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八万四千人得法眼净
(第二百二十二段)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稀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诫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妙庄严王听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开示后,从虚空中下来,对佛说:世尊!如来甚为稀有,“功德智慧”具足圆满,因此而有头上“肉髻”。这里说的“功德智慧是什么意思呢?”
功德是功能福德的意思,一般指恶业断尽名功、善业圆满称德;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又因功德之深广,常比喻为海、称“功德海”;其贵重如宝、又称“功德宝”。此外还有“功德藏”、“功德聚”、“功德庄严”、“功德林”等多种名称。名称虽多,但不出虚伪、真实两种,故昙鸾《往生论注》卷上说,功德有二种、即:
1、源自有漏心:这种功德不顺应法性,修的是人天诸善,得的是人天果报,人天果报的因或果,不能出生死轮回,究其原因,都是颠倒迷惑所致,故而虚伪不真,因此称为虚伪功德。
2、源自菩萨智慧清净业:这种功德能庄严佛事,依顺法性而入清净相,行菩萨四摄六度,断三惑二障、成三身四智,此法不颠倒、不虚伪,因此称为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正如《景德传灯录》卷三所说、“梁武帝问: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答:并无功德。帝问:何以无功德?师答: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问:如何是真功德?师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由此可见,功德为自性本具,迷者虽行善修福,而不可得;觉者当下彻悟,可不修自得,不修自得为真功德。
而“智慧”则指的是超乎寻常的思想,包含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但这些能力都在世间法里,落在生死烦恼中;真正的智慧指的是出世间法的般若智,这种般若智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切断一切生死烦恼,具体有四种智、即:一、声闻智;二、缘觉智;三、菩萨智;四、佛智。
诸佛如来已圆成以上所说“功德智慧”,而成就了头顶“肉髻”、肉髻是尊贵之相,是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之一,能放大光明。如来放大光明显照十方世界,绀青色的佛眼长而广大,两眉之间的“毫相”非常庄严。
这里说的“毫相”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在两眉之间有柔软细泽的白毫,引之则长一寻,即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长一丈五尺,放之则右旋宛转,犹如旋螺,鲜白光净,一似真珠,如日之正中,能放光明,称为白毫光。
妙庄严王赞佛说:如来毫相雪白如皓月,佛的牙齿洁白整齐,密而不疏,常有光明,佛的嘴唇为赤红色,非常好看,如“频婆果”。“频婆”是一种树:乔木类,生于印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果实鲜红色,意译“相思树”。“频婆果”即“相思果”,色丹且润。由于频婆果“色丹且润”,故佛典中多用以形容口唇之美。
这时妙庄严王赞叹佛的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后,在如来面前,一心合掌,又对佛说:世尊!如来的相好庄严,从未见过,如来所说的妙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之微妙功德,按如来说的教义和戒律修行,就能得到安隐(得到安隐即得到轻安禅定之意),得到快乐和至善。我从今天开始,不再随妄心行事,不生邪见,不生憍慢嗔恚等造作诸恶之心。说完后,礼佛而退。
这时释迦佛告诉法会大众说:你们意下如何?知道妙庄严王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法会中的“华德菩萨”、而净德夫人就是今天法会中的“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此菩萨为哀愍妙庄严王及其眷属,故生作他的夫人,度其改邪归正,受持《法华经》。其两个儿子就是今天法会中的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
药王和药上两位菩萨,成就了很多的大功德,已在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如来处,“植众德本”,成就了不可思议、多不可数,同与不同的善功德,二位菩萨广修五戒十善,常行六波罗蜜法,以此积聚功德,功德是成道之本,故名“植众德本”。
释迦佛说:如果有人识得药王、药上二位菩萨的名字,就证明此人与二位菩萨有大因缘,有事相求时,就会得到二位菩萨的帮助。由于二位菩萨有大功德,因此一切世间众生,诸天人民,都应礼拜。释迦牟尼佛说完“妙庄严王本事品”时,法会中有八万四千人已远离尘垢,于一切法中,证得了“法眼净”。
什么是“法眼净”呢?“法眼”是如来五眼之一:是见道之眼、择法之眼。此眼能认识一切有形事物及无形事物之唯一真相,泛指敏锐深邃的眼力。此眼力能分清正法邪法,见无生法忍,不会再被诸法所迷。
法眼是菩萨为度脱众生而照见一切法门之眼,以法眼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能照见诸法究竟之道,能度众生从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于佛氏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眼中为第四位,仅次于佛眼,是地上大乘菩萨所得之眼,此眼清净无染,故名“法眼净”。这里说的八万四千人得法眼净,是指他们都得到了大乘地上菩萨位,这都是因为他们听闻了“妙庄严王本事品”才得到的,非常殊胜!
《法华经》第二十七品“妙庄严王本事品”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本品讲的是妙庄严王在因地转凡成圣的一段特殊因缘,该王在见到佛法以神通示现的真实性后,听闻《法华经》而开悟,蒙佛授记,弃王位而入菩萨道,证入法华三昧,并依《法华经》修行而证得了菩萨果位,最后必将成就“娑罗树王佛”,再次展现了成佛的法华这一妙谛之无上法!

