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10讲之上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春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这段经文呢,是佛在设计套阿难。阿难听答,按世间法并没有错。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这句话佛为什么情愿绕那么多弯子?佛在逗机观教。你可以跟他讲一个小时的话、讲半个小时的话,其中你只要记好,把你关键的那一句话一套,就把他套出来了。我们向人家弘扬真理的时候,你如果一开始来讲:我给你讲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法!讲了以后叫你当下成佛!人家屁股一拍就走,「你犯神经病呢?」所以我们要学会因势利导。这是不是佛的办法呀?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户」是门,「牖」是窗户。门窗开着,叫「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所以我在这个讲堂里能够远远地看到。这句话很有意思,佛下面就抓住这个做文章。简单说,眼睛借着打开的门窗而看到讲堂外面的祇陀林。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如汝所言:好吧,就像你所讲这种情况,坐在讲堂里能够借助门窗看到祇陀林。不见如来,见堂外者:有没有这样的人——坐在讲堂里看不到室内的东西,却能看到室外?眼前的东西看不到,外面的东西看得到,有没有这个道理?也有,老花眼。(众笑)老花眼是照远不照近。但是这是个别性,个别性不能作为普遍性,开玩笑逗乐可以。佛讲的法是带有普遍性,你不能拿特别性、个别性来逗乐。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林泉,仍然是指祇陀林,仍然是讲给孤园。给孤园里是不是有树林,有河流?注意,这就是《楞严经》文采的特色,同一个事物通过各种手法来表现。如果我们讲经说法为了让大家明白的话,我们最好反反复复地就是「祇陀林」。讲佛法是依义不依语,只看怎样叫大家能够明了就怎样讲。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当头一棒。阿难讲没有这个人。佛讲怎么没有?你就是这个人。这里才露出了真面目。所以佛这么一绕,阿难是不是上当了?到最后加到他头上去了。这段经文就是佛第一次审问阿难到底真心在哪里,也就是第一次「破妄识」。这个妄识,前面阿难讲的认为心在内,这是第一审、第一处破妄识。

     汝之心灵:「心灵」无所不知,光明、灵智,能见、能知、能识,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如果你当下这个灵明之觉、灵明之性,确确实实在你肚子里。尔时先合:「尔时」就是当时,「先合」是首先应该。了知内身:知道里面的五脏六腑、皮肉筋骨。

       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先看到自己的内脏,再看到外面的景物——有这样的众生吗?退一步来讲,即使你里面看不到自己的五脏六腑,那指甲怎么生,头发怎么长,筋络怎么动,脉搏怎么跳,你应该都能看到。如何不知:你现在怎么不知道?必不内知,云何知外:肯定地来讲,你里面都不知道,怎么知道外面?至此,佛把阿难的第一个妄想心破除掉。

      告诉大家,佛这是方便说!如果站在他面前的是目犍连或者阿律多,佛会不会这样讲?这样讲使自己处于被动了。那目犍连和阿律多讲:「我就是看得到我的五脏六腑啊!」哪怕一个外道都能,他要把佛还数落呢。这段话就是欺负阿难,他没有开天眼。你说心在不在内?它哪里也在,没有哪一个不是我们的心。可惜因为阿难他不懂得心——所有都是我的心,不懂得外面也是心,他讲心在内这就是错误的。对于我们懂得了心无处不在的人。他讲在内是不是对的?就这个道理。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燃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阿难这个世智辨聪名不虚传。在整个七处破妄中,破「识在内」,这是根本。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都这么认为。那到其它六处,就是阿难被迫转计了。阿难既然强词夺理,佛就跟踪追击。阿难是典型的世智辨聪,他用世间法的那种逻辑推理——反正有个心,你既然讲不在内,那肯定就在外了。阿难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的心就像一盏灯,如果这个灯在室内,自然先能照室内,然后从门窗再能照到室外。后及庭际:「庭际」就是室外,是房间和庭院的交界之处。所以阿难下了结论:众生不见身内而见身外,就像这个灯光一样,灯光在室外不能照内,所以我们的心在身外,不能照内——在身外只能看到外面的境界,而看不到自己的五脏六腑。

是义必明:这里的「必明」不是讲肯定,带有发问、带有试探性:这个道理「必明」,应该是对了吧?「将无所惑」,应该再没有什么疑惑了,再没有什么过错了。同佛了义:与佛所讲的了义法。得无妄耶:总没有什么不同吧?总没有什么错吧?看上去显得谦虚、好像征求意见,实际上是耍小聪明,反问这下总没有错吧?下面进入破第二处妄识,破心在外。看佛怎么讲。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

