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zR99iXd

第九章 无得无说分第七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释:佛言:须菩提,你如何认为呢,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吗?如来说了什么法吗?须菩提言:如我对于佛所説的法义的理解是,没有一种固定的法,可以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固定的、决定不变的法,如来可以去宣说。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可以执著取着为实有的法,所以不可说。如来所说的法,非本来的那个无为法,也并非不是本来的无为法。为什么呢?一切的贤人圣人,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得到无上的正真的觉受觉悟,破尽无明,不含一丝杂染无明,心中都是明都是觉,也就证得了究竟菩提,成就了佛道,圆满了佛果。既然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没有真正固定不变的成佛者,一切法都是因缘所成。佛所说的法也是因缘所成,随顺众生的缘,有众生想成佛的因,就讲出能让众生成佛的法;缘不同,世尊所讲的法就不同。因此佛陀所讲的法,到最后也不要再执取了,因为不是固定永远不灭不转换的法,能说出来的法,都不是本有的固定不变的真如之法,但也离不开真如自性而能生成这些法。

那么是谁成就了佛道,得了佛果?妙觉菩萨是成佛前的最后身菩萨,为了成佛,来到人间八相成道。在入母胎时,菩萨的色身灭了,意根与异熟识即第八识入胎,出胎时六根具足,六识具足(人类七天之内没有眼识),五蕴具足,外相上与众生无异。这个新的五蕴已经不是妙觉菩萨的五蕴了,色身和六识都换了,只有意根和异熟识还是原来那个,是连续下来的。然后出家修道,在夜睹明星大悟见性时,七个识的无明断尽,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意根转成平等性智,然后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七个识都转完了,第八识异熟识中所含藏的七个识的染污种子灭尽,就变为大圆镜智,也叫无垢识。八个识都转完了,圆满佛道,得佛果,称作佛。

那我们就分析这个佛是谁作,佛果是谁得。首先佛的无垢识是个无所得的心,本身不想得什么,即使得,也没有地方放,什么也得不到。祂没有思想,没有心行,从不自认自己是真实的,自己就是佛,自己如何如何。所有的名称都是人加给祂的,是什么不是什么,祂没有这些概念。祂又不执取任何一个法,包括善的恶的,染污的不染污的。因为不执取,祂从来不受熏染,没有无明;因为不执取,祂也就不做什么,不成为什么。所以祂不取佛的果位,不做佛,如果说祂就是佛,那也是人为加封给祂的,不是祂自己自认的自封的。

其次看佛的五蕴,众生的五蕴称作五阴,阴是遮盖遮挡的意思,遮挡众生认识真实正理,从而产生邪见。而佛的五蕴,不能遮挡佛,佛已经是究竟觉悟了,就称作五蕴。成了佛的五蕴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非常殊胜,但是涅槃时也要灭去,生灭之法不是佛,不能取佛果,不能做佛。佛的受藴想藴行藴识藴虽然能取,也是生灭法,涅槃时都要灭去,四个蕴不是佛,不能做佛。意根虽然能永远到未来世,永远保留不灭去,但也是生灭性的,是能够灭的,只是故意不灭掉,为了能永远生起佛的色身五蕴,而且单独一个意根平等性智也不能做佛。那么菩提就是无所得的,所以也没有定法可以称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如来没有定法可说呢?佛到世间说法,都是根据因缘而说的,佛观察众生的缘,是什么缘,就要对机讲相应的法。佛成道的最初,先在各层天上讲华严经,度历劫跟随自己修行的大菩萨弟子。而娑婆世界的声闻弟子却如聋如哑,佛就回到人间为求解脱的声闻弟子讲小乘阿含经,让他们修行有了成果,再回转到大乘法来修学。因为娑婆世界众生根基浅,都想求解脱,想离苦得乐,所以佛在娑婆世界讲了三乘法。

而在其它的佛国土,佛只讲一乘法,就是一佛乘法,度菩萨根性众生成就佛道。佛讲法时总是依据一个缘,出现一个事相,于是佛就讲一个法,有时是弟子请问,都是有一个前提,一个缘,才讲一个法,无缘由而讲的法极少,那是特别重要的法,但也是对众生的机。所以佛说法是没有一定的,法是由因缘所形成的,不是固定的。所有的法,不管在哪个佛国土讲的,都是用来对治众生的无明病愚痴病的,有那种无明佛就讲那种法,无明灭尽了,法也没有用,不用法了。

