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法藏[超话]#
[学佛修行]怎么改掉坏脾气?

有人问:一个脾气很坏的人,经常控制不住情绪,要怎么样才能控制情绪?有时候明明知道是错的,也告诉自己要用忍辱慈悲去面对,但还是身不由己地发作,这样怎么办?

的确,学佛懂得了道理之后,无论谁都想改掉坏脾气,可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还是继续挑别人的毛病,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是怫然不悦,定要争个面红耳赤!甚至还有很多佛教徒,可以“慈悲”六道众生,唯独不能“慈悲”身边最亲密的人,总是对亲人生不起礼敬心,对待所谓外人反而比较礼敬。你不敢对不熟悉的人发脾气,是在意自己的形象声名,或者是害怕他会反击报复,因此你能够在他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其实这说明我们只是表面懂得了道理,知行并未合一。对于佛陀所言”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并未真正生起信解和怖畏。那应该怎么去做呢?

一、首先要真正明信因果,在种因上入手。

嗔恨是相当危险的伤害。这个道理在世间法中也很好理解,你对一个人好几十年,有一天你用最恶毒的语言对着他发一次脾气,从那一分钟开始,你曾经所有的付出和美好形象,基本上荡然无存,一次发脾气使得他对你的感观完全改变了。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种生气的因得不欢喜的果。经常生气的人,不仅伤害自己身心,也恼害他人身心,结下种种不欢喜缘,于三世中处处尝不欢喜之果;所以,如果我们不想身心积郁以至生出病来,不想为人处事总遇到不顺逆缘,不想家里家外硝烟弥漫,就得从种因方面下功夫,处处积恭敬礼让别人的因,以慈悲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心平气和的气度与他人交换不同意见,并同时随喜赞叹他人,这样广结善缘,方能得受处处受尊敬和信任的果。

二、学会感恩身边的人,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

没有一个事物是独立存在的,因缘如同一张相互关联的网,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会肆意地伤害最爱自己、自己最应该感恩的人。而不懂得,真正的慈悲首先应当是感恩的心。当然,佛教中所说的“感恩”,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广泛到许多人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的程度。

我们应感恩周边为我们提供生存条件的人,感恩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例如,作为一个佛教徒,当你每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应该感恩诸佛菩萨。如果你真地认识到,我的生命与生活如此依赖于这个世界,你将会时时处处对任何事物升起感恩之心,喝一杯茶,你需要感恩茶农、茶商,感恩阳光、水份让茶树得以生长,你需要感恩很多很多的人和大自然,将这杯茶最终“带”到你面前。这样的感恩,会使你获得慈悲心。

对于亲朋好友上下级同事,遇到什么样的都以因果观之,无不是自己昔时所种之因召感而至的果报,对你好的,是你累生也对他好过,对你不好的,一定是你累生也对他不好过,这没啥可分别的,都是报恩、报怨、还债、讨债等因缘。好的,就继续增上这善缘,不好的,就改善这恶缘,转换掉这因果,不让这恶相续,以免来世又来相互折磨。如果是逆着我的我知足,总比骂我的好;骂我的比打我的好;遇到不要我的,也好,帮助我学会坚强,还清昔时我抛弃他之债。所以说,怎样都好!

三、也许“感恩之心”的修持还是控制不了你的坏脾气。你可以反过来嗔恨一下自己,对自己发发脾气:“我已经懂了那么多佛教的道理,为什么自己的脾气还这么大?”

这是修行的善巧:转烦恼为道用。嗔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善用这股力量,将它转变为反省自身罪业的动力,然后积极地忏悔罪业,慢慢地妄念就减少了。而通过功德回向积累资粮,我们渐渐地可以把每一次发脾气的间隔拉长。

明明知道发了脾气,让人家受到伤害,就是放不下所谓的面子,不道歉不忏悔,坚持错误,到最后,伤害得就更久更深,转变成仇。尤其是面对自己的亲人,其实一点面子都不需要坚持。要懂得,即使是家人朋友,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观点和你一致呢?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这样,您会越来越感受到释嗔解恨,广聚善缘所带来的强大力量!​​​

佛教的兩大定律
性空無我
與因果循環

研究一切思想和學說,都要掌握它的基本定律。

佛教的基本定律是什麼?