第十一章  一相无相分第九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释:佛言: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须陀洹能不能这样想,我得了须陀洹果?须菩提言: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已经入了圣道流了,虽然如此,也没有所入之处,他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才称作须陀洹。初果人名为须陀洹,证得五阴十八界苦空无常无我,断三缚结,成为贤人,入了圣流。即使懈怠不修行,也能人天七次往返,成四果罗汉,得解脱出生死轮回。

须陀洹断我见以后,不会再把五阴当作自己,当作我。所以证果以后,不再认为有个我证果了,我能证果,我证果了,是须陀洹果,如果是这样,内心里还是有个我,那就没有断我见,没有证果。须陀洹人虽然入了圣道流,其实是没有一个入处,凡夫认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真实的,是自己所拥有的,总是取着六尘,攀缘六尘,心入六尘。断我见以后,不再认六根六尘六识是真实的,是自己或者是自己所拥有的,不再取着六根六尘六识,也不入六尘中,这才是须陀洹人。

佛言: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斯陀含能不能有这样的念头,我得了斯陀含果?须菩提言:不能,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是一往来人,然而确实没有往来,这才称作斯陀含。二果斯陀含,烦恼比凡夫比初果人要轻微,命终升天一次,回人间一次,就取证四果罗汉,得解脱出轮回。他同样不把五阴十八界当作我,心中没有我的概念,所以不认为有个我证了斯陀含果,不认为我能证斯陀含果。斯陀含人不再把欲界境界当作真实有法,这些都属于六尘境界,都是虚妄,所以他往生天上,也就没有所往之处;回来人间,也没有所回来之处,没有一个五阴的斯陀含能够来往人天,所以实没有往来。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释:佛言: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阿那含能不能这样认为,我得了阿那含果?须菩提言: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称作不来人间,而确实没有不来人间的人,所以名为阿那含。三果阿那含命终以后,再也不回人间,直接在中阴身入涅槃,或者在色界各层天证四果,得解脱入涅槃。阿那含人同样心中没有五阴十八界我,不认五阴为我,没有我证阿那含果的概念。既然没有我,也就没有阿那含人不回人间这回事,所以才称作阿那含。

佛言: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阿罗汉能不能这样想,我得了阿罗汉道果?须菩提言:不能,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得了阿罗汉道果,他就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证初果就已经破了我相,不认五阴为我,没有我相了,同时就没有了与自己一样的人的相了,那么六道众生的相也就破了,没有了;在众生身上的寿者相寿命相也是不真实的,没有寿者相了,四果罗汉更是没有四相,不着四相了。

所以阿罗汉不会认为有个我得阿罗汉果了,也没有什么法称作阿罗汉,色阴不是阿罗汉,受阴不是阿罗汉,想阴不是阿罗汉,行阴不是阿罗汉,识阴不是阿罗汉,六根不是阿罗汉,六尘不是阿罗汉,六识不是阿罗汉,和合起来也不是阿罗汉。既没有阿罗汉,也没有阿罗汉的果位,这些果位都是施设的假名而已,并没有真实的果可得。

原文: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释:须菩提言: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在所有声闻人当中是第一的,最为超胜的,是离欲最彻底的阿罗汉。世尊,我不作这样的念想:‘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有这样的念头:‘我得了阿罗汉道果’,世尊就不会说须菩提是喜欢寂静行的人。因为须菩提确实没有什么可得的可作的可行持的,才名为须菩提是喜乐于寂静行的人。四果罗汉不仅断了我见,也断了对自我的执著,意根对自我五阴的贪爱、执著断尽了,我慢断尽,心中彻底无我了,既然没有我,就不会去与人争论高低上下对错,是非长短强弱,心中寂静清凉了,这就是无诤三昧。而须菩提是最无诤、最寂静的,最随顺于人和事的。

