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场梦,死时方知晓!

文:益西彭措堪布
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了。
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生死,求往生净土,不松懈地修法。
孟子说:“人人都可作尧舜。”
荀子说:“这路上的人都可作大禹。”
常不轻菩萨对任何人都恭敬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所以,人人都可以作圣贤,人人都可以作佛祖。西方净土就是作圣贤、作佛祖的要捷门径,无人不可以修,因此,合掌普劝众生同修净土!
以道眼来观察,今天的人们从早晨睁开眼起床,洗漱、吃早点,然后出门奔波,到晚上回家,看看电视,就倒在床上颠倒梦想。
像这样,一天之中,心一直往外奔驰,在尘境中攀缘、执著,无非尘劳之事,难得有片刻返照自身。所以说,都是既执着自己,却又忘了关照自己的人。

人照顾自己,以一天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饥渴,所以一定会准备饮食。
以一年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寒暑,为了冬不受寒、夏不受热,必定会准备冬夏两季的衣服。
以一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死生,但很少有人为往生净土做准备,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只知道为小事做准备,却不知为大事做准备,真是颠倒啊!
如果人有一百斤金子,突然遇到大难,不能抱着金子走,就一定会舍弃。如果抱着金子死,人人都会说他太愚痴,都知道身体远比百斤金子宝贵!
虽然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人们却仍死死地抱着还不如百金价值高的小小名利,小心谨慎,唯恐受损,而对这一期暇满难得的生命却从不知珍爱至此,实在是愚痴!
被人无故指责为“盗贼”,或被恶骂为“禽兽”时,马上就变得很愤怒,有的因此终生怀恨,有的相互殴打,甚至吃上官司。其实,说“盗贼”也好、骂“禽兽”也罢,都只是虚假的声音,丝毫无损于自己,却厌恶成这样。

可见,人们爱惜自己的虚名远远超过了爱惜自己的实际!而虚名终究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外在的五欲不是自己,虚假的名声不是自己,四大假合、旋生旋灭的身体也不是自己。排除了六尘、虚名和幻身,往里看,只见念念迁流的心。实际上,心从没有断灭。
从前世到今生到来世,以前心为因,而生后心,是一条相续不断的心识之流,所以说“心”从没有死,这个一直在生死轮转的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看见一个人舍下身体走了,就说他死了。孰不知,只是心从此处迁往他处。既然心有所往之处,怎么能不预先准备呢?所以,西方的教法绝不能废。只有树立起它,才能让无数人得到安乐的归宿。
愚人是怎么颠倒的呢?愚人的心往外奔驰,忘记了自己,看不到内在三世迁流的心的相续,因此就根本不为来世做准备。既然不为来世做准备,就一门心思追求现世名利,为一点小利,耗尽毕生精力!
财富、身体、名声是虚假的法,不是人生所应追求的重点。内在的心是决定苦乐之本,所以要着重修心。心不会断灭,短暂的此生过后,还有无限的未来,所以要为来世做准备。

在来世的去处中,以弥陀宏深愿力,求生必生,所以极乐净土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认定了这一点后,就要把人生的重点放在求生西方上。
人生在世,有父母、妻子、儿女等亲眷,也有产业、住宅、轿车、家具、电器等财物,这些东西,不问大小,或是祖上、父母传给自己,或是自己经营而来,或是儿孙或他人给自己积累的,没有一件不执为己物。一旦对这些眷属、财物生起了执著,一生的心就被绑在上面,不由自主地成了家眷和财物的奴隶。
一个杯子虽小,被人摔破,就有怒心生起;一支笔虽小,被人拿走,心里还舍不得;家里摆得满满的,心里还不满足;财富已经够多,追求还不止息;出门才一天,就挂念起家来;孩子晚回来一会,就担心是不是丢了。
举眼动步,对冠上“我所”的东西,没有不生爱著的。人,就这样在整天牵挂执著中耗尽了一生!
大限来时,一切都要抛去,连一生片刻不离的身体也是弃物,何况身外的财富、眷属?一生所经历的苦乐悲欢,除了记忆中残余的影像外,一切都了不可得。静心想想,人生的确就像一场梦。
庄子也说:有大觉悟,才知人生是一场大梦。那么,应该选择渐渐放下执著,系心净土?还是继续被它牵引,流转轮回呢?

