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第二册(序分、三番破识)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

阿难尊者自己一个人受别请,由外面回来,没有赶上僧次,就是没有被分配到某一个斋主的家里去应供。所以其日无供:这一天就没有人供养他。即时阿难,执持应器:那时候,阿难尊者即刻托着钵。“执”,就是拿着。钵,叫“应量器”,言其你吃多少,就去化斋化多少,回来就吃多少,不要太多了,这叫“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就在这个室罗筏城,顺着每一家的门口去化斋。“循”,是顺着。就是挨着门,一家一家地去托钵乞食;有的就供养多一点,有的就供养少一点,所以要去乞多几家。可是按照规矩,说是不超过七家;要是七家没有人供养的话,这一天就不要吃东西了。这是阿难尊者因为不遑僧次,所以也没有上座,也没有阿阇黎,又自己出去化斋供了。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阿难尊者去托钵乞食,心里有一种思想。想什么呢?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最初他动这一个念:“我化斋化到最后,谁给我斋、布施我,够我吃的了,那就是我最后的斋主。”“檀”,就是布施;“越”,是超越,超越生死;布施能超越生死,所以出家人叫在家做布施的人“檀越”。

【编按】以下节自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八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这里这个“斋主”,是供斋的,不是荤的。“斋主”是个名,就是一个普通供养荤的、素的人,都可以叫“斋主”,尤其在小乘里。不错!他们去托钵乞食,不论供养荤的、素的,都叫供养食物的人“斋主”,并不是一定吃斋、供斋菜的,才叫“斋主”。这点,我们要认识。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无问净秽:这个斋主,阿难尊者也不管他是干净、不干净,也不管他是穷、是富。刹利尊姓:“刹利”,是“刹帝利”,是印度的贵族、王族。印度的种族,分出来有贵贱的。及旃陀罗:“旃陀罗”是屠户,就是杀猪的;印度不准杀牛,都是杀猪的。这屠户,一般人就都认为他这行业是一种很没有价值、很微贱的行业,所以旃陀罗在街上走,一般人都不和他走同一条路,他要另外自己走一条路。他走到街上,要吹着一种哨子,吹着响,表示他是一种微贱的,和旁人不同。这种的种姓,叫旃陀罗,是很微贱的一种种族。

方行等慈,不择微贱:阿难尊者现在就正在行平等而慈悲的这种乞食的方法,他也不选择这是贵族的,他就去化缘;也不选择这是微贱的,就专去化这个微贱人的缘。

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他的意思,就是给一切众生来种福。众生所种的福,功德无量无边的,他都令他们成就。因为一般在家人如果供养出家人,这都是种福。福,就是这个人什么都具足,都有这种福。如果在家人觉得自己福报不够,想要求福,就应该供养三宝,这叫种福,所以出家人叫“福田僧”。那么阿难尊者发意圆成一切众生的功德。“意”,就是他有这种思想、意念。“圆成”,是令一切众生都遂心满愿,他们求什么就得什么。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阿难尊者为什么要“方行等慈”呢?因为他在以前听释迦牟尼佛诃斥过须菩提、大迦叶。诃斥,就是闹(诃斥)他,骂他们两个人。骂什么呢?为阿罗汉:说他们是小阿罗汉,不是大阿罗汉。

怎么样呢?这位须菩提,他有一个见解,他专门化有钱的人。他说:“这有钱的人应该种多一点福,做多一点好事,来生才能继续有钱;他若不布施,来生就没有钱了。我应该帮助他,所以我要化有钱的人!”专门化富人,这是须菩提“舍贫而从富”。大迦叶呢?就专门化穷的人,他的思想和须菩提正好相反。他是这样讲:“这没有钱的人应该种福、做好事,等到来生就富贵了。如果我不帮助他,不向他化缘的话,那么他来生还是穷的。”所以这两位阿罗汉,一个人就专化有钱的,一个人就专化穷人。

我相信这又有一个意思在里边,一定是这位须菩提尊者也欢喜吃好东西。而大迦叶尊者是“头陀第一”,这行头陀行,就是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穷人布施的饮食,一定没有有钱人那么好。有钱的人,就是扔到街上的东西,也会比穷人的好。但是大迦叶尊者因为不注重饮食,所以他到穷人家里去化缘,给穷人种福。

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两个弟子没有平等去化缘,不是“方行等慈”,他们有所分别。所以就闹(诃斥)他们两个人,说是小乘的阿罗汉心,不是大乘菩萨心。心不均平:他们的心里还有穷富的分别,不能普遍行平等慈悲。

因为这样,阿难尊者就钦仰如来:他就非常地恭敬,很仰慕如来所说这种平等法门;说不应该“越贫而从富,越贱而从贵”,不应该有所选择,不应该这样分别,应该平等乞食,平等到各处化缘。有这种分别心,就不是大乘法,是一种自了汉。阿难尊者因为听说释迦牟尼佛闹(诃斥)他们两个人了,他就不那样做啰!所以就方行等慈,平等去乞食。开阐无遮:释迦牟尼佛这个法门,是大开方便门,一点遮障、限制都没有。度诸疑谤:专门化富的,或者专门化穷的,就容易遭人怀疑和毁谤。所以现在把疑谤消除了,令一切人心里都很欢喜,种福也遂心满愿,这就是不要人有一种疑谤的心,来对佛教不生信仰。

