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抢救敦煌文化 是我国学者历史上第一次自我文化觉醒
1909年5月,伯希和受法国国立图书馆的委托,从河内又一次进入中国,先后到一些大城市南京、天津和北京收集与采购古籍。由于他事先知道,那批从藏经洞弄走的宝物已经安全地运抵巴黎,这次便放心大胆,随身带来一小箱遗书,送到北京的裱画店装裱。他本人住在苏州胡同。7月间,一位姓董的文人在伯希和的住处看到了这些东西,便告诉了我国的金石考古大家罗振玉。罗振玉赶到苏州胡同一看,大为震惊,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珍罕的东西?

当罗振玉听伯希和说,莫高窟的藏经洞里还有上万件遗书,便风风火火、迫不及待地报告学部,要求学部即刻发令保护。以知识分子唱主角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明大抢救就此拉开大幕。

自从敦煌藏经洞文献被盗事发,罗振玉请求学部火速封闭藏经洞,中国学者就展开了一场文明大抢救。当时比较知名的学者包括胡适、郑振铎、王国维、陈寅恪等几乎全都投入进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全方位地展开。极具学术远见的陈寅恪,已经在他的头脑里,感到一种新学科正在形成。他感到这学科的博大深厚,及其无限的潜力与前景。于是他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所作序文中,首次提出了“敦煌学”的概念。这就一下子把敦煌这个全新的学科推出来了。

然而,当时中国的学术界对被瓜分的敦煌遗书的总体情况所知甚少。仅仅靠伯希和赠予的有限的一点照片,还远远不行。于是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奔赴到欧洲和日本,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遗书。

最先到日本去做这件事的还是罗振玉。他在1914年赴日参观“西陲古物展览会”上,与日本探险家橘瑞超见了面。他从橘瑞超那里获得被日本人弄走的那些敦煌遗书的目录和材料,迅速写成文章,在国内发表。

最先在欧洲做这一工作的是大诗人刘复(半农)。他在法留学期间,将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的反映世俗生活的写本全部照录下来,共计104件,然后送回国出版。书名叫《敦煌掇琐》,其内容非常广博,全书分小说、杂文、小唱、诗、经典演释、艺术、家宅田地、社会契约、讼诉、官事、婚事、宗教、历书、迷信、杂事和语言。单是这百余件写本,就大角度展开了中古时代社会生活的众生图景了。这更叫国内学者痛惜那些失去了的稀世之宝!

于是,从1934年起,学者向达、王重民、姜亮夫、王庆菽、于道泉等等自觉背负起这文化抢救的使命,漂洋过海,去到万里之外的欧洲,整日埋头在博物馆和图书馆里,抄录、拍照、研究、编目。向达于1935年到达英国,他在大英博物馆东方部阅读敦煌卷时,受到那里的一个叫小翟里斯的人种种刁难。他只能阅读很少一部分写本,但他还是看得非常仔细,并将每件写本都做了卡片,记下卷子的一切特征,还拍了照片。此后他转向法国,抄录了大量资料。1938年他从英法博物馆中一个字一个字抄写回来的资料,竟有几百万字!王重民于1934年到法国国立图书馆工作。他拍摄了3万张关于敦煌遗书的微缩胶片。这种工作的繁重难以想象。姜亮夫从巴黎跑到伦敦,从伦敦跑到柏林,追踪着每一卷遗书。在法国国立图书馆每拍一张胶片要付14法郎。为了尽可能多拍一些,他只能勒紧裤带。喝米粥,嚼面包干,白天抄写卷子,晚上回到小旅舍连夜复查整理。他们是想用手中的笔把那数万件遗书“搬”回来!

