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 ”
就是虚伪的发心。

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大乘行人,
要忏悔多生多劫以及今生的罪过。

罪是什么?

有心去造作的叫罪,
无心而造作的叫过,
过失。

罪就来得重,
过就来得轻。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
所以每个修行人都要忏悔罪过,
发露罪过。

就好像我们的衣服已经有污点,
要把它洗干净。
  
所以佛法有种种的忏悔法,
就使我们的修行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一类虚伪发心的人,

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忏悔、
不除灭,

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
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形成内浊外清,
内浊就是内心充满着贪瞋痴的浊染,

而外表又显出他很有修行,
持戒很清净的样子,
这就是内浊外清。

由于他内心的罪过没有忏掉,
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

他开始修行可能还非常猛厉,
但是过不久他就会懈怠放逸,
不能持久。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修行人开始学佛的时候,
他每天都非常地用功。

再过几个月过几年去看他,
整个地就回到了没有学佛前的样子。

“ 始勤终怠 ”,
退转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上次听一个大和尚说 :

有一个比丘,
他开始修行非常精进勇猛,
一定要开悟,

结果修了两三年没有开悟,
他就整个地对佛法丧失了信心,
最后还俗了。

始勤终怠。
  
那么,
他虽然也有些好的发心,
但是夹杂着名利在里面。

一个人能够把名利的心除掉是很不容易的。

开始他也发心想修清净的佛法,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因夹杂着名利的念头、
毒素在里面,

虽然他也修种种的善法,

比如持戒、
禅定,

以及修桥补路,
慈善事业等等,
他都在做。

但是这些善法被他的罪业烦恼所污染,
是有漏的东西,
不能成为清净无漏的功德。

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不真诚,
虚伪。

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 观经 》
讲发三种心,
就能往生,
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

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 :

就是一切众生修行,

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

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
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
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

厌离娑婆,
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
口也表示厌离,
意也表示厌离,
真实地去厌离。

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
外面表现他很善,
很有德能,
很精进修行的样子。

但里面是怀着虚假、
欺骗的心理,

充满着贪欲,
充满着瞋恨,
充满着邪伪,
奸诈百端,
充满着奸诈。
  
修行人直心是道场,
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
用机心还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觉得他多么厉害,
多么会玩手段,
奸诈百端啊!

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
你还很难去化解他。

刚愎自用。

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
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
这就叫
“ 杂毒之善 ”。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
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

就好像这一杯饮料,
本来是很好,
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

你还敢喝吗?

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
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
不真实。
  
如果他不真实,
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

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
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

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

“ 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
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
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

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

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

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
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

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
建立的名号、
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
  
我们讲感应,
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
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

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

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

所以一定要真实。

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
奸诈。

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 法华经 》里面
剖析娑婆世界众生,

有几句话 :
“ 人多弊恶 ”,

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
心性陋劣,
不持戒,

具有恶的倾向,
怀增上慢,
贡高我慢,
功德浅薄,

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
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 瞋浊谄曲 ”,
充满着瞋恨的心,
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
内心非常弯曲,

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
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
怀着谄曲的心。
  
再就是
“ 心不实故 ”,
内心不真实。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
那么矛盾无常。

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

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

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
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
“ 诚 ”,

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

一定要真诚,
你有真诚才有智慧。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
昙无谶尊者过来,
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

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

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 :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
心多谄曲,
又无刚节,

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

就这样说。

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
他自己就忏悔,

向弥勒菩萨求忏悔,
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

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
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
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

说 :
你不简单啊,
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

由此可以看到,
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

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

律藏一上船,
船就往下沉。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
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好,请看下面 :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好,请看第三对范畴,
辨别大小的相状。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这是第五,
大心的相状。

一个大乘行者,
发的心一定要广大。

这个众生界就是指十方无量微尘数佛刹有情众生之界。

为什么会有众生界?

