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丨道窍谈之神气性命、先天直指

后天之道,神气也。先天之道,性命也。性命、神气,相似而实相悬,所以《入药镜》云:“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 此言甚可玩也。学人知此分际,当以神气了后天,而以性命了先天。是何也?性所命者曰性命,两件原是一件。此立命之心法也。
《悟真》 云:“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盖以命为异名,而以 性为同出。以铅为异名,而汞为同出。故水乡铅,只一味也。只一味者,一味铅,本于一味汞也。《道德经》云“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观妙、观窍, 玄玄之机。人当至静无欲以观其妙,是乃定性之功。及乎时至机动。元始真一之气自虚无来者,实有窍焉。夫两者虽有异名,而皆本于太极,是其同出者也。

于其无者以观妙,己得一玄,于其有者而观窍,又得一玄。玄之又玄,性在是而命在是也。夫性者本乎天命,而命也本乎尽性。天以气成物,而理亦赋焉。是由命以与人性,故曰天命之谓性也。人以理造物,而气始生焉。是由性以立其命,故曰尽性以至命。在天则理从气出,在道则气从理出。

理从气出者,以气为重焉。此气乃氤氲化醇之气,人得此气而生身,然后理有所寄,故此气为 可重也。气从理出者,更以气为重焉。此气乃元始真一之气,阴受 阳光,而铅种铅中,又见一阳生,故此气愈可重也。
金液还丹之道,非一铅气不能生成,识者宝之。

先天者,超乎后天之上,初、始,为本、为元,盖一炁之 尊称也。但此先天之气有三端,先天之名有二义。二义为何?先出于天者,一也。先原于天者,二也。先出于天者,比天更早,为生 天生地之先天也。此气包鸿濛之体,初名太无。天地未分,先有此气。此其先出于天也。故曰先天。此一端也。先原于天者,从天而 起,为生人、生物之先天。

此气含氤氲之象,潜形太虚。人物未产,先有此气。此其先原于天也,亦曰先天。此二端也。至于生仙、生 佛之先天,合前二义兼有之。此气从虚无中来,称太乙,金丹假此而后成,曰祖、曰始、曰含真,可与先出乎天,先原于天者,为三相类,故亦号为先天。此三端也。历圣丹经,或谓生天、生地之先 天,生人、生物之先天,无非比喻此生仙、生佛之先天而已。
或有问生天、生地者。团阳曰:这个先天,太极生之。《经》所 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是也。万象之祖,两大之宗,无体无形,无声无臭。始则杳杳冥冥,五行不到。又复 恍恍惚惚,一炁自然。至于清浊判,玄黄别,则乾坤定位,天地分彰矣。又有问生人生物者。团阳曰:这个先天,天地主之。一而三,三而一。一者炁也,三者精、气、神也。鼓铸群生,不离三一。以 言其精,为二五之精。
以言其气,为阴阳之气。以言其神,为虚空 之神。虚空之神,即与阴阳之气相来往。二五之精,即与阴阳之气 共生成。其气灵,灵故神。其气妙,妙故精。上蟠下际者,气也,而天地之精神在其内矣。人得此气而受生,即为天元之气。但此气 有清有浊,有刚有柔。得其刚者为男,得其柔者为女。得其清者为 智,得其浊者为愚。父母未交以前,此气存于于穆。父母施受之际,此气降于厥初。迨其精血混融,胎元完具,而此气已浑然在胞矣。此时无神,以气为神。此时无精,以气为精。气肫而包固,即精也。

然此乃元气、元精、元神,为人受生之先天。童子逢师得诀,守此 清修,亦可希无为天仙。又有真气、真神、真精,为我修丹之先天者。学者不识真机,无从下手,何以觅其至宝?今夫先天者,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乃丹士致虚守静,借假修真,从无产有者也。斯时也,三二一之道,分合自然。神为不神之神,精为至精之精,气为真一之气,三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龙性是也;至精之精,精而又精,虎精是也。二也。至于真一之气,乃是了命真铅,即合 龙虎情性,打成一片,号为丹母者也,一也。得此真一而饵之,三 尸五贼皆逃遁,六六宫中尽是春。夫岂受生之气、精、神所可同哉?又岂后天之气、精、神所敢跂哉?

