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楞严经》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第二十段)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有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这时世尊为了让阿难和众生都能进入“无生法忍”而见自“本心”。“无生法忍”指的是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人法俱空,识心自在的一种证境,这种证境称为见性,即见到了自己的“本心”、见到了自己的法身,已是初地菩萨境界,决定能成佛了。
如来在狮子座上摩阿难头顶说:如来常说的一切“诸法”,包括你说的那个能想能推理的“心”,其实都是“唯心所现”,也就是“真心”的显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这里说的“诸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说的是佛灭度后,弥勒菩萨愍念众生邪见增盛,难入正法,于是从兜率天来到人间,现身于中印度阿逾陀国,为当时一位名无著的菩萨说《瑜伽师地论》,统收万法,将万法概括为六百六十法,摄一切名理殆尽。此论文共有五分,即:一、本地分;二、摄抉择分;三、摄释分;四、摄异门分;五、摄事分。此为“唯识学”除《解深密经》外最重要的圣典。后天亲菩萨因为见《瑜伽师地论》文字繁多,即于此论之“本地分”中,略录百法名数写成《百法明门》,使万法宗要归于指掌之中,以方便后学。
百法将一切诸法归纳为五大类、即:一、心法:心法是将八个识心归纳为八种,以心王阿赖耶识统领万法。二、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这五十一种都是妄心。三、色法:色法有十一种,统摄整个物质世界和一切生命现象。四、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这二十四种与心王不相应,虽然可以修到四空天,但不能证菩提。五、无为法:无为法有六种,这六种修的是世间定和出世间定。这五大类合计为百法,概括了一切法,是名“诸法”。
那么,以上说的“因果”又是什么意思呢?“因果”作论,也称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则,是指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原因和结果。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一种事物发展的结果,又必定是另一种事物产生的原因。原因和结果是不断循环,互为因果,永无休止的。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无论哪一方面的成功或失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必然。即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极大影响力,以致世人将其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
这个铁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得到什么样的果。”佛教认为:因果是由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思想行为,这三大行为所造作的善恶诸业所形成,形成善恶二报;三大行为是“因”、善恶二报是“果”。善恶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在恶报中修善,坏事就可以变成好事,恶报即可转为善报。这些所谓的因果,看似真实,但在自性中都是虚幻的,都是生灭法。
那么“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呢?“世”指时间的迁流,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共三世。“界”指空间的划分,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所组成,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即“四天下”及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再加六欲诸天、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再加初禅三天和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再加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再加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诸天、为一“大千世界”。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小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世界。
经文中说的“微尘”又是什么意思呢?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中说:“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常用以指极细小的尘埃;又常比喻卑微,微不足道;佛经中又常比喻数量之多不可计算。
佛对阿难说:以上所说的一切诸法、因果、世界、微尘,都是真心的功能作用所结成的物体和法相,他们的关系是主人和客人的关系,“心”是常住的主人,万事万物为生灭去来的客人。
各方世界的一切所有,如小草细叶、一缕阳光、一个结节,究其根本,都有其体性,就是虚空,也有个外貌名相,更何况清净无染的妙明真心,及自性所含的一切妄心,怎么会没有其体呢?你阿难如认分别觉观,能了知一切的“心”,定为自己的“心”,也没有错,但这个“心”就应离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诸多的尘相和事物,远离一切尘相后的“心”才是你真实的“全心体性”。
如你阿难现在听我说法的声音,心里就起分别,只要有这个分别心,即使你灭了一切“见”(看见)、“闻”(听闻)、“觉”(感觉)、“知”(知觉、知道)、仍然是内守幽闲,仍然是“法尘”分别影事中清净的一面而已,这清净的一面并非真心。
此处说的“法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之一、是六识心的另分。是意根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所缘的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善恶诸法成为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这五尘落谢的影子,成为记忆,记忆中的往事称为影事,是法尘的作用。幽闲是记忆中相对的空白处,但并没有离开法尘,如禅修打坐时,觉得很空、很清净,但只要有这个感觉在,就是内守幽闲,这个幽闲也只是妄心的作用而不是真心。
佛对阿难说:我没有责备你执“非心为心”,但你应该用这个“心”仔细揣摩,使这个“心”远离一切尘缘境相,认识能离“分别心”的体性,知道能离这个有“分别心”的“知”,它知道你在起分别,但它却没有在一切分别中,这个“知”的体性才是“真心”。
如果你认为这个能分别尘境的体性,在离开六尘外相后就不存在了,那么你认识的这个“心”,就只是那个法尘分别影事,而不是“真心”了。六尘境相不是常住,在生住异灭中变化无常,若变灭时,没有认识清楚的这个“心”即同“龟毛兔角”一样,就如乌龟本来无毛、兔子本来无角,“心”也就变成本来就没有了,如果就此而认为自己是“无心”了,你的法身也就等同于断灭,那么,谁来修无生法忍呢?这时阿难和大众都“默然自失”。“默然”:是无语可说、“自失”意为失去了对真理的认识。
佛告诉阿难说:世间一切诸多的修行人,虽然能成就“九次第定”。“九次第定”是在修成四禅八定后进入的一种定,排在八定之后,故名九次第定,又名“灭尽定”。此定灭了一切见、闻、觉、知,灭了前六识,故名灭尽定,得此定已出离三界,超越生死,可证阿罗汉果。
佛说:“心”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清楚,仍然不能断灭一切烦恼,就不能成就阿罗汉果,这都是将“妄心”执为“真心”的结果,所以你阿难虽然博学多闻,仍然不能证得圣果,就是没有把“真心”认清。佛在这一段里已讲明了什么是“心”和“心”在那里,应认真体悟,当下即可明心。

