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电煤的“旅程”】进入8月,虽已立秋,暑热不减,再加上企业复工达产节奏加快,各地用电需求持续提升,电力保供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当下电煤保供工作?如何确保能源运输安全通畅?日前,本报记者搭乘一辆发自皖北煤矿的运煤专列,一路向南,体验煤炭从矿井到电厂的保供之旅。

8月20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在水平线以下762米的矿井里,机械轰鸣,矿工忙碌,开采出来的新煤,乌黑锃亮。

此刻,向南435公里的中煤宣城发电厂内,燃管部副主任徐寿友正在等待新一批电煤的到来。“由于发电负荷高,日耗煤量大,需要不断补充库存。”他说。此前,徐寿友已将相关数据发给铁路部门和阜阳的煤矿。按照规划好的“装车日历”,一趟电煤保供之旅即将开始……

出矿:从开采到装车环环相扣,确保电煤供应
时间:21日13时20分—21日15时11分
地点:刘庄煤矿—颍上站

刘庄煤矿地下矿井内,一路前行,巷道越来越多。目之所及,只有头顶的灯光、地上的铁轨和两侧帮壁上通向远方的各种管道。

“今天整体情况还可以,抓紧点,明天上午争取能装车。”20日下午,记者在矿井中临近采煤工作界面的地方,见到了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生产副矿长李彬。他正盯着控制系统上的数据,不时拿起防爆5G手机说上几句……

循着探照灯的光线,记者看到了两侧帮壁上的煤炭,黝黑发亮。

安徽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皖电东送是长三角区域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今年6月20日至9月20日期间,安徽省内煤电机组超过5200万千瓦,其中包括要向长三角地区提供电力保障的皖电东送机组1354万千瓦,预计总共消耗电煤4000万吨,实际电煤每天最大消耗量接近45万吨。

作为以煤炭采选为主、煤电并举的国家大型能源企业,中煤新集公司成立了煤炭保供工作专班,制定了增产保供方案,强化生产环节、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管理,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矸分流运输系统网络,提高煤炭回收使用率。1—7月,公司原煤产量完成1286万吨,同比增长9.5%;商品煤产量完成1018.4万吨,完成年度计划55.3%。

21日清晨,装车队队长冯家波早早开始安排煤炭装车了。“要抢在天热起来之前。”冯家波说。

车厢之上,是个像漏斗一样的巨大仓库,连接着输送皮带上源源不断的煤炭;仓库的下方,是个开口,不断把煤“吐”到车厢里。“你抬头看,那个是反冲仓,就是存煤的地方;下面是定量仓,就是个秤。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类型车厢的容量设定好参数,定量仓就能从下面的溜槽处放出一定量的煤……”冯家波一边指挥装货一边向记者解释。

填装速度很快,一节车厢,1分钟就装满了。

太阳升起来,衣服很快被汗湿透。趁他到阴凉处喝水的工夫,记者问:最近工作量是不是增加了很多?

“平常一天一般大约装8列火车。最近我们每天要装10列以上,最多时装了16列。”冯家波说,“现在保证电煤供应是大事,只要矿井开采能力跟得上,我们就努力干。”说着,他又跑进太阳地里继续工作。

13时20分,开往中煤宣城发电厂的电煤专列开始装车。14时11分,专列出矿,驶向了阜阳市颍上火车站。

启程:车站与煤炭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在运力安排、车辆周转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时间:21日15时11分—21日18时49分
地点:颍上站—淮南西站—合肥东站

下午2时30分,颍上火车站货运站台。颍上站站长杨晓明一边擦汗,一边等待电煤专列;他凌晨3时才睡下,眼里还满是血丝。

颍上站担负着中煤新集公司刘庄煤矿、口孜东煤矿等相关矿点的专用线电煤运输任务,日均电煤装车数达380余辆,外运电煤约2.4万吨。

为了保证电煤列车不压线、不等点,车站与煤炭企业建立了沟通协调制度,动态掌握装车情况,随时根据电煤出车计划,提前安排好发车股道和牵引机车,加快装车、调车进度,压缩车辆停留时间,以最快速度将电煤运到各地电厂。

