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者:低处渡己,高处渡人

莎士比亚曾说: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人生短短数十载,往往是顺境与逆境同在,幸福与苦难同行。

糊涂的人,在顺境中享乐,逆境中消磨,幸福中放纵,苦难中沉沦;

却少有明白人,懂得在顺遂时修心,落魄时蓄能。

真正的强者,并非是有出神入化、颠倒乾坤的本领,而是能守住自己的心,低处渡己,高处渡人

低处渡己

主持人马丁说过一句话: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人这一生,难免有孤独落魄时,身后无山可靠,周围无人可依,只能独自挣扎,艰难前行。

“竹林七贤”阮籍,在他三岁时,父亲便去世,留下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不过幸得曹丕照顾,母子俩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因此,他非常感激曹丕的帮助。

他为曹丕最终能够接替汉室政权而高兴,但又因曹丕胁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而痛苦。

他从小便立志,要做项羽、刘邦那样的济世英雄,却因官场上那些道貌岸然、不守规则之人而气愤。

他哭过,骂过,醉酒过,但心中的苦闷与绝望并没有因此宣泄,反而越发痛苦。

最后别无他法,他开始潜心写诗,将自己沉浸于诗词创作中,以此来治愈心灵的伤痛。

阮籍这一生一共写了八十二首咏怀诗,而他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洗涤内心,最终走出阴霾。

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阮籍一样,能在磨难中坚强,苦难中自渡。

生活艰难,世事艰辛,我们无法逃避,也无从回避。

但若任由自己深陷其中,向下沉沦,难免会身心交瘁、精疲力尽,从而失去继续攀登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要知道,身在低谷,无人可靠是常态,懂得自我救赎,才是破局之道。

正如《送你一匹马》中写到: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身处黑夜,与其等待他人相助,不如独自摸索前进,待到时机成熟,便可重获新生。

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有了低处时的默默蓄力,才能有来日的出类拔萃。

高处渡人

《旷怡亭口占》中有一句诗: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世间最好的修行,莫过于见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还能不忘释放善意,向他人施以援手;

历经了生活的磨难困顿,仍有一颗悲悯之心,帮扶他人。

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虽名扬天下,但却极少为人写字。

一次,他散步路过山阴城桥,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桥上叫卖。

竹扇很简陋,没什么装饰,也少有人问津,老妇人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妇人,就上前说:

“您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可否让我题上字,试试?”

于是王羲之自顾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五个大字。

老妇人见此,满脸怒气,责怪王羲之把她的扇子弄脏了,这下更没人买了。

王羲之却告诉她说:

“您只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

说完便离开了。

老妇人无奈,只好按照他的话去卖,不想众人知道后竞相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

老妇人这才明白王羲之的用意,对他感激不尽。

在旁人看来,这或许只是王羲之的举手之劳,但对于老妇人来说,却是帮她解决了一时的困境。

在生活中,谁都免不了有山穷水尽、落魄潦倒之时。

面对他人的困顿无助,我们不妨伸手扶一把,既是为他人解决了难题,也是为自己赢得了美誉。

看过一句话: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你为别人撑的伞,都会化作来日躲雨的屋檐。”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小小善举,便能为他人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俗话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在顺遂无虞之时助人,在力所能及之处渡人,来日定会化作我们成长的养分,增添我们生命的厚度。

真正的强者,把人生当修炼场

有人说:

“我们所遇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来渡我们的。”

人生在世,酸与甜,苦与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顺时坦然,逆时淡然,才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最好方式。

河东先生柳宗元,年轻时仕途一帆风顺,才三十二岁便做了礼部员外郎。

但本该节节攀升的他,却因一篇《六逆论》,被刚即位的宪宗贬去永州。

本是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

永州十年,柳宗元不仅经历了母亲病逝,女儿夭折,家中失火,自己还记忆衰退,浑身是病。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埋怨,反而是不断反省自己、为人着想。

世界吻之以痛,他却报之以歌。

十年后,柳宗元被诏回京,但刚满一月,又因好友刘禹锡被贬柳州。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怨恨好友,反而是凭一己之力,将柳州从地狱变成了天堂。

他在柳州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开荒种地、治病救人……

短短四年时间,使柳州那些外出避难的百姓纷纷回乡。

柳宗元这一生,可谓是坎坷相伴,苦难相随。

但他从未妥协,反而将人生当作修炼场,在逆境中修行,在苦难中开花。

反观我们这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生在世,便没有所谓的一帆风顺,但风再大、雨再急,也有风停雨歇之时。

那些让我们伤感的、不适的、介怀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却。

而当我们历经了红尘苦难,也会渐渐发现:

所谓人生,不过是一块磨刀石,逆境时修身,苦痛自消散;顺境时修心,烦恼也随风。

有人说: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

但苦过累过之后,便是更强大的自己。”

因此,若遇苦难,不妨将它看做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

每走一步,都会成为我们逐渐强大的基石,每走过一步,都是增加了我们生命的韧度。

若身在低处,那便将它看作一口大锅,虽然处在锅底,但无论我们去往哪个方向,都是上升。

若是身居高处,那便心怀慈悲,用我们的力所能及,去帮助他人。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便会化作坚硬的铠甲,在风雨中为我们保驾护航。

将人生当修行,把红尘当道场,做自己修炼之路上的苦行僧,才是真正的强者。

人生这段旅程,有风雨坎坷之时,也会有鲜花掌声之日。

弱者往往沉坠在了黎明的前夜,而强者却撑到了天明。

其实,无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养分。

试着从中汲取营养,笑对一切,是幸福人生的最佳答案。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在生活这场苦旅中,一边感受,一边完善;一边磨砺,一边成长。