《证道指南》
本文选自第三世多杰羌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

上述般若经文全予讲解。
今说证道指南。为利生证道。如何实证般若而说。此指证道即指证般若。指南者指明方向的准则义。如何证般若捷径。一提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很多佛弟子都知道。也有专门受持者。也有听讲者。亦有专修者。更有尽其一生奋力修持。可是大部份人还是般若了般若。自我了自我。无有所获。更无所证。临命终时却不能作主。更何况在世解脱。妙用无碍。说到底来是何因缘。唯有二句。在圣因果不昧。在凡因果所缚。故当明了修行二字之真义。修行即是转换因之先后成熟。一切依因正果。因此佛才特别立有出离心、四无量心、菩提心、诸般戒律。即六度万行等专修方法。这些行法、都是专起种因结果作用的。离开了它们任你把金刚经、六百卷般若、心经背诵翻烂。也不会证到般若的。如果只是读明经理即能证道。佛也就不会说那么多具体的行持法了。佛说诸行皆是为了行者自修。转换因果。契合经理谛相。双运圆融般若自显。故我说前者般若于文字已明。但明不一定能代表实证。何以故。因众生无始以来。长处轮回。受生死烦恼诸苦之缚。五蕴不空故随行造业。而因果报应。由于属随业报果。故心随业转。不能心转业力。加之业力障盖又出自无明。故尔想证般若。想即成障。欲坐禅定。烦恼、妄心、分别、昏沉、掉举、无明由因感现成障。欲修彻却多落空鉴之执。欲修“妥噶”又以光感而作幻心。欲念咒语。口念意散。不去天南海北。就行以妄鉴妄。正欲万念归一。忽又昏昏睡觉。意识梦然、业力现前不由自主。故尔无明业力绝非想断则断。想灭则灭。因此文字般若亦非想懂则懂。观照般若亦非想观则观。实相般若亦非想证则证。何以故。由无始无明盖障、浮覆圆妙圆明真心之故。是故般若特为具大智者舍利弗而说。说一度众。菩萨悲意却非普通众生能证悟的。或略有领悟。也只能根据各位业力轻重。分段深浅、而受相对之益。故尔今特告知一切有情。欲证菩提。必证般若。欲证般若。必灭无始无明业力。欲灭无始业力。必从因入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行优果善。去障方能明生。因果依何而证。当以佛说修行而证。故一切胜义之证。不离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为。即将己之凡夫行为修正而符合佛菩萨所立之中正行条。唯独如此方能转换因果。善因先熟。占其报位黑业自然无位显报、推之于后。故出障明生。照见般若。以智圆明。若证般若。不离修行。无论何宗何派、何种法要。亦复如是。修行法门颇多。今不一一举之。只例一说即可圆满。转换因果之先熟善因。种大解脱之诸因。消无始之业障。业障远离、智光才能显现。方能照见般若妙明。此说并非不念《心经》不解经意。而必须三业相应一心持经。深解经意。悟其妙理。方为双运之修。若欲求解脱者。首先必须具备真出离心、真信、愿、行、真戒、定、慧。具此决心。方能真正按佛所说实行。今立加行法部份而说:无论为上师的和当弟子的。或以禅为食的。具神通幻妄觉受的。或聪明超群的。或气功出奇的。乃至智慧通妙的。学佛法不应以神奇古怪为立意。一切神奇古怪说穿了无非万法由心生。一切幻化奇妙之用都脱离不了自我意识幻化。不是第六识感观就是第七识末那意显现。或心识之王第八识阿赖耶出涌。穿墙入壁不足为奇。况复气功之类无稽之幻化小焉者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是之理也。又有以禅理高谈空鉴脱离实际说玄虚。开口一个大圆满。闭口一个无相法。启齿不谈无上步。就求金刚圆满法、不求妥噶化虹光。妄贪金刚喻定决。乃至念阿弥陀佛。口称善。实际行为做坏事。说实话吧、如果世间法的基本行为都不正。还算不上一个称道好人。狂言妄求之心是没有用的。我的宗旨是一句话。那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因为佛法是建立在世间六大缘起和合之因的悟谛。所以世间上的一切处事接物、为人、生活、工作、思想、行为等。乃至世间上的起心动念。所有相对事物及意识。都是对自己行为的洗刷。因果的印证。学佛为修行。修行就是以世间上的一切来磨炼自己的修养。更正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行为去应照世间上的诸法。这种应照是科学性的、数学性的。