近期,电煤列车集中发出,颍上站及时向直属站生产指挥中心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调度所汇报,实行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发送,“我们力争在运力安排、车辆周转方面能给予充分、精准的保障。”杨晓明说。

远远地,记者看到专列慢慢驶来……

据了解,自7月1日起,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为期半年的电煤保供运输专项行动,将电煤运输在煤炭运输中的占比提高至70.2%,比上半年提升12.5个百分点。7月以来,该集团公司增加了阜淮、青阜、淮南、陇海等沿线的煤炭装车点直达列车开行列数,日均装车2141辆,与去年同比增加475辆,以有效提升煤运通道运输能力。

15时11分,49节车厢、满载3315吨煤的85417次列车正式启程;伴着“咣当咣当”的声响,车窗两侧的景色缓缓后退。

16时26分,列车驶入淮南西站,要在这里更换车头,进行常规检查。杭州北车辆段淮南运用车间三班工长王哲,早就守在了轨道边。

轻轻一摸太阳暴晒下的轨道,烫得让人汗毛发颤。可王哲没有犹豫,车一停稳,他就拿出工具,钻到货车底部检查,汗水很快就滴了下来。他顾不上擦,专心致志地检查车轮、轴承……

不到3分钟,检查完毕。“一天差不多要检查10列车左右。”他笑着说,“太热,耗体力。”

17时21分,列车驶出淮南西站,奔赴合肥东站……

中转:列车途中历经机车换挂、货检作业、重新编组等环节
时间:21日18时49分—21日23时32分
地点:合肥东站—芜湖东站—孙家埠站

18时49分,专列抵达合肥东火车站。根据生产班制需要,列车在这里将更换驾驶员。

31岁的列车司机秦洋上车了。

作为2017年西南交大毕业的高材生,秦洋是合肥机务段合肥东运用车间第九指导组司机。接下来,由他和同事值乘这趟列车,驶向芜湖东火车站。

“发车进路信号。”

“绿灯,发车进路信号好了。”

秦洋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和同事仔细核对数据。

很快,列车继续出发。

秦洋本是一名合肥至杭州段的客运司机。近期货运特别是煤炭运输量增多,货运人车供应24小时由原来的70班增加到上百班。因此,合肥客运段从动车运用车间和普通客运车间抽调了70多名骨干员工增援货运车间,承担“客转货”乘务任务。

“我是主动报名的。”秦洋笑着说,“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有出车任务。”

21时30分,列车到达芜湖东站。在这里,列车要停留半小时,进行机车换挂和货检作业,有的列车还需要重新编组。

“来了,快!”芜湖东站副站长王军随即指挥工作人员忙活起来。有的开始检查煤炭装载加固情况,有的在快速组织车流。

记者搭乘的是运煤专列,不需要重新编组。为什么有的车需要编组?

王军解释:“有的列车是混装货物,比如一半是煤,一半是其他货物,去向也可能不同,那么这辆车就要重新编组——把不同去向的不同货物分开,再等去向一致、货物一样的其他列车到达,重新拼接起来。”

“平常编组需要3个多小时,现在尽可能压缩在2个半小时。而对于不需要重新编组的列车,半小时以内即可放行。”王军说。

21时55分,列车驶向下一站,也是终点站——孙家埠站。

抵达

启动预案,加速电煤车辆周转;加强巡检,确保机组设备安全

时间:21日23时32分—22日13时28分
地点:孙家埠站—中煤宣城发电厂
已是半夜,依旧无风,可终于凉快了些。

徐寿友早早来到孙家埠站台,他紧握手机,不时瞄一眼时间。

23时32分,一列货车驶来,车灯打在他脸上:“今天最后一辆,终于到了!”看着站台上工作人员忙着交接货物,他笑了。

作为中煤宣城发电厂燃管部副主任,他最近忙坏了。中煤宣城发电厂目前有两台燃煤机组,合计1290兆瓦,2021年度发电量约61.8亿千瓦时。

今夏,安徽省最大电力负荷达到5935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作为一座现代化新型环保火力发电厂,这里的电不仅面向省内,还面向长三角地区。连日来,中煤宣城发电厂发电量屡创新高,耗煤量、机组负荷率也都随之不断攀升。