是由于众生有业才依这个业受报,
所以说众生业不尽,
那么所受报的众生界也不尽。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

这就是说我的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都得度了,

无众生可度了,
我这个大愿才终结。
  
这就相当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愿方尽。

这是对众生而言。

要度尽一切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得度,
我这个菩提大愿就没有终结。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从上求佛道来说,
一定对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要圆满,

福德智慧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成就,
我这个菩提愿才能够成就。

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由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
妙觉,

成佛之后还要经过一百小劫,
最快是九十一劫,
用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这些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后,
我的愿才算成就。

那么这样的发心,
就不是得少为足了,
已度一部分众生了,
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

不是得到有余的涅槃,
不是得到藏通别的佛果,
而是要得到大乘圆教的佛果。

这样的愿才叫
“ 大 ”。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乘的行人也有甚深的智慧,
他能观察三界,

这三界就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欲界六重天,
色界十八重天,
无色界四重天。

这三界是六道众生所依止的地方。

从天文学的概念来看,
这三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域,
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大的区域在声闻行者的眼睛来看就像
“ 牢狱 ”。
  
怎么理解这个
“ 牢狱 ”,

我们大家也许没有坐牢的体验,
但是你看囚犯,
他如果坐牢了就没有自由了。

我们在这三界里轮转的众生,
他的烦恼业力还在,
他非常被动地轮回不息,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受业力的驱使逼迫,
所以他的本质上是没有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是牢狱。

我们的身心 :

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色身是小牢狱,
三界是大牢狱。

无论是小牢狱,
还是大牢狱,
他的逼迫性,
他的苦难性是相同的。

所以有牢狱的感觉。

这是智慧啊!

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这种观念。
  
他能观三界是牢狱,
有牢狱的感觉,

他出离三界的心就会非常的猛厉,
就好像囚犯关在牢房里面,
每天都渴望着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
可能刚进牢狱的时候还想着怎么出来,
然而呆久了,

觉得牢狱里面还不错,
还不想出来,
把牢狱看作自己快乐的家。

我们三界里的这些凡夫众生没有一念的想出离,
就好像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
他不愿出来一样。

