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季课程 | 唯识三十颂-第八天
唯识与它空,关系一言难尽?
主讲:第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日期:2022年2月4日(五)
先问候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札西德乐!
今天是冬季课程的第八天,继续讲解唯识典籍在藏地是如何开展的。之前提到大致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今天会多加一个部分:他空跟唯识的关系。这次分类上可能比较杂乱,但也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讲一些内容。
#「弥勒五论」到底是哪宗?
前几堂课当中,已经讲过很多弥勒教法如何出现的历史,不必再重复,但是有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首先是《丹珠尔》当中,印度论典对于弥勒教法的出现,有不同的说法。例如狮子贤论师的《般若八千颂大疏》(brgyad stong 'grel chen)提到:
「圣无着虽然领悟一切经典之意,但是对于《般若经》的字义两方面都无法领会,而感到不安。因此,弥勒为他讲说《般若经》、又撰写了《现观庄严论》本颂,传授给无着以及其兄弟等人,后经由后者诸师的祈请,弥勒因此撰写了五论。」
论师无畏生密(Abhayākaragupta,阿巴亚卡拉笈多)在《正处月光》(gnad kyi zla 'od)中的说法不同:
「佛涅槃后,金刚手承诺佛陀要负责结集佛语,召集弥勒等菩萨聚集一处,结集般若系经典。但是因为义理过于深奥,为了能够彰显其意,弥勒因此当时就撰写了《现观庄严论》的本颂。所以,狮子贤等人所主张,弥勒是后来为了回应无着才写下此作,这些观点有误;有些人则主张,弥勒的著作早已完成,但是并没有即刻宣说(是后来遇到无着才传出)。」
这些是《丹珠尔》(藏文大藏经的论藏部分)当中印度论师不同的说法,由于说法不同,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于弥勒教法属于哪个宗派的部分,上堂课已经讲过了,今天再做一些说明。一般来说,对于弥勒教法属于中观还是唯识,印度和中国佛教的看法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在藏地却有很大的争论,有不同的主张、看法,主要的有三种:
一,五部论是中观,也是唯识;
二,五部论都是中观;
三,五部论都是唯识。
一,五部论是中观,也是唯识:
三种中比较普遍的主张是弥勒的著作一部分是中观、一部分是唯识,这样的主张有:鄂译师、理剑世尊、绒敦、果让。他们认为:《现观庄严论》是阐述中观思想;《大乘庄严经论》、《辩中边论》、《法法性分别论》(此论有颂文本和长行本两部)是所有大乘经的解释,而思想上主要是三自性的内容,所以属于唯识;《宝性论》是讲说如来藏经典的究竟大乘思想。
第八世法王米觉多杰的《入中论释》中提到:
「父尊大惹巴(桑杰年巴)说:『慈氏五论解释一切广大因果乘之教言。中间的三部论著,虽然没有不附带地提到中观法义,然而直接阐述的是唯识不共义的典籍;弥勒第一部论著(《现观庄严论》)属于中观唯识共同的论典;最后一部(《宝性论》)属于经续(显密)共同的论典。』」
这样的说法,也和普遍的说法一致,弥勒五论同时具有中观与唯识思想。
二,五部论都是中观:
说五部论都是中观的,是对于《现观庄严论》有现观权威之称的雅.米旁却吉喇嘛、多波.些饶蒋采,班钦.释迦乔丹等大多数的他空派大师,都一致认同弥勒五论都是中观的论典。
三,五部论都是唯识:
认为全部论典都是唯识的,有仁达瓦.寻努洛卓在〈对泽千堪布问答录〉中提到:
「弥勒的教法,在唯识当中,被无着兄弟和其弟子们讲说,如果弥勒的教法阐述的不是唯识思想,那么无着兄弟和其弟子的论著,也都会变成不是唯识宗的著作。结果会变得连一个唯识宗师也没有。」
在〈与喇嘛唯瑟蒋采问答录〉中提到:
「『弥勒五部论著当中,《现观》属于中观,其他四部属于唯识。』请问这样的说法依据为何?『如果中观,就应该全是中观,如果是唯识就应该全是唯识,但是,这样的分类很清楚是出自圣解脱军(Ārya Vimuktisena)和狮子贤(Haribhadra)。过去藏传佛教的大师们也都这样认为。』」
