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由护士成长起来的公立医院院长#导 语

护理界的骄傲!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跟随大时代的洪流,张艳红也在这一年迎来了有生以来最大的转折。在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后,她踏上了引领洪梅医院升级转型的新征程。

从大朗医院党委委员、护理部副主任,直接升任洪梅医院院长。她是东莞首个由护士成长起来的公立医院院长,尽管她此前从不曾有这样的职业规划。

从8月20日上任至12月8日的111天里,她埋头苦干,经受了身体、心理和智慧的三重挑战;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利好助力,伴随东莞水乡新城的崛起,一座国家标杆级的医养结合护理院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人物

张艳红,48岁,主任护师,是国内为数不多、基层医院屈指可数的造口治疗师,东莞市护理学会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她一手开创了东莞伤口造口护理专科;她是东莞市“最美护士”“东莞好人”“东莞名医”。

今年5月12日护士节,她被中华护理学会授予2020年“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属于护理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今年10月,她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和“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接任洪梅医院院长被赞有勇气

今年5月,从湖北抗疫前线回来后不久,组织上准备调张艳红去洪梅医院工作,这是她没想到的。“这么多年我想的就是把伤口造口这个专科做好,为东莞培养更多的人才,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专业的照护。”为此,在大朗医院时她已多次拒绝了去更重要岗位工作的机会。

作为东莞伤口造口护理培训基地负责人,“2019年,我们为东莞市各医疗机构培养伤口造口专科护士37名,打破部分基层医院没有伤口造口护理专科人才的瓶颈。2020年,我们又培养了35名。”这才是张艳红最引以为傲的。她根本就没想过要做院长,那从来都不是她职业追求的目标。

图片

得知她要去洪梅医院,不少关心她的领导和同事为她捏了一把汗。但她不是一个害怕挑战的人,“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需要我去出力,承担起这份责任,虽然压力很大,但我更想为社会多做贡献。”张艳红说。

在她看来,洪梅医院只是多年来发展迟缓。但洪梅医院环境设施好,水乡新城崛起在即,洪梅医院转型为“大专科、小综合”老年专科为特色的医养结合医院定位精准。危与机同生并存,摆在张艳红面前的任务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她的丈夫和女儿也都是医生,上任前,两人瞒着她悄悄地先去洪梅医院探查了一番,反馈并不乐观。可此时张艳红早已打定主意:必须把洪梅医院护理院做起来,让更多的老人和家庭受益。以前自费前往香港、日本学伤口造口,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最难的是让医护人员重拾信心

困难远比想象得要多。当时,洪梅医院作为东莞市新冠肺炎后备定点医院全院腾空,洪梅医院护理院的几十位老人全部转去了东坑医院护理院,病房也按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标准进行改造。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医院发展驶回原来的轨道,一切又得改造。

与硬件改造相比,更难的也许是让医护人员重拾信心。已投入使用近10年的洪梅医院,目前的硬件在东莞镇街医院中仍属中上水平。但因为此前多年洪梅外来人口少,医院业务量在全市公立医院中连年垫底,很多诊疗项目根本都没开展,人才留不住,招不来。

图片

张艳红还记得,她到医院后,找一些中层干部和医护人员谈话了解情况,有人说着说着竟然就哭了。洪梅医院积重难返的局面,是医护人员心中最大的痛。而洪梅医院几任院长、洪梅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都曾为之努力,想方设法图改变,但这一切谈何容易。

缺乏信心的洪梅医院,就像是一部没有马达的机器,管理跟不上,业务跟不上。尽管此前,洪梅医院转型做医养结合护理院的试点已经启动,但没有战斗力的队伍,哪里那么容易成功?洪梅医院需要强心针,面对水乡新城崛起之势,洪梅医院不能再这样了。

座谈、调研、摸底,张艳红将信心传递给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我既然来做了这个院长,我就一定要做点事情,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成。”洪梅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渐渐认识到,这个院长是铁了心要改变洪梅医院的现状,要在镇街医院转型中争得一席之地。

“心里虽苦,但也只有埋头苦干!”

