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医药2021&2022Q1业绩总结:疫情加速产业趋势分化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 

2021 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4.1%,较2020 年增速(+7.8%)有所提升; 而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 净利润同比+62.8%, 较2020 年(+41.6%)显著加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排除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的整体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产业分化和趋势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与疫情相关的板块(疫苗、ICL、医疗器械抗疫相关)以及医药创新(Biotech、CRO、CDMO)板块景气度较高。其中2021 年疫苗、ICL 板块、Biotech、CRO、CDMO 的收入增速均超过30%,是收入及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主要系疫苗重磅产品放量,与疫情相关的仪器、检测试剂需求激增,海外客户需求加速国内转移,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等有关。此外,2021 年经营表现同样亮眼的科学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美板块收入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以及中药大健康板块经营趋势向好。医疗器械板块则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21 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国产化趋势加速。pharma、医疗零售主要系集采与医保谈判以及疫情对医院端诊疗人数、药品销售影响较大,经历了2020-21 两年的业绩波动,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以及医药零售2022 年有望迎来稳态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Pharma: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2.41%、-9.94%,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影响,pharma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增速同比有所放缓,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虽然pharma 中创新产品/新上市产品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如恒瑞医药2021 年新上市3 款创新药、总数达到10 款),但集采与医保覆盖药品等的降价影响仍在消化过程中,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集采影响对整个药品行业在2022 年可能仍将持续,但是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在集采后市场格局稳定后依托产品的刚需性有望赢来业绩的稳健恢复增长,值得关注。

  Biotech:2021 年收入增速为108.23%,收入端维持较高增速,主要来自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其中的核心产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PD-1 单抗2021 年销售额分别同比+35.44%、+56.17%),但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2021 年、2022Q1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89%、81.85%),2021 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 年,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艾力斯首次实现产品收入,biotech 公司多年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有望持续实现收入及利润端的高增长。根据动脉橙数据,2021 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113.58 亿元,较2020 年增长26%。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有望为biotech 公司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6.64%、11.08%,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具体而言:1)POCT 板块:业绩受疫情带动明显,2021 年在2020 年的高基数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后续防控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抗原检测需求有望再次迎来一波放量。2)常规IVD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原因是2020 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基数较高,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持续降价。集采预期加速进口替代,22Q1 有所反弹。3)低值耗材板块:高基数下增速回落,内部高度分化,主要是在疫情早期2020 年以口罩和防护服需求为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转移到核酸检测采样管等产品。4)高值耗材板块:受疫情影响随着手术量下降而放量趋缓。展望2022 全年,随着局部疫情的缓和,手术量和高值耗材使用量有望逐季向上。5)医疗设备板块:2022Q1 受局部疫情影响装机量增速放缓,但全年业绩无需担心。

  CRO :高景气度持续,在手订单饱满,人员加速增长(2018-2020 年CAGR约为25.86%,2021/2020 年同比增速为36.28%)趋势下单产持续提升。2021营收/利润呈现明显加速趋势,2022Q1 收入增速达到66.44%,扣非净利润增速81.03%。整体来看,尽管医疗领域投融资额存在短期波动,但国内CXO 公司仍明显获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以及国内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临床阶段的强劲研发需求,头部公司新签/在手订单饱满,并驱动了CRO 板块公司人员招募的加速;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业务结构的持续改善,带来了CRO 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扣非)的稳步提升。