虽然过去很多藏传大师都认为弥勒思想是混合的中观、唯识的,但仁达瓦.寻努洛卓则认为全部都是唯识。所以,藏地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弥勒教法都是唯识,但是有这种说法的藏传大师很少。以上简略讲完五论属于哪个宗派思想的部分。
#无着兄弟对「弥勒五论」的释论
接着,这里要说一下无着兄弟对于这五部论,写了什么样的注解。
一般来说,五部当中的《大乘庄严经论》,世亲着有注释、《辩中边论》,世亲着有注释、《法法性分别论》,世亲着有注释。《宝性论》,一般认为有无着的注释,藏传也是这么认为,但是近来国际学术研究认为可能是世亲所注释,这部分以后上《宝性论》的课时再说。总之,一般认为,四部论著无着兄弟都有注释,但是《现观庄严论》是否有两位的注释就不确定。
讲到《现观庄严论》,佛学院的学生都很熟悉了,对于印度二十一家《现观庄严论》的注解都很清楚,这里再重复说的话各位可能觉得很闷,简略来说,其中有十二部对照《般若经》、九部没有对照《般若经》。对照的十二部当中的第一部,就是圣解脱军(Ārya Vimuktisena)所写的《二万颂八品二万光明释》。据说这部注释撰写的因缘,是当时有一位居士寂铠(dge bsnyen zhi ba'i go cha)从普陀洛山迎请了一部《般若两万颂》(nyi khri le'u brgyad ma)到瓦拉纳西,而圣解脱军也同时得到弥勒「前往东方」的授记而来到了瓦拉纳西,两人就在当地相遇。以此因缘圣解脱军得到了这部《般若两万颂》,并且开始了与《现观庄严论》的比对工作。这是比对《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的第一部注释合集。这段因缘,出自慧生智撰写的《般若摄义》。
另外,据说这些注释当中,《般若八千要义》是所有释论中最广博的,能够广泛解释二十部,或一般说十七部母、子《般若经》的一切意旨,所以公认为是众释中诠释能力最为广博者。这里就讲到十七部《般若经》,这十七部经在赤松德赞父子时期,就已经翻译成藏文,因此当时就有般若十七部经的说法。不过,之后有些大师反对《般若经》「仅此十七部」的观点,认为那不过是在说赞普时期曾经翻译了十七部《般若经》,并不是说《般若经》只有这十七部。否定《般若经》仅此十七部的人,认为象是《金刚手请问经》、《金刚幢请问经》都是《般若经》,并不在这十七部中,当然这些经典主要是之后由布敦巴的上师塔巴译师所新译的。
其他四部弥勒著作,多少也有印度的注解本,以《大乘庄严经论》来说,有无性论师(Asvabhāva)的注解、安慧的注解,利他论师对于前两个颂文的解释,还有迦湿弥罗班钦.迦纳室利的注解。《辩中边论》则有安慧撰写的对于世亲的注解,其他的注解者印度应该是没有的。
世尊理剑则主张:《瑜伽师地论》的主旨十七地、摄抉择的五地,和《摄大乘论》与《阿毘达磨集论》,都是弥勒菩萨所亲说,并由无着归纳整理。这样的说法也受到大部分学者的支持。至于将无着的《解深密经注》、世亲的《十地经注》和《三自性论》等等「八品」,其中多以无着所作为主的这一系列著作,整编为「弥勒二十论」,这样的说法则是藏地学者的归纳结果。
#和弥勒相关的二十部法
「弥勒二十论」包括「二庄严论」:《现观庄严论》、《大乘庄严论》,两部;「二分别论」:《辩中边论》、《法法性分别论》,两部;《宝性论》等「慈氏五论」,五部;《瑜伽师地论》(五部地论),一部;《摄大乘论》、《阿毘达磨集论》,两部;世亲的「八品」、八部论。这是一般说的「弥勒二十部法」。
世亲所造的「八品」是:《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释轨论》、《成业论》、《五蕴论》、《缘起经疏》(或有说是《辩法法性论释》,布顿、色惹杰尊等多位大师则认为是《缘起经疏》)、《辩中边论释》、《大乘庄严经论释》。
多罗那他着的《印度佛教史》中指出「八品」这个名称并不合理:「虽然称为八『品』(rab tu byed pa),但是其中的《缘起经疏》、《辩中边论释》、《大乘庄严经论释》和《释轨论》这四部很难说是『品』。」这一段的意思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品」的篇幅通常比较小,而这四部论都是「释文」(tshig 'grel),篇幅较长,因此不能说是「品」。接着文中继续说到:「而且其中如《成业论》、《五蕴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论》称为「品」(rab byed)(译注:藏文中这四部论名都称为品,如《成业品》等),其他论又没有这样命名,所以是不合理的。」意思是如果要称为「八品」,那么应该八部论著的名称都应该统一为某某品才是。总之,对于以上谈到的「八品」和「弥勒二十部」,世尊理剑认为:这样的分类是藏地的说法,印度当时是没有的,这部分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弥勒教法最早的藏地注释