上任至今的100余天里,张艳红是数着日子过的。肩负市卫生健康局和洪梅镇委镇政府领导的重视、信任,洪梅医院近180名职工的期盼,张艳红仿佛回到了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日子,她把洪梅医院当成了家,住进单身宿舍,起早贪黑,夜以继日。

渐渐地,原本各科室沟通不畅的情况有了好转;医院120车3分钟内出车率基本达到了100%;医院管理有了质的改变;医院诊疗区的设置更为人性化了;医院内部很多事物的协调顺畅了;群众满意度提升了,门诊业务量逐月上升,11月份同比提升了54.5%;伤口造口护理中心也于10月底正式开放,吸引来自全市各镇区的患者……

图片

张艳红总结自己这段时间经受的是身体、心理和智慧的三重挑战,“压力虽大,但也只有埋头苦干!现在再来回想,虽然过程艰难,但结果是好的。”洪梅医院医护人员的信心已经被重新点燃,方向越来越清晰,她也赢得了镇委镇政府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住院楼6层整体改造已经接近尾声,整个改造从方案设计,到适老化设备的选用,全部采用目前国内一流的方案。就在这个月底,200张养老床位将作为洪梅医院护理院一期先行投入使用。整个改造工程近3000万元,足见洪梅镇委镇政府对医院发展的重视。

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洪梅医院护理院二期工程,“医养结合综合楼”也已悄然动工。这一综合楼高12层,设计500张床位,其中300张是养老床位,该工程总投资约2.56亿元,有望在2022年底前投入使用,届时,洪梅医院和护理院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医养结合护理院国家级标杆

两项工程总额接近3亿元,这对经济实力在东莞并不雄厚的洪梅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是张艳红上任院长收到的最大的礼包。这让她深感责任重大,她一再告诉自己,“洪梅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护理院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洪梅医院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等我们这里改造完、建设好,我们无论从硬件还是环境来看,都将成为东莞乃至国内一流的园林式的医养结合机构,打造医养结合护理院国家级标杆是我们的目标。”张艳红说。

图片

即便在目前的改造期间,洪梅医院护理院仍有20多名老人收住在院。张艳红一点都不愁护理院建成后没有老人入住。“东莞现有失能老人19000多人,护理院需求非常大,明年上半年我们这200张床位就能住满。”以医促养、以养带医将引领洪梅医院的发展。

护理院除了硬件和环境,专业的团队也非常关键。在失能老人的照护上,她已经找好了专业的团队进行合作;而在老人的医疗上,跟她熟识的国内、省内的众多专家都已表达了将来东莞助她一臂之力的意愿。“我们医院对面就有轻轨站,专家来多点执业非常方便。”

过去几年,洪梅医院护理院一直没有解决的社保定点的问题,在今年的11月20日也已正式通过。

洪梅医院护理院腾飞在即。张艳红说,等改造完成,护理院的老人有地方住了,她那些伤口造口的病人也有地方住了,伤口造口也将是洪梅医院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百折不回 满园春色】冬日的右江河谷温暖如春,长势良好的各类秋冬作物带来丰收的气息。随着最后3个贫困县顺利“摘帽”,老区百色挥别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

  从91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在右江之畔竖起第一面红旗,到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红色接力”,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百色旧貌换新颜,百万贫困人口实现命运转折。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百折不回坚持,迎来满园春色。

“红军村”唱响新红歌

  “红军红又红呢,革命坚又坚呀,风吹石不动呢,心狠毒人他不怕呢……”傍晚时分,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红军歌曲合唱团成员聚集在村广场,唱起一首首激昂的红军歌曲。

  90多年前,这个壮族村落几乎家家都有人加入革命队伍。怀恨在心的地方民团武装将80多户村民的房子全部烧毁,留下一片废墟。

  如今的百谷村村道宽敞、楼房林立,戏台等文体设施齐全。凭借地域和资源优势,村里大力发展秋冬蔬菜、网箱养鱼、红色旅游等产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全村最后一户贫困户在2017年实现脱贫。

