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完,这部作品真的很棒,导演和制作团队的热情都传达过来了,准备5年之久,比起说是动画作品的剧场版,更多是想作为一部独立的电影作品呈现给观众

主持人:大家没想到吧,神谷桑赶到现场来了呢

神谷:也不是啦,只要请了我,都会来的(营业

神谷:最开始企划案上就写明了有TV动画和剧场版的打算,如今有很多作品虽然也是这样,但最终的成品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看过剧场版的安排后,就在想亘理是个可塑性很高的角色,不过我最初试音的角色是志田教练,本打算塑造一个认真的形象,被告知落选了,一问选上谁了,啊~原来是樱井孝宏啊,和编舟记一样啊(凡尔赛互相羡慕,挺喜欢这两部作品

神谷:之后又通知我有另外一个角色的试音,没想到是亘理,心想,诶他不是二年级的吗,虽然声优配什么年龄的角色都没问题,如果说我是5岁!连5岁的角色都能配,但按照我今年47岁,去年录音时46岁的年纪,把我安排到二年级的话,那3年级的前辈要让谁来啊哈哈,不过还是很感谢被寄以厚望

神谷:现在的动画产业也很奇怪啊,按理说这样11集的作品一年是做不出来的,因为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和以前都不能在一个量级上比较,但现在作品制作好后,甚至只播出3个月就结束了,理想状态应该是让声优和角色花一年的时间一同成长再迎来剧场版,但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就在神谷浩史身上赌了一把吧

导演:在神谷桑第一次来试音教练的角色时,我就想如果让他来配亘理就好了啊,所以在这里坦白吧,其实我就是主谋,对于亘理在剧场版里的角色塑造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制作团队这几年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呈现一个热爱新体操的作品

神谷:原来是考虑到剧场版选的角啊,我当时一直就在想为什么会让我来配亘理,不过这个角色确实挺难的,既不像一年级那样有新鲜活力,又不像三年级那样对胜利执着,处在中间的位置,他是一直仰慕着前辈走过来的,但慢慢他也有了后辈,变成要作为队长领导大家的身份了,要把握好这之间的转变和分寸

主持人:导演对这部作品投入最多的是什么方面呢?

导演:关于这个标题和内容,其实剧场版完全可以做一部描绘比赛的内容,但即使他们获胜了,人生道路上也并不一定会一帆风顺,所以我们更想描绘出这种积极努力去改变,给人留下思考的作品,我们也是想了很多最后决定不是以剧场版,而是用电影来命名这次的作品,希望大家看完后能收获很多东西

主持人:听说土屋桑很憧憬尊敬神谷桑

神谷:诶,是吗,我其实是很尊敬现在的新人或者说年轻声优的,他们比我当时拥有更高的技术,对他们很是尊敬,甚至有种恐惧,就是这样互相磨炼演技的(SSK说话查重率好高w)因为我们是按一年级和高年级组分开收录的,所以其实在TV动画期间并没有和双男主一起配过音,我们先录了他们再录,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在不知道男主是怎样的声线的情况下配音的,在片场碰到时,我也是跟土屋桑说了句「相信你能配出最完美的男主(亘理声线)」的心理压力后再走的

导演:但偶尔也有一年级组先配高年级组再配的情况,那个时候神谷桑还在旁边小声感叹了呢

神谷:是啊,我当时说「啊,原来他会说话啊」

神谷:这边是分为3个人在一个大录音室,另外一人在单间,靠耳机和演播室进行交流,除了演技指导,其他时候并不是随时都戴着耳机,所以如果被丢到单间,我就会怀疑他们在外面有没有说我坏话,不过每次下野君在单间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在说坏话,像是声音完全没放开啊什么的,总之就是这样愉快的现场了

导演:三年级组的录音过程很有活力呢,大家都很喜欢作品,小野桑吸气过猛,像运动了一场一样(听完这话,神谷露出了全场最开怀的笑容,当然没有深挖

主持人(再次问导演在制作方面的执着)

