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破的“魔障”#,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道教修行中有个词叫“魔障”,是指在人们修道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来自于外界,有的来自于内心,只有历经了层层考验之后,才能真正地明心见性,洞彻大道自然的妙理。

“魔障”一词,可以分为两个字意来理解,即“魔”和“障”。先来逐字解读一下:
魔:道教中的魔和我们平时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的魔是不一样的概念。道教中有魔王一说,当一个人笃定想要修道的时候,魔王就会时不时为其设置一些障碍,目的是考验此人的道心是否坚定。如果在重重考验中败下阵来,说明此人修行的机缘还不到;如果最终能够战胜重重魔考,诸天魔王就会联名保举其证圣成真。所以道教中的魔并不是来害人的妖怪精灵,而是每一位道人修行的试金石。这一特殊的定义,也正符合道教对阴阳的理解。

在道教看来,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由阴阳构成的,正如有黑就有白、有人便有鬼、有仙则有魔。和简单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阴阳虽然是互不相同的两种属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相互转化。道祖说“知白守黑”“知其雄,守其雌”,意指道人修行意在洞彻阴阳互生互化的奥妙,所以才会在万千变化的世事中保持住自己的真常之体不变。以静心而制万缘,便不会因魔王的考验而扰动修道的心。

如钟离权祖师曾经十试吕洞宾,虽然魔考是一种试炼,当一旦冲破魔考,魔王便由考验之身转变为保举之人,这亦是阴阳的转化。若是真修行者,面对魔王考验,能够澄心去欲,自然可以识破所有的事物都是迷障,因此也就可以悟到破障的心和术。


由此,我们再来说说“障”的概念。什么是障?顾名思义,障就是阻挡人们的眼睛使其看不清事物真相的东西。在自然界中,可以有烟障、雾障、山障……人们身处烟雾之中时往往辨不清东南西北,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苏东坡有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因为自己身处在群山之中,眼睛被山障遮挡而看不到山的全貌,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胡乱揣测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至此,就会引出修行中的一个大问题,当身处在迷障之中,又如何能够明悟大道呢?所以修道的第一个关键词,便是“破障”。
破障之前,先要明白一点,“障”从何处而来。借用上文提到的阴阳理论,修行的“障”也需要用二元辨证的观点去看,一为外缘之障,一为内心之障。

外缘之障比较好理解,在宗教家的笔下有诸多名词来解读,如红尘大千、爱河尘沙、五音苦爽等等,总结起来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正身处的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世上存在太多诱惑,时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欲望。若被这些外缘牵引了自己的心,心随物转,修行就难有定性了。所以道祖告诫后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一旦沉迷于此,便终生脱离不了生生死死的世道轮回。真正修道有成的圣人,则是选择了“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只关注于本我的需求,去除掉过度的贪求和欲望。心不再去外求,所谓的迷障也就失去了遮挡眼目的意义。
世人常说修行不易,当把修行人清苦的生活和世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对比时,则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挨得住孤寂的时日,能否见得到自己的内在光明。这也就引出了迷障的第二层含义,即我们常常能在物质的贪恋中觉醒,但是否能更进一步觉醒自我内心的迷障呢?


人们和外缘世界产生关联的联结点在于一个“心”字,心上产生了欲望,所以才会被自我内心升起的迷障遮蔽耳目。道教中说,一念入天堂,一念归地府。所有执念,本都是自己的魔障。外在的迷障容易识破,却当陷入对自我、对修行的执迷中时,是否还能觉破此亦为修行的障呢?

道教修行理论中有“坐忘”一词,南华祖师也曾提出过“心斋”的概念。这是在告诉人们,修行不仅要断外缘,更要断了自己内心升起的无穷念想,真正做到无外、无内且无我之烦扰,使修行可以超越了“我”的局限,进而上升到与万物相合为一的高度。南华真人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意思是说:古代修道有成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因为内外皆无值得烦恼之事,所以才能视一切日常皆为修真,视一切际遇都是平常。心中无执,何惧魔考!

