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高邵麟居士书 三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其心愿便与佛愿相违。世之修持求了生死者多矣,然每每以己愚见,测度如来不思议大法,遂致北辕适越,不能了脱。今生尚无正见,况来生乎?万一复得人身,而被今生所修之痴福所迷,安望其更加精进以求出离也耶?

佛说一切大小权实法门,皆须仗己功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惑业有一丝毫,生死决定难出。是以从生至生,从劫至劫,展转修持。或有力量充足,直进不退,即能了脱者。多皆旋觉忽迷,暂进久退,经尘点劫,不能出离。所以尔我今日尚为凡夫,皆坐不知如来普被三根,至极圆顿之净土法门故也。

汝纵未亲知识,亦曾诵《弥陀经》《无量寿经》《十六观经》及各《净土发愿文》《龙舒文》《归元直指》,彼皆令即生往生,汝偏欲展转来生。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若心识不迷,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求生西方。若念十声,或止一声,当下命终亦得往生(此在十六观经下品下生章,系金口诚言)。既往生已,即已高预海会,永出轮回。渐次进修,以圆佛果。若此逆恶罪人,不闻此不思议法,经尘点劫,难出地狱。饿鬼畜生尚难得,况欲得人身而修行了生死耶?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此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汝日暮途远,宜从径直之法,且专门读诵《净土三经》及《普贤行愿品》,研究净土诸经注疏。若诸《语录》《金刚》《法华》,且先置之度外。以事宜急先,心无二用故也。

至于寡过一事,实为儒佛切要工夫。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使人谓其欲寡其过而未能,此实在意地上用功,非身口动辄有过也。在家居士,日与常人酬酢,固宜刻刻提防,否则不但意业不净,即身口亦或污秽不净。欲其自他兼利,莫过于多识前言往行,以存龟鉴。《安士全书》实为古今第一融通儒佛(指儒学与净土)心法,详示因果报应,及修持方法之导俗奇书,宜常翻阅,庶无疑不释,无行不谨矣。《法苑珠林》更加阔大,虽非甚深经典,然初心由浅及深,则无误会之失。若不先悉罪福因果,便拟直探第一义谛实相妙理,或恐见地不清,错认消息。则以迷为悟,求升反坠矣。汝既专修净土,宜以莲池大师新定净土发愿文为主(省庵语录下卷,有此愿文注解,阅之自知其妙)。汝自立四愿,或兼用或不用皆可。以彼愿文,事理周到,了无一义一法之渗漏。彼云法界,则包括无遗;汝云大千,校法界量,奚啻大地一尘,大海一滴。

历观汝书,似是真实在心地上用功。然今之学者,每每专说假话,不修实行。意拟沽名邀誉以求体面,并非真实自省寡过而作是言也。此名自暴自弃,名大妄语,名不知惭愧。若非此等,则为圣贤之徒。若带此气,则是下流坯,乃法之罪人,佛之逆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直心直行,方与佛合。又自既修持净业(谓改过迁善及念佛,即生即愿往生西方),亦当教一切相识者,亦修净业。宜依龙舒文普劝门,令其随分随力,种此不思议善根。

然既欲教人,须由亲及疏。妻妾子女,忍不令得此利益乎。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世出世自行化他,莫不如是。汝专求往生,晨朝十念外,凡行住坐卧,语默动静,著衣吃饭,屙屎放尿,一切时,一切处,皆当以六字洪名,置之心口之间。但于如法时处,声默随宜。若大小便睡眠,则只许默念,切勿出声。默则功德齐等,声则不恭。睡则又加伤气,不可不知。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亦名十六观经,此名净土三经,加《普贤行愿品》,名净土四经。仿单中有净土四经一本,其无量寿经,系魏承贯删削,又依余经增益,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

恭录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光景迅速,白云苍狗,弹指展眉之间,已是三十载光阴戏梦,青春不在,故亲旧交亦各自江湖流离,乃至生死两殊,浮萍人生却依旧无根无落,无偎无倚,想起了那句已忘记了姓名的“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适才与拙荆聊了一会儿,心绪陡觉清明,在这世海苍茫里,我似乎向着舍离许多当下更近了一步。待来日,岁月成诗,且看老夫,青砖石瓦投村家,云山雾水对窗纱,一壶酒,半竿风,不僧不俗作生涯,看它人间年年满头雪花。