比如:要达到一种圣者的境界。规定为一百斤善因名为圣者。那么只具备一斤是不算数的。乃至九十九斤也是不行的。九十九斤只能算九十九斤。毕竟不是一百斤。故不圆满的。要圆满那必须要一百斤。差一克一毫也不能称圣者。因为一百斤又名圣者。所以行者之行是没有半毫虚假可走的。故尔需当三业实际应照。所以应有实际对尘标准。那就是最基本的也要以六度万行、十善、四无量、佛说诸戒为尺度。在这之前。首先得一步一个足印走正世法初基。然后再进一步深入诸行。以做到大公无私、舍己利人、爱国爱民、爱世界、热爱和平。做到一社会敬爱的善知识。以此为初因之基本德行。然后方可进修以下加行、如此较易相应。有人问佛教之修行如此善业。不但不杀生。而且恶念也不准动一下。那么对于那些恶贯满盈的坏人、魔妖之辈。不就提供了做坏事、害人民、坏佛法的条件了吗?这里我必须告之大家。佛教固以大悲普度为本。但又具大雄无畏之志。对于那些破坏众生利益、毒害大众生命、以邪说玷污正法、正教、制造社会混乱的坏蛋、恶魔。是毫不松手去抗击的。是没有半分毫畏惧的。因为佛法修行是为自觉觉他。故尔为大众和国家即世界的利益。对个别的坏人是不会原谅的。故对坏人、坏事、恶贯之行。要向有关正义部门反映的。总之。修行者一切皆是为了利益众生。凡是菩萨之举正是如是行持。故尔菩萨戒之建立魔天震之大骇。以下为证取般若之具体法要“加行”。
  加 行
  凡修行者首先得皈依而后随之发心。并必当了明修行学佛。一为自了生死。二为度脱众生。故当解行以下四句法义三业相应而行。直至生起实相。四句皈依发心即是:
  诸佛正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资粮     为利众生愿成佛
  于此进入观无常。如初修行人未生出离心者。不依观修无常之法。即不能产生真修行心。更不能依法行持。或遇难急退。故当首具真欲求得解脱之道。急求出离轮回之法。若欲出离轮回。必悟世间幻化假合皆无常性。故当观无常。观无常者。即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我体四大合。亦复如是义。应于静处前思后想。亲友离别已步黄泉。事时推岁。幼年步入青年。青年转入壮年。壮年归近老年。将入其土我体正如是理。于无人处静心下来观一切声响。观流水。一去不回头。观当下念头言语已成无常。而吾将接近亡故。死无定期。一气不来。当下两手空空而入中阴。世间诸有无从带去我之当下肉体亦复如是。如意念观成实相。则会生起怖畏。此时出离心进入生起次第。于此才明了人生时间短暂。随时可死。方可进入怖畏之苦。此时自然精进用功而不懈怠。不易产生烦法心。修密者于此四部瑜珈自然相应。诸有法门亦复如是。具备出离心后。还必须严守戒律。方可播种善因。转换恶果推后续生。此以三聚净戒为主即是。
  三聚净戒者:
  一、         摄律仪戒。誓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
  二、         摄善法戒。誓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
  三、         摄众生戒。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于此当静观我既发心学佛。欲脱离轮回诸苦。故当严守三聚净戒不可有犯。在戒之基础上。还必需以十善作为基因。十善之修。应于实践中静观深思十善。自己是否时时事事均依之三业无异。如佛所云。修法得用无疑。若行持有异当下修正。若不如佛所说而行持当然修法是没有受用的。故必行于三业实践。其具体十善即是不杀生而行放生。不偷盗而行施舍。不邪淫而修梵行。不妄语而说实言。不绮语而说质直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不恶口而说柔和语。不贪而修不净观。不嗔而修慈悲观。不痴而修因缘观。在十善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实施四无量心。建立德行。修四无量心。首先得起动果与因的实施。故尔四条即是:
  愿诸众生   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   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   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   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随意即观慈悲喜舍四无量。对诸众生于实际行动中发起此四种无量之心。施于实践。尔时当依次第而入。先由生身父母。妻室、夫君、儿女、岳父、岳母、诸亲眷属。常处身边亲近友人。次第而进。随之散于六道众生及法界一切有情。对诸有情。观如往昔互为父母。互为妻室儿女。因缘理信实则如是。故当三业相应于慈悲喜舍。落实于三业。尔时自观次第而进。若于生身父母、妻室、儿女均未相应。口言己行于众生相应。则为假相。未种相应之因。四无量心分三个次第。即是第一、生起次第。第二、圆满次第。第三、生圆不二次第。如是成就其四种无量心者。至少要达到圆满次第。若要解脱受用。先证生圆不二次第。四无量心进入生起次第。便可自知。如见到他人的生死、痛苦灾难、幸褔、富贵、快乐。从内心生得起慈悲喜舍的觉受并付之实施。即为生起次第也。圆满次第是建立在生起次第的基础上的完美境界。四无量心是否真生。可以从事例中自见。例如于行道中见一车祸伤一青年。废一肢体而残。惨状不堪。围观悲欲多泪下。汝亦如是悲心起动。过一时回家则无车祸之觉。早忘九霄云外。餐食如狼似虎。此境界为普悲感。并非四无量之悲心。假如该车祸所伤者为汝之亲人。其悲伤之心境。却非平平。第一餐绝难进食。何来虎狼食举。何以故。尔时多于思之己亲前途。心生悲妄。乃至夜不能眠。奔走求医。劳其筋骨。而不顾诸苦。若真发四无量心者。则应对他人之一切。如自己之一切。此乃菩萨行道必备之德。如证到圆满次第之四无量境。则能众生平等。以三业相应施之四无量实施之用。圆满次第区别于生起次第者。主要在于出之自然行业。不加半分毫厘强求之举。则备四种无量之心。在圆满次第的基础上。进一步则产生生圆不二次第境。此为胜义之谛。即为不染无著之四无量境。与般若有密切相关。此不作多解。在圆满次第、四无量境的基础上。恒持修学。久之自然得证生圆不二之境。行者于此静思。汝可生起、汝可圆满。如未生起、则应当下发心。行于三业。使之四无量心生起实相。而后勤修六度万行。念念不忘自觉觉他。故当发大乘菩提心。度众生脱离轮回。众生有苦即我苦。众生不尽我长度。发此菩提心。由行者于佛菩萨前自立愿心。条例方案。言出必行终身照办。不可三业有异。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无量心。未能三业相应。度生则无实相。若未三业相应。纵能终日持咒、修观、诵经打坐、念佛。终归竹篮打水无从收益。故当日审。依照佛义上师之教。查己为任。凡与教违当下正之。(文诵至此静而思之)。行者于此当前思后想、你可做到。透关之法。立而除根。以上是为修行之要。建立加行生起次第。方入六度齐修之法,六度者: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修《心经讲义》。成观音境(成就于观音)。故当行持于六度。自行化他。行菩提道。行于利乐有情。大行大悲六度法是不可分割偏废而修的。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愚痴固执。智慧而无禅定。则狂慧凡情。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诸佛菩萨均依六度即诸法而证般若达成正觉。故我等若成观音正觉。必依行入法方可与佛同处法性合一。自证般若。于此行者静思自己三业于今昼之日可否与上述法义相应。而后可向大德求修正行。即可自证般若。得大解脱。或三业相应诸法行境而诵《心经》。亦复可证般若解脱无碍。凡修行者当注意自迷于真假修别之法。即是修法有假修与真修之别。任何佛法亦复如是。假修容易。真修难。真修又必建立于持恒上。何为假修。不将加行实用于处事接物、日常生活、有为法相、无为见中。是为假修。于正行持咒修观即是摄心。上坐时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时口持而心不持。修观时声诵而意不观。亦名假修。有行无功步不前。有功无行如无脚。只修加行不修正行。如人无脚不能行走一步。只修正行不修加行。不能走到目的地。故单修一亦名假修。假修不得收益。何为真修。真修者建于决心学佛。永恒不生退悔。于世间法中出世法见。三业应照加行付之实践。在座上时身心俱坐。持咒时心口同持。修观时意随文入。念佛时观不离像。三业打成一遍。始终如一。乃为真修。真修者即能相应。转换因果、领悟《心经》自证般若真如。祝一切见示此讲义众生。得大利益、悉皆解脱无碍。

