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放弃你了,很痛苦但是很坚定。

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我们也会错过很多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情处着处着就淡了。

这世间,最冷不过人性,最凉不过人心,谁是真心真意对你好,谁是虚情假意敷衍你,只有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感情不是靠一个人的维系,而是要两个人共同的经营,别人的好,不是理所应当也不是欠你的,而是因为心里在乎你,若你的付出得不到回应,那你就要懂得放弃。

只有懂得珍惜才配拥有,只有懂得感恩才能长久,现实的社会善变的人心,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有谁不在乎谁。

越是主动越容易受伤害,越是乞求越会变得卑微,你把别人放在心里,别人根本就没把你放在眼里。

感情都是相互的,若你变了那我就淡了,若你淡了那我就算了,若你算了那我就忘了,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不是因为我不在乎了,而是我对你失望了。

攒够了失望就会离开,心被伤透感情也就不在,若是不懂珍惜,别人就会放弃,路过的都是景 擦肩的都是客,只要是愿意陪你一起走的人,都应该被珍惜。

余生不长,错过的,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真心的相互懂得,相互珍惜。余生很长,我想和你一起度过。

法音 ‖ 依四念处而住

净 慧 赵州茶馆 2022-08-30 06:27 发表于湖北

佛教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次第中,八正道为见道,七觉支为修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为助道,其中四念处是修行的基础。佛陀圆寂时,教诫比丘们要以四依法为基本的生活方式,以四念处为修行的基本法门。佛陀灭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故四念处又名四念住。四念处是南传佛教最基础、最盛行的法门,如同中国的净土法门一样普及。在中国,不论男女老少、信佛不信佛的人,都知道念阿弥陀佛,都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这一佛一菩萨普及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色法与心法

四念处就是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苦、空、无常、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五蕴是四念处的观察对象,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包括了身心组成的基本要素,概括来说,有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物质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法。五蕴是开“心”合“色”,把六根、六尘合为一个“色”法,把一个“心”法开为受、想、行、识四法。有一部分众生在物质方面的迷惑少,在精神方面的迷惑多,佛陀为此类众生说此五蕴法门。五蕴又称五阴、五众,阴、众、蕴都以积聚为义。

色是物质元素,受、想、行、识都是精神元素,识是主体,受、想、行是主体的思维活动,由受、想、行构成了识对外在物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的认识。色以质碍为义,物质都有实体,都有质碍;受以领纳为义,即领取接纳外在的第一感觉;取相为想,想以构造为义,得到一个感受后就要进行分别、构想如何处理它;行以造作为义,对感受的事物分别构想后,要继续运作,与外界物质和内在认识保持联系;识以了别为义,即通过色法与受、想、行的思维活动完成了认识过程,得到一个印象,众生从“识”开始起了分别,形成妄念。

念者,以守境为念,能够把所接受的外在对象,毫不转移地守住,这就是四祖所讲的“守一不移”。“一”是境,是一个对象,就是我们数呼吸的数,数就是境,我们数呼吸就是要把意念放在数字上,这就叫守境,就是念。身、受、心、法都是产生“念”的处所,所以称为处,主观与客观合起来就叫“念处”。修行四念处就是要观察身、受、心、法的虚伪性和不实在性,使心能安住其中,产生禅定。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破除世间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见。迷惑的众生认为身体是清净的,值得爱乐和珍惜;认为所接触的外在环境是快乐的;认为自心是常住不变的;认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有“我”的。“观身不净”就是破除“净”的颠倒见;“观受是苦”就是破除“乐”的颠倒见;“观心无常”就是破除“常”的颠倒见;“观法无我”就是破除“我”的颠倒见。四念处的修行过程是有漏法,修行证道了,四念处就是无漏法。不仅四念处如此,我们所修的一切法门,其发心是无漏的,但修行的过程属于有漏法,从证道的那一刻起,就进入到无漏的境界。