导演:我一直都想加入妖怪的元素,毕竟故事的地点是在东北地区,但我每次提出立马就被否决了,大家都是说着あはいはいはいはい,最终我还是加到了结尾处的festival节目里的当地妖怪音头表演,说实话在最后这部分,我自己挖的坑,自己也制作的很心累

神谷:大家都觉得导演是累坏了吧,脑子不正常了w 在播出期间,我每周也都很期待内容,比如上周他们遇到了什么烦恼,这周解决的怎么样了呢,一些日常的打闹也很有趣,最后那个鬼怪要素是真的有点勇了

最后致辞
神谷:我这次是第一次到MOVIX仙台来,进门就有工作人员会鼓掌欢迎,在休息室里有角色的画和留言,刚刚黑木导演也去画了,总之可以感受得到工作人员对制作方和出演者献上了最高的尊敬,每次到MOVIX的体验都很好。这部作品很值得让人思考,现在很多作品是花了一季的时间描绘角色形象,这部作品却在最开始把角色交给声优塑造好了,之后便是描绘他们的故事,也许这些是大家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或者是没有跨过去的坎。但如果简单来看,单纯觉得被作品感动了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这部作品能给大家留下触动,从而启发今后的人生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ps. 导演说话时,神谷都在旁边:嗯↗~

