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经文是对“空”最深刻的解释,能听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维摩菩萨生病,世尊让文殊菩萨去探望,文殊菩萨看到房间里只有维摩诘一人躺在一张床上,其他什么都没有,就问到:“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文殊师利菩萨问:你生病了,这屋子里怎么连一个伺候你的人都没有?

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维摩诘尊者说,诸佛国土也是空的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净土宗的一些朋友们都知道,诸佛国土是充满了诸上善人、大菩萨。比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右有两位大侍者,一位是观世音菩萨,一位是大势至菩萨,还有无量的大菩萨。不要说没有侍者,大侍者都无量无边,怎么会没有侍者、没有随从呢?

维摩诘尊者告诉大家,这些随从都是空,这个空的意思就是真空。要以为有这些存在,那就着相了,就没有领悟最上乘的法意,这就是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这是真空,真正没有这些菩萨,或者说大家要明白这些菩萨的相也是空,是这个意思。

又问:“以何为空?”既然提到空了,空这个字,外道有六十二种对于空、断、常各种各样的解释。这时文殊菩萨又问“以何为空?”答曰:“以空空”。空就是空,还有什么额外的空吗?又问:“空何用空?”如果是空,还要说空干什么?既然是空,还要空掉它干什么呢?这里问的什么呢?既然世界本空,那干嘛还要把屋子里的侍者都遣去,还要把屋子清空呢?空何用空?这就把前面安排的道具场景这个问题给接上了。答曰:“以无分别空故空”。什么叫以无分别空故空?就是屋子里有东西也是空,没东西还是空。维摩诘长者反过来又给了文殊菩萨一棒子:你这个问也不成立,我把这个屋子里清空了,它也是空,不清空它也是空。你问既然不清空也是空,干嘛还要清空呢?那我告诉你,清空它也还是空。这是两个人从正反两方面给大家演戏,开示大家。

又问:“空可分别耶?”答曰:“分别亦空”。文殊菩萨又问:既然是空,那一会儿把它清空说空,又说它本空,这不是分别吗?维摩诘尊者说:分别亦空——分别也是空,何苦留一个“我在分别”的这一念呢?这个地方越来越细了,这不是打嘴仗,这是考验见地的浅深以及是否着相的问题。比刚才又深了一步。这是告诉大家不要怕用思想,因为用也是空。真正了悟最上法的菩萨,度生是要用这些意识的,是可以用思想的,用也是空,不要害怕用。因为没有迷惑在里面,所以是善用、是般若用、是智慧用、是即用即了的用,而不像凡夫那样是着相的用、迷惑的用、颠倒的用,这就是区别,这就是分别亦空。不要怕分别,分别也是空。把屋子清空和不清空都是随缘用,也都是空,都是智慧的体现。

前面是讲空的慧,从分别亦空往下讲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其慧方便。皆已得度。前面明白了真正的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是慧,后面就要行方便了。善用空,就是方便。又问:“空当于何求?”在什么地方可以求得空?空的智慧从哪里来?空的妙用从哪里来?答曰:“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六十二见是当时印度外道种种的邪见,归纳一下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断,一种是常。

什么叫断和常?这个断和常,都是指着现象说的。比如身体、桌子、板凳,看看世界相,指着相说这个相是常,是恒常存在的。或者说相会断灭,会永远消失。从根儿上讲,只要一指这个相那就以为相是常了,现在的常将来就是断、就是灭,这是印度六十二种邪见的根本。这里讲空的智慧从哪里来?就从六十二见中来,从邪见中来。为什么?因为这六十二见已经把天下所有东西都辩论完了,不是断就是常,那么对于这些邪见的觉破,在超越了断和常的时候,说断也好、说常也好都是戏论。对于没有的东西,去说断说常就是六十二见,从六十二见中超越,就可以获得空的智慧了。也就是说,在教导凡夫的方便法中,就可以领悟空的智慧。

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文殊菩萨接着问,怎么能够明白六十二见呢?怎么能获得这六十二见呢?这也是进一步开示众生。答曰:“当于诸佛解脱中求”。诸佛解脱就是空慧。在哪儿能找到六十二见呢?在诸佛的空慧里就能照见众生这六十二见。不要说六十二见,就是八万四千种邪见都可以在诸佛的空解脱的智慧当中照见,就像一个擦得干干净净的照妖镜似的,无论有丝毫的邪见,都能在镜子里显现出来。 这是反复地告诉大家:智慧就在邪见当中,邪见也就在智慧当中。就在凡夫着相处来领悟无相可着,同样的,就在无相可着的智慧当中度化众生的六十二见。

