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这一品,世尊通过讲述菩萨布施七宝所得的福德,来深细描述实相心如来藏的体性。如来藏对于五阴修布施度所得的福德,根本就是舍受,祂并不享受一点点一丝毫,也不在意福不福,祸不祸,也不知道有福与祸。又因为如来藏没有贪心所,不会贪着福德以及其他一切法,祂对一切法都是无欲无求,不喜不厌。菩萨悟后依止于如来藏这种体性,对于福德以及一切法,也都不会生起贪求心行,不喜也不厌,保持中道的舍受,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心行。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释:世尊对须菩提说:如果有一个菩萨,用遍满像恒河沙一样多的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如果又有一个菩萨,了知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当中,都没有一个我,因此修成了无生忍和无生法忍,那么得忍智的菩萨所得的功德,要远远地殊胜于布施七宝的菩萨所得的功德。

菩萨布施七宝所得的福德, 世尊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其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胜数。菩萨布施,不仅有福德,其中也能生出功德。因为福德增长了,心地就能得以清净,心性得以调柔,禅定就能得到增进,智慧就能得以增长,道业就会得到增进,自身就会得到真实的功德受用,这是菩萨财布施所得的果报。而另一位菩萨,已经修到了得忍的程度,内心深深地觉知到一切法都是无我的,因此证成了无生法忍智。

忍一切法当中都是无我,这是哪种程度的忍呢?忍,有小乘断我见所证得的五阴无我的无生忍,有大乘法的无生忍和无生法忍。小乘的无生忍,分为四向四果。其中初果向的忍,虽然不是真正断我见的忍,但是在意识上,也忍可了五阴的虚妄不实,也在努力精进地观行,趣向于真正的断除我见。此时就差意根对于五阴无我之理的认可,这就需要意识不断地思惟观行,把五阴无我的道理传递给意根,让意根明了。意根一旦明了,就是真正的断我见,这时就成为初果人。

成为初果人以后,对于五阴无我之理,还要进行深细的观行,这个过程是意识获得更深的无生忍智的过程,是逐渐获得定力断除烦恼的过程,更是意根慢慢断除对于自我五阴执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意识和意根都需要不断地忍,更深层次的忍,直到意根彻底断除人我执为止,这是小乘人获得的无生忍。

大乘的无生忍,是菩萨们证得第八识以后所获得的,菩萨不仅要忍于五阴无我之理,更要忍于第八识如来藏的不生不灭之理,要深忍于第八识的无生;忍于第八识的空和有两种体性;忍于第八识的不垢不净体性;忍于第八识的所有中道体性;忍于第八识的所有方方面面的体性。然后菩萨的心就会越来越清净,定力越来越增强,烦恼越来越轻微,智慧就会越来越深细。其自心的功德受用就会越来越广大,菩萨的果位就会由七住位,逐渐增进到十行位、十回向位,由破初关,到重关,再到牢关,定慧都会更加深细。

然而,这也只是五阴人无我范围内的忍,范围还不够广大,忍度还不够深邃。必须达到初地菩萨以上的无生法忍,其忍的范围才是更广大,其忍智才是更深广。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是忍一切法当中都无我,这不仅是证得了人无我,同时也证得了法无我,其法无我慧、无生法忍智地地增上,越来越深妙。

因为地上菩萨能够现观如来藏在五蕴中的运作,能够现观如来藏在十八界万法上的运作,因而深知如来藏是如何出生五蕴,如何出生十八界万法的。菩萨会在一切法上,观察如来藏的运作行相,知道每一个法,都是如来藏运用心所法输出种子而生成的。没有一个法能够离开如来藏,而能有自身的生住异灭,都是因为有如来藏,才能生出一切法相,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暂留一段时间,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渐渐地变异,才能使得一切法相散坏消失。离开如来藏,就没有一个法相能出生,能停留,能变异,能灭去,因而一切法相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如梦幻泡影,如空中花,了不可得,其本质都是如来藏。一切法既然都不真实,没有自体性,都是如来藏性,当然就是无我的。