这两天都看神谷去了没看成考,但都抽到考了,名古屋→东京→千叶→东京→仙台→名古屋极限往返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释迦如来灭度一百年后的分蘖
文/孙玺龙
根据佛陀关于“正法余有五百年;相似像法出世,正法则灭”的预记,在古印度,佛教大体经历了正法、像法、末法等三个历史时期。
正法时期共计546年,分为根本佛教、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等三个阶段。其中,佛在世说法的46年,佛弟子尊佛为法根法本,为根本佛教时期。
在佛灭后的二百多年里,僧众和睦,传承《阿含经》,奉持佛教原样不变,为原始佛教时期。佛灭后二百多年至五百年间,僧众分裂为部派佛教时期,虽然后期有了相似法、像法滋生蔓延的迹象,但是这一时期,四圣谛还是“正法要”,《阿含经》还是正法本,尚未受到恶意贬低和像法取代,仍然属于正法时期。
佛灭五百年后,佛教进入了五百年的像法主导时期。佛灭一千年以后,像法又被末法所取代。
在古印度早期佛教史上,围绕《阿含经》发生过四次重大结集。根据律典记载,佛灭后一百一十多年,发生了第二次大结集。
那时候,佛教僧众形成了两大派系,一派是专弘《阿含经》的,以摩偷罗和罽宾为中心的阿难系,也叫法师系;一派是侧重戒学的,以优禅尼和毗舍离为中心的优波离系,也叫律师系。阿难系的三藏比丘耶舍陀,见优波离系比丘擅行十事,如手持大金钵,从拘萨罗到毗舍离挨户乞钱等,违背了如来禁戒,出面劝阻反遭驱逐,遂联络摩偷罗的三菩伽长老,三菩伽联络达嚫国、阿槃提国(首都优禅尼)的阿难弟子,并请出萨寒若国通达《阿含经》的大阿含师梨婆达多长老,组织阿难系上座比丘七百人共赴毗舍离,与跋耆国耶斯那律师召集的一两万比丘一起,在婆利迦园开会重温律制,依经依律议决十事非法,最终统一了认识,使“十事罪如法灭竟”。
这次结集用了八个月,最大特点是提取“诸经中与毗尼相应者”,也就是将圣典中的戒经与已有的条规戒本合起来,统编为独立的律藏,传今的各部派律典即由此辗转传抄增减而来。北传律典称这次结集是“论比尼法”“集法毗尼”“毗尼经者,诸经中与毗尼相应者”“七百结集律藏”,统称“七百结集”或“集法”。
南传称此次结集为“律结集”“七百比丘集毗尼…一切法及毗尼藏尽出…于八月日(满240日)得集竟”,统称“第二集法藏”或“七百犍度”。毗尼另译毗奈耶,也称法,即法律、戒律。因此,这次结集的重点就是编订律藏。
在提取戒经编辑律典的同时,《阿含经》母本也被一分为四。初次结集时,短篇或杂篇,中篇、长篇以及增一型篇幅的经文都有了,但是并未分作四部经。
现在“文句长者集为长阿含,中者集为中阿含,杂者集为杂阿含,一增乃至百增集为增一阿含”等等,一部经变成了四部经,于是便有了北传四阿含经。
其中,《杂阿含经》50卷(缺失二卷待考),带来梵本并译出者,南朝宋国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婆罗门出身,博通三藏。《别译杂阿含经》20卷,失译人名,疑似前经撮要故为别部,或曰与南传相应部有偈品相当。
《长阿含经》22卷,口诵者后秦佛陀耶舍,北印度罽宾人,婆罗门出身,博通三藏;汉译者竺佛念,凉州人。
《中阿含经》60卷;《增一阿含经》50卷,初译者均为苻秦昙摩难提。再译与校改者系东晋僧伽提婆,瞿昙氏,北印度罽宾人,学通三藏,所用梵本系“罽宾沙门僧伽罗叉执梵本”。
总的来看,《增含》问题相对较多,少数内容相互矛盾,《中含》《长含》次之,《杂含》问题最少,祖本色彩最浓,最受学界推崇。律典形成较晚,演变较大,不少问题与圣典有出入。《杂含》《中含》据信为说一切有部传本。《长含》系法藏部传本,《增含》系有部分支根本说一切有部传本,受大乘佛教影响较多。四阿含均属阿难系传本,虽经长期流变,分作北传南传、四部五部,存在“次序紊乱”,混进一些杂质,但是瑕不掩瑜,所谓金盆打了分量还在,经典的精髓和原始风貌基本保全下来是无疑的。
根据圣典记载,佛在生前两次嘱托阿难,要把如来法脉传承下去,不要断绝。第一次是在王舍城东弥萨罗。佛对阿难说:“我今为汝转相继法,汝亦当复转相继法,莫令佛种断。”“我今以是无上法殷勤嘱累汝,莫增减我法…我前后所说法尽嘱累汝。”
第二次是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同时嘱托了大迦叶。佛说:“我今持此法付授迦叶及阿难比丘。所以然者,吾今年老已向八十,然如来不久当取灭度,今持法宝付嘱二人,善念诵持使不断绝,流布世间…经法无令脱失。是故迦叶、阿难,吾今付授汝,嘱累汝此法宝,无令缺减。”嘱托他们在佛灭后结集佛经,传布后世,保留佛法火种,不要使之熄灭!
遍观阿含圣典,受佛嘱托者只此二人。后来在首次大结集时也是这样,大迦叶主持大会,恳请阿难“于大众中集此法”。阿难一人主诵,复述出了包括“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在内的毕生所闻全部法要。
整个过程没有提到其他人,包括优波离。所谓优波离诵出律典之事,只是后来写造律典者的一家之言,根本没有圣典依据,这是必须澄清的事实。从记载的差异上就能看出,律典晚于圣典,两者不是同时结集的。
例如圣典记载,释尊成佛12年后开始制戒,如佛言:“我今如来出现于世,十二年中无有瑕秽,以生犯律之人,转有二百五十戒。”律典有说“成佛五年”制戒等等。圣典记载佛于2月8日中夜涅槃,十五日火化。南传《善见律》称佛“二月十五日平旦时入无余涅槃”,将火化日讹为涅槃日。果真出自同一场法会,不会出现两种声音。