后天者,呼吸之气、思虑之神、交感之精,三物可闻可见,可测可推,生身以后之用也,故曰后天。夫人在胞胎时,只有一点元气,并无呼吸之气。及至十月胎全,脱 离母腹,遂假口鼻之窍,外纳天地之和,此呼吸气之所以由来也。于是而思虑之神,亦缘此气而进。借家为寓,夺舍而居。此神乃历 劫轮回种子,生时先来,死时先去,弃旧图新,毫无休息者。赤子 下地而先哭,盖亦默著其轮回之苦也。迨其抚养渐成,识神用事,情欲缠扰,元气日亡,并使呼吸之气刻无停息,亦何惨也!

更有后天之精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因身中元气渐充渐满,推而至 于十五岁后,阳极阴生,阴长阳消,遂令浑沦之气,化为交感之情。交感者,有交有感则有精,无交无感亦无精。此精乃欲念所逼,气血所化者也。更有梦感、梦交而遗其精者,必是气血不固,肾窍难留也。此交感之精也。吾愿学道之士,只取先天,不取后天,则上药可得矣。即或筑基炼己,不敢骤寻极品,亦必炼元精而化元气,炼元气而产真铅,以为后天之先天,以足半斤之后天,则亦可求此 无上之先天也。 #道教[超话]#

脏腑图点穴法
四十

第七节

气 滞

凡气滞,系由闷郁日久、积累而成。病状种种不一,最甚者,遍身作痛,四肢、头面、周身皮肤,均怕经人手触,一触即觉疼痛异常,经年不愈,萎顿床褥,苦楚异常。此因气滞串各脏腑,并由筋脉串及皮肤,皆被浊气冲激,成此病状。甚则内脏肝叶胀开,将胆囊挤出。如遇此症,施治时,手术既须轻柔,肝俞、胆俞,均不可按,恐其触动肝胆,气逆作喘,易生危险。必须俟气分见顺,情况渐渐好转,则肝叶收敛,胆即渐渐复归本位,方可于施治时,将肝俞、胆俞,一并同治,务须注意。

又有陡因气滞,肚腹作痛,情势剧烈,苦楚难忍。但此系有余之症 ,与前条不足者不同,多因偶有气恼,浊气凝结。病势虽猛,但将其气分舒开调顺,即可奏效。

又有时发时止者,病发时,气凝结于背,则背即作痛,串及四肢,则四肢作痛。

又有气滞串于肋则肋痛,串于腿则腿痛,串于手及头部则头及手即作痛。

又有气滞于大肠者,如便结,气不能传送下达,如便腻,了而未了,亦因气滞不能通畅。

又有气凝聚于肠胃,腹内有块,形似痞积,但痞块按之不移,气块则流动,气分调顺,气块自消。

治法:先点阑门,重用调、泄、轻补,再泄建里,再点气海,再放两带脉,再点章门、梁门、石关、巨阙,并以一手捺天突、璇玑,华盖三穴,使食道浊气下降,如气滞肋痛者,须加用放腋下法,再并治梁门、石关,再点上脘、中脘、建里、两天枢,再点气海一次,并压三把,并用引气归原法及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

如腹痛者,在治两天枢以前,加用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使肠胃中的浊气下降。

次治背部及督脉,先按百劳、两肩井,使诸气下顺,再按膏肓,脾俞、肾俞。

医案举例:

气聚少腹症:新城人王某某,某年在京,左腹下有块,得病两年有余,自疑系痞块。饮食已少,消化不良。余断为肠胃气滞,日久,聚于少腹,并非痞块。遂将阑门、建里,微泄,气海用调,放带脉,调章门、梁门、石关、巨阙,再用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再调建里,天枢、气海,气海并压三把,并用引气归原法,及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并治背部及督脉,按百劳及两肩井、膏肓、脾俞、肾俞、大肠俞诸穴,次第放开。每日治一次,约三月余痊愈。

