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第一艘!第一辆!都在辽宁!又一“全国最大基地”崛起→】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工信部共同打造,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今天聚焦辽宁。

在辽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和第一辆内燃机车,在“一五”期间,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十四五”新征程,老工业基地将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如何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呢?

辽宁沈阳:
探秘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
机器人如何赋能工业生产

记者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的新松机器人调试装配车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有几千台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出厂前最后的调试。

AGV小车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占比接近40%。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不同需求,也有了不同的形态,比如有的是叉车形状,有的带着小叉子可以托举,还有的体格比较大。

这么多机器人如何协同作业呢?记者观察了一个机器人,它复杂的工作区域,迅速给自己规划好了一条路线,不但可以避开前方的障碍,还可以礼让后面过来的工业机器人。

“超强指挥官”上线
国产控制系统破解复杂环境机器人协作难题

这种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秘密就藏在一个控制系统里,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相当于一个逻辑缜密的“指挥官”。每1秒就会给在场所有的机器人下达一个指令,进行快速部署。而每个机器人的执行能力,靠的是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它的主控器。它的反应非常快,每20个毫秒就能完成一个控制周期。也就是说,一秒钟,这个复杂的运转就已经进行了50次以上。

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出海进行时

现在,这些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化。比如这个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作用是在工业生产中,把汽车底盘的前桥和后桥托举起来,紧密追随吊装的车身,完成动态安装。它的诞生,不仅颠覆了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的生产方式,还打破了国内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

工业机器人为大国重器助一“臂”之力

如果说移动机器人是工业生产的脚,那么机械臂就是工业生产中的手。它们最大的负重量从4公斤一直涵盖到500公斤,可以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随着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这个行业也开始为解决其它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而努力。比如半导体前端设备模块,真空机械手和国产大飞机的检修。

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台机器人都在感知中国工业的脉搏,铸成中国制造业的筋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辽宁:数控机床国产化

制造业向高精尖发展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标准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也从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智能化。

在辽宁大连的一个产业园区,一片开阔的草坪下面,藏着一座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恒温恒湿地下工厂。这座工厂里,100多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正在同时进行装配。

陈虎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十几年前,他作为技术专家来到这里,参与了企业第一台自主研发的高端数控机床样机的制造,也见证了这个被称为“工业母机”的高端装备,一次次迭代升级。

陈虎介绍,从最初的一年只能产几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到现在企业年产能达到250台,这背后是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原点标定,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使机床的工作精度达到标准。过去这一环节,需要有经验的工人,用工具反复测试,而经过智能化升级,现在一键启动,就可以自动完成。

陈虎告诉记者,技术和装备的迭代升级,不仅发生在生产线上,更重要的改变来自控制系统。目前他们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已经安装了“国产大脑”,从数控系统,到电主轴、传感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都实现了自主化。

这台正在装配的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主要用于生产飞机起落架等航空航天零件,最大回转直径可以达到1.2米,陈虎介绍,这是他们在自主研发大规格机床产品上的又一个突破。

辽宁: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辽宁的制造业中,装备制造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大型装备,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对于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更多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记者对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进行了专访。

辽宁:数字化改造助力“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机

在一家“老字号”企业,技术工人正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离心压缩机的关键零部件——转子。这家工厂始建于1952年,70年来,一批大国重器在这里诞生。2018年,这里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老字号”企业焕发了新生机。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以前这个车间,设备都是单台运行,无法实现生产数据的汇聚传输,设备都处在孤岛运行的状态。数字化改造以后,建立了车间运营管理系统,能够直接实现生产数据的传输、汇聚。

整个车间的整体生产运行情况,都体现在这个系统上,这里边有生产管理的数据,包括任务总量、机台计划、转子部件和关键配套件的生产进度,也包括设备管理的数据、项目管理的数据,在这上面都有体现,一目了然 。

辽宁:场景驱动 平台赋能 智能制造按下“加速键”

姜有为介绍说,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只是第一步。辽宁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推动企业与平台服务商对接,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在辽宁,3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1.25万家工业企业的49.7万台设备;62500多个5G基站和5200多个在建基站,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离散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要提高研发设计的协同水平,很多工作需要整机厂和供应商以及用户共同来完成,基于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的这些协作设计平台的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大型装备而言,产业链很长也很复杂:一台离心压缩机的零部件就多达数千个,涉及供应商数十家。如何让整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强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是数字化改造的重要内容。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正在推动头部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整零共同体示范,主要就是通过建设数字化的平台,去推动整机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步研发、同步制造、同步物流和同步在线服务,进一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今年底,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150万吨级的“乙烯三机”将正式交付使用。乙烯三机是乙烯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而乙烯则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过去,这种装备只能从国外进口。如今,乙烯三机不仅实现了国产化,规模也从最初的80万吨级提升至目前的150万吨级,而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打破国外垄断的创新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突破了工业基础软件的瓶颈,实现了横向振动、机组选型等软件的自主可控,推动协同设计,整机厂商和主要供应商 一起同步创新,逐步提高驱动设备、辅助系统、关键配套件的国产化水平。