很显然,首次结集并未形成独立的律典,原因在于佛灭前经过三十多年的每月说戒,早已形成完备的戒本,佛与弟子说过的有关戒律方面的经论,统由阿难诵出,戒本又是现成的,不需要再作结集。如各部律典的记载,僧众一致认为,佛已经制定的戒律不可更改,佛未制定的戒律不再制定,所以初次结集的唯一成果只有一部《阿含经》。这也是为什么佛灭一百多年后,僧众要发动二次结集的原因,原因就是没有独立的律典,所以二次结集才是律典或律藏的结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我不能白干活啊,你得用什么东西做酬劳,”phuwin打量着人鱼,一片鱼鳞的价钱足够自己逃上岸生活好一阵,phuwin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自己提出条件时只
  • !!
  • 坚决不吵架[污]在感到幸福的时候就喜欢写小作文:这两天是我无限幸福的时刻 是看照片都能感觉到的快乐 想和朋友一起做的愿望清单在无意中一件件实现了 是惬意舒适到很
  • 曼‮市谷‬中心的四‮佛面‬灵验度‮所众‬周知,很多明星‮贵权‬都会去拜四面‮祈佛‬愿还愿‮我,‬们将打印出‮的你‬资料以你‮名的‬义去到泰国最灵验的大‮天梵‬四
  • 6.在这里,“奶酪”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种人际关系,也可以是金钱、豪宅、自由、健康,还可以是别人的认同和老板的赏
  • 喝汤、拌饭、涮菜样样都好吃,也就吃了5678碗饭,吃的扶墙出‼️走进这家店,✨放佛到了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小天地。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吧,想想我吃过飞禽走兽,心想着
  • 江小暖已经能肯定了,周师傅正是周阿嬷失散多年的儿子,她的我觉得有的时候真的是缘分 是命中注定寒假的时候小豆子跟了我一路 妈妈说如果下去还碰到它就把它带回家 结果
  •   “不懂了吧,”看我疑惑的模样,萍姐掀唇一笑,“他啊,是混娱乐圈的,生意涵盖国内国外,了不得得很,你家爷不是最近准备扩张势力么?”  “呵,”萍姐鄙夷的扫了我
  • 沿着楼梯爬上风车,可以看到连绵的群山和热闹的城市,一阵风吹来,竟有种远离人间的错觉,心情瞬间就变好了~[送花花]横河梅溪逃到山里溯溪玩水才是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 如果你跟我一样,养植物喜欢看花,阳台或窗台有点阳光强烈的位置,又不太宽敞,那可以考虑一下这些仙人球品种。在丽花球中算是花朵个头比较小的一种,但很可爱,会令人想起
  • 下面给你介绍这几个可靠的购买渠道:1、某某钟表城,最理想的一比一高仿劳力士手表购买渠道。第二个渠道是线上渠道,买一比一高仿劳力士手表线上渠道主要有某某、某某等等
  • 当然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厂在做,目前这四个厂做的还可以,江诗丹顿复刻表目前有实力、做工比较好的厂家有MKS、GS、KZ、JJ,总的来说竞争厂家不多。 这点让人大为
  • 啊啊呜呜呜呜,我觉得日子这样过下去真是好极了,一切都慢吞吞稳当当的进行下去。飚出了人生最高的高音 谢谢萧唯和逗砸保护我让我还活着(;´༎ຶД༎ຶ`)麦麦很好吃!
  • 押金20r(因为号里东西很多,走押金)安卓q 无双v10传承号426皮出租,2r一小时(四个小时起)10r一天随便玩,现在星耀,但是排位掉两星以上需要补钱,掉一
  • 遇到这种车员能不生气吗太生气了才在群里没有掌控好分寸我还要跟所有被冒犯到的4妈道歉我并没有针对任何猫妈甚至是猫猫这个疯子的逻辑是这样的:我针对她=针对4妈=针对
  • 拍拍蹲[鼓掌]给它们挨个起名字 依次:呆头 呆脑叛逆 眺望 伫立[污] 路边~落下的“花朵”[送花花]人间好玩~主子说的[偷乐]我看到草莓布袋~[哆啦A梦花心]
  • 【每日闻法】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经中云:“…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
  • ——林语堂10、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贫与富,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11、爸爸
  • 在安吉待了6⃣️个月,总结了 5⃣️个宝藏饭店安吉的美食实在是少之又少,只能靠一点点发掘了,在安吉待了六个月,吃过的大小餐厅不二十个,总结了5⃣️个我觉得还可以
  • Nara我发现人是真的会变的 我之前来关西 特地会避开京都 觉得京都就是老年人去的景点 谁要去啊 现在觉得谁要去大阪啊 肯定是京都啊[你好]还有奈良也是的 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