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中,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解脱,如果佛陀能够让众生成佛,那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把众生给度完了,我们何必还沦落至此。佛教的终极目标终得个人去实修实证,而非只是终日求佛菩萨保佑加持,而自己又不努力。精进努力的修行固然重要,但其因地的修持心态更为重要,不然事倍功半。志公和尚云:“勇猛精进成懈怠”,告诉了我们若修行走错了路,哪管多精进也是枉用功夫,与懈怠无别,于事无益。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所以初发心时,我们务必把一些基本又重要的修行理念建立起来才是。

生死心:许多人把佛法当成了知识,或忙于参与许多佛事活动,把生死给忘了。

回顾佛陀当年初发心乃追求解脱,了生脱死;看看当今的凡夫都把生死问题看的太轻了,以为棺材里躺的的是老人,殊不知棺材里睡的是死人啊!至临终时才慌,这可怕是晚了些吧。许多佛教弟子修学佛法时,没把生死心培养起来,而不知不觉的把佛法当成了知识,只是一味的的分析、归纳、做简表,要不然便参与许多佛教活动,把生死忘了。生死心是修行的原动力,若因听了几场弘法会或参与几场法会后,感到法喜充满才来修行,那恐怕只是五分钟的热度,因为如此的动力是外来的,故不长久。切莫如一般众生,一味接受生死,任它生灭,不试着超脱,虽然口说“生死坦然”但更相似于对生死的无可奈何。佛陀在他临终时说:一切正念禅定中,念死最为尊贵。能有真切的生死心是十分难的,所谓“修行无秘诀,贵在生死切”。大家但摸摸自心,一天有花上五分钟的时间去思考过生死的问题吗?

大信心:当今佛子们最可悲的就是学佛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成佛

其二,修行者的大信心是必要的,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僧璨大师说:“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学佛者应对于成佛做祖有绝对的信心。当今佛子们最可悲的就是学佛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成佛,要不然便把成佛推向三大阿僧祗劫的未来,如此未战先败,如何能打败那阎王老头呢?三大阿僧祗劫相等无央数或无限大,如此而言众生就算有机会成佛也似乎是空谈。其实谈论成佛的时间对咱们都无多大的意义.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已修了多久,但能够肯定得是,我们肯定不是今世才开始修,不然大家不会对佛法感兴趣。重要的是我们肯不肯好好下手修,努力以今生有限的生命与生命拼一场,所以切莫一直以为自己每一世都从零开始,若每世来到这人世 都如此认为,那待何时成就呢?如此佛教可就没有希望了。

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开宗明义“至道无难,唯嫌拣择”,绝大多数的修行者都犯上拣择分别的毛病,今日说末法,明日说业障重,再来便是根器差,如此不计其数的介面,看看只是为自己不肯实修实证的心态安个美名吧!再多个十年、二十年,我们终就原地踏步。中峰国师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可是许多凡夫也只满足于化主乐邦的方便,错认方便权巧为究竟,因此而不求提升,更不精进的力求今朝之成就,这可谓“辜负己灵”也。

无上心:一位修行者上求无上之佛果,才是修行者应具的气宇,乐于小法,满足于方便,修行不会进步。

修行另一个重要的心态是要发无上心,正觉之心或菩提心。当年六祖大师参访弘忍大师时言“唯求作佛,不求余物”,这种单纯又直接的求法方式对于现今的佛教而言怕是既陌生又另类,甚至令人不解的是竟然会有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是狂妄的。看看现在的佛教弟子,学佛多半不敢以“唯求余物、不求作佛”为发心的榜样,这可是刚好与六祖大师的做法颠倒。怪不得我们修行不会进步。对于一位修行者而言,上求无上之佛果,是必然的,而这才是修行者应具的气宇,只是我们已经乐于小法,满足于方便。

大乘言“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现今的佛子只是终日忙忙 ,说是“下化众生”,不说那是否真正的“下化众生”,但又有谁真正的把“上求佛道”的心培养起来而于中更进一步呢?怕是泥菩萨过江吧!古尊宿云:“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学佛须知果位之次第皆是权巧之方便,是修行位上幻化的城堡,而非真正的宝所,故《法华经》云“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所以咱们不应对无上的佛果感到胆怯,反而应时时培养这样的气量才是。

