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自己的情商?↓↓↓

1.不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玩手机。

2.请客吃饭相当于分享,被请的人吃完就会忘记了,也不会领情,除非你请的是他从没有吃过的豪华大餐,怎么才能在交往中让对方接受并记住你的人情,那就是送礼物,因为对方会觉得,这是你对他的心意,在他身上付出了心力,而往往能够记一辈子的,就是这样的心意。

3.只有两个人并且对方还是单身的话,不要坐在后排,因为会有你把别人当司机的嫌疑,但对方是有对象或者有伴侣的时候请坐在后排。

4.平常联系别人尽量不要发语音。

5. 不要和你女朋友的闺蜜有联系,最好见都不要见,她闺蜜不喜欢你,你们会分手,她闺蜜喜欢你,你们,还是会分手。

6.过得比别人好的时候呢,说话要喜忧参半,你比他们好的那部分,要用一半坏事来平衡,比如买了房,就要说还要还贷款,太累了,你去国外旅游了,就要吐槽两句当地导游太坑了。

7. 去别人家做客,对方主人的话不多不少,甚至总是提醒你喝水,或者建议看电视的时候,你就应该离开了,因为人总是在感到无话可说的时候,才提醒别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8. 改天吧,其实就是算了吧的意思。

9. 把朋友A的联系方式给朋友B之前,最好先征得朋友A的同意,因为有时候你的朋友A,可能并不想被朋友B 打扰,出于礼貌,你最好先确认朋友A的意愿。

10.在办公室或者是寝室,买点零食和大家分一分,十几块的零食能让你收获的是一群人的好感,这个买丶卖怎么算你都是稳zhuan。

11.当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对方给你的反馈是“嗯嗯”“是吗?”“哦哦”的时候,就不要沉浸在自己话题继续聊下去了,对方这时候已经不太想听了,只是不好意思打断你。

12.打断别人的讲话,是非常不礼貌的,但是,如果你经常被别人打断,你就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废话太多了。

13.越不容易动怒,说明他手里的王牌比较多,相反,如果动不动就发脾气,说明他已经没什么王牌在手中也就只剩下发脾气这一点能耐了,人之所以会情绪激动发脾气,那都是因为没办法后的无奈之举。

14. 嗯,啊,哦,这三个字在聊天中是最敷衍的回复,你要么,回复好的,要么,回复嗯嗯,这些都要比你回复一个字要好。

15.不要总是想着去改变自己迎合别人,通过合群来找到安全感,你想要看书,但大家都在玩游戏,你为了融入他们,你也跟着打游戏,最后考试一起挂科,大家有说有笑,你觉得合群了,最后,他们去了家里找关系的公司,你拿着没什么价值的简历,到处找工作,迎合别人的人,丢掉的是自己的人生。

16. 不要总是麻烦别人,比如不停的集赞,无节制的每日投票,隔三差五的帮忙砍价,在成年人的社会中,自认为理所应当的小麻烦,是最消耗人际关系的事情。

17. 把赚钱作为自己30岁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别想一些没用的,收起来自己平时的无病呻吟,只有钱到位了,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多美好,别在最有能力奋斗的年纪,每天在朋友圈渴望爱情。

18. 你的好脾气,听话,老实,只在学校里有用,只会招老师同学喜欢,在社会上,多数人根本不会在意你对他好不好,他们只关心自己好不好,所以往往烂摊子,烂事都会给老实人。

19. 当一件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么请不要轻易否定别人,因为你永远都无法确定,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是否会比他做得更好。

20.你发一段文字给对方,如果不加上表情符号,或者表情包,有时候会让对方误解,因为不同的人可能会对相同的一段文字,有不同的解读,但记住,千万不要加微笑的表情。

21.约会前准备一个小礼物,发卡,头绳之类的都可以,当你在见面的时候把这个拿出来,整个一天,你在对方眼里都会闪闪发光。

22.被人占了便宜还假装没事的人呢,才是最蠢的,你以为你的好脾气,宽容,就能够为你带来好印象,在别人眼里只会觉得你老实,更好欺负,下次还会占你的便宜,你对别人的好,越没有底线,你的付出就越廉价。

