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④·强化区域统筹发展 | ​城市空间布局,一场深刻的蝶变】时间是精湛的雕刻家。过去5年,青岛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77.2%;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68亿元……

这些简洁有力却又内涵丰富的数字,定义青岛崭新的历史维度,也交给这座城市新的发展命题——在城镇化进程渐趋稳定的态势下,如何统筹内外空间布局,深度优化土地、人口、资本等要素配置,以放大城市规模效应,挖掘自身的结构性潜能,寻找更大的增量空间。

青青之岛,永不倦于内外求索。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中,青岛一方面在努力拓展无形的外部边界,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在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的道路上积蓄力量。另一方面,运筹完善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通过“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优化东部、西部、北部功能定位,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等举措,谋求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人民需求的高度耦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眼下,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阔画卷已然展开,在时代和人民的双重注视下,青岛将再次实现一场城市蝶变。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强化“龙头”作用

步入新发展阶段,由都市圈、城市群孵化成长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将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有专家表示,今后5至10年,中国经济百分之七八十的新增长动能将处于这个范围之内。

根据城镇化发展S曲线理论,当一个国家城市人口超过20%,城镇化加速;到50%左右则进入相对减速期;到70%时,城镇化将趋于稳定。2021年,青岛市城镇化率已达到77.2%,意味着过去许多由城镇化快速发展所触发的增长动力,已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是青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拓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联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经济的专业化程度,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助力各个城市在全球视野下做大市场规模。面向这一美好愿景,未来一段时间内,青岛一方面将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深化与沿黄地区重点城市战略合作,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青岛龙头作用,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联合胶东四市强核聚群、抱团发展,建立一批产业链联盟,共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同时,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

协同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今年1月份,山东省发改委印发《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全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批建设。“双莱”之间将加快实现区域功能合理布局、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4月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式印发《胶东经济圈同城便捷生活行动方案》,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将聚焦道路交通、就业社保、政务服务、医疗服务、住房保障、权益保护等6大领域25项重点任务,联合开展同城便捷生活行动。

今年,我市还将加快在黄河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推行海铁联运“一单制”。出台胶东经济圈共建市际县域合作区方案,高水平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建立轨道交通装备等13个胶东经济圈产业链联盟。推进胶东半岛铁路(高铁)公交化运营,实施跨市域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优化城市格局,提高都市能级

区域协同发展,既包含与外部城市间的团结协作,也要求更高效地统筹内部空间,通过区域间结构调整,精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生产力。在此方面,针对城镇化领域,青岛坚持“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统筹市域一体发展;针对市区领域,坚持聚湾强心,着力提升环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按照市党代会的要求,未来一段时间内,服务业占比较重,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集中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要谋求内涵式发展,突出文化传承、业态迭代,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强化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特色商贸、人文交流等功能,塑造时尚魅力核心区;要在全国范围内竞速的西海岸新区,突出开放创新、全面提质,发挥多平台叠加优势,强化航运贸易、临港经济、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功能,全面展现国家级新区特色风采,塑造综合实力展示区;有着极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北部,突出扩容聚能、产城融合,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强化物流贸易、临空经济、科创孵化、国际会展等功能,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其中城阳、即墨、胶州要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平度、莱西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实现突破发展。

“这一布局,顺应了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规律,构建起‘三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功能体系。”青岛市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表示,“三核联动”就是推动东岸城区有机更新,强化西岸城区动能转换,实现北岸城区功能再造,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打造市域现代服务业和创新经济发展增长核。“多中心支撑”,是要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

