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诵《大乘妙法莲华经》的24个理由

1.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妙"字,三个月还没讲完。

2.打开《法华经》,尝尝"醍醐"的味道!《法华经》在"五味"里头,就是"醍醐","无上醍醐妙味"。醍醐,据说是世间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种味道。

3. 体会为什么《法华经》的地位这么高,素有"经中之王"之称。在《法华经》中,世尊盛赞此经"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并用了各种比喻来描述这部经的伟大。

4. 明了佛出世的真正目的: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5.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此语出自憨山大师。佛以种种方便度化众生,例如"法华七喻"中的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等等。

6. 读了此经才了解,原来我也能够成佛,"我是未来佛!"《法华经》不放弃每一个人,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本经上提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7. 看读诵之后是被法华转还是转法华?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解,与义作仇家。"此偈颂是讲法达和尚因诵《法华经》三千多部而生起贡高我慢的心,此心一起,就被法华转了。

8. 欣赏鸠摩罗什大师语意通达、词藻优美的经典译作,《法华经》成为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天人对道宣律师曾说:"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都由他来翻译。因为他生生世世都发愿:‘有佛出世,我就要来翻译经典!’从过去七佛到现在,都是他翻译经典。也因为这样,所以他所翻译的经典,一点错误都没有!"

9. 《法华经》究竟有何魅力?历史文献表明:历代大师以研究阐述《法华经》的为数最多。

10. 了解《法华经》如何调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矛盾,将大小乘纳入一佛乘。

11. 中国老百姓中流传最广的观音菩萨信仰,其根本源头,还要追寻到《法华经》。

12. 读诵此经,您能了解到释迦牟尼佛其实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了,是一位乘愿再来的古佛。

13. 作为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其开宗立派的主要经典就是《法华经》。

14. 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提出,《法华经》是佛在入灭前所说的经法,它统摄了一切佛法,对佛法具有总结性。

15. 你相信吗?一位八岁的小龙女能在一念之间即可成佛,大众从质疑到眼见为实,无不默然信受。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善说妙法。

16. 了解佛为什么无问自说此经,而点明要旨之后却"三止三语"。舍利弗尊者知四众心疑,三次启请,然佛陀唯恐二乘中的增上慢人因不信而毁谤,所以一直等五千人退席后,才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17. 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竟然有60小劫之久,但这部经太妙了,弟子们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像一顿饭功夫就过去了。

18. 提婆达多蒙佛授记。佛陀通过往昔在求无上道时,与提婆达多的因缘,说明他是助佛成道的违缘善知识,能使人坚固道心,更胜于顺缘,故我们修学佛道者当视违缘之友为善知识。

19. 如何蒙佛授记?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20. 如何以少力,获得无边功德?《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21. 如何能具足大信力、志愿力及诸善根力?《法华经·法师品》云:"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22. 读诵《法华经》,既能消除贪欲,又能福报增长。《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23. 往生之捷径,等觉之果位。《印光大师文钞》中云:"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24. 读诵、受持、书写、解说、供养者,皆具无量之功德,佛智筹量不得其边。上根之人,须臾闻之即得究竟成佛。一般之人,闻已信解受持即得近佛果。凡闻《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释迦本师即与授记成佛。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常从其口出

#云喜欢的陈情令# 经典观感
《陈情令》寄一世情长,哪怕那凄凄凉凉,亦是决然又毅然

作者:子铃千千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守着决然,独守红尘十六年,唯愿用余生时光,将你细细回味等候。即便走过比万水千山还远的生死距离,我们依然是彼此生命中的那场只如初见。

一生之中,要经过多少辗转波折,相遇才不会辜负?要付出多少执着相思,相守才不会走散?蓝忘机用十六年魏无羡可能回归的渺茫希望去执着,等一场如约而至身影的停留。

想那云深不知处的那次初遇,没有人预想到此后所经历这无止尽的曲折,一拨温氏野心,一拨温氏旁系无辜,一拨乱葬岗正邪的划分,让忘羡二人之间的相遇相交经历了太多太多。

直至不夜天那场有覆灭世界的风波,魏无羡心灰意冷而死,蓝忘机无可奈何独活,这几乎永生不可再见的分离,是否可论辜负?