以上内容为大德宣化高僧开示,更多内容详见《大佛顶首楞严经》宣化上人经典浅释,宣化上人法汇,可以网络搜索“宣化上人法汇”,下载大德高僧佛经浅释电子书,跟随佛祖菩萨高僧修善念佛,来世出生于没有苦难的佛国。#心中的净土[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次展览,奥田将他的缤纷世界带至武汉,用色彩将平淡的生活变得鲜活灵动。奥田标志性的彩色纹理充盈整个空间的地板,试图从观众踏入展厅的那一刻就给予沉浸式的体验感,与
  • [最右]泰国diycaki皇家vc1000片 【¥29.9】 【泰国进口大牌】【湖南卫视央视CCTV各大媒体冠名播出】diycaki皇家高浓度维C,果味浓郁,
  • 5.浮动光标(进阶)在键盘上用两个手指捏合,就能够吧键盘缩小悬浮,还可以进行滑动输入操作。4.光标选择(进阶)两根手指单击键盘就可以选中词语,然后左右滑动就可以
  • #原来这才是自信的真正含义#从华为大公主回国,一句我的身后是祖国!你是我私藏的终极浪漫;风止于秋水, 我止于你愿2022我们都能上岸《我的世界如果有你》每逢下雨
  • ·探店~心心念念的奶茶店,环境很文艺,喝了推荐的新品,还真的好好喝,等的间歇下了几个回合五子棋,脑壳疼,不适合我这个没脑子的人儿。·新买的几天连衣裙全都合适,都
  • 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以岭药业的第一大营收来源还是心脑血管类产品,占总营收的53.15%。而2020年疫情暴发后,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就成了
  • 我想现在人买的炒菜机、洗碗机之类,很多时候也就只是享受早期新鲜劲的快感吧…至于说,之前拖着吃完半小时都不想动的状况,现在很有动力吃完就收拾好,可空出发呆或散步的
  • 卖了290今天我就是纯清货~价格特别低我想清一清~然后换一批~[doge]早上麻麻问我手里有多少现金~我和大哥说了 然后中午和大哥通话提了给我转钱我都不知道晚上
  • 老师再也不担心我们班开学会撞衫啦~今年的春天,我们就定这款班服一起去玩耍吧[绿马][绿马]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欢迎联系班服君哦[羞嗒嗒]#班服##班服图案##
  • ——周作人 《雨天的书》11. 人慢慢长大,喜欢略过本质看现象,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
  • 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在大家的预期之内,因为此前,股权转让项目意向投资者见面会上,除了厚朴投资、高瓴资本外,还包括百度、淡马锡控股等共25家机构。其实这两家公司股权
  • 7,元宇宙,这几天的走势和市场消息有些不太对等,但过高的涨幅调整调整,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不过有一点是没变的,那就是上涨的结构,短期行业指数持续依托30日线之上运
  • 陈明生认为,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全力推进龙岩新机场建设,深化赣(州)龙(岩)厦(门)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参与中欧班列建
  • (北京日报)#3毫米西瓜皮弹指即破#西瓜绝对是最能代表夏天的水果了,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挑选西瓜,买西瓜就像“开盲盒”。明天22日北京是以晴为主的天气,气温稍有
  • 刘惠宁头上的草原,飘了一次又一次然而这时刘惠宁又站了出来“我相信她,不怀疑她也不会和她离婚”几次三番闹出绯闻,身为丈夫的刘惠宁却视若无睹,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其实
  • 奴才十分害怕,他担心主人知道后会怪罪他,没有办法的奴才便开始高声喊叫起来:“来人啊,快来人啊,有强盗来砸屋子了!奴才也没料到自己能得到主人的奖励,当他看到围观人
  • #贾安如[超话]# 每一次在#出圈吧大学生# 里和各位老师连麦聊天,都能在内心生出很多的感慨…就像昨天我们聊的话题:#00后和90后的童年真的一样么#答案当然是
  • 派对浪客诸葛孔明:孔明的无中生有之计应该称作以逸待劳更合适《派对浪客诸葛孔明》兵法小课堂又开课啦,继上一集石兵八阵后,这一集又为我们展示了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之计
  • 这是一个两难命题,因为对外开放必然导致美国把战略触角乃至其罪恶之手伸到中国内部,不管怎样防范,都难以避免,被“和平演变”与“颜色革命”的危险始终存在;但与此同时
  • 偷偷告诉你,如果单点,要去冰加微糖是最好喝的.这样一个悠然的好天儿,就是要到喜欢的氛围里尝一口甜,美味入口的瞬间,你会觉得,这世上尽管有诸多的磨难,但总有一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