  CDMO:新冠疫情催化下,资本投入和业务都迎来加速成长期。2021 年收入增速为45.52%,2022Q1 为68.74%,呈明显加速增长态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我们判断这和整体行业高景气度下产能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部分公司所公告的大订单的规模效应有关。此外2021 及2022Q1 期末,板块应收和存货同时大幅增长,则进一步反映了需求的高景气度,以及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CDMO 公司资本投入加速明显,特别是小分子CDMO 为主的公司(2021 和2022Q1 很多公司资本投入同比接近翻倍),且大部分公司ROIC/ROE、周转率处于稳步提升态势(详见后文分析)。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随之提升。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高基数效应下2021Q1 业绩稳健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考虑到部分板块如生物制药设备、IVD 检测试剂原材料等受益于新冠疫情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科学服务板块2021 收入增速为34.93%,2022Q1 收入增速30.02%,高基数下仍实现快速增长。结合2022Q1 应收(YOY+66%)和存货(YOY+95%)的高增长,同时考虑到该板块内众多公司是近1-2 年内IPO 新上市或(拟)进行新的融资,在大额募集资金对于产能和人员投入增长的有力驱动下,我们预计板块2022 年的高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突破上游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是未来3-5 年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望孵育一批优质国内企业,市场/市值空间广阔。

  生物疫苗:受到新冠疫苗销售放量的影响,生物疫苗板块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95.24%、+179.59%,持续经营向好,其中二类苗销售恢复性增长趋势良好,预计有望延续到下半年。2021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系净利率较低的新冠疫苗占比提升增加。各项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规模化效应日益显著。我们持续看好疫苗板块的投资机会。按照目前的重症率推演,Omicron 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参考流感疫苗市场,加强针疫苗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永续性,疫苗板块估值有望得到重塑。时间催化剂方面,关注康希诺的吸入剂型,以及沃森mRNA 三期的中期分析数据。同时建议关注潜在的大品种,例如百克生物(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获批)、瑞科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三期在研、重组九价HPV 疫苗三期在研、优秀的佐剂系统)等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血制品:疫情后行业稳健修复,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随着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除,血制品行业2021 年迎来恢复性增长,血制品板块2021 年收入增速为16.99%,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 吨,较2020 年增长约13.4%,较2019 年增长约2.7%。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下血制品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从而缓和长久以来血制品资源紧缺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采浆量受到冲击,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中药大健康: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3.33%、+25.91%。中药大健康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2022 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在医药整体板块估值回调大背景下、中药板块作为低估值以及政策避风港等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截止到2022 年4 月29 日,目前中药板块平均PE 为29.87X,仅高于器械(受压于集采)和商业流通板块,部分核心龙头OTC 企业估值只有15-20X,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中药大健康板块2021 年收入和利润端呈现经营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态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疗服务: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31%、68.0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预计可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业务(如爱尔眼科的屈光、视光业务、通策医疗的种植牙、正畸业务等)受新冠疫情各地散发的影响或将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后续疫情管控结束后收入增长有望迎来逐季加速。预计医疗服务板块后疫情时期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健。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提升,回款能力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美: 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82%、43.4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96%、12.70%,虽新冠疫情各地散发,患者进院呈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行业龙头效应已现,华东医药“少女针”Ellansé销售于国内市场爆发,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板块隶属消费升级赛道、需求将在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后续有望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医药零售: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9%、4.58%,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利润端增速明显承压,主要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医保系统切换、新建店盈利周期拉长等影响。2022Q1 收入端增速有所提升,利润端所受局部疫情阶段性影响仍有延续,但我们预计Q2 起,随着防疫趋于精准化、集采全国推动,以及去年相关扰动因素的消除,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加速(3-4 月同店销售增速已出现明显加速态势),估值修复值得期待。2021 年行业板块的应收账款同比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同比小幅提升,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2021 年集采全国推进下行业处方药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随着防疫精准化趋势下,预计2022 年全年客流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快速恢复。

  ICL: 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均高速增长, 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得益于:①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常规医学检验业务恢复良好; ② 新冠核酸业务持续开展, 为业绩带来增量。2022Q1,ICL 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由于春节返乡以及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新冠核酸业务量激增,显著增厚业绩。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全民核酸检测逐步进入常态化,预计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驱动ICL 行业的业绩增长。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0.07%,跑输沪深300 指数1.01 pct,化学原料药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22 年预测市盈率约26 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4%。本周A 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9 亿元,合计减持0.51 亿元,其中辰欣药业增持较多,增持0.05 亿元;蓝光发展减持较多,减持0.49 亿元。本周A 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69 亿元,其中翰宇药业交易额较大。

