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o’s philosophy#
柏拉图(1)理念论与两个世界
一、对恩师苏格拉底的继承
柏拉图哲学受苏格拉底思想影响非常深刻,他的作品多采用与苏格拉底对话的方式表达思想。苏格拉底曾提出的心灵内部最高的原则“善”,但并未规定心灵认识的原则、定义以及原因。而柏拉图论证了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并为其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二、分离学说(两个领域、两种认识的划分)
柏拉图的分离学说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肯定在可感事物组成的整体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加真实的理念世界。
1、《理想国》中的论证
如果不同的能力对应不同的认识对象,而意见与知识属于不同的能力(感觉与理智的区分),那么意见的对象与知识的对象也是不同的。

从哲学史上看,柏拉图调和了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的矛盾。赫拉克利特主张事物处于流动变化的过程中,它们“既是又不是”;巴门尼德则主张“一个东西不能既是又不是”。柏拉图认为,巴门尼德所说的“非是者”确实是无法被认识的,而赫拉克利特所认为的可感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意见所认识的,作为意见对象的运动与变化决定了意见的不确定性。他的结论是知识所对应的存在的对象与意见认识的对象是不同的东西。可感与理智是两个分离的区域。

2、证明分离学说的几个比喻:
(1)四线段喻
(2)太阳喻
将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外在化,太阳是可感世界最伟大、最美的,是肉眼可见的源泉,善则是“心灵的眼睛”;将善比喻成太阳,作为可知世界领域的最高原则和本原。
(3)洞穴喻(我的最爱!!!!!)
洞穴喻象征着柏拉图对于两个世界的区分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有一群人生来就被困在洞穴里,脖子上拴着锁链,不能回头或者环顾,每天都直视着面前墙壁上的东西。在这对囚徒的身后,有着一面矮墙,墙后是各种人举着不同的雕像走来走去,身后的火把将这些各式雕像的影象投射在囚徒面前的墙壁上。有一天有一个囚徒偶然挣脱了锁链,回头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刺眼的火光,意识到原来一直认为真实的雕像只不过是影象,随后走出洞中,没想到看到了更耀眼的太阳光,才知道了太阳、岁月与四季。

很明显,洞内洞外象征着柏拉图所划分的可感领域与可知领域,洞内的火相当于太阳喻比喻中的太阳,而洞外的太阳则为最高的原则——善。这个囚徒不断解放的过程象征着知识的逐步上升。
但最讽刺的在于这个比喻有个悲壮的结局。当看到太阳的囚徒终于明白即便是洞穴内最有智慧者也不过是在整日面对着虚假的影响,他不愿在回去当高级囚徒,但为了解放同伴义无反顾地回去告诉同伴洞外的景色以及过去影像的真相,但他由于追求夺目的太阳而弄坏了眼睛,反而看不清晃动的影像,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他不得不与其他囚徒争辩幻觉和真理的区分,最终引起众怒而被处死。(暗含苏格拉底在城邦中的悲剧)
*哲学家是第一批自愿走出洞穴的人,参与政治的原因是公众利益。

三、理念论
1、理念(idea)
“理念”来自动词“看”,原意是看到的东西。在早期自然哲学家著作中,idea通常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将其“显相”义引申为“心灵看到的东西”或“型相”。理念的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理念独立与个别事物相分离,这是柏拉图哲学的特色。
2、理念派生万物的途径(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如何沟通?)
(1)分有说
用来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理念)的关系,“分有”由“部分”演变而来,具有“一部分”之义。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比如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分有了“美”的型相。这种分有在理念关系上相当于个别概念与它从属的普遍概念的关系,分有了部分但是不能完全等同。

——柏拉图反省分有说的困难
理念的普遍性问题:对于自然物是否存在理念(秽物、泥土)
理念被分有存在多个理念问题(与单一理念论矛盾)
实在事物的重叠问题:许多事物分有共同的理念,那么和其他事物放一起也会有第二个理念
理念的分离问题: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分离导致我们无法认识理念、神也无法知道可感世界

(2)摹仿说
摹仿是一种技艺活动,柏拉图将其分为神圣的和人工的,制造者分为造物主工匠,他们的制造物都是对于原型的摹仿。于是有了四重区分,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而神圣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因此人的意见就是理念的摹仿,依照人意见的出的产物只能是摹仿的摹仿。

(3)通种论(理念之间的分有)
柏拉图用通种论——六个最普遍的理念,来说明理念之间的互相联系的关系。分别是“是者——非是者、运动——静止、相同——相异)
实质:通过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解决一般与概念分离的问题
(4)两分法(维护分有说)
为了确定一个概念的定义,从包含它的最高概念开始,分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撇开与所需定义无关的那一个,再把另一个概念继续分为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直到所需定义的出现。(种加属差)