在镇域层级,青岛将推动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加快建设,姜山、南村等新市镇速成规模,构筑面向胶东、辐射半岛的城镇发展轴带。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表示,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是环湾都市区重要的城市组团,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分别承担着重要的开放、创新功能,是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关键性支点。根据规划,青岛将推动董家口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集聚提升临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新港城。推动蓝谷科教产融合发展,集聚全球一流海洋科教资源和人才,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新市镇是中心城区和各区市城区之外,依托重点小城镇打造的若干功能复合、职住平衡、各具特色的发展组团,是青岛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重要支撑。例如,姜山、南村紧邻青岛环湾都市区,是莱西、平度承接都市区外溢最具优势的区位,是青岛市域北部制造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在《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青岛市明确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姜山、南村重点镇,依托国际招商产业园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家电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现代化小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注重提升新城、新市镇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的同时,还要把生态环境和基础公共服务摆在重要发展位置,以形成山体、水系、岸线、公园、绿道、人文等有机交融,综合交通、公共服务、数字信息等网络体系支撑有力的新型城镇。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卡尔维诺曾说,“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

为了回应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期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八个领域同步开展,统筹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特色风貌传承、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交通安全畅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提升等目标,全面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宜居宜业,将青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目前,我市成立了市级总指挥部、八大专业指挥部及专项指挥部“三级指挥体系”,各个专项正按照既定“任务表”全力推进。例如,在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快潍烟铁路、莱荣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推进7条在建地铁线路建设,力争2022年底实现4号线空载试运行、新开工4条地铁线路;在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方面,打通未贯通道路30条以上,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60个,泊位4万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方面,加快楼山区域、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区域、王台老工业区等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带动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

新时代的征途已启,青岛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决战决胜的信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加速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萌)

【住在地铁“最后一站”的“蓉漂”

从地铁开始 “解锁”成都】提起成都,它的闲适“慢生活”与美食常常被人津津乐道。一句“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让成都成为无数年轻人心中向往的城市。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才选择留在成都,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约700万“蓉漂”在这里定居、发展。

对于不少刚到成都的“蓉漂”来说,住在地铁的起点站或终点站,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住在看似远离中心城区的“最后一站”附近,既能享有较为舒适的生活,也能享受便捷的交通出行。

因此,这些“最后一站”,成为不少“蓉漂”在城市扎根的起点,也成为他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从犀浦出发,她“解锁”了成都

2020年9月,高中毕业的洪一一背着书包、拉着行李箱,踏出了她远离家乡的第一步。

西华大学——是洪一一梦想启航的地方,而成都地铁2号线的“最后一站”犀浦站,也成了她认识成都的第一站。

最初的一年,犀浦夜市、西华夜市成为她深入体验成都的美食、慢生活的首选。下午放学,相约同学,准时出现在各色美食前,听着地道的四川口音,感受着属于成都人的热情与悠闲。

“在大学的两年,虽然没完全认识成都,但成都的大小景点我全逛了一遍。”洪一一说,每到周末时,她都会约三五个同学,一块儿到春熙路、宽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成都市内景点游玩,从犀浦站出发,她和小伙伴渐渐“解锁”了成都。

除了地铁2号线,有轨电车也是她出行的重点选项。

大二开始,洪一一进入一家公司兼职,为了省钱、方便,她每天都要坐有轨电车到公司打卡。

和洪一一一样,在这个片区读书的学生,对于2号线和有轨电车都有着独特的感情。它们同其他成都轨道交通线路一起,承载着外地学子对成都、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一次次载着他们驶向充满新奇的人生旅途。

2020年底,6号线和其他4条新线的开通,让洪一一的“解锁”计划有了更多选择。看着自己求学的城市交通更加便捷,生活更加舒适,她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生活在成都,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万盛,有她在成都的第一个家

对于28岁的静兰来说,成都地铁4号线的“最后一站”万盛,是她落地成都的第一个家。

2012年,憧憬着象牙塔中的生活,静兰从河北老家独自一人来到成都求学。静兰说,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她彻底爱上了成都。于是,2016年大学毕业后的静兰,选择留在成都。

经历过刚毕业时找房的心酸,也感受过这座城市的善意。2019年,已经对成都“了如指掌”的静兰和老公结婚时,把选择婚房的目光锁定在万盛站附近。“最初考虑买房时,我们把目标瞄准了龙泉驿、双流、温江、新都等区域。”