23.当身边的人性格出现很大的改变的时候,要么是他读了很多书,要么是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一个性格活泼张扬爱说话的人,突然变得沉默自闭,小心翼翼,他一定经历了你想象不到的痛苦。

24. 问对方吃什么?对方说随便,你要知道,他说的随便其实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告诉你,他们要的不是选择权,而是决定权,你只需要把菜点好,挨个问她可以或者不可以就行了。

25. “吧”字呢,天生就是准备让“不用不用”来接的,在成年人的社交中,没有语气坚定地提出就是客套的意思。

26. 当你给别人带了比如早餐,饮料,雪糕这些小价钱的东西后,别人给你转钱的时候,请你大方的说出价格并且收下,不要觉得几块钱收了之后,别人会认为你斤斤计较,你不收他才难受,没有人缺这几块钱,更没有人愿意,因为几块钱就欠你个人情。

27. V信上好久不联系的人突然上来就问你,“在吗”,多半是有事情求你,他不说事情之前,先别着急回他。

28. 在朋友家如果他有客人,你要主动做那个倒水的人,这样会让你的朋友很有面子,也会让客人觉得你朋友很有威望,也会让你的朋友在心里感激你,并记住你这个人情。

29. 不要在厕所讨论领导,你永远都不知道坑位里蹲的都是谁。

30. 如果人多一起走的时候,稍微留意一下走在后面的人,有人系鞋带,或者有别的事情耽搁的时候,等一等他,这些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小细节,可能会无形中,会给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会无意中收到很多好评。

#职场##社交技巧#

周末看到一条微博热搜#女子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一名南京女子在节目里分享自己的省钱秘笈:

工资90%都存下来;
午餐平均5元、10元;
一年买衣服不超过100元;
大部分衣服都是捡朋友穿过的,自己只买内衣裤;
日用品基本都靠薅羊毛,不放过任何一个抽奖。

这条新闻下面留言非常多,不少都是质疑这样的生活方式,甚至骂她的。人觉得她是守财奴,一辈子就抱着两套房子“死”去了,价值观扭曲。

但其实看完完整的视频后就会找到原因。从小她的母亲就一直在和她强调赚钱的困难,童年想要的玩具几乎很难得到满足。母亲给她零花钱都会丢在地上让她捡起来,为的也是强调赚钱不易。

因此,她从自立后就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套房。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房子对她来说,是疗愈童年匮乏感和不安全感的港湾。

每个人的价值观可以不同,可以不同意,但完全可以选择尊重,三观这件事(除了违法乱纪)本身就没有绝对标准。

只不过,这个视频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我们父母童年的养育模式是孩子未来的人生底色。

价值观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财商启蒙。

财商不只是教会孩子认识货币,或者一味地省钱,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选择】,【如何和钱做朋友】,【如何让钱成为我们变得更加自由的工具】。

[星星]2岁+,或者从孩子开始提买东西的需求后,开始引导区分“需要”和“想要”

财商绝对不是压抑自己什么都不买,但需要学会区分“需求”和“欲望”。

需求是我们一定需要的东西,没有它们也许我们就无法生存;
而欲望是那些有了会挺好,但不是必需的。

照顾好自己“需求”之后再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和小D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引入““我需要”(需求)和“我想要”(欲望)的区别:

我们需要米饭,不然我们就会挨饿;
我们有时想要冰淇淋,但即使没有我们也不会挨饿生病。

我需要床,因为没有床我们就无法休息,就会不舒服;
我也需要甜甜圈,不然我会饿;
那甜甜圈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吃的吗?
嗯。。。好像不是
什么才是我们每天需要吃的,让我们不饿的呢?
米饭、面条、牛奶。
那你是需要甜甜圈还是想要甜甜圈呢?
嗯,想要

当然,这并不会100%那么精确,毕竟人都不是理性的动物。

比如我到现在还觉得买鞋子和包是我的需求,经常很累的时候买一个,真的立马满血复活了[污]

孩子也是如此,所以讨论这些,不是非要把“标准答案”去强加孩子,而是开启这样的思考和对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会慢慢调试,找到合适她的金钱观。