接着谈一下,弥勒教法最早的藏地注解是哪一本呢?
首先,藏地最早开始翻译弥勒教法的译师有巴曹译师和赞.喀沃切,他们二人前往印度听闻弥勒的教法。先是赞.喀沃切到了印度,据说当时他已经很老了,因此他将弥勒的教法当成是最后临终的法教,带着深切想要实修的心而向萨札纳(Sañjana)求法,请求教授《宝性论》,并且在当时的口译素.噶威多杰的协助下,听闻萨札纳的教授,据说后来就流传下来素.噶威多杰讲述时的记录。同时期还有一位名为贝玛僧格的译师,他也依止了萨札纳听闻了《大乘庄严经论》,后来也流传下来这部论的笔记。但上述这些笔记都已经失传了。
另外,最广为人知的一部最早的弥勒注解,就是由鄂译师作的注解,《般若经》相关的注解有《现观庄严论》摄义和大疏,《心经》摄义和大疏,《大乘庄严经》、《宝性论》、《辩中边论》和《法法性分别论》四部论的摄义和大疏,这些著作大都流传至今,象是他着的《宝性论》摄义,现在大家都看得到。这就是藏地最早和弥勒教法的因缘。以上就是弥勒教法和藏地最初的因缘。
#弥勒教法的教学
接下来,除了翻译之外,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弥勒教法的教学。
之前课程中提到过弥勒实修的传承,就是由赞.咖沃切传下的,但据说这个传承已经中断。而现在藏地最主要的传承,是由鄂译师.洛滇些饶所传下的,他的寺院名为桑浦寺,这座寺院可以说是藏传佛教的第一座佛学院,就象是印度的那烂陀佛教学院一样的重要。当时寺中有非常多的智者、大师,寺院主要的教学,就是以弥勒的经典为主,从中也撰写传出非常多相关的注疏,让弥勒的教法广为弘扬。
鄂译师本人和他的传承,不仅对于弥勒教法的弘扬具有极大的恩德,而且对于中观、因明的弘扬,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鄂氏传承对于整体藏传佛教是非常关键和有恩的。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要知道,并且应该记在心中的。
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藏传佛教好像只知道四大教派,然后眼中只有自己的教派,当然尊重自宗自派理所当然,但是如果因此忘了过去,也就是还没有所谓的四大教派分类之前的那些祖师,也就是前弘期或后弘期刚开始的时候,当时有非常多的大师们,为了佛教鞠躬尽瘁,就是因为他们奠定了如此稳固的基础,才能让现在的藏传佛教,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道业上,方方面面都如此的稳固弘扬。祖师的恩德,是时刻都要铭记在心的。
以上就是弥勒教法跟藏地的因缘。 六,他空和唯识
「他空」跟「唯识」的关联性,这部分比较复杂,很不好讲。如果讲的方式不对,可能会冒犯到别人,所以这次说的并不是结论,而是提出一些看法和疑问,希望抛砖引玉,作为日后讨论的参考。
#「自空」跟「他空」的差别
他空和唯识是很重要的,在讲这个主题之前,首先我们要先知道「自空」跟「他空」的差别。要在短时间内讲清楚「自他」和「他空」是很困难的,总之,藏地后来开展出来的自空和他空的传承:
(一)「自空派」是以龙树《中论》和月称《入中论》思想为主的派别;
(二)「他空派」是以《宝性论》为主的弥勒教法和无着兄弟著作为主的派别。
两派的思想讲起来很复杂,但简单来说:
(一)自空思想:主张「万法自性本空或谛实空」,这是自空派;
(二)他空思想:主张「本质如来藏的自性上不受客尘所染或客尘空,而如来藏自性不空」,这是他空派。
他空派的思想,一说是由赞.咖沃切的《宝性论》传承开始,换句话说,是因为他强调《宝性论》而开启了他空的思想。之后噶玛巴让炯多杰也特别强调他空思想。然而是到了多波瓦.喜饶蒋采的时候,他才扎实地确立了他空的思想,建立起全面的他空根、道、果的理论。因此之后他空派也常被称为觉囊派。因为觉囊派主要的思想就是他空。