往常不到1万吨煤就能维持两台发电机组正常运转,现在每天耗煤量已超1.2万吨,最高峰时达1.5万吨。“库存最少时,只剩下五六万吨煤了。”徐寿友说。

想办法多进煤。与中煤宣城发电厂相隔2.7公里的孙家埠站,暑期电煤集中到达,日均到达电煤4列210车,单日最高到达6列308车。车站协同货运、机务、车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加速电煤车辆周转。

“确定到站大致时间点、协调车站车务段和机务段的工作、安排电厂工作人员……每天情况都可能不同。”奔波在电厂与车站之间,成了徐寿友的日常。

孙家埠站到宣城发电厂进厂专用铁路坡度较大,每整列车需要分两次拖入电厂。根据工作安排,22日10时31分,记者乘坐的运煤列车终于到达中煤宣城发电厂。

煤炭13时28分开始翻卸,后经输煤皮带、筛碎设备进入原煤仓,再经磨煤机磨成煤粉后喷入炉膛内剧烈燃烧,加热水变成蒸汽后,推动汽轮机旋转,同轴带动发电机组发电,经升压通过电网远距离传输到千家万户。

中煤宣城发电厂设备维护部锅炉专业点检工程师程卫是位工作了31年的老师傅。今天,他负责厂内脱硫区域的设备检修。

程卫说:“每天都有巡检人员,两小时一次,通过测量设备温度、振动情况,获得基础的设备数据。我们则是集中进行隐患排查。”

从6月20日开始,程卫和同事们的工作节奏从一天一检变成了一天两检。这将持续到9月20日。

“机组长期高负荷运转,再加上持续高温,会带来一些设备的磨损。”车间里机器轰鸣,程卫一边提高嗓门说话,一边拿着各种仪器在设备上比比划划、敲敲打打,测试各种数据。

两个小时忙完,程卫终于直起腰来。此时,他已满脸汗水,“今天情况还不错。”他说。

据了解,7月1日至8月23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发送电煤11.6万车,共计728.3万吨,与去年同比增加161.5万吨,增长28.5%。

快评:既要南运的煤,也要互济的电

跨省送电的背后,是许多环节的无缝衔接、众多人的敬业负责;北煤南奔的线路里,展示的是能源资源的整体调配、能源运输的保供保畅。

安徽是电力送受并举的省份,今年夏季,电力保供压力巨大。为此,全省制定了节电要求,各地推出节电措施。与此同时,面对“外送电”保供任务,安徽始终压紧压实电力保供责任,让皖煤一路疾行。

皖电东送,安徽责无旁贷;如何缓解自身用电压力,也是对当地的考验。日前,国家能源局要求发挥大电网优势,强化跨省跨区电力互济。就安徽而言,在皖煤南奔、皖电东送的同时,该省与浙江今年首次签署了电力置换互济协议,利用彼此最大用电负荷的时段差异,白天皖电送浙,夜间浙电输皖,增加各自的日供电能力。安徽还与上海、福建展开电力置换,并积极争取省外富余电力,填补全省电力供需缺口。

应该说,这种跨省跨区的电力互济保供,也是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互济、优化配置的一种有益探索。在走好全国“一盘棋”的同时,各地应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创新的思维下好“联动棋”,实现供需跨时空灵活互济,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故纸寻迹#【#与首钢齐名的京棉从文创C位出道#】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工业版图中曾有“一黑一白”之说,“一黑”指首钢,与其并肩的“一白”便是京棉。作为当时的新兴支柱产业,棉纺织业打一出道,便是妥妥的C位。根据首都战略发展的需要,金字招牌京棉历经发展、转型、重组,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京棉旧址作为工业遗存转型文创园,再度“C位出道”。人们徜徉其中,既可感受其华丽转身,更可汲取其腾笼换鸟、再立潮头的改革勇气。