其中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只要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后天出生的,三界世间当中存在的,包括过去世的一切法、未来世的一切法以及现在世的一切法,包括十方世界的一切法,这些都是无我的。具体来说,一切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色法包括宇宙器世间,包括众生所需要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了众生的五阴色身,也就是五根、五尘和法处所摄色。

心法包括七识心和七识的心所法。总括起来说,就是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这些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五阴法。这些法,都在一真法界如来藏里存在、生灭、变化、起用,都是真心如来藏所出生、所变现、所执持。因为都是如来藏所出生和变现的,那就是有生有灭的法,就是不自在、不自主的法,就是不能自己做主宰的法,就是无我性的法。而有我性的法,是不会生灭变异的,是能够自我做主宰的,是能够自我独立存在的,是不需要他缘,就能永远长存的,是圆满具足一切功德利用的。

无我的法,就不具备这些性质,无我法不能自己独立存在,需要依赖一些外缘才能存在和起用,也需要如来藏不断地输送种子来维持其存在和运行,否则就会灭去。所以三界世间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生灭变异的,都是无我的。而出世间的如来藏法,虽然有一部分的我性,能够自己独立存在,不需要外缘,不用出生和灭亡,能够自在,能够自主。但是里面还含藏着七识的染污业种,这些业种是要生灭变异的,会拖累如来藏也发生转变,使得如来藏的功德利用也受到一些影响。

因为这时的如来藏里的种子是要受七识的熏染的,既然里面的种子能受熏染,如来藏整体就不是不变异的,那就不是完全有我性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来藏本身也有自身的识种子流注,这些识种子刹那生灭变异,才能维持如来藏的存在和运转,因此如来藏也不是完全有我性的,还是无我性的。

只有佛地的法身无垢识,才是完全有我性的,那时七识的业种生灭变异就结束了,无垢识不再受熏染,不再变异,没有生灭的种子了;自心的识种子流注也停止,没有刹那生灭的现象存在。因此佛地的无垢识就是完全彻底的我性,完全是我,其功德利用能够完全得到发挥,不再受到七识染污业种的局碍和限制,心所法由原来的五个变为二十一个,因此是完全彻底究竟的我性。

菩萨因为证得了一切法无我,能够忍于一切法当中都无我,获得了甚深的无生法忍智慧,其功德受用是极多极大极深的,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菩萨会以此甚深的唯识种智,渐渐进入佛地,福慧都圆满具足,成为三界世间所尊,人天大众之师,具足十个名号的功德利益。能够在十方世界建立诸国土,示现成佛,广度无量众生。因此菩萨证得一切法无我,其无生法忍智的功德受用,要远远超胜于菩萨布施七宝的功德和福德,其中的差异不可比拟,无以言说。

原文: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世尊又开示说:为什么是这样呢?须菩提,是因为诸菩萨们都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世尊说:世尊,为什么菩萨们都不受福德呢?世尊回答说:菩萨们所做的一切福德,都不应该贪著,因此才说菩萨不受福德。

这里的菩萨,世尊暗指实际理地的真正的菩萨,那个真正的菩萨,不受一切受,对于一切法,都是舍受。这位真正的菩萨圆满具足一切法,对于一切法都不贪求,因为没有贪求,所以才无所得。菩萨的五蕴布施世界七宝的时候,其感得的福德果报是菩萨的五蕴七识得,七识来受用,真正的菩萨——如来藏并不得一分一毫,也不受用一分一毫。而菩萨的五蕴在行布施度的时候,七识也要依止于如来藏,不贪求于福德。

菩萨在布施时,其心观行布施度三轮体空。所谓三轮体空,就是没有真正布施的人——我,没有接受布施的人——他,中间没有布施的物——七宝。为什么没有布施的人呢?因为布施的人——五蕴,是如来藏所变生的,色身是如来藏四大种子刹那输出形成的,就相当于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戒指色身;七识是如来藏刹那输出的识种子形成的,那就相当于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项链七识,色身和七识合一起组成了五蕴,五蕴整体金制品就是黄金如来藏。