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与报恩行

很多人轻忽急躁地拿了茶就喝,
我怀疑这样的行为是否算是大乘的行者?
大乘的根本,就是菩提心,
透过知母、念恩、报恩的次第修持,
培养出知恩、感恩的心,

这 就是整个大乘佛法的发心和行持的精髓,
不是吗?
总而言之,我们不只是感念众生恩
也要感念这个利益滋养我们的山河大地的恩德。

尤其今年噶举祈愿法会的主题是“忆念恩德”,
去年则是“环境保护”。
今年也有贴出标语,
因此忆念恩德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在这里,
我们要将过去修传派祖师 们,
为了利益后世弟子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铭记在心,并且不断地祈请。

事实上,佛法殊胜的口诀,
是要全心地投入实修,
才能达成的;
但这还说的太远,首先,
能够生起百分之五十的感恩心就算不错了。

一个人若能将“感恩”随时放在心上,
就能够真正持有、
守护和弘扬“修传派”的教法,
要不然,把佛法当做一种外在的装饰,
法也不是法,教言也不是教言,
外表 佯装成修行人的样子,欺骗善信,
这样做的话,就会像某人所说:
“宗教是毒药”一样,法不如法,
反倒成为了落入恶道的因,
这样他的预言可能就成真了。

因此,我们只要能做到不让佛法
成为毒药就好了。
我们修持佛法的目的,
是为了出离三界轮回的痛苦,
如果反倒愈陷愈深,
也就是说修行掺杂着世间八法、
信仰非理 的戒法或者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好的话,
就会有深陷轮回的危险。
这样本末倒置的情况,完全是不如法的作为,
这是我们应该放在心上的。

“离欲”的欲,在这里比喻作一种牵绊,
会捆缚住我们。

我们都想要自由,不自由就会痛苦,
自由就会快乐。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

但我们都太放不下了、
太贪着今生的各种东西、物质了,
以至于完全被牵绊、限制,失去自由。
我们就好像是今生各种物质的仆人,
只能听命行事,而没有任何行动自由。
什么是道呢?其意思是说,
不应只是表面形式上的修持,例如念念仪轨,
而是要在心中生起证悟,生起修道的体证。

如果没有这样,
我们可能以为自己是走在开展遍知果位的道路上,
但很可能只是在过日子,
浪费了很长的时间而已。

修行,要透过深刻地思维,
在心中生起敏锐的体悟。

佛教强调“悲心”,但这不是一种戒律,
不是一种“身为佛教徒就一定要生起悲心”的强迫观念,
也不是能够被上师命令而生起的。
这里谈到的“悲心”,是自在舒服地发自内心,
比同情、比悲悯更深刻的。

一般谈到同情、悲悯,
是一种自他之间有距离的感觉,
觉得那个人值得同情,你在这边、他在那边,
你走过去试着关心他说:“你哪里来的?”
这是比较粗浅的同情。

“悲心”更加深刻,感受性较强,
已经没有“自”、“他”分别,
完全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
感同身受地体会他的感受、想法及苦乐,
完全从内心将自己投射到对方身上,
让自己成为他一般,
这就是真正的“悲心”生起或展现。

“皈依”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救怙者

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皈依”,
或其实误解了“皈依”,
很多人对“皈依”的感觉就是:
我自己比较没有力量,是一个需要被帮助的人,
因此需要去皈依一个有力量的、
可以救助我的对象。
其实这并不是“皈依”真正的意思。

藏文中“皈依”是“加卓”,有两种意思,“加”的确是指“救怙”,
但“卓”就有“去达到、成就”的意思,
这层皈依意思,
是“我也要成就能救护他人的果位”。

如何成就能救护别人的果位?
就是要成就佛的果位,像佛陀一样,
当他真正达到能远离轮回边、
也远离涅槃边的佛陀果位时,
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皈依处、
成为众生的救护者。

“皈依”的真正意思,
是自己要成为一个救怙者,
不然我们总是误解,总觉得他方总是很有力量,
因此祈求某个佛菩萨或天神来救怙我,
这不是真正皈依的意思。

真正的皈依,是让自己成为有力量的救怙者,
让自己证得没有痛苦的佛果,
与有力量的救怙者合而为一,
这才是真正的皈依。

所以要对皈依有正确认识,
因此现在听到“我要皈依佛、法、僧”时,
要记得不只是皈依外在的佛法僧;
深一层的,是你自己要能够救怙自己,
要成为佛法僧!