遍身作痛症:霸县老堤村马某,一九二五年间,得奇病,遍身及四肢作痛,艰于行动,他人手不能靠近,稍扶持,即觉苦楚难忍,萎顿不堪,遍延名医诊治,莫测其故。家人就商于余,往视其状,知病势严重,颇棘手,遂告以“此症,非余师不能治,余请师住我家中,,汝家将病人送至余村,觅亲友处借住,以便就诊。”家人首肯,余遂将病状,向先师陈述。师曰,“此系气滞作胀,已串周身。”遂迎师住余家,病人已来村相候。师告以“病人胆囊已突出肝外,如施治背部及督脉时,肝俞、胆俞,万不可动,动则胆受挤,恐出危险。”余遵师法,先调阑门,调泄建里,调补气海,放带脉,调章门、梁门、石关、巨阙;再调上脘,中脘,建里,用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再调天枢、气海一次,并用引气归原法及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用分筋法将腿部的筋络舒开。再治背部及督脉,按百劳、两肩井、膏肓,脾俞、肾俞,治毕,再用分筋法,将胃部的筋络舒开。每日施治四次(师治两次,余治两次),七日即能坐起,痛楚已减,半月即能行动,月余即能出门。此时治腹部及任脉时,气海微补、重调,其他各穴均用调,背部及督脉,与四肢分筋法照旧。就诊三个月,痊愈。

气串作痛症:绍兴王某某,某年在北京,,气串肩背,左臂疼痛,饮食锐减。余断为系气滞,肩背经络,阻塞不通,故作痛。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遂先调阑门、建里、气海,放带脉,调章门、梁门、石关、巨阙;再调上脘、中脘、建里、气海、并用引气归原法及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次治背部、及督脉,按百劳、两肩井、膏肓、脾俞,肾俞,诸穴放开,再用分筋法,将臂部的筋脉舒开。每日治一次,七日见效,饮食加增。时其妇因与妾争吵而得结胸症,不进饮食,胸口堵闷、苦楚异常,经治三数日即愈。是时王君之病已见轻,余告其百日可望愈,每日为之继续施治。至三个月,询其病如何,病人告以仅臂部稍觉作痛,又知每月兼服药饵,与余所施手术相抵触。余告以“我用手术治病,不能服药,即恐药性抵触之故耳,君既兼服药饵,恐病难除根,但亦无大碍。”遂治至百日而止。

气滞便秘症:北京友人沈某某于沦陷时,因事被累,羁押二十余日,在被押期间,精神受重大刺激,饮食粗粝,以致气分错乱,肠胃不能运化,大便不通,胸闷痞塞,卧床不起,延中西医诊治均无效。余闻其病,往视,见病已沉重,声音亦低,自谓—已将不起,并希望为其施治,稍减痛苦。余告以“无妨。”先轻泄重调其阑门、建里、再轻泄、、重调,稍补,微压气海再泄调章门,梁门、石关,巨阙等穴,使小肠及胃中的浊气下降,以开胃纳,再调泄天枢,使大肠浊气下降,并用引气归原法。令其稍进饮食,食后,复为施治腹部及任脉,手法穴道不变,加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及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再治背部、及督脉、按百劳,两肩井、肺俞、膏肓、脾俞、肾俞等穴。治毕,病人即觉舒畅。余告以“不必以大便未解为虑,气顺,大便自下。”次日,余又往诊,见其精神好转,但大便仍未解。余为施治,见其气分稍足,天枢用泄,督脉加治大肠俞,以通大便。治毕,命进饮食,食毕,复为施治。病人仍以“将近三十余日,大便不通为虑。”余告以“君子病因气分错乱,清浊气不分,结于肠胃,浊气不能下降,故大便不解。余用升清降浊之法,使清气得以上升,浊气得以下降,气分调和,大便自通,不必忧虑。若用重泄之法,大便速下,恐气脱,必须将气调顺,饮食增加,气分充足,大便即下。”嘱毕,余即去。第三日,余又往诊,见病人精神顿佳,自谓“昨夜大便异常之多。”余问解后如何、沈曰:“大肠,堵闷已消,觉胸中空空,大患已除。~余曰:"大便虽通,因郁结已久,气分微弱,尚须静养。”速进饮食,再为施治。月余病愈。是岁端午节,为余休假之日,余往沈家,见沈君卧床不起,唤之不语,面色苍白,并无旁人在侧。即唤其仆问之,始知婆媳争吵,俱已出门。余告以病人情况有异嘱其速将家人换回。一面施治,将气分调顺,方醒人事,又治二十余日,病人精神复原。