经过综合对比和研判,他们选择在万盛站附近定居。静兰说,选择这边不仅看中地铁4号线的便捷,也看中位置靠近大学城,周边配套齐全,“生活在‘金温江’,下班后还能享受恬静的绿色生活,让工作之余还能有生活的气息。”

现在的静兰,上班地点在东门大桥附近,每天早晨6点40准时起床,洗漱、吃完早饭后,7点20分她准时出门赶地铁。静兰说,自己每天都会卡在刚好的时间,坐车、换乘,确保自己能准时到达公司。

当下的成都生活,对于静兰来说,一切都正如她所想,安家在成都温江,不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且周边发展迅速,对于未来她充满信心。

在韦家碾,找到老家的感觉

“比较有市井气息,生活氛围很浓厚,跟在老家的感觉很像。”今年35岁的智勇,最近刚刚从1号线韦家碾站附近搬离。近二十年的蓉漂生涯,让他见证了成都的发展,也让成都也见证了他的拼搏。

2008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智勇从老家来到成都发展。彼时的成都三环外还能看见郁郁葱葱的田地,天府新区还是一片方兴未艾的沃土。“出行全靠公交车,不然就只能骑车。打车到三环路,师傅都要收空返费。”

智勇回忆起成都的变化,用“仿佛只在眨眼间”来形容。真的“仿佛只在眨眼间”,成都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轨道线路密集开通。

智勇还清晰地记得,2010年,成都迎来首条地铁线路的开通,电视里、广播里、人们兴奋的表情里,写满了这座城市对地铁开通的喜悦。

随后时间里,2号线、3号线等一条条线路陆续始发,成都的轨道交通线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成都的城市边界也由智勇印象中的二环路、三环路,变成了如今1号线科学城站、2号线龙泉驿站……

2021年,智勇因个人原因,离开成都,到沿海城市谋求新的发展。然而只呆了半年,他选择再次回到成都。智勇说,在成都,才能找到家的感觉。

如智勇所言,成都这座人口约2100万的城市,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成都轨道交通伴随城市共同成长,不仅为城市出行带来便利,守护市民安全出行,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奔赴未来的旅途上,地铁时刻守护“蓉漂”安心出行,为每一个梦想护航。

乘坐着地铁奔驰的列车,我们终将到达幸福的终点!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王文跃  编辑:王靖涛)

沿河: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乡村振兴[超话]#

白墙乌瓦的土家民居错落有致,曲折蜿蜒的硬化小道干净整洁,山涧溪水潺潺,小径两旁翠竹丛丛、绿树成荫、春花烂漫……走进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俨然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如今,该村已成为一处“网红”乡村旅游打卡地。这是该县努力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多元价值,引领乡村振兴,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坚持高位统筹大处谋篇,以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如今,在广袤的沿河大地上,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红色传承”中赓续奋进

清晨,走进谯家镇“红色美丽村庄”长征村,青山宛如画屏,溪流蜿蜒流淌,空中弥漫着各色花香。翠竹松柏间,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远去,但当年贺龙、关向应、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心为民谋幸福的英雄豪气依然在这里传为美谈。

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是长征前存在的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坐落于谯家镇长征村、白石溪村之间。2021年5月,谯家镇长征村、白石溪村被列为贵州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

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土地湾红色文化园,美丽乡村观光环、长征步道环、农耕体验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编制34个项目,整合中央、省市县各级资金2050万元。

“我们紧紧围绕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充分依托试点村红色资源,着力在统筹好农业农村空间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纵深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切实提高黔东革命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县委书记罗洪祥说。

为确保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罗洪祥、县长代忠义任双组长,22家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从各单位选派10名“红村小分队”成员,全力推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

立足红色资源禀赋,挖掘红色史实和故事49个,建设可同时容纳500人的长征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规划建设2个公共厕所,发展800亩种植油菜,对农户房前屋后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三园”进行改造,完成180盏路灯村庄亮化。目前,34个项目现均已全面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眼下,通过党建引领,长征村和白石溪村全面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在红军街开办特色农产品商铺、地方特色饭馆、土家精品民宿,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奋力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部镇联动”中开创新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贫“堤坝”。今年3月,该县“部镇联动”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改革试点动员部署会在土地坳镇召开,旨在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路径和方法,充分整合部门和乡镇资源力量,以土地坳镇作为“部镇联动”改革试点,示范推动全县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闯新路。

