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白的诗能穿越时间# 我曾在一篇论文中说过,作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李白的历史意义主要就在于:他通过个体生命的激扬,深刻地表现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处在历史鼎盛时期那种巨大的民族活力。说得更直白一点,李白那些杰出的代表作,特别是那些力强气盛的七古七绝,生动地展示了我们民族的雄气。我们来看看他最有代表性的杰作《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在李白创作生涯中,要数这首诗最为同辈惊叹,也要数这首诗最让他扬名。唐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足称誉光赫。”李白到底长得啥模样让贺知章惊奇,可惜他没有留下画像和照片,他的《蜀道难》让贺知章惊为仙人,我们有幸还能看到这首诗篇。《本事诗》中的不少故事,都说得有鼻子有眼,有的可能来自传言,有的甚至出于虚构,大家不会也不必过于当真,但与李白同时的殷璠,在他编的《河岳英灵集》中同样认为,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大体与李白同时,而且他的评论大都非常靠谱,可见孟棨的记载也不是子虚乌有。
《蜀道难》其实是南朝乐府古题,题材也是写秦蜀道路的艰险,它凭什么让人们“拍案惊奇”呢?
要说道路艰险,不管是由川入藏的道路,还是由青入藏的道路,都比由秦入蜀的道路险好多倍,大家试试,看你能不能写出同样让人称奇的“藏道难”?
且看李白如何下笔:“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像面对极其危险的庞然大物,诗人一张口就连声惊叹:唉呀,我的个天!这么高!这么险!闯过蜀道难于登天!一开头就先声夺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在诗中反复咏叹,让读者一直处于高度的惊异震撼之中。
李白与其说写地理上的蜀道,还不如说是写他想象中的“天路”。他不过是借蜀道之名,来展开恣意的想象,来进行放肆的夸张,来施以大胆的描写。我们惊叹的不是蜀道之险,而是李白的想象之奇。
你知道蜀道是如何“筑成”的吗?“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我的个天!蜀道原来是壮士鲜血浇出来的!难怪它险得要人的命了。
你知道蜀道有多高吗?“连峰去天不盈尺”,山顶离天一尺都不到,跨半步就闯进了天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连拉着太阳周转的六龙,也无力翻不过蜀道的峰顶,一见到蜀道的“高标”就赶忙回头。就更别说那些飞禽走兽了,“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展翅云天的黄鹤根本无法飞过,敏捷的猢狲要翻过山顶简直是做梦。既不会飞又不善跳的人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爬到半山腰的青泥岭就已经够呛,一伸手就抚摸到了天上的参星和井星,一下子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
你知道蜀道的峡谷有多深吗?“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大峡谷好像低到了地心,走在蜀道上,不时能看到“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急流,随处能听到“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巨响。
这首诗之所以让贺知章“称叹数四”,让殷璠惊叹“奇之又奇”,让明人李沂肯定它“空前绝后”,让清人宋元宗读来“动魄惊心”,主要是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属于“另类”。此诗展现的不是优美,而是美学中的崇高(壮美),而且是中国古代极为少见的那类崇高。我国传统的崇高不是赫赫的勋业,便是烈烈的节操,不是气势的“浩然”,便是人性的光辉,总之这种崇高(壮美)不是由于人格的伟大,就是由于功业的巨大,而李白这首《蜀道难》的崇高(壮美),完全属于康德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壮美),同时兼具他所谓“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蜀道的险峻被李白渲染得惊心动魄,一起笔就惊叫“危乎高哉”!说蜀道之高便可直上云天,便可手摘星辰,便可让太阳绕道,便可叫黄鹤死心,叫猴子发愁;说蜀道之深之低便直插地心,能看见飞流直泻的万丈瀑布,便能听到“砯崖转石”的万壑雷鸣。无论是高还是深,都超出了人们想象的边界,真如李白所说的那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李白特有的想象和夸张,把蜀道的高峻写得让人快要窒息,更要命的还是把蜀道的阴森险要写得让人胆战心惊,开辟之初“地崩山摧壮士死”,还只是遥远的传说,沿途“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那可是现实中的耳闻目见;悲鸟号和子规啼,还只是制造可悲可怕的氛围,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可是要“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猛虎和长蛇虽然凶险,这些动物毕竟还可以朝夕躲避,而蜀道上一旦用人不当,那些守卒就可能“化为狼与豺”,他们杀起人来叫你无处藏身!一个比一个凶恶,一个比一个恐怖,使这首诗读来毛骨悚然。蜀道岂止是“不可攀”的“畏途”,简直就是一条让人丧命丢魂的绝路!
