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之师 | 文殊菩萨传(一)

佛日清凉 2022-06-17 21:43 发表于广东

收录于合集#文殊菩萨传2个

连载

文殊菩萨传

FORIQINGLIANG 

Manjushri Bodhisattva

Biography

顶礼、供养、皈依文殊童子菩萨摩诃萨

这位依怙智慧主尊,是三世诸佛唯一无分别智慧身,他以菩萨相尽虚空遍法界安住,在有些众生面前示现为功德圆满无余的佛陀,在有些众生面前示现为如来的长子,在有些众生前示现为功德尚未圆满的学道者,在有些众生前以普通人的形象,通过各种作为,行持一切佛陀及佛子尽所有的事业,入于尽所有的众生界。因此,他的传记不可思议。

FORIQINGLIANG

《首楞严三昧经》中说,他先前就已成佛;《利指鬘经》中说他是现在佛,如今正在住世;《文殊刹土功德庄严经》中说他在未来无数劫后示现成佛,佛号怙主普见。尽管他如此展示佛菩萨的种种事业相,但实际上永远无尽无增,依靠如虚空般的智慧身,行持等同众生际的各种事业。

如《文殊密续》云:“三世前我生,诸佛前我生,三世后我生,三世今我生。”又云:“我是三世身,诸法隐没时,我之教法现,寂静所化前,我现文静身,忿怒所化前,我现威猛身。”为此,将摘录于堪为正量的佛经中有关文殊童子的一些神奇幻化,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加以叙述。

《大乘圣宝源经》中记载:

普胜菩萨请问:“世尊,文殊童子是安住于法界中不贪著而讲经说法,这位文殊童子入于法界直到何时?”

世尊告普胜菩萨:“无量十万俱胝那由他佛陀涅槃,都是文殊童子令他们证得无上菩提的,所有那些佛陀于一切刹土真实成佛后趋入涅槃。过去久远不可思议、无可比拟、不可言说、无量无数劫以前,智慧吉祥佛出现于世,在此久远久远以前,智源如来出世。(以下每一位佛前都加‘在此久远久远以前’。)依次是无上智如来、智见如来、智行境如来、智宝藏如来、狮吼如来、狮子威慑如来、狮子慧如来、力摧破如来、持力如来、吉祥积藏如来、摧破如来、胜喜王如来、力威慑如来、最寂行如来、寂光顶王如来、无边慧如来、无边调伏如来、莲花顶如来、无垢面如来、月光如来、无垢光如来、善摧诸虑如来、光明如来、普胜如来、甘露持如来、甘露称如来、无垢目如来、不退转如来、无垢眼如来、妙香王如来、妙香吉祥如来、香王如来、智慧香如来、青莲目如来、无边光目如来、伏敌如来、尊胜山王庄严如来、梵顶如来、梵护如来,出现于世。在此久远久远以前的一劫中,有六万佛陀出现于世,第一位是光明如来,最后一位是称光如来。在此久远久远以前,有四俱胝佛陀出世,第一位是燃灯如来,最末一位是目明如来。在此久远久远以前的一劫,有九俱胝佛出世,最初的一位佛叫乐目如来,最后是善分别如来。”

在此久远久远以前,胜喜如来出世。这位佛陀的刹土中有称施、勇智、梵眼、旃檀、极妙、持狮子、普严、无边辩才、慧敏、决定、伴安十一位行持梵行的大菩萨,他们寂静调柔,相处融洽,十分安乐,拥有数十万功德。

当时,如娑罗大树般的婆罗门种姓中,有一位具足聪明才智的人,名叫日施。一次,他和约五百位大婆罗门朋友一道从具宝城外出,来到众喜苑,在那里看见了十一位菩萨。他们生起清净信心,极其欢喜。

称施大德观察日施婆罗门的举止威仪,觉得这位正士堪为无上菩提的法器,于是告诉十位大德说:“诸位尊者,这位日施以佛子相而行,堪当无上佛陀诸法之器。如果怀着慈悲心为他宣讲教言,他将利益众多有情并且给他们带来光明,请善加垂念。”

随后,日施婆罗门来到十一位大德前,怀着本师想对其顶礼膜拜,站立一旁,神情极为恭敬、异常欢喜。

接着,善男子称施对日施说:“佛陀难以出世,佛陀的甚深法难以证悟,超越世间一切。佛法如同虚空不曾被绘画过、将来也不能描画一般,一切法是无生无灭、无可言说的自性。”

