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事情,并不该简单归因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有个朋友,叫做阿尔弗雷德·勒波瓦特万。
阿尔弗雷德有个妹妹劳尔:爱读书,思想独立,钟情于莎士比亚戏剧,颇有浪漫主义情怀。
她跟兄长与福楼拜交游时,认得了一个叫古斯塔夫的花花公子。

古斯塔夫勾引劳尔,但劳尔自己身为平民,向慕上流社会。那会儿法国姑娘多相信嫁人是飞跃阶层的重要途径,不能轻易托付,劳尔也不例外。
于是她宣称:可以嫁给古斯塔夫——只要古斯塔夫能在自家族谱里,找到个贵胄姓氏。

古斯塔夫挺认真,搜遍族谱,翻出来一位:
他有个祖宗叫让·巴蒂斯特,曾被当时的法国国王授过爵位,虽然那是1752年的事了,距离古斯塔夫和劳尔谈婚论嫁时,已近百年。
但死了的贵族依然是贵族,古斯塔夫立刻就把祖宗的家谱顶在脑门上,来找劳尔求亲了——也确实得偿所愿:
他俩订婚了,四个月后结婚。
古斯塔夫自己的妹妹路易丝,之后嫁给了劳尔的哥哥阿尔弗雷德,真是亲上加亲。
四年后,古斯塔夫和劳尔有了个孩子。

这段婚姻,建立在近百年前的贵族祖宗,中间又掺杂了浪漫想象;大概会有什么结果,我们也不难猜测。
婚后,古斯塔夫褪去坟堆里刨出的祖宗贵气,散发出流氓本性,对劳尔不时加以婚姻暴力。
劳尔是有点贵族的虚荣心,有点浪漫情绪,但她也有刚强的一面。
婚后十四年,劳尔宣布和丈夫分居:即便可能被人闲言碎语,她还是大胆做了决定,退出了那个虚幻的贵族家谱,自力更生。
而古斯塔夫这个一个不靠谱的伪贵族父亲,从此消失了。

劳尔和古斯塔夫的大儿子,那个出生地暧昧不明的少年,后来被劳尔送去,跟福楼拜学写作。
十八岁那年,他还在海岸救上来一位溺水者——那是著名诗人阿尔杰农·查尔斯·斯威本。
这个少年后来,写短篇小说。

在他的某篇小说里,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带一个孩子,被村里人看不起;有个勤奋朴实的工人和孩子成了好朋友,于是孩子求那个工人当他的爸爸;工人考虑之后,认真地向那个单亲妈妈求婚,并告诉孩子:
你去告诉所有孩子,你有爸爸了!
——结合他父母离婚的背景,这篇小说不妨看做是他的美好梦想。

在他的另一篇小说里,有一个身份卑微的女性,在战争期间,救下了一群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体面人;但等危险过了之后,体面人们却迅速忘恩负义,甚至开始鄙夷她的牺牲。
——结合他那个所谓出身贵族世家的父亲的所作所为,不靠谱与冷暴力,这篇小说的指向也不难明白:他深明所谓贵族阶层的虚伪与无耻。

在他的又一篇小说里,一个诺曼底家庭总幻想自己有富贵的亲戚做靠山,甚至以此为噱头许诺空头支票,为自家找好亲事;但等发现那位亲戚实则穷愁潦倒时,便急忙不认这门亲戚了。
——毕竟他自己的家庭,就一度靠着个虚幻的富贵祖宗维持姿态呢,深知这一套的无聊。

在他可能最有名的一个短篇小说中,有一位女性,因为向慕上流社会,跟人借了一串项链,结果付出了人生中的十年,用以偿还所欠的债务,最后得知自己的努力最后是一场空。
——结合这个孩子的母亲劳尔自己的命运,我们大概也看得出其指向了。

说到这里,您大概已经明白了。
是的,这个孩子,就是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
上面所说的几个篇目,便是著名的《西蒙的爸爸》、《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

现在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莫泊桑小说里,有那么直白的利益与欲望,有那么多的痴情人,有那么多无视善良与亲情的人们。
有那么多渴望上流社会的女人,有那么多虚伪无耻的上流社会成员,有那么多不忠的丈夫,有那么多被家人摒弃的痛苦。
大概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莫泊桑的小说里,有那么多无视善良与亲情利益至上粗暴冷漠的男性角色了。

我们重新说,《项链》。
众所周知的剧情: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
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工,劳苦了十年。
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是假的,不值钱。
戛然而止的结尾。

许多评论家都说,这个小说,是嘲讽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的确马蒂尔德贪恋一时的风光,弄了串假项链,为此付出了十年时光。

但小说后半,也很明白地写了马蒂尔德的刚强:在关键时刻,她英勇地承担了一切责任,自己虽然偶尔也怀念过去风光美丽的自己,但终究是熬过来了。
“只在偶尔坐下来时,她还不免想起当年那一次舞会,她曾经是那么美丽,那么受人欢迎。
如果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今天又该是什么样子?谁知道?谁知道?生活够多么古怪!多么变化莫测!只需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就能把你断送或者把你拯救出来!”