首都工业战线上的新军

1954年8月,北京东郊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中,一座崭新的工厂拔地而起。深灰色的高大厂房拥有5万纱锭、1千多台织布机,厂房外,三三两两的建筑工人正在修建庭院花池。这里,便是即将正式开工投产的国营北京第一棉纺织厂。这座棉纺织厂一年生产的纱布,可满足近千万人的需要。

京棉一厂的建厂速度不一般:从1953年3月开始设计,1954年4月就进入了试车生产阶段。当时,有着30多年纺织业工作经验的总工程师李宪章感叹道,建设一座同样规模的纺织厂,即便在国外也得三五年,京棉一厂“简直是个奇迹”。

这个奇迹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创造的。

京棉一厂筹建处主任杨慧洁告诉本报记者,建厂过程中曾委托青岛梭管厂代制一批纱管。谁都知道,对于一个生产管理已上轨道的工厂来说,当它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好时,额外加货是很麻烦的事,更何况这批纱管的规格与该厂现有产品不同,连工具都需要重新设计制造。但一听说是支援北京的工业建设,青岛梭管厂欣然接受了这批紧急订货,并且按期赶制出来。

其他兄弟厂也纷纷伸出援手:缺乏工具,天津的棉纺厂把自用工具调配进京;没有组织管理经验,西北的棉纺厂传授经验;需要技术力量,上海和青岛的棉纺厂送来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为北京培训工人。

继京棉一厂之后,规模更大的国营北京第二棉纺织厂、国营北京第三棉纺织厂相继建成。其中,京棉三厂的产品品种除“京棉”牌白布和细布以外,还有本市从来没有大批生产过的纱哔叽、纱直贡,适合印染成各种色布、花布,可供市民做春秋装或冬装。

1953年到1957年,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工业。在首都城市区域规划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纺织工业必不可少。这3个新建棉纺织厂形成了北京现代纺织工业的雏形。自此,印有“京棉”字样、比五福布还要细密的平纹细布,开始一卡车一卡车运往城里。

产业链成型跻身全国前列

北京兴建现代化棉纺织厂的时期,也是全国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1956年,全国纺织工业系统有13个工厂动工兴建,其中棉纺厂就有9个,占据大半江山。这些工厂建成以后,过去纺织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如北京、郑州等地,均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纺织工业区。(1956年4月11日《北京日报》1版,《纺织系统今年将兴建十三个工厂》)

国内工业对于纺织业的重视,除了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之外,也是对多年来纺织业积弱的抗争。1956年,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荣毅仁向记者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纺织业的窘境,“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黄浦江里停满了美国兵舰,美国货像海潮一样地涌来,我们的棉纺厂用的大部分是美国棉花,中国的工业破产,农村破产。”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更不必提。

而新中国用6年时间扭转了局面。农村土地改革让棉花产量快速提高,中国的纱厂不再依靠外国的棉花。随着纺织行业新工厂的出现,北京也逐步由一个古老的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

1957年4月,中纺公司北京采购供应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不再只是一个棉布消费城市,随着外销市场的打开,京棉的销售版图已扩展到16个省,其中浅线呢、毛蓝粗布和特字普鲁褥面等产品最为走俏,颇受消费者喜爱。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纺织工业已成气候,棉、毛纺织生产水平跻身国内前列,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创汇大户。1963年,北京纺织行业举办了一次质量评比,结果显示,北京生产的棉布和精纺毛织品分别有88%和96%以上是一等品;在全市21种主要纺织品中,有7种达到国内优质产品水平。

这些变化说明:北京纺织工业经历了一个由极不完整到比较完整,纺织品品种由少到多,质量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已今非昔比。

京棉巨轮开启产业转型之旅

到1979年时,与京西十里钢城遥遥相对的京东,已是绵延数里的“纺织城”。朝阳八里庄是京东“纺织城”的中心,纺织研究所、京棉一厂、京棉二厂、京棉三厂等都在这里。这一年,北京产品在全国纺织工业名牌产品评比会上位居前三,其中,冰山牌漂白的确良荣获了金牌产品的称号。全市纺织工业一年上缴的利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0%。(1979年9月21日《北京日报》3版,《漫步京东“纺织城”》)