唯当破除执念后,便知一切魔障都由本心起。大道本是无为,人生是一场使心用心的过程,修行却是复归自然的历练。
若是人人都能各还本性自然,当如此时,修行既无,魔障也既无矣。道祖曾曰:“百姓皆谓我自然。”是然也。
文章来源:道教之音

修行要破的“魔障”,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道教修行中有个词叫“魔障”,是指在人们修道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来自于外界,有的来自于内心,只有历经了层层考验之后,才能真正地明心见性,洞彻大道自然的妙理。

“魔障”一词,可以分为两个字意来理解,即“魔”和“障”。先来逐字解读一下:

魔:道教中的魔和我们平时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的魔是不一样的概念。道教中有魔王一说,当一个人笃定想要修道的时候,魔王就会时不时为其设置一些障碍,目的是考验此人的道心是否坚定。如果在重重考验中败下阵来,说明此人修行的机缘还不到;如果最终能够战胜重重魔考,诸天魔王就会联名保举其证圣成真。所以道教中的魔并不是来害人的妖怪精灵,而是每一位道人修行的试金石。这一特殊的定义,也正符合道教对阴阳的理解。

在道教看来,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由阴阳构成的,正如有黑就有白、有人便有鬼、有仙则有魔。和简单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阴阳虽然是互不相同的两种属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相互转化。道祖说“知白守黑”“知其雄,守其雌”,意指道人修行意在洞彻阴阳互生互化的奥妙,所以才会在万千变化的世事中保持住自己的真常之体不变。以静心而制万缘,便不会因魔王的考验而扰动修道的心。

如钟离权祖师曾经十试吕洞宾,虽然魔考是一种试炼,当一旦冲破魔考,魔王便由考验之身转变为保举之人,这亦是阴阳的转化。若是真修行者,面对魔王考验,能够澄心去欲,自然可以识破所有的事物都是迷障,因此也就可以悟到破障的心和术。

由此,我们再来说说“障”的概念。什么是障?顾名思义,障就是阻挡人们的眼睛使其看不清事物真相的东西。在自然界中,可以有烟障、雾障、山障……人们身处烟雾之中时往往辨不清东南西北,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苏东坡有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因为自己身处在群山之中,眼睛被山障遮挡而看不到山的全貌,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胡乱揣测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至此,就会引出修行中的一个大问题,当身处在迷障之中,又如何能够明悟大道呢?所以修道的第一个关键词,便是“破障”。

破障之前,先要明白一点,“障”从何处而来。借用上文提到的阴阳理论,修行的“障”也需要用二元辨证的观点去看,一为外缘之障,一为内心之障。

外缘之障比较好理解,在宗教家的笔下有诸多名词来解读,如红尘大千、爱河尘沙、五音苦爽等等,总结起来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正身处的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世上存在太多诱惑,时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欲望。若被这些外缘牵引了自己的心,心随物转,修行就难有定性了。所以道祖告诫后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一旦沉迷于此,便终生脱离不了生生死死的世道轮回。真正修道有成的圣人,则是选择了“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只关注于本我的需求,去除掉过度的贪求和欲望。心不再去外求,所谓的迷障也就失去了遮挡眼目的意义。

世人常说修行不易,当把修行人清苦的生活和世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对比时,则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挨得住孤寂的时日,能否见得到自己的内在光明。这也就引出了迷障的第二层含义,即我们常常能在物质的贪恋中觉醒,但是否能更进一步觉醒自我内心的迷障呢?

人们和外缘世界产生关联的联结点在于一个“心”字,心上产生了欲望,所以才会被自我内心升起的迷障遮蔽耳目。道教中说,一念入天堂,一念归地府。所有执念,本都是自己的魔障。外在的迷障容易识破,却当陷入对自我、对修行的执迷中时,是否还能觉破此亦为修行的障呢?

道教修行理论中有“坐忘”一词,南华祖师也曾提出过“心斋”的概念。这是在告诉人们,修行不仅要断外缘,更要断了自己内心升起的无穷念想,真正做到无外、无内且无我之烦扰,使修行可以超越了“我”的局限,进而上升到与万物相合为一的高度。南华真人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意思是说:古代修道有成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因为内外皆无值得烦恼之事,所以才能视一切日常皆为修真,视一切际遇都是平常。心中无执,何惧魔考!