这里抒写的全是李白心中的幻境,真实的蜀道是啥样子,谁知道呢?清人沈德潜对李白的百变无穷的想象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便灭,此殆天授,非人所及。”(《唐诗别裁集》)
除了李白之外,你见过还有谁把书写的对象,写得如此庞大无垠,如此凶险恐怖的吗?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么强大的内心世界,没有李白这么旺盛的生命,没有李白这么强烈的激情,如对这首诗惊叹不已的贺知章,他只能写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类精致优美的小诗,假如让他身临“飞湍瀑流争喧豗”的蜀道,让他亲历“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血腥场面,他肯定会吓得魂飞魄散;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样放纵不羁的性格,没有李白这样变幻百出的想象,当然也不可能有李白这样火爆夸张的力量,如和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他倒是真的走了一趟蜀道,而且取径的路线又刚好是由秦入蜀,并留下了《发秦州》《寒峡》《龙门镇》《石龛》等名篇,可是这些诗歌都是对蜀道的写实,像“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石门云雪隘,古镇峰峦集”等,这些诗歌像系列游记,对一路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描写虽然都生动逼真,如果想重走杜甫当年的路线,你去读杜甫这些诗歌倒不失为可靠的参考,但如果你想感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凶险,它们会让你大失所望。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样鲁莽灭裂的性格,没有李白这样横冲直闯的胆量,没有李白这样挑战“豺与狼”的勇气,像王维多的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类诗情画意,但“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在他诗中绝迹。又像孟浩然的诗集中,多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闲散,多的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温馨,但你肯定见不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样的画面。
至于盛唐那些边塞诗人,谁都没有李白想象那么奇幻,没有李白夸张那么劲爆,没有李白笔力那么恣肆,没有李白激情那么强烈,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虽然也写得辽远开阔,但显然没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即使让他们来写《蜀道难》,我敢打赌他们也不可能像李白那样,把蜀道写得让人浑身颤抖。
在盛唐诗坛的群英会中,可能有人比李白更博大深沉,如杜甫,可能有人比李白更多才多艺,如王维,可能有人比李白更从容恬淡,如孟浩然,但要说到生命力的强悍,想象力的奇特,创造力的旺盛,爆发力的生猛,没有人能望李白的项背,所以只有李白最能代表盛唐气象,只有李白最能展示我们民族的活力。
这首诗的语言比他笔下的蜀道还要险怪,句式上参差不齐,节奏上全无乐府韵律,将古文、古赋、楚辞、民谣句式全都熔冶于诗中,全诗的语言看上去“披头散发”,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狂放不羁。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完全是散文句法,虚词“之”“于”既稀释了意象,也打乱了节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又全是赋的句式。加之结构的纵横捭阖,意象的光怪陆离,弄得他同时代的殷璠大呼小叫“奇之又奇”!
