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大禹陵庙历史悠久,地位崇高,除受到历代朝廷的祭祀与修缮之外,其位于稽山鉴水的地理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来此拜谒、雅游、赋诗作词,从而成为禹陵乃至越地历史上一道璀璨而悠远的人文风景线。宋代作为一个文化鼎盛、文人辈出的时代,在禹陵的悠久历史上自然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毕竟时隔近千年,宋代留下的遗迹已寥寥可数,因此尽可能从禹陵至今仍存的实物、或者可身临其境的环境出发,去真切体验和感悟宋韵文化,还原一场“千回大宋”的禹陵雅游。
一、千年雅游图

北宋时期,鉴湖面积广阔,水域种植十分普遍,莲藕与菱角的种植量尤其大。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游览鉴湖时题诗,“天风吹到芰荷乡。”①关于芰荷究竟是菱与荷两种植物,还是专指荷的一种类别,当时就有人专门就此物进行辨别,陆游便是其一,“芰,菱也。今人谓卷荷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谓之伎荷。或作芰,非是。”②芰,指的是菱;荷,指的是莲。因有一种卷荷长出水面之后十分笔直,便被称作伎荷。但有时被误作芰荷,以致混淆视听了。秦观称越州(今浙江绍兴)为菱与荷的故乡,足见鉴湖等水域种植了大量的菱角与莲藕。南宋绍熙元年(1190),洪迈出知绍兴府(今浙江绍兴),称“会稽镜湖,在唐日广袤三百里。后来贫民盗占为田,今之视昔,不及十分之一也”。③南宋中期的鉴湖已被侵盗得支离破碎,然而荷花的种植面积仍旧很大,“大率越多陂湖,莲最富”。④以鉴湖为代表的越州湖泊大都种有荷花,莲藕的产量极高。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盗湖除了种植水稻外,也用于种植莲藕等经济作物。禹陵所处的会稽山脚正是鉴湖南端的湖岸线,禹池也属于鉴湖水域,其中特产一种罗文藕,“它皆不逮,其梢纤细者,可和芥为菹,甚美。”⑤挑选比较细长的罗文藕,可以和芥菜一起制成腌菜,味道鲜美、爽口,是别的藕无法相比的。

同年,秦观游历会稽禹庙,留下了经典诗句,“碧云暮合稽山暗,红芰秋开鉴水香。”⑥时值夏秋之交,禹庙下的鉴湖禹池中正是菱花盛开的季节,傍晚时分太阳渐渐下山,会稽山也变得黯淡,湖面上盛开的菱花,阵阵清香向坐在船上的秦观扑面而来。

这已是诗中有画,这幅千年前的宋韵雅游图,试问谁人不向往呢?机缘巧合的是,千年后的大禹陵景区仍然保留了这一画面。夏季,湖面上开满了“莲叶何田田”的荷花,还有那青黄不一的莲蓬,拗一个下来,不免有辛弃疾笔下“溪头卧剥莲蓬”的悠闲自得。秋天,湖面上早已铺满了碧绿的菱叶,间或点缀着红白相间的菱花。两者竞相生长,俨然仅留下容一条乌篷船穿梭其间的水路。如果坐在乌篷船上,在会稽山的掩映之下,此情此景已然回到了千年前。
二、摩崖、石刻

“窆石”和“梅梁”分别是会稽大禹陵、庙的代名词,秦观在《谒禹庙》一诗中以“一代衣冠埋石窆,千年风雨锁梅梁。”之句将二者作为兴象,凸出了会稽大禹陵庙的悠久历史,用典也十分贴切。
窆石上曾有一处北宋晚期的题刻。“宣和中,杨时有题名。”⑦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世称龟山先生,北宋理学家。杨时四十多岁时,仍励志求学,专程跑到洛阳去拜理学家程颐为师。一天,他便与朋友游酢一起去拜见程颐,但恰巧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当时外面开始下雪,但二人求师心切,便恭敬地站在门外,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之后,程颐才醒过来。这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二人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成语“程门立雪”就源于此,表示求学者尊师重教和虔诚求学的品质。只可惜在后代不断地翻拓与摩挲间,这处题刻已无法辨识。

窆石上还保留着一处高四十四公分,宽八公分的隶书阴刻,“会稽令赵与陞来游,男孟握侍。”赵与陞,嘉兴府(今浙江嘉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赵孟握,绍定二年(1229)进士。赵与陞是宋太祖的第十世孙,与宋理宗同一辈;其子赵孟握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与书法大家赵孟頫同一辈。南宋中后期,当时在会稽县任职的赵与陞带着儿子游览会稽禹庙,在窆石亭驻足良久,最终写下此句刻于窆石上。