日施婆罗门格外喜悦,究竟了悟佛陀的深法。

在这以后,日施随着十一位大德来到胜喜如来面前礼拜,居于一旁,听闻如来宣说诸法无相一相之法。日施婆罗门依靠所得善根力,腾越到七棵娑罗树高的地方,亲眼目睹了十方无量世界中无量菩萨真实修行善巧方便迥然不同的一切情形,同时看见不可估量的菩萨从兜率天降下、入胎,直到成佛、涅槃之间,都正住于这一虚空中。之后,日施婆罗门以最大的欢喜心,用适宜的偈颂赞叹佛陀。依靠所做的这一善根,在不可说(一大数目名)劫中,任何时候也未转成癫疯者、愚痴者,无论投生何处,都成为引导他众的大士,任何时候也没有转成恶趣众生、随他转者及受他控制者,甚至一弹指间也无不利益一切有情。

当时的善男子称施就是这位贤护善男子,智藏是现在的宝源菩萨,日施婆罗门则是文殊童子。作为菩萨,要想不随他转、不被他牵、不受他控制,完全趋入法界,应该依止诸位善知识。当观察,当恭敬承侍,为听闻深法,应当多方询问。

《大乘首楞严三昧经》中记载:

在眷属中,菩萨乘的二百名众生心生怯懦,暗自思量:“遍知的境界实在难以获得,我们还是借助缘觉乘趋入涅槃吧。”

为了调化他们,文殊菩萨呈禀世尊:“过去时出现一个普明劫,我在那一劫中,三十六百千俱胝那由他次以缘觉乘趋入涅槃。”那些眷属感到疑惑。

舍利子请问世尊:“趋入涅槃而无有结生到底是怎样的?”

佛陀告诉他:“请教文殊菩萨将得到答复。”

于是舍利子请问文殊菩萨:“该如何看待以上所说之意?”

文殊菩萨言:“遍知如来是我的证人,我若所言与事实相悖,那就是欺骗如来。在普明劫,圆满佛陀克胜出世,后入于涅槃,正法住世十万年。当正法隐没之际,众生只有依靠缘觉的威仪方能调化,假设有成百上千的佛陀讲经说法,他们也均不信受,全部只信服缘觉。在当时,堪为众生供养处的个别缘觉没有出现,于是,我为了利益那些有情,自称是缘觉,住在城区、皇宫区域等地,那里的人也都认为我是缘觉。我身著缘觉装束,示现缘觉威仪,由此受到他们的恭敬、承侍、供斋。后来我便为堪为法器的他们传讲正法,好似雁王般飞到空中,他们信心倍增并发愿获得这样的道。我就是以这种法门成熟了芸芸众生的善根。

当他们对供斋感到厌烦时,我便告诉他们:‘我入灭的时间到了。’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供品前来,我入于灭绝想与受的灭尽定中,以愿力趋入涅槃。他们将我的遗体火化,建造佛塔,做供养事,认为我已入灭。就这样,在那个中劫,我于王宫等地,曾三十六百千俱胝那由他次以缘觉乘趋入涅槃,凭借这种方式将三十六俱胝有情教化于缘觉乘中。尽管这般以缘觉乘趋入涅槃,但实际上并不是终极涅槃。”

未完待续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六祖坛经原文 顿渐品 第八卷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勿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

对曰:“不是!”

师曰:“何得不是?”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坐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