思维心:祖师的语录、法师的开示,终是他人的见地,自己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体认一番,就只能拾人牙慧,数他人财宝。

思维之心是正见的基础。在修持佛法时我们不时会接触许多观点,而我们时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一味的接受,不多思维,不多问。当多数人都认为某个观念是正确的时候,我们便人云亦云,自己亦不用心省思一番,如此便是迷信而非正信的典范。佛陀与祖师们的微言大意决非表面,而是须要大家去细细参究、深深的思维,而从中把正确的知见建立起来。一味的接受也只是拾人牙慧,数他人财宝。纵然经典、祖师的语录、法师的开示是多么的实在,说得天花乱坠,这终是他人的见地,自己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体认一番那才重要。终日论长论短,在他人的言语中讨个分明而不自证是没多大益处的。洞山良介大师曰:“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虚空步”。多思考、多探索、多自省才是成就的基石。想想当年的悉达多太子,不是一心的探索与思维这宇宙的真理吗?

勇猛心:真正的佛弟子,绝不可以把修行当消遣,有空才努力一点,没空改天再说。无常到时,不管有空没空,忙也去,不忙也得去。

论云:“至心学道,发大勇猛,决趋菩提”,《永嘉集》又云:“勤求至道,不顾形命”,修行须要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勇猛心,一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纵使丧生失命都无怨无悔的心,。抱着怕东怕西,担心这儿、担心那儿的心态来修行,也可以说是因地不真。做为一位真正的佛弟子,绝不可以把修行当消遣,有空才努力一点,没空改天再说,这样的心态是要不得的,死期到时,无常杀鬼可不会跟我们论有空没空,忙也去,没空也得去啊!所以如果一位学佛者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生死的苦,三界犹如火灾,世俗无常苦空,那他一定会有一颗勇猛的心。就像释迦当年的“不成等正觉不起此座”的大勇猛心。而我们也应该有一股这样的气量。祖师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又云:“除了吃饭是杂用心,其他时间都不杂用心”,这都显示祖师在修行上的行持,后人应该视之为修行成道的楷模才是。

总结

愿与大家共勉的是,若大家在这难得之人生之即不好好把握修行,而只是奔波于“佛教事业”,说是不忍圣教衰,但没有把真正的正法眼建立起来,至终圣教亦不免变质。而正法之眼藏尚待大家亲证一番始得啊!学佛的目标明确,佛教哪会有这么多是非,咱们若真的感知生死之事大,无常之迅速,哪终有闲工夫去论他人长短,好事物是非。所以“生死心切,处处道场;心为道源,无事不办;无上觉心,直趣菩提;思维参究,是非莫管”。大家若都能与生死心为源动,大信心为助缘,无上心为目标,思维心为方法,那我们才不至于辜负佛陀与大德先圣将这条解脱的道路传递至今,而能继续流传下去。

【道教六种神通修行起来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

在道家的法门里,六神通的获取并非只有一条路线,比如术道可得六神通,内丹修炼可得六神通,踏罡步斗可得六神通,餐霞饮露可得六神通,念经敬神可得六神通,如此等等。

但神通毕竟不是终极之法,神通只是修道过程当中的副产品。

获取神通的法门

开发神通的法门,根据《性命圭旨》贞集《移神内院端拱真心》记载:

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智勇踊跃,日赋万言,说妙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不出庐舍,预知未来事情,身处室中,又能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正坐之间,刹时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地理山河,犹如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能闻十方之音,如耳边音,能忆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见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命通也。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总的来说,如果从丹道入手,便当以安静虚无为旨,行三光陆沉之功,耳目口皆收摄于虚无玄关一窍之中。虽是起手功夫,但练之得法,便已能使我心通灵而产生诸如预测、心灵感应等特异功能。若没产生以上功能,要么不得真诀;要么得诀而悟性太差,不能悟透一源之旨。

丹经曰:只要筑基功成、炼己功深,大定之中,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此阳乃先天之至阳,谓之一阳生,谓之真铅初显,谓之真阳火,谓之铅遇癸生。但此至阳之气,切不可轻易混过。此乃道气,而非我身中之真气。我之真气乃子气,先天一气为母气。先天初露,则神光发显,自然会有意念开锁、意念致动、意气断物、突破空间障碍等证验。