气滞腹痛症:雄县孙某某之姨妹于夏季至其妹家。午饭后,腹痛难忍,经医诊治无效,邀余往治。余观其病状,与霍乱时令疫气不同,作呕不泄,仅腹痛欲死,知其气滞无疑。先泄通阑门,再泄建里,泄、调、压、拨气海,放通带脉,痛稍止,将章门、梁门、石关巨阙泄通,再用放水法,呕止。再泄通上~中脘,用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痛立止。再将天枢泄通,气海泄,并压三把,再用引气归原法及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再治背部~及督脉,按百劳、两肩井、膏肓、脾俞、肾俞诸穴放通后,精神亦振,病状皆无,少顷,复为施治腹部及任脉诸穴,用调,减去放水法及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背部及督脉诸穴不减,治毕即愈。

脊背作痛症:雄县魏某某,一九三七年,因闷郁不舒得病,气滞脊背两边起梗两道,直通颈项,寝食倶废,苦楚异常,邀余往诊。余断为气滞上逆。先开中气,调泄阑门、建里,调气海,放带脉,调泄章门、梁门、石关,巨阙,再调泄建里,再调泄气海一次,并用引气归原法及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并用腿部分筋法。次治背部及督脉,按百劳、两肩井、膏肓、脾俞、肾俞,诸穴放通,并用臂部分筋法。每日治两次,三日见效,半月后痊愈。

以無邪見故,
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
名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
一切塵勞愛欲境界,

自性皆不能染著,
名眾中尊。

若修此行,
是自歸依 」

( 見《 懺悔品 》)。
 
眾生的心中具足般若性,
具足佛性,

只因無明煩惱執著,
而使得眾生沈淪於生死流轉之中。

所謂修行,
只是消除眾生心中的無明煩惱執著,
開發般若性。

一旦撥雲見日,
悟到般若性,
也就是見性成佛了。
 
四 、無相、
無住、
無念
 
無相、
無住、
無念是般若法門修行的三大要領。

在性空,
無所得理念的指導下,
契入諸法實相。

實相,
是無相的。

如《 金剛經 》說 :
「 實相者,
即是非相 」。

又曰 :
「 離一切諸相,
即名諸佛 」。

由認識到實相之無相,
生起無住行。

《 金剛經 》說 :

「 不住色生心,
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

又曰 :
「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

由無住達到無念的境界。
 
《 壇經 》
也以無相、
無住、
無念,

作為禪者的修證要領。

經中說 :
「 善知識!
我此法門從上以來,
先立無念為宗,
無相為體,
無住為本 」。

何為無相?

《 壇經 》說 :
「 外離一切相,
名為無相,
能離於相,

則法體清淨,
此以無相為體 」。

無相是離相,
不住於虛妄差別之相。

何為無住?

《 壇經 》說 :
「 念念中不思前念,
若前念今念後念,
念念相續不斷,
名為繫縛於諸法上,

若念念不住即無縛,
此是以無住為本。」

無住,
是-個念頭上保有智慧的觀照,
不住著於六塵境上。

何為無念?

《 壇經 》說 :
「 於諸境上心不染著曰無念,
於自念上,
常離諸境,

不於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
念盡即絕,
一念絕即死 」

( 見《 定慧品 》)。

無念並非什麼都不接觸,
或者什麼都不想,
而是在接觸外境時,
心不染著境界,

如同明鏡,
物來則現,
物去則無。
 
般若的開發,
明心見性,

是從無住、
無念的修行中取得。

《 壇經 》說 :
「 智慧常現,
不離自性,
悟此法者,
即是無念。

無憶無著不起誑妄,
用自真如性,
以智慧觀照,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
即是見性成佛道 」