从四念处着力

“观身不净”。主要从五个方面观察不净。第一,种子不净。过去的烦恼业是轮回的种子,父精母血结合成胚胎,形成五蕴,所以是种子不净。第二,住处不净。胎儿处在母腹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故为住处不净,此二种主要是指胎儿在母腹中形成的过程。第三,自体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由三十六物组成,如皮、毛、筋、骨、血、肉等,如果一层层地解剖开来都是染污不净,令人害怕。不过众生迷惑于外相,觉得人体长得有模有样,男以女为色,女以男为色,产生淫欲贪著。第四,自相不净。人体有九孔常流不净,一口、两眼、两鼻、两耳、大小便道,都是人的呼吸、排泄系统,时刻都有肮脏不净的排泄物流出,即九孔常流不净。第五,毕竟不净。身为不坚之物,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干净,人死后身体更加不净。印度人死后,尸体被扔到尸陀林里,当作鸟兽的食物。尸体被虫食后就成为粪便,被火焚烧就成为灰炭,埋在地下就成为泥土。“观身不净”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来观察自身,知道我们所执著的身体是一个不净之物,就会发起修不净观的追求和欲乐。佛陀教导比丘修行有二甘露门,一个是安那般那,即息道观,另一个是不净观,由此二法可以进入涅槃之门,故称为甘露之门。

“观受是苦”。“受”属于精神方面,内心与外境的接触就产生感受。接触外界事物的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如喝一杯水,口渴时喝水的感觉就是乐受,喝美味饮料的感觉就是乐受,喝苦涩饮料的感受就是苦受,喝一般的水就是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受亦称为舍受,即对这件事既不起贪心,也不起嗔心,处于一种不可定位的中庸状态,一杯水可喝可不喝,就是一种中庸的感受。苦有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苦就是苦上加苦,是由逆境而生的苦,身心本来就苦不堪言,再加上不顺的环境,如刀杖牢狱,使得身心更加苦恼,称之为苦苦。坏苦就是快乐变化之苦,是从顺境而生的苦,顺利的环境不会天天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时觉得快乐,但快乐很快就会结束,快乐的结束就是坏苦。行苦就是五蕴运行之苦,内心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一个主意还没有想好,环境就发生了变化,等再想一个主意,环境又发生了变化,思想总也赶不上环境的变化,赶不上因缘的迁流,这就是行苦。此外还有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八苦。

我们人生所面对的无非是一个“苦”字,四圣谛中第一个真理就是“苦谛”,这是千古以来谁也无法否认的,这是佛陀对我们现实生活非常深切明了的总结。苦不分贫富贵贱,对于所有的众生来说都是平等的,穷人有苦苦,富人有坏苦,思虑过多、执著太深的人,在环境瞬息变化中会产生种种的焦虑和痛苦,那就是行苦。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总处在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变化之中。生就是一个念头的生起;住就是念头的相对稳定;异就是变化迁流,在感觉到稳定的时候,已经在迁流,已经在变化;灭就是消失,消失并不是某件事没有了,而是由这件事的消失引出了下件事。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会多一法,也不会少一法,物质是存在的,只不过处在无常变化当中。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不是在消失,而是在相互转换位置。我们平常人认为心是常住不变的,但实际上心在不停地四相迁流,所以心是无常的。

无常有三种。第一是生死无常,也叫分段无常。我们凡夫的生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起变化,一个阶段就是一期的生命。一期的生命可以是十年二十年,也可以是一百年。分段时间最长的是(黄梅)老祖,活了一千零七十二年,但这个分段之身毕竟还是要消亡的,世间的一切都处在迁流变化之中。第二是念无常。我们的心念也是在刹那之间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找不到一个稳定的环节,生不是稳定的,住不是稳定的,异、灭更不是稳定的,念念都在生、住、异、灭,迁流变化,相续不断。第三就是自性无常。一切有为法本性无常,没有一件事可以留得住,一切的法就像大江的流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夫子在岸边看到大江的流水奔腾不息,感叹人生如同流水一般浪涌波腾。哲人们能洞察到事物的无常,只有我们这些痴迷的众生才觉得有常法可得,“我”是真常。

“观法无我”。“无我”包括“众生无我”和“法无我”。“众生无我”即人无“我”,“法无我”就是在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个主宰者。“我”有主宰、自在、自由三义。“‘我’要如何如何”,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的“自在”已经没有了,你的“自由”也没有了,你的“主宰”已经不存在了。人的观点永远落后于客观形势,一切事物都在急剧地生灭变化,永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佛陀告诉我们要用无住的智慧来观察迁流不息的万事万物,我们才能在变化中找到“变者不变”的那个东西,能明白这件事物,我们的痛苦就结束了。

我们出家人特别要以四念处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既要保护身体的健康,也不要过分用心保养,经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每天都以此为寄托,以此为住处,以此为修行的法门,我们就心有所住,心有所安,心有所归。