辽宁:加大科技领域投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辽宁省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力争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在去年600亿元左右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突破。
(央视财经)

【第一架!第一艘!第一辆!都在辽宁!又一“全国最大基地”崛起→】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工信部共同打造,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今天聚焦辽宁。

在辽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和第一辆内燃机车,在“一五”期间,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十四五”新征程,老工业基地将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如何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呢?

辽宁沈阳:探秘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 机器人如何赋能工业生产

记者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的新松机器人调试装配车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有几千台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出厂前最后的调试。

AGV小车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占比接近40%。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不同需求,也有了不同的形态,比如有的是叉车形状,有的带着小叉子可以托举,还有的体格比较大。

这么多机器人如何协同作业呢?记者观察了一个机器人,它复杂的工作区域,迅速给自己规划好了一条路线,不但可以避开前方的障碍,还可以礼让后面过来的工业机器人。

“超强指挥官”上线
国产控制系统破解复杂环境机器人协作难题

这种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秘密就藏在一个控制系统里,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相当于一个逻辑缜密的“指挥官”。每1秒就会给在场所有的机器人下达一个指令,进行快速部署。而每个机器人的执行能力,靠的是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它的主控器。它的反应非常快,每20个毫秒就能完成一个控制周期。也就是说,一秒钟,这个复杂的运转就已经进行了50次以上。

* 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出海进行时

现在,这些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化。比如这个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作用是在工业生产中,把汽车底盘的前桥和后桥托举起来,紧密追随吊装的车身,完成动态安装。它的诞生,不仅颠覆了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的生产方式,还打破了国内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

* 工业机器人为大国重器助一“臂”之力

如果说移动机器人是工业生产的脚,那么机械臂就是工业生产中的手。它们最大的负重量从4公斤一直涵盖到500公斤,可以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随着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这个行业也开始为解决其它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而努力。比如半导体前端设备模块,真空机械手和国产大飞机的检修。

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台机器人都在感知中国工业的脉搏,铸成中国制造业的筋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辽宁:数控机床国产化 制造业向高精尖发展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标准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也从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智能化。

在辽宁大连的一个产业园区,一片开阔的草坪下面,藏着一座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恒温恒湿地下工厂。这座工厂里,100多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正在同时进行装配。

陈虎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十几年前,他作为技术专家来到这里,参与了企业第一台自主研发的高端数控机床样机的制造,也见证了这个被称为“工业母机”的高端装备,一次次迭代升级。

陈虎介绍,从最初的一年只能产几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到现在企业年产能达到250台,这背后是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原点标定,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使机床的工作精度达到标准。过去这一环节,需要有经验的工人,用工具反复测试,而经过智能化升级,现在一键启动,就可以自动完成。

陈虎告诉记者,技术和装备的迭代升级,不仅发生在生产线上,更重要的改变来自控制系统。目前他们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已经安装了“国产大脑”,从数控系统,到电主轴、传感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都实现了自主化。

这台正在装配的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主要用于生产飞机起落架等航空航天零件,最大回转直径可以达到1.2米,陈虎介绍,这是他们在自主研发大规格机床产品上的又一个突破。

辽宁: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辽宁的制造业中,装备制造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大型装备,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对于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更多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记者对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进行了专访。

* 辽宁:数字化改造助力“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机

在一家“老字号”企业,技术工人正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离心压缩机的关键零部件——转子。这家工厂始建于1952年,70年来,一批大国重器在这里诞生。2018年,这里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老字号”企业焕发了新生机。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以前这个车间,设备都是单台运行,无法实现生产数据的汇聚传输,设备都处在孤岛运行的状态。数字化改造以后,建立了车间运营管理系统,能够直接实现生产数据的传输、汇聚。

整个车间的整体生产运行情况,都体现在这个系统上,这里边有生产管理的数据,包括任务总量、机台计划、转子部件和关键配套件的生产进度,也包括设备管理的数据、项目管理的数据,在这上面都有体现,一目了然 。