龍樹在《中論》裡已有答復:

「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學佛者懂得這一道理,即可上成佛道,下化眾生。

現在就這個問題談點看法,請海內的善知識指教。
 
一 、性空無我律
 
一切事物,山河大地,森羅萬象,情與無情,都是緣生緣滅、無有自性,無有實我

( 我是主宰義、自在義 ),

故曰性空無我。

它是佛教探討宇宙真相的基本原則,也是佛教的本體論和宇宙觀。
 
佛教對「 空 」有特定的解釋,

認為一切法依「 空 」而存在而運動。

「 空 」的含義,就是緣起無自性。

離開緣起,就沒有宇宙,沒有人生,沒有生滅。

對此,佛經常舉虛空為喻。

虛空以「 無礙 」為性,色於中行。

虛空與物質的關系,是互相依存的,世界上不存在離開虛空而獨存的物質。

性空無我律也是這樣,是一切法生滅的所依。

性空無我律,在大乘佛教裡稱為甚深微妙法,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

凡夫聞之,驚慌失措,二乘人聞之,心如刀傷;

只有菩薩才能證悟。

如《心經》說: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經中清楚地告訴我們:

甚深空義,要在五蘊
( 物質與精神 )

中去照見( 觀察 ),

不是離開色心以外胡思亂想地去尋找一個什麼空的世界。

怎樣了解一切法的空性,約略言之,不外下面三種方法:
 
1 . 從時間上豎觀一切法的前後延續,得出「 諸行無常 」的結論。

諸行無常是指一切法永恆地處於瞬息萬變、遷流不息地狀態中。

這一變化不居的無常觀,世俗上雖然也有許多人能夠覺察到,

但是他們不能於中照見空性,於變化不居的暫時存在裡,見什麼愛什麼,見什麼執什麼。

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透過息息流變的事物現象,

於萬化紛紜、生滅宛然中,窺見事物的本體是空無自性。
 
2 . 從空間上橫觀一切法互相依賴,
得出「 諸法無我 」的結論。

關於「 我 」的概念,印度學者認為「 我 」以主宰為義,能自主自在地支配一切。

具有大智慧的人,觀察一切事物,

小自微塵的微觀世界,

大至宇宙的宏觀世界,

都是種種因緣和合的現象,

都是「 此有則彼有,此無則彼無 」的互相依賴關系。

沒有「 小而無內 」,「 大而無外 」的獨存實體,顯示了一切法空義。
 
3 . 從事物的事相上直觀一切法當體即空,

得出「 涅槃寂靜 」的結論。

宇宙間一切事物,雖有千差萬別,百態千姿,都不過是緣起的幻相。

究其實質,緣起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故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具有性空無我的宇宙觀,於一切法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落色相、心相、時空相;

不落名言分別,即世間而得解脫。

《中論》說「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

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

空性是一切法的真相和本來面目。

菩薩依之乘大願船,游生死海,普度眾生。

諸佛依之直趨無上妙覺果位。
 
二、因果循環律
 
「 五蘊皆空 」和「 緣起性空 」的道理,

是說明一切法現象和本質二者之間的關系。

從本質上說,一切法是空的,空是一切法的所依。

從現象上說,一切法的現象是桃紅柳綠,生機盎然

( 水中月,鏡中花 ),

所以佛從「 空 」來看待一切事物,又不廢一法;

從「 有 」來看待一切事物,又不立一法。

就一切法的緣起方面說,可以歸納成因果循環律。
 
因果一說,我國最早見於《易經》:

「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

其次《道德經》:「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的善惡因果轉化思想。

我國的儒道二家都是一世因果論者,只講今世因果。

西方的一神教,亦談因果。

主張有一獨立個靈,由今生到後世,或落地獄,或升天堂。

這是二世因果論者,只講今世和來世的因果。
 
佛教是三世因果論者,主張一切眾生的生命,是無限延續的,宛如大河流水,滔滔不盡,激起層層浪花。

眾生的生與死,不過是生命之流中浪花的泛起與消散而已。

它既不同於一世論者的「 一死了之 」,

又不同於二世論者的「 上帝造人 」說。

生命之流的水,是身口意三業的業水,有什麼業即感什麼果,如影之隨形。

在感果時又繼續造業,導致未來新的果報,如此循環,無有窮盡。
 
依生命之河的流向和無限延續的特點,將佛教的三世因果論,名之曰因果循環律。

這一定律,是佛教的人生觀。

它能使人們充滿希望,鼓足勇氣,看清前途,努力創造自己和人類美好的未來。

同時,也告訴人們:

前生的思想言行,是自利利人的,善良而非邪惡的,今生即能得到好的果報。

在今生受果時,如不再努力向善,死後便會被惡業所牽引,陷入黑暗悲慘的境地。

這個定律最大的特點是把人們的思想從神權的禁錮中解放出來,

教育人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創造自己的未來。

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三 、兩大定律的辯證關系
 
因果循環律與性空無我律,是寓於同一性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我人的思想和言行,必須以性空無我律為指導,來處理在因果循環中所產生的一切問題。

同樣,要用因果循環律的一切事相,來證明性空無我律的道理。

進而體驗到,性空無我律,是因果循環律的基礎。

如果性實有我,一切事物則應是凝固不變的,即不可能有因果遞邅的演變。

因果循環律,是性空無我律的作用,假若沒有因果循環,則性空無我就成了斷滅和頑空。
 
四 、如何運用兩大定律的觀點來分析問題
 
1 . 佛不是救世主:

一切事物都是因果相續而成,佛教不承認有造物主、救世主、萬能的神。

宇宙有成住壞空的時期;

事物有生住異滅的變化;

人有生老病死的苦迫,都是隨著眾生的共業和自業所感而不斷地演變著。

所謂吉凶禍福、成敗利鈍,都是人們行為的結果,沒有任何神能主宰其間。

釋迦牟尼從不希望人們對他作盲目的崇拜,如能根據他的言教去實踐,就是對他最大的尊敬。

佛教只是教人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和離苦得樂的方法,

不能像萬能的神「 降殃賜福 」,「 消災免難 」。

他教育人們自己要對自己的思想言行負責,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2 . 否認靈魂:

一切性空無我的事物,都是因緣聚合而成。

因而它反對「 神我外道 」提出的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為主體,此死彼生,把人們的生和死連接起來。

佛教主張物質與精神,都是緣生緣滅、遷流不息的。

瑜伽學派雖然提出「 阿賴耶識 」,但阿賴耶識,也是緣生緣滅、像瀑流一樣奔騰不息。

它除了表示業因與業果之間的變化與連續之外,無一法可求。

佛教修證的目的,在於截斷因果相續的生死之流,轉識成智。

真实 | 一心靠倒阿弥陀佛,一向专念,必得往生!
师父 为世明灯

具三心 必生彼国

“念佛行者必可具足三心之文”,“必”是必须,显示不可少;“可”是能够,显示很容易。念佛人必须具足三心,也容易具足三心。

这里的“念佛行者”是个笼统的概念,不是净土宗标准的定义。净土宗标准的定义,“念佛行者”就是本愿念佛,就是一向专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而这里的“念佛行者”,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有的具足三心,有的不具足三心,不具足三心的,必须使其具足三心。

比如,虽然念佛,但是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人天福报,这显然不具足三心,缺少“回向发愿心”;或者表面上说“我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内心还是以求人天福乐为主,或者求开悟、断烦恼,这样就不具足“真实心”;或者也真心求生西方净土,但是对弥陀名号的信心不够,听到有人妨难说“你是罪恶凡夫,只念佛怎么能往生?”心中摇摆不定,这样就缺少“深心”。

《观无量寿经》云: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这一段看起来,让人觉得特别有希望。

愿生彼国的人,“发三种心,即便往生”,没说要怎样艰难地修行。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只要有三心,一定能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如果要艰难地修行,要修六度万行,那比较难。而这里说“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我们衡量一下,“三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有没有具足?如果我有这三心,我就必生彼国了”。

“三心”是《观经》的重要经文,也是每位行者能否往生极乐的关键所在。善导大师说“辨定三心以为正因”,往生的正因就在“三心”。

所以,“三心文”特别重要,对“三心”的内涵应当正确了解。

建立正确观念

首先要建立几个观念:

01

三心就是一心

经文虽然说“发三种心”,但不是三个心,或三种不同的心,而是一心,是一心分为三方面来说明。这一点大家要明白,三心就是一心。

所以,善导和尚说“一心愿生”“一心信乐”,在五种正行里就说“一心专”;天亲菩萨《往生论》也说“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善导大师的“十四行偈”也说“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法性真如海”;《阿弥陀经》也说“一心”,“一心不乱”。

在“三心”的说法中,这“一心”到底是哪个心呢?