1979年北京展销会上,京棉三厂生产的京棉牌纯棉宽幅平布亮相。

优秀的成绩掀起市场上的“棉纺热”,但首都工业需要更优化的发展。1981年,北京市工业系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轻纺工业。具备“首都特点”的棉纺织产业,首要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不断丰富首都市场。据市纺织局统计,当年1—7月试制新产品38种,生产的新花色、新品种达6206种。棉纱一等一级品率、精纺毛织品和毛线入库一等品率、丝织品一等品率,与1980年同期相比均有提高。

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北京的工业建设规模要严加控制,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京棉二厂论规模曾是“中国之最”,论反应也最快。该厂迅速做出调整,将生产“三高一难”,即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有一定生产难度的产品定为目标,并且率先实现按国际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让国际上备受欢迎的“无接头纱”首次在中国“落了户”。

上世纪90年代,京棉一厂生产的高级府绸、京棉二厂生产“铜亭”牌纯棉精梳纱闻名全国,另外还有“景山”牌棉纱、“灯笼”牌氨纶纱、“珍珠”牌坯布等产品在国际纺织制造业名列前茅。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北京作为首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摸索实践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北京纺织城所在地原来是地广人稀的东郊,但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已成为人口密集区,显然不再适合设置工厂。按照北京工业布局的新规划,1997年京棉一厂、二厂、三厂整合为北京京棉集团,厂房设在顺义。从此,八里庄一带不再有纺织车间的机器轰鸣声,取而代之的是鑫帝大厦、华堂商场等商业设施,北京纺织业进入了世纪之交的转型期。

顺应时代之变,北京仍在与时俱进。

1998年北京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以纺织行业棉纺压锭减员增效为突破口,推动工业的调整和发展”作为国企解困的思路。当年4月13日,北京棉纺集团首批一万锭落后细纱机,当着各有关部门监销员的面,被倒入转炉红通通的炉膛中……此举打响了京城压缩棉纺纱锭的“第一炮”,拉开了以纺织为突破口,实现国有企业脱困与改革目标攻坚战的序幕。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沿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京棉巨轮通过兼并、转移、破产等途径,开启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旅。先是北京印染厂、纺织机械厂,而后是京棉一厂、京棉三厂,最后,盛极一时的京棉二厂也在2006年进行改革重组。

“老纺织”转身文创再立潮头

2008年8月,一则“京棉二厂老厂址要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消息引发人们关注。原本京棉二厂的土地也计划像京棉一厂、三厂那样进行房地产开发,一次性收益颇丰,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京棉集团将目光投向文创产业,与当时工业遗存资源保护和再利用愈加受到重视有关。

2004年北京总规第五次修编后,明确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工业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与首都功能定位相符。2007年11月,北京市工促局、规划委、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探讨建立工业遗产的评价标准和认定机制,对其进行保护。(2008年1月23日《北京日报》5版,《工业遗迹将登文保名录》)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改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方面可以保护工业文化遗存,延续城市历史记忆;另一方面可实现产业升级,获得长期收益。

2011年9月,占地面积相当于半个798园区的原京棉二厂重新开放,变身为容纳125家优质创意企业、年产值100亿元的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仪式现场,大屏幕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来头不小的入驻企业LOGO:昌荣传播公司、东方风行集团、安世亚太科技公司、华策影视公司……高端产业、国际化、总部型,是这些入驻企业的特色。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纺织业列入北京市坚决淘汰产业范围,“纺织”既不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不相符。2016年,北京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生产业态全面转出北京地区。它们所属的老国企北京纺织控股,也宣布更名为时尚控股,走上了一条时尚之路。

抢先一步,便是不一样的天地。在“老纺织”纷纷退场的同时,京棉二厂已凭借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再度“C位出道”,成为老旧厂房华丽转身的典范。它既是新兴的创业和创意园区,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新景观。2015年10月,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从全市百余家园区中脱颖而出,入选北京市首批4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这意味着它在政策先行先试、资金优先扶持、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项目审批等方面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2018年10月,来自20个国家23家媒体的记者来到朝阳区,参观转型升级后的老旧厂房。在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京棉二厂老厂房改造成为46栋花园式低密度工作室的创意、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在这里创造500亿元年产值的成绩,让外国记者赞叹不已。他们纷纷表示,要把中国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