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jìn)。

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lì)。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qiān),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huì)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máo)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五台山善住寺(龍王廟)文殊讲堂:一起学《坛经》:般若品(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般若品·第二卷(第六段)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自己是一本无字天书  修多罗是印度音,就是“经”的意思。六祖这里说一切的佛经,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在十二种体裁的经中怎样说,都是因为有了众生,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众生,那么一切万法都失去了作用,何况佛法。因为有了不同根器的众生,佛才分别说了十二门的法。为什么“智慧性方能建立呢”?一是佛能说,二是众生能听懂——因为众生本具佛性智慧嘛,不然,佛说这些法有什么意义呢?古今一切万法,都是来自人的认识,都是人与环境的矛盾的产物。如果没有人的认识,哪里去找这些法呢?三是因为人世间的众生有那么多的烦恼,陷在生老病死之中不得解脱,佛才相应地说了那么多的法。有一个烦恼,就有一个相应的法,两者是相依互存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烦恼可以转为菩提,愚人可以转为智者,凡夫可以转为佛。六祖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再把话挑明:“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以自心顿见真如本性。”
  老修行中常有这么一句话:自己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里面什么法都有。但一般人不知道翻自己这本书,老是在外面求秘方、求口诀、求密传。六祖在这里处处强调这点。“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悟”,所以,一定要认识自己就是一本天书,要在自己身上用功夫。有的人读经读迂了。看到六祖说:“不悟佛是众生”就火冒三丈,佛还会迷吗?还会不悟吗?当然佛是不可能迷的,六祖这里用的是反语,让众生增强信心,从而强调了“自性”、“自悟”这一关键问题,把话也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但真正要众生悟入也不是容易的,你说祖师们急不急呢?唐代道吾禅师看见老师药山禅师接引两个师弟,其中一个师弟老是上不了手,回答不出,道吾在一旁急得把自己的手指都咬烂了,他在想,这么简单明白的事,你为什么还不能懂呢?你为什么不能在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呢?你就是真如,为什么不能直下便是呢?
  这里要谈一谈善知识的作用。六祖说:“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里五祖是善知识,对六祖的大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六祖悟后又干什么呢?是不是到山里去了,到净土里去享福呢?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还没有得度,怎么能不管呢?悟后的六祖又成了众生的善知识。要知道,大道无私,佛法无私,里面是没有什么秘密而言的。佛法是众生的法。没有众生,哪来的佛法?不度众生,就不是佛法。所以对世间的事,要积极去做,要多为众生着想。有的人关在家中修“报化”,不知为众生做事才是你修报身,化身的根本道场,自私自利的那个心,怎么修得来报化呢?六祖确实是明眼人,他处处为众生着想。对上根的人,六祖希望他们“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对下根的人,不能自悟的人,六祖希望他们“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所以,一般人能找得到“解最上乘法”的善知识依止,是有大福份的。佛教中常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嘛,那解最上乘法者就更难遇到了。“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只有善知识才能帮助你把自己本来具有的菩提心发动出来。
  这里再强调一下自己的这本无字天书。六祖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六祖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佛都可以从自己这部天书中产生出来啊!可惜一般人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遇到了大善知识的开示,便能自见。大家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求道的心,求解脱的心,是否迫切而坚决呢?道不远人,而人自远之。我想,如果求道的心迫切,并持之以恒,那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定会有花开见佛的日子,乃至“一悟即至佛地”。
  有人说只有上根利器的人、大知识分子才能学禅宗,下根的人就不能学。其实这是外行话,禅宗是三根普摄,对文化低的人更为适宜。你想,佛教中的其它宗派,如中观、唯识不知要读多少年的书才入得进去。玄奘大师在印度十六年,一部《瑜咖师地论》就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回到长安,介绍“一本十一论”,一本就是《瑜伽师地论》,因为其中的内容太多了,到了后来就有十一种“论”来帮助理解《瑜伽师地论》。要把这十一部论看完,就是大学者们,没有几年的时间,通看一遍都困难。再说《般若经》就有六百多卷,玄奘大师翻译完毕后累得要命,说:“唉!我终于把这部经译完了;这部经大概与东方人有缘,总算没有业障,还一口气把文翻译完了。”六百卷,通看一遍要多少年啊!所以中观、唯识才是上根利器之人搞的,他们聪明,记忆力又好,没有文化的人对这些哪里谈得上学呢?禅宗内没有别的,只有一部经,就是你自己,你认得你自己就了事了。这么直截了当,这么简便易行,与有无文化毫无关系。
