你与长辈的互动机会,让长辈逐渐了解你本人,如果担心有问题,也可以先让恋人多展示自己与你交往之后发生的正向的变化,侧面反映出你的美好
  • 虽然我们每时每分都处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交会点,身边的“人缘”也是特定的,可谁会料到,既是时空,它便是变幻莫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于是离别便成自然。 人是渺
  • #智齿# 拔完后注意事项 1、棉球紧咬半小时后可吐出,吐出后在24小时内有淡血水属正常现象。 2、纱卷吐出后,不要用舌头去舔伤口,不要吸吮伤口和频繁吐口水。 3
  • 我在你成千上万的粉丝里,所能扮演的,也不过是个跑龙套的角色,不求会被记住,但你在我的世界里,却永远是梦想中的主角。” #肖战 家规# #最美表演# 生活不是一场
  • 去了解那个很喜欢的人,或许发现很多你不知道的缺点,如果你能慢慢接受、慢慢让他为你做出一些改变,那么,这一段感情会更笃定。因为时间推移,因为慢慢懂得了你,所以更笃
  • 身为这个罪恶世界中的罪人,我们肯定是会有被试探和被挑衅的时刻,就在这样的时刻中,强烈的情绪和欲望就会控制我们。这段经文宣告了当我们面对挑衅的时候,我们在基督里是
  • #宋雨琦[超话]# 看到这个我就在想黑粉真的太欠了,我给你打马赛克是给你lian了OK。那些黑粉不爱请别伤害.你不喜欢可以g远一点吗?yuqi多么不容易,你懂什
  • [拜拜]我知道我还没完结,但是看到一个姐妹提出的脑补很有趣,就先不务正业写了《番外小剧场》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咋浪不要再动我的号(不然真要上天台哭着拉肖邦[允悲
  • 所有的大宗教,不都是直扑第三重门,你我也如是,大众每每鄙视花和尚职业僧,但层次到了,接触到的真正的出家人,人生境遇跟芸芸众生相比,天上地下了。不要去讨论谁的修行
  • 他的通稿宣传不多,也没啥咖位去讲究牌面5.蔡徐坤为了保证身材会有规律的节食,不过到了可以吃的时候他会买麻辣烫这种味道比较重的食物解馋6.《落跑甜心》的女主郑靓歆
  • 其实倒不是因为我有多么爱他,只是我年龄不小了,该结婚了,我认为他至少是一个适合结婚的人。其实倒不是因为我有多么爱他,只是我年龄不小了,该结婚了,我认为他至少是一
  • 一个人‎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人,‎决定了‎她思维的宽‎度和内心‎的‎包‌容程‎度...你都不‌会‎过于大惊小‎怪泡夜‌店 ‎纹身 ‎打‌‎洞 ‎买
  • 这‌个牌在崇迪领‌域可‌谓威‌名赫赫,权威介‌绍也很成‌熟〜制‌做目‌的: 为新起的经堂收‌集捐款.
  • !Toraji 为您带来了精选的圣诞套餐,在美好的圣诞夜为您带来美好的享受。
  • 我们在爱你,你也在爱我们,张艺兴和xback从来都是双向明恋。对呀,你的处事风格就是这样:只要你想,就一定能蒙住我们的眼,蒙不住的,就好好哄。
  • #鲸落-昨夜派对[音乐]#打算早睡 又是没睡着到现在[悲伤]• 白天穿过食堂准备出学校南门的时候 要很大力才能拉开门 我拉不住 遇到食堂阿姨超温柔地笑着
  • 1⃣今天一整天好心情的开始是下雪了真的是有冬天的感觉了为了小银可以很好的和他们一起玩耍出门前吃了一个止痛片还拿了一个保温杯冲好了红糖水几个人都起的稍微有点晚了然
  • 所以放宽心啊因为每一年都会有很多的难关但是呢关关难过关关过每年呢都会很忙碌忙完了这一阵子就好了 因为忙完这一阵子你就可以忙下一阵子 是不是我们正年轻我们不忙碌我
  • 这话说的就是承认抄了呗 我们17年就出来了 那时候你们在哪呢?不过是拿着jhl当盾牌,国家维护主权的政策不是给你用来掩盖抄袭的,不过你这种我抄袭我骄傲,用所谓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