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众魔者乐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文殊菩萨问:诸佛解脱从哪儿去求啊?维摩诘尊者答:应该在一切众生的心行中求。什么叫众生的心行呢?就是随一切众生的缘,就可以得到诸佛的解脱了,或者说菩萨的化身本来就是随众生的心行而生的,菩萨讲法是随众生心行之缘而有的。所有的法都是应缘而生的,药是因病而施的。 这就是禅宗反复提倡的“道在悟不在修,佛在用不在成”这两句,尤其是“佛在用不在成”。诸佛的解脱或者解脱的诸佛哪里来?就是在用上,在一切随缘之用上,诸佛就产生了。缘过去了,诸佛也就没有来过,也就没有了。没有这个缘,也就没有这个佛,也没有这个菩萨,也没有这个法。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就是这个意思。

“又仁所问,何无侍者?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维摩诘说:仁者刚才又问,我的那些侍者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没有侍者。我的侍者是谁呀?一切诸魔外道就是我的侍者。为什么?没有诸魔外道就没有“我这个化身”。天下没有一个病人的话,谁需要医生呢。这就是说,没有诸魔怎么会有“我”产生,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化身产生呢。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


“众魔者乐生死”。众魔就是烦恼的众生、无明的众生、愚痴的众生,他们在生死苦海里翻滚,所以就会有菩萨在生死海里随着大家一起翻滚。这就是有形必有影,众生走到哪儿都会有个脱不开的影子,菩萨就是众生的影子,没有众生这个形,菩萨这些影子也就没有。“但是外道者乐诸见,菩萨于诸见而不动”。诸见就是各种邪见,但是菩萨于诸邪见没有丝毫的动摇和迷惑。意思是菩萨化身虽然是如影随形的,一有众生就有菩萨,但是菩萨不像众生那样迷惑,众生是迷惑的,菩萨是不迷惑。这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所有长毒药的地方旁边一定长着解药,解药和毒药是伴生的。菩萨就是解药,众生就是毒药,是如影随形的,没众生也就不会有菩萨。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文殊菩萨又问:你这个病,是什么样的相状,怎么描述?维摩诘尊者说:我这个病是没有形象的,是不可以见到的、看不见的。

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文殊菩萨问:你这个病是身体病了还是心病了啊?一般人都认为,我们的身体会生病,或者说我们的精神会生病。维摩诘尊者说: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什么叫身相离故?就是说不是身体生病。还是举木偶人的例子,木偶戏里一个林黛玉生病了,林黛玉是个木偶,她生什么病,对不对?就是说我们身体相根本和病毫不相干,永远没有身体生病这件事,身体就是一个傀儡,是个木偶,是个死东西,是个死的幻相。“亦非心合”这里的心是指我们普通人的思想情感这一类的东西。说我们思想情感生病了,思想情感真的会生病吗?错了。大家以为木偶剧里林黛玉葬花好像是得了相思病,她的心生病了,其实是大家的误解,木偶哪会有真正的思想?所以身相生病和思想情感生病都是误解,都不会生病,实际上就没有病这件事,所谓这个病相的显现就是法身生起的一个应缘之用。因为众生有无尽的愚痴,所以法身会生出无量的菩萨化身来应众生的愚痴,其中可能就有凡夫认为的各种各样的病相,生老病死的这种相状。

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文殊菩萨反复追问,为什么问完身心又问四大?因为当时印度外道认为,世界上有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所以他从这个角度让维摩诘尊者再开示一遍四大也不存在。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维摩诘说,我这个病并不是地水火风四大生病,因为没有地水火风,但亦不离地大或者亦不离四大,就是我这个化身是在众生这里应缘的表现,要以众生认为的四大的方式来显现,所以不离四大。众生的病是从四大起的,因为众生认为有四大存在,认为四大假合的身体是“我”,这是众生真正的病,这个病是愚痴的病。这里讲的所有的病都是指愚痴,根本就不是指身体的败坏,也不是指大家认为的身体哪个器官的衰竭、残疾,这里的病都是指愚痴。

而众生病,从四大起,就是指妄认四大组成的五蕴是我,从各种各样的四大而起的愚痴,众生有愚痴的病,所以才有了一个病的维摩诘出现,是故我病。实际上维摩诘这个病是应众生病缘而化现出来的,所以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尊者才能在这里讲法,来治疗众生的病。这里一定要绕过来,维摩诘尊者没有身体哪有什么病?众生看见他有身体,实际上这是一种药。尊者菩萨们的病,都是对众生的药。