那是怎样虔诚的敦煌情结和文化情结。我国学者对敦煌遗书的大抢救,是历史上第一次自我的文化觉醒。它义动当世,光耀千古,成为百年来中华学坛的一股飒爽、浩荡和堂堂正正的文化正气。

此时此刻,在大漠风沙中的荒芜又破败的莫高窟就像当年藏经洞等来了罗振玉那些学者一样,在等候它的保护神。

进入20世纪40年代,画家们开始远赴敦煌。最早到敦煌莫高窟的画家,有王子云、吴作人、关山月、黎雄才等。在这段时间里,千里迢迢来到敦煌的学者与艺术家,都见过一位蓄着长髯、身穿土里土气驼毛长袍的中年人。他就是张大千。

张大千是最早来到敦煌的画家之一。他于1941年5月携夫人杨宛君和次子张心智到达莫高窟。原打算在这里观摩3个月,但抵达这里的那天清晨,他提着马灯钻进洞窟,就在里边看了整整一天。等到他再从洞窟钻出来,已经改了主意。他说:“了不得,太了不得了!比我想象的不知伟大多少倍!恐怕留半年还不够!”

同来的人以为这是艺术家一时冲动,谁料他真的一呆7个月。

7个月后,他到兰州,将不多的一些临摹作品送到成都,举办一个小小的“西行纪游画展”,却引起了不小的负面的轰动。舆论上激烈地批评他,说他沾上民间的俗风匠气,开始步入魔道。

张大千哑然一笑,不去回答,手捋长髯,怡然自得。转年春天,他居然携带全家再度进入莫高窟。此行还邀来他的好友、画家和书画鉴定家谢稚柳,看来他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真正地深入这座“沙漠上最伟大的美术馆”了。

第二次进入莫高窟的张大千,全力展开临摹工作。

他天天很早就要钻进洞窟,因为只有在清晨时,阳光可以照进一些,中午过后便暗了下来,有的洞窟漆黑如夜,什么也看不见,必须点上烛火来画。为了追摹那些巨幅壁画的体量与气势,他从青海塔尔寺请来藏族画师昂吉等人,为他缝制12丈的大画布。他就像古代画工那样,一手秉烛,一手执笔,把唐人那些绵长而畅如流水的线条,搬到画布上来。同时,中华文化源头的活力,也就不断地涌入他的笔管。

临摹也是一种技法研究和历史研究。故而,他对敦煌的挚爱便自觉地进入珍惜和保护这些艺术珍品的层面。

1941年10月,国民政府的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曾来西北视察。他听说了张大千住在莫高窟,便来参观。于右任的文化造诣颇高,工于诗词,写一手好字。他到了莫高窟一看,深为这里的艺术而震动,也为它如此的破败荒芜而叹息不已。当晚,于右任临时住在下寺——也就是当年王道士居住的地方。张大千抓住机会,和于右任谈了两个夜晚,所谈的全是关于敦煌的保护问题。张大千比任何人都深知这里的一切。几百个画窟,没人看管,风沙侵袭,岩石开裂,流水泻入,还有远道来拜佛的善男信女,住宿洞中,信手在壁画上涂抹漫题。莫高窟最晚的洞窟是元代,至少有700余年。很多壁画都已酥碱,起甲,霉变,剥落,已经沦为毁灭的边缘!他要求政府设立专门机构,保护和研究这座中华文化与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挽救莫高窟于危难之中。

对于莫高窟的保护,张大千应是历史上的第一功臣。

1935年秋天,巴黎到处是美丽的菊花,常书鸿穿过卢森堡公园,打算去卢浮宫看画。在途经塞纳河边旧书摊时,他偶然见到一大部盒装的画集,叫做《敦煌图录》,一套六册。这正是当年伯希和的探险队拍摄、由伯希和编著的。他好奇地打开这部陌生的画集,敦煌壁画第一次闯进他的眼睛。敦煌壁画使任何与它初见的人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尤其像他这样一位年轻而敏感的艺术家。他看到那些来自中国的1000多年前的古画,竟然如此遒劲有力,气魄雄伟,那是西方绘画——从古代的拜占庭绘画到当时的野兽派艺术都无可比拟的,他真的震惊至极了。卖旧书的人告诉他,还有不少中国古画的原作就在不远的吉美博物馆里。等他看到那些真迹,便彻底被征服。一幅7世纪的《父母恩重经》,比起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驱乔托的作品早了700年,但艺术上更加辉煌和隽永。他过去一直拜倒于西方艺术,把希腊和罗马艺术看得至高无上。现在只有惭愧和忏悔,于是他决心离开巴黎,回归到自己民族的艺术中去。

1936年他回到中国。数年后,也就是1942年,于右任忽然请他去敦煌。这时,住在重庆的徐悲鸿和梁思成也全都鼓励常书鸿去。可是谁也不知道,6年前他就是因为看到了敦煌的艺术才决心回来的呵!

