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汇集智谋良策 聚力绿色发展——院士专家为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热烈祝贺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八月的兰州,秋风送爽、万物丰茂。在这个美好的丰收时节,兰州新区举行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高质量发展论坛。

会议及论坛期间,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齐聚兰州新区,分享新区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前沿理念,详解兰州新区在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对新区今后发展提出了极具前瞻性、专业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李灿:对新区下一个十年充满期待

参加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及高质量发展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主任李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年来,兰州新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未来将进入更快速的发展阶段,对新区下一个十年充满期待。

李灿表示,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稀土、钾盐、磷矿等矿产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再加上人力资源优势,这为兰州新区发展化工产业特别是新兴化工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2019年,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1.41亿元,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合作,在兰州新区启动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这也是全球首套规模化(千吨级)合成绿色甲醇示范装置。
李灿表示,兰州新区的液态阳光示范工程为我国乃至国际上实现碳中和探索了路径,提供了创新技术,发挥了国家级新区创新、探索、引领、先行先试的作用,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将有更大发展。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绿色化工产业蓬勃发展,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李灿表示:“在过去10年坚实的发展基础上,我觉得兰州新区未来十年将迈入一个更加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对此信心十足、充满期待。” (记者 霍鸿宇)

刘忠范:新区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巨大机会

8月20日,在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石墨烯应用领域广泛、发展前景广阔,兰州新区发展以此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有巨大机会。

刘忠范介绍说,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在市场上号称“新材料之王”,是目前世界上最薄且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所以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刘忠范表示,实地了解了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觉得新区发展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很有优势,比如说绿色化工板块,还有装备板块,都会涉及石墨烯产业。石墨烯作为典型的新材料,通常很多化工园区都会考虑发展石墨烯。“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将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刘忠范说。

刘忠范表示,“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通常大家愿意用技术成熟度曲线描述,一般有技术萌芽期、期望顶峰期、泡沫谷底期、爬坡期和稳定应用期。我在此提醒大家,对于新材料产业尤其要有耐心,对于石墨烯产业来说装备决定未来,材料是产业基石。”

刘忠范认为,新材料产业的前端是装备,装备对石墨烯材料市场也非常重要。如果说花大价钱去买装备,未必做出最好的材料,还会受制于人。“我们的团队目前已做出了石墨烯相关的装备,如果能够在兰州新区的高端先进装备园区里做一些相应的布局,我认为是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刘忠范说,十年来,兰州新区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希望兰州新区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激发科技创新力,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我相信,兰州新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再过十年,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冯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冯起长期扎根西北,为西北地区的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恢复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冯起以“黄河流域生态水文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黄河流域的重要意义、环境问题、生态地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黄河流域的基本概况,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他结合南水北调工作,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就西北生态系统及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冯起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关注西北区域的核心,西北区域应主要以“黄河上游流域”南北一线与“秦岭—祁连山”东西一线为“十”字形主体框架,辅以“北方防沙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陕甘宁青新内蒙古高水平协同的“木”字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冯起指出,要强化系统性的生态屏障科学研究,培育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创新研究基地,提升生态屏障建设管理水平,培养生态屏障建设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开展系统的生态修复治理。

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冯起认为,最终目标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马光远:兰州新区面临发展新契机

“作为甘肃人,看到兰州新区十年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我感到十分欣喜。10年前,这里基本还是一片荒滩,如今,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已初见雏形。”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获批国家级新区10年来,兰州新区基本实现了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目标定位,其作为兰州甚至甘肃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对于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马光远认为,兰州新区要紧紧抓住国家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都与兰州新区的发展契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兰州新区更要把国家战略吃透,把政策用好用足。同时,兰州新区要突出产业定位。兰州新区未来应突出自身特色,打造龙头优势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下一个十年,兰州新区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马光远认为,“低碳”“智能”是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低碳加智能化,将成就兰州新区的质变升华。

“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马光远说,“兰州新区已经有全球最大的铜箔研发生产基地,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在新能源领域大有可为。”

对于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马光远说,希望兰州新区作出特色、成就自己,真正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和“领头羊”。

沙勇忠:兰州新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充分发挥自身通道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经过十年攻坚克难,在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新医药等产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8月20日,提到兰州新区的发展成就,参加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兰州大学副校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沙勇忠深有感触地说。

十年奋进路,阔步新征程,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沙勇忠说:“发展新能源产业,兰州新区具有很好的基础。下一步,如何围绕‘双碳’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兰州新区需要进一步发力。”

对于新区未来发展前景,沙勇忠表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我觉得兰州新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沙勇忠说:“用足用好‘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政策机遇,主动谋划,做好重大国家战略融合先行示范区这个大文章;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通道优势,在促进中部东部西部协调联动发展方面作示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外资利用水平,进一步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速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将新区的发展与国家大战略相融合。我相信:兰州新区未来可期。”(兰州新区报)

https://t.cn/A6ScDNQK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十年砺剑绘宏图 勇立潮头再扬帆——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成就回眸】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重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极、地、台、区”)。

勇当标杆,敢为闯将!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前,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改革势如破竹 发展蓄力腾飞

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车间全速生产,马不停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北站物流园,货运班列和各类货车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是兰州新区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开放发展十年来的生动截图。

回首建设之初,荒滩之地,百业待兴,发展何处落笔?改革如何“破题”?

