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疫情防控# 【守好西宁三道门 我们在行动】

第一道
直面疫情
全力防守城市“大门”

守牢疫情防控“第一关”
高速公路收费站作为出入西宁的重要关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线。为配合西宁市主城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多部门协调配合,在收费站组建疫情防控检查队伍,24小时轮流值守,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守牢疫情防控“第一关”。

4月15日上午,在G6京藏高速海东主线收费站,公安、交通、防疫等部门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检查点忙碌工作,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守好出入西宁的‘东大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海东主线收费站站长仙婷介绍,西宁市城西公安分局和防疫部门在收费站建立了防疫检查点,对出入海东主线收费站的车辆查验“双码”、检查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由平安方向前往西宁的车辆,对显示黄码人员登记后放行,红码人员需要隔离,所有来西宁的人员,需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目前,按照交通防疫“一断三不断”的总要求,交通部门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坚持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保障货运物流顺畅。

“因为疫情管控原因,车流量大幅下降,通行秩序良好,没有出现大面积压车现象。”仙婷说,在遇到有车辆滞留时,收费站党员突击队和雷锋班组将开展志愿服务,为司乘人员送去热水、面包等。

在西宁四区核酸采样期间,海东主线收费站实行大班制工作模式,对在岗人员就地集中管控,每隔48小时做一次核酸采样,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西海全媒体记者 汪清梅)

民警守住卡点为民提供帮助

4月15日,西宁城北公安分局小桥大街派出所所长范强,已在五一桥与祁连路交会处卡点值守4天。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阻断车辆和人员流动,全所41名民辅警全员出动,担负着辖区卡点、安全巡逻、秩序维护等工作。

在范强工作的卡点上,不仅要做好卡口管理,劝返流动车辆及人员,还在市民需要时提供帮助。

“今天我们送了14名病人,去医院做透析。”范强所在卡点离青海省人民医院很近,接到辖区居民的求助电话,民警开车去接病人到达卡点,再由他们开车送往医院。“就医关系着居民的生命安全,这些居民的身体本来就弱,通过我们帮忙送到医院,一路上降低了风险,帮助也更及时。”

中午时分,一位家住金座威尼谷的老人,平常使用的氧气用完了,根据老人的病情,需要氧气时就要立刻供氧,家人很着急。

“居民向民警寻求帮助,我们派出所接警后,立刻增援。”为做好日常救助工作,派出所留有增援人员,在居民遇到紧急状况时,可以立刻出动。

民警开车来回跑了10公里,终于带着满满一大瓶氧气,来到小区。家属不停地表示感谢。

病人看病就医、居民急需帮助……民警积极协调,提供帮助。

他们身处西宁市的各个卡点、值守在西宁的大街小巷,全身心守卫着这座城市。(西海全媒体记者 芦舜)

第二道
迅速行动

尽职守护城区“中门”

城东区:服务“不打烊”工作“不掉线”

4月15日清晨,在城中区与城东区交界的湟光十字,西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辅警马英武和同事们仔细查看进出城区的车辆身份信息,不敢有一丝懈怠。

“您好,这是您的核酸检测健康证,请拿好。”临近晌午,城东区清真巷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科科长李伟在采样点认真确认群众信息。

从区域核酸检测开始,像马英武、李伟这样坚守在一线的数千名“大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不打烊”,工作“不掉线”的理念。

疫情防控期间,城东区秉持着“不漏一户、不遗一人”的原则,全面摸排辖区高龄独居老人、失能失智人员、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情况,从购药服务、医疗救治、应急措施、物资保障等层面落实网格员结对帮扶措施,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城东区通过加强统筹协调、精准施策等方式,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确保群众生活所需。同时,积极沟通协调调配物资,尽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西海全媒体记者 周建萍)

城中区:开足马力与时间赛跑

4月15日,在西宁市城中区沈家寨广场核酸采样点,引导员热情耐心的服务,引来居民一致好评。

在本次核酸采样中,城中区不断优化备、采、送、检、报流程,按照就近、高效的原则,6400余名社会各界力量按照指挥员、监督员、引导员、扫码员、采样员和送检员岗位合理分配。

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志愿者齐心战“疫”、风雨同行;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各核酸采样点操作规范、秩序井然、运转高效。

在核酸采样现场,从入口处登记、核酸采集、到出口返回,均有志愿者全程服务和引导,保持安全距离,有序等待采样,有效分流采样人群。同时设置“绿色通道”,引导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孕妇等优先采样,专门为“一老一少”群体现场录入信息,确保采样期间不扎堆、不排长队。(西海全媒体记者 燕卓)

城西区:紧盯备、采、送、检、报关键环节

4月15日9时许,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兴胜巷上岛咖啡馆门口的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利用“小喇叭”提醒居民间隔2米排队、扫码查码。“昨晚半夜回家,今天早上7点多就来到这里维护秩序、提醒居民排好队。”来自城西区委办的志愿者郭海佳说。