[星星]3岁+,或者孩子掌握“需要”和“想要”概念后,学会与“欲望”共舞

每个人都是受欲望驱使的,大家不要害怕有欲望,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有了欲望,才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

但人必须学会和“欲望”共舞,而不是被欲望控制,这是我的第二条金钱观。

我从工作后就爱买,最夸张的时候真的是“月光”,而要知道我06年的月薪已经差不多接近一万了。后来,我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开始把每个月的工资进行规划,这是我第一任职场老板分享给我的。

分成三份:第一份是消费,应对日常的需求;第二份是储蓄;第三份是做慈善,大家可以自行调整比例。

面对自己的欲望,超出需求的那些东西,就可以进入愿望清单。

比如我想买一双鞋,那么我就从每个月的消费那里强制性地节省一笔钱,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以后就能获得那双鞋。

这个方法对我很受益,一方面我没有完全不顾或者压抑自己的欲望,但同时也不再“入不敷出”了;另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太随意花掉的小钱。

我们的孩子都还太小,并没有太多可支配的零花钱。但是“愿望清单”这个概念是可以借鉴的。

我个人是不主张打压孩子的欲望,尤其不要把自己不想花钱,变相包装成“为了孩子”好来打压,比如:
你这个孩子怎么出门总要买东西?
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你怎么不知道体谅呢?
从小那么爱买,长大后肯定是个败家精!

本来只是“买”这件事,却上升到了“孩子”这个人,这些评价看似为了孩子好,但却无疑在孩子心里敲开了一个洞,那是匮乏感的“空洞”。

当然我也不建议大家无休止地,甚至超出消费水平地去满足孩子。其实,每一次孩子的开口想要,都能看成一次成长机会,学会怎么和欲望相处。

金额小的东西,可买可不买的,可以和孩子说,我们先拍下来,等待会逛完了一圈,我们把所有喜欢的都看一遍,选一样;

有一些超出预算的“大件”,那么和孩子制定到愿望清单里,告诉孩子,下一个节日或者生日,如果还喜欢就去买回来。

(提前说,孩子也许会因此哭闹,但这个的处理方式和我们管教引导孩子的任何方式都是一样的,坚定原则,共情安抚,事后复盘。

如果你因此而想想算了,就买吧。那么你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金钱观到底是什么?育儿的原则其实就是我们三观的体现,不需要和我一样,但需要时刻明确一致。)。

制定愿望清单的过程,一方面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现状,并不是所有东西他想要的都能立刻等到,这对孩子成长有益。也给了孩子一个方法学会控制冲动,有时过几天再去看这个愿望清单,也许就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想要了。

[星星]4岁+的孩子,可以开始了解效用的边际作用。

(插播一句,你们昨晚付尾款了吗?)
我前几年非常热衷于双十一,几乎要连着好几天熬夜,看活动计算折扣,有时为了凑单,还总是去买一些我以为“也许我会用到,但其实用不到”的东西,有没有一样的云闺蜜‍♀️

我们以为自己“赚到”了,但熬夜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真正少花钱并没有成正比,而且还买了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反而是额外付出,这就是效用很低。但人的本性都是爱占便宜的啊,这是我深刻认识到的,所以觉得更应该从小让小D有这个概念。

我们曾经去吃汉堡,我和她已经决定了买两份套餐,结账时收银员说,现在这个汉堡,第二份半价,问我们要不要来一份。

有优惠肯定要来啊,但后来我们两个人为了吃下那个额外的汉堡,都吃撑了。本来很愉悦的一顿饭,期盼很久的快餐,也变得不好吃了。

我后来就和小D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我本来好喜欢吃这个汉堡的,我们也期待了很久,为什么今天吃完一点都不开心,反而觉得很不舒服呢?
我们吃太多了,你看我们的肚子。
嗯?不是越多越好的吗?