对于《蜀道难》的思想主题,从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或认为此诗是担忧房琯、杜甫二人的命运,呼吁他们尽快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的毒手;或认为此诗是为逃亡西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讽谏他早日返回京城,怕他惨遭西蜀地方豪强的挟制;或认为此诗是讽刺西蜀长官章仇兼琼不听朝廷节制,梦想凭西蜀险分裂割据;或认为此诗别无寓意,不过就是蜀人歌咏蜀地的奇山异水。
前三种都是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蜀道难》,据唐孟棨的《本事诗》和及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载,贺知章在太子宾客任上初读此诗,因而,此诗不是作于天宝元年(742)奉诏供奉翰林之前,就是作于刚刚供奉翰林之时,不至于作于天宝元年之后。什么房琯、杜甫入蜀,什么唐玄宗西幸,什么章仇兼琼割据,这一切全都是马后炮式的想当然,这些“主题”全都是后世文人的牵强附会。他们哪知道李白的想象根本不受社会的羁绊,仅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阐释李白,就像拿着三角板去测量圆周的长度,不圆凿而方枘龃龉难入才怪。夏虫不可语于冰,这些人永远不能理解李白。
其实,蜀道不过是李白的一个道具,他要表现的不是蜀道的真实,诗中只有青泥岭、剑阁两个真实地名,即使这两个真实景点也作了哈哈镜式的展现,谁在青泥岭上能“扪参历井”?谁能在剑阁上“磨牙吮血”?他只是借蜀道来放纵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放肆的夸张,来展开疯狂的抒写,蜀道是李白生命力的对象化,是李白本质力量的确证。
李白的生命是多雄健,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高峻;李白的精神有多勇敢,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凶险;李白的想象有多奇特,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魔幻。
《蜀道难》是李白强大快乐的精灵在忘情地嬉戏,是李白雄豪强健的生命在做健美体操!
《蜀道难》展示了李白生命的雄强,而李白又通过自己生命的激扬,充分展示我们民族鼎盛时期的雄气。#微博新知博主# #高校宝藏公开课#

现在很多媒体和自媒体中说起相声界知名人士来总是在京津地区演员里打转,这也正常,毕竟京津地区一直是相声重镇和艺术中心,其他地区的相声演员纵然是艺术水准不亚于京津一些相声名家,但其名气却相对小了很多。
比方说相声几大重镇里,大家好歹知道沈阳有杨振华金炳昶,像郑好师父王志涛和范伟师父陈连仲知道的人就不多,而到了济南甚至南方则更是如此。相声界有一句话叫:“过河减半,过江全完”,越往南生意越不好做。但事实上在济南、在南京还确实有相声大师的存在,而且他们的相声水平还很高,有多高呢?至少和侯宝林齐名甚至还有胜之的地方。
这就是北侯南张中少林的另外两位,孙少林和张永熙。
一、 生平师承
孙少林和张永熙同岁,他们都是1923年生,张永熙生于北京,孙少林生于天津。巧合的是两人都是在1932年九岁时拜师说相声,孙少林师父是“李大车”李寿增,张永熙师父是赵寿舫。其中孙少林和侯宝林还是同一位师爷焦德海。
孙少林小时候没有艺名,一直用乳名大来子行走江湖,直到1941年他随师父李寿增到济南说相声,临走之前马三立给他们师徒送行,酒桌上给他起了一个艺名孙少林,希望他“三拳打出少林寺,一炮走红济南府”。