就像佛经中说,
没有比自己救怙自己来得更重要、更殊胜的了。
但这样是否代表没有外在依止的对象?
并不是的,我们还是需要佛法僧三宝和善知识。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与报恩行

很多人轻忽急躁地拿了茶就喝,
我怀疑这样的行为是否算是大乘的行者?
大乘的根本,就是菩提心,
透过知母、念恩、报恩的次第修持,
培养出知恩、感恩的心,

这 就是整个大乘佛法的发心和行持的精髓,
不是吗?
总而言之,我们不只是感念众生恩
也要感念这个利益滋养我们的山河大地的恩德。

尤其今年噶举祈愿法会的主题是“忆念恩德”,
去年则是“环境保护”。
今年也有贴出标语,
因此忆念恩德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在这里,
我们要将过去修传派祖师 们,
为了利益后世弟子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铭记在心,并且不断地祈请。

事实上,佛法殊胜的口诀,
是要全心地投入实修,
才能达成的;
但这还说的太远,首先,
能够生起百分之五十的感恩心就算不错了。

一个人若能将“感恩”随时放在心上,
就能够真正持有、
守护和弘扬“修传派”的教法,
要不然,把佛法当做一种外在的装饰,
法也不是法,教言也不是教言,
外表 佯装成修行人的样子,欺骗善信,
这样做的话,就会像某人所说:
“宗教是毒药”一样,法不如法,
反倒成为了落入恶道的因,
这样他的预言可能就成真了。

因此,我们只要能做到不让佛法
成为毒药就好了。
我们修持佛法的目的,
是为了出离三界轮回的痛苦,
如果反倒愈陷愈深,
也就是说修行掺杂着世间八法、
信仰非理 的戒法或者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好的话,
就会有深陷轮回的危险。
这样本末倒置的情况,完全是不如法的作为,
这是我们应该放在心上的。

“离欲”的欲,在这里比喻作一种牵绊,
会捆缚住我们。

我们都想要自由,不自由就会痛苦,
自由就会快乐。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

但我们都太放不下了、
太贪着今生的各种东西、物质了,
以至于完全被牵绊、限制,失去自由。
我们就好像是今生各种物质的仆人,
只能听命行事,而没有任何行动自由。
什么是道呢?其意思是说,
不应只是表面形式上的修持,例如念念仪轨,
而是要在心中生起证悟,生起修道的体证。

如果没有这样,
我们可能以为自己是走在开展遍知果位的道路上,
但很可能只是在过日子,
浪费了很长的时间而已。

修行,要透过深刻地思维,
在心中生起敏锐的体悟。

佛教强调“悲心”,但这不是一种戒律,
不是一种“身为佛教徒就一定要生起悲心”的强迫观念,
也不是能够被上师命令而生起的。
这里谈到的“悲心”,是自在舒服地发自内心,
比同情、比悲悯更深刻的。

一般谈到同情、悲悯,
是一种自他之间有距离的感觉,
觉得那个人值得同情,你在这边、他在那边,
你走过去试着关心他说:“你哪里来的?”
这是比较粗浅的同情。

“悲心”更加深刻,感受性较强,
已经没有“自”、“他”分别,
完全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
感同身受地体会他的感受、想法及苦乐,
完全从内心将自己投射到对方身上,
让自己成为他一般,
这就是真正的“悲心”生起或展现。

“皈依”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救怙者

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皈依”,
或其实误解了“皈依”,
很多人对“皈依”的感觉就是:
我自己比较没有力量,是一个需要被帮助的人,
因此需要去皈依一个有力量的、
可以救助我的对象。
其实这并不是“皈依”真正的意思。

藏文中“皈依”是“加卓”,有两种意思,“加”的确是指“救怙”,
但“卓”就有“去达到、成就”的意思,
这层皈依意思,
是“我也要成就能救护他人的果位”。

如何成就能救护别人的果位?
就是要成就佛的果位,像佛陀一样,
当他真正达到能远离轮回边、
也远离涅槃边的佛陀果位时,
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皈依处、
成为众生的救护者。

“皈依”的真正意思,
是自己要成为一个救怙者,
不然我们总是误解,总觉得他方总是很有力量,
因此祈求某个佛菩萨或天神来救怙我,
这不是真正皈依的意思。

真正的皈依,是让自己成为有力量的救怙者,
让自己证得没有痛苦的佛果,
与有力量的救怙者合而为一,
这才是真正的皈依。

所以要对皈依有正确认识,
因此现在听到“我要皈依佛、法、僧”时,
要记得不只是皈依外在的佛法僧;
深一层的,是你自己要能够救怙自己,
要成为佛法僧!