所以能够把三界观照到是牢狱,
这是声闻的智慧,
比凡夫众生高出太多了。

他观察生死轮转的逼迫性、
苦难性,

就像冤家对头。
  
我们对冤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大家都喜欢看亲家,

跟自己有善缘的人,
见到相互欢喜,
笑眯眯的。

如果碰到冤家,
冤家路窄,

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都想避免跟冤家对面。

但往往就会跟冤家对头碰面,
冤家对头一定要碰面的。

跟冤家碰面就有一种很苦的感觉,
很煎熬的感觉,
他内心就想离开这个冤家。

那对于声闻行者来说,
生死轮转就像这个冤家,

它的逼迫性,
它的苦难性,
使他一定要离开这生死苦难。

他就修四圣谛,
七觉分,
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
来断三界内的见惑思惑。
  
只有断了见思惑,
他才能够出离三界的轮转。

所以声闻行者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

他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非常迫切的。

所以声闻行者他要发厌离心,
很强的厌离心。

《楞严经》行阴虚妄
(第四十六段)
【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篇讲的是行阴:“行阴”产生行为,受六识造作心支配,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结果,名为“行”。行有善行、恶行、非善非恶行;凡夫住于这三行中。智者行有六种,《大品经》中说为六思,思即是“行”,“行”指的是六波罗蜜行。即:
1、布施行;2、持戒行;3、忍辱行;4、精进行;5、禅定行;6、般若行。此于六思中所生之六度万行,为智者所行,趣于菩提道果,是最大的善行。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呢”?因为河水是流动(迁流)的,后一秒钟的河水、已经不是前一秒钟的河水了。那么第一次踏进的河水就不是第二次踏进的河水了,第一次踏进的河水已经流逝了。正如孔子所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从河水流逝的现象中,看到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佛陀在孔子之前,就将这些道理归结为“幽隐第四妄想”即“行阴”。
“行阴”是变化之理体,其性“迁流”,故说“不住”。《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所住”破行阴,即是金刚之理。行阴就是念念迁变、念念无常的思想念头,随顺这些念头就会产生行为,由此而住于生死;不随念头流转、即可超越生死。认清行阴的虚妄相,就不会依行阴造轮回业,就可以利用行阴修证菩提果。
佛对阿难说:比如有一条好似瀑布一样、汹涌澎湃的江流,波浪相续,后浪推前浪很有秩序,“前际后际”,不相“逾越”。“前际后际”之“际”:为前后之间的一个界线,有这个界线才能分出前后。“逾越”:就是超越的意思。也即是说,后浪可以变成前浪但它永远也不能超越前浪。行阴应当知道的,就是这种状况。
这是比喻行阴中的念头象奔流里的波浪一样,很有前后秩序,从不超越、也从不停息,因此而形成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昨天、今天、明天,天天不断;前世、今世、后世,世世不尽。这种循环是很有秩序的,今世不会超越前世、后世不会超越今世,但前世可以变为今世、今世可以变为后世,这种轮回状态,称为“行阴”。
佛又对阿难说:现在先搞清楚水流的流性,搞清楚这水流的流性是什么意思?这流性之“流”,指江水流动的形态;“性”指形成水流的原因,原因为“本源真相”,“真相”即是能生万法之“自性”“心”,“自性”“心”既然能生万法,当然也能生水。
而这个“自性”“心”不是从虚空中生;也不是因水而有;也不是水性;水性指的是水的本性,即水的性质。但它又不离虚空和水,因为有虚空和水才能显现出“自性”“心”的存在,所以它又不离虚空和水。
佛说:阿难!是这样的,如果这形成水流的流性即“自性”“心”是因虚空而生,那么十方无尽虚空都成了水流,流性即“自性”“心”遍满的十方虚空,都将成为无尽的江河沼泽,所有的世界也自然会全被淹没,而事实是世界是世界、水是水,证明流性即“自性”“心”不是虚空所生。
如果这流性即“自性”“心”是因水而有,流性即“自性”“心”成了水,那么这些瀑流的性质就不会是水,也就是说,流性即“自性”“心”成水后,水已不是水了,不是水了,就应另有它自己的相状,这相状现今就应该在,就应该指认得出来,但即使是指认得出来,但它已经不是水了,水都不是了,那么说流性即“自性”“心”是因水而生的理论就不能成立。
如果流性即“自性”“心”就是水性,即水的本性,而水的本性为流动性,流性即“自性”“心”是不流动性,水性在流动中才有,那么水在平静清澈时,没有瀑流相状了,就不是水性了,不是水性了,那么说流性即“自性”“心”是水性就不对,因为水性都没有了,那里还有一个流性即“自性”“心”就是水性的道理呢?如果流性即“自性”“心”离开虚空和水,存在于它们之外,那么虚空是没有虚空外的空间、水之外也不会有流水,流性即“自性”“心”存在于二者之外的说法,同样不能成立。
“流性”即“自性”“心”,虚空和水离开“自性”“心”,都没有自己单独的体性,因为虚空和水,都从“自性”“心”所生,只是“自性”“心”中的一种幻相,这种幻相因“无明”而生,“无明”本来无因、本来无缘,更不是自然就有的,所以应当知道:行阴如瀑流,迁流不息,是“自性”“心”因无明所生的一种妄相,是虚幻不实的,是非因缘、非自然性的。