* 辽宁:场景驱动 平台赋能 智能制造按下“加速键”

姜有为介绍说,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只是第一步。辽宁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推动企业与平台服务商对接,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在辽宁,3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1.25万家工业企业的49.7万台设备;62500多个5G基站和5200多个在建基站,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离散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要提高研发设计的协同水平,很多工作需要整机厂和供应商以及用户共同来完成,基于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的这些协作设计平台的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大型装备而言,产业链很长也很复杂:一台离心压缩机的零部件就多达数千个,涉及供应商数十家。如何让整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强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是数字化改造的重要内容。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正在推动头部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整零共同体示范,主要就是通过建设数字化的平台,去推动整机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步研发、同步制造、同步物流和同步在线服务,进一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今年底,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150万吨级的“乙烯三机”将正式交付使用。乙烯三机是乙烯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而乙烯则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过去,这种装备只能从国外进口。如今,乙烯三机不仅实现了国产化,规模也从最初的80万吨级提升至目前的150万吨级,而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打破国外垄断的创新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突破了工业基础软件的瓶颈,实现了横向振动、机组选型等软件的自主可控,推动协同设计,整机厂商和主要供应商 一起同步创新,逐步提高驱动设备、辅助系统、关键配套件的国产化水平。 

* 辽宁:加大科技领域投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辽宁省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力争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在去年600亿元左右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突破。 

新加坡为啥突然火了?(2)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中网 ,作者张楠

02 | 高效的体制

YCCHUHAI

纵览新加坡几十年间,你会很容易得到它“从边缘到中心”的观察结论,但除了“CEO”的各种决策得当之外,更重要的是体制建设对路,高效廉洁的政府,良好的营商环境,乃至清洁的街道、花园般的城市,都是富豪与中产用钱、用脚投票的理由。

这套体制又是怎么来的呢?

先是心态。

“新加坡是极其清晰的自我认识到了边缘,化边缘为动力,而不是被边缘所诅咒”,项飚如此评价新加坡的现代化过程,对他来说,认识到这种边缘“把原来那些大的象征性、符号性、固定性的思维,那种自大解放出来了。”

怎么理解这句话?什么叫象征性、符号性的思维?除了美国这类政治案例,商业上可以从Tiktok最近的一件事找到线索。

去年十月,Tiktok在英国上线电商业务,但表现上远不如国内抖音电商那般突出,字节跳动高管JoshuaMa作为Tiktok欧洲电商的负责人,对员工表示“作为一个‘资本家’,我认为没有任何公司必须提供产假。”

这句话捅了大篓子,《金融时报》称,Tiktok激进的企业精神与英国员工的办公环境背道而驰,这一文化冲突不仅引发了离职潮,还让舆论只注意到Tiktok快速崛起的背后,牺牲的作为人的东西,很快JoshuaMa就被从相关位置撤下。

按理说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高管,说这种话简直“蠢透了”,但这就是项飚所谓“位于中心的那种自大”,考虑的角度从来只有自己高管的身份、Tiktok是热门公司、抖音电商国内的成功这些“象征性、符号性”的东西,没有考虑到员工作为人的尊严、具体执行细节乃至更为深远的影响,“被自我的论述淹没”。

所以,这么看的话,新加坡的“边缘”反倒有其优点。

边缘倒并不是指地理位置,新加坡占据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被称为东亚的“海上生命线”,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逼仄的土地面积与人口等资源的匮乏,不被重视才是新加坡“边缘”的实意。

有句老话叫“平地抠饼”,新加坡就有点这个意思,怎么把“饼”给扣出来,前面讲了作为CEO的战略能力、心态,接下来就得看细节。

虽然李光耀作为“百年不遇的优秀政治家”,李显龙也是优秀的继任者,都为新加坡规划了精确的战略,但“化边缘为动力”只靠政治家动动嘴显然没法实现,需要激发政府部门、市场主体乃至公民等多方动能。

比如新冠疫情以来,民众和外界对新加坡的疫情政策多有褒贬,但至少对冯佳来说,新加坡政府的考虑、执行都非常高效、细致,她和老公在国内是小有所成的创业者,拿过一轮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虽说发展谈不上迅猛但日子过的也算滋润,2018年初的一件大事,再加上一直想出去看看的好奇,让冯佳打定了移民的主意。

由于还得照顾国内生意,一开始目的地就瞄准了新加坡,夫妻俩在当地成立了一家AI招聘公司,一来可以拿个身份,二来也抱着创业的心态,但异国经营困难重重,现在基本成了一家空壳公司,不过自2020年以来,冯佳至少拿到了三次政府发放的疫情补助。

