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烧香的敬神礼仪​‎ ͏ 

「烧香」和「叩拜」是道教最基本的敬神礼仪。

古人说的好: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道教烧香烧三炷香,燃三炷香代表道教「尊三宝」,即「道、经、师」「三宝」也。烧香「尊三宝」不忘「三宝」也。

(1)道教信众上香礼仪

《三宝香》上说:稽首皈依道…愿烧道宝香生生常供养;稽首皈依经…愿烧经宝香生生常供养;稽首皈依师…愿烧师宝香生生常供养,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

也可烧一炷香,表示「大道无二」,《金光咒》上说「三界内外,惟道独尊」。

烧香时不分男女,皆用左手烧香,因左手为善手故/右手处理万事,视为不吉。香在临焚时不得持香鼻嗅,须先用残香借灯火燃着后,双手持香须过耳,左手临炉便上香。

如果有明火,需上下搧灭,不能用嘴去吹。烧香正炉以三炷为宜。按中、左、右分别插入炉内,三炷香要插平、插直,间隔不过一寸宽。正位上香讫,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左右其他神位平日一炷或三炷仪式相同。

烧香要插平是要求烧香者心平气和,插直是要求烧香者心地正直,间隔不过寸宽是说寸心感神。《大梵斗仪》中有两首烧香诗说的很好,其一说:身右属阴左属阳,青龙位上号生方。因其日月升天处,所以焚香左手良。

其二说:香栽宝鼎细端严,只宜平直不宜偏。香若正时心亦正,心香合一是真虔。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烧香用左手,还有左为阳,是生方的意蕴。而且告诫人们心正香正,心邪香歪,心香合-是烧香应该达到的。以上是烧线香。

烧檀香比较讲究。烧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须有专备的香炉,香要劈作一分粗细,一寸长短,还要另备一些香面。

烧时,先用香匕在檀香炉中间把香灰挖一小坑,填入香面,用运板运平,香面上微盖一层香灰,燃一点点线香插进香面,香面在香灰的掩盖下自然燃烧,这时拈香者的初炷香入时,就会有一缕祥烟,从炉中直腾起来。

这种烧香方式,在道观中只有庙中住持或道场中高功拈这种香,信徒进香皆是烧线香而不烧檀香。或有香客烧檀香,也只是把带的檀香烧于炉内即可,不用这样讲究的。

烧檀香比较讲究。烧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须有专备的香炉,香要劈作一分粗细,一寸长短,还要另备一些香面。

烧时,先用香匕在檀香炉中间把香灰挖一小坑,填入香面,用运板运平,香面上微盖一层香灰,燃一点点线香插进香面,香面在香灰的掩盖下自然燃烧,这时拈香者的初炷香入时,就会有一缕祥烟,从炉中直腾起来。

这种烧香方式,在道观中只有庙中住持或道场中高功拈这种香,信徒进香皆是烧线香而不烧檀香。或有香客烧檀香,也只是把带的檀香烧于炉内即可,不用这样讲究的。

烧香时可默念《祝香咒》。《祝香咒》为: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吾关告,迳达九天。因信徒无神职,臣念吾字。或念「常焚心香得大清静」也可以。

信徒在烧香的时候还有一条需要注意的是:对罗天的星斗不敬檀香。如斗姥、星主、北斗星君等神灵,宜焚降香。

《大梵斗仪》忌檀诗说:女青天律禁檀然,违者酆都罪祖先。此事非轻君切记,犯烧阴谴病灾连。

「烧香」有什么内涵呢?有什么宗教的义蕴呢?

1 香为道门五供养之一,烧香申供养之义。《天地科》香文说:伏以,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香云缭绕,腾空供养,供养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渎威灵,下界水府仙官,三界众神,香云达信,传香有偈,宝号称扬。

2 以香传信。道教认为香烟能结成云篆,能将人们的愿望带到神灵那儿。《三清科》香文说:臣闻,高高碧落,凭百合真香以传信。杳杳寥阳,申一念丹衷而上叩。兹当朝奏,必假香传。

夫香者,生居海岛,长在灵山,烈火方焚,清风相送。吹入黄金殿内,万神遥闻。飘至白玉阶前,众圣悉知。一炉既腾,万真洞鉴。

有的信徒认为:香烧的越多越好,烧的越多神更灵验;烧的越大越好,烧的越大神生欢喜。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心诚,烧一炷香就可以了。心不诚,烧的再多也无益处。

经上说:-炷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因此,道教提倡文明敬香,环保敬香的理念。希望信徒能摒弃错误的烧香观念,具足正信。