《楞严经》行阴十种外道(四)

(第二百二十二段)#行阴第八至第九种外道#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多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或计生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8、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
但行者如果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行者用分别心见行阴里兼有“受、想”双灭的现象,在受和想中去推论其是有、还是无的道理,使心体和心体之相混杂不清,如此混杂,既失去了心之体、也失去了心生之相,本自清净的心体和本具妙用的相都被破了,结果就是自体相破,自体相破后,行者将坠入死后一切俱非的颠倒论中。
行者受一切俱非的颠倒论影响,于“色、受、想”三阴中见到有的一面,同时又用非有来否定有,这种见有非有的观念,被行者用在定中观察念念相续,迁流不息的行阴,在行阴内,见到所有念头和一切现象,看似有来有去,但仔细观察,却又无来无去,成了观无不无。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行者穷尽“色、受、想、行”这四阴界的推理,认为共有八种有无俱非相,有无俱非的意思是:有也不是、无也不是,有无都不是。这八种有无俱非相,即:
一、非有色;二、非无色;三、非有受;四、非无受;五、非有想;六、非无想;七、非有行;八、非无行。行者认为这八俱非相中的任何一种,在死后都处于有相无相的状态。再计度分析诸法在行阴中,其性质是不断地在迁流变化,迁流时的相在变化后就成了非相,这种迁流和变化在循环中是没有定性的,由此认为自己悟到了诸法说有而不有、说无而不无;说实而不实、说虚而不虚,如此说有说无、说实说虚都是不对的。行者由此推理,得出死后俱非的结论。
佛说:行者认为的死后俱非,就是一种不可知,这种不可知的结论混乱不清,前面颠倒、后面昏瞢,不仅自己一塌糊涂,别人更是一头雾水,本来有头有绪的事,被搞成了一锅粥,因为这”有“也不是,”无“也不是的观念,说不出一个真实道理来。这没有一个真实道理可言的观念,使多数行者因此而堕入外道,迷惑而失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的心颠倒论。
9、佛说:又于三摩地中,持戒修善的诸多善男子,已修至禅定坚固,凝结于正心行处,天魔失去方便,没有机会入侵。于是行者穷尽智慧,研究各类众生生灭的根本缘由,这对开悟自性,解脱生死是有好处的。但如果行者在定中观察幽静清明的自性行阴中,见到常有杂念扰动的根元,这个根元就是分别心。
行者用分别心于“后后无”中进行推理,“后后无”指行阴念念灭处,念念灭在念念生后,故名后后无。行者在后后无即念念灭处生分析计度心,动了妄念,就会坠入七断灭论,于是就凭想当然地推论人类众生和天界众生死后皆入断灭。前面的断灭是在以三阴灭后行阴必灭的思想指导下,这里说的断灭是观见行阴灭处,认为行阴灭处的断灭有如下七种,即:
一、死后色身断灭:外道认为人死如灯灭,于是认定一切断灭,却不知人死后是另一个新生生命的开始。二、人死身灭和一切外相灭:外道只知色身灭、妄相灭,不知自性空寂,本无生灭。三、“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已灭:行者生前修行至五欲灭,死后生初禅天,外道不知,以为五欲尽灭就是断灭。
四、修行至苦尽灭:苦尽灭者死后生二禅天,外道不知,认为是苦尽断灭。五、修行至离喜妙乐:行者至离喜妙乐地,死后生三禅天,外道不知,认为是妙乐断灭。六、修行至舍念清净:行者并舍一切觉观喜乐,苦乐不受,死后生四禅天,但外道不知,认为是舍念断灭。七、行者空色身和世间质碍:死后生于无色界四空天,外道不知,认为是一切俱灭。
佛说:行者依以上七种断灭论,来回不断地循环推理,穷尽以上七际的认识,认为人在死时现前的一切皆已消灭,灭后不复再生,由此分析计度,认定死后一切断灭,由此而堕落于外道,迷惑而失去了自己本有的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国南部遭遇龙卷风袭击有无人员受伤?
  • 5G手机将上市!这家佛企执掌核心技术,是华为一级供应商
  • 姜丹尼尔要求解约?经纪公司回应:双方有些误会
  • 胜利夜店承认行贿 本尊回应了到底说了什么?
  • 木村拓哉与梁朝伟时隔11年世纪同框,好神仙组合!
  • 怒!中国渔船,又遭阿根廷海警开火!
  • 武磊12岁上电视放豪言:我以后转会费要7千万!美元!
  • 全国携号转网、基本取消高速省界收费站…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在此!
  • 方媛挺巨肚散步曝光,最吸引的还是郭富城的女儿萌爆挥手
  • 周洁琼否认恋情 被扒出多个细节 王思聪疑是接机司机?
  • 超凡乐队主唱逝世 网友:会记得你的朋克打扮和极具穿透力的目光
  • 武磊入选最佳阵容,第一次就是C位
  • 车位缩水告开发商是怎么回事?
  • "教科书级"操作:突发火灾,6岁弟弟拉着姐姐火场逃生!
  • 中国女足惜败丹麦 主力后卫:留给队伍的时间不多了
  • 600岁故宫庆生计划
  • 薛之谦自导微电影叫什么名字在哪看!薛之谦自导微电影本人回应!
  • 西汉古墓挖出仙药
  • 网红湾湾否认恋情,李易峰方也随后否认,现在女朋友都是安排的
  • 唐嫣晒姐妹聚会照,与吕一、王冠同框卖萌,十分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