五台山和尚:为何被日本佛教徒参拜一千多年



【经典原文】

据《大正藏第 53 册 No. 2122 法苑珠林》记载: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未详氏族。雁门人。家近五台山。神迹灵异怪逸于民。鸾因患气疾。周行医疗。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城东门上望青云。忽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历然鸾睹。由斯疾愈。后往江南陶隐居处。求觅仙方冀益长寿。及届山所接对欣然。便以仙方十卷用酬来意。还至浙江。有鲍郎子神者。一鼓涌浪七日便止。正值波初无由得渡。鸾便往庙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请当为起庙。须臾神即现形。状如二十。来告鸾曰。若欲渡者明旦当得。愿不食言。及至明晨。涛由鼓怒。才入船里恬然安静。依斯达到。梁帝见重。因出敕为江神更起灵庙。后辞帝还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行至洛下。逢中国三藏菩提流支。鸾往启曰。佛法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支唾地告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轮三有。即以观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永绝轮回。后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一心依经作净土业。春秋六十有七。临至终日。幡华幢盖高映院宇。香气蓬勃音声繁闹。预登寺者并同瞩之。以魏兴和四年。卒于平遥山寺。年六十有七(右一出梁高僧传)。”

【白话译文】

北魏(386年—534年)时期山西西河石壁谷的玄中寺出家僧人释昙鸾,出身不详,家住在雁门五台山附近。常常听闻五台山的种种稀奇怪异的灵瑞异相。昙鸾因身患气疾,遍访名医,当走到汾川秦陵的的时候,在城东门仰望青天,白云之间天门洞开,呈现六道轮回景象,历然在目。由此,疾病自愈。

后来到江南陶隐士的住处,寻求仙方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见面后陶隐士欣然赠送了十卷仙方。

反回浙江的时候,遇到鲍郎子神,这位鲍郎子所鼓之浪七天才能停止,昙鸾来的时候正好鲍郎子所鼓之浪刚刚开始,无法渡江。

昙鸾就就到河神庙至诚祈祷,如能如愿一定为河神建庙,不一会河神到了,就像二十岁的人一样,告诉昙鸾说:

“如果想要渡河的话,明天早晨就可以,一定不要食言。”

到了第二天凌晨,果然浪涛停止了,于是坐船安然到达对岸。按时返回,梁武帝下诏为河神有建了一座灵庙。

昙鸾辞别梁武帝返回北魏境内,想到名山中按照仙方修行。走到洛阳的时候,恰好遇到了三藏法师菩提流支。

昙鸾前去拜会说:

“佛法中有没有超过《仙经》里面长生不死的法门吗?“

菩提流支回到说:

“这是什么话!不能相比啊。仙方里哪有不死的法门呢?即使是长寿短时间不会死,最终会在三界中轮回生死的。”

于是赠给了昙鸾《观无量寿经》。并且告诉他说:

“依照这样的大仙方将会解脱生死,永断轮回。”

后来昙鸾住在汾州北山的石壁山玄中寺,一心按照观经修持净土法门。六十七岁的时候即将圆寂,这时幡花、宝盖、幢幡寺院上空出现,香气四溢,梵音渺渺,寺院中好多人一起看到了殊胜的景象。在北魏的兴和四年在平遥山寺圆寂。享年六十七岁( 542年)。

【释义】

1、西河:汾河的主要支流。

2、石壁谷:石壁山。

3、汾川秦陵:山西汾阳一带。

4、鲍郎子:河神的名称。

【跟着佛教经典·巡礼金色五台】

1、昙鸾祖师简介

昙鸾祖师于公元476年出身在五台山,佛光寺出家,是国际净土宗的开山祖师,是净土宗理论的奠基人。

大师昙鸾自号有魏玄简大主,同时深受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魏孝静帝称他“神鸾”;梁武帝称他“肉身菩萨”。

《大藏经》中收录谭鸾祖师的著作有: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2卷)

《略论安乐净土义 》(1卷)

《赞阿弥陀佛偈》 (1卷)

《调气论》

《论气治疗方》

《疗百病杂丸方》

《调气法》

《服气要诀》

2、巡礼昙鸾祖师

巡礼行程:

从祖师的出家寺院,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起点,到祖师弘扬净土、度化众生的正果寺,再到祖师研修净土法门的净土宗祖庭玄中寺,最后到祖师的陵墓之处。