  风险因素:医保控费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中信证券】医药2021&2022Q1业绩总结:疫情加速产业趋势分化 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 

2021 年,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4.1%,较2020 年增速(+7.8%)有所提升; 而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 净利润同比+62.8%, 较2020 年(+41.6%)显著加快,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来看,排除2020 年疫情爆发初期的整体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疫情后时代,产业分化和趋势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制造仍是成长主线,与疫情相关的板块(疫苗、ICL、医疗器械抗疫相关)以及医药创新(Biotech、CRO、CDMO)板块景气度较高。其中2021 年疫苗、ICL 板块、Biotech、CRO、CDMO 的收入增速均超过30%,是收入及利润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主要系疫苗重磅产品放量,与疫情相关的仪器、检测试剂需求激增,海外客户需求加速国内转移,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等有关。此外,2021 年经营表现同样亮眼的科学服务、医疗服务和医美板块收入增速均超过30%。血制品以及中药大健康板块经营趋势向好。医疗器械板块则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21 年业绩增速放缓,但国产化趋势加速。pharma、医疗零售主要系集采与医保谈判以及疫情对医院端诊疗人数、药品销售影响较大,经历了2020-21 两年的业绩波动,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以及医药零售2022 年有望迎来稳态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Pharma: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2.41%、-9.94%,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和国家医保谈判的影响,pharma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增速同比有所放缓,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虽然pharma 中创新产品/新上市产品的收入贡献逐步提升(如恒瑞医药2021 年新上市3 款创新药、总数达到10 款),但集采与医保覆盖药品等的降价影响仍在消化过程中,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加速创新转型,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集采影响对整个药品行业在2022 年可能仍将持续,但是低估值的传统普药企业在集采后市场格局稳定后依托产品的刚需性有望赢来业绩的稳健恢复增长,值得关注。

  Biotech:2021 年收入增速为108.23%,收入端维持较高增速,主要来自新上市创新药的快速放量及海外合作项目收入(其中的核心产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PD-1 单抗2021 年销售额分别同比+35.44%、+56.17%),但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2021 年、2022Q1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1.89%、81.85%),2021 年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 年,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和艾力斯首次实现产品收入,biotech 公司多年研发投入逐步进入兑现期,有望持续实现收入及利润端的高增长。根据动脉橙数据,2021 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113.58 亿元,较2020 年增长26%。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热情有望为biotech 公司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持。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板块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6.64%、11.08%,受2020 年抗疫产品放量导致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具体而言:1)POCT 板块:业绩受疫情带动明显,2021 年在2020 年的高基数下仍然保持较高增长。随着后续防控政策放开,我们判断,抗原检测需求有望再次迎来一波放量。2)常规IVD 板块: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放缓原因是2020 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基数较高,2021 年新冠核酸检测持续降价。集采预期加速进口替代,22Q1 有所反弹。3)低值耗材板块:高基数下增速回落,内部高度分化,主要是在疫情早期2020 年以口罩和防护服需求为主,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转移到核酸检测采样管等产品。4)高值耗材板块:受疫情影响随着手术量下降而放量趋缓。展望2022 全年,随着局部疫情的缓和,手术量和高值耗材使用量有望逐季向上。5)医疗设备板块:2022Q1 受局部疫情影响装机量增速放缓,但全年业绩无需担心。

  CRO :高景气度持续,在手订单饱满,人员加速增长(2018-2020 年CAGR约为25.86%,2021/2020 年同比增速为36.28%)趋势下单产持续提升。2021营收/利润呈现明显加速趋势,2022Q1 收入增速达到66.44%,扣非净利润增速81.03%。整体来看,尽管医疗领域投融资额存在短期波动,但国内CXO 公司仍明显获益于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以及国内创新药械和新治疗技术公司临床前/临床阶段的强劲研发需求,头部公司新签/在手订单饱满,并驱动了CRO 板块公司人员招募的加速;另一方面,规模效应和业务结构的持续改善,带来了CRO 板块公司人均创收和创利(扣非)的稳步提升。