  富裕起来的百谷村建起了讲述红色故事的村史陈列室,还成立了红军歌曲合唱团。合唱歌本里,《扶贫路上》《我们百谷的梦想》等一首首新歌列入其中。

  百色市逾90%的面积属于山区,2015年精准识别时,全市仍有贫困人口68.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25%。和百谷村一样,在许多昔日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先辈们当年追寻的梦想如今已变为现实。

  “当年‘邓政委’几上三层岗,带领红七军在此打响伏击战。”沿着山径行至三层岗,平果市果化镇布荣村党总支书记方琳略显吃力。千百年来行路难的布荣村如今已通硬化路,而在过去,各屯间只有羊肠小道相连。20多年前,村民们决定开凿“出山路”,外出采购修路物资的方琳遭遇交通事故,右腿落下了残疾。

  “不修路吃水都困难,几个山泉取水点分散在山里,有的来回得走4个小时山路。”方琳说。精准扶贫实施后,全村屯屯通上水泥路,经过三级加压,城区自来水直达各家各户。

  村里党员组建起突击队,带领村民仅用100天就建成一个约4000平方米的猪舍。现在,全村养有100多万只鸡、1万多头猪、400多头牛。

  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百色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以精细化的服务让贫困户过上好生活。2016年以来,百色累计有4万余户逾18万人搬入新家。在平果市坡造镇感笔新村的扶贫车间内,瑶族妇女班小善熟练地组装着耳机配件,丈夫在附近工厂做零工,两份工作让搬出大山的一家7口顺利脱贫。“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

“接棒者”走好新长征

  眼下,百坭村即将迎来新一季的丰收:淡水龙虾马上上市,油茶、砂糖橘陆续进入采摘季。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正带领群众提前谋划农产品的包装和销售工作。“村子脱贫了,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接棒”一年多来,杨杰兴倾尽所能以实际成效告慰黄文秀。

  2016年,一个从老区百色走出去的名叫黄文秀的女孩,又回到了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她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扶贫事业。谈及驻村工作,这位“时代楷模”生前曾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

  百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脱贫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老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共同承诺。

  30多年前,时任田阳区那坡镇尚兴村村干部的莫文珍决定带领村民搬“穷窝”,先后用10年带领1300多人搬出大山,用30年在荒坡上种植杧果,发展副业,使尚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移民新村。

  20多年前,凌云县弄福公路的奇迹震撼壮乡。这条“天路”从悬崖绝壁上通过,曾因地势过于险峻被迫停工。1998年百色“村级公路建设大会战”中,200多名党员干部在工地安营扎寨,仅用半年就建成通车。

  10多年前,种桑养蚕被引入遍地石头的凌云山乡。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党总支书记郁再俭是探路者之一,初期屡试屡败,不顾家人劝阻,不言弃的他又咬牙投入几十万元承包1000多亩旱地种桑树。而今,平怀村的桑蚕产业链,带动了30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百色,接力奋斗脱贫攻坚的故事俯拾即是:80后北大硕士毕业生苏勇力主动申请在条件艰苦的凌云县连续驻村,用6年多时间带领2个村脱贫出列;从乡下调回城里工作的青年党员雷吒,面对选择又毅然奔赴极贫县那坡县的城厢镇合群村驻村,出发时女儿刚上幼儿园,小儿子不满6个月……

因地制宜“绣”出产业新画卷

  “到处是旱地,还能养虾?”在乐业县花坪镇浪筛村野猪坨屯,当扶贫干部动员贫困群众发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时,贫困户符前忍直摇头。

  符前忍的反应并不让人意外:屯里四面环山,土地贫瘠,种玉米曾是保障温饱的主要途径。发展养殖?过去交通不便,卖头猪都是难事。为了增加收入,许多人选择外出务工。

  “村民们的顾虑我们已经考虑到了。”花坪镇党委书记吴显俊说,当地对养虾产业进行了认真调研,龙虾生长快、产量高,耐长途运输、市场行情好,而且人力、资金投入压力不大。

  跟随扶贫干部外出考察几次后,村民们有了信心: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虾苗、饲料、管护指导并保价回收,贫困户投入劳力养殖,便可获得养殖纯收益的85%。“现在一个60平方米的池子,养一批就能有三四千元收入。”符前忍说。