总的来讲,“一心”就是愿生心。

所以,前面的经文就说“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以愿生心为统摄。愿生心必须是真实的,所以说“一者至诚心”;愿生心必须是深牢、坚固、不可拔、不可破坏的,所以说“二者深心”;愿生心就是回转一切世出世善的功德,唯求往生极乐净土,不求其他,所以说“三者回向发愿心”。

这样就非常简单,只要是真实决定愿往生极乐,就能往生。所谓“具三心者,必生彼国”,真实就是“至诚心”,决定就是“深心”,愿生极乐净土就是“回向发愿心”。只要真的愿生极乐净土,就决定往生。

02

三心通九品,摄定善

三心的经文说在上品上生,但并不是只有上品上生的人才需要具足三心,别的八品就不需要三心,不是的。

任何一品,只要愿往生,都必须具足三心才能往生,所以叫“通九品”。

那么,九品是散善,包括大乘善、小乘善、世间善,乃至恶业凡夫。不仅散心之机必须具足三心,能修十三观定善的定机也必须具足三心,所以三心是总通十六观的往生正因,善导和尚就说“辨定三心以为正因”。

总之,不论修定善还是修散善,不论是定善之机还是散善之机,一切众生愿生极乐,必须具足三心。

其中,如果是念佛行者,就很容易具足三心,所以讲“必可具足三心”;如果是杂行之人,修诸行,也必须具足三心,但是相对比较难。

这是第二点,三心通九品,摄定善。

03

三心以名号为体

三心有心相和心体。心相,就是外在的表相、表现形式;心体,就是内在的本质。这是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看出来的。心体也叫心性。性和相是一对,体和相也是一对。

比如,“至诚心”解释为“真实心”,可是“真实”的内涵是什么?具体的内容是什么?这就涉及到心体。

以凡夫来讲,我们说“我很真实,我的心很真”,这都是表相。以凡夫来讲,我们的心念念生灭,无常变化,哪有真心?

所以,“真实心”是从心体来讲的。

“深心”也是一种相,深、浅都是相。那么,“深心”的内容是什么?就要看内在的心体。

总之,三心的心体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六字名号的功德。弥陀名号功德是真实功德,众生信顺归命弥陀名号,这样的心就称为“真实心”。

所以,三心以名号为体。

体是一个,表现出来的相状,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说法,或者说为“至诚心”,或者说为“深心”,或者说为“回向发愿心”。

要显明其不虚伪、不颠倒,就说为“至诚心”;要显明其坚固不拔、牢固不破,就说为“深心”;要显明其作用、功能是趋向极乐净土,就说为“回向发愿心”。

04

有总释,有别释

善导大师对“三心”的解释有一个大致的纲格,就是先总释后别释。

总释是粗略的、概念的、理论上的解释;别释则是相对精细的,是实践修行方面的解释。

这样,有总释,有别释,我们才好理解,好落实。

05

要门三心与弘愿三心

有人说“三心通于要门和弘愿”,把三心分为两类,即要门三心和弘愿三心,或者是诸行三心和念佛三心。

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和角度,既然往生之行分为正行与杂行,三心也应该有这两方面。后面法然上人也说了,“此三心者,总而言之,通诸行法;别而言之,在往生行”。

不过我倒觉得,如果确定三心以名号为体的话,再说有诸行三心和念佛三心就不太方便。

三心是以名号为体,它是面向要门,导归弘愿,也就是摄诸行归入念佛。如果一定有要门三心和弘愿三心,这之间怎么过渡呢?我们说三心是一心,而这样就有两种三心了。

不过,语言表达可能会言不尽意,我们还是通过文字的表达,探求内在真实的含义。修诸行的行者本来不具足三心,如果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通过三心来引导,纳入弥陀名号功德,乘佛愿力,必得往生。

06

一向专念自然具足三心

我们看下面对“三心”广泛的解释,也许有些人看不太懂,或者被文字缠绕,想来想去都不知道什么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作为老实的念佛行者,我们倒不必拘泥于文字。

总之,念佛之人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全身心靠倒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自然具足三心了。

简单说,就是一心靠倒,一向专念,则必得往生,所以才是容易的。

善导大师之所以花这么长的篇幅来解释,主要是给诸行之人看的,让他们正确理解而归入念佛。

如果本来就是一向专念的人,一心靠倒阿弥陀佛,在这里就算过关、毕业了。虽然不懂文句,但是能掌握其意义,这就是“标章”里说的“念佛行者必可具足三心”的意思。

我们一心靠倒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的功德真实,所以我们的心就是真实心;一心靠倒阿弥陀佛,绝不改变,这就是深心;一心靠倒阿弥陀佛,就是为了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回向发愿心。

