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不联系你,也不拉黑你,原因只有一个……

2022-06-21

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

“人和人走散真的太容易了,一天不联系,一周不联系,一个月不联系,不知不觉就成了过去。”

人生路上,有些人常常在短暂并肩后,匆匆擦肩而过。

即便是数十载的感情,也难敌时间的侵袭,岁月的迁移。

不是情分不够深,也并非用心不真,只是缘来缘去不由人,渐行渐远才是世间常态。

《愿所有相遇,都恰逢其时》一书中写道:

“将来我们必定会抛弃彼此,拉铃,到站,通往各自新的人生,给彼此留一个缺口,等待时间慢慢填满。”

有些并肩,不过擦肩

姚晨曾在《朗读者》中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早年,她到北京参加考试,因为无处可住,便投奔了老友胖姑娘。

可当姚晨拖着笨重的行李箱到了胖姑娘的住处时,才发现原来胖姑娘住的地方,是一个很多人合租的大杂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而胖姑娘的房间,只有两个沙发那么宽,除了一块木板支起来的床,再无其他。

虽然胖姑娘在北京过得也不尽如人意,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姚晨。

多年以后,再回忆起这段经历,姚晨感慨道:

“虽然当时胖姑娘的住处,在现在看来,不太像一个房间,也不太适合居住,但当时胖姑娘还是向我伸出了援手,收留了我,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可当主持人问姚晨,最后一次见到胖姑娘是什么时候,她却有些伤感地说:“已经不记得了,早就没有了联系。”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儿时朋友,曾经形影不离,可随着年纪增长,渐渐少了联系,没了话题,再见面,彼此间只剩下尴尬和疏离。

大学室友,明明说好了几年就要聚一次,结果毕业后各奔东西,再见遥遥无期。

那个深爱过的人,你曾无数次把他写进未来的蓝图里,最后却在你的生命里销声匿迹。

年少时,总是盼望着天长地久,可长大后才知道,这世上哪有什么永不分离,多的只是在人海里走散的后会无期。

何炅曾在《向往的生活》中说:

“我从来没有奢望,要把任何一个人留一辈子,因为我知道,有的人,他来就是陪你一段。”

人生路漫漫,有些人,陪得了你一程,却伴不了你一生。

曾经遇见,并肩同行,便是万幸。

再好的关系,也难敌时间的过滤

听过一句诗:“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

寥寥数字,却道尽了人与人之间的聚散离合。

人生自古多别离,世上难得是欢聚。

岁月无声,太多的人在时光的洪流里,走上了不同的轨迹。

网友@猫耳朵在知乎上分享过一段心酸往事。

她有一个十几年的好朋友,从小学到高中,两人都在同一所学校念书。

念书的时候,她们总是黏在一起,无话不说。

可后来,她们去了不同的城市读大学,慢慢地,彼此的联系就少了。

但她不想就这样失去曾经的好友,便开始主动联系对方。

却发现,那个从前有说不完的话的朋友,变得疏远了许多。

有一次,她在手机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视频,便兴冲冲地发给朋友,说以后想和她一起拍这种闺密搞怪视频。

对方却十分冷淡,对她的提议没有任何回应。

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现在却变得话不投机。

每次给朋友发消息,得到的不是冷漠和敷衍,就是石沉大海般的杳无音讯。

评论区里,有位网友的留言甚是扎心:

那是因为年少的你们,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总会有聊不完的话题。

可长大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被生活打磨成不同的模样,奔赴不一样的人生。

岁月就像一张巨大的滤网,将太多的人和事,从我们的生命中一一过滤。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关系,处着处着就淡了。

来年陌生的,也曾是旧日里最亲爱的朋友;某天疏离的,也许是当初那个想要相守到白头的某某某。

人海里遇见的人,大都要还于人海

你知道吗?

地球上有 78亿人,238个国家,而我们这一生,大约会遇到2920万人。

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十万分之四,相识的概率是千万分之四,相知的概率不过十亿分之三。

而最后能留在我们身边的,不过150人。

也就是说,这一生,我们大概会遇到2920万人,可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只有150人左右,而其他的大多数都要走散在人海里。

原来,相逢不过是意外,离别才是世间常态。

周迅说,李亚鹏满足了她对男人所有的幻想,可到头来,两人还是各自牵了别人的手。

张艺谋与张伟平这对多年的黄金搭档,一起创下了《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华语票房神话,也在16年后,对外宣布不再合作。

越长大,越是认同郑执在《生吞》中写下的那句:

“散伙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又不是什么例外。”

哪怕曾经互相陪伴,彼此温暖,见证过对方的成长,也难以逃脱渐行渐远的宿命。

不管当初的回忆有多么的美好,不管离别的时候有多么的不舍,可到了缘尽之时,也唯有接受,无法强求。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但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你走完。