50.《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26讲下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春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都是无始以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打了一念妄想,结果把这个妄想占到主导地位,变我佛知佛见为这个妄知妄见、见分、见性之光。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所以在这里以这两种妄见,怎么叫进退和明呢?以别业妄见进而比喻同分妄见,以同分妄见退而比喻别业妄见。以此,以一人比无量人,以一土比无量土,就跟比到阎浮提,然后再比到「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再由娑婆世界「并洎十方」,就比到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宇宙。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就是指一切的佛土、一切的众生;我们可以把它笼统地观照为十法界一切万法。同是觉明,无漏妙心:怎么「觉明」呢?都是我们的真心本觉,而堕于无明妄想之中。「觉」是本来就是明的。见闻觉知,虚妄病缘:把这整个的十法界先笼统地说为是个觉明,又具体地把它说为都是我们的那个真心。「无漏妙心」就是真心,

「见闻觉知」就是六种意识心,「虚妄病缘」可以说为我们的第七识,说为我们的眚眼、见性、见分。「见闻觉知」是所缘缘,是不是?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这种和合都是我们的妄想和合,用心来沟通,叫色心二法,叫作想相为身——想,就是我们的心法;相,就是尘法。想相和合起来就有有情的世界。妄生不是真生,妄死也不是真死。比如说这个拳头,舒拳为掌,手掌生了没有啊?当下是不是还是拳头啊?然后呢,收掌为拳,这个掌死了没有啊?拳头当下还是手掌。

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手掌死了,叫「和合妄死」。同样山河大地、树木华草,是不是都是我们心变出来的?在后面第四卷168个字的时候,一切东西它怎么生出来的,树木华草怎么生出来的,都要讲清这个问题。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怎么样「灭除」呢?离开了「诸和合缘」—

—就是说我们有的时候不做坏事,乃至到了禅宗来讲,连好事都不做,离一切相而见空性。怎么还要不和合缘呢?不和合缘就是特指对通教的无为法。如果你不把这个不和合缘,不把这个「住空观空」除掉的话,它能不能再灭除其它四十一分变易生死啊?不能。诸生死因,包括分段生死,包括变易生死。只有一心三藏,属于圆满菩提。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所以要做到离「诸和合」和「不和合」因缘,一定是「一心三藏」这个法。所以这个「圆满菩提」啊,就是要认识到在我们真心当中不舍一人,不缺一法;也还不多一人,不多一法。尽虚空遍法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就是「圆满菩提」。

不生灭性:十方法界有没有增加一个法,有没有减少一个法啊?现代科学都懂得「物质不灭定律」。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都是我们自己。就跟在做梦一样,在自己表演自己,还把它当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感到无量劫以来很可笑啊?可笑、可悲、可恼。你看诸佛无量的佛反反复复地出世就是讲这么个道理,不知道讲了多少代,可是我们迷惑者还是照样迷惑。再看看那些无量的修行人还在那么执著,我们想发慈悲心去帮助他,他还觉得我们好像去算计他,是不是?我们只能加倍的可怜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啊。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我们印证一下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是不是叫「本觉常住」了?有没有把握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怀疑「一心三藏」呢?你就「本觉常住」了。所以开悟从悟门起修,这是老祖宗自古以来的教训,诸佛出世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我们希望在坐的同修一定要像师父一样,发心要发得很真实。只有我们大家都发心,我们才能兴旺如来家业。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所以佛在这里再补充解释前面的「远离和合因缘及不和合」,佛感到这句话还应再过细地讲一讲。你别把这个破除因缘法就当作是非因缘,你还不懂得非不因缘;你别只懂得要破和合,却还不懂得破不和合。