唯当破除执念后,便知一切魔障都由本心起。大道本是无为,人生是一场使心用心的过程,修行却是复归自然的历练。若是人人都能各还本性自然,当如此时,修行既无,魔障也既无矣。道祖曾曰:“百姓皆谓我自然。”是然也。

#每日一道#

修行要破的“魔障”,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道教# 修行中有个词叫“魔障”,是指在人们修道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有的来自于外界,有的来自于内心,只有历经了层层考验之后,才能真正地明心见性,洞彻大道自然的妙理。

“魔障”一词,可以分为两个字意来理解,即“魔”和“障”。先来逐字解读一下:

魔:道教中的魔和我们平时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的魔是不一样的概念。道教中有魔王一说,当一个人笃定想要修道的时候,魔王就会时不时为其设置一些障碍,目的是考验此人的道心是否坚定。如果在重重考验中败下阵来,说明此人修行的机缘还不到;如果最终能够战胜重重魔考,诸天魔王就会联名保举其证圣成真。所以道教中的魔并不是来害人的妖怪精灵,而是每一位道人修行的试金石。这一特殊的定义,也正符合道教对阴阳的理解。

在道教看来,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莫不是由阴阳构成的,正如有黑就有白、有人便有鬼、有仙则有魔。和简单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阴阳虽然是互不相同的两种属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相互转化。道祖说“知白守黑”“知其雄,守其雌”,意指道人修行意在洞彻阴阳互生互化的奥妙,所以才会在万千变化的世事中保持住自己的真常之体不变。以静心而制万缘,便不会因魔王的考验而扰动修道的心。

如钟离权祖师曾经十试吕洞宾,虽然魔考是一种试炼,当一旦冲破魔考,魔王便由考验之身转变为保举之人,这亦是阴阳的转化。若是真修行者,面对魔王考验,能够澄心去欲,自然可以识破所有的事物都是迷障,因此也就可以悟到破障的心和术。

由此,我们再来说说“障”的概念。什么是障?顾名思义,障就是阻挡人们的眼睛使其看不清事物真相的东西。在自然界中,可以有烟障、雾障、山障……人们身处烟雾之中时往往辨不清东南西北,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苏东坡有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因为自己身处在群山之中,眼睛被山障遮挡而看不到山的全貌,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认知去胡乱揣测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至此,就会引出修行中的一个大问题,当身处在迷障之中,又如何能够明悟大道呢?所以修道的第一个关键词,便是“破障”。

破障之前,先要明白一点,“障”从何处而来。借用上文提到的阴阳理论,修行的“障”也需要用二元辨证的观点去看,一为外缘之障,一为内心之障。

外缘之障比较好理解,在宗教家的笔下有诸多名词来解读,如红尘大千、爱河尘沙、五音苦爽等等,总结起来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正身处的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世上存在太多诱惑,时刻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欲望。若被这些外缘牵引了自己的心,心随物转,修行就难有定性了。所以道祖告诫后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一旦沉迷于此,便终生脱离不了生生死死的世道轮回。真正修道有成的圣人,则是选择了“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只关注于本我的需求,去除掉过度的贪求和欲望。心不再去外求,所谓的迷障也就失去了遮挡眼目的意义。

世人常说修行不易,当把修行人清苦的生活和世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对比时,则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挨得住孤寂的时日,能否见得到自己的内在光明。这也就引出了迷障的第二层含义,即我们常常能在物质的贪恋中觉醒,但是否能更进一步觉醒自我内心的迷障呢?

人们和外缘世界产生关联的联结点在于一个“心”字,心上产生了欲望,所以才会被自我内心升起的迷障遮蔽耳目。道教中说,一念入天堂,一念归地府。所有执念,本都是自己的魔障。外在的迷障容易识破,却当陷入对自我、对修行的执迷中时,是否还能觉破此亦为修行的障呢?

道教修行理论中有“坐忘”一词,南华祖师也曾提出过“心斋”的概念。这是在告诉人们,修行不仅要断外缘,更要断了自己内心升起的无穷念想,真正做到无外、无内且无我之烦扰,使修行可以超越了“我”的局限,进而上升到与万物相合为一的高度。南华真人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意思是说:古代修道有成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因为内外皆无值得烦恼之事,所以才能视一切日常皆为修真,视一切际遇都是平常。心中无执,何惧魔考!

