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兴安盟新跨越】“粮仓”实“肉库”足“奶罐”盈!兴安盟持续做大“粮”“肉”“奶”业

兴安农垦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米面粮油、牛羊肉干、奶制品等各类本地农副产品。“我在外地也经常看见咱们家的产品,大家都说好。”乌兰浩特市居民韩英伟说。
  农牧产品的丰富源于兴安盟打造农牧产业链的不懈努力。兴安盟地处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带,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和优质玉米产区,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兴安盟以争做内蒙古的“粮仓”“肉库”“奶罐”为目标,持续推进大米品牌、玉米精深加工、肉牛全产业链体系及全国高端奶业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大项目撬动、延伸补齐农牧业产业链,将兴安盟打造成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取得了 “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好厨房”的美誉。

  夏日,走进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东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乌力吉木仁带着几个社员在稻田里查看稻苗长势。陈乌力吉木仁说:“这些水稻不仅是我们的收入来源,也是咱兴安盟的一张名片。”

  今年,兴安盟农作物总播面积1782.3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9.17万亩,较上年增加11.69万亩。在政策、科技、投入等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盟今年的农业生产进展顺利,作物长势良好,为夺取全年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肥沃的黑土地、适宜的气候条件、绿色纯净的农田环境,独特的条件成就了高品质的‘兴安盟大米’,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认可。”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介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商品粮基地,“兴安盟大米”已成为兴安盟一张响亮的名片。

  近年来兴安盟立足粮食资源优势,以“兴安盟大米”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先后被授予“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2018十大好吃米饭”等称号,实现了“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兴安盟大米”品牌估值超过180亿元,出现了二龙屯、绰勒银珠、魏佳米业、草原五谷香等品牌,“兴安盟大米”呈现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态势,为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注入持续不断的强劲动能。

  “两袋米”,一袋指的是大米,另一袋就是玉米。作为玉米主产区,兴安盟玉米年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秸秆收集总量可达588.6万吨。今年,兴安盟玉米播种面积达1223.28万亩,较上年增加4.28万亩。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兴安盟实施优质高效增量示范行动,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保证粮食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一茬大豆,不仅有效提高农民收入,还有效保障了粮油供应。

  玉米资源丰富的优势,还成功吸引了内蒙古溪流佳禾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12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落户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达产后,年生产淀粉42万吨、葡萄糖浆24万吨、结晶葡萄糖20万吨、玉米油2万吨、纤维饲料14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安置就业240人。”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彦介绍说。

  做好“粮仓”要做实举措。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提质增效,兴安盟创建了12个优质高效增粮千亩示范区,集成推广玉米密植优良品种、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水稻浅湿干交替灌溉节水等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助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今年,我盟向上争取了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49亿元,在全盟打造了12个千亩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8个看禾选种平台,建立5个万亩示范区、100个千亩展示区、150个百亩核心区,实施耕地轮作138万亩。”盟农牧局局长李振林介绍说。

  8月的科右中旗,草青牛肥。这片以绿色为底色的土地,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如今,作为兴安盟“肉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牛经济”成为了新名词。

  近日,兴安盟科右中旗华阳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土建工程建设接近尾声,预计9月初可投产,作为兴安盟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屠宰分割10万头肉牛、加工2.5万吨牛肉,年收入预计达到9亿元,可带动当地180余人就业。”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龙说道。

  今年,我盟启动了肉牛产业再造行动,研究制定了“兴安盟肉牛产业链重点项目区域分布图”,依托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相互支撑,肉牛产业发展呈现出稳步向好的态势。据行业统计,截至6月末,全盟肉牛存栏131.86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31.81%。全盟肉牛标准规模场发展到469家,其中,万头以上2家、千头以上29家、500头以上60家、200头以上119家。

  “肉库”建设不拘于数量,更追求技术发展,繁育能力的不断提升让“肉库”功能更加完善。
  “我这牛喂好了个个都能长到一千七八百斤,都是经过科技公司优质冻精改良过的!”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道卜嘎查村民吴巴根口中的“科技公司”正是由中宣部搭建的国家级种公牛站——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