所谓:“神光发显,自然能隔墙见物,预知前世。”这就是先天一气的证验,得此一气,必开神通。薛道光曰:“丹法七十二品,欲学天仙,唯金丹至道而已。此盖无中生有,天地未判之前,炼混元真一之气,非后天地生五金八石、朱砂、水银、黑铅、白锡、黄丹、雄黄、雌黄、硫黄、砒粉、秋石、草木、灰霜、雪冰滓质煮伏之类,及自身津精气血液,有中生有等物也。唯真一之气,圣人以法追摄,于一个时辰内,结成一粒如黍米,号曰金丹,又曰真铅,又曰阳丹,又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水,又曰水虎,又曰太乙含真气。人得饵之,立跻圣位。此乃无上九极上品天仙之妙道,世人罕得而遇也。”

得此金丹大药,必然天光发现而具神通,人得饵之,立跻圣位,岂虚言哉!正所谓:“神光发显,自然能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

若未现神通,说明未得真药;若得真药,必跻圣位证得神通。

六种神通的功能

另据《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记载,所谓“六通”,即为:

一、目通,能彻视洞达,坐见十方,天上地下,无有障蔽,六合内外,鬼神人物,幽显大小,莫不了然分明,如视掌中。

二、耳通,能洞听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一切音声,元不悉闻。人天禽兽,喧飞蠢动,一切众声闻悉,晓了分明。

三、鼻通,晓百和宝香,分辨气数浓薄差失、纤毫必记,四方上下,异域绝境,香臭之气,闻如面前。

四、舌通,万品众物,合为一食,经舌悉知种类,分别其味。

五、身通,能飞行上下,履冰涉水,经山触石,无望慑碍,分形散体,干变万化,形长充于八极,短入于毫微。

六、心通,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

道家的法门是逆乾坤,夺造化,后天反先天,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还九转漏尽成。

神通只是修道的副产品

老君爷在世一生不显神通,至今玄门当中谁人不敬?

神通是有,但这比不上智慧,比不上你的人格本身。倘若想以神通求财,敢问一句,当世之上,哪些大老板有神通了?所以古人有言:“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道教修行的终极追求,乃是得道的智慧。道生一二三,三生万物,因此,得道的智慧,其用途也是无限的,这样一种用途无限的智慧,再对比六神通,诸如天耳通,不过就是听得远,除此之外,便更无用处。可以说,神通的用处,与大道相比,实在是萤虫之光与日月争辉。得道的基础是智慧,智慧和知识不同。

知识就是,你知道自己手机按哪里可以开机关机,这是知识;

智慧,是人对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把握和领会,得道多少,就看智慧有多少,智慧有多少,就看对于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把握和领会有多少。

所以,智慧的用途是很广的,而这个实践智慧的过程,就是道的体现。

综上所述。修行的确可以让人开神通,但神通只是修道的副产品,不是目标。

倘若修行的目标是追求神通,这就好比去买手机,手机几千块钱,附赠一个十几块钱的手机套,结果你付钱之后,只是拿走手机套,却把手机扔掉。

#学术争鸣#
【“云南人”之学术史初考】
林超民教授在其大作 《云南与内地:和谐共融的整体(代主持人语)》谈到了他关于“云南人”这个概念的研究,特引用如下:
我写过一篇短文《从西南夷到云南人》,指出:“云南人”称谓的出现,标志着“云南人”的形成。这在云南民族历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历史上,云南居民最早被称为“西南夷”,后来被称为“爨蛮”,唐代以后又称为“南蛮”。所以记录唐代云南的志书被命名为《蛮书》。总之,云南一直是“蛮夷”为主的区域。到明代后期,汉人从少数变为多数,从外来的“寄籍”客户,变为世居土著的当地人。“云南人”的名称,与“西南夷”“南蛮”等的重要区别是,云南的居民不再是“蛮夷”,而是中国一个区域的居民。“云南人”与“西南夷”“南蛮”的根本差异就在于,“蛮夷”是以族类作为划分标准,而“云南人”不是以“族类”来划分,而是以地区来命名。这就和河北人、河南人、山东人、山西人、东北人等一样,都是中国一个地区的居民,他们都是中国人。必须强调指出,“云南人”不仅仅是云南汉族移民的称谓,而且是云南省范围内所有居民的称谓。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云南人”在中国不再是“化外”的蛮夷,而是与中州相埒的华夏居民。“云南人”不仅是中原居民对云南居民的认同,也是云南居民对华夏的认同。这种双向认同,对于推进国家统一,维护祖国整体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林超民教授这大段独白,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故对“云南人”这个学术概念的渊源作一初步的考察。

