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浓度、交互与三重系统(一)

浓度,代表着一种连续,是物理的数学的概念。

而,人类社会描述价值状态情绪的大部分的观念是对立的,或者大段大段分割的,是不连续的,比如善恶美丑快慢生死有无好坏特别的一般的有趣的无趣的快的一般的慢的上中下敌方我方高价值中价值低价值合适的待定的放弃的未来的现在的过去的可以的不可以的,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观念,都是对立或分阶段的。

辩证唯物主义甚至用上了“量变带来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来作为三大支柱,与中国古典道德指标“仁义礼智信”“忠恕之道”等几乎是同源,之所以说是同源,是因为皆是以“人”之主观立场去判断,辩证唯物主义比古道德升级的是:更全面,更客观,不仅是看到了正面,也看到了反面,少了人为的道德拣选,但根本事实是:都是站在人类的观察立场上去梳理核心要义,可以说是新时代的隐藏的人类本体论。

这么说,自然不带价值倾向,直说本质,无有好坏,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道德都是粗糙的,相比较科学,它们都带了人的立场,要服从人的思维模式,可正是这种粗糙和简单分类,才让真实世界与人的印象世界和情绪世界都带来了沟通,粗糙和简单是不同“系统世界”中沟通信号的必需,他避免带来混乱,他降低了功耗,他突出了指向性,他是必需的。

没有哲学和道德以及哲学,没有简单的二分,三分以及人属世界的“质变”,人的主体性将出现消解,人的生存将会出现危机,人将无法承担“混乱”和“人自身的能耗”。

黑白两分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他是生命的类比,是生命-生死的类比,生死,是人属观念的最基础概念,由此之上,人类才构建出人类绚丽多彩的文明科学,才有高楼道路,飞机电脑,人类的进化之路,正是由生死-悲欢恐惧-快乐痛苦-好坏美丑-成住坏空-饱饿-成功失败-延续中断-闭环开环-有价无价-团结分裂-敌我成败-经济政治军事,一路复杂化一路进化。

所以,生存与死亡是人类得到的最基础的礼物。

为什么要跨越如此大的跨度?从物理世界到生物世界到人类世界,有必要吗?我的答案是坚定地,如果要消解信仰与神,如果要以人类本身为本,就必须要要以“自然”即物理世界为本,人本论就是“宇宙论”,因为都处于“一个系统”,人是大地的儿子,大地是宇宙的儿子,同在一个系统内,这样的三界融通,似乎被很多“西方理性或上帝本体论者”所不屑,但这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包袱,中国人没有上帝造人的信仰,中国人天然的接受“进化论”,进化论是“系统论”表弟,天人合一同构,万物一体共联,这是将来的科学会持续证明的。

回来,如此我们的景象就清晰了,人是天地的同构,由生死状态所进化构建了生命社会系统,由生死的基础类比了整个人的观念世界,逐步丰富细化,但依然是“不连续的”,依然是“断裂”的,甚至发展到了后续,人构建出“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基础,人属的观念世界,到处都是不连续的概念,由概念划分出“理念世界的边界”,大大小小的边界,系统,之间的联系,分割,组合,人在最大程度上模拟了“人所能看到的世界”。

比如,桌子,椅子,中国,美国,天空,大地,河流,楼房,你,我,豹子,概念名词框定主体或客体,跳跑奔驰翻涌滚动飞行则描述时间中物体的变化,而快、慢、黑、白、丰富、单调,框定人所抽取的物体的属性特征,恶心喜欢痛苦诚意则框定人本体中的各种内在感受。

这些所有的词语,都在模拟这世界的结构和变化(包括人本身),由此,人才能认识世界,只有分割开来,才能认识,否则就是一团浆糊了,所谓“一划开天地”,所以,人属的世界更多的是用“不连续的”“对立的”“分段的”“各种概念”“不同边界”的词语概念,去描述这个世界,如果语言不存在了,概念的思维单元不存在了,人就是白痴,无法去理解身边的一切了。

这是人“二分看世界”的认识需求,生存需求,不这样就无法成为人,也正是这样,人才能消耗比较少的能量,无限细分当然更贴近实际,人类的进化发展史就是无限细分,理念世界是无限分下去(最重要的工具系统是数学,他也是一种语言概念系统,但它的厉害之处是可以无限分类无限组合,比文字口语要灵活通用得多)。

可无限细分下去,人类肉身本体就会变成阻碍,人可怜的CPU和能量系统就不堪重负了(将来当然是会将人的碳基文明升级到硅基文明,由地球文明升级到银河系文明,那不关我事,以后再说),由此引申出两重意思:一是,人必须要依赖简单两分三分四分五分,这样最省脑力。二是,人类依赖所进化的工具系统,数学理性,以及计算机等等,来处理更复杂的系统,来更精确的细分,由此更真实的去模拟。