  CDMO:新冠疫情催化下,资本投入和业务都迎来加速成长期。2021 年收入增速为45.52%,2022Q1 为68.74%,呈明显加速增长态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升,我们判断这和整体行业高景气度下产能利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部分公司所公告的大订单的规模效应有关。此外2021 及2022Q1 期末,板块应收和存货同时大幅增长,则进一步反映了需求的高景气度,以及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CDMO 公司资本投入加速明显,特别是小分子CDMO 为主的公司(2021 和2022Q1 很多公司资本投入同比接近翻倍),且大部分公司ROIC/ROE、周转率处于稳步提升态势(详见后文分析)。中长期来看,疫情加速了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工艺开发和试验设计能力要求的提高,行业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有望随之提升。

  科学服务及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高基数效应下2021Q1 业绩稳健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考虑到部分板块如生物制药设备、IVD 检测试剂原材料等受益于新冠疫情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科学服务板块2021 收入增速为34.93%,2022Q1 收入增速30.02%,高基数下仍实现快速增长。结合2022Q1 应收(YOY+66%)和存货(YOY+95%)的高增长,同时考虑到该板块内众多公司是近1-2 年内IPO 新上市或(拟)进行新的融资,在大额募集资金对于产能和人员投入增长的有力驱动下,我们预计板块2022 年的高增长的确定性非常强。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突破上游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是长期大势所趋,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是未来3-5 年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望孵育一批优质国内企业,市场/市值空间广阔。

  生物疫苗:受到新冠疫苗销售放量的影响,生物疫苗板块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95.24%、+179.59%,持续经营向好,其中二类苗销售恢复性增长趋势良好,预计有望延续到下半年。2021 年盈利能力略有下降,主要系净利率较低的新冠疫苗占比提升增加。各项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规模化效应日益显著。我们持续看好疫苗板块的投资机会。按照目前的重症率推演,Omicron 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参考流感疫苗市场,加强针疫苗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永续性,疫苗板块估值有望得到重塑。时间催化剂方面,关注康希诺的吸入剂型,以及沃森mRNA 三期的中期分析数据。同时建议关注潜在的大品种,例如百克生物(国内首个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获批)、瑞科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三期在研、重组九价HPV 疫苗三期在研、优秀的佐剂系统)等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血制品:疫情后行业稳健修复,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随着新冠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除,血制品行业2021 年迎来恢复性增长,血制品板块2021 年收入增速为16.99%,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 吨,较2020 年增长约13.4%,较2019 年增长约2.7%。中长期来看,新冠疫情下血制品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从而缓和长久以来血制品资源紧缺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采浆量受到冲击,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中药大健康:2021 年收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分别+13.33%、+25.91%。中药大健康板块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谷底的迷茫期和困境期,2022 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中药创新药的审批准则也在不断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下迎来增量逻辑;在医药整体板块估值回调大背景下、中药板块作为低估值以及政策避风港等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截止到2022 年4 月29 日,目前中药板块平均PE 为29.87X,仅高于器械(受压于集采)和商业流通板块,部分核心龙头OTC 企业估值只有15-20X,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中药大健康板块2021 年收入和利润端呈现经营向好趋势;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态势,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疗服务: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31%、68.0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预计可选消费属性强的医院业务(如爱尔眼科的屈光、视光业务、通策医疗的种植牙、正畸业务等)受新冠疫情各地散发的影响或将有一定程度波动,但后续疫情管控结束后收入增长有望迎来逐季加速。预计医疗服务板块后疫情时期盈利能力将维持稳健。2021 年应收账款增速提升,回款能力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基本维持稳定,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