在我们没有觉悟并活出来觉悟之前,我们都是念头的受害者。我们因为无辜地相信了它们,而使噩梦变得非常真实。因为千生万世从未质疑过它们、从未一片刻抽离出观看过它们,我们和它之间变得毫无间隙——我们被认为我们就是念头。当一个痛苦的念头走过我们时,我们如此当真,我们如此痛苦!

我们就是那念头吗?不,当一个念头路过我们的头脑,当“觉”者忘记了它的身份——当它深深地认同那念头时,当它把那念头当真时,我们的痛苦产生了。梦变得那样真,幻觉仿佛就是事实。我们随着不同念头经过我们的头脑,我们开始喜、怒、哀、乐。在没有分离出念头不是我们之前,在没有看见那永恒的“觉”之前,我们不可能不痛苦。

在那能生出念头的、念头背后的信念没有解构或瓦解之前,痛苦的念头不会不来;在我们不能不把念头当真之前,我们无法停止痛苦。我们都是念头无辜的受害者,我们都是梦中的小孩。因为相信了我们的念头,我们在梦中无辜地痛苦。

你想停止痛苦吗?惟一的办法就是质疑你的念头。“捉住”那经过你头脑、让你难受的念头加以质疑与拷问,从而识破它的虚幻不实性,是惟一的解决痛苦最直接的方法。

痛苦是因为你相信了一个和现实之存在相悖的念头,痛苦是因为你只走直线的头脑坚持认为存在应该如何如何的缘故。现实之存在是惟一的真实,痛苦绝对是因为你的心相信了一个它与真实不符的谎言!

停止痛苦的惟一办法,就是认清哪儿是真实,哪儿是你自己的梦或想;从而回到并安于那如实的存在之上,不再与存在对抗,是惟一消弥痛苦的方法。

如果你想继续痛苦下去,就继续与存在对抗;
如果你不想,就停止下来。分清哪儿是你的梦,哪儿是如实的存在;觉知你的念头,不再那么把它当真,是惟一终止痛苦的时刻。

针对终止痛苦,这就是最直接、最单刀入骨的手术;其它的入路都没有直针对治。你想最快地终止你的痛苦吗?就用质疑的针直接刺破念头的泡——那心不顾真实是什么的个人的梦。

只要你没有质疑尽你的信念,你就不能完全解脱,当一件事情发生在你面前,然后有一个令你不舒服的念头产生了——这个念头将来之前从哪里来?从你的信念中来。如果你在某种情况中感觉不自由,是什么绑住了你?是什么围成了你心的栅栏?信念。

如果你想去做什么事,你总是做不成,你总是前进不了,是什么挡住了你?是什么成了你面前的鸿沟?是信念。信念是某种性质的念头产生的原因,某种性质的信念生出那种性质的念头。在我们没有质疑尽我们的信念之前,我们不可能完全解脱。