看到这里,你大概能得出结论,人的“非连续的概念系统”是适合人的“肉身系统”的,而人的“非连续的理念世界”“分别心的二元对立”是人能够生存——改造世界的本源。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另有一个人,因长于建造小茅房或移动房屋的框架和屋顶,往往被人请去造屋,得家畜兽肉为酬,于是他终于发觉,完全献身于这一工作对自己有利,因而就成为一个房屋建筑者。在
  • “据闻,你带人上昆仑山建通信基站时曾说过,不管天路多险多难走,我们都要像青鸟一样,做通信的使者。他说:“在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险的天路上,能够向家人报平安是一件
  • 来哦~想要拥有独立创意的亲子‍‍‍、情侣、闺蜜装吗?想要远离撞衫的烦恼吗[旺柴]批量生产不如仅此一件[爱心]来‘稍安物造’吧[机智]享受过程,欣赏成果让每一次天
  • 不就是没有做成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孩,不就是没能跟你走到最后,不就是你又遇到了更爱的人,不就是我们此生再也不会有联系了。没关系啊,约好的旅行我可以一个人去,我也可
  • 9.人一旦有了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1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艺起追梦#【巨蟹座的基本特征】1、爱得起,但放不下;2、重感情,专一,温柔的星座;3、天生善良,感情脆弱;4、非常少会对人说“求”这个字;5、十二星座里最懒的
  • 护肤彩妆补给一波~⭐️NARS:热门眼影盘子都买不到,买了一堆,都是蛮喜欢的色号,后期试色~⭐️卡诗:头发护理超重要,之前的黑钻套装又空瓶了,赶紧接档。从女装专
  • 把营销号说的话当圣旨的吃瓜群众们,只能说你们吃瓜吃的不太成熟,“如果将极具个人色彩的判断凌驾于事实之上,那永远只能得到同一种假象”这句话送给大家,也送给以后容易
  • ”民警试图将车推出隧道口,因全车断电,自动档位在停车档,无法动弹,立即联系清障。”民警试图将车推出隧道口,因全车断电,自动档位在停车档,无法动弹,立即联系清障。
  • 镇党委副书记冯中杰解释,作为矿业大镇,白土岗镇党委在对矿山开展“大清查、大整治、严打击”的同时,加快推进矿业绿色转型升级,一座座矿山公园雏形已现。坚持以培训促全
  • #大桥和也[超话]# ⁡ 〈 旅行代はリーダーに請求しちゃお✈️ 〉 ⁡ 君のハートをロックオン ⁡ LOVEをみんなに届けます ⁡ メンバーが教える!! ⁡
  • 特别注意:1、包边包括手柄处都做了封釉,时间久了会自然开裂这是正常情况哦,内外真皮里层翻毛皮材质的包包都是这样,我们小助理在中古店工作摸过许多只包也具有专业的包
  • #CIRD##cird-ON#疫情隔离这两个月终于见上一面了 下次见就是八月了我是很喜欢回忆的人 尤其今年疫情见不到面 我就翻相册 看看去年今日的我们在做什么呢
  • 二月初Plog/在家的日子就是舒服滴 :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 别管多久 也别管多远 一定要抵达-每当有人说我是一个很沉默很内向的人时我内心在想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
  • PUPPELA(パペラ)のぷちっとコレクション ユニフォーム■种类:越前龙马、手冢国光、不二周助、迹部景吾、日吉若、幸村精市、真田弦一郎、白石藏之介、忍足谦也、
  • 独立之后,我虽然很喜欢猫,但是也知道有了猫之后的责任,所以也没有轻易的领养。寝室隔壁室友是个印度妹子,纯素食主义...我又是一个每天都要吃好多肉的人...她虽然
  • 雅诗兰黛小棕瓶,冻龄白金系列,都有机会直接送,我看看是谁的心又开始动啦?❤️ 这次的购物节,还有很多的折扣福利在等着大家,让你一次就能囤够一年的护肤品化妆品,免
  • 本栋最新招租,仅有2套特价得,看房随时约,接受视频远程看房,在线留房哦~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推荐合适的房子,轻松找房,拎包入住。沪九直通车的运行线在多次调图之后仍
  • 【单身贴】#上海相亲# 【基本资料】男嘉宾编号:27827 ①出生年月/星座:96.9/处女座 ②身高/体重:178/74 ③户籍地:上海 ④现居地:上海 ⑤
  • 可能很多病看上去跟外部环境关系不大,比如有一类病,叫做自身免疫性疾病,听起来好像是自己身体内部出了问题,其实,只要您细心观察,会发现归根到底都跟外部环境中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