  医美: 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6.82%、43.42%,收入端和利润端增速同比均有加速。2022Q1 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96%、12.70%,虽新冠疫情各地散发,患者进院呈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行业龙头效应已现,华东医药“少女针”Ellansé销售于国内市场爆发,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板块隶属消费升级赛道、需求将在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后续有望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医药零售:2021 年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79%、4.58%,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利润端增速明显承压,主要受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医保系统切换、新建店盈利周期拉长等影响。2022Q1 收入端增速有所提升,利润端所受局部疫情阶段性影响仍有延续,但我们预计Q2 起,随着防疫趋于精准化、集采全国推动,以及去年相关扰动因素的消除,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加速(3-4 月同店销售增速已出现明显加速态势),估值修复值得期待。2021 年行业板块的应收账款同比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同比小幅提升,整体各项财务指标稳健。2021 年集采全国推进下行业处方药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随着防疫精准化趋势下,预计2022 年全年客流也有望快速提升,带动全年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快速恢复。

  ICL: 2021 年收入端和利润端均高速增长, 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得益于:①2021 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常规医学检验业务恢复良好; ② 新冠核酸业务持续开展, 为业绩带来增量。2022Q1,ICL 板块的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51%、89.09%,主要由于春节返乡以及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导致新冠核酸业务量激增,显著增厚业绩。随着疫情防控以及全民核酸检测逐步进入常态化,预计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业务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驱动ICL 行业的业绩增长。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0.07%,跑输沪深300 指数1.01 pct,化学原料药跌幅最大当前,医药板块2022 年预测市盈率约26 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4%。本周A 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0.09 亿元,合计减持0.51 亿元,其中辰欣药业增持较多,增持0.05 亿元;蓝光发展减持较多,减持0.49 亿元。本周A 股医药板块,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69 亿元,其中翰宇药业交易额较大。

  风险因素:医保控费降价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恶性日元贬值冲击到底多大# ?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恶性日元贬值对中国会有何影响# 日元贬值已经成为日本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现在日元汇率已经贬值到1美元对130日元的水平,为20年低点。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近日形容,“如今可谓是恶性日元贬值”。时隔20年,日元再次大幅贬值,也让很多日本人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当时日元行情一度跌至1美元对147日元左右,彼时市场上称之为“卖空日本”。之前日元贬值被视为有利于日本经济,但现在却让日本企业和家庭连连叫苦。日本有人甚至认为这已关系到该国未来的生存。多名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元是最先受到美元升值冲击影响的货币,由于和美国政治经济高度挂钩,日本现在陷入“有苦说不出”的境地。“恶性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冲击多大?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你们的问题”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即使在乌克兰局势等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的情况下,日元也没有升值,这意味着外汇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今年以来,为了遏制物价上涨压力,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纷纷加快紧缩步伐,美国和英国等国已步入加息轨道。而日本央行迫于国内经济复苏乏力,仍在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

“决定汇率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各国利率水平的差别及其走势预期。”大阪经济大学教授、原日本央行国际局长福本智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自今年年初以来,欧元对美元贬值7%,英镑对美元贬值7%,而日元对美元贬值12%。日元贬值幅度较为突出,但这和日本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福本智之解释称,理论上,美元和某一货币的利差越大,该货币兑换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就越大。日元之所以贬值幅度大,主要反映出各个发达国家经济的通胀速度、相应的货币政策方向、利率走势的不同。日本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升仅为0.8%,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通胀率较低。因此,日本央行表示保持现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市场看到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方向不同,判断美元和日元的利差有可能继续扩大,导致日元贬值速度较快。

值得注意的是,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4月20日在华盛顿举行。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在会上对于“最近略微快速的日元贬值”表达担忧,但讨论并未进一步展开。

《日本经济新闻》称,对于日元贬值,丝毫看不出美国财长耶伦对日本的关切显示出理解。美国财政部的公报仅简短表示,双方“针对包括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动向进行了讨论”。

据悉,日本在干预外汇市场时,通常需要得到G7国家特别是美国批准。然而目前美国似乎对日本漠不关心。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尼克松时期担任美国财长的约翰·康纳利的一句名言,当时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大幅贬值。在当时担忧日元快速升值的日本,康纳利的说法被解读为“错的是不断增加贸易顺差的你们(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耶伦或许也想效仿前辈康纳利,对日本说这是“你们的问题”。

苦的是谁?