马三立说的还真准,孙少林此后还真的一炮走红济南府,在这里他是如鱼得水还交上了桃花运娶了梅花大鼓知名艺人刘艳霞,当时刘艳霞已经红透山东。1943年,在刘艳霞的资助下孙少林开了济南相声史上最有名的“晨光茶社”。
多说一下,这位刘艳霞从小在北京长大,她比孙少林成名早很多,她还是金文声岳父的干女儿,所以金文声喊孙少林一声姐夫。刘艳霞为晨光茶社可谓呕心沥血,她不仅亲自上台表演相声《杂学唱》《学评戏》等节目,还帮助丈夫培养晨光茶社里的小演员,比如赵振铎和李伯祥从小就受到过刘艳霞的照顾。
由于晨光茶社的关系孙少林算是定居济南了,解放后常宝堃牺牲以后,据说孙少林曾经想回天津发展,但种种原因他又回到了济南,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虽然红透山东但在全国却名气不大。
张永熙9岁拜师以后一直跟着师父在全国各地流浪卖艺为生,一直到1950年他定居南京,中间只短暂去过上海从此就以南京为家。虽然南京夫子庙和天津三不管北京天桥一样是相声艺人的天堂,但解放后相声主要影响力还是集中到了北京,或者干脆直接说集中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里。因此红透南京和上海长三角的张永熙也是在全国名气不大。
二、 艺术水准
之所以有北侯南张中少林的说法,一方面是指他们三人的相声水准高,另一方面和他们的特点也有关,那就是都是擅长柳活儿的大师。
孙少林拿手的段子如《汾河湾》《闹公堂》《山东二黄》等都是柳活儿为主,他的相声特点是文活武使,在台上的表演风格和马志明有点儿像,比方说《汾河湾》,他能翻着跟头出场,而且他也擅长演绎经典《大保镖》。
张永熙除了唱之外,他还能使京胡、三弦等乐器,单弦和各种大鼓都是他比较擅长的,而因为在南方的原因,他还比较擅长评弹。他的嗓音沙哑中带着尖细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相声界的江南旗。
综合考量的话,孙少林和张永熙的柳活儿的专业程度上不亚于侯宝林,而在会的门类和曲目上甚至还要胜过侯宝林一筹。因此在上世纪就有了北侯南张中少林的说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说法是,相声界柳活儿最好的演员有三个半,分别是孙少林,张永熙,王树田,半个是侯宝林。
王树田是天津人,解放后定居武汉因此名气更小,但他的京剧是得到过梅兰芳指点的,大鼓是和刘宝全学过的,马连良晚年曾经对学生说:想知道我年轻时唱得什么样,听王树田的相声就行。可见其柳活儿艺术水平之高。
不过话说回来,侯宝林对于相声界的贡献远不是说相声这一件事,不论是相声改革还是相声理论研究方面,他都是相声行的大功臣。我们对待此问题还是要全面客观的看待。
三、 三人之间的联系
北侯南张中少林在相声史上交集不是很多,但也传下来一些轶事。
比如关于刘宝瑞的。巧合的是,北侯南张中少林三个人都曾和刘宝瑞有过深刻的交集。刘宝瑞堪称相声界熟人最多的人,他年轻时和马三立一起跑码头,在北京和郭荣起搭档,带着高元钧苏文茂一起去香港走穴,跟张傻子一起在河南演出,在北京看业余演出首先发现了马季等,侯宝林和刘宝瑞的交情就不用多说了,说说张永熙和孙少林。
刘宝瑞解放后一开始也是定位在了南京,他和张永熙关立明成为南京曲艺团的台柱子,当时被观众称为南京相声“刘关张”。不过三个人只在一起呆了两年,随着南京曲艺团暂时解散,关张去了上海,刘宝瑞回了北京。
而刘宝瑞和孙少林则一起上演了相声界最大一起“内讧”。刘宝瑞在1944年曾在济南晨光茶社演出,彼时的晨光茶社穴头虽然是李寿增,但掌权的是孙少林夫妇。孙少林这个人脾气不太好还口无遮拦,因此他和刘宝瑞交恶。
刘宝瑞气愤不过干脆在晨光茶社附近开了一个共乐茶社,他从北京天津搬来了一帮大腕如张寿臣阎笑儒等人站台,两家茶社开始打擂台。孙少林则从北京搬来了郭荣起和白罗锅组合(白全福、罗荣寿、郭全宝)增援,其实两边很多人都认识,李寿增还是张寿臣代拉师弟,到最后还是以刘宝瑞的失败告终。