是诸比丘:你看这些比丘大众;适来从我:即刚刚随我,适是刚才的意思;室罗筏城,是波斯匿王的国都,也叫舍卫城;循乞:挨门挨户托钵;抟食:吃饭;古印度人吃饭怎么「抟食」呢?用手抓饭往嘴里吃,可能不像中国人还用筷子。归祇陀林:我们一起回到了祇陀林。我已宿斋:我已经吃过饭。

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你看众位比丘,如果一个人吃饭,其他能不能饱?或者这么多比丘吃饱了,我能不能饱?一个意思。很明显,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你们要深思啊!谁都救不了谁,没有救世主、没有神仙、没有皇帝,佛都不救人。听经闻法何其重要啊!可是现在五花八门的法呀,让我们抱以种种的幻想。佛讲了,那些方便是用来引导大家呀!根本的根本是,除非你自己明心见性,自己救自己。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前面讲各人吃饭各人饱是虚晃一枪;其实来比喻把心和身分成你和我。你如果讲心在外的话,那么心就是张三比丘,身体就是李四比丘。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比如说心在外的话,可能就是目犍连,那身就是阿难。身心相外,是不是两个人呐?自不相干:各人吃饭各人饱,与你没有关系。则心所知:比如说张三比丘所知;身不能觉:李四比丘不能觉知;觉在身际:李四比丘所知;心不能知:那么张三也不能知。这一段经文就是说,你想的我不能知道,我想的你不能知道,把身和心比成两个人。因为他把心放到外面来了,那就不能相互知道啊!比如说我的心在外面知道了冷、暖、痛,到我这个身知道吗?不知道。注意啊,这些比方不是很严谨。佛讲一切法都是权宜之计,无非让阿难自相矛盾。如果对两个有神通的人,佛会不会讲这个话?对于他心通的人他敢讲啊?因为他心通的人可以在禅定的过程中互相沟通。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小棉华,比中国的棉华壳子要小,华朵也要小,但是更白更细;以此比喻佛手柔软。汝眼见时,心分别否:这里把眼睛和心分开,仍然是来探讨阿难这种心态,他把心和眼是看成是一体还是二体。

如是,世尊:阿难回答了,眼睛看到了,心里肯定也知道。眼睛看到是不是在外?心里知道是不是在内?在这里把阿难的结论打乱。因为前面按照阿难的道理来讲,眼睛在外面看到,心不能知,就跟阿罗汉个人吃饭不能令众饱一样;可实际上眼睛看到外面的东西,心里就能感知。从这个道理推论上不能知道,但在实际上又知道了,就造成这个矛盾。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若相知者,云何在外:你眼睛看到,心里分别,那就是身心相干,怎么能说心跑到外面去了?仍然是在诘问阿难。实际上我们的心有没有内外?没有。所以七处破妄啊,你不能讲这些比方是对或者不对,它经不起逻辑推理只是把心往细处引,在佛法里“以邪破邪”是允许的,用一种假设来破除对方的论据。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这是正论。你讲心在外,没有这个道理。佛在分别法中善巧地用各种比喻来引导
阿难。

宣化上人:你能遠離鬧市、財色名食睡,就有功德;若是不能遠離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遺教經淺釋》

  ◎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洛杉矶金輪聖寺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愦鬧。獨處閒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閒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

  第三是遠離的功德。遠離鬧市,也是遠離;遠離財、色,也是遠離;遠離名、食、睡,也都叫遠離。你能遠離,就有功德;你若是不能遠離呢?就有罪過。所以修道的人必須要修遠離行,遠離一切諸惡,親近一切眾善。遠離諸惡,首先要離開惡知識;親近眾善,也就是親近善知識。

  所以佛就說,“汝等比丘”:說你們各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求寂靜”:要想求清淨無為,寂滅真常的道。“無為安樂”:無為而無所不為的這種平安和快樂。“當離愦鬧”:就應該離開世間法,修一切的出世法。愦鬧,就是在城市裡邊,天天都不知道做什麼,整天忙忙碌碌,什麼也沒有成就。“獨處閒居”:離開愦鬧,就要居住深山穹谷。獨處,一個人在那兒住著;閒居,在那兒用功修道。“靜處之人”:修行靜慮的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這一切的帝釋和一切的諸天,都一齊的在那地方恭敬你。鬼神見到你都禮拜你,尊重你。

  “是故當捨己眾他眾”:因為這個,所以要把自己一切的眾業、眾事、眾緣都捨離了,也要把他眾捨離。“空閒獨處”:在野外空曠的地方,很清閒的獨自在那兒居住。“思滅苦本”:想一想怎麼樣能把苦本──苦的根本滅了。“若樂眾者”:假設樂於一切的事,一切的業。“則受眾惱”:就會有眾惱來逼迫,交煎自己。“譬如大樹”:就好像一棵大樹似的,這棵大樹“眾鳥集之”:很多的鳥都落在這棵大樹上,“則有枯折之患”:鳥雖然是一種小的動物,但是如果多了,也就會把大樹給壓斷,壓乾了,令樹有斷折之患。