随着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多老旧厂房再利用的故事在北京上演。“东有莱锦,西有永乐”——这个“永乐”指的是位于丰台区造甲街的永乐文智园,其前身是京棉二厂分厂。昔日的老厂房,如今已成为一个集文创中心、全智能路演中心、办公、文化书店、文化产品交流展示、创意工作室、品牌商铺、特色餐饮、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融合功能空间,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从位置上看,永乐文智园与丰台火车站相距仅1.2公里,随着丰台站站城一体化发展,它将成为城南地区新的文化亮点。(2021年2月18日《北京日报》2版,《65岁老棉纺厂编织“文创梦”》)

纺织,曾是首都工业的一面旗帜,是新中国对外展示的窗口。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成为了北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如今“老纺织”编织着新时代的“文创梦”,乘上东风,再立潮头。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汪丹)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已完成造林绿化100.8万亩,小动物有了更多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让北京通州的兔子能一路跑到延庆#】近日,记者乘车沿北京市北六环路向西北方向行进,驶入京礼(北京—崇礼)高速公路。
绵延在高速路两旁的,是一片片翠绿的树林,将平地与远山连在一起。温热的风吹进车窗,带着植物的清香。
这些树,是京礼高速绿色通道的建设成果,也是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中的一部分。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介绍,通过该工程,在过去5年时间里,北京市将大尺度森林建设和见缝插“绿”相结合,构建起绿色生态网络,提升生物多样性,小动物也有了更多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我们要做到,让通州的兔子能一路跑到延庆去!”王小平说。