而北侯南张中少林的直接交集不多,只是坊间有传闻孙少林曾在后台截住侯宝林挑衅:都说你柳活儿好,你给我唱几句黑头听听。当时侯宝林就怔住了:没有。
张永熙曾在一次演出后受到主办方的夸奖:您老真是南方的侯宝林啊。结果一巴掌拍在马腿上了,张永熙回敬一句:侯宝林就是北方的张永熙喽。
三人之间最深刻的交集则是孙少林的儿子孙小林拜师张永熙。
此外,孙少林的孙子孙承林则拜师李伯祥,这样侯耀文就成了孙承林的同门(赵佩茹)师叔。
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现在很多媒体和自媒体中说起相声界知名人士来总是在京津地区演员里打转,这也正常,毕竟京津地区一直是相声重镇和艺术中心,其他地区的相声演员纵然是艺术水准不亚于京津一些相声名家,但其名气却相对小了很多。
比方说相声几大重镇里,大家好歹知道沈阳有杨振华金炳昶,像郑好师父王志涛和范伟师父陈连仲知道的人就不多,而到了济南甚至南方则更是如此。相声界有一句话叫:“过河减半,过江全完”,越往南生意越不好做。但事实上在济南、在南京还确实有相声大师的存在,而且他们的相声水平还很高,有多高呢?至少和侯宝林齐名甚至还有胜之的地方。
这就是北侯南张中少林的另外两位,孙少林和张永熙。
一、 生平师承
孙少林和张永熙同岁,他们都是1923年生,张永熙生于北京,孙少林生于天津。巧合的是两人都是在1932年九岁时拜师说相声,孙少林师父是“李大车”李寿增,张永熙师父是赵寿舫。其中孙少林和侯宝林还是同一位师爷焦德海。
孙少林小时候没有艺名,一直用乳名大来子行走江湖,直到1941年他随师父李寿增到济南说相声,临走之前马三立给他们师徒送行,酒桌上给他起了一个艺名孙少林,希望他“三拳打出少林寺,一炮走红济南府”。
马三立说的还真准,孙少林此后还真的一炮走红济南府,在这里他是如鱼得水还交上了桃花运娶了梅花大鼓知名艺人刘艳霞,当时刘艳霞已经红透山东。1943年,在刘艳霞的资助下孙少林开了济南相声史上最有名的“晨光茶社”。
多说一下,这位刘艳霞从小在北京长大,她比孙少林成名早很多,她还是金文声岳父的干女儿,所以金文声喊孙少林一声姐夫。刘艳霞为晨光茶社可谓呕心沥血,她不仅亲自上台表演相声《杂学唱》《学评戏》等节目,还帮助丈夫培养晨光茶社里的小演员,比如赵振铎和李伯祥从小就受到过刘艳霞的照顾。
由于晨光茶社的关系孙少林算是定居济南了,解放后常宝堃牺牲以后,据说孙少林曾经想回天津发展,但种种原因他又回到了济南,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虽然红透山东但在全国却名气不大。
张永熙9岁拜师以后一直跟着师父在全国各地流浪卖艺为生,一直到1950年他定居南京,中间只短暂去过上海从此就以南京为家。虽然南京夫子庙和天津三不管北京天桥一样是相声艺人的天堂,但解放后相声主要影响力还是集中到了北京,或者干脆直接说集中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里。因此红透南京和上海长三角的张永熙也是在全国名气不大。
二、 艺术水准
之所以有北侯南张中少林的说法,一方面是指他们三人的相声水准高,另一方面和他们的特点也有关,那就是都是擅长柳活儿的大师。
孙少林拿手的段子如《汾河湾》《闹公堂》《山东二黄》等都是柳活儿为主,他的相声特点是文活武使,在台上的表演风格和马志明有点儿像,比方说《汾河湾》,他能翻着跟头出场,而且他也擅长演绎经典《大保镖》。
张永熙除了唱之外,他还能使京胡、三弦等乐器,单弦和各种大鼓都是他比较擅长的,而因为在南方的原因,他还比较擅长评弹。他的嗓音沙哑中带着尖细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相声界的江南旗。