这句话说出,小D沉默了,我意识到她的小脑瓜在思考了。等了一会,我告诉了她我的答案:

当我们拥有了超出我们需要的东西后,这个东西就是负担,而不是快乐了。比如,吃一个汉堡刚刚好,我们就会很开心,但为了优惠再去买一个汉堡拼命吃下去,我们都会不舒服。再比如,有两个娃娃,你会很开心。但如果有一屋子娃娃,你就不会开心了,我们都会犯愁,娃娃住了我们屋子,我们住哪里啊?

拥有“效用”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更全面地评估,什么才是真正“赚到了”。

[星星]5岁+,让孩子知道钱的时间价值

钱的价值不只是此刻纸面上的价值,它是和时间相结合的,比如投资,就是拿现在的价值去买未来的收益。

同样的,对于孩子来说,还涉及不到这么深,但有一点需要让孩子理解,钱不只是当下的货币价值,而是用钱换来的价值。

我们家之前入手了一台智能拖地机,东西到了后,我就和先生在嘟囔,这个小玩意没想到这么贵啊?

小D听到后就凑过来问,这个很贵啊,那是不是不划算啊?

我们立马觉得这是个“可教育机会”,先生拿了手机里的计算器和小D说:

“这个拖地机4000元,单看价格真的好贵啊,4000人民币,我们可以买好几周的菜了。但我们想一想,拖地机如果每天给我们家扫地一次,根据质量预估,至少可以使用3年。我们算一算,每天的花费是多少?一天才3元多,这么看是不是很划算呢?”

我在旁边又进一步补充道:“你再想想,以前妈妈总是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和你说,妈妈要先把屋子扫一下。现在因为有了拖地机,妈妈就有了时间可以和你一起玩,或者休息一下。这么看,一天的3元钱,是不是花的很值呢?”

有了这个概念后,有时小D自己也会盘算,今天妈妈答应给我买冰淇淋,这2元5毛,我是立马吃掉呢?还是省下来回头攒到20元买个娃娃呢?

我基本不引导她这方面,因为对我来说这没有绝对对错,但我希望她可以有这样的思考。

我至今仍然是个爱买买买的人,每年都会因为完成一两个阶段性目标,而给自己买几个“心爱之物”。有的很贵,有的很特别,都是需要够一够的那些东西。但我绝对不会认为无条件满足自己,甚至超出负荷的满足自己就是“爱自己”;也不会认为无底线压抑自己欲望的“省”,是最好的。

我至今仍然记得奶奶和我说的那句话,女孩子自己赚钱自己花,不丢脸,反而要骄傲。通过自己双手能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那么也就能通过自己双手去过你想过的任何生活。

如今,当我成为母亲后,我希望和小D保持价值观的对话,希望自己的引导,也能让她长大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财商的核心是关于金钱观。金钱观之所以最后有个“观”,它本质上是和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联系的。

赚钱也好,花钱也好,其实最值钱的永远都是背后的认知模式。

痞子娃,你好!

这里是吴军的《硅谷来信》第3季。之前的第226封信中,我分享了一个现实案例,说的是美国库帕蒂诺学区委员会对一个骚扰威胁中学女生的男生进行处罚的例子。有同学问,这样的处罚是不是太重了,对孩子处罚过重,是不是把孩子往坏人堆里推,反而让孩子学坏呢?

这封信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出发,再谈一谈生活中如何以有逻辑的方式来思考。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案例:

事件起因是,一个中学男生自称想要和一位女同学交朋友,为此不断骚扰甚至威胁这位女生,最后被学区勒令退学。我们把这件事简称为“实施处罚”。

有观点认为,对青少年施以这样的处罚,可能会导致这个男生以后开始和不好的人交往,以至于变得更坏。我们把这个结果也简称为“从此学坏”。

那么,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实施处罚”和“从此学坏”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或者退一步讲,有没有相关性?

如何分析因果关系?