太多人喜欢凤姐,太多人也骂凤姐
你的喜欢和讨厌投射不了她
也耽误不了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你看她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都取决你你的视角

而人本来就是一个立体的人
人拥有正面也拥有侧面,拥有好也拥有坏
在我们看来她是哗众取宠的小丑
她长得丑,出身也不好,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是在农村掰玉米,可能还会被村老头嫌弃的长相
但是这样一个人
她就是跳脱出了我们认为的标准框架

她从没有放弃过读书,吸取知识
向上突破改变自我命运
她觉得自己长得美富有才华
她拥有非常强大的自我认同感
她也认同了长相并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
所以她创造了这样的概念并实现了她
她的这种品质我是非常佩服的
或许她评论某些女明星也只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尽管这种想法是没有被美化过的,是粗糙的
或许是自我催眠?但能催眠的这么成功也很厉害不是吗?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很想自信起来自己爱自己
我们表面催眠自己
但我们的内心并不认同自己爱自己
我们会把所有不如意归咎于“我不够好看”
所以我不配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爱
你不停的塑造你自己,当你永远达不到你的要求
你就会自我厌弃

#老子的悖论#: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好的事,反而是不好呢?
1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给我们出了一个悖论,他说,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那么美好了;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好事是好的,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不好的。这似乎和我们日常的认知不同。
在大众的基本认知以及在道教的宗教教化中,都是提倡真善美的,会告知人们什么事物是美好的、是善良的、是值得我们所有人追求的,并且提倡人们都去追求同一个美好的事物,以期达到最终人人皆是善人、物物皆为美好的理想国的图景。

但在老子的叙述中认为,以上种种其实都是人的有为的表现。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道的无为的状态。

在这里,其实已经为“无为”的思想埋下伏笔,即无为是不有为,不有意识地为。因为,当人人都知道什么事情是善良和美好的,是被提倡的,那么人人就会想方设法去追逐它、获得它。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以正当的方法来获取,倒也无可厚非。但老子是做史官的,他从书籍的记录中、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早已经看透了人的本性,或者说是看透了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因禁不住欲望而失去了本性的模样,所以才会得出如果人人都去追逐被提倡的事物,那么这一定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在这里,被提倡的事物其实是与第一章“道可道”之道、“名可名”之名相呼应的。当不同的国家或集团自立为道、为名,号召不明根本之道的人们去追随他们,那么这些人就可能会脱离了生存的本真而去冒杀生的危险,只为了获得某种名分、利益,成为他人口中的至善至上的存在。

2、一个人的成就,必然是以众多人的失败和牺牲为代价的。人们看到的成就,是一种彰显,是谓“有”;难以看到的背后失败,是被刻意地隐藏,可看做“无”(此处与道教所讲的有无的哲学概念相区分)。但有的存在,是依赖于无的前提。对美与善的追逐,其背后所带来的必将是恶与不善,进一步导致的必然是部分的消亡与毁灭。

道的本性是生化万物,而不是让万物以不能终天年的方式毁灭。毁灭是不合道的,那么,毁灭的前提便是对美与善的提倡,即是不合道的。对任何事物的提倡,都是人因欲望心而生起的有为的行为——有主观意识的行为,即常说的我想、我要——便是不合道的。这为老子在下文中提到“无为”做好了铺垫。

老子说,有无相生,同出异名,二者本来都是观察大道的枢机,为什么在这里“有为”就变成不合道的表现了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前者讲的是宇宙本源,后者讲的是人间事;前者讲道,后者讲道所生的万物,这是《道德经》中第一次从道到人的叙述对象的变化。有为与无为,实则都是“为”,区别点在于是有人心欲望的为还是无人心欲望的为。很显然,老子叙述的是前者所带来的危害,落脚点是后者所达到的境界。

为了更好地说明美与恶、善与不善是相互伴随而生的,老子继续用生活中的实例举例。

首先,他提到了哲学意义上的有无相生,即有是针对无而言的有,是无的彰显;无是针对有而言的无,是有的蕴藏。但其实,本来不存在有和无的命名,只不过是为了进行相应的区分,人们强行给予了他们名字而已。

3、接下来,老子就用一系列的实例做了进一步说明。如什么事情简单、什么事情困难,这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才会产生人们所认知的某种结果。注意,在这里,比较是人为的比较,结果是人为所认知的结果。相比较之下,长与短出现了,高与下出现了,单音节的声和有节奏的音出现了(亦可解释为回音和发声的比较),先后的顺序出现了。当出现了不同时,哪一个是被人所提倡的,另一个就自然变成被人所厌弃的。于是,人为的比较就带来了不善与恶。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比较之心的产生,在于有意识的、主动的、有欲念的为的出现。有为,不是有所作为,而是有所私人目的的作为,是在试图把自己的私人的标准作为大众所应遵循的标准。孰不知,标准会因人而变,人会因事而变。变化一直存在,那么又怎么可能存在永恒不变的标准呢?又怎么能够保证有为所带来的结果是长久的呢?