  再说一下“无念”。一些修行的人不懂六祖这个“无念”的真意,很久以来,都以为般若三昧就是无念——就是没有任何念头。这种说法误人不浅,禅宗后来的衰微,也与这个错误的理解有关,所以有必要再次申说一下。其实六祖在《坛经》中涉及到“无念”的几个地方都是解释明白的。不知那些人为什么产生那样的误解。我认为,这是因为后人把“无念”两字执着了,不结合佛法作彻底的研究,认为只这两个字就够了,佛法也可以不讲了,祖师们的开示也不必听了;一说用功,就是什么都不要想,因为一想就“有念”嘛。于是经也不看,论也不看,戒律也不管,参话头也只参一个,等等等等。总之无事可作,无事可言,好事、坏事做不做都一样。这就把一个好端端学佛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废物,头脑也越来越简单。他们认为,因为“无念”嘛,就是要扫除一切思想内容。须知这种“无念”决不是六祖大师强调的那个“无念”。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思不想对身心的调节也还是有益处的,如一些工作劳累下来,练练气功,扫除杂念,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放松,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恢复是可以的。如果认为这就是道,就什么都可以不干了,什么都不想了,成年累月在那儿空坐,那就大错了。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记忆,即以不忘失为性;二是指系念,即把某件事情放在心上。两者相近而不同,都是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思想就没有积累和创造。修行的人,非但要用这个功能,还应把它锻炼得更加有用才行。所以,无念若理解为不思、不想、不忆、不系念,那就危险了。
  但六祖大师这里的无念的真解是什么呢?就是六祖紧接着说的“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偏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其己灵不昧,神用无滞的感知能动;二是不染不著,不受拘系,超然于相对的自在。也是我们上面谈到的,是清净常流的一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若在修行上达到了这种火候,当然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界”乃“至佛地位”。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里面的尺度。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结语在稻盛和夫的影响下,如今我把自己的人生信条总结为:“活出自己,影响他人,回馈世界。”这个答案对我影响深远,让我更加笃定地走好接下来的人生路,尝试把人生的过程
  • #诗歌中国[超话]#五行新释金流星划过自由的恒河划过弱水一样的咖啡色波澜毕现引力将其捕获地球敛聚起一座座山峦木太阳下的枯荣不止于草木森林也不止于浩渺的海洋更不止
  • (关于脱水,请看图)能自愈,说明轮状病毒肠炎一般会自己好,病毒感染性疾病,很多都是如此,如“感冒”但是,“自己好”需要时间,多数为3~8日,在此期间,补充孩子丢
  • 我发现#睡眠不足严重影响社交热情#这事是对的~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处于失眠状态,人没有精神就算了,真的不愿与朋友交流、也不想去社交是怎么肥四?可是一个人
  • #黄铉辰[超话]#hhj#黄铉辰清纯钓系# 为了更好地守护辰辰,黄铉辰FLAMING_Data入驻@星芒APP 啦~请包包们根据教程下载@星芒APP,越多人参与
  • 多地启动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学校已经发通知登记接种了,速度真快"、"快点快点咧,高考毕业生等不及了"……据不完
  • 也求求我微博的网友们不要骂,我会不好受喜欢看毛姆但又看不懂他,《面纱》今天刚读完,我不懂他后记探讨的什么戏剧层面,我只会读完一个个故事,更有共情的体会里的每一个
  • #贝恩施口算机 数学口算神器##好物分享[超话]##萌娃养成记##母婴好物大赏# #严浩翔[超话]# [2022]#严浩翔 时间的参照物# Day 1最喜欢我高
  • 【网络送养地下产业链调查:#QQ群标价6万卖亲儿#】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拐卖儿童案——一名男婴被人打着送养的旗号,以6万元价格通过QQ群贩卖。而
  • 她下次也会遇到别人的,这种没教养的人,能怎么教育孩子也可知。说别人说的多 ,你有改变吗?
  • 在学校考一天的试 [微笑]有点子无语...不过2021最后一个月很开心 正能量正能量可能是和老范考前见的最后一面了,之前说想要个小惊喜,他就把草莓熊藏在被子里,
  • #王俊凯高姿全球防晒代言人#、#王俊凯生日快乐# 、#追光向前 不负热爱# 哥哥,我们虽处不同的地点,但我们看着同一片天空吖~@TFBOYS-王俊凯 我想与你分
  • 经上述各专业各班级班主任、班委会共同推荐报名,并参与历时8天的理论集中培训之后,共有335人参加考试。2021年思政年会分论坛活动集锦[ok]】12月8日上午,
  • 分享一下今日的小确幸:晚上哄完娃睡觉,小区楼下偶遇一个经常碰到的小女孩一起跑步:小朋友,怎么这么晚还在跑步啊: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你跟我分享秘密,咱俩就
  • 同时是上汽奥迪 Audi Q6 旗舰“Roadjet 陆地专机”全球首发日✨,#硬悍豪华全尺寸SUV# 也会一同亮相,用它那豪迈的胸怀包揽夜晚的浪漫星辰,让你置
  • “欣”日記“愛自己”不是瘋狂誇讚自己的長處優點而是平靜面對自己的”短處缺陷”如果有件事是必須要做的話就是先好好的愛自己盛不盛開,花都是花[鮮花]在這個世界上永遠
  •   汪文斌说,阿富汗也宣告了美国“民主改造计划”的失败。  汪文斌表示,阿富汗见证了美国穷兵黩武政策的恶果。
  • 我的意思是,这不是我相信或不相信,有事实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这是人在气头上说的话 。但正如我所说,我所说的一切都不是真的,或者有完全相反的事实。
  • #推文[超话]#《权宦心头朱砂痣》袖侧⭐⭐⭐⭐⭐直接五星打满 强强推!! 太好看了 看文瓶颈期的我直接看到早上七点 即使后劲有点不足也不妨碍我打五星 我只想说袖
  • 喜欢你这么久时间来所有的感情不过就是一句心酸,那些藏匿在逼仄炎热的夏天里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欢喜和心事,被你一句不合适击碎地连最后的奢望都成为泡沫,那种感觉就像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