我们先来把后续所有的可能情况都列举一下,分析一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第一种情况,对孩子“实施处罚”,之后所有被处罚的孩子都“从此学坏”。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实施处罚”和“从此学坏”有因果关系,这时我们可能就要考虑放弃“实施处罚”。注意,这里所说的是考虑,不是就必须放弃,因为还有其他的因素,这一点我们后面具体讲。

再看第二种情况,对孩子“实施处罚”后,一部分人“从此学坏”了,也有一部分人从此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这时就不能说明“实施处罚”和“从此学坏”有因果关系。

第三种情况,孩子犯错之后,对孩子“不实施处罚”,结果所有人都继续犯错,“从此学坏”了。这种情况说明“不实施处罚”和“从此学坏”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种情况,孩子犯错之后,对孩子“不实施处罚”,结果一部分人“从此学坏”,但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受到处罚,也从此改正了错误,以后不再犯了。这时,就说明“不实施处罚”和“从此学坏”也没有因果关系。

这四种情况可以覆盖所有的案例。我们和现实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第一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都非常绝对,在现实生活中不大可能发生。换句话说,不存在“实施处罚”,孩子就必然“从此学坏”的情况;也不存在“不实施处罚”,孩子就必然“从此学坏”的情况。

所以,我们其实不能用一个人是否可能“从此学坏”,作为是否对他“实施处罚”的根据,因为无论是实施处罚还是不实施处罚,他之后都有可能学坏,也有可能不学坏。也就是说,无论是实施处罚还是不实施处罚,都不构成这个人学坏或者不学坏的原因。因此,如果我们以“孩子是否会学坏”来衡量“应不应该给孩子处罚”,就犯了诉诸不当理由的逻辑谬误。

我们决定是否应该对一个人实施处罚,要看的是他是否触犯了相应的规则。如果学区规定清楚了,骚扰、威胁同学就会被开除,那么骚扰、威胁了同学的学生就应该被开除,否则学区纪律就形同虚设了。如果以“这个学生被开除了很可怜”来辩护,就犯了片面辩护的逻辑谬误。

如何分析相关性?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说相关性。确认了“实施处罚”和“从此学坏”没有因果关系,但如果确实有学生被处罚之后从此变坏了,能否说明二者有相关性呢?

对于相关性的判断就涉及到概率问题了,必须要做一些概率的计算。判断方法大致如下。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三个概率。

1. 学生犯错之后实施处罚的概率,我们把这个概率记为Pa。假如有1000个学生犯了错误,其中500个接受了处罚,那么实施处罚的概率Pa就是500/1000,等于0.5。

2. 犯错的学生之后学坏了的概率,注意,这里指的是犯错的学生,不论是否接受过处罚,最终学坏的概率,我们用Pb来表示。还是假设有1000个学生犯了错误,其中有300人最终“学坏”了,比如成为了不良少年或者触犯了法律,此时Pb就是300/1000,等于0.3。

3. 第三个要计算的概率,是犯错的学生被“实施处罚”并且“从此学坏”的概率。这涉及到两个随机因素,我们称之为联合概率。要计算这个联合概率,就要用被“实施处罚”并且“从此学坏”的学生人数,除以犯过错误的总人数,我们把这个概率用Pab表示。继续假设有1000个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其中有150个人既受到了惩罚,后来还变坏了,那么Pab就是150/1000,等于0.15。

那么,现在我们能否因为1000个学生中有150个被“实施处罚”的学生“从此学坏”了,就得出结论说,这两件事情有相关性呢?答案是不能。

因为在Pa=0.5,Pb=0.3的情况下,即使二者毫无相关性,是彼此独立的事件,在随机作用下,Pab就会达到0.15。因为我们计算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方法就是用第一件事的概率乘以第二件事的概率,在这里就是Pa×Pb=0.5×0.3=0.15。换句话说,如果Pab=0.15,恰恰说明“实施处罚”和“从此学坏”两件事是彼此独立的,没有相关性。

我们再分析一下另外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Pab>0.15,也就是说,有超过150个“从此学坏”的学生来自被“实施处罚”的那500人,或者说,这两件事的联合概率Pab大于两个独立事件的联合概率Pa×Pb,那么这时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件事存在正相关性。

并且,如果Pab达到它的最大值0.3,就意味着300个“从此学坏”的学生全都来自被“实施处罚”的500人当中,这时我们可以说“实施处罚”和“从此学坏”有着高度的正相关性。Pab越接近0.3,正相关性越强,越接近0.15,正相关性就越弱,如果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也基本上等于没有相关性。

