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文坛发生了两件挺轰动的事儿,发表一下个人的一点拙见。

第一件事情是《小说月刊》发出正式通知,公告诸位作家朋友,投稿的时候凡是涉及对话处,请自行使用冒号、双引号,否则作品一律不予采用!

第二件事情是,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贾浅浅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基本了解大致情况。身为名作家之女,去年,她有几首惹人争议的诗流出(具体作品附图),被大众嘲笑为“屎尿屁”诗,随即她个人履历也被扒出,大众认为她年纪轻轻即成副教授,疑似与作家父亲有关,她的升迁过程与父亲及其朋友圈子存在诸多交叉的痕迹。

二代身份背后,是否有利益输送,的确应该接受公众监督。无论个人的升迁还是加入作协的程序是否合规,都应该要经得起专业的审视。

但,令我不吐不快的是,大部分网友好像模糊了问题的焦点。把视线放在了所谓的“屎尿屁”诗歌上,而非背后的公平公正。

为什么说这样做有些非理性呢?因为屎尿屁能不能入诗、是否太过浅白,并不是衡量新诗专业的维度。是否有文字的精炼之妙,是否有精神主张上的实验和探索,才是衡量一首诗的关键。换句话说,需要用文学的专业性讨论来替代非文学因素的讨论。

再具体一点吧,就是大部分的网友借由这个事件,最终变成了一场网络狂欢了事,在这场狂欢中接力赛一样嘲弄诗人和作家文墨不通、狗屁不如。最终的收获又是啥呢?

就拿《小说月刊》这个通知举例,包括澎湃在内的主流媒体以及大部分网友,读到之后,立刻开始嘲弄:现在的作家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了?小学生都不如了?

事实上,这个通知就一定有道理吗?根据我有限的文学知识,不用双引号的作家多得去了:贝克特、西蒙、萨拉马戈和后期的乔伊斯都不用,国内的莫言、苏童、格非很多作品也不用。再比如,王朔有段时间就喜欢用一口气憋死人不偿命的长句,中间不加任何标点符号,他作品中挺多方言用语就被编辑当做错字改掉了,他曾大为光火。

标点也是内容的一部分,用不用根据内容的需要,艺术的发展史就是突破一个个引号和框框,古代就没有双引号,未来双引号说不定就会消亡。每个作家都有每个作家的语感,有时候做些语感的实验或者文本的创新,也是值得提倡的。

贾浅浅的“屎尿屁”诗水平到底如何,此处不做评判。但请大众不要认为,一旦“屎尿屁”入诗,就是狗屁不通,连你都不如。请去读读布考斯基的诗好吗?

实际上,所谓大众口中的口语诗,不过是诗歌写作的口语化。自现代新诗诞生以来,“口语化”“非诗化”“大众化”等口号始终萦绕在百年新诗发展史的上空。白话传统与新诗的关系,胡适的理论、实践就是其中无法逾越的一环。

目前大众认可的(知名度高的)北岛、舒婷、海子、顾城、食指、杨炼,是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派”,他们多使用系列琐碎的意象、写得十分晦涩。其实在他们刚横空出世的时候,艾青、李英、臧克家等老一辈作家也对他们冷嘲热讽。

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后朦胧诗”的阶段,当代诗人韩东、西川、于坚,他们逐渐开始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提出“诗到语言为止”。以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为例,韩东完全反叛朦胧诗人杨炼曾在1980年发表的长诗《大雁塔》中赋予其作为民族悲剧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民族文化的积淀等象征的深刻内涵,用充满了揶揄和反讽的语句,传达了一种反文化、反英雄、反崇高的思想观念。

在这首诗里(见附图),关于大雁塔和民族英雄的故事不见了,有的只是爬上来又爬下去的游客,不得意的、发福的人们,他们爬上去、走下来,走进大街,转眼不见了。

你可以说这是口语诗,可以说这是回车键写作。可这首写于1983年的诗,就是一首划时代的的杰作,它采取了反崇高、反价值甚至反文化的思想策略,极具探索性。无论文本上还是个人意识还是精神主张上。这和当时的美术新潮,萨特、黑格尔热都是同步的。甚至早于王朔系列反崇高的小说。抒写个人的生命体验在那个某运动刚刚结束的年代,是非常先锋先进的理念。

再比如,同样是“屎尿屁”,我就非常认可口语诗人伊沙写于1988年的《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作眉檐
眺望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账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的工夫
黄河已经流远

你也可以说这是非诗,是口水诗。但我非常认可其中的去中心化和反权威化,这于我就是一首震撼之诗。它颠覆了关于母亲河的神话,瓦解了多年以来某种民族意识形态下的庞然大物,某种不可冒犯的权威和精神图腾。是对神化的祭坛的有力挑战,也是平民化、庸常化叙事的文坛勇士。

至于后续的“下半身写作”、“后口语诗歌”此处就不一一介绍赘述了。总之,我想表达的是,你所认为的回车键写作,也是有传承和延续、有立场和观念的。

这些写作者完全可以使用你所以为的、不明觉厉的、高深莫测的大词和意向写作(甚至他们都经历过这个探索阶段),但他们目前追求的就是摈弃抒情、摒弃大词、拒绝空洞虚假、从生命经验和生活出发、追求“事实诗意”。