在这里这个「如是觉元」,把「觉」和「元」要分开。「如是觉」在这里来讲可以解释为,在我们现前情况之下所造成的这种心态;这个「元」呢,要放在下面一句来讲,原来从根本上来讲,你不能讲它是和合生,也不能讲它是不和合生。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我现在仍然以当下眼前的事情来给你讨论。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所以阿难你现在仍然还在执著世间的以及佛给你们讲的小乘的因缘和合之法,而疑惑证菩提心问题。因为这个菩提心前面讲了,它是不生不灭啊,你把它怀疑是自然性的。在自然和和合这两个法之间,你在起疑惑啊。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妙净见精,这是讲的见分。因为通过十番显见,佛已经把阿难的这个心从六种意识心引导到第七识,所以就在第七识上来做文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成毅[超话]##成毅0517生日快乐 毅淇同行# 这是陪你度过的第三个生日啦,细细想来喜欢你好像是我学生时代最快乐的事情了。真的有好多话想说,但是又不知道
  • 昨天晚上看了1921,于是连夜熬夜到今天三刷了镇魂,这结局仍然让我又气又笑。1⃣️2⃣️@小玧14 2w1⃣️3⃣️@曦然呀_ 约约团粉或i2,不要dw,排dy
  • 、 ℎ'  ‮爱 ‬的电量‮老对‬妈永远满格❣、 ' ❤‮ ‬母亲节‮乐快‬ 祝您快‮ 乐‬不止今天、♡ ‮有美‬很多种,妈‮就妈‬是其中一种、 ℎ' 
  • 5.然后我发现,因为她分手了我才跟她说的嘛,她不分手的话我也不会说,后来想了想主要是不想让她为难,觉得自己明明很不开心了还在考虑对方的想法我真是个善良的好宝贝[
  • 【人间理想祁尧天×人间清醒沈飞鸾】【注意:现代架空文,除妖谈恋爱,先出场的是1】总字数:2106389字玄门小霉神手机阅读:玄门小霉神电脑阅读:JB厂宝珀五十寻
  • ”沈知初她看着电视里的厉景深眸子阴鸷,宛如夜色,“厉景深,你说你喜我成疾,爱我成魔,我的消失会让你发疯希望你记住你说过的话,好好的疯一辈子。”  方高寻侧头看着
  • 给我磕照吧,让我永远生活在愚昧和无知的世界里,这样我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给我磕照,让我永远沉沦在荒谬的海洋中,成为一个永远笑不出来的笑话。
  • 回归现实,两支球队都遭遇了困境,本轮比赛可谓是狭路相逢,并且对于双方的韩籍主教练也非常关键,南基一输不起了,徐正源也不能再输。综合来看,主场优势和徐正源的执教水
  • 我在一楼住,没事就拿个椅子在外面坐坐发发呆,可是眼前的事,让我不能发呆。两个同学和一个住五楼的邻居(比我小)在我面前刚刚经过。先说说两个同学:高个C同学,年轻上
  • 这款娃娃简直太优雅知性美丽了,完全集合了中华传统女性美德,让我看了超有共鸣! 浑天:敦默寡言,沉稳冷酷,深藏不露的青年。
  • 返回喀什,车载音乐播放一首歌:承蒙岁月不弃,赐我一路荆棘,让我笑过哭过,依然继续,踏遍山南水北,走遍日东月西,一无所有,仍觉未来可期。可世界哪有什么尽头,谁又见
  • 已经看完10集啦[doge][doge]之源实属不易[冲刺][冲刺][冲刺] 朱智勋 / 韩孝周 / 李熙俊主演没有谁必须要帮助你,任何事情都得靠自己去完成,
  • ”韩子烨沉默了几秒,接着说,“前段时间我和骆静芸有过联系,她还没有彻底接受你丈夫,但是她说他们之间已经坦诚地谈过了很多事,其中应该包括你,我没想到她有一天会成为
  • 还有啊,歌手舞台是怎么样的一个标准去选择呢?哎,真想知道丫丫的美妆课程什么时候开课呢?
  • 在这里,波动性可以类比为意识,是抽象和不可触摸的;而粒子性则代表物质,是具体和可感知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于“天人合一”的理念,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毫无关联的事
  • [我想开了]满目芳菲浸染,走走停停皆是风景,碧水山林、小亭景观及不同色彩的月季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鲜艳曼妙的田园画卷,令人倾醉~[憧憬]#仙境烟台# 地址:莱州
  • ”勺子递在钟琳月唇边,她张口咽了下去,看着吴妈:“对不起,吴妈,让你担心了。#有刘海的王玉雯#有没有刘海都好看的王玉雯是《少年派1》里青春灵动的邓小琪,亦是《九
  • 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此可不
  • 每次进入这个空间,都让我感受到无限的美食创造力~ 在这里,我化身为一名大厨,挥舞着炊具的魔法棒,为家人烹制着一道道美味佳肴。  我伸出小手,像只可怜的小猫儿一样
  • 可惜的是这两天一点美月的饭撒都没拿到 day1比较有机会拿但都没拿到 day2根本就是完全没机会 离兔兔花车道太远 也几乎没怎么面对我们这边的舞台 但幸好夏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