依托资源优势,土地坳镇在发展茶叶、养殖业、果蔬产业3大传统产业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竹花社区育苗培育两大基地,加快构建“3+2”产业布局。

当前,土地坳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规模化发展种养产业,建成铁皮石斛大棚180余亩,投产大棚50余亩;建成种猪场2400头标准生产线2条,5000头原种均已投产;以集体经济形式在木坪、安坡、竹花等5个村(社区)种植黄金叶1500余亩。

荒山变“宝地”,木坪飘茶香。土地坳镇利用山地独特优势,通过科学谋划,精心选址,在木坪、安坡等村开辟出黄金叶茶“试验田”,目前产出的茶叶广受好评。

“我对黄金叶茶市场前景很有信心,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新栽种黄金叶茶200亩,把黄金叶茶发展成村里主导产业,让茶叶走向全国。”木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洪斌兴奋地说。

据悉,在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下,木坪村群众种茶热情高涨,茶园面积从原来的160亩增加到1200亩。目前,木坪村集体经济收益40万元左右,作别昔日集体经济积累为零的“空壳村”。

“开展‘部镇联动’改革试点工作是县委、县政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是示范推动沿河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有益探索。”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卢忠卫如是说。

在“产业兴旺”中强村富民

走进沙子街道南庄村,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景美、村兴、民乐的和谐安宁景象。

昔日的南庄村石漠化严重,村民们只能在石窝窝里耕种刨食,常为生计发愁。但随着沙子空心李走向全国,南庄村如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翻阅”南庄村的奋斗史,正是小小的空心李铺就了康庄大道。

10多年前,有着敢于“第一口吃螃蟹”精神的党员黎勇、黎明等率先带头发展空心李50亩,并获成功。有了成功经验,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植空心李。

2014年,该县党员干部广泛动员农户规模化种植空心李,同时因势利导,举办李花节、采摘节、“李王争霸赛”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花尝果。“我是第二届‘李子王’,每年我种植的空心李还不到采摘的时节就被预定一空。”获得第二届“李子王”称号的黎勇说。

李花节、采摘节不仅成功将沙子空心李品牌打响,还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南庄人发现了商机,纷纷办起农家乐、开起小超市。

为盘活资源,提升品牌效应,南庄村围绕以“李”兴“旅”、以“旅”促“李”的发展思路,实现了生态与产业融合,由原来零星的15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亩,以产业发展促乡村旅游,成功创建南庄村农旅一体旅游观光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南庄村人均纯收入为2万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南庄村空心李园区更是成为了全县空心李核心区,辐射带动沙子街道发展4.5万亩,全县10.5万亩,使空心李产业成为全县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南庄村全面启动空心李果脯、果酒深加工项目,有效提高空心李产品附加值和残果、剩果利用率,成功打造空心李“遇见李”酒品牌,有效解决2000余吨空心李滞销问题,该品牌现已畅销全国。还成功申报沙子空心李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无公害绿色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省精品水果”认证,赢得“果中茅台、李中珍品”之美誉。

“南庄村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培育三措施,探索出一条依靠生态产业推进石漠化治理的特色之路,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了群众增收致富,开创了基层治理有效的新路径。同时,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美学人文价值,打造”天赐仙李·悠然南庄“农商文旅综合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基本形成。”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董道萍认为。

记者观察到,沿河正进一步突出“农”的生态赋能、“文”的品质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品牌集聚作用,升级打造一批功能复合多元的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产业型的美丽生态乡村。制定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强“美丽沿河·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开展乡村工匠、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行动;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多元发展格局。