笔者在研究云南历史时,发现了陆韧教授在其专著《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专门提出并讨论了“云南人”这一个概念,笔者深受启发,在博士论文中专门有一章考辨“云南人”这个概念,以此为枢纽与核心来讨论云南的变迁。笔者在研究和完成博士论文期间,从未读到林超民教授关于“云南人”的大作或议论,因此,看到林超民教授的上述说法,十分惭愧,赶紧去找来拜读。

笔者查中国知网得知, 林超民的短文《从西南夷到云南人:云南多民族文化认同的演变》2018年11月发表于《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184-185页)。此文不过两页,的确有点短。全文共十八段,主要回顾了自汉武帝以来云南各族人民接受中华文化的过程,或引用林超民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云南积极认同华夏文化、不断吸纳华夏文化,不断为华夏文化的融合、扩大、更新做出贡献”。在全文的最后一段,林超民教授断言:

到明代后期,“云南人”的概念逐渐取代“西南夷”的称谓。“云南人”不仅是中原居民对云南居民的认同,也是云南居民对华夏的认同。这种文化上的双向认同,对于推进国家统一,维护祖国整体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根基。

根据此文,林教授此处只强调了云南人这个概念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对云南人这一个身份产生加以讨论,亦不知其“云南人”这一概念从何而来。大概此文只是林超民教授的治学分享,所以全文并无注释或引用,笔者完全可以理解。但不管如何,对照林超民教授的《从西南夷到云南人:云南多民族文化认同的演变》和上引他在《云南与内地:和谐共融的整体》提到的相关论述,前者简短,后者详细,两者并不相同,可见林超民教授的引用可能有误。由此引发了笔者的担忧,笔者是否漏掉了林超民教授的其它大作,亦或林超民教授的回忆又出现错乱?

果然,笔者在知网又查到林超民教授2005年发表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大作《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2005年第3期,第106-113页)。此文其中有一节“土著:‘云南人’的形成”,专门讨论了“云南人”的形成过程。文章指出:

明代200多年间,汉族移民,附着于土地,世代相袭,从移民变为世代定居的“土著”,移民从外来的客户变为本土的“主人”。原来土著的“夷人”与土著化的汉族移民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融合为形成“云南人”。

“云南人” 这个称谓具体在何时出现已难考订。当不会晚于明代后期。“云南人” 称谓的出现,标志着“云南人”的形成。这在云南民族历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历史上,云南居民最早被称为“西南夷”。后来被称为“爨蛮”。唐代以后又称为“南蛮”。所以记录唐代云南的志书被命名为《蛮书》。总之,云南一直是“蛮夷” 为主的区域。到明代后期,由于汉人从少数变为多数,从外来的“寄籍”客户,变为世居土著的当地人。“云南人”的名称与“西南夷”、“南蛮” 等的重要区别是云南的居民不再是“蛮夷”‚而是中国一个区域的居民。“云南人”与“西南夷”、“南蛮”的根本差异就在于,“蛮夷”是以族类作为划分标准,而“云南人” 不是以“族类” 来划分而是以地区来命名。这就和河北人、河南人、山东人、山西人、东北人、江南人等一样,都是中国一个地区的居民,他们都是中国人。必须强调指出,“云南人”不仅仅是云南汉族移民的称谓,而且是云南省范围内所有居民的称谓。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云南人”在中国不再是“化外” 的蛮夷,而是与中州相埒的华夏居民。“云南人” 不仅是中原居民对云南居民的认同,也是云南居民对华夏的认同。这种双向认同,对于推进国家统一,维护祖国整体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对照这一内容,读者可知,林超民教授在《云南与内地:和谐共融的整体(代主持人语)》中所说的他本人关于云南人的讨论,应该是从其2005年的论文《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而来,而不是他自称的从《从西南夷到云南人》这篇短文而来。

需要指出,林超民教授的文章,或发表于2005年,或发表于2018年,不但晚于陆韧老师的专著(2001年),也晚于笔者的博士论文(2004年8月答辩, 2008年出版),但林超民教授既没有引用陆韧老师关于“云南人”的观点,也没有批评讨论笔者在陆韧老师研究基础上对“云南人”的辨析,令人遗憾。当然。林超民教授著作极为丰富,笔者很可能漏掉了相关论述,还请有识者教我。