日元贬值,最先苦了日本民众。在首都圈茨城县经营一家牧场的日本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养了230头奶牛,牧场使用饲料九成左右都是从海外进口的,去年6月平均一头奶牛一天要吃掉1600日元(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而现在一天要吃掉2000日元,牧场一天“伙食费”就增加9.2万日元左右。但由于疫情影响加物价上涨,牛奶收购价格无法跟饲料一样水涨船高,导致该牧场牛奶销量下降,市场滞销。

日本连锁餐饮品牌吉野家的社长河村泰贵近日也大吐苦水,“吉野家从世界各地进口食材,过分的日元贬值令人无法接受,牛肉价格不断上涨,物流费用和包装费用也在上涨,再加上日元贬值,对我们无异于双重打击”。

据《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观察,支撑日本低收入人群日常生活的百元店(相当于国内的5元店)开始陆续关闭。据了解,日本百元店的产品多来自东南亚国家,日元贬值、物流价格上涨,加上疫情下工厂停产,很多百元店支撑不下去而纷纷倒闭。

三井住友信托银行的市场策略师濑良礼子分析认为,日本粮食和能源大幅依赖进口,日元贬值对民生影响是消极的。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日元贬值还可能带动大批外国游客入境,振兴观光经济,但就目前来看,完全不能期待。对中国有何影响?

日元贬值对日本出口企业有积极影响吗?《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此前出现日元贬值之后,降低外币计价的销售价格能增加日本出口。现在,日本企业已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海外,即使出现日元贬值,日本国内的出口也不会增加。

福本智之对记者强调说,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不能简单下结论。对出口比例比较高的大型制造企业来说,日元贬值肯定是有利的。然而,对内需型中小企业和一般老百姓是不利的。他表示,“至少可以说,最近日元贬值速度过快,对经济主体投资和消费信心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