那么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到底有没有五蕴呢?五蕴是个什么东西呢?五蕴全体当然就是如来藏,无有其余。所以菩萨布施时,没有布施的菩萨五蕴——我,同理,也没有被布施的五蕴——他。那么中间所布施的七宝呢?七宝也是四大构成的物质色法,是如来藏刹那输出四大种子形成,是如来藏这块黄金,有一部分打造成了金耳环等等这些七宝物,那么七宝物到底是什么呢?七宝物就是黄金如来藏,那就没有真实的七宝,都是如来藏。而如来藏之体,也是性空,无有一个实质的相存在,空无一相。所以整个布施度,就是三轮体空,了不可得,菩萨根本就不必执著。

同理,菩萨所得的福德,也是空。首先菩萨的布施行,会作为业种存在如来藏里,缘熟时,如来藏再输出业种,实现菩萨的福德。其福德实现的形式,会以物质色法和七识心所法的形式来实现。物质色法无非是以金钱、财产、权势、地位、家眷等等形式体现出来;而这些色法,都是如来藏输出四大种子形成的,本质都是如来藏,没有真实的物质色法,物质色法与如来藏不一不异。那就没有真实的福报可得,都是如来藏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在享受这些物质色法的福报时,是七识的觉知心来受用,是七识的受心所来领受、感受、享受,受心所会觉得舒适、快乐、自豪、自傲、自喜。而受心所法是随顺七识而有,是七识的助伴,七识一出现,与六尘对境,就有受心所的运作。七识是如来藏输出识种子形成的,本是如来藏,与如来藏不一不异。七识心体了不可得,那么七识的觉受,也了不可得。所以菩萨的福德实现时,福德以及对福德的享受,都没有实质,本质都是如来藏。

菩萨们证得此种智慧境界,也就会对福德不再贪求,不会再有心去享受福德。并且把修得的福德都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的修行就是为了早日成就佛道,不会为了世俗法的福德享受,而行布施度。这样菩萨的修行,才能达到内心空净,一法不着,心空及第归,就会证得无上的佛果,圆满菩提大道。



六点了,发现自己唯1嗑的rps狠狠be了[伤心][伤心][伤心]全网只有我一个活人待在冷圈已经够惨了[伤心][伤心][伤心]当我翻遍整个抖音都没能再找回“心动了家人们”这条评论,我的心比16岁那年失恋还要冰凉[伤心][伤心][伤心]看着一个月都没更新的超话,被伤过的心还能爱谁[伤心][伤心][伤心]

“不给就不给干嘛抢手机”[伤心][伤心][伤心]
“早”“早”[伤心][伤心][伤心]
“我的名字你是打不出来吗”[伤心][伤心][伤心]

第二十五章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原文: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又接续为须菩提讲解说:复次,须菩提,凡是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下之差别,证得如此的境界,就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得成了无上佛道。

是法,就是指三界世间所有一切法,凡是称作法的,凡是存在的所有法相,点滴不漏,都是平等一如,没有高下,没有差别,全体即真如。站在真如之理体上来观察,一切法相,都是平等的真心理体,无有二相。证得如此之大智慧,假名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佛在成道之时,佛的第七识已经彻彻底底的转变成了平等性智,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认知,已经达到究竟彻底的平等,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平等心智。首先以佛的最究竟无上的第六识妙观察智来说,观察三界世间一切万法,都是基于实相心体真如的运作,而产生出来的一切法相,其实质都是本体真如。

就如黄金打造出的所有黄金制品,包括所有的装饰品,所有的日用器皿,以及各种人物画像,凡是所有黄金打造成的物品,其本质都是黄金,没有他物。不管是黄金装饰品也好,还是黄金塑造的各种人物画像也好,都是黄金,都可以当作黄金来使用和流通。若有人,不见黄金,只见物品的相貌,此人即是着假相不识货之人。不知真金之可贵,弃金而取假相,此人名为无智之人。世间凡夫也如是,只见世间一切虚妄相,不见虚妄相的实质,执著名相,不识本质。因此愚痴着相,而在六道生死轮回不尽,苦痛不已,甚为可悯。