  据了解,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种牛203头,年采精能力达到350万剂,近几年通过资源整合,以整乡(村)推进的方式,集中在科右中旗、突泉县、科右前旗建设肉牛奶牛冷配站点148个,普及肉牛冷配技术,全盟肉牛改良率达到90%。
  2021年,突泉县、科右中旗成功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内蒙古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项目将实施三年,主要实施肉牛育肥、繁育基地建设及屠宰加工生产线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项目,加快我盟肉牛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兴安盟,当肉牛产业成为“肉库”建设主力军的同时,其他牲畜养殖同样如火如荼。 “目前我们公司拥有年饲养120万套种鸡的养殖场、年孵化5000万羽的孵化场、年屠宰3000万只肉鸡的屠宰厂、年养殖3000万只的肉鸡养殖基地。” 内蒙古安达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卫说。
  以安达牧业为代表,我盟禽产业链集聚了种禽饲养、养殖基地、屠宰加工等关联企业。据兴安盟农牧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兴安盟禽类饲养量3000万羽,禽蛋产量达到3.2万吨,禽肉产量达到1.7万吨,禽销售额约2亿元。

  肉牛、羔羊、生猪、禽类……兴安盟持续引进先进企业,鼓励、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多样养殖业,充实“肉库”种类,打造兴安品牌。
  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中利牧业2.5万头优质奶牛养殖牧场,一排排标准化牛舍安装了高标准通风、控温、清洁系统,现代化挤奶大厅内上百头奶牛通过全自动转盘式挤奶机集体挤奶,很是壮观。

  “我们的牧场由科右前旗、伊利集团、中博农公司三方共同建设,规划养殖规模为2.5万头,目前奶牛存栏头数已超1.2万头,日产鲜奶120吨。”中博农牧业副总经理王阿木古冷介绍。
  作为兴安盟万头奶牛养殖牧场智能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利牧业2.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是目前自治区单体最大的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

  近年来,兴安盟深入贯彻国家、自治区奶业振兴战略部署,把奶业产业链确定为20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利用黄金奶源的资源优势,通过改造提升中小规模养殖场、培育壮大乳品加工企业,以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为目标,积极扶持培育奶源基地,加快推动集群集聚发展,将兴安盟打造成为高端奶源基地。截至2022年牧业年度,兴安盟奶牛存栏达到14.3万头,同比2021年增长28.1%。

  在内蒙古兴安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向液态奶行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利用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场地地面铺设以及车间墙体填充等工作。 据介绍,“5G+工业互联网平台”液态奶智能工厂示范项目总投资17亿元,主要用于生产安慕希常温酸奶、金典奶系列产品。项目投产后,可实现日产液态奶1500吨,年产值15亿元,年纳税2000万元,解决当地500人就业。

  打造高端奶源基地,离不开高端优质奶牛的育种、繁育。2021年12月28日,前海科技中博农胚胎生产实验室在兴安盟科右前旗落成揭牌,填补了当地奶牛产业科技试验基地的空白,为兴安盟高产奶牛育种、繁育、改良转型升级和打造高端奶源基地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这几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在牧场内采集卵子。我们通过创立胚胎实验室,加快优质奶牛繁育效率,提升牧场整体效益,告别过去以数量换产量的模式,牧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质牛群。”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关彦虎说,实验室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性控胚胎5万枚,3至5年时间内,泌乳牛日均产奶可提高到45公斤以上,年均产奶可以超过13.5吨,可以大幅降低公斤奶成本。 
 
  目前,兴安盟传统乳制品加工作坊有75家,年产奶皮子、奶豆腐、黄油等传统奶制品3000余吨,整合中小奶畜养殖场提升改造项目资金1.13亿元,累计开展中小规模奶畜养殖场提升改造290家,奶制品标准化试点21家,中小奶畜养殖户发展到388家。

【滨州“三夏”生产麦收告捷】6月21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当日,全市小麦已收获438.5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9.23%,“三夏”生产麦收告捷。

据全市农情统计,预计今年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呈现“三增”态势。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41.91万亩,比上年增加7.99万亩,增长1.84%;预计单产515.68公斤,比上年增加3.22公斤,增长0.63%;预计总产45.59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增长2.48%。从小麦产量结构来看:我市小麦平均亩穗数41.59万穗,比去年增加0.62万穗;穗粒数34.84粒,比去年减少0.37粒;千粒重41.88克,比去年增加0.08克。从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打测产看,邹平市八方农场单产达到了656.2公斤,惠民县何方街道邢何村亩产达到了639公斤。
抢抓农时科学实施麦田管理,打下夏粮丰收坚实基础
去年“三秋”生产关键时期,我市遭遇了连续强降雨天气,造成玉米收获期推迟、田间土壤湿度较长时间饱和,小麦播种整体推迟,为来年夏粮丰收带来十分不利影响。面对不同往年的新情况、新问题,冬小麦应该如何正确播种、怎样有效管理,能否确保夏粮丰收?成为广大农户最关切和担忧的事情。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谋划部署,及时组织农技专家力量进村入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根据各地实际,我市主推了宽幅精量播种、深施肥二次镇压划锄全幅匀播、小麦增产节水高低畦种植三种技术模式,小麦播种工作于11月上旬全面完成。