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内在里还有所坚持,还有所深信,还有不可破解的认同,我们就不可能完全解脱。解脱是信念的解构。当我们内在里所储藏和持有的信念都解构了,我们就自然地解脱。

信念是绑着我们自己的绳,一个过不去的念头是绳的打结。只有那绳完全没了,结才不会产生——然后才能痛苦没有,然后才能自然解脱。

一个深深相信的念头就是信念,一些永恒不变的信念就构成信仰。只要我们不针对我们的信仰做功课,解脱自由是无望的。念头不破,信念不解,信仰不灭——自由无门。

相信就是障碍。你相信什么——那相信的,就是你痛苦或不自由的来源。你破一个不相信,你自由一些;你相信一个,你的自由将少一些。不管是什么,只要有你相信的,你总不能完全解脱。

真理也不能相信,因为相信真理是最大的难以解脱。真理是你最后的拴马桩,同时也是拴马绳——你相信它,你一路上解开了一千个魔鬼的绳索;到最后,你被上帝拴住。到死的时候你会发现,上帝是所有魔鬼的总头目。

没有可坚持的信仰,心不可能被任何一种东西拴住。心的本性是流动的,它走遍一切又不在一切处停留。如果你让心在某一处停留,那必然造成你的心在那一处挣扎、孤独和痛苦。因为你违背了心是流动的本性。它应该时刻流动,然后你却让它在一处驻住,那当然最终你会痛苦。

流动而自由的心停在一个“美景”之处的快乐是短暂的。如果你让它久留,用不了多久,那快乐迟早会转化为痛苦。放心走吧,让心处处流动,这样你才不会痛苦。

流动的心没有任何它所要抓持的信仰,波浪不会嫁给任何一根水中的柱子;虽然它经过它、环绕它、亲吻它、拥有它,但它必须走开,因为它并不属于任何一根柱子——即使某根柱子再好再大。河流会绕开所有的石头,心不属于任何真理。当你违背这一规律时,你必然痛苦——因为心自己在呻吟。

佛是那完全成为心的人。因此,佛没有任何信仰,佛没有任何信念,佛不相信任何念头——因而佛有不死的自由,佛有不可度量的广大无边。任何觉悟到那心,并完全活出那心的人,都是佛。

佛从不教导你信仰,佛只指导你认识心;佛从不给予你信念,佛只指给你看什么是自由。所谓空,就是那心里没有任何的信仰;所谓无念,就是那心里没有任何的信念;所谓不执着,就是那心不相信任何一个念头。佛说“心要空”——心要空空掉什么?就是空掉你那些信念及信仰。

没有坚持不变的信念,没有抓住不放的念头,没有舍不得丢弃的信仰,就是空了。完全的解脱就是空的实现,就是你那心中——它的信仰、它的信念、它的念头——不再被紧抓紧抱不放的时刻。

你想体悟或过上“空”的生活吗?对你的念头、信念、信仰下功夫吧。念头做尽,信念铲尽,信仰除尽,你就空了,你就完全自由了,你就解脱了,你就是佛了。所以,整个成佛的功课及道路,就是对念头、信念及信仰做功夫的过程——它也是见到心本来面目的过程。

我们常说本来真如心被什么给遮蔽了。被什么遮蔽了?就是被念头、信念和信仰给遮蔽了。所谓还心本来面目、所谓见心本来面目的过程,就是抽走、拿去、移除、铲掉、消无那些信念、信仰及念头的过程。

你想无苦、解脱、自由无限或成佛吗?别在别处用功了。就对着你的念头、信念和信仰用功吧——念头破尽、信念解尽、信仰除尽,就是你自由解脱的时刻,就是你无苦的时刻,就是你成佛的时刻!

解脱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它不是虚幻的精神上的杂技或表演。一旦你找到对付念头、信念或信仰的方法,那么修行就不再是一种智能上的事,而是一件体力活。

一旦你找到对待它们的方法,解脱变得不虚、不玄、不空——而是如上楼梯一样,是一步步走的过程。这方法与工具就是“质疑”,它的工作对象就是念头、信念、信仰。

去老老实实做吧,自由解脱或成佛不是空话。信的老实人、勤奋人总能到达。内在国家的平和是有希望的,因为目标明确、方法正确、工具有力、工作对象就在那……就差你老老实实地用功了!