东吴证券近日发布报告称,日元贬值让金融市场似乎又嗅到一丝亚洲货币战的硝烟。2022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汇率贬值12%,如此快的贬值速度甚至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当时正是日元的率先快速贬值拉开亚洲货币战的序幕。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当亚洲地区经济或市场遭遇冲击时,日元领跌,其他国家跟随,但人民币“反应”往往滞后(在早期往往还会继续升值),发挥中国在稳定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从2021年初开始计算,日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幅度超过20%。在日元对美元汇率超过130的当下,对于中国而言,日元贬值降低中国进口日本产品的压力,对中国进口企业有利。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进口中国产品将更贵,对日本进口中国产品可能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美联储将大概率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同时启动缩表。受美国加息预期影响,韩元等亚洲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下跌。进入5月,在岸市场因假期休市,离岸人民币逐渐释放企稳信号。《日本经济新闻》称,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表现坚挺。人民币作为亚洲安全货币的性质正在增强。(《环球时报》5月5日11版文章,作者蒋丰 邢晓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光与夜之恋[超话]# [蛋糕]迎接我们家小狐狸生日抽一根Dior784[送花花]一句77的生日祝福即可77今年的卡面崩成什么样有目共睹,没想到好了一次就引起的
  • 原丝制备是 碳纤维生产的核心环节,原丝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终碳纤维产品的质量、产量和生产成本,原丝成本占整个碳纤维生 产成本的五成以上。碳纤维(Carbon Fi
  • 所谓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聪明,也不是要你出卖自己,而是看你能否笑着渡过难关人生大事原来是从这种角度直面讲述了死亡的命题,是没想到能拍的程度,以前只想到撒向大海的
  • 我一说有点困难都立马放下自己的事情帮助我[泪]15.5w字,我也很服自己,真他娘的累,明儿还要早起,开学第一课,这体验,绝了!很难过,但是没办法饭桶哥带得月饼和
  • 王女士反映,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哨子营2号院2单元门口堆放建筑垃圾,影响出行,希望尽快清理。邢先生反映,顺义区潮白河大桥复兴桥底下有很多的生活垃圾,希望尽快清扫。
  • 或许有些小伙伴们会觉得“壹壹”看上去有些高冷——不用担心,我们的游侠娘是一个温婉知性的大姐姐,并且很好相处呢!【转关抽10个抽游侠看板娘“壹壹”人物立牌】之前很
  • #猫咪领养##南京猫咪领养# “咕噜”是一只小区里的流浪猫,三岁左右,样貌很特别,疑似有着东短的基因,和小区里喂猫的大姐关系很好。因为它是一只体型小的母猫,所以
  • 佛堂讲话(第四天) 《念佛决定愿往生》 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的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了,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诸位的功夫,究竟用的如何?
  • 年前大家都好好休息,渔乐法硕不是销售型机构,年前不冲业绩[偷笑]大家也别急着报班,货比三家,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哈[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大家玩的
  • #PC# #聚碳酸酯# #pc板材[超话]# 上周原料双酚 A 涨势继续,与 PC 的价差缩小至 3000 元/吨以内, PC 市场货源供应稳定充裕,但下游需求
  • 玫莉蔻同时期的俏十岁,黛莱美,包括后起之秀嘉玲面膜,还有很多曾经风靡一时的护肤品牌早已消失在人海,但玫莉蔻却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很多微商小白和品牌同步成长起来
  • [举手]来说说黛珂牛油果乳液紫苏水一个多月的使用感受:我是混干皮,官方说先乳后水,用化妆棉,早晚两次,我有时候忘了或者懒就早上一次[嗅嗅]用之前莫名起了很多痘和
  • 有许多人凡所祈祷,皆以人不能尽念诵之经咒为事。#莲师[超话]#莲师告诉贝若遮那说,时值末法五浊恶世之时,众生福报日衰损,天灾频传,谷不丰收,邪崇厉行,世风日下,
  • 恭喜【中城誉品】12单元王先生家尊宅于11月26日8:58分开工大吉中城锦华共签约75家,开工第39家,设计师:颜勇韬,质检:黄嘉俊 ,项目管家:丁庆辉,楼盘管
  • 妈妈与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亲喂磨合,乳房和宝宝需求奶量之间就会达到供需平衡,宝宝吃多少,妈妈的乳房就知道该产多少奶,宝宝不是吃奶时,妈妈也不会有涨奶不舒服的感觉。
  • 期待肖战玉骨遥,喜欢肖战时影!期待肖战玉骨遥,喜欢肖战时影!
  • 如对以上拟立项项目持有异议,请于8月30日前以书面材料形式提交至新区科经委科创处。#今日看盘# #基金#2022年度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专项(第二批)拟
  • 作为一枚资深腐女,已经很久没有bg向的男主能打动我了,东方青苍简直长在我的心巴上[泪][泪]是他让我死寂多年的心重新开始跳动,好似久旱逢雨 枯木逢春,对他的爱用
  • 瑞幸咖啡表示,各大平台有企业蓝V认证的才是瑞幸咖啡官方账号,其他所有“无V”、谐音账号、店铺均为假冒。瑞幸咖啡表示,各大平台有企业蓝V认证的才是瑞幸咖啡官方
  • 2022.02.15. 白衣拂去别千帆徒留微名天地宽何日烹雪待春归与你不醉不还流星逐月夜阑珊醉醒回梦莫凭栏明月照尽天下事难见旧衣衫游万径千山 啸歌酒酣纵马塞北江