  抓住产业,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面对“九分石头一分地”等特点,百色因地制宜,在产业扶贫方面下足“绣花”功夫。

  境内石山广布,无一条地表河流,靖西市南坡乡引进桑蚕产业,全乡桑园面积达4万多亩,覆盖2000多户农户;德保县发挥海拔和气候优势,不断扩种柑橘,易生长的山楂在石山地区开花结果,桑蚕、八角加工等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如今,百色特色产业覆盖超过19万户贫困户,产业扶贫硕果累累:右江河谷,果蔬四季飘香,西红柿、杧果等搭上果蔬专列北上进京、南下出境;两翼山区,桑树、油茶、柑橘、中草药布满山坡;中越边境一带,不断发展的边贸产业让边民鼓了腰包。

  挥别贫困,老区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待。在红军浴血奋战过的凌云县下甲镇彩架村,村民们冒雨清理河道、改造村貌。这个依靠种桑养蚕脱贫的村子正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村民在家门口围起小花园,村部广场旁建设了红八军彩架突围战纪念馆,织锦等传统技艺也被打造成文化展示项目。

  “洪涝变成鱼米寨,茅棚已换阁楼村。家乡巨变英雄奠,饮水不忘掘井人。”村党支部书记劳伦站在“彩村之战”纪念碑前念起碑上的诗句,感慨万千。(新华每日电讯)https://t.cn/A6qZKPTw

【百折不回 满园春色 老区百色脱贫攻坚纪实】冬日的右江河谷温暖如春,长势良好的各类秋冬作物带来丰收的气息。随着最后3个贫困县顺利“摘帽”,老区百色挥别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

  从91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在右江之畔竖起第一面红旗,到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红色接力”,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百色旧貌换新颜,百万贫困人口实现命运转折。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百折不回坚持,迎来满园春色。

“红军村”唱响新红歌

  “红军红又红呢,革命坚又坚呀,风吹石不动呢,心狠毒人他不怕呢……”傍晚时分,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红军歌曲合唱团成员聚集在村广场,唱起一首首激昂的红军歌曲。

  90多年前,这个壮族村落几乎家家都有人加入革命队伍。怀恨在心的地方民团武装将80多户村民的房子全部烧毁,留下一片废墟。

  如今的百谷村村道宽敞、楼房林立,戏台等文体设施齐全。凭借地域和资源优势,村里大力发展秋冬蔬菜、网箱养鱼、红色旅游等产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全村最后一户贫困户在2017年实现脱贫。

  富裕起来的百谷村建起了讲述红色故事的村史陈列室,还成立了红军歌曲合唱团。合唱歌本里,《扶贫路上》《我们百谷的梦想》等一首首新歌列入其中。

  百色市逾90%的面积属于山区,2015年精准识别时,全市仍有贫困人口68.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25%。和百谷村一样,在许多昔日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先辈们当年追寻的梦想如今已变为现实。

  “当年‘邓政委’几上三层岗,带领红七军在此打响伏击战。”沿着山径行至三层岗,平果市果化镇布荣村党总支书记方琳略显吃力。千百年来行路难的布荣村如今已通硬化路,而在过去,各屯间只有羊肠小道相连。20多年前,村民们决定开凿“出山路”,外出采购修路物资的方琳遭遇交通事故,右腿落下了残疾。

  “不修路吃水都困难,几个山泉取水点分散在山里,有的来回得走4个小时山路。”方琳说。精准扶贫实施后,全村屯屯通上水泥路,经过三级加压,城区自来水直达各家各户。

  村里党员组建起突击队,带领村民仅用100天就建成一个约4000平方米的猪舍。现在,全村养有100多万只鸡、1万多头猪、400多头牛。

  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百色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以精细化的服务让贫困户过上好生活。2016年以来,百色累计有4万余户逾18万人搬入新家。在平果市坡造镇感笔新村的扶贫车间内,瑶族妇女班小善熟练地组装着耳机配件,丈夫在附近工厂做零工,两份工作让搬出大山的一家7口顺利脱贫。“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