3 香能荡秽。道教认为尘凡混浊,不能降格真灵。因此迎神之先必焚香以荡秽,使不洁之气消散。

4 香具神力。道书上有「返魂香亅的说法,即香能使枯骨更生。《济孤科》香文说:得之者枯骨更生,闻之者飞潜随性。

《太清显化仪》献香条说:在道之中,惟香是尚。出清微者名解脱,有济幽度显之功。产聚窟者号返生,有起死回骸之妙。

当然这种香多为高功(法坛上主持道场的道士为高功)加持法力后的香。

5 香具有道、德、无为、清静丶自然、妙洞、灵宝慧、超三界之德。

《三清朝科》香文说:夫此香者,生于混沌之先,得自徘徊之后。自本自根,不染一嚣之尘垢。彻空彻巨,实赖大地以生成。这段香文中的“混沌之先”、“自本自根”都是形容道的。

又《荡秽科》说:夫香者,飞云结篆,明德惟馨。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对香的「八德」有一个解释,他说:道香者,心香清香也。

德香者,神也。无为者,身也…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这里所提到的道、德、无为、自然、清静等是道教根本的教理教义,道教根本教理教义赋诸于香,旨在教人在日常烧香时时刻提醒自已不忘道教信仰之根本!

6 心香合一。所烧的香是外在的香,内在的香即我们的心香。烧外在的香在于点燃内在的香,所谓心香一瓣。如果到道观没有带香,只徒手礼拜,若能焚起心香,亦是表达虔诚之意。

烧香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它并不是-种简单的仪式,而是有其玄深内涵的。教门高真无不重视烧香,认为:万法之中,焚香为先。

不管是道门日常诵经、还是举行道场法事,都有焚香、祝香、发炉、复炉等与香有关的礼神仪式。
#生活小常识##学道入门##道教仪范#

一丝不挂、
想入非非竟源于佛教!
人人都会说,
真正含义却很少人知道

赵朴初先生说 :

不了解佛教文化,
就不了解中国文化,

可以说没有佛教文化加入中国,
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文化。

佛教文化在中国流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但提起佛教文化,

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
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

但其实,
我们的生活中,
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
简直如空气一般。

我国璀璨夺目的成语之中,
与佛教相关的条目也是数不胜数。

下面带您盘点一些跟佛教有关的成语!

文 / 赵朴初

头头是道

“ 头头是道 ”
原是禅语,

指得是开悟以后的境界 :

心境融合,
内外打成一片,

乃至吃饭穿衣、
挑水打柴、
一举一动,

开口闭口,
无一事不与
“ 妙道 ”
冥合,

所谓
“ 头头皆是道,
法法本圆成
(《 续传灯录 》)”。

古代诗人常用
“ 头头是道 ”来形容

通灵入妙的
化境、
禅趣。

宋代严羽在
《 沧浪诗话 》中指出,

学诗有
“ 三节 ”
功夫,

“ 及其透彻,
则七纵八横,
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

宋代胡仔在
《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中
称誉杜甫
《 红樱桃 》诗谓

“ 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
头头是道者。”

头头是道,

后亦用来形容语言、
举动左右逢源,

无一不合规矩。

恍然大悟

《 观无量寿经 》 :

“ 心生欢喜,
叹未曾有,
廓然大悟,
得无生忍。”

《 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 》 :

“ 单蒙指教,
豁然大悟。”

后作
“ 恍然大悟 ”,
形容一下子完全明白了。

《 红楼梦 》第九五回 :

“ 王夫人也进屋里来了,
见他这样,

便道 :
这不用说了。

他那玉原是胎里带来的一种古怪东西,
自然他有道理。

想来这个必是人见了帖儿照样做的。

大家此时恍然大悟。”

《 儿女英雄传 》第十六回 :

“ 安老爷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 ……
因此辞官亲身寻访的话,
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邓九公这才恍然大悟。”

森罗万象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指天地万物。

如鲁迅
《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 :

“ 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
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
或者简直不算事。”

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
《 法句经 》 :

“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

原来,
森罗万象是
“ 色 ”,
即一切物质现象,

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
虚幻不实的。

马祖道一禅师指出 :

“ 森罗万象,
一法之所印。

凡所见色,
皆是见心;

心不自心,
因色故有。”

(《 五灯会元 》卷三 )
所谓
“ 一法 ”,

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
“ 一心 ”而言。

佛教主张
“ 三界唯心 ”,

反对
“ 心外取法 ”。

“ 森罗万象 ”也作
“ 万象森罗 ”。

如南朝梁陶弘景
《 茅山长沙馆碑 》 :

“ 万象森罗,
不离两仪所育。”

千差万别

“ 差别 ” 与
“ 平等 ” 相对,
本是佛教教义中的一个范畴。

后禅宗将
“ 差别 ”衍为
“ 千差万别 ”,

谓天地间的万物品类繁多,
区别很大。

如 《 景德传灯录·文遂 》 :

“ 僧问 :
如何是无异底事?