《楞严经》妙净见精非合非不合
(第四十一段)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象?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合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以上佛讲了“众生别业妄见”和“众生同分妄见”,即个人观念产生的虚妄知见和集体观念所产生的虚妄知见,就造作而言,能生一切邪法;就果报而言,即个业和共业,得到的是个人受报或集体受报。这些业,皆因烦恼障和所知障及十恶业所生。
如个人恶缘妄见感召的果报多是:出生低贱,根残病多,穷困潦倒,易招灾难等,但与别人无关,是他个人承受,是名个业。若是集体恶缘妄见所感招的果报多是战争或其它大型灾难,如瘟疫、地震、海啸等,使很多人同时蒙难。但共业中有个业,即是集体灾难中的幸存者,这种人多是在前世目睹了集体作恶但未参与,故可死里逃生。这些只是恶缘感招的后果粗说而已。
佛说:阿难!你虽然先前领悟了“本觉妙明”“心”的道理,也知道了其“本性”“心”既不是因缘所生、也不属于自然性,但还没有明白什么是“觉元”。
“觉元”之“觉”、即“本觉”;“本觉”即“如来藏”。“觉元”意为“本觉”是众生原本就有的。此“觉元”不生于因缘的和合、也不生于非因缘的不和合。不和合即以上讲的二十四不和合法,包括高级外道所修的无想定和无色界定,把这些和合“一切因缘法”与不和合“二十四不相应法”的道理搞清楚了,才能明白什么是“觉元”本心。
佛说:阿难!我今天再以“前尘”问你。“前尘”之“前”、指眼前:“尘”指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色”包含了色身和山河大地及整个物质世界、声香味触法这五尘补充了物质世界中的一切法。“前尘”即是现于眼前的一切事物境象。
佛对阿难说:你而今还在被眼前的六尘外境和一切世间的妄想和合,及诸多的因缘性所迷惑,还在说证菩提心也是因“和合”而起。那么,你是怎样理解而今的“妙净”“见精”的呢?
“妙”是妙明、“净”是清净。“见精”之“见”、是能所二见;“见精”之“精”、是二见之性。二见之性、即是“真心”,故名“见精”。妙明、清净、能所二见,都是见精的功能和作用。
佛说:此妙明清净,能产生能所二见之自性“心”,此心是与光明和、还是与黑暗和?是与通达和、还是与阻塞和?如果是与光明和,那么你观看光明时,光明就现在你面前,光明里的哪一处杂混着你的妙净见精“心”呢?你见到的光明相还可以辨别,而你杂混到光明里的妙净见精“心”又是什么形象可以辨别的呢?
如果妙净见精“心”无相可分辨,为什么又看见光明了呢?如看见了光明,怎么会是杂在光明里的妙净见精“心”,在已变成光明的情况下,还能看见光明呢?妙净见精之性“心”必然是圆满的,它在何处与光明和?如光明也是圆满的,它又如何与妙净见精“心”相和?这见精与光明,就如同两个装满了水的杯子,此杯的水能装入彼杯吗?
由此可见,妙净见精“心”必须与光明是有区别的,二者是不能杂合的,杂合不仅会失去自性之妙净见精“心”,还会失去光明这样的名字,杂则失去光明、自性,及光明和合与非和合的意义。因此,说自性是妙净见精“心”与光明、因缘和合而生的道理是不能成立的。其余黑暗、通达和一切阻塞,与以上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再次强调说:阿难!你现在这个妙净见精“心”,是与光明合还是与黑暗合?是与通达合还是与阻塞合?如果是与光明合,就不会与黑暗合,到黑暗时,光明相就灭了,那么此妙净见精“心”不与黑暗合,为什么夜晚降临后,又能看见黑暗呢?如果看见黑暗时又不能与黑暗合,那么看见光明时也不能与光明合,就应该是看不到光明,既然看不到光明,还谈什么与光明合呢?
由此应当知道,妙净见精“心”既不与光明合、也不与黑暗合,它是既能看见光明、也能看见黑暗,其它黑暗、通达与一切阻塞的道理同上。所以,“能见”是妙净见精“心”的功能、而不是妙净见精“心”的本身。由此可知,妙净见精“心”是不与任何因缘和合而生,也不与二十四不相应法相应,更不属于自然性,而是非因缘、非自然、非和合与不和合,是超然物外,卓而独立,是纳因缘自然于一体的无上正等正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南宁邕江北岸沿江壁画现多处错漏# “桂林”变“杜林”市民:影响城市形象】近日,有南宁市民反映,在南宁邕江北岸沿江步道旁有一排壁画,图文并茂地宣传广西民族特色