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告别。

很高兴你来,也不遗憾你离开

人生,就像是一场必散的宴席,生活处处是别离。

人和人的关系,其实都有期限。

那些我们在茫茫人海里遇见过的人,其实大都要归还给人海。

也许故事的最后,你成了别人的风景,但我仍会记得,你曾湿润过我的眼睛,我仍对那些并肩同行的岁月心怀感激。

想对你说一句:很高兴,我曾在人海里遇见你,不必一生,但念一程。
愿余生的每个日子里,你我都能珍惜所有的相遇,看淡所有的别离,聚散随缘,去留随意。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欢迎薛之谦来武汉[鼓掌][鼓掌][鼓掌] #薛之谦##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 哇啊啊啊啊~ #薛之谦巡演武汉站双场同步开售#柳智研说去武汉看薛之谦演出~
  • 我一直称自己为“无业游民”我也就想做个“无业游民”用我的心灵和语言,去看一个个好的坏的的生命。我又想到了一个业务《我来给你写小传》身边其实不止一个人向我表达过想
  • 选择善良是一块路标,在你迷失方向之时,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选择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干渴之时,给你生命的滋润;选择善良是一双有力的手,在你无助之时,给你巨大的帮助
  • 2.看到温精灵本人啦(真的很搞笑hhhh3.直发感觉挺知性那味儿了4.买了个金链子寓意好运连连~5.半扎发锁死!芋泥小贝好好吃!
  • 或许,你的没有原则,没有准则,让你一时妥协,却危害了一生。因为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抱怨只能让自己生气,变得更加浮躁,而远离抱怨,让自己不懈努力,去收获更多的美
  • 2008年一场大地震,让人们懂得了活着平安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2019年以来,这三年的某疫让我们懂得了健康快乐的活着,才会是才会有幸福的人生,在面对各种疫情以及
  • 26、爱祝不祝 反正我永远是小公主27、这是第一次18岁 没有什么经验 但我会努力表现得好一点28、叮!3、谁能想到一分钟前19岁的我 现在已经20岁了呢4、无
  • 以"传统文化、古诗词"为载体,以"活字茶"为表现形式,升级打造了活字印刷与普洱茶有机结合的新产品。采集:孙潇宇 编辑:刘
  • 【北京西城:所有招生入学信息均通过考试中心官网及时发布】近日,有人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编造散布西城区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的不实信息,干扰了相关学校正常教学
  • 在宝福山排队,在排队的时候我们还开玩笑说“陈太会不会从这里上来”“不太可能,从这上来都被包围了,应该坐缆车吧”我们一起定的一束花,我在上面放了一张照片,路过
  • 发现混入可用备件罚一次500元16. 废钢料斗及垃圾箱(斗)要保持外形完好、清洁,吊耳牢固,杜绝安全隐患。发现污染、破损每处考核100元4.现场不存放与当班生产
  • (90万划重点,后面还会提到)我不清楚孙国友的万亩林场里到底有多少乔木,但就从煤矿公司非法侵占的2.7公顷的地面,有灌木1.4万丛,乔木271棵来看,灌木的种植
  • 放一下回看了FL的一些直观感受(草)也延伸下和另一个朋友聊过的话题……我觉得WW英和前作差异如此之大的很多原因中,除了有目共睹的演员本人的状态变化(不如说好转)
  • 然而,在“我也是”和生态危机的时代,沃特斯的作品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女性视角。这些图像最初似乎代表了女性身体的生育能力与景观之间的美丽和等价的浪漫理念。
  • 姑娘们,上午好[打call]~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官博来更新一下贩售中的现代艺术家・Eimi Suzuki的合作商品【Mangeurs de beau
  • 中午听了傻7兜谢了一中午的礼物直播间礼物两小时没停过 开播送的礼物 12:40才谢到哈哈 [团圆兔]直接化身rap star了 累鼠[浮云]一开始打了把排位 念
  • (被公主抱过最多的次数[doge],比如山鬼谣,独龙)3.经历:儿时捡到本剧bug的辗迟(虽然是以辣妈为主)虽不是侠岚,但是知道很多侠岚的故事,讲的故事就是侠岚
  • 活动官网:画师推特:@haku_ku #东方project[超话]##蓬莱人形##姚琛时尚科普#【Haku堡时间】叮咚!Haku堡联合@StarWalkSold
  • 03在家怎样控制萃取程度呢?1.研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咖啡研磨得越细,就有更大的表面积,意味着与水接触程度更好,更利于萃取,理论萃取率越高。当萃取率小于 18%
  • 以后不侧躺玩手机了,两只眼睛度数都涨了[苦涩]o♪m♫g♬o♭m♫g♪妈¶呀♬妈♫呀♪好♩崩♪溃♬好♫崩♬溃♬~♩o♪m♫g♬o♭m♫g♪妈¶呀♬妈♫呀♪好♩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