整个行程极为震感心灵,令人永生难忘。净土法门为难信之法,信心不足,就会懈怠,一生难以成就。

通过本次巡礼活动,在祖师足迹之处,静心研读祖师留给我们的著作,是所有净土行人一生难得的机缘。

但是末法时期,众生福报浅薄,本条路线在国人中鲜为人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日本净土宗的信众却千里迢迢,对这个巡礼路线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报名名额】本月仅限100名☑【惠及对象】在佛山的常住人员(不限户籍)☑【指定机构】爱顿口腔16家指定连锁口腔机构立即报名参加公益活动免费领看牙补贴报名方式一
  • #王一博废墟大片# 暗示自己恋爱了的文案01.碎碎念,浪漫漫02.世界在下沉,我们在恋爱03.乌鸦说了情话,铁树开了花04.如果你有我就够了,那我也是05.请勿
  • 推荐指数 半不足:排队排到后,等备菜差不多也有半小时,粉半天不上,催了很多次也上的慢,这个减分#不可辜负的美食##美食分享##螺蛳粉##探店##北京·点吧点儿·
  • #读者君说# 分享学者上野千鹤子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对所有女生说的一句话:“今后等待着你们的,是一种‘即便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公平回报’的社会。”#罗一舟[
  • 每次打怪放大招,罗夏就会说这句台词,起初也没在意,直到看完乐园“向导”线,我真的懂了[单身狗]你是热爱自由的旅行家,为了我重新回到让你痛苦的乐园,变成你最不喜欢
  • “天津的饮食文化其实可以追溯到上千年,说明津菜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天津的饮食文化其实可以追溯到上千年,说明津菜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 要我说 真的要追溯源头也得从9.22号开始 朴灿烈粉丝在团超纠正自担黑称 却在评论区里面带头叫起队友的黑称 县级并没有care。可是到今天 只是因为一个pph
  • 健康烹调的目标是:在达到食品安全目标、带来良好口感风味的同时,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让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符合人体需要,还要避免引入过多的油盐糖等成分,以免不利于
  • 0:00-24:00 总涨幅 2.80(昨日3.43),8:00-24:00打榜活跃时段平均每小时涨幅0.15(昨日0.18)高峰小时涨幅0.21(昨日0.2
  • 过了一会儿,我把他点的酒给了他,我看店里没有那么多客人,我就和他说起了话,我在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雕刻家,雕刻本是他的业余中的爱好,但自从他第一个作品
  • #石家庄南三条步行街国庆节新装亮相#】南三条是承载着石家庄人记忆的商业地标,今天,随着南三条步行街(大经街中山路至正东路段)改造提升工程完工,这条有着数十年历史
  • 我们有最好最知感恩的人民,从历史传统中构建合法性的叙事宣传也不能过于频繁支取大家的美好情感。所以要有一份好的心态,即使遇见不可预知的曲折和磨难,也要调整好情绪,
  • 10月1.投出去的庄学研究会议论文,收到回执在评选过程了;2.竞选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结果经讨论被安排了个副主席;3.通过了新东方考研政治老师的笔试和简历筛选,
  • 【成都周边游|川西旅游|冷嘎措】[心]愿你在冷嘎措能看到如此美景!拍摄:潇潇的旅行地址:四川·甘孜·冷噶措⏰时间:3天出发:成都出发[星星]更多川内旅游线路:鱼
  • 中国人即使在这场#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每日一善文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 三观很正又很温柔的文案1.慢慢来,谁还没有一个努力的过程2.变好的过程都不太舒服,试试再努力点3.有志少年,先谋生而后某爱4.可以不万丈光芒,但不要停止自己发光
  • 而一个有智慧的人,从来不说人是非,不会随意对不了解的人或事做出评价!一个有修养的人,都懂得不揭人短,尊重他人,处处给人留面子!
  • 观众是非常聪明的,即便是所有人都戴上了变声器,那大家就不知道谁是谁了吗?相比之下,陈陈陈的行为艺术是有约束的,所有人只能按照他设定的规则去玩,根本没有自己的创意
  • 我的亲密关系其实不多 在之中又很少有拥抱这种行为可是 我真的非常渴望拥抱 偶尔会想象自己被紧紧抱住的感觉 或者试图自己抱住自己但总是不好意思和闺蜜朋友提这回事
  • ★G2516东吕高速平榆段:榆社枢纽与云竹湖收费站之间K578+950-K578+850处双向路面处置施工,占用行车道和超车道,汾阳方向K576+100处主线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