就像佛经中说,
没有比自己救怙自己来得更重要、更殊胜的了。
但这样是否代表没有外在依止的对象?
并不是的,我们还是需要佛法僧三宝和善知识。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我们现在看马路上,车如流水马如龙,那个就是般若,你看到了,了解了,当下悟道,也就是青青翠竹,悉是法身,到处都是这个不生不死的法身。有拿利的自然也就有笋的
  • “别咬死我啊,”好狮子说,“我的爸爸是一头尊贵的狮子,一向受大家敬重,我说的全都是事实。这一来就惹得那些坏心眼儿的狮子大冒其火了,其中有头母狮心眼儿最坏,它胡须
  • 「国庆七天小长假[收到]」吃过天天腻在一起的甜就越发吃不得异地的苦了在你面前敢因为一件小事肆意发脾气 尽情撒娇 一直抱着粘着 三天闹三次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感情
  • 我们平时形容一个人哭泣,也常常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或者“眼泪鼻涕一大把”。答案很简单,哭的时候流的鼻涕,其实就是眼泪。
  • 由于真的想要小萝莉,当时迪奥娜和早柚,都在宵宫池子里,我就抽了好多抽,结果一直没抽出来,但是,宵宫出来了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我还特别嫌弃宵宫,因为当时好多人说她不
  • 还有名场面大型甩锅现场[哈哈]“婚后婆家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上除了血缘关系之外,请不要奢望有人能站在你的立场,去考虑你所经历的事情,毕竟你们毫无关系,就连你
  • #回故乡 建家乡# 【涡阳:女老板回乡创业当“岛主”】“这个地方以前就是一个废弃窑场,通过改造利用建设起了莲花岛,如今变废为宝人气非常旺。据张嫚介绍,她的姑妈生
  • 这应该就是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亦或障碍,都是暂时的,不影响选手实力,歇歇脚,看看天空,又开始新的旅程~小排球二刷结束,截了几个印象深刻的画面1.乌野对和久
  • 时代进步了,很多女孩子的想法也有了改变,以前喜欢老实会过日子的,如今更爱魅力大叔,尤其是在娱乐圈内大叔娶妻子的明星更是数不胜数,别看这些明星夫妻相差十几岁、几十
  • [打call][给力]#神探迈克狐##多多罗故事# 还记得19年冬第一次破30万时的小开心~优质内容➕声音陪伴一代人成长~从2019年底推出首个作品到现在,多多
  • 最初,张先生对寇某突然还钱的事,有些不可思议,觉得寇某是不是因为没还钱,被法院“限高”了,出门不方便才被迫还钱的。回去后,小乔把调解情况给寇某说了,没想到寇某还
  • #月嫂培训学校加盟##催乳师培训学校加盟##小儿推拿培训学校加盟##产后康复师培训学校加盟##育婴师培训学校加盟##金职伟业100家分校蓄势待发#6月21日,金
  • 不得不说的是,大s沦陷这么快,具俊晔真的很会制造浪漫的一套,难怪大s不顾反对也要和他结婚,为了具俊晔,自己四十岁了还能去纹身。 和汪小菲的直男相比,具俊晔
  • !!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 甜蜜蜜的520要到啦,一大波好价即将来袭,小伙伴们都准备好了嘛~ 现在有超多时尚品牌值得入手,巴黎世家全场6折起,Loewe Puzzle75折就能收!
  • 周先生介绍,事发时,还有一名女子试图拦停轿车,但被高速倒退的车辆挂倒在地,所幸并无大碍。而后突然高速倒车,一男子被从驾驶室内甩了出来,两个前车轮先后碾压了他的身
  • #赵露思虞书欣扛起了95花大旗# zls#赵露思下班后给粉丝拿饼干# 请问你说的是:五部集均破亿女主百万单曲拥有者✨两千万直拍拥有者首部上星剧收视起飞‼️每一部
  • 另外先和大家透露一下,有关于下个月在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中我所使用的头盔涂装即将揭晓,这个来自于STILO的礼物实在是太太太特别了,敬请期待。结合平台抽取结果与毛
  • 】最近市场来回震荡,作为老基民的我,感觉也要被“震麻了”!身边也有小白投资者来问我:“为什么我的基金波动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