离欲是离开各种欲望、各种欲界所有的希望欲求,以男女欲为主,包括財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五尘。证初果以后,发起初禅,色界境界现前,身心极乐,因为这种乐触远远殊胜于欲界的各种乐,也超胜于男女欲的乐,于是就对男女欲不喜乐,对欲界的五尘不喜乐了,对财色名食睡不喜乐了,这就断欲了,再断嗔就是五下分结断尽,成为罗汉三果人,那么四果罗汉更是断欲离欲。

须菩提断欲最彻底,是第一离欲人。然而须菩提没有我是离欲阿罗汉的念头。如果须菩提有这个念头,那么他就有个我,有离欲这个事,心就不寂静,不清净,世尊也就不说须菩提是喜欢寂静行的人。因为须菩提心中无事,无欲无为,又看空十八界中一切法,认为一切行都是空,所以须菩提也就没有什么可行的,在空幻法中虚妄法中没有什么可做的,所做一切都是空,并没有其事。这样须菩提才是一个喜乐于寂静行的人,无所为行的人。


华严经中的智慧:远离诸相 证入法界

一切诸如来 远离于众相

法界大小及成坏 若有若无心不动
过去未来今现在 谛念思惟恒决定
一切诸法皆无相 无体无性空无实
如幻如梦离分别 常乐听闻如是义

—《华严经 十住品第十五》

梦幻泡影的大乘空性观

《华严经》精辟地表达了大乘空观思想。经文指出,只要体证到过现未三际的空性,则万法无从安立,不执假有,不溺顽空,即可见性成佛:

过去已灭。未来未至。
现在空寂。无作业者。
无受报者。……
了知境界。如幻如梦。
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若诸菩萨。
能与如是观行相应。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
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华严经 梵行品》

《华严经》以丰富的象征,表达了对空的体证。其中最为常用的譬喻有:

其一、梦幻光影。
梦幻光影,当体即空。菩萨观察诸法,如梦幻光影,便不会执着痴迷,不会心逐境转,而保持心灵的空明与自由。

其二、音声谷响。
音声谷响,当体即空。以此心境观照尘寰万象,便可闹中取静,喧中得寂,自在洒脱,无牵无著。

其三、阳焰泡沫。
阳焰泡沫等本是众缘合成,系幻觉所生,痴迷众生执幻成真,求之不得,徒增渴爱。菩萨洞知其幻,欲想自灭。

其四、画图彩色。
心灵是一个技法娴熟的绘画大师,世间的种种形色都是它的绘画,没有一件东西不是由它所生。心佛及众生之所以无差别,在于它们都是世间现象,因此都虚妄不实。

《华严经》充斥着精彩绝伦的比喻,表达了对空的直观体证。经文所描绘的一切诸法,均虚幻不实,为华严的性空缘起奠定了基础。

消除分别的不二法门

《华严经》强调要对一切法“离分别”,提倡不二法门:

若于佛法中,其心随平等,
入不二法门,彼人难思议。

“二”指相对的观念,又叫“边想”、“二边”。相对的观念产生于分别心,而分别心是痛苦的根源。

《华严经》通过对十二因缘的深邃感悟,形象地描绘了由于分别而产生的生死轮回因果链。为了斩断轮回之链,经文反复强调要不生分别心,离绝相对念。这种不二有三个层次:

首先,要离绝一多之类的世俗常情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寂然不动离边想,
是名善入如来智。

普见于诸法,二边皆舍离。
不动离二边,此是如来智。
……
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
无有一与多,是名随佛教。

一多之类的相对观念是世俗常情,修行的第一步就要将之断绝。

其次,要离绝解缚之类的学佛初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一俱不可得。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

臻于学佛初阶者,离绝世俗分别念,追求涅槃圣境。殊不知轮回生死固然未悟,执着涅槃同样沉迷。如经文偈句:

离诸分别心不动,善了如来之境界。
……
能所分别二俱离,杂染清净无所取。
若缚若解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乐。

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
超诸取著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
若能通达诸法性,于有于无心不动。