唯当破除执念后,便知一切魔障都由本心起。大道本是无为,人生是一场使心用心的过程,修行却是复归自然的历练。若是人人都能各还本性自然,当如此时,修行既无,魔障也既无矣。道祖曾曰:“百姓皆谓我自然。”是然也。 https://t.cn/RyhpuQ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人会相面,又会算卦,一看见他,就对他讲,说:“啊,你应该读书,你是个做官的人啊!这就言其这个人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听天命的安排。
  • 2013年,一向精明能干的董路,曾以柴静采访李阳家暴事件的那期节目为由头,认为柴静面对李阳时阵脚全乱……岂料2015年11月4日凌晨,欧冠皇马对阵巴黎,当下半场
  • 哈哈 确实是人生理想了以后工作了我肯定会疯狂搞钱但搞钱的目的无非是更舒适的当一个废宅罢了[跪了]有自己的屋子,屋子里摆满手办谷子、贴满海报,有一台电脑和各种游戏
  • ◆恒力石化:本次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专项金融产品取得并持有公司股票,专项金融产品资金总额上限为73.8亿元,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总额上限为36.9亿元;本员工持股计划
  • 不祥预感,让她大胆推开门,眼前的一幕让她陷入悲伤,近乎崩溃——她发现了趴卧倒在地上昏迷有一段时间的星矢,赶快冲上去,泪目的她试图唤醒星矢:“星矢,星矢!回想起那
  • 當心的窗戶輕輕打開,​讓愛,喜悅,陽光流淌進來,​當心的窗戶輕輕打開,​讓愛,光,溫暖流淌進來,​​當心的窗戶輕輕打開,​讓愛在靜默和神聖中發言,​​當心的窗戶
  • 吻我,不要怀疑我的灵魂一秒钟 你改变了我的感官你解放了我的翅膀 如果你让我在这张床上容不下这么多的爱 再次叹息的感觉真好 你的触摸和我的触摸一起形成火 永不熄灭
  • 暖暖2个月+23天我的小天使第一个儿童节没准备精美的礼物但是妈妈在身边陪你慢慢长大带你看千山万水 玩好玩的 吃好吃的让你每天都过儿童节今天的你会在妈妈逗你的时候
  •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
  • 《The Warrior of Light》 序 本文无剧透,可以放心观看 壹 我还记得那个日子 2018年11月1日 在IG即将勇夺S8冠军的时候
  • 老哥还指导我整两只火螃蟹放放,我上场牌序本来就烂也跟本刷不出火螃蟹……我整晚破防,在语音里嚎叫,冤种觉醒你的匹配机制是怎么会事啊,上了殿堂都缓解不了的尴尬,我宁
  • 2022.03.20见证:一位农民的新中国七十年罗雪昌一个平凡的人,所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是整个时代的精神。”这就是勤劳的中国人民们所拥有的品质,是
  • 他认为这个圆就彻法底源了,但他仅仅是得到一种感应,不知道万法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他还没有见到本来面目。比如,把识阴作为我们的小别墅,你进来了就再也不会在宝宅外面
  • 武大靖1994年生于黑龙江佳木斯,奥运冠军,青春阳光,帅气那是当然的,而靳东是1976年的,比他大了18岁,却依然帅气,保养的不错,很让人佩服,他们把红旗轿车衬
  • 【转发赠书】#北京国际图书节# 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为谁化妆,如何化妆?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
  • 美食林:人生的道路选择有很多种,哪怕选择成为厨师,也有不同国家的料理可以专攻。作为厨师,我认为如果一个厨师确实能把一道菜做得非常好吃,高于其他餐厅的水准,那为一
  • 波士顿的晨曦很久都没有照到寸头少年的棱角 冰汽水蒸腾着八月末小扇扑蝇的重庆 却被九月的离开洗刷热气 入了落叶的秋黄昏破晓说过想念的话语 回旋了两年 似乎从未告别
  • 感谢省交通运行监测中心、山西高速交警提供的即时路况。感谢省交通运行监测中心、山西高速交警提供的即时路况。
  • 从“年幼无知”到“少不更事”我们都在增长见识,我们要接触够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当我们的见识越来越多,我们开始逐渐学会了分辨哪些人才是“重要”的,哪些事才是适合
  • 晨起发愿: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