不想痛苦、受限或难过的人,就去实现这和平吧。温柔地向你内在的念头、信念和信仰“开战”吧,还我内在国家的平和。

——觉醒行者 https://t.cn/RuiC9vv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现在都还想那个家暴男(剧中滴[奥特曼][奥特曼]最后的谢幕我好爱,真的看到了大家的热爱!词中有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 好想时间就停留在此刻,像又回到了很久以前,大家天天在一起的日子。这可能是我参加过最用心的婚礼了,虽然在狗鹅的捣乱下我有一半的典礼没看到,但也创了我哭的次数最多婚
  • 还有 会想要了解我的过去会想要陪伴我 会计划好有我的未来 以及愿意读我写的废话 想要记录我每个快乐的瞬间这才是神仙男友吧[悲伤][悲伤][悲伤][悲伤]救了大命
  • 细数光阴的步伐,不知它从我的指间走过多少圈?白昼更换,把风景揽入枕边,我愿在这曾有你的风景中沉睡万年。过去的事,如云烟般,田间小路花早已开了,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 呼吸暂停最直接就是导致大脑缺氧,含氧量70%以下中风心梗的风险就已经很高了,有可能睡过去就醒不过来的,他最低的时候只有51%。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
  • 其实我还蛮羡慕她的,给我看的照片里,她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她也没怎么老,这些年一直在工作,两套房,工作之余还能每年出去旅游一两趟,出差的途中还能读几本如图我都
  • 但是到了1000千伏的特高压级别后,世界玩家就只剩咱们了。在满足于国内需求后,国家电网又有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到2050年或将投入50万亿美元建立一个超高压全球
  • 加上现在孩子每天都要喝夜奶,真的太不方便,而且宝宝离开她就会哭闹 在一个床上,也是方便哺乳 所以我建议她,要不就等到孩子断母乳后再分床会比较好 但现在又要一个问
  • !!
  • 楚惜宁沈修铭  他一步步而来,浑身上下都透着生人勿近的气息。楚惜宁沈修铭  他一步步而来,浑身上下都透着生人勿近的气息。
  • #花钱比挣钱难#超级无敌早起吃个大碗馄饨[耶]开始学学内科[疑问]我真的 没想到 回锅肉 里面竟然会有木耳洋葱胡萝卜[衰]你还我美味的回锅肉啊[泪][泪][泪]
  • 其次,陈先生无法预料邹某会坐上自己的车,更没想到车子会突然发动,这件事情属于意外,陈先生没有主观上追求损害结果的故意,更没有放任有问题的车辆。按照邹某家属的理论
  • #刘宇宁说无悔此生与子成说# |#刘宇宁星落凝成糖片头曲#|#摩登兄弟[超话]# 聍听宁热血嗓音唱着《与子成说》世间在你之一念催我抉择信予我 风予火你予我 不舍
  • 人们预期国家预算无法以长期被认为“正常的”方式获得批准,美国的政治制度在这种环境下运作,这已经够糟糕的了。但现在,最重要的是,除了一场债务违约的“胆小鬼游戏”之
  • 话又说回来,如果《万里归途》的预售票房再高一点,把所有的影厅都占满,那院线经理也就没办法调整排片了。从定档到上映,《少年的你》只有3天的时间,但易烊千玺的粉
  • 这么多女孩,回头看她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还是最让我记得住的那一个,但缘分未到、也许这就是青春吧。在他们眼里我或许是个自私自利、尖酸刻薄….又或许是个体贴善良的人
  • 从春天花会开,我的爱,到你知道我心里只爱你一个人,从我对你的爱情,好像水晶,到我要你陪着我,陪着那海龟水中游,从cry in the night,到晴空无云的天
  • 嘴上说爱,实际上不去努力改变贫穷的现状,一个人即使再爱你,也会被你的不作为,而放弃和你在一起。 杨绛说:“不管你信不信,物质上没有要求的女孩子,感情上会要求更多
  • 哎哟翻相册看到21年刚毕业的时候 看到了小猪包的live 好想好想 捏捏小胖手小胖脸小胖jio[馋嘴]然后又看到了我们家一起去散步 啊啊啊啊啊啊从小到大我们都是
  • 斑驳的树干上,带着雨露,尽显沧桑,我抚摸着这岁月的痕迹,读着属于它的故事,或许他是快乐的,因为有人懂他,或许他是悲哀的,因为这痛楚被人勾起,今后再无法不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