小动物有了更多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
种树造林,丰富了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
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生存需求,是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一大特点。树多了,原本的“生态孤岛”被贯通起来,逐步串成“绿廊”、织成“绿网”,让小动物有了更多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从东边的通州,到北边的昌平、延庆,再到西边的石景山、南边的大兴,野生动物都有着充足的活动空间。
这两年,昌平区流村镇新建村村民焦石经常在京礼高速路旁的树林里看见各种小鸟、刺猬、松鼠和兔子。“还有从后边山上跑下来的野鸡和狍子,一些好多年没见过的动物,都重新见着了。”
为什么小动物们愿意前来?
“我们种植的树种,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布局。”北京市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生态建设科科长孙华彬指着京礼高速两侧高矮、色彩不同的树,一一向记者介绍,这边是白皮松、元宝枫,那边是国槐、栾树。“我们还特别种植了很多食源树种,像海棠、山桃、红叶李等,专门为了方便鸟类、昆虫和各种野生动物取食。丰富的树种,一方面保证了四季美观,春夏见绿、秋冬出彩,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动物定居。”
在温榆河公园示范区东园的望山阁附近,种着一大片混交林。这是特别为方便野生动物活动而设置的缓冲区。此处没有人造景观,尽力减少游客的干扰,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将人类活动区与自然留野区隔离开,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一处静谧的栖息地。
细心的人走到温榆河公园西园码头附近的保育区,则会发现一些看似随意堆放的枯枝杂草。实际上,这些是人造灌木丛,作用相当于为野生动物们搭建的“安置房”,可供刺猬、野兔等小动物遮风挡雨。
像这样的人造灌木丛,在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中,共营建了2200处。此外,还有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295处、小微湿地491处,设置人工鸟巢5027个、昆虫旅馆1338处,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120万余株。正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处长王金增所说:“当前,北京的绿化建设不仅在考虑景观和绿化效益,也更加重视提高生物多样性,更加聚焦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过去5年,北京市新增城市绿地3966公顷,相当于6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面积。新建城市森林56处,休闲公园181处,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460余处。平原地区万亩以上的绿色空间达40处,千亩以上绿色空间达290处,实施浅山生态修复46.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4.6%。
《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显示,北京市拥有陆生野生动物596种,野生鸟类超过500种,超过全国鸟种数量三分之一。如今的北京,已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我们老街坊的绿色空间更大了!”
种树造林,实实在在改善了北京的自然环境。
北京的西北方向多山,地处山间平原地带的村镇则容易受到风沙侵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林木覆盖率仅为1.3%。那时,昌平南口属于五大风沙危害区之一。京礼高速穿过的昌平区流村镇,正位于该片区域。
“以前我们这儿年年都刮大风。风一刮,公路上就是厚厚的一层土。”焦石记得,几年前,靠近高速路边都是沙石地,还有许多私搭乱建的小厂房和日夜开工的煤场。“煤渣粉尘落到哪,哪就是黑乎乎一片。家里洗的衣服,都不拿到院子里晾。公路下,也到处是随地扔着的垃圾袋,环境十分脏乱。”
同样曾饱受环境问题困扰的,还有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沙子营村。
因靠近温榆河和清河,过去,这里的不少村民以采砂为生。村中遍布着砂石厂、废品回收站和废机油回收点,洗砂机、碎石机整日轰鸣,空气里都飘浮着石粉。
而要彻底解决此类问题,就得大面积增“绿”,让森林走进城市。
2012年至2017年,北京市通过第一轮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14.85%提到了26.8%,结束了“有城无林”的生态状况。2018年,北京市继续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00.8万亩,并将于年底圆满收官。
两轮造林,有相同也有不同。
王小平说:“第一轮百万亩造林时,主要是夯基础、增绿量,营造片林比较多,土壤条件较好,也更容易成活。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要对照规划空间精准落图、精细化实施,增绿空间常常需要一点点儿‘抠’,哪里腾出了地块,我们就紧跟着做绿化。”
京礼高速沿线和沙子营村的绿化改造,都是在先腾退、再种树的过程中完成的。
“腾退的工作比种树还要花功夫。”孙华彬告诉记者,近年来,昌平区逐步清退大批煤场,将地块用于绿化。但因为常年堆放煤炭,煤场的土地并不适合直接种树。“要进行生态修复,首先得平整土地,将煤渣残块全部清理干净,再从别处回填一米多厚的好土,同时增施有机质,让土壤从贫瘠变肥沃。”
到2019年春天,京礼高速昌平段沿线地区,共拆除腾退地块1136亩、土地流转2466亩,以供种树。紧接着,从该年3月中旬到4月底,在高速公路旁的平原地区两侧各100米范围内,以及山地第一层山脊线可视区范围内,有27万株乔灌木被种下。
如今,从空中俯瞰,这段全长共计30.2公里的绿色通道,已然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人工造林与山里的天然林浑然相接,野花在草地上绽放,小鸟在枝头间穿梭。行车而过的人或许会以为,这里本就是一大片风景秀丽的郊野公园。
路上的风景美了,周围村镇的环境也改善了。焦石自豪地告诉记者:“自从种了树,我们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从前流的黑泥水都变成了清澈的山泉水。现在每年春天,还有不少游客专门坐车来这里玩水呢!”
再看温榆河畔,从2017年开始,沙子营村30余家砂石厂全部关停,村庄逐步拆迁。原地兴建的温榆河公园,总规划面积达30平方公里,成为城中的一块“绿肺”。
“我家原来的位置,已经修成了公园步道。”在沙子营村曾居住了十五六年的孙明华,前几年同邻居们一起,搬进了距村子不远的新房。2020年秋天,约2平方公里温榆河公园示范区率先落成开园后,孙明华最喜欢约上老伙伴儿们,结伴到这里健步走。
村中原先种植的老槐树被保留下来,与新种的小树交织错落。先前因采砂而造成的坑地,被改造成了碧波荡漾的景观湖,岸边已长起连片的芦苇。村民拆迁时留下的建筑垃圾、砂石瓦砾,也被充分再利用,变成了铺就公园道路的透水砖。
“有树、有花、有水,瞧这大公园多漂亮!”在得知今年9月,温榆河公园一期规划的其他区域即将开园,年底,二期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后,孙明华更高兴了,“以后,我们老街坊的绿色空间更大了!”