( 見《 般若品 》)。

能時時具足智慧的觀照,
於一切塵勞境界中,
不取不捨,
便是見性成佛道。

又說 :
「 若開悟頓教,
不執外修,
但於自心常起正見,
煩惱塵勞常不能染,
即是見性 」

( 見《 般若品 》)。

內心中能夠常起正見,
不為煩惱所染,
便能見性。

無念的成就,
也就是般若的成就。

《 壇經 》中說 :
「 善知識!
悟無念法,
萬法盡通。

悟無念法,
見佛境界。

悟無念法,
至佛地位 」

( 見《 般若品 》)。

又曰 :
「 若識本心,
即得解脫。

若得解脫,
即是般若三味,
即是無念 」

( 見《 般若品 》)。

這都是顯示了在修證中,
成就無念的重要意義。

所以《壇經》中,
有行思,
懷讓,
永嘉, 
三人,
參見六祖,

因為他們深契無住,
無念之旨,
而得到六祖的認可。

( 見《 機緣品 》)。
 
在日常修行中,
禪宗的修行也體現了無住的風格。

如對於坐禪,
以往坐禪,

禪者都非常注重坐相,
並對打坐姿式及用心都有一定之規。

而《 壇經 》中
卻呵斥坐相。

經中記載 :
「 有神秀弟子參訪六祖。

祖問 :
汝師何為開示?

對曰 :
常教海大眾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祖曰 :
住心觀靜,
是病非禪,
常坐拘身,
於理何益。

聽吾偈曰 :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過 」

( 見《 機緣品 》)。

從般若法門的無住前提看,
禪者假如住著坐相的修行,
本身就是住相。

因為道是無相,
道遍一切處,
自然應然從行住坐臥的一切舉動中去體驗。
 
又如坐禪的用心方面,
小乘禪觀講究從六根門頭攝一而入,
繫心一境。

而《〈 壇經 〉
叫我們坐禪,
要心無所住。》

六祖曰 :
「 此門坐禪,
無不著心,
亦不著淨,
亦不是不動。

若言著心,
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
故無所著;

若言著淨,
人性本淨,
由妄心故覆障真如,

但無妄想,
性自清淨,
起心著淨,
卻生淨妄,
妄無處所,
著即是妄,
淨無形相,
卻立淨相。

言是工夫,
作此見者,
障自本性 」

( 見《 定慧品 》)。

這是從見性,
觀實相入手,

以無住為方便,
定即是慧,
定慧一體,

與小乘禪觀的由定而慧,
顯然不同。
 
五 、在生活中修行、
解脫
 
般若法門以無相,
無住,
無念為修證要領,

因此,
它並不規定許多修證的儀規,
讓你去做特殊方式的修行,
而是重視生治中的修證。

打開
《 金剛經 》,
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世尊很平凡的生活。

所謂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坐而坐。

別看很簡單,
但卻是真正的修行。
 
《 壇經 》
繼承般若法門的修證方針,
同樣也重視生活中的修行。

《 壇經 》中說 :
「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見自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渡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暗行不見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免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是世間,
邪正具打卻,
菩提性宛然 」

( 見《 般若品 》)。

道在那裏,
道在世間,
不離世間。

凡夫無智,
充滿妄想執著,
故不見道。

倘能以智慧觀照世間,
自然能與道契合。
 
《 壇經 》
還有一段,
六祖為在家居土開示的修行法要。

經中說 :
「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參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
遊泥定生紅蓮。

苦口定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此依法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

( 見《 疑問品 》)。

所謂持戒,
參禪都在生活中,
而不是離開生活,
另有修行的方式。
 
對於往生西方淨土,
通常人們總是執著十萬億國土外的西方,
而忽略自心的淨化。

針對於此,
《 壇經 》
也提出了心淨國土淨的思想。

愚人不識自淨其心,
終日願東願西,

有智慧的人,
應該從自心入手,
消除內心的不清淨因素,
十惡八邪,

當下便是西方淨土了,
何必去追求十萬里之外的西方呢

( 見《 疑問品 》)?
 