而此后不知等候多少时光的蓝忘机,以难以言之的执着和相思,让他与魏无羡即便隔了物是人非,依然可以不走散,反而彼此情义更是两相知,携手江湖,相守余生。

也许他这样的执着,是来源于那一眼云深不知处,注视魏无羡虔诚许诺的坚定。

虽然,那场纯粹的许诺,被俗世的尘埃惹了眼,零落一地惆怅,变作寂寂清心,唯寒意一片,可蓝忘机的一世情长,可堪凄凄凉凉,决然守候两个人的梦,毅然等候一个不归的人。
魏无羡落入深渊后的时时刻刻,蓝忘机都未先他一步转身,彼此之间的情深意重,从始至终都在诉说和行走。

虽然魏无羡的很多旅程他都没能参与,但他以16年,甚至以一生来去求得魏无羡余生而归的相守。此后,没有踽踽独行,没有昨日的伤心往事,亦不伤拾起的一枚花开的痕迹。

那些伤了、愧了、痛了的人,变了、回不去了的事儿,在那年,那日,那刻相逢的时候,剖开了心事,放下了过去,相互陪伴着前进。

相对于前生怎么也逃不了的算计和战斗,那样过于起伏和轰轰烈烈的往事,有过经历的人,总想着一份细水长流的平静,与一个人平淡相守,想用心灵的恬淡,与一个人不离不弃。

这份期许,让真情在感悟里相懂,让真心在相携中相惜,给彼此一份只如初见的温柔。

让往事里的正邪之别,离别之殇,在后来寂寥的时光里,再见曾经的热烈,于一行冰封在过去岁月里的清泪,珍惜来得好不容易的再次相逢。

且让这曾经走过的蹒跚痕迹,随之无迹可寻的眷恋,压下心里一抹凄然的悲怆,生出新生向阳的力量,转至人生的下一阶段。

有一句话说:“如果等待是一场苍老,那么遇见便是一世倾城。不管物换星移,我依然在陌上静守花开花落,月缺月盈。惟愿,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共。”

我想这便是蓝忘机十六年等待的理由吧。如果他无尽的等待,可以换来一场一世倾城的相遇,又说相逢,那么不管物换星移、花开花又落,还是一次一次的月缺月盈,只要有那么一刻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共,如此,便是他心之向往。

他们相逢的那一刻,蓝忘机的手就放不开了,不夜天崖上他无可奈何的放手,这等待好不容易的相逢,便无论如何也放不了手了。

他想在这岁月深深里,与他一琴一笛,筝一曲高山流水,奏一曲天籁悠悠,同赏那片片芬芳,一起过尽千帆,于巍巍山峦里,蜿蜒溪水间,见证那缺席十六年的风景。

然后,一起万丈红尘,共续一世情缘,相惜一世情深意重,听那陈情所奏直抵心灵的曲,和着音乐,不去管那人
谨以陶渊明采菊的悠然,携一抹淡然,以平淡的姿态,行于世,笑于尘,在自己的世界里,欣赏自己的风风火火又冷冷清清。

我们的心绪碾转万千,无论忧伤还是喜悦,都会在一定的时间流年深处盛开。像是蓝忘机的相思,如是魏无羡一生的烦忧苦难,如果懂得了搁置在红尘之外,静静地终会遇到属于自己的圆满。

我们轻拥初心,将所有的遇见,刻上珍惜,去感谢岁月,去理解擦肩,在惊涛骇浪的生活里,拼得那过尽千帆的安稳。正如魏无羡和蓝忘机所行,终是得了那岁月静好。

于我们自己的生活里,总会有一刻,为那心里的情长,决然又毅然。像是跨越那千山万水的异地恋,像是一场刻骨铭心的初恋,总叫人懂得决然,又叫人毅然而然,为了一份心里的真情,为其付出,一腔热血。

傻傻地,又纯粹简单地,期许一个时光静好,与君一语,期盼一个细水长流,与君同守,即便繁华落尽,沧桑而至,与君共赏,一同面对,不叫那流年寂寞。

灵光一闪
蓝湛蓝二公子是个认死理的人,魏无羡坠崖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问灵十三载,皆无回音,尽管有痛有悔,却从未想过放弃,一直寻找,一直等待,羡羡一日不归,他一日不放弃寻找,逢乱必出,既是为了正义,亦是为了那个可能永不回来的人,大概老天也看不下去他的执着,才让聂导(聂怀桑,是他建议莫玄羽献舍给魏无羡,魏无羡才能重生回来,替莫玄羽报仇)复活了羡羡,从此相依相伴,永结同心。

世间只有一个蓝湛,那是“书礼世家+三千家规+深情基因”养出来的,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光,而他也看见了他的神,太美好了!