所以佛法就如过河用的船筏,到岸就弃,用过就抛掉。这就说明法是依据因缘而有的,就是虚妄的空的,修到一定时候是不可以执著的。因为众生无明不同,佛讲的法也就不同,那就没有一个定法来让如来宣说。所以如来所宣说的法是不可以执取的,因为也是空的,因缘形成的,只是用一段时间修行,用完就弃,不可总执取,还有无明存在的时候就得抓着它,把它当作工具来用它。

比如四圣諦法,证了果得解脱以后,这个法对阿罗汉就没有用了,再修缘觉是十二因缘法,证得了辟支佛果以后,因缘法也没有用了,需要再修菩萨六度,明心见性以后,外门的六度法就没有用了,再修内门的六度,入初地。入地以后,内门的六度没有用了,再修十度波罗蜜,成为十地菩萨后,十度波罗蜜舍弃。修等觉妙觉的法,圆满佛道以后,一切法都用不着了,全部舍弃,心中空空无法。

因为所有的法都圆满修持过,成佛后才能为众生宣说。所以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不是本来而有的固定不变的法,都是空的,不是真实的法。但是也并非不是真实的法,因为众生依据这些法能够证得真实法无为法,而且佛在宣说这些法时也没有离开过真实的真如法,正是真如法在这里起了作用,佛才能宣说。这些法都来自佛的自心真如,从真如当中流露出来的,是真如的一部分,与真如是不一不异的关系。

为什么一切的贤圣人都证得了真实法,证得了无为法,还有差别呢?贤圣人包括初果到四果的声闻罗汉、证得因缘法各个品位的缘觉人、从明心的第七住位到妙觉的菩萨。声闻初果二果是贤人,三四果以及缘觉是圣人,菩萨初地以前是贤人,初地开始以后都是圣人。他们所证的都是无为法,然而这些无为法的内容和层次大不相同。初果人证得五阴空、无我,断三缚结,从此不入三恶道,对于三恶道行无所为,这是初步五阴无为。

二果人因为证了人我空,心行减少,烦恼淡薄,心清净了一些,无为了一些;三果人进一步证得五阴虚妄,色界禅定境界现前,证初禅灭掉贪欲,断嗔恚,断烦恼心清净,恶业不再造作,七识开始真正的无为;四果进一步无为,灭我慢,断除对色界无色界的贪爱,烦恼断尽,得慧解脱,对三界无为,能够以解脱的智慧出离三界;而定解脱的阿罗汉能入四禅定,息脉俱断,证不动无为,入无想定,证识阴灭,心得无为;俱解脱阿罗汉能随时随地入灭尽定,灭掉意根的受和想两个心所法,证想受灭无为,随时可以取证涅槃,出三界。声闻人因为证五阴无我,心行越来越无为,越来越清净,他们之间的无为有很大的差别。

辟支佛人包括独觉和缘觉,独觉人因为生生世世所修的善根,在没有佛也没有法住世的时候,看见世间一个生灭的现象,就引起了深深的思索,一个人到寂静处修道,探讨这些生灭现象的根源,推究十二因缘法和十因缘法,找到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是无明,源头是第八识心,证得辟支佛果。而缘觉人是随着佛修行,闻佛说法而悟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证果。他们无为法的智慧比声闻罗汉要高深,而辟支佛果的果位、智慧、神通也有浅深不同层次的差别,就是说他们心行的无为程度有差别。

菩萨们是明心证第八识,证真如无为,同时证人我空,知道第八识从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生灭过,在三界世俗法中也不起心行,无为无我,五阴是第八识所生,本质是空。在随后的修行中,心渐转清净,修到第十住位,证得五阴如幻、一切法如幻观;十行位证得阳焰观,一切法都像海市蜃楼一样不实。到十回向位,证得如梦观,生生世世的五阴身活动就像在梦中一样,生生世世的修行、行菩萨道也像在梦中一样;初地菩萨证得万法如镜中的像一样不真实,直至十地等觉妙觉对无为法的证量越来越大,智慧越来越深,神通道行也越来越广大。那么佛地的究竟无为更不用说了,殊胜于一切声闻缘觉菩萨。