小麦播种晚是必导致苗情偏弱情况发生,农情调查显示,今年春节前后全市小麦一二类苗面积低于上年,三类苗面积偏大,整体苗情差于去年。春节刚过,市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时,紧密安排部署了“科技壮苗”“夺取夏粮丰收百日技术攻坚”等系列行动,进一步增强全市搞好春季田间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分析、强化和宣传科学有效措施,市级8个技术指导服务团队和应对自然灾害技术攻关小组分别赶赴各县市区,针对小麦苗情和生产需要,细致分析讲解麦田镇压划锄、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强调技术关键和要点,全力解决小麦生产中遇到各种问题,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定基础。截至4月中旬,全市小麦一二类苗比重达到83.3%,比冬前提高44. 5个百分点,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面对今年小麦丰收的喜人成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宋元瑞由衷地表示:“我市去年开展秋种工作成功应对秋汛,冬前和春季麦田管理措施及时有效,在麦田中后期管理中坚决做到‘小麦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全覆盖实施‘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千方百计实现了‘虫口夺粮’和提高粒重,可以说是‘人努力、天帮忙’”。
全力抓好机收和减损工作,确保小麦安全成熟丰收到手
面对今年“三夏”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5月30日全市2022年“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统筹谋划,聚焦管、收、种等环节,科学分析形势,建立健全联合会商机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严查铲苗毁粮等行为,确保小麦安全成熟、丰收到手。

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农业农村部门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小麦机收保障热线,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并帮助及时协调解决;气象部门及时对农业生产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预警;交通运输部门开辟了夏粮机收车辆“专用通道”,为1280台机械高效快捷办理路桥免费通行证;粮食和储备部门及早谋划,提前做足夏粮收购准备。同时,各乡镇发动基层,尽最大可能腾空可用晒场,开放学校、机关、村集体及非交通干道的硬化场地、路面用于小麦的晾晒,确保收获过湿和淋雨的小麦得到及时烘干晾晒。

我市全力抓好夏粮机收和减损工作。市农机部门提早开展农机具检修、保养和农机手培训工作,保证1.1万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2万余台玉米播种机正常运转、安全生产;密切关注小麦成熟时间和天气变化,组织协调好农机跨区作业,设置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21个、成立应急作业队75个,科学引导机车合理流动,做到成熟一片、收获一片、播种一片。在抓好机收减损各项技术措施落实方面,突出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粮食烘干三个主要环节,统筹调度好210余台履带式收获机、112台粮食烘干机械和3.9万余台抗旱排涝机具,全力做好阴雨天气夏粮干燥入库工作。
推进秋播作物适时播种,确保完成省下达粮食面积任务
我市积极组织农机、农艺专家研究制定“三夏”农作物种植模式和作业规范,开展业务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处理——玉米机播”一条龙作业模式,实现小麦机收与玉米机播压茬进行。截至6月21日,全市已播种玉米389.75万亩,占播种意向的85.76%;大豆(纯作)已播4.4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陆续开始播种,已播2.326万亩,占种植任务的33.23%。同时,地瓜、夏花生等作物播种加快推进。

在高效抓好夏种夏管工作上,我市抓住夏播有利时机,加大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切实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分作物、分品种压实播种面积,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地块、每个生产主体,引导扩大种粮面积,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粮食面积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好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抓好统一供种和关键技术推广,选用夏播专用玉米品种和优质大豆品种,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广泛开展吨粮镇、吨粮县创建,示范带动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370万吨以上。切实加强生产资料调剂供应保障,备足备齐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充实农资储备,确保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做到秋播作物适时播种。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市农业农村局生产科科长邢承军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夏管技术服务与指导,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墒情、查苗情、查虫情,做到因地、因墒、因苗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方案,指导农户科学运筹肥水,确保夏种作物苗齐苗全苗壮,打好秋季丰收基础。