#云喜欢的陈情令#

[微风][微风][微风][鲜花][鲜花][鲜花][音乐][音乐][音乐][心][心][心] https://t.cn/RU1GJ25

解读丨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与“天”#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荀子在《解蔽》篇批评庄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荀子对庄子的批判是公允而且切中要害的。“命”与“天”是理解庄子人生哲学的关键。

01.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命”
“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上古时代以“天”为世界最高的有意志的主宰。“命”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说文》云:“命,使也,从口从令。”段玉裁解释为:“命者天之令也。”

“天”与“命”在中国古代常常结合为“天命”,用来表示上天的意志或命令。《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亟之。”夏多罪恶,上天的意思要除掉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善之代不善,天命也。”《诗经·大雅·文王》说:“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天命靡常”是说天命是可以变化的。周初的天命思想对于儒家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老庄哲学中,“命”是一个哲学范畴,与“道”紧密相关。《老子·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曰复命”中的“命”不是上天的指令,而是蕴含着必然性的意义。

庄子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生天地,为“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庄子从万物生成的角度对于“命”作了规定。《庄子·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一句是说,事物在未形成形体之时,已经具备了阴阳的区别,而且阳变阴合流行其间,这就叫做命。因为“命”在万物未成形体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命”是一种事物先天具有的属性。

庄子认为,作为万物一员的人对于先天之命不能有所损益。《庄子·至乐》篇说:“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褚,布袋;绠,绳索。布袋小不可以装大东西,绳子短不可以汲深井里的水。命形成了,人们就要与之相适应,不可以有意损益。

庄子还认为,“命”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庄子·大宗师》篇子桑谈及自己所以贫困的原因时说:“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不得也。父母岂欲我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欲我贫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子桑认为使其贫困的原因既非父母,亦非天地,而是一种不得不然的力量“命”。《庄子·达生》十分明确地指出:“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命”是不能改变的、不得不然的一种趋势。

不得不然即为必然,必然与偶然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庄子认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它排斥偶然,在庄子看来偶然也是必然。

《庄子·德充符》有一则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合堂共师的记载。子产以其高位而傲视断足的申徒嘉,申徒嘉批评子产,认为人世间幸与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用自己的幸运傲视他人之不幸是没有道理的。他说:“游于羿之彀中。中央地,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为传说中上古善射之人,发必中。走进了羿的射程之内,这是必定被射中的原因,然而却不被射中,这是一种偶然性。但庄子认为,被射中是“命”,不被射中也是“命”。人们的任何遭遇都是由一种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左右,所决定。

正因为“命”具有绝对的必然性,所以命对于人是不可抗拒的。《庄子·大宗师》说:“父母于子,东南西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彼近吾死而吾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

大块,指天地、自然;大冶,铸铁工匠,此处指万物变化的主宰。天地自然赋于我人的形体,用生使我劳作,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而以生为快事,也应当以死为快事。在自然的造化面前,人们对于先天之“命”,无法抗拒。所以庄子要求人们对于人生的一切变化、际遇都应当“安之若命”。

《庄子·德充符》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合,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欲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为才全。”

人的生死存亡,事业的穷达,德行的高下,种种的遭遇都是事物的变化,“命”的运行,人们无法明了其起始,也无法预测其变化,所以只好顺其自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因此而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侵入人的心灵。使心灵安逸自得而不失愉悦,日日夜夜保持着春和之气,心灵能与外界产生和谐感应,这就叫做才全。
《庄子·人间世》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成玄英疏曰:“夫为道之士而自安其心智者,体违顺之不殊,达得丧之为一,故能涉哀乐之前境,不轻易施,知穷达之必然,岂人情之能制!是以安心顺命,不乖天理。自非至人玄德,孰能如兹也!。”既然人的主观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安心顺命,就可以保持内心的安静。庄子认为能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自然就是最高的道德修养。