东坡观世音赞曰。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众苦萃于身。呼者常不痛。呼者若自痛。则必不能呼。若其了不痛。安用呼菩萨。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若能真不二。即是观世音。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赴救。解曰。夫一身之微。八难顿集则难存。而身心俱丧可知矣。然身心俱丧。而能呼观音者。身耶心耶。是身是心。则难存而身心已丧久矣。非身非心。则知痛而能呼观世音者。果有痛乎。果无痛乎。有痛则身与心未尝丧也。无痛则身与心未尝不丧也。难者当即身心而推其痛。复离身心而推其痛。于即离离即之闲。往返观察推究。一旦察着痛处。则果有痛果无痛自知。不烦求观音觅痛所在耳。东坡此赞。妙密超诣。岂鲁直少游辈。所能仿佛哉。予观天童颂洞山病中机缘颂虽妙。然不若此赞。四棱蹋地也。颂曰。放下臭皮袋。拈转赤肉团。当头鼻孔正。直下髑髅干。予曰。髑髅不干。则鼻孔不正。鼻孔不正。则箭锋相值之机。自然钝置不少矣。又解云。自难字至种种观察。皆比量也。东坡此赞。但于盎生注中。头一难字。若不忽略。着力观察。则东坡赞自然有入。直下髑髅干。即智讫情枯之谓也。活人髑髅。与死人髑髅。初无有异。但活人髑髅。情识未枯。智趣未忘。谓之臭髑髅。死人髑髅。以其情智俱枯。古人谓之金刚髑髅。即法身之谓也。盖情智既枯。则我忘。我忘则无物非道。故曰。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者。体字即比量也。神字即现量也。痛咀嚼之。
——紫柏尊者



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段经文是讲意根之处、所对法尘之处。

意中:是意根,意根就是讲我们的第七识、第八识。所缘:这里就是保存着、包容着,或者所对着。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善恶」,我们都知道;「无记」,是非善非恶的中性。我们修了无量的业,包含起来是不是就这三种业啊?善、恶、非善非恶的中性,这三业是过去做过的事情,会留在我们头脑中形成记忆,叫前尘影事,也就是法尘。「法则」,就是法尘。

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法尘是你的意根所生,还是你心外的境界所生?比如说,我头脑里有个苹果的概念,是不是法尘?那苹果的概念是你心里生出来的?还是因为外面的苹果把这个法尘生到你头脑里去了?

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如果讲这个法尘是心生出来的话,是不是意识?那这个法尘就不是尘了。作为意根所缘之处,法尘应该是色法。

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如果这个法尘是你的心外之物,那么你这个法的本性来讲,到底是有知还是无知?知则名心:如果知道的话,它就是心法。异汝非尘:是心法就不是尘法。如果是有知的话,它怎么又不是你呢?它又怎么在心外呢?同他心量:等于是同于他人的心量。我们不能把别人的心说成是自己的法尘吧?

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那么怎么可以讲这个法尘又是你的心,还又是别人的心,还又在你心外?自己的心对自己还有二心吗?

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非知」,就是无情,就有色相。「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注意,这里包含了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之相。那么在一切万法里能不能找到这个法尘啊?找不到。今于色空,都无表示:这个法尘只有我们自己心里知道。比如现在我知道一个苹果的概念,你能不能拿出来给人家看呐?不能。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整个无量的国土都是共处于一个虚空之中,空外无空。

心非所缘,处从谁立:以前是讲我们意根把法尘作为意根的所缘来产生意识,那是一种初步的引导,那现在把我们的心引向细、引向深,就觉得过去说法已经不能存在,这是在一步一步地引导。所以这个法尘它不能作为我们意根的所缘之处,它就没有这个处,就是「处从谁立」啊?这个法尘既不是心又不是色法,是不是很奇怪?实际上,它是个色法。它动了这个念是不是就有色了?可以把它说为是一种胜义色法。

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法尘、意入,在世间法里都没有来龙去脉,可是却宛然存在。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随缘显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流浪地球破45亿 6天才涨1亿,被三个外国影片全面压制
  • 无人机执法引争议,网友:拍到个人隐私算不算违法?
  • 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平民太空旅行即将成真
  • 98岁奶奶成网红 最爱吃火锅和可乐 98岁奶奶成网红具体是怎么回事?网友留言:我也要做个可爱的小老太太
  • 高伟光方否认恋情,没有去男方家,更没有过夜,和朋友一起去唱歌
  • 特斯拉关首批门店 逐步线上销售,大幅度降价,消费者不高兴反而拉横幅维权?
  • MLGB商标被驳回,李晨潘玮柏的这个行为疑似打擦边球
  • 高圆圆被曝怀孕后终于公开露面,脸肿鼻大被指孕相明显
  • 北约多国年度军演怎么回事 其真正目的是什么?
  • 郭富城谈婚后生活 花粥回应抄袭事件王思聪深夜做面条
  • 胜利夜店承认行贿是什么情况?还原事件始末
  • 周洁琼否认恋情后又有新料?疑长相与王思聪很像的男子接机照曝光
  • 贵州茅台总市值突破万亿
  • 一点资讯CEO辞职,由谁接任?
  • 黄毅清发文向刁磊前妻道歉,后者亦发文称赞何洁勇敢
  • 清明上河图将再次展出
  • 6岁弟弟拉着姐姐火场逃生,每一步都堪称“自救教科书”!
  • 上思一业主购买车位“缩水” 告开发商获赔万余元
  • 李冰冰为任泉庆生称最亲爱的,网友:你们能在一起就完美了
  • 【3.4】五个关键词,“印巴冲突”的渊源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