从以上内容来说,修行人因为修行的内容不同,所证的无为法就不同,无为的程度本质就不同,那么他们的心行心量就不同,福德不同,道行也不同,神通三昧境界也不同,智慧更有差别。如果不停止修行,追求佛道,修到佛地,到达终点时,一切都圆满,所有人的神通智慧福德都没有差别,可以称作佛佛道同了。
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RI43yf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经纪人安森神色担忧,咬了咬牙,还是说道:“原本定好后天去录《蔡来了!经纪人安森神色担忧,咬了咬牙,还是说道:“原本定好后天去录《蔡来了!
  • 是的,最后我们十点出来的,我将目的地直接定位至茶楼,到了之后就开始点餐,我们坐在靠窗的位置,很喜欢明明亮亮,宽敞的地方,这样会让我的心情好很多,早茶上来了,真的
  • 千百年来,勤俭持家,劳动致富是人们普遍遵循的人生信条。一代代,一辈辈的普通老百姓,秉持这这样的理念,默默的辛勤的耕作在田野山间。养儿育女,传宗接代。延续了五千年
  • 但是上次广州签售跟这一次的风波,让我知道了我有多喜欢你,以前我的追星时光就只是买买专辑,看看舞台,但是这一回第一次真正成为所谓的追星人,去跟别人解释,又或是吵架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黄霄云[超话]##黄霄云##黄霄雲#[心]#超能少女黄霄云##涉海前行[音乐]#阿鬼姐姐的声线温柔又不失力量,她用歌声将我们带进一片静谧辽阔的海域。我们越过眼
  • 这个夏天真的做了好多好多顿饭,以前我是想吃什么和爸爸说一句就会有的小孩,可是现在不是了。再说了,我们要是也这么搞,大家会说我们copy兄弟单位,这就没意思了。
  • 刚忙好忘记解释下哦 ,下播我是下了一些款你们就拍页面那些吧 ,那些能成团,因为实话说不想做太多款,我怕精力有限。如果最后我能从这个闷热的季节中走出来,我会为自己
  • 宝子们还有啥想知道的,可以私信#考研辅导##考研##高途考研##新书推送# 《金匮探赜:唐宋文献丛考》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书系唐雯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8
  • 记者另悉,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才交流与转化,本次大赛期间还举办了人才对接会、企业宣讲会、集成电路产学座谈会、“集创之星”青年分享论坛、创业实践赛道项目对接会等
  • 【#建设一流艺术院校河南有新突破#】一批艺术“后浪”正乘势而起。 ​​​#这么拼的河南# 【豫头条|建设一流艺术院校 河南有新突破】一批艺术“后浪”正乘势而起。
  • 看到大海被污染 我真的特别难过 #日本核污染水已进入大海# 作为一个不是在沿海城市出生的人 从小到大对海有很深的向往 心情不好会去看海 和家人旅行会去看海 和
  • 【待出切页】JUNON 2022.08 杉野遥亮、犬饲贵丈、高野洸、立石俊树、一之濑飒×中川大辅、堀夏喜、驹木根葵汰、曾田陵介、佐藤友祐、加藤大悟、相泽莉多、大
  • 较之前代, 莫高窟的唐代塑像雕塑技艺有很大进步, 身体比例适当, 人物形象较有个性、面容丰满庄严,衣着也更流畅。越薄的真丝越难做对工艺要求越高且这件衬衫特别显
  • 昨天有人说我戾气重,我是很重,我内心不平衡,无处安放的安全感和爱的缺失让我在赚钱的路上小歇一下寻找我的人生满足的爱,没有想到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很多时候我的人生都
  • ありがとうおやすみなさい可能是傍晚一时的感慨,想到了以前的事情,ヘルト做噩梦了。(いつも使ってる)✄- - - - - - キ リ ト リ - - - - -
  • .“我希望我希望的希望有希望”.请选择自定义模式.散场是难免的 尽兴而归就好.努力的意义就是当好运来临时你觉得值得.心里有选择的话 坚定就好了.脑袋空空慢几拍
  • 半夜醒来,还看到脏东西@TFBOYS-王源 真是对身体和的双重伤害。未接触内时,对王源的印象是:抽烟 华子;对二字粉丝的印象是:️目前印象标签已更新,王源:华子
  • #第五人格代打[超话]#第五 人格 代练 代打 百星人皇 安卓ios认知分IOS、安卓全渠道,接人屠三阶至巅峰,以及各种角色认知分第五人格|代练|代打|认知
  • 4、最后的双人舞都是TOP和老婆跳的(除了2002年的总集篇没有剧后秀)5、02年的剧照怎么选的有点奇怪呢[笑cry]#宝塚歌剧团[超话]#大浦みず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