02.庄子人生哲学中的“天”
老庄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以“天”与“地”对举,天为自然之天。《老子》一书对天没有太多的解说,而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庄子》一书中,“天”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之天,如《庄子·逍遥游》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庄子·大宗师》有“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之所为”即自然之所为,自然之所为是自然而然的。“人之所为”即人类的作为,人类的作为是有目的的行动。

《庄子》中,“天”的另一重意义是指事物的自然状态。《庄子·秋水》篇云:“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成玄英疏曰:“夫牛马禀于天,自然有四蹄,非关人事,故谓之天。羁勒马头,贯穿牛鼻,出自人意,故谓之人。”“天”指事物的本来面目、自然的状态。“人”则是对事物的自然状态的目的性的改变。这里的“天”已经迥异于宗教意义上的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
庄子把“天”“人”对举,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那么,庄子认为“天”与“人”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认为“天”性圆满自足,无须人为。《庄子·逍遥游》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在“天”面前,人为实为徒劳。庄子坚决反对“以人助天”。

《庄子·道充符》说:“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贷,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鬻,《释文》云:“音育,养也。”圣人不用谋虑,哪里还用得着智慧?不用斧凿,哪里还用得着胶漆?浑然无缺,哪里还用得着德行?不求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废弃“知”“胶”“德”“商”四者而不用,就是“天鬻”,“天鬻”即是大自然的养育。人与自然之天相比,实在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故曰:“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天与人的对立即自然与人为的对立,天与人的统一即人“与天为一。”所以《庄子·秋水》说:“天在内,人在外,得乎在天”。事物的自然状态是内在的,人的有目的的作为都是后加的、外部的,最高的德性在于顺乎自然。

《庄子·大宗师》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也。”畸人,同奇人;侔,等也,从也。畸人就是异于世俗而与天为一的人。所以说,从天的角度看是小人的人,却是世俗的君子;从天的角度看是君子的人,却被世俗认为是小人。

《庄子·大宗师》说:“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不管你喜好还是不喜好,天人都是合一的。不管你认为天人是否合一,天人总是合一的。认为两者合一,就与天同类。认为两者不合一,就是与人同类。把天人看作不是相互对立的,这就是真人。这里的“天与人不相胜”即天人之间的一致与和谐。

《庄子·山木》说:“何谓人与天为一邪?”庄子的回答是“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人为,是出于自然的;自然的事,也是出于自然的。人属于天,天不能属于人。天能决定人、影响人,而人却不能决定、影响天。所以圣人安然地顺应自然,体逝而终。

《列御寇》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圣人安于自然,不安于人为;众人安于人为,而不安于自然。又说:“古之至人,天而不人。”“天而不人”即去人为而纯任万物之自然。
在庄子哲学中,“命”与“天”两个范畴是有区别而又相联系的。庄子有时将“天”与“命”对举。《庄子·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人之生死是必然不可免的,就象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一样是自然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干预的,这都是物理的实情。

《庄子·秋水》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人灭天”是说在天人相与之际,不要以人为去毁坏事物本来的自然状态。《吕氏春秋·论人》说:“释智、谋、巧、故。”所以“故”与“智”“谋”“巧”同类,指聪明智慧。“无以故灭命”即不要用聪明智慧去抗拒命运的安排。人对待“天”与“命”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天安命”。

03.庄子的人生哲学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精神世界的“逍遥游”和世俗生活的遁世。这两个层次的建构都离不了“命”与“天”两个范畴。庄子的逍遥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种精神自由的境界的实现,是以顺天安命为基础的。庄子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可以说是“安之若命”“与天为一”的典范。

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曾将居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的世俗的处世方法概括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其实质也是“与天为一”、纯任万物之自然。正确理解了庄子哲学中“天”与“命”两个范畴,玄远的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就不再神秘了。
庄子的“天”承认、肯定了事物的自然状态,也承认和肯定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是他在天人关系方面,主张消极的“天人合一”,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是不得不然的“事之变,命之行”,从而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庄子所谓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适应,一种精神的自我慰藉。荀子在《解蔽》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庄子消极的人生哲学的有力批驳。