“接棒者”走好新长征

  眼下,百坭村即将迎来新一季的丰收:淡水龙虾马上上市,油茶、砂糖橘陆续进入采摘季。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正带领群众提前谋划农产品的包装和销售工作。“村子脱贫了,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接棒”一年多来,杨杰兴倾尽所能以实际成效告慰黄文秀。

  2016年,一个从老区百色走出去的名叫黄文秀的女孩,又回到了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她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扶贫事业。谈及驻村工作,这位“时代楷模”生前曾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

  百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脱贫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老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共同承诺。

  30多年前,时任田阳区那坡镇尚兴村村干部的莫文珍决定带领村民搬“穷窝”,先后用10年带领1300多人搬出大山,用30年在荒坡上种植杧果,发展副业,使尚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移民新村。

  20多年前,凌云县弄福公路的奇迹震撼壮乡。这条“天路”从悬崖绝壁上通过,曾因地势过于险峻被迫停工。1998年百色“村级公路建设大会战”中,200多名党员干部在工地安营扎寨,仅用半年就建成通车。

  10多年前,种桑养蚕被引入遍地石头的凌云山乡。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党总支书记郁再俭是探路者之一,初期屡试屡败,不顾家人劝阻,不言弃的他又咬牙投入几十万元承包1000多亩旱地种桑树。而今,平怀村的桑蚕产业链,带动了30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百色,接力奋斗脱贫攻坚的故事俯拾即是:80后北大硕士毕业生苏勇力主动申请在条件艰苦的凌云县连续驻村,用6年多时间带领2个村脱贫出列;从乡下调回城里工作的青年党员雷吒,面对选择又毅然奔赴极贫县那坡县的城厢镇合群村驻村,出发时女儿刚上幼儿园,小儿子不满6个月……

因地制宜“绣”出产业新画卷

  “到处是旱地,还能养虾?”在乐业县花坪镇浪筛村野猪坨屯,当扶贫干部动员贫困群众发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时,贫困户符前忍直摇头。

  符前忍的反应并不让人意外:屯里四面环山,土地贫瘠,种玉米曾是保障温饱的主要途径。发展养殖?过去交通不便,卖头猪都是难事。为了增加收入,许多人选择外出务工。

  “村民们的顾虑我们已经考虑到了。”花坪镇党委书记吴显俊说,当地对养虾产业进行了认真调研,龙虾生长快、产量高,耐长途运输、市场行情好,而且人力、资金投入压力不大。

  跟随扶贫干部外出考察几次后,村民们有了信心: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虾苗、饲料、管护指导并保价回收,贫困户投入劳力养殖,便可获得养殖纯收益的85%。“现在一个60平方米的池子,养一批就能有三四千元收入。”符前忍说。

  抓住产业,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面对“九分石头一分地”等特点,百色因地制宜,在产业扶贫方面下足“绣花”功夫。

  境内石山广布,无一条地表河流,靖西市南坡乡引进桑蚕产业,全乡桑园面积达4万多亩,覆盖2000多户农户;德保县发挥海拔和气候优势,不断扩种柑橘,易生长的山楂在石山地区开花结果,桑蚕、八角加工等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如今,百色特色产业覆盖超过19万户贫困户,产业扶贫硕果累累:右江河谷,果蔬四季飘香,西红柿、杧果等搭上果蔬专列北上进京、南下出境;两翼山区,桑树、油茶、柑橘、中草药布满山坡;中越边境一带,不断发展的边贸产业让边民鼓了腰包。

  挥别贫困,老区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待。在红军浴血奋战过的凌云县下甲镇彩架村,村民们冒雨清理河道、改造村貌。这个依靠种桑养蚕脱贫的村子正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村民在家门口围起小花园,村部广场旁建设了红八军彩架突围战纪念馆,织锦等传统技艺也被打造成文化展示项目。