佛的妙观察智,不仅见一切法都是真如,而且能够现观,真如是如何流注心体当中的种子,成就了三界世间的一切万法之相。因此,佛的第七识平等性智,能够平等对待三界世间所有众生,无有分别其高低贵贱之差别相。佛平等看待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是因地佛,未来时日,都会圆满成就果地觉。因此佛对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广利有情,只要众生根熟,不管众生是善是恶,都会平等施与法食,度其得道解脱。

原文: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世尊说:众生内心当中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心行,来修行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法,就会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在金刚经开篇不久,就给众生破了四相,只有破四相之菩萨,才能与金刚般若之理体相应,才能与诸法实相相应,才能与真如相应,最终就会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应。因为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在执著于四相,不与空性理体相应,因此为了四相,广造无量无边的恶业,积劫沉没于生死业海中,受苦无量,无得出期,根源就在于执著四相之病。世尊大慈,为挖众生着相、执相之病根,巧设种种方便,来破除众生的四相,以无四相,就能出离生死大火坑。

为什么无四相就能出离生死大火坑呢?从小乘法的角度来讲,众生只要能破除我相,就会出离三恶道,当修到能够断除对自我五阴身以及对三界世间法的执著的时候,就有能力出离六道生死轮回,这样就出离了分段生死的火坑,暂时得到休歇。当众生继续往菩萨道和佛道进修之后,就会逐渐破除种种法执,断除种种变异生死,证得涅槃真净,从此了无生死,生死的大火坑,才真正彻底地出离了。

而进入菩萨道和佛道的起点,就是要证得本来就无四相的金刚般若真如心体。依此无四相的理体起修,内心转转清净,就会破除世间一切的有为法相,连真如之相也不执,内心空净极空净,无余一丝法相的存在和执著,这样才能与真如心体彻彻底底的相应,最终就会圆满成就佛道,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世尊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与真如体性相应,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原文: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释:世尊又对须菩提说:须菩提,我所说的善法,和众生们所认可的善法,如来说也非善法,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善和法,都是一种表相罢了,因此就假名为善法。

善法分为很多种层次和内涵,有世俗间的善法,也有出世间的善法,有小善法,也有大善法,更有究竟意义上的善法。世间善法,就是五戒十善。世尊最初到娑婆世界,首先就讲人天善法,让众生依之修行,得世间福德,这是小善。众生得到世间福德之后,才能接续跟随世尊修学阿含解脱道,出离三界世间苦,这是中善。继而世尊又用二十多年时间,为众生宣示般若之理,让众生依之修行,都能证得般若实相,成为真实义的菩萨,然后发起各种甚深般若智慧,这是上善。之后世尊又宣说方广唯识甚深之义理,度化大乘菩萨们渐具甚深道种智,这是大善。最后世尊再宣讲法华涅槃等一佛乘之究竟义,度化所有众生,都进入成佛之道,修行成佛之法,以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究竟的善。