庄子以“天”为事物的自然状态,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对后世颇有影响,柳宗元就曾说过:“庄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庄子的“命”具有“不知吾所以然”的客观必然性的含义,包括了一切不可解释的际遇。荀子的“节遇之谓命”或许就受到其启示。庄子明确提出天人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可以看做消极的人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喜马拉雅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免费音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月22日,在單向空间与@极有家 联合发起的「不慌生活备忘录」慢闪主题活动中,我们用一场接触即兴与家具跳舞,四位舞者在一阵静默后开始呓语,家具也变得柔软起来,整
  • 明天又是周六了,是死是活就看这一招了,小手同学早上安慰我“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话听起来刺耳,但也是那么个理。~尝了半个红豆馅的一般般吧 怎么会有红豆馅里加陈皮
  • 凡事做事本签喻,你所谋望之事,是很有潜力的,只要你尽心去开发,就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并获得成功。凡事做事本签喻,你所谋望之事,是很有潜力的,只要你尽心去开发,就能
  • (徐子阳、俞明哲、李恺 )#我是一个兵#你能想像吗很多年之后"人们"不再理解那些现在对于我们来说稀松平常的事不能想象那些无法移动的植物竟然会
  • 每个人童年的经历各不相同,也许是在异国他乡的一段难忘岁月,也许是一段独自徜徉在丰富内心世界的安静时光,也许是勇敢挑战陈规的成长蜕变,也许是接受平凡的自己也会有不
  • 在这种地方,是有村子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居住在聚集起来的村子里,山里依然有一些散布的民居,我们不确定里面是否还有人常住,但很怀疑这里有羊……还真是不让人省心……
  • 你的生命里会出现三种人:第一种是一笑而过的人;第二种是在你生命里留下深深印记难以磨灭的人;第三张是一直陪你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你的生命里会出现三种人:第一种是一笑
  • 姓名学三才五格关係 一、天格与人格的关係 天格与人格:向上发展性,与父母长辈间的助缘,以及贤孝程度。 1.人格生天格:教顺父母,尊敬长辈,生助上司长辈。孝顺父母
  • 射手座:变得粘人射手座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他们没事的时候就愿意一个人待着,对于异性也没有太多的兴趣。而且摩羯座的偏爱特别的明显,对别人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而对于另
  • 半身風雨半生涼,是事難料無依幫!不思量,已過往。半身風雨半生涼,是事難料無依幫!不思量,已過往。
  • #阿婷的碎碎念# 最近也是勤勤恳恳的生活记录者一直在寻找图文编辑软件的路上,以前总喜欢买一本又一本的手帐本,慢慢地喜欢上图文编辑,总觉得图片能传递情绪与感触,喜
  • 上午洗了床单被套 做核酸 (找了好久的核酸点)中午搞了一中午的截图和计划下午也很勤劳 刷鞋了还洗了手套今天爸妈还来给我做了午饭 两个月以来终于吃到家常菜了!快
  • 让我拥有多肉青提礼盒感谢茶茶,这样的活动请多来点!还好我朋友圈的家人们给力,成功帮我170次!
  • 一直在画廊工作的意大利艺术家文森佐·佩鲁贾 (Vincenzo Peruggia) 将这幅画偷出。一直在画廊工作的意大利艺术家文森佐·佩鲁贾 (Vincenzo
  • #鹿晗愿望季[超话]# 公历20220530,农历四月三十,周一搬砖快乐[允悲] 希望妞儿买房客户6月份中意并顺利签下大单[耶] 新的一年祝福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 近来闲来无事把18年没看完的镇魂看完了,居老师真的太帅了太帅了太帅了,一人分饰多角演技也很棒,剧情真的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些配角群演演技真的尬到抠出一座城堡哈哈
  • 今天就来探访这6大世界遗产,提前解尝鲜!关于沙特阿拉伯你一定要打卡的6大世界遗产疫情之后你最想去哪个国外旅行地?
  • ”林更新看黄子韬不信转身拉着王彦霖的手说:“你说,他黑还是我黑?”林更新看黄子韬不信转身拉着王彦霖的手说:“你说,他黑还是我黑?
  • 明明只有18岁,这么一看,直接成了38岁的老阿姨,老美的审美,硬把一个青春活力的少女,给搞成这样[允悲]最关键的是这摄影师,恰饭也太容易了,闪光灯不开也罢了,专
  • 从品质层面来讲,支撑“喝老白干 不上头”的是一代代老白干人的匠心传承,具体体现在衡水老白干“传承千年、地缸发酵、小分子酒、低杂醇油”四个方面,这也是“不上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