  “世間縛著”:所有世間的迷惑,這種的執著啊,“沒於眾苦”:都好像陷溺在眾苦裡邊。“譬如老象”:譬如很老的一只象。“溺泥”:它陷溺到泥沼裡邊了。“不能自出”:它想要出來,可是在泥裡總也走不出來。“是名遠離”:你若是知道這個,就不接近鬧市那一些個境界、煩惱,一切一切都不接近,那麼這就叫修遠離的行門。

  我們聽經,不論聽多少,你就是聽一句,而能身體力行,那就沒有白聽。你若時時刻刻都聽,可是聽完了像耳邊風似的,就吹過去了,過而不留,這對你一點益處也沒有。我記得我在小的時候,聽了一段經,回去時耳朵裡頭,還是聽到法師在那兒講經,我自己還是在那兒思惟經上的道理。聽了一次,甚至於幾天,這種境界也都不斷,時時都聽到這法師在那兒講經,在那兒說法。就是沒有法師講經說法的時候,只要在那兒一靜坐,也常聽見虛空裡頭,有很多法師在那兒講經說法。不但同時能聽到幾百個法師說法,而且都能記得很清楚,這就是在那一段平靜的時候,有這種情形。為什麼能這樣子呢?這就是因為專心致志了,念茲在茲,就是要聽講經說法。所以我在那時候,只要聽經可以不吃飯也不餓了,不睡覺也不覺得疲倦了,時時刻刻都在經上,這是我告訴你們關於我以前的境界。

  我小的時候還歡喜看小說,尤其歡喜看武俠小說,《三國》、《列國》都歡喜看。七劍十三俠啦,七俠五義啊,這些小說我都看過。這小說只要看一遍,這些人在我面前就打啊!這個拿著刀,那個拿著劍,好像那個山西雁白骨眉毛,這個徐良拿著大番刀,把其他的刀一砍,就給砍斷了,他這個刀能切金斷玉。看完了這部小說,就像看電影似的,前邊一幕一幕就都現了出來,就這樣子。為什麼能這樣子呢?也就因為我這個心專一了。我看小說的時候,沒有燈──沒有電燈,也沒有油燈,怎麼辦呢?那真是如囊螢,如映雪,拿著這本小說到外邊,沖著雪上這麼照著看。北方都有雪,就這麼照著一行一行的看。或者是點上一枝香,用香頭的火光一照,這是個什麼字?這麼一行一行的看。就是那麼樣,所以看完了之後,也都記得了,一看完,我就可以隨便背出來給旁人聽。

  那麼聽經也是這樣子,不是我聽的時候才聽,一離開就都忘了,要能念茲在茲,常常想些經上的道理,我是不是能這樣行?我是不是能仿照這樣去做?總要把它收攝到自己的身心上,看看能不能夠實用,不是一聽完就都忘了,也不是像老鞑子看戲,白搭工。老鞑子就是蒙古人,蒙古人到中國看中國的戲,說“哦!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了的小人,啊!那個小兒子來了,可是那個小人不大,這嗓子可不小。”小人也不大,很小的小人,但是喉嚨是很大的,聲音也很大。看了也不知道說些什麼,這叫老鞑子看戲──白搭工。你們聽經也是這樣子,聽完了也不知道是說個什麼,看著師父坐在那個地方,聲音很不小,我想睡覺也睡不著,但是說了什麼,我不知道。

  對於請法,很多人都不認識,所以我到新加坡去給他們說法時,也有人請法,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因此蕭果照寫文章的時候,就說這是古老的方法,古老的儀式。其實這並不是古老的儀式,這是在佛說法的時候,必須要有人請法,然後佛才說法。如果沒有當機眾,沒有人請法,佛就不說法。可是在中國從來也沒有注意這一點,法師講經說法,也不需要有人請法,所以人人都不認識這種儀式,因此蕭果照就說這是古老的儀式。但這並不是古老的,也不是新鮮的,這是在佛教裡講經說法應該有的過程。本來我也不會說法,但是願意學得會說一點,所以在美國這個西方的國家弘揚佛法,當然也就要照著佛的制度來行持佛法。我相信你們很多人看見這個儀式已有很多次,但是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今天對你們各位說一說。