甚至贾浅浅更多的诗歌写作,其实也是繁复的意向和华丽的辞藻罗列的写作,那几首“屎尿屁”不过是偶尔为之。是好是坏,你可以自己读读看。

扯的有点远,想聊的其实挺简单:是想舆论监督文二代利益输送的事儿,就谈具体的程序是否合法合理的问题;想谈诗歌写作,就从文学专业的角度来谈。前往别混为一谈,狂欢一顿了事。毫无意义。

‍♀️千万别拿宫寒不当回事
小腹冰凉,寒气在内❄️
寒则凝,凝则滞,滞则淤,淤则堵,堵则痛
一旦堵,内膜脱落不净,例假变少
痛经就来了,天长日久积攒的经血
就会成子宫肌瘤、妇科炎症…#研生“巢天娇”# 让宫寒不再困扰你,颠覆传统护宫养宫,肌醇:D-手信肌醇=40:1科学配比,直接卵细胞,彻底规律月经周期,调节卵动力,平衡卵巢微环境,轻松美好一周期!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用生命的善意与耿直,去和世界温和相处,用好自己的心地,宽容并积极,这满世界都不是外人,相伴时光,温暖而慈悲!用生命的善意与耿直,去和世界温和相处,用好自我的心地
  • 突然想说好多话,不想让别人听的话,我的心思敏感多疑,还好生了宝宝过了月子养了孩子没有给我留下抑郁,毕竟像我这种母爱泛滥的人,看到美团对我笑的脸我所有的病都好了呢
  • #时代少年团##时代少年团三公舞台# 看完纪录片 心情还是很激动的 对于三公舞台 我又有了新的理解 光环下的少年 在挥洒汗水 不停的连轴连排 在光下表达自己 我
  • 旅行不仅为了看风景,更在于遇到突发问题时俩人共同解决、还是互相埋怨,还好有你永远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俩人还在等修车的时候还乐呵呵说要拍个合照纪念突发状况[二哈]
  • #林子闳[超话]#[追星]从11岁追F4开启追星之路再到哈韩的 super junior & shinee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对演员歌手免疫更一度觉得追星毫
  •     去庄园拍摄广告时明珠和董冉都在,她们也知道江小白逃过一难就是因为那个“长辈送的”平安符,心中早已经痒痒了,只是知道这东西贵重难得,于是就没有开口。”  
  • 3.服务员:时给1100円起,男女不限,会日语,工作认证有责任心,能长期者,社员可! 2.店长:需要经验者,薪资月给25万円+提成,男女不限,会日语,有管理能
  • 第四年啦~我的宝贝生日快乐和去年一样 我还在哦~今年就不写800字小作文了我只想说,说好陪你一起 就会一直在~明年我也一定会在 宝贝你可千万不要嫌弃我太粘人啦,
  • 哎呀,我真的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其实有好多话想对你说,有好多情感想要抒发,但是话到嘴边只说得出来一句:希望你顺利健康、自在如风,做你想做的,演你想演的,创造出独属
  • 短线主要做的就是情绪的波动,一个消息或者题材出来了,大家都不冷静,资金就像是潮水一般的涌入,造成了某个板块或者个股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的飙升,这中间就会出现很好的短
  • 《断舍离》说:就是你终于熬到不想讨好任何人了喜欢一个人喜欢安静喜欢独来独往已经耗尽了与人争辩的所有力气哪怕所有人说地球是方的你也会说嗯你说的对进入到这个纬度你的
  • 从摇号现场配置结果看,14300个指标中,配置家庭指标数9126个,配置个人指标数5174个,超六成指标被“无车家庭”摇中,家庭中签概率高于个人。2.8版加拿大
  • 5月30日中午,奶奶在开水锅里煮了一点菜,大约有半锅水,家里是老式的连炕锅,炕和锅中间是大约1米高的隔墙,旦旦当时在炕上玩,踩在枕头上就爬过了墙,第一次奶奶看见
  • #no cat没有猫法式甜品重要通知# 亲爱的朋友们:因业务拓展需要,我们对本店的微信订阅号进行了调整升级。 #no cat没有猫法式甜品重要通知# 亲爱的朋友
  • #银翼杀手2049 如果说,探究“什么才是真实的”“我又是谁”是电影的主题,那么最后K费力的坐在台阶上,缓慢的拉开大衣,查看完伤口,最后仰躺在台阶上,望着漫天
  •   策略一:1708-1710附近卖出,防守1715,目标1690-1680;  专注、客观、审慎、高效,笔者为国家认证黄金/期货/证券从业资格证持有者。#我在
  • 人体舒适度指数3级,这种天气使人感到偏凉,外出注意适当增加衣服。预计今天白天的紫外线辐射强度2级,强度弱,可以适当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一任沧桑,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用平常的心去生活,用宁静的心来领悟。心善则美,心纯
  • #今日碎碎念# 是昨天和今日的故事✔️见了老友,再次感动于朋友总是记得自己曾经自以为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还告诉我那一段最忧愁的日子,感恩有我带着她走出来。日常碎
  • 請我王之實為名,失去主體反為“賓”。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