自接到启动区域核酸检测的指令后,城西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迅速开启“区委书记、镇(办)书记、村(社区)书记”三级书记一线领导模式,紧盯备、采、送、检、报关键环节,统一指挥、调度、部署核酸采样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结合镇(街道)、村(社区)实际情况,以居民小区、楼宇、企业等为最小网格,共设置135个核酸采样点、528个采样台,合理分配医务、公安、联点干部、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做到应检尽检。

从4月15日起,城西区抓紧抓实静态管理防控措施。核酸采样当日,辖区重点商超、农贸市场及物资供应点正常营业,生活物资供应储备充足。(西海全媒体记者 季蓉)

城北区:多部门携手为爱坚守

为做好此次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城北区抽调机关干部3447名,其中党员干部2413名,志愿者2600余名。他们分别担任采样点防疫宣传员、防控指挥员、信息录入员或场地消杀员,认真做好现场秩序维护、测温查码、信息填报、问询指引等工作,全力协助1415名医护人员,做好核酸采样工作。

在人民广场核酸采样点,居民们积极配合核酸采样,在工作人员的有序指引下,提前排队,严格执行戴口罩、扫码测温、“2米线”等防控要求,从摘下口罩、采集样本,到迅速消杀离开,全程配合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娴熟规范地操作、一丝不苟地采样;志愿者查验“双码”、登记信息;民警多方密切配合维护秩序。(西海全媒体记者 芦舜 通讯员 范生栋)

第三道
从严从细

倾情守好社区“小门”

共筑疫情防控“心门”

4月15日,西宁市城东区开展区域核酸检测。7时30分,湟中路100号夏都之林小区就已经开始居民核酸采样,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维护现场秩序,请居民按照“2米线”要求排队,然后耐心细致地解释静态管理相关规定,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

连日来,城东区全体居民严格遵守静态管理规定,除封控区严格执行足不出户规定外,其他区域严格按照管控区标准执行,除核酸采样、就医等特殊需求外,非必要一律不出门、不聚集、不进入公共场所(公共区域)。

为了守好居民们的“小门”,城东区一镇七办全面实行封控值守人员全天在岗的工作模式,动员业主们加入社区微信群,第一时间让居民们了解掌握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要求,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以宣传引导促自觉,共筑疫情防控“心门”。(西海全媒体记者 马小玮)

当好社区“防疫”守门人

4月15日,接到核酸采样点志愿服务任务后,西宁市城中区饮马街街道办事处东大街社区党员志愿者傅邦友,一大早就赶到自己负责的区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9时许,傅邦友按照分配的任务前往瑞和园小区,在大门口,他负责通知小区居民到附近的核酸采样点做核酸采样,并负责把大家带到核酸采样点。辖区无物业管理的楼院多,傅邦友挨个前往无人管理小区,在大门口维持秩序,帮助居民录入核酸采样申报信息,扫“双码”。一天之内,傅邦友徒步走了十多个小区,顺利把居民统一带到核酸采样点。

下午3时,傅邦友才吃了几口饭,紧接着又投入到“战斗”中。夜幕降临,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的傅邦友,回家后接着整理小区相关信息,第二天他还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采访中,傅邦友表示,只有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守好社区的“防疫门”。(西海全媒体记者 燕卓)

社区守好门管好人

4月15日7时30分,兴海路口核酸采样工作正式开始。站在秩序井然的市民队伍旁,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尕寺巷社区核酸采样点负责人李淑萍的电话不断响起,她在负责协调工作的同时,还要随时回答居民们的问题。

5米线、2米线,排队等候核酸采样的队伍不是很长,家住兴海路26号的居民周明辉在业主微信群里,看到他们楼栋的居民可以做核酸采样的通知,下楼出院门就排上队。“现在秩序很好,等待的时间也不长,工作人员还拿着二维码在队伍旁,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他们真辛苦,我很感动。”

在尕寺巷13号院,志愿者拿着喇叭,在小区里通知大家。为了有序组织居民做好核酸采样,尕寺巷社区辖区范围内27个小区,都有专人负责通知居民。他们按照楼栋,以50人至60人为一批,让居民们分别到4个核酸采样点采样。”李淑萍介绍。(西海全媒体记者 季蓉)

共同守好小区“防疫门”

汇吉阳光丽景小区共住着2200户居民,每天参加核酸采样的居民约有6000人。在小区正门口,由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安、志愿者等组成的值守人员,共同守好小区的“防疫门”。进入小区前,居民要扫“双码”、测温并登记核酸采集信息,确保绿码才可进入。

“你好,请扫‘双码’。”这时,穿着防护服的小区物业公司保卫人员祁师傅,拿着双码卡牌,走向进入小区的群众。自从小区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引导扫码、帮助测温,简单的动作,他一天要重复几十遍,“守好小区的‘安全门’,我责无旁贷。”祁师傅说。