另外,提醒一点,即使Pab=0.3,由于依然存在200个被“实施处罚”的学生没有“从此学坏”,因果关系依然是不成立的。

第二种情况,Pab<0.15,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50个“从此学坏”的学生来自被“实施处罚”的人当中,这时Pab<Pa×Pb,这就说明这两件事是负相关的。这时Pab越接近0,负相关性越强。

第三种情况,Pab=0,没有任何一个“从此学坏”的学生是那些被“实施处罚”的学生,这说明这两件事是互斥的,也就是一件事发生,另一件事必然不会发生。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白,并不能因为有一些被“实施处罚”的人“从此学坏”了,就认为两件事有相关性,更不能认为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这正是很多人会经常陷入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最难的部分可能还不是分析,而是得到准确的统计数据,这正是社会学研究者们要做的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研究者就可以分析某项政策带来的长期结果。

通常,如果一项政策实施了很多年,好处大于坏处,就会继续实施下去,好处小于坏处的,就会慢慢被淘汰。因此,各种政策,但凡能够长期实施,通常都不会太坏。黑格尔那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而对于新政策,我们就需要更加注意观察它们带来的结果。

到底怎么做事才是讲究逻辑?

理解了上面的思考过程,我们回到逻辑这个话题。到底什么叫做有逻辑,或者说怎么做事才是讲究逻辑?

其实,讲究逻辑并不是到处去寻找各种因果关系,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强行联系到一起,而是真正使用逻辑方法的工具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识别出假的因果关系,找到事物之间真正的联系,从而找到事物真正的原因和可能的结果。同样的道理,看到一些同时发生的事情就觉得其中有相关性,这也不是讲逻辑;真正讲究逻辑,是要能够对巧合给出合理的解释。

此外,在讲究逻辑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不能陷入片面的思维。比如,在学区是否应该处罚学生这个问题上,不仅要看某种做法是否对“犯错学生”的成长有利,还要看对其他学生的成长有何利弊。

比如,如果有人作弊而学校不处理,以后就会作弊成风,这时,即使严惩作弊者会影响作弊者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为了整个学校的风气,为了几十几百个其它学生的成长,学校也应该严肃处理。

再比如这封信开头讲的例子里,在决定是否对犯错的学生实施处罚时,比起考虑对犯错学生的影响,更应该考虑的是对于受害学生的影响。如果不对犯错的学生实施处罚,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个人名誉都会确定无疑地受到伤害,那么对犯错的学生“实施处罚”就是应当的。

事实上,这正是学区和学校制定规则的初衷之一:保护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的安全和权益。如果有规矩不执行,那比没有规矩更糟糕。

今天在美国的职场,对于性骚扰这类事情,一旦有证据,处罚得都非常重。性骚扰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发生性关系或者动手动脚,语言上甚至眼神上的挑逗,都可能被认定为性骚扰行为。当这种事情被受到骚扰的一方捅出来、告上去之后,通常都是职级低的一方获胜。

这种带有倾向性的处理方式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倾向性,职级高的、强势的一方,就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为自己谋利。学校里面严禁师生恋,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你可能会问,如果有下属碰瓷怎么办?答案是,如果职级高的一方没有很有利的证据,就只能自认倒霉,这也会让强势的一方更加谨慎。比如老板在和异性下属一对一谈工作时,一定会把办公室的门敞开,就怕万一有事说不清。

最后再补充一点,学校对那些骚扰其他同学的人严厉处罚很多时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避免自己陷入官司。作为被骚扰的受害者,如果他觉得自己的权益没有得到维护,正义没有得到声张,他有可能把学校告上法庭。因此绝大部分情况下学校会严肃处理犯错误的学生,让受害者满意,按照符合校规校纪的方式来做事,其他人也无话可说。