1942年8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陕甘宁青新五省监察使高一涵任主任,常书鸿任副主任,张大千等5人任委员。常书鸿到兰州进行具体筹办。经过半年筹备,大体就绪,他于1943年2月乘卡车经河西走廊到安西,再换骆驼去往敦煌。

那时,张大千还在这里,正要返回重庆去。张大千对他说:“我先走了,而你却要在这里无穷无尽地待下去,这可是一个长期——无期徒刑呀!”

这话既是玩笑,又十分认真。张大千在这里生活了3年,他知道如果一生都呆在这里是什么滋味。1943年元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常书鸿任所长。常书鸿相信自己不会倒下,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妻子从他身后逃掉了。他现在才算真正的体验到张大千所说的那个“无期徒刑”的滋味——无期徒刑的分量,还有无期徒刑的神圣。

常书鸿于1994年6月23日辞世。他的骨灰埋葬在中寺故居的小院里。但人们在莫高窟对面的大漠上为他竖立了一块墓碑。碑石是黑色的,在黄沙万里的背景下,沉静而醒目。好像永远伫立在那里,守候与保卫着敦煌。这黑色的墓碑又像是敦煌史的一块界碑。它严格地分清耻辱的过去与自尊的现在,黑暗的往昔与明媚的未来。人们崇敬以常书鸿为代表的敦煌的保护者们,尊称他和他们为:敦煌的保护神。

这种强烈的文化责任感通过罗振玉、蒋斧、董康、王仁俊、向达、王重民、刘复、于道泉、王庆菽、梁思成、张大千、常书鸿、段文杰,一直像圣火一样传递至今,照亮了中国的学术界和戈壁滩上灿烂的敦煌。可以说,近百年来我国知识界的所有重要人物,差不多全都介入了敦煌。

敦煌的文化抢救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抢救行动。它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觉醒,显示了我国学术界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文化主权意识,以及一种浩荡的文化正气。同时,也表现出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始终具备的文化高度。

著名书法家崔德毅作品走进美丽乡村“贵州往事”

2019年己亥猪年新春,贵州省清镇市“贵州往事”民俗山庄特邀著名《心经》书法家崔德毅先生为其进行文化建设、书画装点。品牌打造。
崔老师在山庄执行负责人黄宗贵的陪同下实地察看“贵州往事”山庄的接待大厅、别墅、民宿山庄后根据山庄的特点,结合山庄自身的地域特征,首期创作30幅具有山庄浓郁特色的书画作品,从创作、装裱、安装,历时半月,至“贵州往事”民俗山庄开园营业时全部完成。崔老师为山庄文化建设助力、锦上添花。
据崔德毅介绍,“贵州往事”民俗山庄座落于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右七村,是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文化演艺、培训、康养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杨秉孝 报道)