离诸分别的心灵如同虚空,绝能所,超染净,忘解缚,泯有无。如果高推圣境,就会坠入解脱深坑,陷于新的执着。

复次,要离绝不二之类的学佛进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诸法寂灭非寂灭,远离此二分别心。
知诸分别是世见,入于正位分别尽。

通过对世俗之智的扬弃,不执着于一多之类的世智层次的不二,便由第一层面上升到第二层面,进入了学佛初阶的不二法门,此时对能所、有无之类的相对观念也悉行弃捐,是深邃通脱澄明高远的甚深般若智慧。

而般若的特性在于随说随扫,不断地否定,甚至对它自己也毫不容情地予以扫除。

由于不二法门是超越言语分别的对佛境的直观体证,如果将“不二”作为一种观念,就沦于增语、戏论,仍然是“二”。

因此,对这种情形下的“不二”也要予以扬弃,这样才能上升到第三层面的“不二”:

菩萨心净不作二,亦复不作不二法。
舍离二法不二法,觉悟众生语言道。

只有到了连不二的意念也彻底脱落时,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第一层面的不二法门是世智的不二法门,第二层面的不二法门是教内的不二法门,只有第三层面的不二法门,才是禅意的不二法门:

有无元不二,有二翻成病。
若存不二心,暗却本来镜。

绝言离相的禅定智慧

大乘空观诸相皆空,不二法门远离分别,由此生发了绝言离相的《华严经》式的禅定智慧。对形相的破除和对言语的扬弃,成为《华严经》的重点。

基于大乘空观和不二法门,《华严经》提出了无生无灭的思想:如经文偈句:

诸法无生亦无灭,亦复无来无有去。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诸法从本来,无生亦无起。
无相无有成,亦无去来义。

无生无灭,即是涅槃,是般若智慧观照下的世界本相以及观照这本相的澄明襟怀。经文从本体无生的角度,提出了不可执相的理由,批评了凡夫着相的痴迷,并指出分别取相是轮回的根源: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
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

经文还进一步指出,不但对世俗的幻相不可执着,对佛的相状也同样不可执着:

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
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
……
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

因此,获得了佛智的人,就要远离幻相:

一切诸如来,远离于众相。

既然着相的根源是由于分别,而分别会导致清净眼的丧失,因此就应当远离分别,离言绝相,才能见到如来。

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
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按照《华严经》的观点,言语是幻法,作为幻法的言语不能表征真如实相。并且,言语与分别总是联系在一起,“一切言语,皆从觉观而生,才有觉观,便形纹彩,发萌芽于境上,起兆朕于心中。心境对治,便为质碍。”

要想体证真如,必须离绝言语。但是,离绝言语并不等于不使用言语,超越形相不等于不使用形相: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
于二不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

扬弃言语、形相的深层意蕴乃是扬弃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而要摆脱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往往又必须使用带有分别性指向的言语、形相:

非言何以知乎无言,非相何能显乎无相?

《华严经》偈云:

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
……

又偈云: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
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皆以相显无相也,则无言不碍言,无相不碍相。故知无言即言,曾无别体。相即无相,岂有异形?

由此可见,“言”即“无言”,何妨言满世间;“诸相”非“相”,不碍万象纷纭。

《华严经》大乘空性观的指导意义

华严经的入法界品,特指入普贤法界。在《华严经》中,诸多大乘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即把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将证空性的解脱道寓于入法界的菩萨大行中,通过入法界的大行把自己的自性妄执、主宰执给彻底磨掉,既证了毕竟空实现了自身的解脱,也入了圆满普贤法界,圆成佛果。

我们在凡夫地时,即可规划好设置好你的成佛之路,不要等到证了阿罗汉辟支佛再来回小向大,那样你会付出更的努力与功夫,才能入法界。当然,二乘圣人回小向大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往生其他有缘的佛净土。

华严经中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入法界的,入法界才会入大乘,才会成佛。我们学修《华严经》,要从入法界的宏大视野来理解成佛,而不仅仅是在菩提树下成佛,这只是示现,他的本地风光是普贤法界,普门示现。

所以,作为凡夫的我们,一开始,就要将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修,这是成佛之路最好的规划。这样,你菩萨的种性、佛的种性就可建立。有佛的种性,才能成佛。