冯佳向我介绍,新加坡政府会按照行业类别,给中小企业发放现金以覆盖工资等运营成本,对于食阁这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线下企业,亦或是因居家办公导致的办公室空置,还有不同程度的租金补助,个人层面发放了大量的消费券,甚至技能培训、考证,“政府都给你买单”。

相比于她在国内的公司,冯佳认为新加坡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直接把钱打到公司账户,连领都不用领。”

新加坡连续第十年位列“全球廉洁国家”前十名,在世界银行《2020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第二位。如今我们对新加坡的评价是什么?高效廉洁的政府、花园般干净整洁的城市,安全的人身和营商环境,而这一切都是新加坡人“卷”出来的。

03 | “惊输”的民间文化

YCCHUHAI

总的来说,好的CEO,好的机制,也要施予好的团队上才能产生共鸣,这就应该谈到新加坡人所谓的“国民性”了。

在我看来,更广泛的新加坡人来说,他们的自驱力,更多来自那个叫做“惊输”的国民迷思,而这个文化驱动出来的状态,有点像“内卷”。

但是,新加坡的“卷”并不是封闭市场熵增的无效竞争,只是描述新加坡市场化竞争的实际和残酷,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的状态。

程欣2010年在新加坡从事海商法,呆了近四年时间,她比较深刻的体会是,“新加坡不允许有任何北欧式的福利存在,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一方面,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深谙儒家文化,比如组屋就是“居者有其屋,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产物;但另一方面,新加坡信奉全面的市场化运作,导致政策经常会跟随市场变化。项飚说,“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讲,新加坡政府不断搞这个、改那个,这很累”,但他进一步解释,建设是需要投入的,需要细致的计划和行动,换句话说,“卷”是新加坡必然且持续的状态。

拿资本市场来说,前一阵蔚来汽车在新交所挂牌,着实为新交所带了一波势能,陈庆给投中网的回复中,数次强调新加坡非常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调整和适应市场的变化,除了政策以外,将通过国际化和高市场化程度的运作,欢迎中概股在新加坡落地。

就连区块链与web3——我一直认为与传统交易所有竞争关系——也被陈庆看做是机遇,“新交所是亚洲多元资产交易的门户,我们的价值在于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管理风险。在拥抱新科技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机会”,她表示新交所与淡马锡的数码资产合资企业Marketnode就利用了相关技术。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刚宣布推出称为守护者计划(ProjectGuardian)的试点项目,在批发融资市场探索去中心化金融的潜在应用。该项目将由星展银行(DBS)、摩根大通(JPMorgan)和Marketnode牵头,创建一个由代币化债券和存款组成的许可流动资金池,通过公共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来落实担保借贷。

所以我理解新加坡的市场化实质是被动地吸纳一切,包括移民、web3乃至于东西方的不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文化、商业、金融等方向上的碰撞,由此将创造出属于新加坡的、独特的新东西。

但融合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不适应症乃至阵痛,承受者只能是属于上一个时代的民众。用项飚的说法,新加坡的存在实际违反了历史自然规律,所以要不断努力走在历史前头,“永远不能把任何东西认为是自然而然的”。

冯佳告诉我,惊输(Kiasu)的意思是怕输,怕事事落后于人,据说是源自闽南语的“惊死(怕死)”,这可能就是新加坡立国以来,在由边缘向中心迈进的过程中,儒家文化与全面市场化结合的产物。

程欣也谈到,新加坡到处能看到六七十岁在食阁打工的老人,“在新加坡,法律不会给人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未必不是“惊输”的代价。

根据Sleepseeker的研究,新加坡是目前世界上最疲劳的国家,疲劳评分为7.20,其次是墨西哥7.01、巴西6.28,其他进入前10名的国家还有美国5.57、日本5.32、英国4.82、新西兰4.74、澳大利亚4.72、中国4.59和加拿大4.39。

平均年工作时间上,新加坡排名第二,为2238小时,墨西哥以2255小时位居榜首,仅比新加坡高17个小时,中国以2174名列第三。

对于那些想要移民新加坡的人来说,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文化,恐怕也呆不长久,冯佳在新加坡呆了三年多时间,不打算留在这里,除了拿不到的PR和高额的开销,用冯佳的话说,“新加坡政府对移民的政策一直在变,标准越来越高”,更何况以她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去一个更适合“躺平”的地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球千金!武磊一脚将保级队踢进欧联杯,激动的除了球迷还有这些股东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