位于禹庙宰牲房旁的山脚下,有一处隶书阳刻“菲饮泉”三字的摩崖石刻,高二十六公分,宽六十二公分。“大禹寺在县南一十二里……西偏有泉名菲饮,有亭覆之。绍兴中,王编修钰题名大字刻泉上。”⑧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由负责文史修撰工作的编修官王钰题写,至今保存完好。

“菲饮”二字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八》。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禹是无可挑剔的:吃得很节俭,祭祀祖先却很丰盛;穿得很朴素,礼服的衣帽却很华美;住得很简陋,农田水利却尽力修好。孔子以夏禹为榜样,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标杆。
三、咸若亭

现在“大禹陵”碑一侧的咸若亭,年岁由来已久。置身青松翠柏之间,同时在蓝天绿竹的映衬之下,此处意境之高雅,实在是别处无法媲美的。

古代设立放生池的做法十分普遍,咸若亭则是其配套建筑,宋代也不例外。在越州设立放生池的历史,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天宝二年(743)贺知章乞求设立。随着岁月的变迁,鉴湖被不断蚕食,以致宋代重大节日期间放生没有固定场所。隆兴二年(1164),朝廷允许在绍兴府东南一十里划出二百七十顷作为放生池,并在池边修建咸若亭一座,并由陆游的老师曾几写文章记录这件事情。⑨绍兴末年,曾几迁居到绍兴府城内的大中禹迹寺,过着十分清雅朴素的生活,平时就在寺内种些竹子,看书赋诗,作诗曰:“手自栽培千箇竹,身常枕藉一床书。”此外,亭楣上还有两处题刻:一处“咸若古亭”,另一处“好生遗化”。大意是万物都能够尽享生命;牢记前人教化,爱惜生命,不杀生,转而放生。

无独有偶,淳祐八年(1248),肇庆府(今广东肇庆)也在放生池处修建了一座亭子,并撰写文章记录了这件事。“其后役起,重阳而落之,腊题曰咸若,谓万物无不蒙被帝泽,非止斯亭岁所放者也。”⑩九月初九日亭子落成,十二月题名“咸若亭”,寓意天地万物都处在皇帝的恩泽之下,不仅限于在咸若亭放生的动物。

禹陵内的这座咸若亭,从石工及保存的程度看,上层屋檐部分为清代中后期风格,宋元时期风格的六根六边形石柱以及基座部分的年代暂时无法确定。虽有一部分为后代修缮,但从历史源流的角度讲仍属于宋代建筑。这与今位于绍兴城内的八字桥、广宁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后代多次修缮,但仍将它们视作宋代桥梁。
四、禹陵宋韵传千年

宋代距今已千年,多少宋代遗迹已堙没在过往的岁月中,因此仍保留在大禹陵庙内为数不多的南宋遗迹,便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既可以坐在乌篷船中,观赏禹池内的荷花与菱花,也可以到咸若亭处抚松听竹,或者观摩窆石宋刻、“菲饮泉”摩崖。禹陵宋韵的故事在古籍经典中更是俯拾皆是。大到朝廷、官府对大禹陵庙的告祭、修缮,小到乡野百姓拜禹王、逛庙会等等,不胜枚举。亲身感受之余,静静聆听那一段史实往事,不经意间使这段穿越之旅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犹如置身于那高贵典雅,又不失人间烟火气的岁月当中。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俨然是一场集可观、可玩、可品、可悟于一体的穿越千年的“禹陵宋韵游”。

[参考文献]
①(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游鉴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38页。
②(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北京:中华书局,第126页。
③(宋)洪迈:《夷坚志》己卷8《镜湖大镜》,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64页。
④(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4《果》,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139页。
⑤(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7《草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030页。
⑥(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谒禹庙》,第340页。
⑦(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1《石》,第6909页。
⑧(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7《寺院》,第6830页。
⑨(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0《池》,第6899页。
⑩曾枣庄、刘琳等编:《全宋文》卷7943《肇庆府放生咸若亭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0页。

此文原创:柳哲霖 转发至绍兴市大禹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寻美绍兴# #寻美浙江# #寻美中国# #绍兴风景看不停#

#熙美本色#
熙美本色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3层专业医学分区,6间万流层级的净化手术室,1个独立专业麻醉科室,6间星级酒店服务理念留观室。熙美本色是由四川省卫生部门严格审批通过,集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私密、大健康全线运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坐落于成都南一环片区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九眼桥商圈,毗邻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

熙至尽美,绽放本色!
熙美本色定位于一家立足西南、面向世界的新生代精微医美品牌,
秉承追求卓越,给每一位求美者带来“自信、改变、新生”的价值服务。

苏溪这座书院超牛!