师曰 :
千差万别。

“ 意谓
“ 千差万别 ”与
“ 平等无异 ”
是同一本体,

“ 差别 ”即
“ 平等 ”。

庄子也说过 :
“ 以不平平之,
其平也不平。”

也写作
“ 万别千差 ”。

如《 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 :

“ 四天之下,
万别千差。

一时明了,
便能握金刚王宝剑,
七纵八横,
受用自在,
岂不快哉!”

俗语中多用之。

如朱自清
《“ 海阔天空 ”与
“ 古今中外 ”》 :

“ 而身心所从来,

又有遗传、
时代、
周围、
教育等等,

尤其五花八门,
千差万别。”

泥牛入海

泥牛,
即泥土所作之牛,

俗称
“ 春牛 ”。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
立春前一日,

官府用泥土做的春牛置于府前,
至立春日绝早,

用红绿鞭击之以迎春,
并预示春耕之早晚。

如唐卢肇在谪连州时书
《 春牛榜子书 》说 :

“ 不得职田饥欲死,
儿侬何用春牛!”

宋刘蒙叟有诗句云 :

“ 村妇祈蚕分面茧,
老农占岁说泥牛。”

这是以迎春牛乞丰年的一种风俗。

但泥牛入海一词,
乃源于
《 景德传灯录 》卷八 :

“ 洞山( 良介 )又问 :

‘ 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

师云 :
‘ 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
直至如今无消息。’”

《 五灯会元·元日禅师 》说 :

“ 三脚驴儿跳上天,
泥牛入海无消息。”

后来用泥牛入海一词比喻一去不返,
杳无音信。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回 :

“ 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
等了好久,
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
永无消息。”

随机应变

“ 随机 ”
一词最早见于佛典,

如“ 随机说法利众生 ”

(《 金光明最胜王经 》卷二 );

“ 适化无方,
随机隐显 ”

(《 戒疏 》卷一上 )等。

“ 机 ”
皆指众生根机、
根器、
根性而言,

以众生根机各别,
必须随其根机,

为彼说法,
方能领解,
各得其益。

后多泛指随着时机或情况的变化,
灵活应付。

如茅盾
《 腐蚀 》 :

“ 大有视我为
‘ 同道 ’,
属于他们一伙似的。

我当然随机应变,
不但夸大了我与舜英的关系,
而且暗示着我也参与密勿的。”

一知半解

教外别传的禅宗主张超越经验的直接体认,
谓之
“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

禅宗反对一味地依文解义,
反对执著于琐碎的
“ 知解 ”,

斥为
“ 一知二解 ”。

如唐灵祐
《 沩山警策 》说 :

“ 若向外得一知二解,
将为禅道,
且没交涉,
名运粪入,
不名运粪出。”

粪,
比喻那些虚妄的
“ 知解 ”。

后人用
“ 一知半解 ”
谓所知甚少而理解肤浅。

宋严羽说诗,
好用禅语,

其《 沧浪诗话·诗辨 》谓 :

“ 悟有浅深。

有分限之悟,
有透彻之悟,
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鲁迅在谈到学外语时,
也用了这个词。

他指出 :
“ 学日本文要到能够看小说,
且非一知半解,

所需的时间和力气,
我觉得不亚于学一种欧洲文字。”

一丝不挂

“ 一丝不挂 ”之
“ 丝 ”有两解。

一解为一绺衣饰。

如《 无灯会元 》卷十二 :

“ 诸上座终日着衣吃饭,
未曾咬着一粒米,
未曾挂着一绺丝。”

另一解为一根钓丝。

如《 五灯会元 》卷十四 :

“ 僧问 :
‘ 一丝不着时如何?’

师日 :
‘ 合同船子并头行。’ ”

意思是说,
“一丝不着”
便达到了船子和尚超脱的境界。

船子和尚有诗偈云 :

“ 金鳞不遇空劳力,
收取丝纶归去来 ......
钓竿折尽重栽竹,
不计功程便得休。”

可见
“ 一丝不挂 ”
本是禅语,

譬喻超然洒脱,
绝无患得患失的念头,

丝毫不受尘俗牵挂,
是很高的修持境界。

后世把这个词用以泛指毫无牵挂,

如《 警世通言 ---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中说 :

“ 把世情荣枯得丧看作行云流水,
一丝不挂。”

也有的干脆直指赤身裸体。

如《 夷坚丁志-李氏红蛇 》中有

“ 披发裸体;
一丝不挂 ”的句子。

想入非非

俗称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
“ 想入非非 ”。

如端木蕻良
《 曹雪芹 》十九 :

“ 霑儿就爱想入非非,
不理他也就没事了。”

此语出于佛经中的
“ 非想非非想天 ” 或
“ 非想非非想处 ”。

三界中以无色界为最高,
无色界四天中以
“ 非想非非想天 ”
为最高,

又名 “ 有顶天 ”。

《 楞严经 》说 :