  • “粮画小镇”在为贫困户和其他农户提供工作岗位和发展平台的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拓展致富路,发展乡村旅游。小镇现有十余家粮画业态,成功举办两届
  • 保持环境卫生 开展“灭鼠灭蟑”行动#卫生快讯# @健康大兴为了给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营造良好的工作及就医环境,保障职工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榆垡镇中心卫生院积极做好防
  • 檬泰科技董事长崔秋檀带领公司全体高管对来访领导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和详细的讲解。檬泰科技技术总监孙仕桥向来访领导对公司的产品及生产工艺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yh):做人要像做水一样,水无色无形无味。
  • 附上一张我妈今天给我拍的多多照片,又张结实了,现在还能安静的在沙发上睡觉不咬东西,真的是奇迹啊哈哈哈哈啊哈#新浪微博#励志诗之143《不负青春不负命》或许每个人
  •  转眼过了一个月,一天有个老猎人追兔子入了山岭,见到苗常精神恍惚的独自坐在光溜山岭上,好奇的问:“你是人是鬼,为何一个人在这荒岭上傻坐”。曾有猎户夜间误入此岭狩
  • 陶圩镇规模养殖肉鸡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陶圩镇已有养鸡龙头企业2家,养鸡专业合作社10家,注册涉及养鸡企业13家,全镇养殖5000羽以上的大户有50
  • 项目概况G234路线全长39.634公里,其中新建里程4.871公路,利用既有道路改造里程34.493公里。禹州将对这两条重要道路进行改建!
  • 我还想继续抗争下去,这并非什么“所有的烦恼都是当事者的能力不足”而是我认为这样的社会结构、秩序本身就存在着问题,是不足的社会本身带来的烦恼。我觉得这些话语都很有
  • 自证,还有酷w的3张,因为软件卸载了,就懒得重新下了,虽然不多,但是我会努力的,以后更爱肖战哥哥[哈哈]然后其它的是代言的,有jd和tb的,最早的一个是3月份开
  • 寓意:气宇不凡,学识渊博#为什么不设置结婚冷静期#因为家庭作为一个集体单位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创造GDP更有帮助。所以,这下明白了为什么要设置#离婚冷静期# 了吧
  • L'événement de six jours a attiré 23 excellentes danseuses de pole de l'équipe n
  • !!
  • 果然人美嘴甜就是不一样[笑而不语][笑而不语][笑而不语][笑而不语][笑而不语][笑而不语] #太极拳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我为太极拳打Call#太极拳列入人类
  • 每一个阶段都收获了不同的知识和爱,成长当然不言而喻,付出和回报永远是成正比的。联邦国税局(IRS)发布了修订版Rev.Rul.2020-27如果纳税人在2020
  • Live preview|6.21LAmbre?Shanghai Thoracic Surgery, Ningbo No. 1, Shanghai Zhoupu
  • 各部门也要进一步做好代表建议提出、建议办理的总结工作,认真总结建议办理过程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建议办理的有效措施,找差距、找不足,定对策、抓整改,着力提
  • .4️⃣SD卡转换器苹果每个爱拍照的人基本人手一个吧,能把相机拍完的照片快速稳定的导入到手机里,虽然我对富士相机爱得深沉,但它的无线传输功能真的不敢恭维,这个转
  • 以前我是坚定地支持弦子的,而且理想记是我在微博最早一批拉黑的博主,但是这不妨碍弦子也会做错事,理想记也会做正确的事。#墨魂[超话]#已知如果有人写了和魂相关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