六 、結論
 
縱觀
《 壇經 》的
般若思想,
是以性空,

無所得為基礎,
開顯般若性。

一切眾生心中具有般若性,
只因無明,

妄相、
執著,

而不得顯現。

在認識到心中具有般若性的前提下,
時時保持智慧的朗照。

以無相、
無住、
無念的修證方法,

明心見性,
成就般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分享先生小诗《十八夜 晴》十二月十八夜 晴归途步行望及整片天空无数脉脉的星 恍若迢遥童年所识乃一度今夕始见二度想起爱情亦岁阑灯影并步于明衢于暗巷于市河长桥相偎仰
  • #刘宇宁没那么难# [给你小心心]#刘宇宁当遇见你# [给你小心心]#摩登兄弟[超话]#“当遇见你,你第一次牵我的手,想和我去彩虹上去旅行,想和我去海边闻甜甜的
  • 而这般口感其实只是当地人李萍在制作四川小吃豆花的过程中顺手在煮沸的大锅里舀出来的,只在里面加了一点白砂糖。”梁先生没有描写他吃到这种豆腐时的感受,不过每读至此,
  • 7⃣️r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店名:山东杂粮煎饼果子地址:清水路后湖小区23栋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邯郸美食生活[超话]# 无敌下饭的鲜虾鸡翅
  • 适合喜欢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爱好者观看[打call]此次回家居然有点不适应家乡的文化了,一是过于墨守成规,各种地方孩子被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懵,我之前都
  •   如果标题定为结果和讨论,对于讨论(或分析)这一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则更难以确定所应写的内容,通常也是最难写的一部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
  • 也不一定非要成为营养学的专家,但是懂点营养学最起码购买食材,你挑选的角度会不一样,离健康的自己也会更近一点点。孩子感冒咳嗽初期,我也这么给她吃,葡萄籽减量,实在
  • 【节目导视】1、货车司机频繁接到骚扰电话 疑之前路上行车引发小纠纷。#ofo小黄车# 【ofo联合海绵保推90天0元畅骑:发卡10万张】据报道,近日,海绵保联合
  • 二爷是有什么魔力在牵引着我吗就连做个梦也能把自己带入到里面去,淦[哆啦A梦害怕]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是本关于追求理想的小说。时间总在流逝,可是好多东西留了下
  • #我爱读书# 今天团子给大家分享的是作者罗伯特·莱西的《英雄、恶棍与普通人:英格兰历史的真实故事》 在这部历史著作中并未试图面面俱到地叙述全部的英格兰历史
  • 这样可以进一步压缩突击的时间窗口,可以造成多枚炮弹,以不同角度,几乎同时到达目标上空,使目标地区的敌军无法逃窜。这次炮击使用了这样的战术,有人观察到最后一枚炮弹
  • 2022.6.17 这几天想了好多好多 把相册和聊天记录都翻了个遍 不知道在那边的你现在在干嘛 是不是也一样在想我 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居然和你在一起了
  • 17 随声附和者无需深交工作中总是有那种喜欢随声附和的人,很少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的人要么是没有主见,要么是为人比较虚伪,没有深交的必要,更不要对其深信不疑。0
  • 另外,有一天晚上,在师父的加持下,我看到了我四十九岁就去世的妈妈,我痛哭流涕,但是以为她是癌症去世的,没想到居然不是病死的,都是累世的因缘造成的,原来世界上的一
  • 《佛说无量寿经》:18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往生礼赞》: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
  • 不动明王,即不动尊菩萨,其名号梵音为Acalanatha,意为不动尊或无动尊,教界称为“不动明王”,亦谓之不动使者。“不动”,意为誓愿,乃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
  • #雅众书中人#“他的一生留下了生的痕迹,并时时使我们看见那由个人和超越个人之物罗织而成的存在本质。由于疫情再一次袭击我们的家园,这几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你们在防
  • 查理曼裹尸布现在在翻新后的中世纪博物馆展出,虽然馆内最明星的展品肯定是另一件织物独角兽挂毯,但有机会的话也可以看看这块放在无人问津小角落但有意思的残片,前天站在
  • 今天和几位密友聚会,很迟才看到光影中的大片,最近比较多的深沉感和故事感,不知道是你改变了还是被改变,总之我感觉你变了。的的确确感觉到,过好自己的生活了。
  • 生日快乐祝寄己凌晨准时收到亲爱的你的祝福㊗️已觉幸福看着8033days感慨匆匆的时光还能记得最最深刻的一份生日礼物MC初中时说送给妈妈的小牛奶至今都不忘自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