“ 如存不存,
若尽非尽,
如是一类,
名非想非非想处。”

另据《 俱舍颂疏·世间品三 》说,

此天据诸天之首,
其中众生定力深湛,

已经没有下地的
“ 粗想 ”,
但也并非暗昧无想,

而是还有
“ 细想 ”,

故称
“ 非想非非想天 ”。

文章来源 :
《 俗语佛源 》

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佛道双修#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一、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道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二、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

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三、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

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https://t.cn/Evk4ev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节目中杨迪也很苦恼“跟我那个朋友已经十来年了,反正就出现一些问题两人出现间隙已经三年但我是要跟她走一辈子的我无法想象没有的她的日子我该如何自处”显然杨迪已经将女
  • #来微博说晚安[超话]#现在的自己不可能比十八岁的自己做的更好,故地重游看的不是风景,而是风景中的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他是一个特殊时期内的回忆,好像最
  • 【#2022全国五一劳动奖河南上榜名单来了# 】#三门峡好网民# #文明三门峡# 4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官方网站对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
  •   这支招募而来的志愿队伍迅速地就投入到战“疫”中,他们虽是临时组建的队伍却有着过硬战斗力,每个组每天都采集了上千人次的样本,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不畏艰险配合
  •   当我成为爱的时候,我就不会缺乏爱,也不需要别人用特定的方式对待我才能感受到被爱,或是愿意与他们分享我的美好。选择一个能让你放松的人,有多重要你生活的底气,始
  • 朔州应县发现一快递员阳性,曾在快递驿站与多人玩牌此外,4月13日凌晨2时,朔州市应县发现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该感染者为韵达快递驿站(公安局往西50米路北)负责
  • 专业化、工具化只是技术化的外在表现,其要害与基础是一种知识论意义上对于世界的对象化。以柏拉图的观点,教育与哲学的任务是一致的,都是教导人们面向真实,而抵达真实之
  • 4. 不要把婚姻当成你的全部,你还有工作,朋友,梦想和很多人生中没有尝试过的事要尝试。7. 其实好多人都说不在意婚姻,但是说实话吧,之后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多多少
  • 程武官立即到死囚牢中将蔡三顺拿了出来,又让牢头帮着找个刽子手,趁着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从速把这件差事办妥了。可是监斩官不在家,旁人又不好做主,就这么着从清晨一
  • 這些因素通常包括但不限於:濕度低,通常在20%以下預測的持續風速通常超過25 mph,陣風超過約45 mph,這取決於位置和特定地點的條件,例如溫度,地形和當地
  • 愿天下人都健康平安#厦门约拍# 我想今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在在时光的长河中,与你有一场美妙的邂逅,假如时间定格,我希望他是在我的相机里,把美好定格在照片里,这样无
  • 【12.7版本数值改动】 加强:格温、潘森、亚索、永恩、猴子、妮蔻、船长、卡莉斯塔、莉莉娅、死歌 削弱:泽丽、瑞兹、杰斯 调整:狮子狗 机制增强: ⭐暗影阔
  • 如果法令纹比较浅,可以单独使用艾维岚,快的话30-40天能看到变化,有医生反馈第二次治疗10天后小伙伴会发现效果开始非常理想。3是作用原理不同:童颜针是激活自己
  •   盛夏的阳光灿烂明亮,透明澄澈;蓊蓊郁郁的浓绿里,在阴暗冷清的地下熬过了漫长的四年以后,才开始在梢头纵情吟唱的知了,不知疲倦地吟咏着夏的乐曲。仿佛是命中注定的
  • 贝克说:“美国总统和我都不打算从正在发生的进程中榨取任何单边优势……重要的是,我们作出保证,如果美国在北约框架内维持其在德国的存在,那么北约当前的军事边界就不会
  •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云南省博物馆藏#国潮正当红# #微博公开课# 拍摄by.老猪的碎碎念进入4月,由于中国多地疫情反复,市场的关注点聚焦到供应链的扰动上。
  • 【马德里医生向阿尤索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减少其临时性,将采取“有力措施” 】马德里自治区的医生发起了一场征集签名的活动,目的是反对结束其合同中的"
  • ️干啥都行(●°u°●)​ 」[飞吻R]样样精通#迪丽热巴纪云禾##迪丽热巴与君初相识# 菖蒲|红枣黑芝麻魔芋蛋糕为了这个和丑堡、黑芝麻梦龙球买的怼,当时可天真
  • #健康[超话]# 中式意大利藜麦拉面食材甜菜根藜麦拉面2片、西红柿一颗、洋葱半颗、肉丁200g、自制番茄酱调味品:葡萄籽油、岩盐、鲜菇粉、料酒、酱油、现磨黑胡椒
  • #周迅高圣远离婚两年了#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执行挽回的流程,在挽回的实际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细节,以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方就觉得每天有个人就和监视他一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