综合考量的话,孙少林和张永熙的柳活儿的专业程度上不亚于侯宝林,而在会的门类和曲目上甚至还要胜过侯宝林一筹。因此在上世纪就有了北侯南张中少林的说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说法是,相声界柳活儿最好的演员有三个半,分别是孙少林,张永熙,王树田,半个是侯宝林。
王树田是天津人,解放后定居武汉因此名气更小,但他的京剧是得到过梅兰芳指点的,大鼓是和刘宝全学过的,马连良晚年曾经对学生说:想知道我年轻时唱得什么样,听王树田的相声就行。可见其柳活儿艺术水平之高。
不过话说回来,侯宝林对于相声界的贡献远不是说相声这一件事,不论是相声改革还是相声理论研究方面,他都是相声行的大功臣。我们对待此问题还是要全面客观的看待。
三、 三人之间的联系
北侯南张中少林在相声史上交集不是很多,但也传下来一些轶事。
比如关于刘宝瑞的。巧合的是,北侯南张中少林三个人都曾和刘宝瑞有过深刻的交集。刘宝瑞堪称相声界熟人最多的人,他年轻时和马三立一起跑码头,在北京和郭荣起搭档,带着高元钧苏文茂一起去香港走穴,跟张傻子一起在河南演出,在北京看业余演出首先发现了马季等,侯宝林和刘宝瑞的交情就不用多说了,说说张永熙和孙少林。
刘宝瑞解放后一开始也是定位在了南京,他和张永熙关立明成为南京曲艺团的台柱子,当时被观众称为南京相声“刘关张”。不过三个人只在一起呆了两年,随着南京曲艺团暂时解散,关张去了上海,刘宝瑞回了北京。
而刘宝瑞和孙少林则一起上演了相声界最大一起“内讧”。刘宝瑞在1944年曾在济南晨光茶社演出,彼时的晨光茶社穴头虽然是李寿增,但掌权的是孙少林夫妇。孙少林这个人脾气不太好还口无遮拦,因此他和刘宝瑞交恶。
刘宝瑞气愤不过干脆在晨光茶社附近开了一个共乐茶社,他从北京天津搬来了一帮大腕如张寿臣阎笑儒等人站台,两家茶社开始打擂台。孙少林则从北京搬来了郭荣起和白罗锅组合(白全福、罗荣寿、郭全宝)增援,其实两边很多人都认识,李寿增还是张寿臣代拉师弟,到最后还是以刘宝瑞的失败告终。
而北侯南张中少林的直接交集不多,只是坊间有传闻孙少林曾在后台截住侯宝林挑衅:都说你柳活儿好,你给我唱几句黑头听听。当时侯宝林就怔住了:没有。
张永熙曾在一次演出后受到主办方的夸奖:您老真是南方的侯宝林啊。结果一巴掌拍在马腿上了,张永熙回敬一句:侯宝林就是北方的张永熙喽。
三人之间最深刻的交集则是孙少林的儿子孙小林拜师张永熙。
此外,孙少林的孙子孙承林则拜师李伯祥,这样侯耀文就成了孙承林的同门(赵佩茹)师叔。
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幅暗黑插画,精准且现实
  • 为什么离职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格局?
  • 孩子,请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
  • 有爱相伴,即使苦累心也甜
  • 全国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 这就是女人“过得好”和“过不好”的真相
  • 找一个合得来的人做朋友
  • 当初装逼去西藏,回来变成这逼样,爸妈都以为我整容了···
  • 楚乔传:你可以和燕洵谈恋爱,但一定要嫁给宇文玥
  • 把这十个气质传给孩子,胜过十栋房子
  • 你配得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 慢慢变老,最深的领悟
  • 人,太心软落到这样的下场,老实人都该看看
  • 五行相生相克,你和你的另一半相克吗?很准!
  • 女人旺不旺夫,只看一个地方。
  • 人到中年,不吃三饭,不惹三情,不求三人。
  • 男人四十岁,请远离二十岁的女人;女人四十岁,请......
  • 孩子,我不欠你的!震撼无数中国父母,谁看谁受益!
  • 你陪我一程,我记你一生!
  • 中年后长相年轻好看的关键,特别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