【#陕亮十年#(四)丨求新求变 陕西这样跑好文旅融合“新赛道”】2022年4月26日,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开馆迎客。这座位于西安高新区天谷七路899号的省图新馆建筑面积8.19万平方米,设计藏书80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未来,伴随着图书馆的全面开放和综合服务的持续优化,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必将成为体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十年来,陕西文旅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截至2021年,陕西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提出了“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派话剧”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守正创新

陕西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进步的火炬,是党和人民的重要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底蕴深厚的文学陕军、长安画派,厚积薄发的陕西影视,异军突起的陕派话剧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陕西品牌,让陕西具备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和可能性。

作为陕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文学陕军”在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而歌的征程上主动担当,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现实题材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出警》等,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截至目前,“文学陕军”已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0多个。

在影视作品上,西部影视异军突起,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作品数量和质量持续攀升。从2020年首部亮相央视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到先后斩获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陕西影视厚积薄发,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从荧屏、银幕上走进了百姓生活,也走进了群众心间。

同时,“陕派话剧”不断推陈出新,《平凡的世界》《麻醉师》《共产党宣言》《路遥》等优秀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已有13部作品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作品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6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4人获“文华表演奖”,28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台台精彩剧目、一件件书画艺术作品,绘就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繁花似锦、日新月异的图景,成就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派话剧”等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也奏响了陕西文化和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激昂序曲和华彩乐章。

摸清家底

为文物保护建起法治防护墙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中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也有周、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上千年的建都史,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

在陕西,出土有10万至1.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的南郑疥疙洞洞穴遗址,为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证据;陕北地区发现的气势恢宏的宫室类建筑、布局规整的宗庙类遗迹和等级分明的大型墓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太平遗址的考古研究,使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开展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新进展;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发现、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为研究我国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史前遗珠、秦汉闳放、隋唐之风……近十年来,陕西取得的考古新成就不胜枚举。三秦大地留下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书写着中华民族悠长壮阔的历史。而如何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建起防护墙,让人民群众能感受文物之美、体会文化之韵?这是近年来陕西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年3月3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秦始皇帝陵的保护范围,规范管理体制,用法治的力量促进保护秦始皇陵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田文平表示,《条例》的修订出台对推动秦始皇陵保护、管理及展示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具有关键作用。

立法保护秦始皇陵,只是陕西省保护文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无论从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还是从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再到奖励惩罚制度,陕西省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陕西在摸清守好文物“家底”的同时,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焕发新光彩,古老的文物古迹与全新的时代命题正在碰撞出夺目的火花。

务实惠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文化惠民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年来,陕西省众多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陕西先后举办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文化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89场,参与人数超过2578万人次。此外,陕西省还颁布《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举办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惠及群众600余万人次。

为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吸引更多读者朋友“走进”图书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和汉台区邮政分公司联合推出“汉图有书任你借,邮政一元替你还”惠民服务。读者可以在家通过微信公众号“你看书我买单”小程序进行下单购书,借阅的图书通过快递便可免费送到读者手中。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归还借阅的图书时,可以选择到汉台邮政分公司邮政网点的便民还书站支付1元的邮寄费用,将所还图书和签条一并封装后交邮政工作人员即可。

小小尝试,解决了借书还书的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

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投用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了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求新求变

陕西旅游产业破局求变

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而旅游则是陕西的标志性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无疑是整个陕西乃至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景区之一,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的全国热榜,登上西安景点种草TOP1。在线下,“长安十二时辰”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只为一睹大唐盛世,感受大唐文化魅力。

进入大门的那一刻,宛如穿越至1300年前的唐朝长安城。游客不仅可以与“崔器”“王维”“李白”等演员互动,还可以观赏唐风建筑,品尝长安美食,体验唐风娱乐活动,全方位、全体验、全身心地“回到唐朝”。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为什么这么火?作为全国首个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将影视IP与文化IP进行了巧妙结合,通过多元业态带给了游客沉浸式的体验,从而打造了一个“爆款”文化旅游产品。

疫情当下,除了将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也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之一。由于疫情防控等多种因素,国内游客跨省、跨市旅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露营旅游、近郊度假成为全国旅游的新热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露营相关企业有3603家,排在全国各省份第5位,这说明“小”露营也能塑造出“大”经济。