表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这样当然决定往生。

普为一切阅读 分享者 功德回向: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為了讓他乖乖地去正確的地方放下幾両尿尿排毒。。
  • 从七星关区的官方回复来看,任女士的主要罪状是在“兰苑花园业主联谊实名群”里发送“看到这个草包支书是怎么说的”信息,经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调查审核,任女士公然侮辱他
  • 昨天还评论橙姐姐关于偶像是什么,偶像是一种力量,但现在很多人的追星貌似并不是追偶像,很多人在幻想一些别的有的没的,比如泥塑男艺人,当然这是你的爱好,别人并没有权
  • #鲜花馒头打捞池[超话]##这就是街舞4刘宪华# lxh#刘宪华手边的一切都是乐器# 扛不住对你的浓郁的喜欢,躲不过对你的强烈的想念,想在烟花绽放时,扑到你的怀
  • @北京消防 @北京城北京事儿 【图文: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袁硕@小宇宙一枚 】Hey,what's up[并不简单]欢迎来到我的小世界。#赵晓苏jeff[超话]#《
  • 挽回不是初次告白,初次告白时,对方看不见你身上的缺点,所以比较容易在一起,但挽回是对方已经发现你身上有很多他不能接受的东西,你的缺点大于你的吸引力时,他不能再忍
  • 昨天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的东发道茶冰室她们说开了几年都没过气还是有点东西的~招牌玫瑰豉油鸡鲜嫩多汁就是偏甜口吃多了有点腻/老卤煨鸡爪是大猪蹄子的最爱 咸甜中带着一
  • 在这部时长46分钟的电影中,用户将作为萝拉(Lola)值得信赖的伙伴,跟随这个好奇的年轻女孩,以揭开围绕她阴暗的叔叔的深奥谜团。作品通过一系列闪回与各种互动元素
  • #BlockB[超话]##金有权[超话]#【210627】金有权Q&A1⃣Q:最近完全是夏天了,穿什么衣服呢?5⃣ Q:欧巴可以上传自拍吗 A:自拍6⃣
  • 在呼吸中,感受自己,调整自己,你会获得白风般轻灵的喜悦,实现心与心的链接。#做自己最好的健康管理师#宇宙共时能量播报今天是kin202→共振的白风在美好的周末,
  • vol.253 品质生活:装修历险记(二)|收听地址:这是我们装修系列节目的第二期,本期节目中主要跟大家聊聊“不可移动设备”的选型窍门和取舍,以及新风、中央空调
  • 收载内容多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迥异于传统类书所关注的辞藻之学,是晚明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宝贵史料。王学被推崇,社会开始提倡“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观念”在文学
  • #温兆伦[超话]#突然翻到大旗英雄传的剪辑,突然想起我少女时代的男神温美男!!
  • 「有点情绪化の朋友圈文案」❶实际上有些事只有你一个人在遗憾❷会再见的等春天的温柔长满枝头❸比起你的敷衍我更喜欢简单拒绝❹我们就是我们彼此之间的解药❺物极必反人美
  • 黑夜茫茫,我还不曾听过这样的歌声"哪里来的这般温柔?并非最初的,——我抚爱这一头卷发,我曾吻过比你色泽更红的嘴唇。
  • 这里是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的交界地,从源头缓缓流来的黄河水在这里曲折九拐,与白河支流交汇,在草原上留下了优美的景致和传说。(视频见上一条微博)唐肃宗乾元二年(公
  • 收录于补充包1009【RIRA】强大而泛用的Link4终端。「胜利蛇XX03」效果所召唤的「子机衍生物」会一直保持和本体相同的攻防数值,在游戏王里是比较少见的。
  •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又是这样的:1、工作太努力,领导怀疑你有野心,是在故意表现自己;工作不努力,领导又说你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2、取得了成绩或有了功劳,又担心“
  • #赵晓苏jeff[超话]#《190.史航:今天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与艺术交谈-小宇宙fm》“艺术是替人等人的东西”这话说的真好!#赵晓苏# vol.253 品质生
  • 桉树叶片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如萜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对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是致命的,但考拉吃了这么多年,除了懒洋洋的,好像也没啥大毛病。#科学罐头,科学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