真正得道的圣人,正是能够看到此时的有为所带来的结果,所以才以合道之心去处事,做任何事情不添加主观的喜好,仅仅只是以符合万事变化的规律去作为。行使任何教化,也从来不是进行言语上的评判,而是客观展示万事万物自然发展变化,而人们能够从自然中感受到道的运行方式,进一步明白自己也是万物之一,也在道中,也当遵从自己之自然的运化。(这一点,也正是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所具有的客观素养。)

合道的圣人,他可以使万物兴盛,并不会推辞自己的责任;同时,他也不会因为自己兴盛了万物而认为就该私自占有万物,不认为兴盛了万物就该将万物作为自己的依恃而邀功。万物兴盛且能自我自然地运化,这正是圣人的功德成就,但他反而不居功。也正是因为他不占据这份功德,所以万物才能一直运化下去,那么圣人的这份功德就永远不会消失。

倘若圣人居功了、占有了,此时便是认为自己在万物之上、万事万人之先,由此就产生高下、先后的区别,此对比心一出,便会引起知美之为美则是恶、知善之为善则不善的果。

如此,恰是这个人间社会的真实罢了。
本文作者:道教之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转自国资小新 2022-01-24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摘金夺银的画面记忆犹新、历历在目10多天后中国体育健儿将在冬(残)奥赛场再展风采不同的赛场,同一个梦
  • 林帘嫁了富可敌国的湛廉时,以贫民的身份,所有人都说她上辈子烧了高香才会嫁给这么优秀的男人,她也这么认为。”.[鼓掌]..林帘嫁了富可敌国的湛廉时,以贫民的身份,
  •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毫无意义。零食以炒货为主,可能是想让我在看春晚的时候能有事儿干。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实实在在用心和爱做公益,默默做的多说的少。我们日行一善,并不是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带着善心,给需帮助
  • ②该产品有35种可选,尺码170-195码,长/短、连帽/立领等都有,选用高密轻薄防钻绒面料,90%白鸭绒填充,高含绒量、高蓬松高清洁度,舒适保暖。『¥199』
  • 如果我们想要修持真实的法教,即使你不能成为一个有慈悲心的人,但是你也要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若能断除对众生的伤害,那是很好的。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是网络上最受欢迎的
  • !重庆居然也有TVB同款港式冰室啦,作为TVB迷怎么能不冲✨———不愧是从帝都到魔都的冰室排队王我们等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排到了!!!但是他的味道真的值得,一口蟹
  • 他们感谢学校领导的深切关怀,对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表示会竭尽所能继续支持学校各项工作,也祝愿学校各项事业越办越好,再上新台阶。学校领
  • *杨澜心中的大女生(大女生走四方):#独立价值,不期待一个白马王子来拯救,#终身成长,哪怕80岁还可以再去做自己的事情#包容心态,对不同的声音有包容。*《杨澜读
  • !很喜欢他们在一起!
  • 爱情这种他本来就不靠谱,除非你心思不在功名利禄块谈爱情,就是为了开心,舒畅这点去想,多半谈的就会顺利些你天天往功名利禄想,哪个好女生可以攀,哪个好男人可以上,这
  • 会不会长久对你好,取决于能否长久输出你的价值,你的不带优越感不碾压他人自尊,其中还包括情绪价值。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到怒时不言,恼时不争,
  • 虽然看别人的图脑壳都很大,你和我一样是小脑壳宝宝。快考试那几天压力很大一狠心一跺脚给自己订了一只手作莉娜熊。
  • !致吾爱 一博 ❤️大概因为我太喜欢你每每想到最后的结果就会伤心起来不自觉得红了眼眶 鼻子发酸这般束手无策 想着要是早点遇见你有多好那样的话我就已经喜欢好多年了
  •   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的症状相似,二者并不容易区别;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积极诊断治疗。  有疫苗接种需求的16-60岁群众可咨询所在
  • 我一直以来都是冠名不爱着急,可能分事情吧,细想一下,大多数时候可能都忍下了孩子累了找工作太累了[泪]今晚和朋友聊到如何经营门店。无论贵与贱,让客户感受到你的诚意
  • 难道快快乐乐的自己不重要吗?难道真真实实的自己不重要吗?
  • 今年的猪蹄很好,没有参加什么需要去彩排的活动,没有去什么跨年大舞台的会场,只是彩排了给我一个人的活动,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无限喜悦地拖家带口向我一个人奔来。!
  • 整体规划布局讲究...#热门楼盘推荐#【云岩新城玺樾台】价格:约11000元/㎡全部户型:三居室(106~107㎡) 四居室(128~141㎡)楼盘概况:新城控
  • 也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境,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