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佛道双修#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一、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道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二、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

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三、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

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https://t.cn/Evk4evd

#道教#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爷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1、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老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2、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3、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来源:北京白云观

#当代文学# 《正是橙黄橘绿时》是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一本写透人间烟火、内心迷茫、如何过好每一天的自省之书。收录了59篇肖复兴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好读的散文作品,其内容涵盖作者对旧人旧事的回忆、对音乐的理解和赏析,以及日常生活中、旅游途中的所见所感。细腻的文字、真诚的表达,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肖复兴的内心世界,使我们不禁感叹于作者的博学多闻,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情感。特别收录了17篇肖复兴未发表散文,记录疫情下对生活的所思所感。越是无常的时刻,越能感受到亲情、友情这些人间朴素情感的可贵,唯有真心、真情能抵御世间一切不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花纹非常对称的小橘,能吃能睡,没挨过饿,会控制食量,希望找一个幸福的好人家~【领养要求】1、北京市有稳定工作、住房独立、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成年人。穿好泳衣下水居然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金泰亨[超话]##金泰亨为爱而生# 220927星夜电台特别DJ 刷了一晚上推 特 看着今天活动的图和视频感 叹了1230遍 金泰亨好可爱 儿子素颜就是了不起
  • 时至今日,即使红蓝色的荣光从未消退,梅西身边又有了苏亚雷斯真诚的相伴,哈维和伊涅斯塔仍是最强巴萨的最强大脑,喧嚣的足球世界从未改变他们对诺坎普的忠诚……纵然,由
  • #完美世界月婵##完美世界清漪##石昊[超话]##完美世界石昊# [风筝]#石昊0816生日快乐# [风筝]#完美世界动画# 石昊完美世界石昊荒天帝动画秦昊弟弟
  • 还是让赛博人灭了人类算了,这个头盔本身是制氧系统并且为了拍摄时照亮汤咪美貌加了一圈LED。这是非常危险的,但凡LED在跳伞过程中一点漏电直接就把我老婆在空中点着
  • 会上,傅英斌工作室、集诺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超级建筑、张海翱工作室、槃达设计事务所等国内5家顶尖设计团队立足杭锦旗实际,从意境、空间、文化及实用、精巧
  • #赛尔号[超话]##赛尔号##索谱# 穿篇,后传3 正当青年为找不到索伦森而发愁时。 突如其来的一根锁链将他整个人都套了起来。 ...... 青年惊
  • #桃月梨子[超话]# 地元帰ってポケモン化石博物館行ってきた!#桃月なしこ #なしこたそ#ポケモン #pokemon #ポケモン化石博物館 #豊橋 #豊橋自然史
  • 找到人物,找到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再去选择一些能彰显或者突出人物性格的情节去构成你的故事,这也应了另外一句话--“故事会找到你,而不是你去找故事”因为你找到的人
  • 喜欢加菲猫,喜欢哈利波特,如果我也可以有魔法那么我想我一定会用魔法棒变一个加菲猫在我旁边陪着我[思考][思考]这几天忙没有静下心来读读文章,中午看了篇,人与人之
  • 春春将这个故事融入作品中,通过舞台化风格与霍夫曼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她希望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鸵鸟,亦能够在与鸵鸟的对视中,形成对自我的观察与审视。春春将这个故事
  • 经血少的朋友,可以在生理期喝两块。[胜利][胜利][胜利] 九吉公老红糖我自己喝有两个多月了,效果很好,平日里手脚冰凉,面黄暗淡,疲乏无力,经期疼痛的症状确实改
  • ——宁迟墨《春天》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无声息的到了!梧桐雨是绿的樱桃香是红的不经意间杨柳已经青青了春天怪不怪我呢忽略你至此原来悄无声息就丰满了——宁迟墨《春天
  • 2019年年底,多名业主因房屋购买价格问题与某房地产公司产生纠纷,在街道办组织的沟通会上,立案庭庭长赵静与“一乡一庭”法官助理郭雅丽耐心讲解法律规定,并当场组织
  • 所以,這時候,他要觀察有沒有沉沒和掉舉,有的話,就要能夠對治,所以,這時候是有觀察修的。在沒有成辦奢摩他以前,對於所緣純粹只有修止住修,這時候,如果要藉由觀察和
  • 这颗痣的象征含义不是很好,代表的是命主在结婚之后有着旺盛桃花运,这意味着其人即使结了婚也很难避免和其他异性保持暧昧关系,所以说这里的痣象征着容易感情出轨。虽然他
  • 总是很喜欢看星座也并不是迷信只是觉得每一颗星星都有名字和存在的意义记得双子座是三分钟热度的代表很多人认为这个词是贬义的象征但其实有些事物的存在还不到三分钟骑车回
  • ◆ 第三章 花屋里>> 有人听到他开导兵桃: “ 吃,总是空的,牙齿碰一碰,就过去了。”>> 战事发展非人力所能控制,微弱的个人就像一段
  • 情感的世界里,爱上容易,放下却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真爱的情若不能随心所愿,在时光的流逝中,这份爱会从最初的刻骨铭心,转换成浓浓的思念,那是与生命同行的存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