这些善法,都有相对应的法相,而这些法相,都是依无四相的无相之心体如来藏而显现和幻化出来的。这些法相,都是如来藏依各种缘,流注出种子而成就的。表相是有,众生可见,但是有非实有,相非真相,其本质就是真如如来藏,都是真如一真法界中物,不出真如之外。所有一切的善法相,就如黄金之器,都来自于黄金,本质都是黄金如来藏。因此就都是一个真实的法界——真如之体。那么就把这些所有的善法假相,非是实有的法,取名为善法,名字虽为善法,实质是真如理体。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觉得未来会有高富帅看上自己,从而提高了对于择偶的要求。善良的人笑着点点说,善良是一种选择,与他人无关,这是一自我历劫的过程。
  • #2022起点必读网文Top10#都市科幻 / 幻✦想✦修✦仙玄幻✦养✦宠/ 无✦限✦流 / 冒险悬疑阅文旗下的起点读书公布2022年月票年榜前十:《夜的命名术
  • #每日一善[超话]# 智商决定你的下限,情商决定你的上限。I’m grateful for the dark night coming.No matter ho
  •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看了他们的一些比赛,但我们必须审视自己,打出我们自己的最佳状态,这就是我对球员明天比赛的要求,带着全部的信心,团结一致,而不是有天真的想法。那
  • 【#遭哄抢的丙种球蛋白不能预防新冠感染#,但对一些罕见病患者却是救命药】#遭哄抢的丙种球蛋白是罕见病患者救命药# 1月12日凌晨,红星新闻记者收到一位广东母亲王
  • 显宗里面是六字大明咒,大家念“嗡玛呢贝美吽”比较多,密法很多伏藏里是“嗡玛呢贝美吽舍”“舍”是种子字,观音菩萨的种子字一起念的话,会有很大的加持,效果更好。 
  • 」 駱應鈞近年甚少電視亮相,佢與吳浣儀相識數十年,從來未曾做對手戲,笑言呢日廣告係「遲來的」感情線:「香港地方好細,大家都會識大家,所以一埋位就可以拍,唔使特別
  • 明知道你女儿在婆家受气不当家,你不应该把钱这么早给她,应该给她存起来,你手里有钱了,他们不得已也能为了钱对你好,不管咋说你侄子毕竟养你在他家呆了十年,多多少少也
  • 我反而是在这段间奏里领悟到这句歌词描绘的那个场景,在些许沉闷却无比温柔的琴声背景下,我想到的却是一场急促狂放的雪和那个静止停摆、只剩我存在的世界。但以前听这首歌
  • “上午董家夫妻又追来医院,和我们吵了一架,还打扰到了其他病友”王红丽无奈地告诉记者,“我真的没有想到会因为(拒绝相亲)这么一件事,就把人打伤住医院了,我现在甚至
  • “上午董家夫妻又追来医院,和我们吵了一架,还打扰到了其他病友”王红丽无奈地告诉记者,“我真的没有想到会因为(拒绝相亲)这么一件事,就把人打伤住医院了,我现在甚至
  • #白鹿[超话]#✨#白鹿以爱为营# ✨#白鹿月照千峰# 一见钟情,不是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你。而是在看了一眼之后,就再也没有忘记过你@白鹿my ​​白鹿|郑书意|
  • #佛学文化[超话]# 初访少林寺 王守本 数次经过都匆匆一过,初访少林寺。 ​谢谢孩子外公开车送到寺门口,谢谢孩子舅舅车载以归。在寺中,最喜欢“禅心佛性”几个字
  • 随着一本书一本书的签约,编辑也解决了一个个人或者一个个家庭的问题……就这么写下去其实也挺好的,结果事件解决着的时候主线也突然出来了,五年前被亲眼证实了猝死的作者
  • A类标准,Goodbaby 好孩子 2022冬款儿童连帽羽绒服外套(80~140码)2多色史低(双重优惠)到手价¥99.9元!目前天猫好孩子官方旗舰售价¥309
  • ·如果你去看了这个展,你会感觉到奈良美智的疯狂,他在任何他触手可及的地方作画。·关于【奈良美智】你就算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也一定在哪里看见过他画的“猪腰子脸”小女
  • 而散布在此星团各处的这些婴儿期恒星之年龄只有3到500万年,其核心的氢融合尚末点燃。 而散布在此星团各处的这些婴儿期恒星的年龄只有3到500万年,其核心的氢融合
  • ”荣西禅师义正词严地回答:“你说得对,可是我佛慈悲,佛肯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更何况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那个乞丐看到禅师这样,于心不忍地说道:“我怎么能够收
  • #新声唱作人刘耀文# lyw#刘耀文 披月振翼锐势成光# , .“风中蕴含思念,花中包含爱意”@时代少年团-刘耀文#虽离山正[超话]##阳光信用##
  • 许易写于四合院(二七1)曾经桑海难为水,千帆过尽后只剩水悠悠 —— 深情鎏年似水流年,醉梦如歌,回首过往已时过境迁,那似水的柔情,那幸福的过往,为何要荒芜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