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新闻#
【运河为墨 绿植作笔 景观铺纸 路巷为砚——台儿庄区以“文房四宝”绘就生态园林画卷】

近年来,台儿庄区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打造、高标准管理”的建设理念,按照突出运河古城特色、增强绿植绿化数量、提升景观小品档次、建设精品生态街巷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运河为墨,突出江北水乡古城特色。

台儿庄区以运河为墨,结合运河文化,着力打造公园、湿地组群式水工建筑物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运河景观风光带,赋予了运河更多的价值与意义,形成了一幅江北难得一见的“运河风情画”。依托水系建设了秀水河带状公园、兰祺河带状公园,在月河两岸建设古运公园,并建设沿河路口袋公园、陈塘口袋公园等多处口袋公园点缀其中;不断强化稻田湿地建设、河道治理、破损山体治理,串联形成“水道、车道、绿道、慢道、骑行道、航道”六道并行的国家级大运河风景旅游大道;发挥湿地资源巨大作用,探索出建管并用的科学开发利用模式,累计建成湿地公园16处,全区湿地面积达到7.6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9.4%,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也成为国内第一个以运河湿地为主题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老百姓正在享受着公园、湿地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绿植作笔,合理补绿植绿整体布局。

按照“规划扩绿、均衡布绿、标准建绿、科学管绿”的工作思路,台儿庄区以绿植作笔,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坚持园林建设规划先行,构建多层次公园体系。重点推进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街角游园等各类型公园建设,切实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提升绿地覆盖率。今年以来,高标准实施建设口袋公园8处,改造提升口袋公园7处,满足市民“出门5分钟见公园绿地”的生活需求,基本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坚持“增绿补绿”,推进生态景观绿化水平全面提升。按照城市公园化要求,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拆违透绿,对全区道路绿地进行全面排查,大力开展补植补栽,通过持续新增绿地、优化绿地布局,城市绿地分布更趋合理,进一步提升了城市道路绿化品位。对城区14条主次干道和府前广场等城区公园广场进行全面补植,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今年以来,共栽植水杉、榆树、刺槐、法桐等树木5900余棵。

三、景观铺纸,打造造型优美园林小品。

作为“山东南大门”,台儿庄区承担着展示山东和枣庄形象的第一窗口职责。近年来,台儿庄区以景观铺纸,按照“一域一主题、一界一特色”的原则,将台儿庄的古城文化、运河文化以及英雄文化作为核心,融合地域特色,对进入台儿庄的各重要界点进行了高标准系统规划设计。重点新建改造省道231与运河大道节点、涛沟桥界点7处省市道路界点、节点,建设提升城区内兴中路等8处道路节点,提升改造绿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同时,努力提升城市公园绿化景观效果,充分利用各类园林小品、立体绿化、空间美化增添趣味性。开展城区“增花添彩”工作,今年以来,完成墙体等垂直绿化1万平方米,城区20处节点约3000平方米的鲜花栽植工作,共栽植三色堇、雏菊、金菊等鲜花10万余盆。

四、路巷为砚,打磨精品生态绿地路巷。

围绕打造林荫型、游憩型、景观型城市街道,台儿庄区坚持点、线、面结合,以路巷为砚,用大体量、高品位的绿化景观,着力打磨精品生态绿地路巷建设。一方面,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持续开展城区生态街巷建设。借助城区镇域路域改造和立面改造等项目融入生态街巷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富含文化内容的生态街巷片区。全面实施增绿加花、缺株补绿,通过破硬植绿、边角增绿、沿墙植绿、垂直挂绿等形式对公共空闲地进行绿化改造,同时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样性,乔灌花草相结合,达到生态与景观兼顾、绿化与美化双收的绿化效果,近年来共打造提升生态街巷100余条,在满足市民休闲的同时,提高街巷整体品位。另一方面,全力抓好道路改造提升工作,全面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道路环境品质。把绿道建设与城区公园、游园建设、道路改造提升相融合,建设兰祺滨水绿道、林运路绿道、台北路绿道等10公里绿道。对东顺路、广进路等道路两侧绿化带进行提档升级,整理场地3000余平方米,回填种植土500余立方米,完成东顺路周边8处节点约1500平方米的鲜花栽植工作。

下一步,台儿庄区将继续加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力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切实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让生态环境越来越美,文明指数越来越高,人民群众越来越满意,助力现代化强区建设。