实际上,陕西旅游的新增长点不止于此,民俗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或业态逐渐兴起。陕西旅游从原来的“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对着镜头笑一笑”的初级观光方式,正走向多业态、多内容、多形式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年发展历程,陕西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绩显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陕西文化经历了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发展转变。如今,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陕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凭借“文化+旅游”的双引擎,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旅发展道路。

撕去古老、厚重的文化标签,陕西正以一个朝气蓬勃、古今交融的形象,朝着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奋勇前进。#飞阅新三秦##从空中看奋进中的陕西有多震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超话]#很多人可以走进你的生活,很少人可以走进你的生命为了记住你的笑容,我拼命按下心中的快门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
  • 題外話:如果肩膀都畫不全的構圖怎麼辦,通過仔細觀察,你可以發現fj老師很多時候把索子手和頭畫在一起,營造巴掌小臉的感覺。然后給我做飯(bu(ps沒有說老師和動畫
  • 吴先生告诉小e,他平时逛商场时经常看到有的人一买买上一大堆,但是人家买的多和他没有关系,店内商品充足,而他也不会去选择临保商品。另外,结账的时候如果前面是代购的
  • #小鹿发布# “食安封签”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为进一步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网络餐饮经营秩序预防和控制外卖食品配送中的风险打造放心网络用餐环境7月8日
  • 8.素颜出街--陈奕迅 作为歌神的陈奕迅即使成就那么多,他也从来没觉得自己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他会和普通男子一样,在大夏天的时候直接裸着上半身出街,也不会
  • 既然如此,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 社畜与早起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社畜与早起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 既然如此, 可是,即使是这样,
  • 随时随地能够跟朋友开黑的感觉是真不错,做一最近一直在观望一台合适的游戏本,预算只有1W左右,目前看中了ROG魔霸新锐 2022...看上#ROG魔霸新锐 202
  • 我是相信纯友谊的,所以我认为他的点滴可能就是觉得我是个不错的朋友吧,哪怕我迟钝死了,被动死了,蠢死了,他也一直在。(编译/贺颖骏)#美国中期选举#偶然候很想谈爱
  • ——太宰治 《人间失格》5.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黄永玉14.人生在世,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我只求它货真价
  • 不过还好,这些言论改变不了任何,因为林彦俊偏偏就是这种,你不让他做什么,打击他做什么,他就偏偏做好什么的性格,一次又一次成功打了这些人的脸从歌手到演员再到音乐剧
  • 还有白极光,太可爱了绝对是恋爱助推器[收到]实在是爱惨了这样的正剧夹缝嗑糖,刺激满想象欲都满满的[开学季]#谢谢你医生#我的小朋友离开我了,认识一年多,小朋友已
  • !!
  • 2、灶头与水龙头相对,明显是水火不容之势,暗示了妻子与丈夫的相处状态,有甚者夫妻有离婚之虞。影响夫妻关系的风水:1、挂裸女像,容易让老公开始不满意老婆的身材。
  • 根据你以往的表现虽然我早已经不奢求你能接住对面男选手的球了,但是没想到你也接不好女选手的球啊……搭档那么努力了,救回来几个你丢几个,费劲八叉给你救回来你一板就送
  • 明天咱们粉丝节将开进云南建筑机械厂生活区,每天《街头巷尾》的直播时段中,我们的主播将随机敲开观众的家门,如果您正在收看8099999春城频道,就有机会免费获得一
  • 而国内猕猴桃优果率在30%以下,这直接影响了猕猴桃产品价值提升和企业品牌打造。近日在河南郑州市召开的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2018年年会上,《国产和进口猕猴桃果
  • 一想到自己做為一個人的責任,就應產生精進心,這不是因為恐懼犯了罪過要受懲罰的關係,而是珍惜可貴的人生,珍惜現在的因緣;錯過了機會,就很難說什麼時候再有這種努力改
  • 『榴芒一刻榴莲冰激凌青团』春天就是吃青团的季节呀~ 姐妹们,这个口味的青团你们一吃,绝对会爱上啊啊啊!榴芒一刻的各种千层呀、小甜点呀,我都吃过很多种啦,新出的青
  • 放下了社会对于生活价值的华丽缀饰,这间家屋形成充满自由度与弹性的空间,未来不管是一人、两人,或是准备迎接三个人的生活,都能保有一个家最真切的舒适与温暖。#杭州婚
  • 2⃣ 每个人都生起了信心“这个佛法不错,我要成就”这叫"为人悉檀"。每个人在不同的程度都破除了一些迷惑颠倒的知见,有些人不相信有来世;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