  恭錄自《佛遺教經》淺釋

于妈又来了,这剧开播前后又开始作妖了。于妈发文说他不在乎新剧鬓边不是海棠红豆瓣被打一分。并提到和这剧类型相似的某电影。还说不在乎收视率等名利,只为弘扬剧中的传统中国非遗文化。提评分和收视都是俗气。还希望以后他的所有剧豆瓣评分都是1分。
真的是太矫情了,于妈在延禧攻略之后腰板硬了,不知道有没有向琼瑶奶奶公开道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ʚི་ྀɞ正如葡萄牙《VOGUE》4月官宣封面文案所写的那样:“一幅画不值得千言万语,病毒无法阻止我们对爱的追求。随着慢慢长大可能更像梅格和乔的结合,一边向往自
  • 大姐问她会不会想念前夫,朋友说偶尔会,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突然离开肯定会空虚,但是也变得更轻松,这些年来在婚姻里一刻不得闲,要定期拜访婆家、经常要跟一群人吃饭…
  • 白皙精致的脸,侧脸明显的下颌线轮廓,做了一个以前从没见过的发型,后脑勺发尾全部是翻起来炸开的,但是特别帅,像一头英俊的小狮子,里面打着领带,外面穿着阔挺的豹纹外
  • 要知道,我们的地价并非是市场的产物,而是垄断的结果,这个板块地价卖2万是否合理,没办法论证,因为就算没人买,政府也可以坚持不降价。 通过对比分析“老旧大”与“
  • 专业录取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比赛过程中获得的专业录取是指该院校已经在专业上承认你的能力。2019美国古典音乐家国际音乐比赛的报名已经开启一个
  • 随后该微信号主动添加胡先生为好友,称自己就是阿铃,愿意与他和好,陆陆续续共要了3000多块钱,胡先又向其“闺蜜”转了5500块钱用来哄前女友。阿蠢能瞒着我偷偷买
  • 今年2月份,威哥被拍到与一名神秘女子同游普吉,网友纷纷猜测女子是否为威哥新欢,威哥本人对此回应称事实正如网友所见,但女方不是公众人物,希望大家能给予私人空间,不
  • NO.5  子鼠伤官主事属鼠人心情愉悦,好运相伴,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无比顺利,头脑聪明、灵活,非常给力,可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只是不宜与人争执,小心口舌是非,更吓
  • 第一次参加正式的自行车比赛,谈谈几点感悟吧:1、比赛前毫不犹豫就报名了,因为特别想体验一次正式的公路自行车比赛;2、作为业余选手来说,也算重视赛前训练,能骑车通
  • 熊叔厨房跟本味鲜物是一个集团出的,我不得不感慨,他们好会做美食啊!我们家日常就超爱吃虾,虾滑之类的,虾肉就是怎么做都好吃啊,而且吱吱也超级爱吃,也超有营养!
  • 4月2日,8:30乘坐网约车,车牌号为:京PSV038,前往工作单位,中午12:00在工作单位附近盛捷大兴酒店自助餐厅就餐;18:00步行返回家中;19:30,
  • 转 生活中一定要和你同频的人在一起,和鼓励你前行的人在一起,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这样你就会慢慢活成一束阳光。 余生,尽情绽放。做一个有情怀
  • ”而苏翊鸣则很感激佐藤对他的帮助——“正是在14岁的时候认识了佐藤老师,我才真正能够实现参加奥运会的梦想。“我很兴奋能和自己的偶像一起比赛,我从开始滑雪的时候就
  • 这样在你回首往昔之时,就不会留有那么多的遗憾,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而当你展望未来之时,也一定会坦坦荡荡,信心满满,因为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当你看清生活的真相,
  • 拿出地图看了看也没看出所以然,心中不禁后悔打个车多好,此时迟不迟到已经不重要了,找到路才重要。下雨的帝都不论大小,总会比往常更堵,为了不迟到,权衡后还是决定骑自
  • #白老师的小小说##红楼梦#家乡的桐子林文/千山路远见到高高的双丫岭啊我怎么不思念家乡的桐子林家乡的桐子林啊整齐划一横竖对称看得人真的好舒心春花烂漫的时节啊山上
  •     平衡用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扶抑日主,使之弱而有扶,强而有抑,寒而得暖,燥而得润,阻而得通,失衡而获得平衡,并根据用神的强弱程度推断命主的富贵贫贱层次。
  • #棉花美娃娃[超话]#之前收了一个成稿,因为其他娃打样崩样改样原因就一直拖着没有送样,结果今天一看画手被挂了疑似擦边(双方画手都关注了,看到瓜的一瞬间我傻了)然
  • (2)这是投稿者的微博页拿出这个来也不知道能否证明不是我找的写手……(3)每天都收到大量的私信看我发投稿的频率也知道,依靠我自己一个人编不了这么多,而且每一篇文
  • 2021年10月份,青羊区党代会首提“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的发展定位,把“加快航空产业提能”写进了会议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航空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将在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