  “洪涝变成鱼米寨,茅棚已换阁楼村。家乡巨变英雄奠,饮水不忘掘井人。”村党支部书记劳伦站在“彩村之战”纪念碑前念起碑上的诗句,感慨万千。(新华社南宁12月5日电)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这次演出只开放了少量座位,为了惠及更多的民乐爱好者,演出还通过B站、抖音等平台全程直播。作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以来的首场演出,江苏大剧院邀请了大剧院常驻乐团—
  • 这场以诗之名,讴歌广大电力员工在抗击疫情战役中,逆行而上的责任与担当,以及迎战寒冬迎来春天的那份喜悦,是内蒙古电力职工文协和各基层单位文学爱好者向奋战在抗疫和复
  • 就让普通的你,平凡的我,用脚踏实眼前,用眼注目理想,秉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国复兴而奋斗。就让普通的你,平凡的我,用脚踏实眼前,用眼注目理想,秉承“为中华崛
  • 股市一向如此简单~[心]#股市##小薇挽回前任攻略[超话]##分手失恋挽回复合# 很多人在分手问对方为什么分手时,对方会说一句,其实你很好,只是我们不适合,勉强
  • 还有一个成分我很意外,是网红“美白丸”里面的蜜瓜成分,对改善暗沉有帮助,每天一颗不仅是精神倍好,肤色也亮堂起来 [阴险] 和我一样爱虾,每天都要吃虾的人呢?赞评
  • 我本人是这样理解的:结合前半句,“到处”、“乱”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原博的重点其实也不在这里,重点是pb家长,而且整体氛围是轻松活泼的)。当然了,“爹”不
  • 这正是我至今还在怀念我参加英辩队的那半个学期,虽然英文依然很菜,思路也并不活跃,但那种辩论的模式我依然很欣赏,是我羡慕的。中学乃至大学的前几个学期信仰沉默是金,
  •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勿带。勿吞指路回。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 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记者 李一博 摄  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  有一幅国宝级名画
  • @TFBOYS-易烊千玺 yyqx 中戏双料第一 易烊千玺 帅 yyqx 依云品牌全球代言人 康师傅绿茶yyqx 华为nova全球代言人 天猫首位代言人yyq
  • #王源[超话]##王源加盟东方卫视618超级秀##王源音浪酷夏618超级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chopard萧邦品牌大使王源#“音”《源》而来,回归
  • 思念是一种病,吃药也没用的那种。 尤其在寂静的深夜里,更容易想起她。甚至会因为想起她而失眠。 这并非我所愿,但我无法控制,也不能避免。 每当突然想起她,往往会想
  • 爱干净的人,就喜欢家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样子,自己住着舒心,让别人看着羡慕。不过,在平房内太干净了,有时候也就有了一点麻烦。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虽然是平房,却
  • 在1980年奥斯卡上,《克莱默夫妇》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创造了平凡小人物电影的奇迹。之所以把它称为是奇迹,是因
  • 因为一张图被种草的JK制服 这些姐姐们也太好看啦!!! 看得出来我喜欢的风格还是比较统一的 ♥喵仙生 傲慢|haruta 4514 ♥PJ UP 长雅女子 ♥高
  • #多家银行员工涉帮信罪被刑拘#根据《长沙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17〕18号)的相关规定,长沙市公安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00名警务辅助人员:招
  • 我要的是 ,在我难过的时候,什么话都可以给那个你说。一句亲爱的,别难过,你还有我,心里的难过就会好很多很多。
  • 巴菲特说,查理*芒格是让自己从猩猩进化成人类的那个人。查理*芒格跟他的偶像富兰克林一样是少有的全才,他自身的经历让他接触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加上他自己是个酷爱读
  • 【袁隆平趣事】袁隆平有一次逛商店,看到男士衬衫大削价,一件只要10钱。 袁隆平兴奋地买了十几件,付钱的时候,他有点不好意思,怕人家10元卖给他赔本太多。他跟售货
  • 对人七分好,留下三分爱自己!我就当笑话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