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死亡作好准备 ────
略论玄奘法师临终的修持方法

如何为自己的死亡作好准备呢?

办法之一就是参考歷代高僧大德的一生行事,
特别是他们的临终经验 ——

如何面对自身的死亡?

他们在临终时生起怎样的反应?

说过些甚么话?

採取过怎样的行动?

修持哪些法门?

透过考察那些大智慧的人面对死亡的经验,
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甚至得到一些对临终有益而实用的技巧,
以帮助自己
( 或他人 )
为死亡作准备。

在众多高僧中,
玄奘法师的临终经验很值得参考,

因为其传记中详细记录了法师面对死亡时的处理方式;

其临终的修持也全面地顾及到社会、
身体、
心理与心灵各个层面;

更重要的是,
玄奘法师在死亡时能够达到身、
心安乐无苦的善终状态。

因此,
本文将探究这位一代高僧的临终情况,
以及对其临终的修持方法稍作分析。

何谓 「 善终 」?

「 善终 」,
又称作
「 好死 」 或
「 适当死亡 」。

要对
「 善终 」
作出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定义是困难的,

原因是很难依靠
「 善 」、
「 好 」,

或是
「 适当 」
这些具有价值判断的字词,

作出一个适用于每个人的、
具有普遍性的精确的定义。

然而,
若参考一些对
「 善终 」观念的
研究及调查报告,

我们却可以发现到对于何谓
「 善终 」,
还是存在着某些基本的共同看法的,

例如,
身体痛苦的减轻或解除被视为十分重要的要素;

除此之外,
死亡时心里感觉到平静与安祥,

也被看成是
「 善终 」 的
重要特徵。

或许可以这样说,
在临终时身体上及心理上的痛苦的减轻或解除,

就是构成
「 善终 」 的
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玄奘法师临终的情况

在玄奘法师的传记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
( 下称 《 慈恩传 》) 里,

详细记录了法师临终的过程及面对死亡时的处理方法。

《 慈恩传 》
记载着法师在临终时身体呈现善终的特徵
( 见下面 8b ),

因此,
关于玄奘法师的临终情况与修持方法的内容,

相信对于想获得善终的人来说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在,
我先把玄奘法师临终情况的资料列引出来,
然后以四个层面作出分析,

最后整理其要点,
以作为得到善终方法的参考指引。

为方便之后作出分析,
现先把
《 慈恩传 》 里
关于玄奘法师临终情况的相关资料按时序分段并配上编号 :

麟德元年
( 664 年 )
正月初一日

( 1a ) 翻经大德及玉华寺众慇懃启请翻
《 大宝积经 》。

法师见众情专至,
俛仰翻数行讫,
便收梵本停住,

告众曰 :
「 此经部轴与
《 大般若 》 同,

玄奘自量气力不復辨此,
死期已至,
势非赊远。

今欲往兰芝等谷礼辞俱胝佛像。」

于是与门人同出,
僧众相顾莫不澘然。

( 1b ) 礼讫还寺,
专精行道,
遂絶翻译。

正月八日

( 2a ) 有弟子高昌僧玄觉因向法师自陈所梦,

见有一浮图端严高大,
忽然崩倒,
见已惊起,
告法师。

法师曰 :
「 非汝身事,
此是吾灭谢之徵。」

正月九日暮间

( 3a ) 于房后度渠,
脚跌倒,
胫上有少许皮破,

因即寝疾,
气候渐微。

正月十六日

( 4a ) 如从梦觉,

口云 :
「 吾眼前有白莲花,
大于盘,
鲜净可爱。」

正月十七日

( 5a ) 又梦见百千人,
形容伟大,
俱着锦衣,

将诸绮绣及妙华珍宝,
从法师所卧房室以次庄严徧翻经院内外,
爰至院后山岭林木,

悉竖幢旛,
众彩间错,
并奏音乐;

门外又见无数宝轝,
轝中香食美果色类百千,

并非人中之物,
各各擎来供养于法师。

法师辞曰 :
「 如此珍味,
证神通者方堪得食。

玄奘未阶此位,
何敢辄受。」

虽此推辞而进食不止。

侍人謦欬,
遂尔开目,
因向寺主慧德具说前事。

法师又云 :
「 玄奘一生已来所修福慧,
准斯相貌,
欲似功不唐捐,
信如佛教因果并不虚也。」

( 5b ) 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论,

合七十四部,
总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又录造俱胝画像、
弥勒像各一千帧;

又造素像十俱胝;

又写
《 能断般若 》、
《 药师 》、
《 六门陀罗尼 》 等经
各一千部,

供养悲、
敬二田各万余人,

烧百千灯,
赎数万生。

( 5c ) 录讫,
令嘉尚宣读,
闻已合掌喜庆。

( 5d ) 又告门人曰 :
「 吾无常期至,
意欲捨堕,
宜命有缘总集。」

( 5e ) 于是罄捨衣资,
更令造像,

( 5f ) 并请僧行道。
正月二十三日

( 6a ) 设斋䞋施。

( 6b ) 其日又命塑工宋法智于嘉寿殿竖菩提像骨已,

( 6c ) 因从寺众及翻经大德并门徒等乞欢喜辞别,

( 6d ) 云 :
「 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
所作事毕,
无宜久住,

( 6e ) 愿以所修福慧迴施有情,
共诸有情同生覩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

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
乃至无上菩提。」

( 6f ) 辞讫,
因默正念,

时復口中诵
「 色蕴不可得,
受想行识亦不可得;

眼界不可得,
乃至意界亦不可得;

眼识界不可得,
乃至意识界亦不可得;

无明不可得,
乃至老死亦不可得;

乃至菩提不可得,
不可得亦不可得。」

( 6g ) 復口说偈教傍人云 :
「 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

愿与含识速奉慈颜;