在苏溪历史上,曾有一个人和一座书院,影响深远。

石一鳌 (1230~1311)
字晋卿,号幡松。义乌人,宋末元初理学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自己开辟的一所名为“讲岩”的书院讲经授徒、著书立说。用今天的话说,他一生的事业主要就是办大学、当校长(山长),日常工作就是讲课、做学问。围绕着他和他的讲岩书院,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以他和讲岩书院为中心的“朋友圈”,超牛。

苏溪史上超牛的“朋友圈”

这个苏溪历史上超牛的“朋友圈”都有谁呢?

首先就要说他那两位响当当有明确记载的得意门生——王龙泽和黄溍。

王龙泽

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义乌籍高中进士者数以百计,而这当中最优的还数南宋的状元王龙泽。在王龙泽拜师求学、追求功名的过程中,目前只有石一鳌与他有明确而密切的师生关系记载。

王龙泽 (1246~1294)
南宋最后一场科考(1274年甲戌科)被钦点为春榜状元。除了师生关系,王龙泽还是石一鳌当年的恩师王世杰之孙。

黄溍

黄溍 (1277~1357)
元朝唯一的一名义乌籍进士,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被列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据《义乌县志》明崇祯刻本“甥黄溍铭其墓”之说,黄溍是石一鳌的外甥,他自弱冠后受业于石先生十多年。在此期间,黄溍的好友列表里还有书画名家赵孟頫。

由于石一鳌不遗余力地弘扬徐侨之理学,而使“徐氏之传不终寥寥也”。在以徐侨为首的宋明理学浙中一系的道统中,石一鳌是王世杰弟子,徐侨的再传弟子。后宅人叶由庚与石一鳌之师王世杰为同门,被宋濂评价为“婺传朱熹之学而得其真者”。石一鳌属于朱熹理学在义乌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晚年他潜心研究《易经》,著有《五言总论》十卷等。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名震域中的文史学家、名动天下的一代忠烈王袆,历任翰林编修、监察御史等职的杜门书院开创者傅藻,还有义乌元明两朝史上名人傅烁、金涓、朱廉等都是石一鳌的再传弟子。

石一鳌所在的时代,是义乌文风鼎盛之时,义乌成为理学传播的重要一支,文章名人辈出。义乌历史上中进士者约200人,仅石一鳌在世期间中进士者近半百。

盛况空前讲岩书院

“讲岩”是石一鳌创办的一所书院。其办学规模有多大?黄溍曾不下三次写到“讲岩”的办学盛况。在《墓表》中写道:“负笈而至、执弟子礼者虑数百人。”他为同门师兄、浦江籍蒋朋龙写的《蒋君墓志铭》中再次提起:“闻先生当宋景定、咸淳间,执弟子礼者恒数百人。”宋景定、咸淳,也就是公元1260到1274年这15年的时间;恒者,经常也。显然,这“恒数百人”汇聚于“讲岩”。

在《饶州路儒学教授许君(熹)墓志铭》中,黄溍又写道:“异时处士兄弟从乡先生石公游,有隽声。后二十年,复遣君兄弟受业石公之门。”东阳有一许氏人家,父子两代4人先后受业于石先生。石一鳌在学界的影响力,“讲岩”书院办学之盛、“名校”之口碑可见一斑。

三百以上方可称数百。有数量才会有质量,有质量才能出精英。如此众多的优秀弟子汇聚门下,出个状元是幸运也属于情理之中。

据《义乌县志》嘉庆(1802)刻本卷十四之“人物传·文学”之“施郁”条目,施郁(字景文)与其父兄弟的孙子施南一两人同于南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1268)高中进士。当年同榜中进士的,还有朱丹溪的堂祖父朱叔麒。施郁、施南一之前都曾与石一鳌一起担任文学教授(开门授徒)。

施郁、施南一是“讲岩”书院有史料记载的两名担纲教师。此外,在受业于石先生十多年的过程中,黄溍也应该参与了“讲岩”书院的一些事务。施郁、施南一及门生黄溍卿等同道才俊的合作支持,为“讲岩”书院的发展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黄溍看来,石一鳌最为时人所推重的是举业经验。对于王龙泽的状元及第,黄溍在《墓表》中这样解读:“然自秘臣君(王世杰)以来,惟用举子业相授受,故先生之门,名贤书升学馆者相望。其高弟或据乙科,最后榷货君(王世杰)之孙龙泽,遂为咸淳甲戌进士第一。”石一鳌在授业过程中传承了其先师、徐侨弟子王世杰的教授方法,把侧重点放在了“举子业”上,淡化了单纯理学思想和研究心得的传授。“名贤书升学馆者相望”现象的出现,说明“讲岩”俨然已经成了当时各种理学思想观点与“举子业”信息的交汇中心。

从办学规模与成就上看,“讲岩”是南宋末年我国书院中的“巨无霸”,是义乌乃至我国书院文化的一座高峰。

盛名“讲岩”今何在

这座声名显赫的讲岩书院就在苏溪!