14日晚,毛胜寺社区微信群里发布了志愿者招募通知后,居住在小区23号楼的居民张女士毫不犹豫地报了名。15日早晨8时,张女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守好小区大门。“抗击疫情工作确实非常辛苦,但是大家都能理解也非常配合。我是入党积极分子,也非常熟悉小区居民的情况,这个时候更应该将这份责任扛起来,守护好我们的小区,守护好我们的居民。”张女士说。(西海全媒体记者 芦舜)

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汉朝起,史书就有了关于帕米尔高原的记载:由于山上的野葱特别多,得名“葱岭”。到了唐朝,“葱岭”才被赋予了一个比较洋气的名字——帕米尔,塔吉克语意为“世界的屋脊
  • 资源:charis 翻译:7#宇賀神K[超话]# 亲爱的太太你好,我想问一下经常性打碎杯子有什么说法吗?@宇賀神K 谢谢太太,祝每日心情都好。
  • 26、哭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内咖肽,以减少你的痛苦,这相当于你的大脑,在轻轻地拍着你的背,说“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27、想住在深山里,戒不掉手机但会给重要的人用钢笔
  • 娜姐,喜欢你的第九年08年遇见你09年喜欢你10年爱上你11年希望你新婚快乐12年希望你和杰哥能幸福13年每个主持人的颁奖典礼都能有你14年希望你录节目不要太拼
  • 有没有最近打算去张家界旅游的小伙伴 给大家整理了一份6-8月的张家界出游攻略 肯定能帮得上大家哦 出发前必看!运动:两次办公室肩颈操+一次八段锦+睡前揉腹看书没
  • 希望这仅仅是我个人的困境,也希望更多的女孩可以意识到那种潜意识的束缚,然后轻轻挣脱,为自己穿衣刘亦菲翘楚仙逸的容貌,总是能激起心中那朵圣莲,藏于心中,隐而不露,
  • 国庆第一天,爸爸表现不错妈妈好久没睡午觉了醒了就负责吃螃蟹爸爸说辅食很简单嗯那就交给爸爸去做第一次给宝宝做辅食可是儿子不给面子一口都不吃[允悲]全倒一地都是吃完
  • 现在在试岗一个工作,半运营半销售吧,这个公司刚开始做两年,业绩感觉很一般,主要是老板说三个月如果没达到就会淘汰,那三个月后工作不是会更难找(虽然现在也不好找)[
  • 可人多也没有什么*用啊,国家队只需要那么好几个(11还是好多,我确实不了解[嘻嘻])。总不能选一个一样得队友吧!
  • 【生活随想】We are either progress or retrogression, in life there is no alleged remai
  • 在这样的环境中,引进的龙头企业到村里考察后,最后都因为交通不便、用水困难、劳力缺乏等问题没有达成合作意向,自力更生发展产业成为唯一的选择。百人中党员不足两人,党
  • 李荣浩的小眼睛一直都是歌迷和网友们的调侃对象,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所出演的《乘风破浪》这部电影了,在灯光昏暗的过道上,李荣浩站着,邓超说出了那句台词:你能不能把
  • 前一个阴线还是下跌的趋势,但是第二根大幅高开,说明多方开始反攻,而且当天高开高走,说明多方占有了主动,因此该形态比看涨刺入的形态翻转型要更强。【操作方法】——在
  • ——詹青云4、我们只是累了,后来就算了——蔡康永5、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不随意误解是聆听者的本分。——詹青云4、我们只是累了,后来就算了——蔡康永5、被误解是
  • 静能生慧,静能养神,生活中每周能有一段时光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放空大脑,不想任何是与非,远离繁杂庸碌的日常,静静地一个人、一壶茶,人在茶中,茶在心中,人喝茶,茶养
  • 同时,睢县打造了21个特色产业示范点、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凝聚发展合力,提振发展信心,打造出了具有独特优势的
  • 完美的查理苏[淚][淚][淚][淚][淚][淚]怎么会啊 一个破游戏怎么会这么懂我啊[淚][淚][淚][淚]我的charlie[淚][淚][淚]我们要一起永远炽
  • 如行程跨线路,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柯桥段)内收取1元,杭州地铁及杭海线内费用按实结算。在活动期间,乘客乘坐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柯桥段)不按乘车里程计费,固定收费
  • 苗若兰是金面佛苗人凤和南兰之女,是金庸小说里非常经典的一个大家闺秀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特别美丽的女性。这两个版本的苗若兰可以说是颜值都非常高了,如今两位美女已经
  • 至今,易烊千玺一共主演了五部电影,而五部电影的票房全都超过了10亿,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易烊千玺创造了电影界的一个奇迹,部部爆款,部部高口碑,对这样的成绩也是甘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