“绿岗就业让我家的日子更幸福了!”
种树造林,更是绿色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京礼高速旁的绿色通道建成了,后续需要定期对树木进行养护。这给周边村镇居民带来了“绿岗就业”的机会。
去年3月,焦石从农民变成了一名树木养护工。“我家承包了几亩地,种些草莓、桃子之类的水果,收入来源主要靠这个。去年,村里推荐了绿岗就业的工作,我感觉薪资福利都不错,就去应聘了。”
一个月4000元左右的工资,再加上较为灵活的工作时间,让焦石对这份新工作很满意。“最重要的是,我平常负责养护的树木范围,就是家附近这一块儿,大概有七八十亩。每天早晨出门就上班,特别方便。中午还能回家吃饭,自家地里有事儿的时候,也能随时请假回去照看。”
夏天气温高、雨水多,此前一个多月,焦石的主要职责是打野草,防止杂草抢营养。其他时节,养护树木的工作还包括日常巡护、灌溉、防虫、枝干修整、补植补造等。每项工作都有专门的技术员来定期做培训指导。焦石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能守在家门口干活,收入也增加了,还学到不少树木养护的技术知识,绿岗就业让我家的日子更幸福了!”
和焦石一样得益于绿岗就业的本地农民还有很多。数据显示,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通过绿岗就业带动居民增收,在造林绿化建设、平原生态林养护等重点林业建设管护项目共吸纳就业7.59万人,其中本地农民达6.57万人。
对更多普通市民来说,种树带来的绿色福祉,主要体现在“推开窗就能看见绿色,走出门就有运动场地”的日常生活里,人与自然更亲近了。
温榆河公园就经常举办各类活动,将文化、休闲、体育活动融入自然。今夏,公园推出桨板瑜伽、陆地冲浪等潮流运动项目,吸引了众多热衷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参与。“露营、教育、运动、潮玩、音乐5大主题,将公园打造成了北京市最大的户外文化旅游先锋地。”温榆河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栾鸣说,开园至今,温榆河公园示范区已连续两年荣登北京市网红打卡地自然景区类榜单,还成为“朝阳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实践基地”,成功举办了“麦田音乐节”“温榆欢乐冰雪季”“斯巴达勇士赛”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150余场。
“首都园林绿化让森林、绿地、湿地等绿色空间与居民生产、生活空间进一步融合。”王小平介绍,结合百万亩造林建设的公园,充分考虑了市民休憩、健身、教育需求,推动健身步道、森林步道等建设,配套做好大众健身、科普展示等服务设施,提升了百姓的绿色获得感。去年,有超过4亿人次的北京市民来到公园绿地,享受绿色生活环境。
当微风拂过林海,人们已经看到,美丽北京交上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生态答卷”。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取得的成果为新起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前景令人期待。(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李晨朋友圈截图 4个字表白范冰冰
  • 国际 | 希腊小镇一夜变盘丝洞 蜘蛛网连绵数百米
  • 张雨绮与丈夫争执 警方确认属实 张雨绮否认持刀伤人
  • 圆通速递宣布涨价 快件派费上调0.5元/票
  • 五仁月饼今年“翻身”了!跻身最受欢迎的三大口味之一,网友:五仁月饼就像自家媳妇
  • 美联储第三次加息 预计2019年底利率将达到2.825%
  • 晒工资单被开除
  • 如东人注意了!!这个火遍朋友圈的骗局:全国200多万人被骗!却无人报警…
  • 小猪佩奇商标被抢注,损失数千万美元
  • 【争议】梅西投票C罗魔笛;FIFA炮轰梅罗:玷污足球,毫无风度!
  • 院长侵吞扶贫款?10年作案529次侵吞共计3587万元
  • 【女排】中国女排低调出征世锦赛 郎平:每名队员都有机会
  • 深圳将成直辖市?官方辟谣来了
  • 楼市“金九”落空 多地新房降价促销
  • 彭博:康卡斯特因收购天空广播债务达千亿,专家:李宗伟即使痊愈也很难回归赛场 | 懒熊早知道
  • 双十一前快递涨价,圆通速递宣布涨价!
  • 女孩出走后溺亡 家里人以为小女孩心情不好找同学玩去了
  • 百度区块链白皮书V1.0发布
  • 肖金锋意外身亡 或引发深证暴跌
  • 瑞典首相面临下台?详情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