“讲岩”既是书院名称也指其背靠之山名。据嘉庆刊本《义乌县志》载:“讲岩,县西北三十里苏溪,石氏一鳌讲学处。”那么它的确切地址又在哪儿呢?

曾有人猜想,当年的“讲岩”会不会就是苏溪水流过,环境优美的水竹洞天(滴水岩公园)?

其实不然,滴水岩对古人来说山水条件并不理想。该区域山势陡峭,要构建容纳数百人的书院,山上、山下都没有可建设大型建筑群的开阔地。原先自东往西过来的酥溪到达滴水岩区域后,急拐弯向北,溪面变窄水流加急,切割了滴水岩与溪东农田、村庄的连接。若该山体上曾有大型建筑群,如今也应留有建筑地基遗址。

而查阅旧县志的“图说”“舆图”就不难发现真正的“讲岩”之所在。

崇祯县志

康熙县志

雍正县志

现存的明万历、崇祯,清康熙、雍正等《义乌县志》诸刻本,都在苏溪所属的“龙祈乡”舆图中明确标注了“讲岩山”的位置:在苏溪蒋宅与新院两个古村的中间地带。

据《苏溪蒋氏宗谱》,宋宝佑年间(1253-1258),蒋默,字静之,任大理寺评事。后游学义乌酥溪,观讲岩山松柏青翠碧水环绕,遂创居苏溪蒋宅,为义乌苏溪蒋氏始祖。公元1260到1274年期间,正是讲岩书院门生数百人期间,蒋默游学酥溪应当就是在讲岩书院。

苏溪镇新院村老支书蒋永珩曾回忆,他小时候在今“新院小区”位置仍是很大一片山,断断续续、大大小小的山岗相连。今天的人民北路就是穿过山岗而筑。在上世纪40~50年代,这一带还有许多嶙峋的岩石,有的块头非常大。山岗中有很多需数人才能合抱的粗大松树,这些树木已在1958年左右被砍伐。

当年这片山脚下的开阔地乃是绝佳的构筑书院之地:背靠“讲岩”山而朝南,采光充分,地势上具备了容纳大型建筑群的条件。南面的苏溪镇的母亲河酥溪自东向西缓缓流过。这段溪流不仅为“讲岩”书院提供了取水、洗涤的方便,也阻挡了鸡羊牛马、闲杂人等随意过江,环境更加清幽。

现今地图

根据古地图,对比今苏溪镇的卫星地图,“讲岩”的大致区域就了然于前了:讲岩书院地址应大致在今“苏溪江北综合市场”至“新院小区”附近的开阔地带。

来源:中国义乌网
编辑:许小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拯救中分秃头女纸的技巧!
  • 安东尼加盟火箭只待官宣 已口头承诺签约
  • 丧周二 | 新的一天,新的绝望,从挤地铁开始
  • “神婆”莫小棋再逆天!曾预测高云翔有秘密桃花…董璇还相信他么?
  • 过年相个亲,我和相亲对象的女朋友竟成了好闺蜜……
  • 相亲对象和闺蜜好上了,还希望她能祝福?
  • 《听雪楼》热血预告 秦俊杰袁冰妍激荡水墨江湖
  • 《流星花园》回忆杀:以前喜欢花泽类,现在更爱道明寺!
  • 秦俊杰工作室辟谣,否认张雪迎插足与杨紫恋情,只是手滑了而已
  • 新疆多地持续降雪!更多震撼雪景你未曾见过......
  • 转发这个杨超越,网申面试全都过!
  • 你不知道的《甄嬛传》,除了甄嬛,华妃、安陵容也穿过纯元旧衣
  • 今日最佳:“中国海关提前祝您七夕快乐!”
  • 谈谈女友卸妆后的感受,你敢形容女友卸妆后真实样子吗?
  • 富察·容音:我这一生,是雪落下的声音
  • 《武动乾坤》林动变身表情包,这样的杨洋是你的菜吗?
  • 小奶狗VS大狼狗
  • 疑似毛晓彤爸爸聊天记录,看了节目才知道其中内幕如此惊人…
  • 秦俊杰正式宣布和杨紫分手!看了张雪迎工作室的声明,信息量很大
  • 业内人士爆料!西安滴滴司机使用“外挂”,神不知鬼不觉让你车费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