(来源:枣庄文明网)
(查看详情:https://t.cn/A6aywRsY)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确保一个地址只对应一家公司5、I商对我们的地址接受度很高,企业很容易通过。如不经常办公室也可选择地址托管:我们地址优势: .1、提供实际的地址,并非虚拟,有
  • 根据不同产品类型,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细分为: 空气冷却式 水冷式根据不同应用,本文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船舶 汽车 航天航空 其他本文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吊舱式电力
  • 加上有微胶囊留香因子,就我这件穿了一星期,还有香味!而且这样揉两下,香味又再爆发出来了,能香33天呢!香调是那种高级的玫瑰花果香,前调是那种蜜桔的酸甜,渐渐感觉
  • 我会带着生活 给我的感动走在街头巷尾 人来人往中用我平凡的工作守望月升与日落是和你并肩追梦的 同路者都曾淋过大雨 穿行过冷风都曾怀抱四季 知年月有冬我会带上一把
  • 非常惨淡的数据不过反正也不能牟利就随缘啦[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是我自己想听李羲承的ai cover[微笑]我是自己最忠实的粉丝。 我假装无所谓,告诉我自己
  • 何包蛋的宜宾一人行终于结束咯 一个人也挺好玩儿自己做做攻略 准备准备好要用的东西第一次一个人住酒店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一个人走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上 耳机
  • 小小的我委屈得不行一路瘪着嘴回家,后来也不敢再对家里提要求,自己一路升级打怪尽量让自己生活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后来恋爱了遇到一个很好的人才真切的感受到“被爱着”
  • 阿里最好选择和美团深度战略合作,将旗下盒马、大润发、饿了么等实体店与外卖全部置换美团股份,就如同当年腾讯将旗下电商业务置换给京东一样。#开开实业 sh60027
  • #星座# #星盘#9个冷门又有趣的宝藏小城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我却对小城市惬意而闲适的生活向往,在路上也发掘到了很多宝藏小城,人少景美更多的还有历史人文,也领略到
  • 13.收余恨 免娇嗔 且自新 改性情 休恋逝水 苦海回身 早悟兰因14.一没病 二没灾 小小日子 悠哉悠哉15.脏话只是情绪的辅助词,与教养无关16.从来都是解
  • 注:各行业板块近十年(2014年至2023年)1月期间表现情况招商证券近日研报指出,随着后续对经济增长的担忧逐渐缓解,此前偏向防御价值、偏向小盘股的风格将会更加
  • ”年底下单买了《秋园》我以为秋园的女儿之骅会有幸福美满的人生特意下载了三部曲的资源,导入App中昨晚一口气看完了《我本芬芳》却差点没被她的丈夫气死可忍让似乎成为
  • 出血会有什么后果溶栓引起脑血管的主要危险因素:①溶栓治疗距离发生时间超过6~12小时;②溶栓治疗前CT已经显示大片脑梗塞;③未控制的高血压(BP>180-
  • 桑凝季临《桑凝季临》(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笔趣阁阅读okl42dpp ?书名:《桑凝季临》桑凝季临 ?主角:桑凝季临 阅读全文到公-仲-号【干柴文学】发个
  • #话剧# 2024.1.5银锭桥 repo开头感觉有点无聊,乐队唱两首歌还行,引入剧情那段就有点尬了,并没有觉得有趣,只想正片速速开始。感觉不是我想看的京味儿喜
  • 与君相逢几年,把平庸点缀成闪耀群星,把冷寂沾染上欢乐气氛。与君相逢几年,把平庸点缀成闪耀群星,把冷寂沾染上欢乐气氛。
  • 【成都】王晨艺「亦是花火」个人巡演成都站⏰开抢时间:1月6日 18:18[音乐]演出时间:1月20日 19:30[全力以赴]演出地址:成都市|CH8冇独空间(完
  • 今天考完艺术概论打算在宿舍睡一下午 结果外面阳光太好了 和慧桑出来玩了嘻嘻 直奔着不空山去 在古城里遇到了好多家咖啡店跟网红餐厅 都好漂亮 还在路上的老城区买了
  •    月干辛代表同事落离宫,与日干落的坎宫相冲克,这里代表求测人与同事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年命天干庚落兑宫与开门同宫,上乘螣蛇,说明求测人的工作会有变化。  求测
  • cr:人民日报体育【#中国足协公示首批准入名单#】#足协首批准入名单无大连人广州队#5日,中国足协公示新赛季职业联赛准入第一批完成债务清欠俱乐部名单,16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