小结

总结一下,这封信我们用“学校处罚犯错误的学生”这个例子,讲解了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用概率和逻辑工具来分析事情。如果你也有类似的例子,或者对这封信的分析有什么自己的理解,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不会直接对姆巴佩说,我需要你去踢这个位置,我会找他谈心,告诉他在这个位置上表现得很好,他可以胜任这一位置。姆巴佩可以踢两个边路,但我知道左路更适合他,当我
  • ⭐️首先说下它的颜值:日式轻奢的复古风,纯净温和的奶油白,线条圆润柔和,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都是一道风景线!⭐️32L扩容内胆,可以同时烤2个6寸的戚风蛋糕,或者
  • 吴奇隆说确实是这样的,他就耗不赢儿子,他现在才知道,遗传有很可怕的地方。吴奇隆说确实是这样的,他就耗不赢儿子,他现在才知道,遗传有很可怕的地方。
  • 做个男孩子原来这么有趣,想到曾经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看看现在所能达成的事,便有了更大更远的梦想,想去4H Hurricane,想去心中最美的Lake Tah
  • !什么狗屁品牌?
  • 川啊是反对的 但还是支持了我 因为他太了解我的性格了 ,自己的事情说了算。吸渣体质,本人了虽然一直是个谨慎的人,但得知自己真的陷入了渣境中,还是非常生气的[怒
  • 对”*记口腔”的灵魂提问:1:你们在给患者进行各种治疗前有想过自己是否有资格,有能力处置各种问题吗?2: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护士登记分流患者,有考虑过疫情的严重
  • 在会议上,也有老师认为我这件作品讨论的是价值和意义,交换的旧书在它们所诞生的时代具有非凡意义,时间洪流是否可以摧残它的价值?我在前往创作的行程中,老是抑制不住自
  • 万幸身边有朋友和家人,对于以前的人和事是不愿意再回忆,怀抱感恩的心往前走,未来要更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感!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
  • 这次丁香妈妈5.25周年庆,邀请到了许多早教方面的专家,为大家直播解答科学育儿的方方面面,还有直播间专享优惠,1分钱礼包+万份母婴爆款,低至0.9元包邮,快来丁
  • 摩西奶奶说:“真正地爱自己,是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虽然一生从未受过正规的绘画训练,但在做自己喜欢的
  • #我的美妆生活##口红试色#超温柔的奶茶色|兰蔻漆光水唇蜜#274 兰蔻漆光唇蜜°274 巨巨巨温柔 巨巨巨气质 啊啊啊啊 我真的爱了爱了 最近对镜面简直爱到不
  • 参与规则:✨带话题 #露友护肤分享# 在#露露黄了[超话]# 分享和护肤相关的内容,可以是护肤心得/护肤品测评/国货好物种草等等,务必是个人真实使用后的分享。没
  • 这里要再次夸夸导演,他又很厉害了,不仅破案剧情丝丝入扣让人上头,爱情也拍的让人悸动。这边皇帝想赐婚冷月萧瑾瑜,另一边冷月就跟萧瑾瑜讲清楚自己一直视他为哥哥,走江
  • 。主要成分是透明质酸钠,聚谷氨酸钠,和神经酰胺3保留肌肤水分提升肌肤表皮含水量,改善肌肤保湿力强韧皮肤保护层抗痘精华的质地更偏水一点,我用的是点涂的方式,在T区
  • 仍旧记得18年演唱会毛不易亲笔写下的那三句话,我一直觉得他是对歌迷朋友们传达了祝福感恩和肯定。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写不出好歌了,就忘了我吧,社会这么浮躁他仿佛一直都
  • #警示贴##低碳饮食瘦身快,可后果是什么?!# 低碳饮食,水煮菜,晚餐不吃主食,熬夜坚持运动。。。血肉之躯真正是无一例外,暴食和闭经,或早或晚终将来临。亲爱哒,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因为艺伎特别喜欢她家的吸油面纸,这里经常会有艺伎来光顾,之后加开咖啡店自然也被称为艺伎咖啡店。路遇和尚蟹,渔民早上从海边新鲜抓的,估计会做成虾酱吧/北海海底世界
  • #NBA[超话]#VS 犹他爵士基本面分析[鲜花]孟菲斯灰熊虽然在G1中到了球队晋级的希望,但是接下来的两场比赛直接给灰熊泼了一盆冷水,尽管如此,灰熊的输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