新区向“新”,兰州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桎梏藩篱,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4年11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兰州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61%,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
2017年3月23日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将原国有控股、参股的61户企业整合重组为市政投资、城市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文旅6家集团公司,新组建石化、水务2家集团公司。2022年新成立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临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引导十家企业发挥国企投资牵引、筑巢引凤、优化生态功能,商投集团入列中国“500强”,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2017年6月,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改革举措,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到9个工作日到现今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

十年过去,播撒下的改革“良种”,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兰州新区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十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2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稳岗拓岗等重点工作,实现GDP增长13%,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聚力集群强链 产业全面“开花”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兰州新区始终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现代农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十年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0%、40%以上,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凸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活”,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2012年,通过“出城入园”,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迅速实现营业收入由40亿向60亿的大幅跨越。

兰州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一路不懈接力,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2022年6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快速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光电、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引进落地宝武、海亮、道氏、宏宇、德福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储能之谷”。

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兰州新区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化工园区内,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防治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兰州新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智治善治 新城宜居宜业

今年7月3日,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在兰州新区举办,吸引3.5万余名求职者到场参加。
城市的核心是人。兰州新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9.5%,现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博士30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过5万人。

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拴心留才”一流环境加速形成。

2021年8月起,兰州新区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1批次1700户6851人,完成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推动灾后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虹吸效应不断增强,背后是“智治+善治”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2022年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与全省数字政府系统同步运行,5500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8.74%;重点打造“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职教园区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地、都市休闲游乐新城的品牌效应。兰州新区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

如今,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兰州新区锚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35年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正全力践行国家“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新甘肃·甘肃日报)
https://t.cn/A6SGT5j0

#将陆续启动5万元以上客户垫付工作#【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银保监会就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接受采访#7月17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接受了《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银保监会再谈5家村镇银行事件#

7月17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接受了《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

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该负责人表示,在疫情扩散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增长的背景下,银保监会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银行贷款、债券投资等社会融资合理增长,释放更多金融资源,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约14万亿元。持续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深化对制造业、基础设施、消费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主动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南方洪涝灾害等提供风险保障。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同时,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6月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速超过25%。发布绿色金融指引,助力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

二、关于依法依规处置河南安徽5家村镇银行风险

该负责人表示,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公安机关已初步查明案件主要事实,还原了事件真相。河南新财富集团操纵河南、安徽5家村镇银行,通过内外勾结、利用第三方平台以及资金掮客等方式非法吸收并占有公众资金,篡改原始业务数据,掩盖非法行为。根据目前所掌握证据,绝大多数账外业务普通客户对新财富集团涉嫌犯罪行为不知情、不了解,而且也未获得额外的高息或补贴。因此处置方案确定对这些客户的本金分批垫付。由于原来的后台数据被犯罪团伙隐瞒或删改过,为确保信息真实性,两省新搭建了客户信息登记系统,并与后台数据进行交叉核验。人数较多,工作量大,采取分批垫付方式,首先垫付普通小额客户。下一步将陆续启动5万元以上客户垫付工作,请大家耐心等待后续公告。

近日,网络上有人散布言论说,7月11日垫付公告发布是因为7月10日河南郑州发生了聚集性群访事件。该负责人表示,垫付公告发布与7月10日群访事件没有任何关系。河南、安徽5家村镇银行风险事件爆发后,银保监会从4月30日以来多次公开表示,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凡依法合规办理的业务均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在过去近3个月里,公安机关经过严格调查取证,搜集了大量证据,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相关部门加班加点、紧张有序地推进风险处置工作。我们坚持严格依法依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定账外业务客户资金性质认定和分类分批处理政策,并同步开展资金垫付准备工作。央地金融管理部门6月18日已发出通告,请相关村镇银行账外业务客户及时登记账户资金情况。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按计划于7月11日发布公告,自7月15日启动首批账外业务客户资金垫付。另外,据了解,对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账外业务系统6月26日短暂开放一事,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相信会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处理。