~那烂陀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₂ₒ22ღ9. 10☀ ﹊﹊﹊﹊﹊ 又是一年中秋,再也没有小时候的盼望与欣喜,一路跌跌撞撞失去的是青春,收获的是成长,生活百般滋味已尝遍,坎坷也好顺利
  • 《了凡四训》打卡第七天本次阅读从第72页—80页阅读感悟:“一般人限于成见或偏见,还没有打开正知、正见的眼睛,往往会把善的当作了恶的,而把恶的当作了善的。古人认
  • 有被可爱到的小句子没有情绪的生活,我很喜欢♡ོ是金子,总会被我花光[小红花] ྀི想从你那里偷一份快乐今天的夕阳掺了甜分美女太多,我就做我自己仙女的事,你少管给
  • 这眼霜是我之前做熊猫针功课的时候碰巧搜到的但凡对熊猫针有点了解的应该对泰奥牌子都不陌生,属于瑞士专业的ym牌了,玻尿酸这一块别只记得咱们这边的华熙,人家也是世界
  • #股票##股市##今日头条热搜#线上线下齐发力 乡村振兴与法同行——宝鸡市开展普法宣传进乡村活动宝鸡市政府法律顾问、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陕西渭塬律师事务所主任秦书
  • 【【如颖随行】我喜欢的样子,你恰好都有】你圆圆的脸,是我的眷恋,自然又纯真,此身便因此不渝,花开一季,明媚如你。你知道么,有一群人时时想念着你,爱着你,你含笑的
  • 5、榕基软件(信创):交易猿买入1507万、量化基金买入2426万; 犇哥解读:今日封单1.01亿,它是今日的靓仔之一,转弱的边缘拉了回来,榜单比较一般,但这
  • > 一般先着販売を開始します‍♀️ 詳細はハイライトのオフィシャルサイトから確認してください♪そして… 『TOSHIKI TATEISHI Fan Mee
  •   始终认为,坐拥于大自然中是极其幸运与美妙的事,用心感知山水恋情,静赏花开花谢,云深处听清泉石上流,不慌不忙地将自己活成一朵盛开的雅菊,花开不喜,花落不悲,云
  • Day97:在家窝了一天 晚上张思伟他叔叔拿回来一只雪纳瑞 说是别人送的 我们给它洗了个澡 这小家伙老胖了 身子是头的两个大 还是丫丫好 又香又爱撒娇 张思伟
  • #铃木爱理[超话]#RAY杂志キラキラメイクの愛理最近は全体的にマットな質感で統一してポイントでツヤを置くのだとか。ということで、オトナなラメ&ピンク使いのメイ
  • 自分で言うのもなんですけど、忘れ物が多かったりと、けっこう抜けているところがあります」 ドラマ『美しい彼』での清居奏役のように、クールでしっかり者のイメージがあ
  • 部落-村庄-城市-木成cen市........我以为这几年做了这么多针剂或者光电已经对大部分项目没有感觉了,没想到这次这只是在水光里面加了一个新的东西,痛到起飞
  • 赶紧换了吧,太不健康啦。春田一作黑刃升级版,大厨房小帮手,一套3把刀,轻松应对各种需求,你家还在生食、熟食、水果混用一把刀吗?
  • 且勿谓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不知汝全体正念,归于怕中,其气分与佛相隔,与魔相通,非佛不灵,由汝已失正念,故致念佛不得全分利益耳。」纵使尚不能达到古人的境界,也
  • 自设立“怎么能办”窗口以来,全市各登记机关共接听有关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咨询电话以及现场疑难解答600余次,及时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时遇到的“疑难杂症”“不知
  • 十二星座这样对你肯定是喜欢你白羊座:在众人面前说喜欢你金牛座:决定主动告白双子座:刷存在感处女座:帮你收拾房间却毫无怨言狮子座:想要的都会给你射手座:不经意的问
  • 与表示太阳顺行其数也顺增相反,河图在表示月亮逆行同时,其数也由九、七,八、六逆减(图1-17)。下半月,月亮是向东方落下的日子,月相由圆而亏,继而变为晦而不见的
  • 这样子的话,虽然你获得的收益高了,但是你们公司也可以快速跑马圈地,拿你们的钱去开启更多的门店,而且每个门店都有一个责任心爆棚的店长,毕竟是自己出钱的,不认真能行
  •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克拉拉就是自己的女神,非常喜欢她每次分享的视频,还有网友高情商暗示“克拉拉外形一切都完美,尤其是一双长腿太惊艳”。比如早前她晒出在公园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