今天正在我《陋室铭》工作室.整理一些书画拿去装裱,要春节来了、有许多人会来给我拜年,我也要准备回赠对方礼仪,所以……
正在此时陈三哥打电话说:老君山有道家师傅来请我接待陪伴去一个08年5.12地震时,被震坏的小道观在她弟子母道长的努力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中,今天恢复并举行纪念开光法会。在那里认识了从青羊宫来帮忙的道士其中一唐师兄说认识我,并通过其他道长在我这里求过书画作品带去台酒、香港等去弘道传福!然后我们又到装裱书画的地方去取了两幅送给他们.以作春节之礼! https://t.cn/RnCZF36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之前有同事和我聊天,笑我:“你温柔一点不可以吗?怪不得至今单身”,突然就很难过,其实我以前也不是全身带刺,以前也会安安静静温柔的看着你们。 后来这两年啊,我慢慢
  • :‎n‎e​w ar​r​i‎va​l ‎‎ ​最‎简单​的‎一脚蹬‌‎款​式​ ‎也是​最‎经‎典‌​的​一款​ ​ ‎上新团‌购​价​3天​活​动‎ ‎¥
  • 现在的 WS 门槛其实越来越高,低质量的只会越来越做不下去,无脑造势包装,眼看他楼塌了,市场越来越理性化。 以前你看不上ws,以后你发现ws玩的你玩不起,人家也
  • “伤官”这个十神的称谓表面上看是有那么点凶神的意思,难怪很多学派的命理师都把它归结到四凶神里面。其实在八字命理的断事中,最重要的是看各宫位的组合。 首先来看下
  • #诗词日历# 今日8月18日,星期天 农历七月十八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 #工作动态# 【丹徒区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召开】8月16日下午,丹徒区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召开。 会议要求,全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以受表
  • 前几天看到一个话题:是什么让你决定分手。 一个姑娘的回答:大概连生活中的有趣都不想一起分享的时候,我们之间就彻底结束了。 是的,成年人的分手都是有理由的,失
  • 考研日记Day 1 晴转雨 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找个方式记录一下自己的考研生活,今天终于动笔了哈哈哈哈!从今天开始,每天在微博上写考研日记,记录自己最努力的一段时光
  •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欢乐暑期档# 我来认认真算写影评了! 电影里有三个大型的战斗场面,都在不同的地方有侧重点,有的是视觉冲击强,有的是
  • 我的外孙写得散文诗[强][强][强] 以前梦到过的小故事,感觉莫名熟悉的剧情,就写了下来 笙歌起,战事落,将军握剑空思叹。 篝火苒苒战士乐,帐中靡靡音律奏。 目
  • 八字合婚的意义:合婚有利于理性、客观看待感情或婚姻。说到男女之间的感情,我相信没有谁可以完全定义的清清楚楚,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因为
  • 一直以来,我自以为我的交际能力和对感情的经营都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不管是友情 亲情 还是爱情,都能尽力问心无愧。所以我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从来没有失去任何人,
  • 孤单心事 2005年12月27号 演唱 蓝又时 填词 徐世珍 谱曲 杨子朴 制作公司 华研国际公司 所属专辑 终极一班影视原声带 雨下在我窗前 玻璃也在流眼泪
  • #娱乐新趣报# 18日,有知情人士晒出了毕福剑现身的近照,并表示:“毕福剑开了个画室,教小孩画画,发挥他的特长。任何人都不能辉煌一辈子,但是身上的才华可以光芒四
  • #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金沙滩啤酒城##西海岸新区#全球1400余款品牌啤酒、400余场时尚娱乐活动…2019年7月26日,第29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青岛西海
  • 又一年了,原来离我在做药代的日子已经一年了,虽然做了一个月都没有,但是回想起,那还是黑暗的日子,每天早起晚归就是在医院跑来跑去,第一次去见医生还不知道开口,反正
  • 噗哈哈哈狮子座的女的都是什么方言鬼才? 本人:1.出门在外不想暴露自己是哪儿人的时候,会自动切换京腔…屡试不爽(记得还有位哥说我长得也像北京妞儿,这就不知道是怎
  • #洪一诺[超话]# [米奇比心]#洪一诺寂寞先生# 59r[心] 一路陪你走到这个时候 我从来没后悔过 来回52h的奔波 长达15h的站立 4h的等待
  • #周震南[超话]##周震南康师傅冰红茶见面会##周震南奶且A# 今天真的很累很累 凌晨赶车6点钟到的现场 南昌的天气也特别热 但是在见到南南那一刻 我觉得值
  • 【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出炉 王寒一新作入选】近日,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公示名单出炉,台州知名作家王寒的新作《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