三、关于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

该负责人指出,6月30日,江西景德镇某楼盘业主因项目延期交付发布停止还贷声明,引发舆论关注。银保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加强与住建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一是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银行保险机构应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机制,配合压实企业、股东等相关各方责任,银行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既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又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二是指导银行在地方党委政府“保交楼”工作安排的总体框架下,坚持摸清情况、实事求是、科学分类、精准施策,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协助推进项目快复工、早复工、早交付。三是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加强与客户沟通,个性化地满足居民客户的不同需求,信守合同,践行承诺,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租赁住房建设,支持项目并购重组,以新市民和城镇年轻人为重点,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型客户住房需求,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处理好当前面临的问题,也是实现房地产模式新旧转换的重要契机。我们相信,在党委政府指导下,在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下,这些困难和问题都能得到合理解决。

四、关于辽宁金融风险处置进展情况

该负责人指出,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过去一段时期,辽宁区域金融风险有所积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辽宁省委省政府担当作为,全力追赃挽损,严肃追责问责,坚决惩治腐败,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存量风险有序释放,增量风险受到有效遏制。

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辽阳农商行风险处置已率先取得新的突破。7月2日,沈阳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顺利承接辽阳农商行人员、网点和存款,实现了客户平稳过渡、业务正常进行的预定目标。辽阳农商行风险处置期间,辽宁全省地方中小银行资金充足、业务正常、运行平稳。目前,辽宁省正在持续推动地方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建立健全地方金融企业党的领导体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选优配强地方法人银行领导班子。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种方式补充地方法人银行资本金,改造股权架构,强化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持续稳步实施中小金融机构并购重组计划,推进地方法人银行重组整合,提升发展动能,增强御险能力,使城商行和农信社为东北振兴和辽宁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五、关于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该负责人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银行风险防范,多措并举增强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上半年,经国务院批准,已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了1030亿元专项债额度。近期,还要批准一些地方的专项债发行方案,预计到8月底,将完成全部3200亿元额度的分配工作。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按照“省里有方案、能快则快、分批发行”的原则,督促地方政府尽快上报方案,加快审批进度,及早完成专项债发行工作,发挥其防风险保稳定促增长作用。同时,做实做准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分类,丰富不良贷款处置渠道,积极开展剥离不良贷款分省试点工作。今年1-5月,中小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处置1072亿元。

六、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该负责人强调,银保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推动金融机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绝大部分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已将加强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加强公司治理监管,印发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公开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推动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出台意见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引导各地修改完善农信社改革方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开业。农村中小银行加快重组整合。推动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批准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开业,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展至“十地十机构”,研究启动养老储蓄试点。深化车险综合改革,推动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入市。

全面提升依法监管水平。加强监管法治建设,针对银行业保险业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和重点风险,不断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完善监管规则体系。严格监管执法,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人员的行政处罚力度。今年上半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452家次,处罚责任人员2399人次,罚没合计9.91亿元。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批准施罗德交银理财公司、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银行上海分行开业,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中国银行保险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秦岚喊话陈小春晒与应采儿的搞怪合影 严屹宽回应华鼎奖徐冬冬公布恋情
  • 苹果与亚马逊达成新协议 更多苹果产品将上架
  • KIKS Times|当侃爷遇到拿着假 Yeezy 给他签名的粉丝,他会是怎样的表情?
  • 黑龙江林区现雄性野生东北虎 影像中毛发清晰可见
  • 严格控制综艺节目嘉宾片酬明星身价受控 王嘉尔按天使按钮江疏影回应网友
  • 威武!益阳男子拿下2018年举重世锦赛“双冠”!
  • 北京12家房地产经纪机构被查,执法部门要求下架其房源
  • 集结完毕!中国电建紧急驰援金沙江堰塞湖排险!
  • 为什么程序员纷纷反对微软收购GitHub?
  • 包头首例!两“黑校车”司机因超载被判刑!
  • 娱快讯 | 郭富城51岁生日传买婚戒奉子成婚,Gary退出《RM》后首度开口道歉
  • Facebook效仿谷歌,防范性丑闻
  • 王源成人礼11月17日闪耀山城 透露为粉丝准备“催泪惊喜”
  • 南京公交开出“诚信”线 忘带零钱可领硬币投放下次还
  • 王菲奔赴谢霆锋香港新家,来去匆匆一天半,锋菲恋何时修成正果?
  • 吴亦凡总决赛回应质疑:为什么是我坐这个位置上?
  • 李春江不服气 被网友质疑摄影技术太差_兵马俑在线
  • 苹果证实屏幕问题 领天猫双十一红包买新手机
  • 广电总局规定片酬 超过最高限剧作或将取消播出
  • 王思聪向乐视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