如今的沿河,正在乡村振兴路上向着美好灿烂的明天稳步前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严格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政策,通过信贷重组、贷款展期、调整贷款利率和还款计划、增加信用
  • 我觉得是不大的,他们周边一项都是他们的强项吧,那周边比我们只会多不会少的,如果你关注过,你就发现他们家大佬除了那次被我们领跑十几万逼出一个稳局面(就一个大佬一场
  • 【关评转】本博,抽一位送同款黑鲨月饼盲盒[赞]「鲨鲨酱」中秋像素突击充电动画「智能魔方」猜猜月饼互动魔方功能「黑鲨时刻」中秋视频创作打卡任务「黑鲨装备箱」假期在
  • 只把一件事做好,就是生活本初的节奏,再忙再累的日子都会云淡风轻,再苦再咸的生活都不值一提。不取悦谁,也不为谁而卑微早安#早安心语# 早安心语 2022年9️2
  • (这段时间都强迫自己多喝水了 以前很不喜欢喝水的哈哈哈)2⃣️戴上不能吃东西,一天要戴至少22h3⃣️不能喝烫水和有色饮料(比如可乐 火龙果汁 等等… 因为会染
  • 2018年——2021年你变了[心]变得更加耀眼而我们也变了[心]变得更加优秀珍珠糖永远紧随朱正廷的脚步一起努力,一起变得更好……珍珠糖一直陪着朱正廷走到最后正
  • 荷有恒,何必三更限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
  • 《朋友圈人间清醒的优质文案》1.依然没有想好要成为什么样的大人2.要敢爱 也要敢被爱 但更要敢被不爱3.也许那些我失去的 正是我本不该拥有的4.人们在狭小的生活
  • (十)4月24日13:00-14:00,到过召公路和大岭路河南宜致大药房的人员。(三十二)4月25日12:00-13:00,到过义乌商贸城对面“郭记热干面米线”
  • #崔玹硕[超话]##崔玹硕周一精灵# 220923|ygselect更新玹硕相关 TREASURE 2nd MINI ALBUM [THE SECOND
  • 愿我们是彼此人生中照亮对方的灯火~❤️❤️​ #華珍語錄[超话]# 好好睡一覺 就是人生️重啓方式✊❤️溫柔鼓勵和愛意是成長路上最好️恩賜年齡已經擺到這裡了該不
  • 简言终于说出自己的心意,直球告白夏冬,结果夏冬拒绝并表示是自己越界了,希望两人还是好朋友、好搭档,虽然简言也说会整理自己,理智对待感情,但相处过程真的不会有别的
  • 无论在头脑的世界依靠金钱,还是在心灵的世界依靠神通,都不能真正地解决你的苦恼,获得你的安宁……真正彻底全然的解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了悟真相,识破所有的幻象
  • 于是就有了我们所见的《踏伞行》雨夜的情爱,原以为这就是结局,想不到这才是开端,两位青年男女情感渐浓渐烈之时发生的这个突转,是让《踏伞行》超越传统叙事的关键性情节
  • 固体唇釉用了happyberry和enchanting kiss两个色号,都很好看,berry比较浓郁,kiss是很水嫩的珊瑚色,并且不显黑,很难得;质地是有点
  • )欢迎老公们和我互动喜欢你们目前在玩的:绘旅人/光夜/爱娜娜 以前玩过的:恋与/未定/魔鬼恋人/遇见你的猫/MC/(虽然有的游戏没有玩了 但是还是很喜欢里面的
  • #馋伦组合[超话]#❤️1216—1102❤️有人推荐洛神就先试试这充满浪漫联想的粉色茶包一打开就有一种浓浓的草木香出来很醒脑水冲下去不久颜色就溢出来了哇![可
  • 人生就是在逆水行舟,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生活不会比海上冒险来的容易,要掌握好自己的方向,永远的无惧,永远的坚定,永远的不放弃,直到看到你梦的岸!人生就是在逆水行
  • 她还一直觉得科三是很简单,必过的#挽回##分手##八字算命#手相解析:手相可以看出一生命运。她说:哦,对哦,你不说我都是忘了我还有个弟弟[笑cry]然后给她弟买
  •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因为越南的发展而恐慌,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一部分低端产业注定要转移出去。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发展起来,对我们来说也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