(注:本文选自《紫云禅话》,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教王经》中说,国王在死的时候,权势、受用、眷属都带不走,唯有前世的业会如影随形般跟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说,死亡来临之际,军队、眷属、财富等一切世间的圆满都没有用,唯有善法才有用。《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中也说:“临时宗亲,有何恃怙?唯有善法,乃可凭耳。”意思是,在临终的时候,一切宗族亲人都不可依靠,只有善法才可依靠。确实,只有专心念佛求生西方最为可靠。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念佛回家: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念念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云: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世说新羽# #东京奥运会# 亨德拉:退役不在我的计划内,全身心享受羽球​东京奥运周期结束,不少选手都面临退役。很多资深球迷关心“传奇球星”亨德拉是否会选择退役
  • 可是为了我们你并没有休息,而是过来陪我们了,辛苦啦@摩登兄弟刘宇宁 #爱豆v力量# ,#烟火星辰[音乐]#我是“三星堆”光头,不食人间烟火,这个文物世道太乱了,
  • 农村地区要做好外地返乡人员的摸排和信息登记,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的重点人群落实健康监测、网格化管理等措施。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疫情
  • 所拓古字,我多不识,但直觉以为其字高古,猜想是某青铜器铭文的清代翻刻拓本(因为其上有“北平翁方纲观;男 树培、树崑 侍”字样)。拓片上的文字属大篆类,介乎西周金
  • 而八字中官星、印星组合的女生,是真的很含蓄、内敛,性格比较高冷,在感情中比较被动,遇到喜欢的人,大多在心里暗恋。)"Không có việc g
  • 无量心 生福报 无极限 无极限 生息息 爱相连 为何君视而不见 规矩定方圆 悟性 悟觉 悟空 心甘情愿 放下 颠倒梦想 放下云烟 放下 空欲色 放下悬念 多一物
  • 被Salee美式的质量和数量雷到之后,到Paras喝到百香果柠檬草耶加雪菲and紫苏西柚耶加雪菲,真的真的在襄阳公园路边欢快地跳跃!!
  • 这也就是说你若有了真正的智慧,魔来你就认识了,你的智慧光明就照得这个魔无隙可乘,他就跑了。可是释迦牟尼佛对这种境界根本就如如不动,他还作了一种观想,说:“你现在
  • 我們都沒人笑,是鍾導笑出聲,而且還笑到整個攝影機在抖,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他說『你的臉真的太衰了』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老婆事後大讚電影好看,「她很少這麼喜歡
  • 选育地点是法国南部的Vassal酒庄,Marselan的名字则来源于酒庄的所在小镇——Marseillan ,而其中文则是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的马四近翻译命
  • A:如果红牛推出500ml产品,价格会很高,定价没有优势,因为它的250ml易拉罐产品已经卖到6元。资本市场上市不仅是变现财富,还助推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会有品
  • 而从文化上来讲,成都平原是以成都为中心的一个广阔文化区的总称。在地理上,成都平原是指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之间的长条状平原,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包括了成都市、德阳市、眉
  • 1.名校毕业 持证上岗 专业化妆师,跟妆多年 无一例差评(信誉与口碑保证)2.免费提供所需假睫毛、粉扑、美妆蛋、高端头饰等 …3:新娘当天妆面造型1~3款,婚礼
  • 不同的季节,都有属于自己最美的时光。人生更像四季,在樱花漫野的春天,万物复苏,一切兴趣爱好的萌芽都在此培养,小小少年的心里,满怀着大大的梦想,期待着一场花开如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第十六:释初品中毗梨耶波罗蜜之余 (二十七)复次,外事勤修,是为身精进;内自专精,是为心精进。 复次,菩萨
  • #上海[地点]##足球# #一起看奥运# 史无前例的东京奥运落幕后,除了几座场馆仍会继续为帕运使用,多数砸钱新建的场馆该如何好好利用,日本政府就规划将东奥足球赛
  • 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关键机会,足矣!能吃亏的人,人缘必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关键机会,足
  • 当我弟弟好幸福,一知道他们最近在听韩文歌,还跟同学讨论,马上理出来了一堆专送给他们,还一张张把配置都配好(存在理库存的嫌疑,但有很不舍的把特地收的复数也拿出来)
  • 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一支队出警民警经过对事发现场认真勘查、调查,根据交通法实施条例“在道路同向车道划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变更车道的机动车不得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
  • 欧美极简风着装,中性色搭配低调却高级蒙嘉慧当明星时就极其低调,因为五官大气且偏中性化,她的着装风格就特别单一,出席活动也多是黑色系造型为主,极简风的搭配很显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