这里并不只有嘲讽,还有理解与同情。
为什么莫泊桑在描写马蒂尔德的悲剧时,能怀有如此真切细致的感情?
因为他自己很明白这种向慕富贵的虚无与痛苦,但也能理解这份痛苦。他自己就看着自己的母亲,一路这么过来的。他见识过富贵可以如何诱惑人,又如何摧伤人。

许多人喜欢用“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来总结马蒂尔德的悲剧。
然而细想一下,那串马蒂尔德为了一时向慕富贵戴上的、为之付出十年人生代价的假项链,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那就是摧伤莫泊桑母亲劳尔人生的、莫泊桑自己那个不靠谱的,所谓的贵族父亲。

#莫泊桑#

我们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性格和天性,即使经验和才智也不能改变我们身上的缺陷、私心和贪婪。我们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欲望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彻底的回声。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所爱的人并不爱我们,或者并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爱我们。我们不得不接受背叛和不忠,这是人类最难完成的重任之一;不得不接受另一个人在性格或思想上的出类拔萃。——马洛伊.山多尔《烛烬》

#晚安[超话]# #晚安# #译林•夜话# #读书#
https://t.cn/A6x9LYQA

【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过我看到有人在地铁【国家图书馆站】背后的“五塔寺”拍的银杏树叶,很多都黄了。#十一长假来啦##行走40国[超话]##带着微博去旅行# 【告诉你,今年北京的银杏
  •   “奚仲在平舆发明的车辆,经两千多年改进,宋代演变为太平车,一直沿用到近代。淮阳平粮台遗址车辙的发现,将中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 紫微斗数“诸星落夫妻宫”专题 天机星  配偶刚强机巧,好动,劳碌,经常外出,多思虑计较,多幻想而不实际,多话而唠叨,多是非,略带神经质(化忌加煞更甚)易失眠、焦
  • 我們可以懷念過去,卻不能看穿未來,該珍惜的不重視,該放手的卻固執,苦苦追尋無結果,念念不忘傷人心。更何况那也是我的年少,我的青春,我所拥有的侥幸。
  • 据了解,敢接这“瓷器活”的10人团队,老中青相结合,平均从事制冰工作30年左右,对冰的软硬、厚薄、温度等掌控自如,在国内论冰雪场馆服务他们谁也不服。总结:沿街黄
  • 我属于那种世界上骚话很多,但是两个人私聊的时候没有话说的人,小徒弟也知道我在世界很活跃,我怕他觉得我不喜欢他[单身狗]说来也是差不多19年才因为折和朋友买了游戏
  • #卡布叻_周深[超话]##微博贴纸##就这一刻##宝宝的少女心# ❤️❤️周深周深周深周深周深深深深❤️❤️️難表我興奮的心情 happy birthday t
  • 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眼里,俺们超超就是世界上最好看最有氛围感的男子呀,不接受任何质疑与反驳。在那一低头里,雪花藏匿发间,虽然是短暂驻足停留,但也证明自己来过,且亲
  • #女生头像高清[超话]#“我想你”的含义大抵就是,我的心唯独为你一人开张,有太多的浪漫事物想与你分享。也是第一次见高知家庭对子女那么一碗朋友圈背景图简约复古水端
  • 我们家真的好有穿衣自由[泪]穿各种风格的都不行 漏的超短的紧身的都行之前我妹穿个超短上衣就回了乡下 怕被乡下一堆大妈们议论(我妹才15) 她回到家马上换回了常规
  • 六点不到搭个电梯上21层天台想着看日出并没看到 这几天都是阴天拿出手机和zx发微信 昨天说好了有日出会第一个发给他低下头编辑文字的间隙 偶然抬头 一个小小的圆圆
  • (一)舞蹈编导专业1.报考条件(1)五官端正、四肢比例较好。(三)考试用具及要求1.考点提供素描、色彩、速写三科考试用画纸,考生不得自带。
  • 济宁这几个村确定不拆了,涉及长沟镇、南张街道… 】近日,在济宁问政平台上,官方回复了一批网友提问的最新棚改拆迁规划,涉及任城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多地.....
  • 这个环节最后一封信是我的,他说:【你全部都写到了】其实我寄这封信的时候并不是很担心他不会读,因为他是野上翔啊~虽然说【凭我跟他的关系他肯定会读的】有点夸张,可事
  • 我地上捡来给他…乙:能吃的啊我和甲:……[允悲]场景二:甲:你老婆是不是**公司的?珉子长嘴了,不知道为啥我特喜欢看孙宇贤笑的东倒西歪拍大腿,有时候都不知道有什
  • ”天蝎座对喜欢这件事也是装不来的,天蝎座最不擅长的就是装逼,所以假如他不喜欢你,是没法在与你相处时装作很开心的,厌烦与无聊在眉目间流露无遗,而面对喜欢的人,天蝎
  • 嗨,我回来了,时隔两年半,那个折腾的我得了厌食症的小家伙,已经顺利平安的出生了,现在两岁半了,是个粘人又聪明的小男孩,他叫安哥[可爱],我也在安哥一岁半的时候做
  • 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7月18日,回忆自己刚到团庄村的印象,西岔镇团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
  • 7月3日,四胞胎的父亲王玉玺告诉记者,他和妻子育有两个女儿,本想着第三胎生个儿子就圆满了,没想到一下子来了个全男四胞胎,对他和妻子来说,六个孩子是最大的财富。#
  • #蔡徐坤[超话]#23岁生日快乐坤坤阿,这是陪你过的第四个生日啦一时间的欢喜涌上心头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时间过的真快啊,不管是18年冬天的惊鸿一瞥,19年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