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
愿捨命已,
必生其中。」

( 6h ) 时寺主慧德又梦见有千躯金像从东方来,
下入翻经院,
香华满空。

二月四日夜半

( 7a ) 瞻病僧明藏禅师见有二人各长一丈许,
共捧一白莲华如小车轮,

华有三重,
叶长尺余,
光净可爱,
将至法师前。

擎华人云 :
「 师从无始已来所有损恼有情诸有恶业,
因今小疾并得消殄,
应生欣庆。」

法师顾视,
合掌良久;

( 7b ) 遂以右手而自搘颐,
次以左手申左髀上,
舒足重垒右胁而卧,

迄至命终,
竟不迴转,
不饮不食。

二月五日夜半

( 8a ) 弟子光等问 :
「 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

法师报云 :
「 得生。」

( 8b ) 言讫,
气息渐微,
少间神逝,
侍人不觉,
属纩方知,

从足向上渐冷,
最后顶暖,
颜色赤白,
怡悦胜常,
过七七日竟无改变,
亦无异气。

对玄奘法师临终修持方法的分析

上引资料是玄奘临终前的行事纪录,
现在把这些资料归纳为四个层面作出分析,

即 :
( A ) 社会层面;
( B ) 身体层面;
( C ) 心理层面;
( D ) 心灵层面。

( A ) 社会层面
死亡,
意谓将要离别这个世间的人与物;

离别所爱就会产生痛苦。


《 瑜伽师地论 》
所说,

临终者在临终时会面对五种苦,
其中三种可归类为社会层面上的苦,


「 离别所爱的财宝 」、
「 离别所爱的朋友 」 及
「 离别所爱的眷属 」。

知道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间,
玄奘法师在临终前广行布施,

如造画、
造像、
写经、
设斋,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发现没,一整个衣柜,有70%的衣服是穿不上的,一个高档别墅,有70%的面积是闲置不住的,一辆高档汽车,有70%的速度是无法行驶到的,而人这辈子,挣的70%的钱
  • 《flag碎片》一起养猫 一起遛狗 一起铺床单换被套 一三五你家吃二四我家吃六在我们的家一起研究吃的炒菜火锅煲汤烘焙甜品咖啡三明治一起做黑暗料理周日一起大
  • 北京62家公墓地址价格一览表大全!·现在北京一共有62家公墓,这62家公墓中包含了:公墓、经营性骨灰堂、公墓骨灰林、墓地、公益性骨灰堂·这篇文章主要分为3大部分
  • 河南大学药理教研室◆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发热(fever)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第六节 发热的处理原则基于对发热发病学的新认识
  • !!
  • 接受平庸,也接受为自己再拼一把的勇气,;从焦躁到平和的心态,经历了无数次挣扎与妥协,无论怎样都想客观的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倾尽全力付出的那一刻,历经十年如一
  • 2016年11月份的东风日产新款天籁2.0XL舒适版旗舰轿车(珠光白色,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纯国五车,CVT无级变速箱,多功能方向盘,定速巡航,电动天窗,电
  • 新版元妃的扮演者是关晓彤,是不是很出乎意料[泪奔][泪奔],关晓彤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扮演元妃,年龄上有点不合适,不知道她能不能驾驭这个角色,期待中……(江湖
  • 这么看来,虽然微博变现能力是差了挺多,但在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地方没有变现诉求,才能让这个地方至少对于用户来说能说上两句真话,能做单纯的分享和抒发。但账号也得做,
  • 谢谢你来过我的世界,今生难忘你的柔情,你是缘分根植在我心底的爱恋,此生不变,你是我心中最耀眼的星辰,触手难及。遇见最好的你,付出最深的爱,今生今世,我情愿为爱困
  • 早餐时间:一边吃早餐一边看新闻;午餐时间:一边吃饭一边看《百家讲坛》听故事;工作时间:做暖通工程预算及算量……至台风天过后,这俩天总是下着雨,昨天也是从中午开始
  • 〖一百个短句文案,总有你喜欢的〗 1、生活不是选择而是热爱。 2、热爱的事情都要不留余力。 3、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 4、别认输,天黑过后就是
  • 太多事儿了……后面直到上山其实你知道我有情绪的,我也在试图尽快消化掉!(我的想法是划毛都跳,我为什么不换成喜欢的毛卡看着心情更好)周四晚上有用毛卡换划卡的来私信
  • 在这余下的短暂暑日,愿有人陪你寻花香,纳清凉,愿有爱共你朝与暮,岁月长。或轻摇小扇,扑点点夜萤,或深山幽谷,听溪泉叮咚,或一隅静坐,修淡然心境……#钰新和一#今
  • 如前所述,我讲了几个故事,这个时候不清晰盲目的创业,是绝不可取的,是一种赌徒心态,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相信你的人愿意帮你的人不负责。律师:欠网上先别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这
  • 自从有了你的爱,孤独和寂寞寂不再占据我的日子,你柔情的言语支撑起我希望的一片天。行大爱,危急时刻的“守护神”66岁的管祥寿老人提及潘世明,激动得眼泛泪光:“去年
  • 祝我担#佐久间大介#31岁生日快乐估唔到入坑snow man 差唔多两年时间,我用左年几时间慢慢成为粉担,真系冥冥中自有天注定,或者讲我口味其实一直没变(笑死一
  • 無事に謎解き成功して、2人は大満足ですまだまだ開催してるみたいなので、エヴァ好きの方は是非✨2枚目の写真は、CASETIFYと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のコラボを記念して
  • 230723/wev 안녕하세요 여러분 즐거운 주말 보내고 있어요?? 전 오늘 운학이를 응원하러 다녀왔는데 역시나 너무 잘하더라고요. 본인이 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