原创 杨观自在 云水山房一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又有爆料表示,阿里开除了10名员工,原因是他们泄露阿里内网指控文章。今年以来,国内监管层在未成年人保护、文化监管、个人数据安全、反垄断等多个方面密集出台更高
  • 即使分手后,你也应该认真对待你的工作。 因此,分手后,你应该更加关注你的日常生活,比如你的工作。
  • 所有的猫咪都是和我们共同生活,疼爱他们都与我的孩子一般。所有的猫咪都是和我们共同生活,疼爱他们都与我的孩子一般。
  • 咖啡馆的空间挺有特色,大块的落地玻璃窗+挑高的空间+随处可见的绿植,给人感觉很大气,咖啡馆通过玻璃窗,又把外面的湿地风景引入了馆内,自然巧妙的融为一体;馆内有
  • #几米森林[超话]#JOMISLI◆几米森林沐浴露#高颜值包装打开方式便捷挤出来是纯透明的液体闻起来香香的,味道特别好闻清香泡泡绵密丰富,也很容易清洗干净用完之
  • 照父母的意思,让他明年入学,觉得太小也是受罪。小孩子癫痫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孩子可能会无缘无故的就发病,发作起来还比较危险,处理不当的话,还可能会危
  • 这样的表演不仅充分利用了团队成员们的力量创造出了令人感到震撼的东西,还将舞台上的成员们塑造成了三维角色,让观众们在短时间内记住成员们的个性和关系- 在 don'
  • 很多人都想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挽回方式,我挽回了对方,态度很坚决,对方很狠心,他不爱我了,不喜欢我了,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其实这是分手后的正常表现,分手以后,对方还
  • ……假使有这样一个人,不要说受持全部的金刚经,只要中间的四句偈,能够真正领悟了,有所领受,而保持境界,然后再来教导别人,为他人解说,这个人的福报,比用全宇宙财宝
  •   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前往社会保障卡经办机构或社会保障卡“一站式”银行服务网点(网点信息可通过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居民服务一卡通”专栏查询)办理三代卡,即
  • 时代纵横,沉香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是亘古不衰的。#沉香烟[超话]#[微风]#老挝天龙奇楠沉香# [微风]#老挝红塔华商沉香烟# 在品茶谈人生之间,闻一缕沉
  • 华晨宇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永远爱你❤青蛇观后感1⃣️男人没一个好东西2⃣️前半段:不要爱上侄女,会变得不幸后半段:青蛇是真的!在前两年的疫情期间,如果袁弘
  • 像我的话,作为美妆撰稿人,熬大夜拍摄,深夜改稿是在所难免的,眼纹加深,眼部浮肿这些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所以对于我来说,眼周抗老非常重要。眼周的肌肤是很娇嫩的,可
  • 人生需要智者领路别人的成功是可以借鉴的我们都是一样的平凡都经历了各种磨难最后才遇见一个最好的自己TST是一个给梦想插上翅膀的平台从一无所知的小银卡到逐渐专业的小
  • 人生何其了,无非是坦荡,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常忧愁悲伤,心若无恙,奈我其何,人生很平凡,生活很简单,看不透神秘的未来,也改变不了无奈的过去。人生何其了,无非
  • !!
  •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没有开始,是不是也挺好的,你和我都会不一样,或许你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了呢哈哈哈,我应该不会是一个人,快不快乐我不清楚,但肯定是比现在快乐的。
  • 【《诸世纪》预言中,“父母”(祖先、神灵)篇专辑!】1.两个男孩异地出生,海战中他们的父亲落地。他们发动战争风头正劲,为了报复,他们打败了敌人。2.被迫决斗的法
  • 老赵你好,今晚有个特别困惑问题想要问问你,不知道你如何看待杨笠的脱口秀(如果你看的话,我主观上觉得你看了[嘻嘻]),作为一个女性,因为大家都在夸她了不得,但我有
  • ikun们寄的信 都被他放在了一个专门的房间中陈列了出来 信件堆乱糟糟的 他全部拆开了 还重新包装过了 原来在他伤心难过的时候 他会偷偷打开我们的信来看 他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